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和氯化铵反应反应吗?怀孕会不会来月经发生归中反应?

硝酸和氯化铵反应反应吗?会不会发生归中反应?按道理应该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啊?_百度作业帮
硝酸和氯化铵反应反应吗?会不会发生归中反应?按道理应该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啊?
硝酸和氯化铵反应反应吗?会不会发生归中反应?按道理应该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啊?
不算.只有酸和碱的反应才叫中和反应.氯化铵是盐不是碱.硝酸是酸还有.貌似这两种物质通常不反应.
一定不能反应,但硝酸电离的氢离子可以抑制铵根的水解。
这个由反应条件决定,因为溶液是酸性 所以如果温度较高HCl会逸出。但是由于是酸性溶液所以不可能出现碱性气体氨气。再纠正一下楼上的 归中和中和不是一个概念。
硝酸铵固体加热时,会爆炸生成氮气,原因应该是过程中分解生成的硝酸和氨气,硝酸的氧化性很强将还原性较强的氨气氧化,发生归中反应。但硝酸铵溶液则不易发生如上反应。因此如果是固体的氯化铵与浓硝酸加热,可能会发生生成氮气的反应,可能较危险。建议可通过实验验证,但要注意安全。...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问题,要详细一点,不要复制资料里的_百度知道
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问题,要详细一点,不要复制资料里的
怎么体现的
为什么生成的二氧化硫而不是硫酸钠3、硫酸氢钠和过二硫酸钾化学式2,类似的关于氮变价的化学方程式还有什么.还有铁的三价和二价之间的区别.,化学方程式
解释下硫化合价变化4.2HCl+Na2SO3=2NaCl+H2O+SO2 为什么是强酸制弱酸,根据的是什么原理5,如想除去二氧化硫里的氯化氢,可以么.亚硫酸钠和硫化氢的反应方程式.,化合价变化以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三氧化二铝和强碱溶液的反应方程式.在除杂时.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制氨气,为什么能发生反应, 尾气硫化氢为什么可以用硫酸铜溶液吸收,如氨气和溴水反应方程式
请帮我分析下我这些都不会原因在什么地方掌握的不好,化学方程式 新制的硫化氢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硫化钠、硫代硫酸钠,化学反应方程式是什么1,以及三氧化二铝的性质和偏铝酸根的区别6、亚硫酸钠,为什么要将混合气通过盛有被提纯气体对应的饱和酸式盐溶液的洗气瓶中
,弄不明白... 在水中的反应因为FeCl2的水解而得到含碱式盐是什么意思7.,对不3..实在太苯..,谢谢了.1..,就问题比较多一点:AlO2(-) 只能在碱性条件在存在三氧化二铝和强碱溶液反应中Al2O3是怎么拆成AlO2(-)的NaAlO2 + HCl + H2O = Al(OH)3 + NaCl2Al(OH)3 = Al2O3 + 3H2O蒙了蒙了.偏铝酸根..
H2S+Cl2======S+2HCl
H2S+CuSO4====H2SO4+CuS↓也是弱酸制强酸.4.,正好和NaHSO3一个显酸性一个显碱性,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弱酸制强酸呢2. 为什么饱和NaHSO3溶液不能继续溶解SO2.不过放心.. 2NH4Cl + 2 CaO = CaCl2 + Ca(OH)2 + 2 NH3 为什么会生成 Ca(OH)2NH3 + BrO- = H2NBr + OH-中的H2NBr是什么东东5.. 当HCl和Na2SO3反应时,会有追加分,SO2和水不反应成易分解的H2SO3. Fe2+ + H2O2 + 2H+ = Fe3+ + 2H2O为什么要加H+ 6.不好意思
提问者采纳
1、用途等,生成的NAHCO3也增多,应通入饱和NaHSO3溶液中.Fe(2+)化合价为+2 价态为FE的中间价态 主要表现还原性(也有一部分氧化性但不强)相互转化的方程式2 Fe(3+)+Fe======3 Fe(2+)2 Fe(2+)+Cl2======2 Fe(3+)+2 Cl(-)三氧化二铝和强碱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使得溶液里的离子浓度通过沉淀的方式大大降低。5,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就是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固体.Al2O3+2NaOH ======2NaAlO2+H2O 离子反应,在方程式基础上的运算等1,所以用酸式盐来除杂.离子半径不同 三价离子&lt.根据的是该气体对应的饱和酸式盐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气体,饱和NaHSO3溶液不能继续溶解SO2,方程式你自己应该可以写)(2)氨气与氧气的反应。制取氨气没有必要使用有机反应,这个溶解平衡状态就是饱和。(2)不发生归中反应,因为生成了CUS沉淀).(1)其实该反应可以写成2HCl+Na2SO3=2NaCl+2H2SO3(很明显的强酸制弱酸)由于H2SO3像碳酸一样不稳定 易分解为气体因此在化学方程式中一般把H2SO3分开写成SO2和H2O(2)因为反应物中没有硫酸根离子.是NH4Cl中的NH4+提供了一个H+与一个NH3,随着SO2气体的量增多,你也不必知道这些有机反应、归纳单元要点和知识重点,因此会出现强酸制弱酸的情况。强酸的氢离子浓度比弱酸大,使得氢离子浓度下降,H+与氧结合生成OH- 再与CA结合生成氢氧化钙、难点学化学 在学一族元素的时候首先要从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出发 了解并掌握它的原子结构和物质性质 掌握它所能发生的反应以及反应的方程式: Al2O3+2OH- ======2AlO2- +H2O反应的实质是少量的AL2O3溶解于水生成AL(OH)3,只有亚硫酸根离子 而亚硫酸根离子也不能被氧化成硫酸根离子 所以不可能生成亚硫酸钠正如(1) 反应原理是强酸制弱酸 亚硫酸不稳定分解生成SO23:
4NH3+3O2(纯氧)===点燃===2N2+6H2O
(氨气在纯氧中燃烧)
4NH3+5O2(不一定是纯氧)===加热:Al2O3是两性氧化物。有机物的东西你没有必要掌握那么快 agostic的知识太超前 不适合你.不是你说的那个原因SO2溶解于NA2SO3溶液生成NAHSO3,只需要知道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即可。3.此所谓“在酸性环境下H2O2的氧化性更强”.氯气氧化H2S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能够溶解HCl等酸性气体的原理比如SO2(除HCl),又能和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偏铝酸根:
2NH3+CuO===加热===3Cu+N2+3H2O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看以上问题大多是基础知识中比较细的内容掌握这些内容的人往往考试都没问题没有掌握可能是因为上课没有注意记笔记 没有仔细听老师讲的重点课后没有认真的总结;H2SO3。因此SO2不能够继续溶解于饱和NAHSO3溶液中,弱酸制强酸。(H2O2中的H不够用)6,因此能够弱酸制强酸,既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弱酸根离子与强酸中的部分氢离子结合成分子。完了补充,比如孔雀石(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碱式盐就是含有羟基或氧基的盐。强酸制弱酸的实质是:AlO2(-) 只能在碱性条件在存在6:2NH4Cl+Ca(OH)2===加热===CaCl2+2NH3+2H2O氨气和溴水的反应方程式就略了类似的主要还有(1)氨气与氯气的反应(与溴水差不多)(要注意的是氨气过量时会与生成的HCl反应生成NH4Cl:偏铝酸钠三氧化二铝的性质,饱和状态的溶液不能够继续溶解该气体(SO2):可以。。复分解反应有一个规律。2:H2S+Cl2======S+2HCl 硫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4。新制的硫化氢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就是一种碱式盐.亚硫酸钠和硫化氢在通常条件下不反应:反应向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制氨气,使得氢离子浓度下降才有强酸制弱酸)。因为酸性H2S&gt,形成NAHSO3饱和溶液。硫化氢和硫酸铜反应。(主要)化学性质不同Fe(3+)化合价为+3 价态为FE的最高价态 因此表现强氧化性,催化剂===4NO+6H2O(氨气的催化氧化)
【氨气的催化氧化方程式很重要 氮族元素这章的重点在此】(3)氨气与氧化铜的反应。。5:Al2O3+2 NaOH======2 NaAlO2+H2ONaAlO2。7。H2S+CuSO4====H2SO4+CuS则是复分解反应里的一个特例,使得该反应能够向右进行。方程式。化学就这么多东西了 没什么难学的买一本好的参考书 多看 多练习 多总结归纳还要培养对化学的兴趣,原因,NH3挥发成为气体。因为SO3(2-)和S(2-)都主要表现还原性;二价离子所带电荷数不同 略。是有机物 你还没有学到:Al2O3+3H2O======2Al(OH)3随后生成的氢氧化铝再与NaOH反应 2Al(OH)3+2NaOH =====2NaAlO2 + 4H2O以上两个反应左右相加 消掉3个水和AL(OH)3即Al2O3+2NaOH ======2NaAlO2+H2O反应,有H+是为了与H2O2中的氧结合生成水:H2S+CuSO4====H2SO4+CuS↓(这个反应很特殊.硫化钠 Na2S亚硫酸钠 Na2SO3硫代硫酸钠 Na2S2O3(俗称海波 大苏打)硫酸氢钠 NaHSO4过二硫酸钾 K2S2O82,NAHSO3溶解的过程最终会达到平衡:(1)不发生复分解反应,但酸式盐能与盐酸反应,弱酸制强酸是不合理的。而H2S+CuSO4====H2SO4+CuS反应生成了CUS沉淀,氧化还原反应是没有强酸置弱酸规律的(一般只有复分解反应使得氢离子部分结合成分子。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它的制法。4
提问者评价
谢谢你~希望以后仍然有机会得到你的帮助~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1.Na2S Na2SO3 Na2S2O3
1.硫化钠、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硫酸氢钠和过二硫酸钾化学式
Na2S、Na2SO3、Na2S2O3、NaHSO4和 K2S2O8
这些需要注意的是硫的化合价变化和特殊性在哪,以及可能的相互变化和典型的反应和方程式都各有哪些。这是你在学化学的过程中,需要举一反三的学习方式。
2.2HCl+Na2SO3=2NaCl+H2O+SO2 为什么是强酸制弱酸,怎么体现的
为什么生成的二氧化硫而不是硫酸钠
这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可能得到硫酸钠。盐酸是强酸,与反应先得到的H2SO3是弱酸。因为生成的H2SO3不稳定分解为气体SO2放出和水,所以促进了反应不断地进行。
3.亚硫酸钠和硫化氢的反应方程式,
尾气硫化氢为什么可以用硫酸铜溶液吸收,化学方程式
新制的硫化氢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化学方程式
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他可以作为还原剂,其体现出还原性,他参加的是氧化反应,对应氧化产物,还原剂本身被氧化。
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他可以作为氧化剂,其体现出氧化性,他参加的是还原反应,对应的是还原产物,氧化剂本身被还原。(简记为:失升还还氧氧氧,得降氧氧还还还。得失电子是本质,价态跟着来升降。氧化产物氧化性,其值小于氧化剂。还原产物还原性,其值小于还原剂。)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参考资料:
高军严自编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1589套总数:5231933套专访:2953部会员:154765位
当前位置:
& 2015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 氧化还原反应
2015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 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832次
资料类型:真题汇编
文档大小:893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1.【2015北京理综化学】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现象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 Fe、Cu接触后,其表面产生红棕色气泡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Ⅰ 种气体有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解析】 I是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NO,NO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故A正确;II的现象是因为铁发生了钝化,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故B正确;实验II反应停止是因为发生了钝化,不能用来比较稀硝酸和浓硝酸的氧化性强弱,物质氧化性强弱只能通过比较物质得电子能力大小来分析,故C错误;III中Fe、Cu都能与硝酸反应,二者接触,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要想验证铁是否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可以连接电流计,故D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Fe与硝酸的反应,涉及氮氧化物的性质、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原电池工作原理等
【名师点晴】利用铁与稀硝酸、浓硝酸的反应考查有关实验现象及解释,原电池理论等,学生应明确铁在稀硝酸中反应生成NO,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 并能根据反应实质判断浓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弱,同时还要知道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以及原电池工作原理。
【注】本题分类与专题4、5
2.【2015海南化学】己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2R(OH)3 + 3C1O- + 4OH- = 2RO4n-+3Cl- +5H2O。则RO4n-中R的化合价是(
A.+3 B. +4 C. +5 D.+6
3.【2015江苏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化合物性质相同
B.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碳按a、b两种途径完全转化,途径a比途径b放出更多热能
途径a:CCO+H2CO2+H2O
途径b:CCO2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
D.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直接将水转变为汽油
【解析】A、C2H6O可以是CH3CH2OH,也可以是CH3OCH3,化学性质不同,故A错误;B、根据盖斯定律,反应热只跟始态和终态有关,跟反应过程无关,始态和终态不变,反应热不变,等质量C生成CO2,放出热量相同,故B错误;C、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守恒,故C正确;D、违背了化学变化的元素守恒,故D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性质、盖斯定律、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化学反应规律等知识。
【名师点睛】涉及同分异构体、盖斯定律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化学反应遵循规律,同分异构体化学性质可能相同,如正丁烷、异丁烷等,也可能不相等,如乙醇、乙醚等,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体现在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归中规律、强强联手等知识上,而化学反应应是遵循原子个数守恒和元素守恒等,注重学生基础的夯实。
【注】本题分类于专题4、94.【2015江苏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H2O2分解产生1molO2,理论上转移的电子数约为4×6.02×1023
B.室温下,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pH>7
C.钢铁水闸可用牺牲阳极或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防止其腐蚀
D.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时,3v正(H2)=2v逆(NH3)
【解析】A、2H2O2=2H2O+O2,生成1molO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2×6.02×1023,故错误;B、醋酸是弱酸,氢氧化钠是强碱,等体积混合醋酸过量,水溶液显酸性,pHCO32–>HCO3–>HSO3–。
(1)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溶液中的阳离子H+在阴极得到电子变为H2逸出,使附近的水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的阴离子Cl-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Cl-+2H2OCl2↑+H2↑+2OH-。
【考点定位】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电离平衡常数在比较离子浓度大小的应用的知识。
【名师点睛】氧化还原反应、电解原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理论、盐的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知识和理论,要掌握其反应原理、规律、方法、比较依据,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判断,得到相应的答案。
【注】本题分类于专题4、10
.【2015江苏化学】(14分)烟气(主要污染物SO2、NOx)经O3预处理后用CaSO3水悬浮液吸收,可减少烟气中SO2、NOx的含量。O3氧化烟气中SO2、NOx的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O(g)+O3(g)=NO2(g)+O2(g)
△H=-200.9kJ·mol-1
NO(g)+1/2O2(g)=NO2(g)
△H=-58.2kJ·mol-1
SO2(g)+O3(g)=SO3(g)+O2(g) △H=-241.6kJ·mol-1
(1)反应3NO(g)+O3(g)=3NO2(g)的△H=_______mol·L-1。
(2)室温下,固定进入反应器的NO、SO2的物质的量,改变加入O3的物质的量,反应一段时间后体系中n(NO)、n(NO2)和n(SO2)随反应前n(O3):n(NO)的变化见右图。
①当n(O3):n(NO)>1时,反应后NO2的物质的量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
②增加n(O3),O3氧化SO2的反应几乎不受影响,其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
(3)当用CaSO3水悬浮液吸收经O3预处理的烟气时,清液(pH约为 8)中SO32-将NO2转化为NO2-,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CaSO3水悬浮液中加入Na2SO4溶液,达到平衡后溶液中c(SO32-)=________[用c(SO42-)、Ksp(CaSO3)和Ksp(CaSO4)表示];CaSO3水悬浮液中加入Na2SO4溶液能提高NO2的吸收速率,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317.3;(2)①O3将NO2氧化成更高价氮氧化物;②SO2与O3的反应速率慢;(3)SO32-+2NO2+2OH-=SO42-+2NO2-+H2O;(4)Ksp(CaSO3)×c(SO42-)/Ksp(CaSO4),CaSO3转化为CaSO4使溶液中SO32-的浓度增大,加快SO32-与NO2的反应速率。
【解析】(1) 前两式变形①+②×2得出:3NO(g)+O3(g)=3NO2(g) △H=-200.9-58.2×2kJ·mol-1=-317.3kJ·mol-1;(2)①n(O3):n(NO)>1,臭氧过量,NO2减少,可能利用O3的强氧化性,把NO2转化成更高价态;②增加n(O3),O3氧化SO2的反应几乎不受影响,可能是此反应速率较慢;(3)pH约为8,说明溶液显碱性,配平氧化剂(产物)、还原剂(产物),根据原子个数守恒和所带电荷数守恒,配平其他,SO32-+2NO2+2OH-=SO42-+2NO2-+H2O;(4)溶液中Ca2+、SO42-、SO32-,Ksp(CaSO4)=c(Ca2+)×c(SO42-),c(Ca2+)=Ksp(CaSO4)/c(SO42-),同理,c(SO32-)=Ksp(CaSO3)/c(Ca2+),推出c(SO32-)=Ksp(CaSO3)×c(SO42-)/Ksp(CaSO4),利用反应向着更难溶方向进行,溶液中c(SO32-)的增加,加快反应速率,故提高NO2的吸收速率。
【考点定位】考查反应热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溶度积的计算等知识【名师点睛】本试题涉及了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图像推断可能出现的原因、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溶度积的计算等知识,也就是主要体现化学反应原理考查,让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做铺垫,完成化学反应原理的考查,让学生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灵活运用。
【注】本题分类于专题4、9、12
.【2015天津理综化学】(14分)FeCl3 具有净水作用,但腐蚀设备,而聚合氯化铁是一种新型的絮凝剂,处理污水比FeCl3 高效,且腐蚀性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 净水的原理是
。FeCl3 溶液腐蚀钢铁设备,除H+作用外,另一主要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为节约成本,工业上用NaClO3 氧化酸性FeCl2 废液得到FeCl3 。
①若酸性FeCl2 废液中c(Fe2+)=2.0×10-2mol·L-1, c(Fe3+)=1.0×10-3mol·L-1, c(Cl-)=5.3×10-2mol·L-1,则该溶液的PH约为
②完成NaClO3 氧化FeCl2 的离子方程式:
ClO3-+ Fe2++
= Cl-+ Fe3++
(3)FeCl3 在溶液中分三步水解:
Fe3++H2O Fe(OH)2++H+
Fe(OH)2++H2OFe(OH)2++H+
Fe(OH)++H2OFe(OH)3+H+
以上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1、K2、K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通过控制条件,以上水解产物聚合,生成聚合氧化铁,离子方程式为:
xFe3++yH2OFex(OH)y(3x-y)++yH+
欲使平衡正向移动可采用的方法是(填序号)
b.加水稀释
c.加入NH4Cl
d.加入NaHCO3
室温下,使氯化铁溶液转化为高浓度聚合氯化铁的关键条件是
(4)天津某污水处理厂用氯化铁净化污水的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得出每升污水中投放聚合氯化铁[以Fe(mg·L-1)表示]的最佳范围约为
【答案】(1)Fe3+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粒子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
2 Fe3++Fe=3 Fe2+
(3)K1>K2>K3
调节溶液的pH
(4)18~20
【解析】(1)Fe3+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粒子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 ,所以可起到净水的作用;钢铁设备中的Fe会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离子方程式是2 Fe3++Fe=3 Fe2+
(2)①根据电荷守恒,则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是c(Cl-) -2 c(Fe2+)-3 c(Fe3+)=1.0×10-2mol·L-1,所以pH=2;
②根据题意,氯酸钠氧化酸性的氯化亚铁,则反应物中有氢离子参加,则生成物中有水生成,Cl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1价,得到6个电子,而Fe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3价,失去1个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则氯酸根离子的系数为1,Fe2+的系数为6,则铁离子的系数也是6,氯离子的系数是1,根据电荷守恒,则氢离子的系数是6,水的系数是3;
(3)铁离子的水解分为三步,且水解程度逐渐减弱,所以水解平衡常数逐渐减小,则K1>K2>K3;使平衡正向移动,因为水解为吸热反应,所以降温,平衡逆向移动;加水稀释,则水解平衡也正向移动;加入氯化铵,氯化铵溶液为酸性,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加入碳酸氢钠,则消耗氢离子,所以氢离子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所以答案选bd;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可知,氢离子的浓度影响高浓度聚合氯化铁的生成,所以关键步骤是调节溶液的pH。
(4)由图像可知,聚合氯化铁的浓度在18~20 mg·L-1时,去除率达到最大值,污水的浑浊度减小。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铁的化合物性质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对图像的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盐水解的应用之一为用作净水剂,与盐水解产生的胶体粒子的吸附作用有关,涉及的知识点仍是盐的水解;溶液pH的计算需计算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溶度积、水的离子积常数等来计算;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首先判断该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若为氧化还原反应,则先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再根据电荷守恒,配平方程式中离子的系数,最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其余物质的系数;对于多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判断,根据方程式之间的关系,写出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找出其中的数学关系即可;对于图像题,理解图像是解题的关键,观察横轴、纵轴的含义及曲线的变化趋势;平衡移动的判断,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结合条件的改变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该题包括的知识点很多,但彼此之间的联系不大。每个小题都是一个独立的题目。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本题分类与专题4、11
.【2015浙江理综化学】Ⅰ.(6分) 请回答:
(1)H2O2的电子式___________。
(2)镁燃烧不能用CO2灭火,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
(3)在AgCl沉淀中加入KBr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淡黄色沉淀,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4)完成以下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MnO4-+(
)C2O42-+______=(
)CO2↑+________
Ⅱ.(12分) 化合物甲和NaAlH4都是重要的还原剂。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和H2反应生成甲。甲与水反应可产生H2,甲与AlCl3反应可得到NaAlH4。将4.80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金属钠和2.24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的H2。
请推测并回答:
(1)甲的化学式__________。
(2)甲与AlCl3反应得到NaAlH4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NaAlH4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甲在无水条件下可作为某些钢铁制品的脱锈剂(铁锈的成分表示为Fe2O3),脱锈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某同学认为:用惰性气体赶尽反应体系中的空气,将铁和盐酸反应后的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再与金属钠反应,得到固体物质即为纯净的甲;取该固体物质与水反应,若能产生H2,即可证明得到的甲一定是纯净的。
判断该同学设想的制备和验纯方法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答案】Ⅰ.(1)
(2)2Mg+CO22MgO+C
(3) AgCl + Br-== AgBr + Cl- (4) 2MnO4- + 5C2O42- + 16H+ == 2Mn2+ + 10CO2↑+ 8H2O
Ⅱ.(1)NaH
(2) 4NaH+AlCl3==NaAlH4+3NaCl
(3)NaAlH4+2H2O==NaAlO2+4H2↑
(4) 3NaH+Fe2O3==2Fe+3NaOH
(5)制备过程不合理,因为盐酸易挥发,H2中混有HCl,导致产物中有NaCl
验纯方法不合理,如果有Na残留,Na与水反应也产生H2;没有考虑混入的NaCl
【解析】Ⅰ.(1)H2O2分子中两个氧原子与氢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个氧原子间也形成共用电子对,其电子式为: 。
(2)镁可以在CO2中燃烧,生成MgO和C,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
(3)AgBr比AgCl更难溶,生成的淡黄色沉淀为了溴化银,离子方程式为AgCl + Br-=AgBr + Cl-。
(4)MnO4-→Mn2+,Mn的化合价降低5,C2O42-→2CO2,C的化合价升高2,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变化可得:2MnO4- + 5C2O42- == 2Mn2+ + 10CO2↑,该反应只能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因为生成Mn2+),再根据原子数守恒可得完整的化学方程式:2MnO4- + 5C2O42- + 16H+ == 2Mn2+ + 10CO2↑+ 8H2O
Ⅱ.(1) 将4.80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金属钠和2.24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的H2,则甲所含氢元素的质量为0.1mol×2g·mol-1=0.2g,n(H)=0.2mol,钠元素的质量为4.6g,n(Na)=0.2mol,故甲的化学式为NaH。
(2)根据原子数守恒,甲与AlCl3反应还生成NaCl,化学方程式为:4NaH+AlCl3==NaAlH4+3NaCl。(3)NaAlH4氢元素为-1价,水中氢元素为+1价,两考可发生归中反应生成H2,H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其它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还有NaAlO2生成,化学方程式为:NaAlH4+2H2O=NaAlO2+4H2↑。
(4)-1价的氢具有强还原性,可把Fe3+还原为铁,化学方程式为:3NaH+Fe2O3==2Fe+3NaOH(若氧化产物为H2,还可以被Fe2O3继续氧化)。
(5)该同学的制备过程不合理,因为盐酸易挥发,H2中混有HCl,经浓硫酸干燥时HCl不能除去,HCl与Na反应导致产物中有NaCl;验纯方法也不合理,若钠有残留,Na与水反应也产生H2,若混入NaCl,固体物质也不纯净。
【注】本题分类与专题4、14
.【2015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15 分)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題:(1)工业上可用KC1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制得ClO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2)实验室用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以下过程制备ClO2:
①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溶液X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__________。
③除去ClO2中的NH3可选用的试剂是
(填标号)。
a.水 b.碱石灰 C.浓硫酸 d.饱和食盐水
(3)用下图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lO2的含量:
Ⅰ.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50 mL水溶解后,再加入 3 mL
Ⅱ.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
Ⅲ.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
Ⅳ.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
Ⅴ.用0.1000 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
(I2+2S2O32-=2I-+S4O62-),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0.00 mL硫
代硫酸钠溶液。在此过程中:
①锥形瓶内ClO2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
③V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
,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
④测得混合气中ClO2的质量为
(4)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会含有一定最的亚氯酸盐。若要除去超标的亚氯酸盐,下列物质最适宜的是_______(填标号)。
b.碘化钾 c.盐酸
d.硫酸亚铁
【答案】(1) 2:1
(2)①NH4Cl+2HCl3H2↑+NCl3
②Cl—、OH—
(3)①2ClO2+10I-+8H+=2Cl-+5I2+4H2O
②吸收残余的二氧化氯气体(避免碘的逸出)
③淀粉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再改变
【解析】(1)工业上可用KC1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制得ClO2,在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4价,得到1个电子,氯酸钾是氧化剂。S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升高到+6价,失去2个电子,亚硫酸钠是还原剂,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
(2)①根据流程图可知电解时生成氢气和NCl3,则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2HCl3H2↑+NCl3。
②NCl3与NaClO2反应生成ClO2、NH3和氯化钠、NaOH,反应的离子反应为NCl3+3H2O+6ClO2—=6ClO2↑+3Cl-+3OH-+NH3↑,溶液中应该存在大量的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③a、ClO2易溶于水,不能利用水吸收氨气,a错误;b、碱石灰不能吸收氨气,b错误;c、浓硫酸可以吸收氨气,且不影响ClO2,c正确;d、ClO2易溶于水,不能利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氨气,d错误,答案选c。
(3)①ClO2具有强氧化性,通入锥形瓶与酸性碘化钾溶液反应,氧化I—为I2,自身被还原为Cl—,同时生成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lO2+10I-+8H+=2Cl-+5I2+4H2O。
②由于二氧化氯是气体,容易挥发到空气中,所以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残余的二氧化氯气体。
③由于碘遇淀粉显蓝色,则V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淀粉,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④根据方程式可知2ClO2~5I2~10S2O32-,则(4)亚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明矾不能被氧化,碘化钾被氧化为碘,盐酸可能被氧化氯气,因此若要除去超标的亚氯酸盐,最适宜的是硫酸亚铁,且产生的氧化产物铁离子能净水。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阅读题目获取信息能力、氧化还原反应滴定及应用、电解原理、对工艺流程及装置理解分析等,难度中等,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实验基础知识和灵活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
【名师点晴】本题从知识上考查了重要物质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现象的判断与分析、化学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也涉及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把元素化合物、基本化学原理和化学实验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凸显了理科综合考试中的综合性与实用性的特点。
【注】本题分类与专题4、16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怀孕会不会来月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