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命案主要的气候灾害是什么

登录名:密码:
在此电脑保存用户名和密码& |
《新法规速递》电子杂志每日发送法规全文,
《法律图书馆》电子杂志每周发送目录摘要,
【法规标题】东莞市突发气象灾害防御规定
【颁布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令2012年第122号
【颁布时间】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http://www1./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cndg/s/500670.htm
东莞市突发气象灾害防御规定 东莞市人民政府令第122号
《东莞市突发气象灾害防御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发布。
市 长 袁宝成
二○一二年四月十六日
东莞市突发气象灾害防御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广东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对台风、暴雨、高温、寒冷、大雾、灰霾、雷雨大风(雷电、大风)、道路结冰、冰雹、森林火险的防御和抢险救灾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市气象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监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灾害防御及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市气象台统一发布、解除。
在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以及城乡规划编制中,应当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避免、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市城市综合管理、水务、交通运输、公安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四条 市气象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法律、法规和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增强社会公众防御气象灾害的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单位和个人日常应主动通过有效途径获取气象信息,提高防御意识。
第二章 部门工作职责
第五条 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制定抢险救灾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做好灾害防御和抢险救灾工作。
(一)气象部门负责对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及时收集气象灾害的实况,为各职能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防御气象灾害所需的气象信息。
(二)三防办公室(以下简称三防办)职责:
1、组织防洪防风安全检查,制定防洪防风应急预案并监督实施;
2、组织审定水库防洪限制水位和堤围警戒水位,制定和下达水毁工程修复计划,并监督计划的执行;
3、负责三防通讯及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以及三防经费、物资的计划、调配和管理;
4、联络、协调各有关部门的抢险救灾工作,必要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根据可能出现的险情,妥善做好群众的转移工作;
5、编制险情、灾情报告及抢险救灾情况报告;
6、执行三防指挥部的决定,完成三防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宣传单位、社会媒体负责向社会公众及时、准确、无偿传播市气象台发布的预警信号、预警信息和市三防指挥部发布的紧急通知,并宣传相应预警信号的含义和防御措施;遭遇大灾时,负责向三防办提供防灾抗灾的文字、图片和声像资料。
(四)教育部门负责协调和指导各学校的防御工作,向学生宣传预警信号的含义以及相应的防御措施。
(五)公安部门负责保证防灾指挥、抢险救灾车辆的优先、快速通行;维护交通秩序;协助危房群众疏散及维护灾区社会治安。
(六)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最大限度地维持公共交通和检查车船的防避工作;负责指导抢修损毁道路和调度抢险救灾车船运送抢险物资。
海事、海洋与渔业部门负责督促水上船只避风,做好辖区水域搜救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当接到水上遇险求救信号后,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救援并向三防指挥部报告。
(七)供电部门负责所辖供电设备的供电安全,特别要保证全市防汛泵站和三防指挥部、医院、供水、气象等单位电源的安全,配备足够的物资和材料,组建供电应急抢修队伍,及时修复故障。
(八)水务部门要统筹供水综合调度,确保东江水受污染时供水水质不受影响;负责组织专职队伍巡查其管辖的水库、堤防、水闸、排涝泵站,储备足够的水利工程抢险物料,出现险情时,组织水利工程的抢险。
(九)城市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市区玻璃幕墙、霓虹灯、广告牌、市政设施的防风防暴雨检查工作;负责城市道路树木的防风修枝工作,清理影响交通的树木;负责路灯及其设施的安全,必要时通知供电部门切断电源;负责在危险路段和危险建筑物附近做好相关警示标志工作。
(十)卫生部门负责组建和指挥医疗救护队伍,参与受灾时的医疗救护及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
(十一)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负责协调物资、商业等相关单位储备足够的副食品,保证灾民生活必需品的储备和供应。
(十二)民政部门负责开放、管理庇护所,安置灾民,向其发放生活必需品,并协助做好救灾工作,统计受灾情况。
各镇街协助民政部门做好各项救灾措施的落实。
(十三)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全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掌握重点地区的地质险情态势,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全市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负责地质灾害的处理和善后工作。
(十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掌握全市危房信息,部署和指导建筑工地、危房、山坡附近建筑物防灾措施的落实,组织建筑工地的人员和物资转移,并协助组织危房、倒塌房屋的人员和物资的转移,协助灾后重建。
(十五)农业部门负责部署和指导农业生产各项防御气象灾害工作,统计灾害损失情况,部署和组织农业生产自救。
(十六)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所必需的资金经三防办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后,优先安排。
第三章 灾害防御
第六条 本办法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见附件),是本市防御气象灾害的统一信号。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后,各镇街及有关部门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应对,各单位和个人应按规定主动做好防御工作。
第七条 台风白色预警信号或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发布后:
(一)新闻宣传单位应提示公众注意防风、防雨。
(二)海事、海洋与渔业部门应通知辖区江河、海面作业船只做好避风准备,港务部门应做好货物抢装或抢卸工作。
(三)三防办值班人员要保持通讯畅通。
第八条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或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发布后:
(一)水务工程管理单位人员要到现场值班。对达到防洪限制水位的水库可预泄部分库容,排涝泵站要根据实际情况开机排水。
(二)海事、海洋与渔业部门巡查辖区船舶防台情况,适时启动防台预案,统计本辖区在港船舶数量,指导各船舶有序进入避风锚地或水域。
(三)其他同台风白色预警信号。
第九条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发布后:
(一)全市的幼儿园、托儿所停课。
(二)各镇街组织检查小组,检查辖区内的防灾抗灾准备工作,督促业主对危房或临时房屋(特别是天台上搭建的临时房屋、广告招牌)进行加固;镇三防办向市三防办上报拟向公众开放的临时庇护所。
(三)新闻宣传单位应及时向公众公布临时庇护所的地点。民政部门负责对临时庇护所进行检查。
(四)海事、海洋与渔业部门加强航道水域及港区船舶的检查,督促船只进入避风锚地,维护船舶航行和锚泊秩序,督促有关船舶停止作业或停止航行,必要时启动水上搜救有关应急预案。
(五)城市综合管理部门、水务部门负责检查市区人行道的树木、路灯、下水道、排水口等设施,做好防风防暴雨的准备。
第十条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或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发布后:
(一)全市幼儿园、中小学停课,学校负责对已到校学生的安全保护。
(二)各镇街负责组织检查挡土墙和有山泥倾泻隐患的地段,挂出警戒标志并负责疏散、转移有关人员。
(三)各镇街和有关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危房居民转移。
(四)各单位的抢修、抢险队伍集中候命。
(五)开放所有的庇护所。
第十一条 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发布后:
(一)建议电影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停止营业。
(二)公安部门组织力量,指挥人员疏散和维护治安秩序。
(三)交通运输部门首先停止沿江路段和郊区的公共汽车交通服务,并根据三防指挥部发布的防风通告分阶段停止所有公共交通服务。
(四)供电部门视实际情况切断对行人有危险的部分电源。
(五)电信等通信企业有关人员要严守岗位,确保防风防洪及抢险救灾通讯畅通。
(六)其他同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第十二条 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发布后:
(一)新闻宣传单位应加强防暑降温保健知识的宣传,提示公众(尤其是老、弱、病、幼人群)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或者高温条件下作业。
(二)供电、供水单位做好用电、用水供给工作。
第十三条 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发布后:
(一)供电部门应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设备负载大而引发火灾。
(二)各主管部门落实防暑降温措施,督促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三)公众(尤其是老、弱、病、幼人群)应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第十四条 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发布后:
(一)公众注意防暑降温,白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建议停止户外露天作业。
(二)各有关部门要特别注意防火,供电、供水、卫生等单位做好各项应急工作。
(三)其他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第十五条 寒冷黄色或橙色预警信号发布后:
(一)新闻宣传单位应提示公众注意添衣保暖。
(二)农业、畜牧业等单位和从业人员应做好牲畜、家禽的防寒工作,对热带、亚热带水果及有关水产、农作物等种养品种采取防寒措施。
第十六条 寒冷红色预警信号发布后:
(一)新闻宣传单位应提示公众(尤其是老、弱、病、幼人群)注意防寒保暖。
(二)农业、畜牧业等从业人员要积极采取防霜冻和冰冻措施,尽量减少寒害损失。
第十七条 大雾黄色预警信号发布后:
交通运输、交警等部门加强对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的巡逻,提示驾驶员小心驾驶。
第十八条 大雾橙色预警信号发布后:
(一)新闻宣传单位、卫生部门应提示公众注意因浓雾使空气质量下降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影响,指导公众适当防护。
(二)交通运输、交警等部门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的交通安全。
第十九条 大雾红色预警信号发布后:
(一)交通运输、交警等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受强浓雾影响地区的高速公路和码头等的秩序,保障交通安全。
(二)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各类交通工具的安全。
第二十条 灰霾天气预警信号发布后:
(一)新闻宣传单位、卫生部门加强宣传,指导公众适当防护。
(二)交警、交通运输等部门采取措施确保水、陆交通安全。
(三)有呼吸疾病的患者尽量避免外出,外出时可带上口罩。
第二十一条 雷雨大风蓝色或黄色预警信号发布后:
(一)停止各类户外的易燃、易爆危险作业。
(二)新闻宣传单位应提示公众雷暴发生时,不要在大树、电线杆等地方停留,不要使用无线电话,以免遭受雷击。
第二十二条 雷雨大风橙色预警信号发布后:
(一)新闻宣传单位应提醒公众切勿外出,确保留在最安全的地方。
(二)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应急预案。
(三)有关部门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只走锚和碰撞。
(四)其他同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第二十三条 雷雨大风红色预警信号发布后:
(一)进入特别紧急防风状态。
(二)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参加抢险。
(三)其他同雷雨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第二十四条 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发布后:
(一)交通运输、交警等部门要做好应对准备工作。
(二)驾驶人员应注意路况,安全行驶。
第二十五条 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发布后:
(一)交警等部门注意指挥和疏导行驶车辆。
(二)行人出门注意防滑。
(三)驾驶人员应采取防滑措施,听从指挥,慢速行驶。
第二十六条 道路结冰红色预警信号发布后:
(一)相关应急处置部门随时准备启动应急预案。
(二)必要时有关部门负责封闭结冰道路。
第二十七条 冰雹橙色预警信号发布后:
(一)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雹和防雷电准备。
(二)妥善安置易受冰雹影响的室外物品、小汽车等。
(三)提醒老人、小孩不要外出,留在家中。
(四)将家禽、牲畜等转移到带有顶蓬的安全场所。
(五)不要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建筑物或大树底下,出现雷电时应当关闭手机。
(六)做好人工消雹的作业准备。
第二十八条 冰雹红色预警信号发布后:
(一)提醒户外人员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二)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预案。
(三)其他同冰雹橙色预警信号。
第二十九条 森林火险黄色预警信号发布后:
(一)林业部门要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做好扑火救灾充分准备工作。
(二)加强巡山护林和野外用火的监管工作。
(三)公众进入林区要注意防火;在林内或林缘用火要做好防范措施,勿留火种、乱丢烟头。
第三十条 森林火险橙色预警信号发布后:
(一)林业部门加大巡山护林力度,严格管制野外火源,在重点火险区要设卡布点,禁止带火种进山。
(二)有关部门做好扑火救灾充分准备,进入防火临战状态。
(三)在林内或林缘禁止户外用火,停止一切炼山作业。
第三十一条 森林火险红色预警信号发布后:
(一)林业部门安排人员加强值班调度,密切注意林火信息动态。
(二)进入紧急防火状态,森林消防队伍要严阵以待。
(三)发布戒严通告,严禁一切野外用火。
(四)组织镇、村干部和护林员、林业公安加强巡山护林,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在进入林区的主要路口设卡布点,严禁带火种进山,及时消除林火隐患。
(五)发生森林火灾时要及时、科学、安全扑救,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章 其他规定
第三十二条 对在防御气象灾害和抢险救灾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政府将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三十三条 各部门、各单位以及有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未履行本规定防御气象灾害工作职责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日起施行,有效期至日。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其含义
一、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分五级,分别以白色、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一)台风白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 48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
(二)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三)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四)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五)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二、暴雨预警信号
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 6小时内本地将可能有暴雨发生,或者强降水将可能持续。
(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在过去的 3小时,本地降雨量已达50毫米以上,且雨势可能持续。
(三)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在过去的3小时,本地降雨量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三、高温预警信号
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天气闷热。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接近或达到35℃或已达到35℃以上。
(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天气炎热。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以上。
(三)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天气酷热。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到39℃以上。
四、寒冷预警信号
寒冷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寒冷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预计因北方冷空气侵袭,本地气温在24小时内急剧下降10℃以上,或日平均气温维持在12℃以下。
(二)寒冷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预计因北方冷空气侵袭,本地最低气温将降到5℃以下。
(三)寒冷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预计因北方冷空气侵袭,本地最低气温将降到0℃以下。
五、大雾预警信号
大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
(二)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
(三)大雾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且可能持续。
六、灰霾天气预警信号
灰霾天气预警信号,以黄色表示。
图标: (略)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出现灰霾天气,或者已经出现灰霾天气且可能持续。
七、雷雨大风预警信号
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到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伴有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已达到6~7级,或阵风7~8级并伴有雷电,且可能持续。
(二)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达8~9级,或阵风9~10级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三)雷雨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2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四)雷雨大风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 2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12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八、道路结冰预警信号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
(二)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三)道路结冰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2小时内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有很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九、冰雹预警信号
冰雹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一)冰雹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冰雹伴随雷电天气,并可能造成雹灾。
(二)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2小时内出现冰雹伴随雷电天气的可能性极大,并可能造成重雹灾。
十、森林火险预警信号
森林火险预警信号分三级,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森林火险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森林火险等级为三级。中度危险,林内可燃物较易燃烧,森林火灾较易发生。
(二)森林火险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森林火险等级为四级。高度危险,林内可燃物容易燃烧,森林火灾容易发生,火势蔓延速度快。
(三)森林火险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略)
含义:森林火险等级为五级。极度危险,林内可燃物极易燃烧,森林火灾极易发生,火势蔓延速度极快。
====================================
免责声明:
本站()法规文件均转载自:
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
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
====================================
《法律图书馆》公众微信
关注《法律图书馆》网站公众微信号,即可每日获取最新的法规法规,法治动态等法律专业信息。
关注方法: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law-lib
凡购《新法规速递》安卓手机版服务三年,赠预装法规软件的最新款七寸平板电脑一台。购一年服务者,另有U盘赠送。
软件可以在线全文检索法规50万件,离线查看本地法规3万件,还可以实时下载最新的法规到本地。
软件有免费版可
&软件收录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及地方性法规约13万件。“云检索”功能,可以在线全文检索、浏览50万件法规,可下载收藏浏览过的法规。2013年推出免安装绿色版
软件可以免费,但未注册用户不提供更新和在线检索服务。
&&&收录1949年至今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事务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国际条约、英文法律、英文行政法规、英文地方性法规;各地裁判文书、仲裁裁决、合同范本、法律文书、立法草案、法规释义、参考文件等信息;数据库记录近60万件,每天增加法规数百件。
提供数十种组合检索方式,并有自定义首页,收藏法规,保存浏览检索记录等多种个性化功能。
系新法规速递软件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兼具数据本地化及云端查询功能,使用本软件将与您的手持终端完美结合为一部掌上法律宝典。
本软件适合安装在使用苹果系统的智能手机上或平板电脑上(iPhone或Ipad)。可以在线全文检索法规50万件,离线查看本地法规3万件,还可以实时下载最新的法规到本地。软件有可在Apple Store下载使用。
使用4G的U盘,方便您将法规数据库随身携带,在不同的电脑上方便使用。同时也可以当作普通U盘使用,复制拷贝文件。软件功能和完全相同。下列景观与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A.④-热带季风气候
练习题及答案
下列景观与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A.④-热带季风气候B.③-温带大陆性气候C.②-亚热带季风气候D.①-高山高原气候
所属题型:单选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找答案上)
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紧密联系.图①是西藏的布达拉宫,该地是高原高山气候;图②陕北窑洞,屋顶较平,它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的自然环境;图③民居屋顶较尖,有利于排水,应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图④是典型的蒙古包,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根据题意.故选:D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一年级地理试题“下列景观与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A.④-热带季风气候”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国的气候,季风、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地理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分布: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这些地区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超过60毫米,且多雷阵雨;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年较差一般小于3℃,而平均日较差可达6°~12℃。几处特殊分布: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加勒比海沿岸岛国东北部。在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长,树种繁多,植被茂密。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分干季和湿季。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其主要特点,首先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南北移动、交替影响,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当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海洋气团,且有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湿季,潮湿多雨,遍地生长着稠密的高草和灌木,并杂有稀疏的乔木,即稀树草原景观。当受信风影响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土壤干裂,草丛枯黄,树木落叶。与赤道多雨气候相比,一年至少有1~2个月的干季。其次是全年气温都较高,具有低纬度高温的特色,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6°~18℃以上。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后、雨季之前,因此,本区气候一般年分干、热、雨三个季节。气温年较差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它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热带干旱气候区常年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的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炎热、干燥成了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高,有世界“热极”之称。降水极少,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且变率很大,甚至多年无雨,加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更加剧了气候的干燥性。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热带干旱气候区的外缘,主要特征:一是有一短暂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毫米;二是向高纬一侧的气温不如向低纬一侧的高。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分旱季和雨季。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地带也有分布。这里全年气温皆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这是由于夏季在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多对流雨,再加上热带气旋过境带来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热带干湿季气候更多的夏雨;一些迎风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过赤道多雨气候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以上。本区热带季风发达,有明显的干湿季,即在北半球冬吹东北风,形成干季;夏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温季。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亚的南端。它是处在热带半干旱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这些地区受气压带季节位移影响显著,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因而除大陆西部沿海受寒流影响外,夏温十分炎热,下沉气流不利兴云致雨,所以气候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湿润。全年雨量适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冬季。亚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的内部,包括西亚的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高原、美国西部的内陆高原以及南美的格栏查科等地。干旱气候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或因有山地阻挡,湿润的涵养气流难以到达,又兼这里地处亚热带,鼓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半干旱气候属于由干旱气候向其他气候的过度类型。这里的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风坡可达2,000~3,000毫米以上。这种气候在西欧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在南、北美大陆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稀少。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西经100°以东)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这种气候在气温、降水的变化上同温带季风气候有些类似,但风向和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明显。冬季由于气旋活动影响,降水稍多;夏季有对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也很大。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部分。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温带草原气候:也称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北美大陆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和潘帕斯等地。亚洲和北美的此类气候区距海遥远,深入内陆,四周又有山地、高原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终年盛行温带大陆气团,于是形成了冬冷夏热、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一般而言,干旱气候的年平均降水量为250mm以下,半干旱气候则为250~500mm。南美的此类气候区地处西风带的大陆东岸,是西风带的雨影区域,且西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西风过山以后下沉,绝热增温,干燥少雨,加上沿岸又有寒流经过,空气稳定,降水稀少。温带沙漠性气候:极端干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200~300mm,有的地方甚至多年无雨。夏季炎热,白昼最高气温可达50℃或以上;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气温年较差较大,日较差也较大。云量少,相对日照长,太阳辐射强。自然景观多为荒漠,自然植物只有少量的沙生植物。中亚和中国塔里木盆地属沙漠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极地苔原气候: 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极地冰原气候: 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下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高山高原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喜马拉雅山系、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系以及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等地。由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结构。不同的山地或高原具有不同的出气候带结构,即或是同一个山地或高原,由于其内部坡向、高度与位置等的差异,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结构。气候类型及特点:易混淆气候类型对比:世界气候主要分布:
考点名称:
气候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气候造成影响:1.积极影响:为人类活动提供方便,农业方面有助于农作物生长,高产等;工业方面,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轻环境污染;第三产业方面,尤其是服务业方面,为人类提供更好服务设施安全性。2.消极方面:恶劣的气候现象给人类带来不便甚至灾难,对人类出行产生影响。譬如强令空气南下会带来寒潮,随之伴有大风、雨雪等天气,对人类活动实为不便。但有些灾害也有一定积极作用,譬如寒潮过境可净化空气等。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气候对人类的影响的主要表现:1.气候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有影响(如南船北马等)2.气候对传统建筑的材料和风格有影响(如房子结构、房子朝向、建筑的高低,墙体的厚薄等)3.气候对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影响(广东喜茶,湖南喜辣,东北喜大蒜、面食等)4.气候灾害(如寒潮、台风、冰雹、洪涝干旱等)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害洪水灾害:人类对气候的影响——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考点名称:
我国的气候: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我国的雨季。除青藏高原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1月℃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我国温度分布特点: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1月℃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我国干湿地区划分与分布特点:
我国气候特点与评价: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对比:
温度带划分对比: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降水分布与时间对比:
我国降水界限的划分:1.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2.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3.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1.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2.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中国干湿情况分布图:我国气候分布图:我国季风走向示意图: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及防治方法: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下列景观与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A.④-热带季风气候”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莞理工命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