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和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措施施

2014年公卫助理医师考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与防治
发表时间:日21:25:12
点击关注微信: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2014年公卫助理考试课程,全面的了解公卫助理医师考试教材的相关重点,小编特编辑整理了2014年公卫助理医师考点,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与防治1、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构成传染病“传染过程的必备因素”是:病原体、机体。2、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病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4、传染期的意义在于:确定病人的隔离时间。5、病原携带者是指:无任何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6、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的大小取决于:携带者的职业和卫生习惯;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和社会活动范围;携带者是否是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健康携带者;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持续时间。(与携带的疾病种类关系不大)加红为主要取决意义7、传染病的“高危人群”是指:具有最大的易感性,最容易接触传染源的人。8、慢性病原携带者:指恢复期携带病原至少超过3个月。9、潜伏期是指: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10、外潜伏期是指:病原体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增殖或完成其生活周期中某阶段后才具有传染性所需的这段时间。11、病原体生存、生长和繁殖的自然场所被称为:宿主。12、病原体导致疾病严重程度的能力被称为:毒力。13、病原体能够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被称为:致病力。14、病原体在易感者体内生长繁殖并引起感染的能力被称为:传染力。15、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脊髓灰质炎、乙脑。16、传播因素是:外环境中参与传播病原体的因素,如一些物体,水、空气、食物等。17、传播途径是:病原体从受感染的机体排出后,再侵入易感机体前,在外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即病原体更换宿主时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18、Z型传播是指:垂直传播和平行传播交叉的现象。19、鼠类作为传染源可以引起:流行性出血热。20、医源性感染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经手直接传播。21、很多呼吸道疾病存在周期性流行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易感者积累。22、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传染病年龄分布的因素。23、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所能波及的地区,称为:疫源地。24、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25、疫源地的消灭必须满足的条件有:①传染源被移走(病人已经被移走、住院治疗或死亡);②传染源消除了排菌状态(治愈);③传染源散播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消灭(对病家实施了终末消毒、对疫源地实施了终末消毒);④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观察,未出现新病例或感染。26、某病的流行是指:某病的发生明显超过历年该病的水平。27、流行过程是指病原体从受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并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地在人群中发生、蔓延和终止的过程。表现为群体现象。28、流行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所构成的。29、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30、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因素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31、在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诸环节中,受社会因素影响最明显的是:传播途径。32、发现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时,在城镇应在6小时内,在农村应在12小时内报告给发病地区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33、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时,在城镇应在12小时内,在农村应在24小时内报告给发病地区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34、在丙类传染病的监测区,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在24小时内报告给发病地区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35、发现传染病时,按规定应首先做出传染病报告。36、对于急性传染病接触者,采取检疫措施的时间是: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37、确定对接触者留验、检疫或观察的期限依据是:该病的潜伏期。38、当传染病爆发时,对易感者应采取的措施是: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防护。39、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改善卫生条件、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国境卫生检疫。相关文章:更多关注:&&&
(责任编辑:hhy)
共2页,当前第1页&&&&&&昭通农业信息网
昭通农业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03-19)&&(02-28)&&(02-28)&&(02-12)&&(12-17)&&
您现在的位置:&&&&&&&&
页面功能 【字体&&&小】&&【】&&【关闭】
传染病流行的三大环节及预防措施
【发稿时间: 10:42:19】
【作 者:廖玉平】
【主 题 词:疫病预防 措施】
【责任编辑:刘朝敏】
【稿件来源:昭阳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
【审核发布:叶国琼】
  一、传染病流行的三大环节  任何传染病都是可以预防的,要树立战胜疫病的观念。任何一个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都必须具备三个环节,第一个是有携带病毒的传染源,第二个环节是要有适合于病毒传播的传播途径和渠道,第三个环节是要存在易感的畜禽。对一个传染病的流行来说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环节,只要任何一个环节被阻断,那么这个传染病就不会发生和流行。 & (一)患病的畜禽是重要的传染源,但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显性感染(即出现症状的畜禽)只占受感染畜禽的一小部分,隐性感染畜禽与病原携带畜禽在一些传染病中会成为重要的传染源。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畜禽。    (二)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畜禽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饲料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三)易感动物:易感动物是指畜禽对某种传染病免疫力低下或缺乏,不能抵御某种病原体的入侵而染病。某种传染病的易感畜禽占总体畜禽的比例越高,则这种传染病越易于发生和传播,该病流行的可能性越大。  二、 预防传染病的三大措施  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进行的。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  (一)消灭传染源: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在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要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属于国家规定为重大动物疫病的,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属于一般疫病的则进行隔离治疗,最后一头(只)畜禽治愈或死亡后观察一个潜伏期才能解除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疫病的媒介生物,对畜禽厩舍、环境、粪便、用具及运输工具进行彻底消毒,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畜禽的机会,控制传染病传播。&  (三)保护易感动物、增强免疫能力。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必须保护易感畜禽,禁止易感畜禽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增强易感畜禽的抵抗能力,从而杜绝传染病的流行的传播。
【网站声明】
1.本网站为纯公益性服务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
2.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4.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版权所有:昭通市农业局&&信息维护制作:昭通市农业局& &
昭通农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未经昭通农业信息网书面特别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 网站备案号:关注  粉丝
总访问量:1705
今日访问:0
最后登录: 16:04:35
广西田阳县
山西繁峙县
河南汝南县
黑龙江富锦市
辽宁庄河市
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安徽无为县
宁夏青铜峡市
安徽无为县
黑龙江北林区
安徽定远县
(最近更新:2350)
(最近更新:15)
(最近更新:256)
(最近更新:116)
(最近提问:56)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 ()12()1234561-378)1. 2.
&9010692478112114X61215Reye10723&二 .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抱耳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腮腺肿痛。除侵犯腮腺外,也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约8651011410 3939CT12345906&三 &Koplik'sspots5512106~590%40%2390%1214/6784655910%0.2ml/kg0.51.0ml/kg2030ml34351034&四 &&&& () 3 &10.09%1.21-10202661442040312%27%26.5%1234. . IIIIIIIVV2003920031/38702002000123HIVAIDS4,100%210-154-65%-10%220%6-880%5-10 &100%1951207050%90%15%60%1.2.3.4.3714281 17211120%0.1%2075,& &&
6 1 & 1-13 10
6-10 2-423 23 2 5-10B() B 2-5 1-2&()
2-2 1(80%)&&&&&&&&&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这三环节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时,才能形成流行过程。如果缺乏某一环节或阻断三者的相互联系,流行过程就会被中断。
  一、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1.病人
  病人是重要传染源,有些病的病人是惟一传染源,如麻疹等。传染病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传染期的长短因病种而异,是决定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由于病人的症状明显,受隔离治疗所限,虽然其传染性强,但活动范围小,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如病原携带者大。
  2.病原携带者
  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可分为病后病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两种。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小,不仅取决于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和时间,更为重要的是与他们的职业、社会活动范围、个人卫生习惯及卫生防疫措施等因素关系密切。
  3.受感染的动物
  人对部分动物传染病也具有易感性,这类传染病称为人畜共患病,如鼠疫。动物作为传染源的危险程度,主要取决于人与受感染动物接触机会和接触的密切程度,还与动物种类和密度等因素有关。
  二、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至侵入新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道路称为传播途径。传染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有:
  1.空气传播
  病原体借助于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三种类型的微粒飘浮在空气中。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有以下流行特征:①传播迅速;②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较高);③以儿童发病较多。
  影响空气传播的因素有很多,与人口密度、居住条件及易感者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三:者有关。
  2.经水传播
  经水传播包括经饮水和疫水两种传播方式。
  经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①有饮用同一水源或接触疫水历史;②常呈爆发或流行形式;③有季节性和地区性特点;④停止饮用或接触疫水可在短时间内控制疾病流行。
  3.经食物传播
  引起食物传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食物本身含有病原体(如绦虫等);另一种是食物在不同条件下被污染。
  经食物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①病人都有食用某污染食物的历史,未食者不发病;②易形成爆发;③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爆发即可平息。
  4.接触传播
  分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两种方式。间接接触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①一般呈散发,家庭或同住者中续发率较高;②流行过程缓慢,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高峰;③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消毒制度,可减少发病。
  5.虫媒传播
  经节肢动物叮咬吸血或机械携带而传播者称虫媒传播。虫媒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①有一定的地区性;②有明显的季节性;③人群分布上与年龄、职业有明显关系。
  传播途径还有经土壤传播、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垂直传播等。
  三、易感人群
  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易感是相对免疫而言的,与人群易感性相反,称为人群免疫性。一般来说,人群易感性是以人群非免疫人H占全部人口百分比表示。易感性高的人群称易感人群。
  1.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
  (1)新生儿人数增加;(2)易感人口迁入;(3)免疫人口减少。
  2.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
  (1)计划免疫;(2)传染病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多;(3)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多。
  四、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只是为传染病的流行提供了可能条件,传染病是否发生流行,流行的强度如何,还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1.自然环境因素
  包括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有些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病原体生长繁殖、媒介昆虫和动物宿主的生长和活动,这些地区就容易发生流行。如气温、湿度和雨量对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明显相关。
  2.社会环境因素
  包括生产、生活条件、医疗卫生状况、经济、文化、宗教信仰、人口密度、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口移动、职业、社会动荡和社会制度等。如食用未经熟制的鱼、肉、蟹、毛蚶等而引起的寄生虫病或病毒、细菌等感染性疾病。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流行的察布查尔病(肉毒杆菌引起的肉毒毒素中毒),是由当地锡伯族人有食用自制面酱的半成品所致。
相关新闻:
海天教育&北京市海淀区海天培训学校&北京海天环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公共课咨询电话:010-12830& 专业课咨询电话:010- QQ:
高级辅导VIP:
全国监督投诉电话:010-(短信)
招生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柳中路11号派顿大厦三层 邮编:10008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预防传染病措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