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小数除法教案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欢迎光临书村网,书中自有黄金村!书村是一个提供学习,工作的知识内容分享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
【精品】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编辑:书村网发布时间:
篇一: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因此教学时选取贴近学生的现实素材,利用具体情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揉合在一起。在课堂上,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发挥学生积累的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从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学生常常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对个别学生则提出强制的要求,必须记住这种方法。 2.在口算整数加小数时,学生会将这个整数与小数的末尾对齐后加。如:8+1.2=2, 0.46+4=0.5等。究其原因,学生在口算时不仔细看题,当作整数加法进行口算,要速度,不要质量。对此,就要加强口算训练,日积月累,长期训练,逐步提高正确率。  
篇二: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自参加工作以来,对计算教学的上课思路一直是模糊的。自从参加省小学数学网络研修,听了姚宗岭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知道了计算教学是要讲清算理和算法的。并且算理是算法的基础,算法是算理的升化。通过对小数加减法的备课,我认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是相同的计数单位对齐,计算方法是小数点对齐。但是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笔算,他们大多数知道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也有个别灵的学生知道小数点要对齐,四年级再来上小数加减法这节课,那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从小数的意义来理解,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直接相加,不相同的计数单位不能直接相加。(想用图形教学法,和市教研员一聊觉得这不是数学模型)  
真正上课时,县市里的教研员都来听课,有点紧张。  
学生真能提出98.35+0.7=,7为什么要和3对齐,而不和5对齐?我及时抓住这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只能说出因为5在百分位上,而7在十分位上。这时,我继续追问,能否从计数单位这一方面说一下理由?这个问题有难度,只能说出5和7的计数单位不同。这时我急于总结了。其实完全可以再问怎么个不同法?学生很快会说出5表示5个0.01,而7表示7个0.1,不同的计数单位不能直接相加。  
(如果能再随即出示那个图像就好了,不知行不行)  
然后,我又问为什么3非要和7对齐?强化这一算理的理解。  
这时,我该总结板书了,可忘了这个环节。马上出示练习小数加法。在学生在做完练习以后,我来了个板书小结。县教研员张老师看出来,笑了。呵呵。但市教研员张老师,却认为这样做比我之前那样设计的要好。我的理解是通过让学生做几个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如何用最简炼的话说一下如何做小数加法。  
再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减法,让学生体会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计算方法是相同的。对于小数末尾需要添0的,我通过把3种不同方法让学生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去发现哪种方法最好。  
这节课由于没有到电教室去上,没用上实物投影。所以没有处理练习题。这也是我一直毛病。不能做到精讲多练。  
县教研员张老师评课:要强调不光这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每一位满十都要往前1位进1。多看郭思乐的三本书,要用理论来支撑,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学生还要继续培养。  
市教研员张老师评课:每一步都要严谨。自主研修时,关注出错的人,每一节别留知识缺陷。  
我会每天快乐的工作着、思考着。一定坚持。  
篇三: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计算法则在算理上也与整数保持一致,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学生由于在之前对整数加减法接触较多,通过对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回忆(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应该能顺利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上来。  
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奥运会竞赛成绩&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揉合在一起。在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劳丽诗和李婷的竞赛成绩,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在分析数据的同时提出数学问题,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发挥学生积累的竞赛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从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学生常常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对个别学生则提出强制的要求,必须记住这种方法。  
2.在口算整数加小数时,学生会将这个整数与小数的末尾对齐后加。如:8+1.2=2,0.46+4=0.5等。究其原因,学生在口算时不仔细看题,当作整数加法进行口算,要速度,不要质量。对此,就要加强口算训练,日积月累,长期训练,逐步提高正确率。  
3.在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如果算出的结果是83.90。学生往往会忘记化简或者是在写到横式上时把化简的过程显示在横式上,而不是把最后的答案写在横式上。对于常犯这样错误的学生,他们并不是不会化简或不明白为什么可以化简,只是一味的追求速度而导致的结果。对于这样的学生吗,只能在做作业时多多的提醒,沉下心来做作业。慢慢克服浮躁的毛病。  
4.在列竖式计算时,如果末尾两个数加起来是10的话,那个应该写在末尾的0会不写,计算出错。这都是学生粗心,浮躁导致的结果。  
这个单元的教学下来,感觉到对于学生会常犯的一些错误,在平时的新授课的教学中要适当的穿插在其中,这样才能减少学生自己在做作业时犯错的频率。要在学生犯错前先把这种错误示范出来。  
篇四: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是在两位小数加减两位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  
法的意义,掌握&位数不同&的两个小数相加减以及&整数加减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3.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下面是就这三个目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我认为这三个目标在本节课中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一、化归的思想方法得到较好的渗透。  
首先由老师提供&一本故事书5.8元,一本连环画2.75元,&两条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了:(1)买两本书共多少元?列式:5.8+2.75;(2)两本书相差多少元?列式:5.8-2.75;接着老师又提供一条信息:如果妈妈给你8元钱,让你去买书,你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卖一本故事书还剩多少元?列式:8-5.8;(4)买一本连环画还剩多少元?列式:8-2.75。4道算式出来后,①让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②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③全班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④引导观察,抽象概括&位数不同&的两个小数相加减以及&整数加减小数&的计算方法,同时适时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即把&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如何转化为&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从而使新知识得到解决。此题,教师改变了以往一题一例的模式,老师既深钻了教材而又跳出了教材,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创设了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他们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该情境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真正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二、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体现在三大环节。一是探索新知部分。4道算式出来后,先估算,后独立计算,算后再和估算进行比较,看谁估算的结果和正确值最接近。二是综合训练部分。当老师提供六种文具的单价&笔盒9.8元、书包30元、铅笔0.7元、本1.2元、转笔刀2.46元、尺子1.45元&后,提出:(1)3元钱可以买哪两种文具?(2)40元钱买哪两种文具找回的钱最少?然后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学生提出(1)我买两种文具的钱在10至11之间,我一定买的是哪两种文具?(2)我买的两种文具的和是一个自然数,我买的一定是哪两种文具?三是课堂作业部分。要求作业先估算再计算,能口算的直接写出结果。这三个环节的有效实施,使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三、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综合训练中,我把课后第二题进行了修改,原题是&笔盒9.8元、书包35.6元(改为30元,意在对整数加减小数进行训练)、铅笔0.7元、本1.2元、转笔刀2.46元、尺子1.45元,购买两种你最需要的文具,一共要用多少元?&改为:&要求学生从这6种学习文具中,任意购买两种不同的学习文具,求出一共要用有多少元,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列法?&这个问题的提出,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深入,学生很容易用数线段的方法5+4+3+2+1=15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到此并没有结束,老师又提出:&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让你求出任意两种文具相差多少元,又有多少种不同的列法?&当学生猜出10种和15种出现了两种结果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辩论中,学生找到了&把这6中文具由大到小排列&的方法后,再一次用数线段的方法解决了这个新问题,学生较好的运用了化归的思想方法。最后让学生把这15道加法和15道减法题一一搭配列出算式,做在作业本上,让全体学生亲自体验搭配的思想方法,同时使学生估算、口算、计算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篇五: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即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是在小数的意义、性质、数位顺序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中,并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了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而且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2、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购物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的最大特点。通过学生亲自购物活动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我充分利用&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了&购物&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并通过创造性的活动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在一起。  
4、在课堂上,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购物清单,提出数学问题。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发挥学生购物付款的经验,对小数加减做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5、设计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在不同题目的训练中,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从而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但是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这样的教学学生除了获取知识以外,还获取了什么?学生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出来的结果正确吗?&等这几个涉及数学思维方面的问题?比如在第一次的感悟中由于小数数位相同,绝大多数学生很自然会把小数点对齐进行计算,结果自然是正确的。我在教学中好像无条件地认可了这种算法,至于这种算法成立的前提条件我未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学生也毫不怀疑地顺着我的思路下去,第二次感悟(小数数位不同的加减法)就这么顺其自然地判相同数位对齐的算法为对,其他的算法为错。这不免使我想到课堂上存在的一种现状:在表面上情境创设、算法多样化、交流互动等&美丽光环&的掩盖下,学生的学习其实是肤浅、浮躁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注意学生思维能力这方面的培养。
该内容出处 WWw.McQYY。com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本站发布的作品部分转载于互联网,旨在提供网民阅读参考。若《【精品】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涉及版权问题,或作者不同意本站转载您的作品,请通知我们,收到反馈我们会将相关稿件删除处理。
因为本站编辑人手有限,而部分作文出处也无从考究,所以没注明《【精品】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的出处或转载到本站请您谅解,感谢各位的包容与支持!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四年级下册)
人教版:四年级下《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摘要:队决赛时的总成绩是多少分?&&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 注意到跳水比赛中每一轮的成绩都是小数,根据我们之前所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知识我们知道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用到小数的加减法,引入课题小...: ◇
  一、复习
  1.笔算下列各题(找几名学生上黑板做,其他人独做)
  15+23=   34+26=   64-23=   55-20=
  2.回忆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让学生观看2004雅典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跳水录像,并让学生从中提取出数学信息。交流信息,根据提取出来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1)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加拿大队多少分?(2)第二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加拿大队多少分?(3)中国队决赛时的总成绩是多少分?(4)加拿大队决赛时的总成绩是多少分?&&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
  注意到跳水比赛中每一轮的成绩都是小数,根据我们之前所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知识我们知道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用到小数的加减法,引入课题小数加减法。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会解决吗?四人小组合作,从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试着用列竖式算一算。并讨论一下是怎样算的?
  (1)探索尝试
  (2)汇报交流
  ①小数加法:解决&中国队决赛时的总成绩是多少?&
  53.40+58.20=111.60(分)
  列竖式时要注意: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十进一&&结果中点上小数点。补充:计算的结果要化简。
  ②小数减法:解决&第一轮中国队领先加拿大队多少分?&
  53.40-49.80=3.6(分)
  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结果中点上小数点。化简后是3.6分
  (3)引导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4)验算
  小数加减法计算很容易出错,你有什么办法检验计算的结果呢?
  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或用和减去另一个加数来检验。
  减法可以用差加减数,或用被减数减差的方法。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方法一样,请同学们验算一下你刚才的计算对吗?
  (5)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解决一下:中国队前两轮的总成绩比加拿大队领先多少分?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方法一:53.40+58.20=111.6(分)   方法二:53.40-49.80=3.6(分)
  49.80+49.20=99(分 )        58.20-49.20=9(分)
  111.6-99=12.6(分 )         3.6+9=12.6(分)
  你喜欢哪种方法?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97页&做一做&
  本小题是基本算法练习,第二小题计算结果小数末尾出现了0,第三小题是一位小数减去两位小数,列竖式时需要在7.2的末尾添0,而且计算结果整数部分是&0&,第四小题是整数减两位小数,需要把整数变成小数。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算法,同时暴露新的认知冲突,正确处理&0&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计算过程中添&0&划&0&的问题。
  五、全课小结
  小数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自问自答:
  问:本教学设计有什么特点?
  答:1.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2.让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查看: 19300|回复: 3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 &&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很自然的进行了知识迁移。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
& &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前,我设计前置性任务:星期天,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个书包38.5元,一双运动鞋27.5元,妈妈付了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让学生自己试着解答,然后交流不同的算法,并汇报,然后总结算法。并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例3以练习的形式课件出示,学生列了三个算式,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计算。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只是个别计算马虎,出现错误。
& && &通过这节课,给了我深深地感触,那就是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认真,我们才能将良好的教学效果呈现给我们的学生,将教学进行到底!
教学反思:第二教的重点在于比较整数混合运算和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课前的基础练习中就已经得到了铺垫。第一个教学环节中,直接采用估算的方式得出5号选手的得分高,节省了时间,为导出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奠定了基础。我接着提问:“你能用一道算式解决‘5号选手比9号选手的总分高多少?’这个数学问题吗?”,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揭示课题,自然而然引入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第三个环节中增加了小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的比较,是学生更易于理解。
第二教相较于第一教,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更加紧密,过程更加顺畅。教学时间合理,教学重难点也得到了突破。但是基于学生计算训练及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简便算法的熟练程度,学生的检测效果与预期出现了一些偏差,这也是我今后的教学所要着力突破的难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1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内容对孩子来说不是很难,所以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为:(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针对题目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计算。(2)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3)培养学生迁移的能力。针对这些目标我精心的设计教学,从过程到语言,从教法到学法,我力求让每个环节和细节都更完善,更科学!
课前的复习我准备了两道小数加减的计算,板演之后我让板演的孩子讲一讲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又挑了不同程度的孩子说,反复强调,目的是复习一下关于小数加减的知识,让孩子们对小数加减的方法掌握的更熟练,为下面的混合运算做好准备,特别强调验算,以提高孩子的准确计算能力,给孩子养成细心检查的好习惯,这个环节我觉得设计比较好,效果不错,然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新知。
新知的引入我是利用教材上所给的情景《环城自行车越野赛》导入新课,语言上我力求更准确、更简练,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摒弃了以前为追求课堂的热闹和华丽而设计语言的错误做法,使自己的语言更有实用性。我说:“同学们,你们喜欢自行车比赛吗?这几天郑州正在举行自行车环城越野赛,想不想知道关于比赛的情况?”引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我趁机出示了自行车越野赛资料一览表,接着问:“从表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没想到在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孩子们从表中发现了很多信息,但与本节课关系不是很大。这时候,我本来应该引导一下:“老师很想知道,运动员还剩多少里程没有走完?你会解决吗?”可是一慌张,我却说:“比赛已经进行了多少里程?该怎么解决?”接下来,当我把算式写到黑板上时,才发现算式是三步的,虽然经过引导目标也达成了,但无疑增加了难度,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我觉得很遗憾!由此我想到,上课前的精心备课和预设直接关系到整节课的成功与否,教师的思维必须是清晰的,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要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这是这节课最大的失误,而这个失误是不应该出现的,今后我会努力备课,不断调整,力求使自己的课日趋完善,不断走向成熟。虽然有失误,但我觉得语言的组织上,进步还是挺大的!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习让孩子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这一点在本节课中体现得不够,因为时间紧了点,但课前还是有设计的,争取在第二课时补回来。
这节课的不足还有以下几点:一、教师忽视了学生对计算题学习觉得枯燥、没劲的心理现象,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环节比较少,导致了整堂课除了做题还是做题,除了练还是练,学生感到比较乏味;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反馈形式比较单一,遏制了课堂气氛的活跃度;三、整堂课容量节奏太快,后进生对课堂的节奏难以跟上,没有照顾到,而且课后练习时间基本没有,导致没有处理,只能利用课后时间完成,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1、在进行小数混合运算时,能正确合理地进计算;2、注意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整类、归纳,逐步理解简单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能力。3、通过学生自己提供学习资料,合作交流等形式,充整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4、注意学生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一节课下来我针对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基本满意。并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小结如下:
& && &&&1、引入很有特色。上课伊始,师生经过了几句介绍性的谈话后问学生:“老师这个人像整数中的几,又像小数中的几?你最喜欢哪个整数,哪个小数?为什么?你能否用这几个数来编一道题.”来引入新课。这些问题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更好地掌握它,不觉得累,也不觉得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上课一开始,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 && &&&2、知识呈现的过程进行教学。先从整数、小数一步混合计算起步,让学生充整感知计算方法,然后再往后迁移到两步混合,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 &&&3、学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本节课整数小数混合计算方法的获得,是在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计算,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形式来观察、比较、整析、归纳得到的,而不是由教师直截了当抛给学生的。这充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只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年级小数除法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