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产生意识与大脑,大脑是物质,人的意识与大脑也不就是物质了吗?

|||||||||||
最新播报:
科普:大脑神经化学物质影响公平意识
新华网旧金山3月19日电(记者马丹)吃一片药会增加一个人分享财富的意愿吗?或许可以。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通过服药调节大脑中的神经化学物质,可让人变得更有平等和公平意识。这一成果有助于研究社会功能障碍的诊疗方法。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19日在《当代生物学》杂志网络版发表论文说,他们给研究参与者服用安慰剂或托卡朋,然后让他们玩一种需要与陌生人分钱的简单游戏,考察他们的分享意愿和分配方式。托卡朋是抗帕金森氏症药物,可增加大脑前额皮质中多巴胺的浓度。结果发现,相比服用安慰剂的参与者,托卡朋服用者把钱分给陌生人的方式更公平。
计算机模型显示,在托卡朋的作用下,研究参与者对他们与陌生人之间明显存在的经济差距更为敏感,也更不能容忍。
早先研究已知,大脑的前额皮质区负责处理人在经济不平等情况下的反应,而多巴胺对前额系统有调节作用。
研究人员说,人们通常认为公平意识是人性格中比较稳定的一个特性,但这项研究说明,通过调节大脑中特定神经化学物质,可以系统地改变这种特性,将来或许有望开发出针对人脑社会功能的药物,治疗人脑社会功能障碍。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日,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负责人指出,这起事故的发生既有设计缺陷也有管理疏漏的原因,事故发人深省,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也给铁路安全敲响了警钟。这说明&&(&&&&)&&&&&&&&&&&&&&&&&&&&&&&&&&&&&&&&&&&&&&&&&&&&&&&&&&&&&&&&&&&&&&&&&①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②人类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世界③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是相互决定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核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和平、合理、安全地利用核能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回答22-23题。 小题1:核能发电虽然不会像石化燃料那样造成大气污染,但也可能因为地震等原因导致核泄漏、核辐射。这表明A.事物都有共性和个性B.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C.事物都有现象和规律D.事物都是前进上升的小题2:人类要提高核能利用的效率和安全性,做到趋利避害,最基本的要求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在实践中利用和改造规律D.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论述题
(5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并适时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的道路进一步确立。很多人感到困惑不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总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找到一条新路,一条再创辉煌的路。请运用所学哲学知识,结合材料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11年8月,中国浙江沿海受到“云娜”台风的侵袭,在当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战下,台风给当地造成的损失被降到最小;一个月后,风暴“珍妮”经过海地,造成200多名海地人丧生。海地是美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对森林的长期滥砍滥伐使海地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脆弱。中央气象台准确地预报了这次台风,在台风来临之前,浙江全省共转移40多万人.这说明(&&& )A.人们能认识和改变规律勤B.规律具有客观性C.人们能限制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减少损失D.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于丹教授认为,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这说明&(&&&&&)A.意识的作用不会受任何的制约B.意识直接作用于每个人的人生C.意识能改变缺憾和苦难的事实D.不同的意识对人生的作用不同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日,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在南昌拉开了帷幕。这次运动会会徽是一个蕴含运动、力量、激情、由吉祥彩虹勾勒出的数字“7”,其中以红、绿、黄三色渲染,彰显出南昌这座充满希望的革命历史名城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地域特征。它创造性地将南昌地域特色与全国城运会会徽的设计理念组合在—起,实现了中国区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这一设计与创新说明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创新必须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和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在全国生态文明建没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为从根本匕遏制三江源地区生态功能退化趋势,探索建立有利于生态建没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青海三江源圈家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总体方案》。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④意识活动能够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对漫画《加强学习》所反映的问题,认识正确的是①人产生的思想动机决定了社会存在&②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③加强学习以后就能促进自身的发展&&&&&④所有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吴老师30日19点直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余老师30日20点直播unit5第二课时 Section A122.241.60先生,你好,“个人【意识】——大脑皮层的活动,对于它人来说”,当然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我一般不从“大脑皮层的活动”去理解“个人【意识】”,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宇宙自然形态决定道器生产力,道器生产力决定猿类群体形态;猿类群体形态决定石器生产力,石器生产力决定原始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形态决定铜器生产力,铜器生产力决定奴隶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形态决定铁器生产力,铁器生产力决定封建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形态决定机器生产力,机器生产力决定资本社会形态;资本社会形态决定电器生产力,电器生产力决定共产社会形态;共产社会形态决定道德生产力,道德生产力决定仙佛境界形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构成生产方式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自然科学性质规律,是马克思奠定的政治经济学方法的唯物主义基础。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21:05:26&)
7793字(1476/29)
( 06:54:24)
164字(16/0)
( 12:03:44)
273字(108/1)
( 17:55:48)
262字(27/0)
( 11:10:11)
273字(62/2)
( 14:06:05)
121字(41/4)
( 17:42:20)
22字(20/0)
( 17:21:25)
42字(16/1)
( 18:06:47)
111字(3/0)
( 16:46:20)
42字(18/0)
( 08:12:22)
162字(40/2)
( 10:02:50)
35字(26/0)
( 07:58:33)
191字(30/0)
( 07:58:06)
215字(28/0)
( 07:55:12)
250字(33/0)
( 07:51:34)
51字(22/0)
( 07:49:58)
105字(31/0)
( 07:49:21)
115字(26/0)
( 07:48:49)
79字(31/0)
( 07:48:15)
115字(23/0)
( 07:47:09)
82字(39/0)
( 07:46:49)
126字(55/0)
( 07:46:12)
65字(29/0)
( 07:45:38)
42字(36/0)
( 07:45:17)
20字(22/0)
( 23:58:45)
34字(28/0)
( 23:07:22)
70字(54/1)
( 07:29:12)
90字(41/0)
( 22:28:36)
37字(42/1)
( 07:38:20)
89字(25/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这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飞跃
C.大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A.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 B.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
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A.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D.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飞跃
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这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飞跃
C.大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A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B&&& 2.C&&&& 3.A&&&&& 4.B&&&& 5.D&&&& 6.D&&&& 7.C&&& 8.A&&& 9.D&&&& 10.D11.A&& 12.C&&& 13.D&&&& 14.A&&& 15.C&&& 16.C&&& 17.C&& 18.D&& 19.B&&& 20.D21.C&& 22.C&&& 23.D&&&& 24.B&&& 25.A& 二 、非选择题 (共50分)&26.(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时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阻碍作用。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分)企业经营者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提高职业道德,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诚信经营,奉献社会,使企业沿着有利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轨道健康发展。(3分)&&&&& (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追求经济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2分)二者既存在对立性,只顾一方面就会影响另一方面;(2分)二者也存在统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2分)在对待二者关系问题上,应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把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 效益的统一,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2分)27.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的航天工业从“两弹一星”到“神州七号”,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是一个发展过程。(3分)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做到按规律办事。当代中国航天人励精图治,科学务实,实现了飞天梦想。(3分)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国的航天工业走过的道路也是不平坦的,航天人克服了巨大的困难,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3分)④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国的航天工业经历了从“两弹一星”到“神州七号”的跨越发展。(3分)(弱若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8.(1)①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党和国家从我国实际出发,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作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新的战略部署,必将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4分)②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要求我们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要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必须紧紧抓住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4分)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只有抓住农村改革发展这个重点,才能掌握整个改革开放的主动权,带动我国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4分)(2)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指导农村改革发展,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3分)②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要通过国家的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分)③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允许并规范入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3分)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调整和完善农村产业结构。(3分)&B卷(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C&&& 2.D&&&&& 3.A&&& 4.B&&& 5.A&&&&& 6.B&&&& 7.C&&&&& 8.D二、非选择题(共26分)9.①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正视矛盾,解决矛盾。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解性问题,我国通过设立改革试验区,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3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度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设立新的改革试验区既是为了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也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政府职能转变、二元经济结构等不同的问题,探索具体的解决办法。(3分)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设立试验区就是从矛盾的特殊性中总结出矛盾的普遍性,从而指导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3分)10.(1)①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要求我们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和自觉性。为了克服当前国际国内各种不理因素的影响,应进一步加强改善宏观调控,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3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3分)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要将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工作重点,“保增长”成为最重要任务。(3分)④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要重视内因。经济发展友好立足于国内,处理好内外需的关系,以获得经济发展的主动。(2分)(若考生答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当前应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紧急增长的拉动作用”可加2分,但总得分不得超过该题的满分。)(2)①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和把握规律。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体现了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2分)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只有尊重规律,才能真正做到按规律办事。进行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解决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遵循货币流通规律和其它客观经济规律的表现。(2分)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国家适时调整货币政策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的表现。(2分)
吴老师30日19点直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余老师30日20点直播unit5第二课时 Section A人的大脑是如何记忆东西的?知识是怎么储存在大脑里的?
按投票排序
Pirate Henry和曹怀宁已经答得不错了。我稍微补充一下。感觉问题主要是问长期记忆,那么长期记忆又分显性和隐性。显性的是可以用语言描述的,比如个人经历(autobiographical memory),场景和情节(episodic),以及语义(semantic)记忆隐性则无法用语言描述,其中最重要的是procedural memory(比如骑自行车的能力)和topographical memory(认路的能力)另外Pirate Henry在3、4两点稍微欠推敲。关于3. 记忆是神经元的某种属性。它的存储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突触的形态,突触位置,突触内受体的密度及特性等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变化对皮层内所有神经元都适用。而非海马的特权。换句话说海马并不是记忆的全部。尤其是procedural memory,和MST关系更紧密。关于4. 网络无时无刻不在变动,并非所有变动都会带来记忆的丧失。记忆的表现形式是某个初始刺激,可以是内源的(比如想到某事),也可以是外源的(比如看到某物)触发意识活动。当网络结构渐渐变化达到某一个阈值的时候,初始刺激就无法引起大规模的皮层活动了。此时,即曰忘记。
在这个问题中回答了发现会跳到这个问题中来,我就复制一下答案吧。补充:记忆这东西太复杂了,时间上还好分类。其他角度就有更多问题了。除了下问题提及的『动作程序性记忆』。——其实教材原文是『程序性记忆』,与『陈述性记忆』相对;但是因为我认为语言的使用和记忆应该和动作不同所以增添了『动作』一词。人的语言使用也涉及记忆问题,甚至回忆事件本身也可能是一种语言重组或创作的过程。人如何记忆情绪体验也是个有趣的问题。此外~还有『外显记忆』『内隐记忆』;以及『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因为记忆涉及的心理过程和现象实在太多,这个问题就连我这个初学者都能看出来是个『天大的坑』。每个小坑都够人钻研大半辈子,小坑中的小问题估计也能够写好几篇论文了,知乎上够开N个问题了——而且估计都不会有完美答案。——————————————————我下面是原文————————————————————按照现在对记忆的分类,可以分为三类①瞬时记忆,又称为感觉记忆OR感觉登记——也就是你现在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一切信息在人脑中的反应。②短时记忆——请你现在回忆看这个答案前你再看什么?这就是短时记忆,一般持续15~30秒。(没有复述的情况下)③长时记忆——也就是一分钟以上的记忆,最长可以达到终身。以上定义皆来自于《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出版社·彭聃龄。国外教材以及其他学者定义如何,暂且不知。问题中所说的『物理形态』和『架构』并不是心理学上习惯性的用词,不过相信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翻译』一下吧。『物理形态』或许可以对应『脑中化学物质』,『架构』或许可以对应脑神经机制。记忆的脑细胞机制现在就我所知有也有三种——也就是『架构』有三个层次①反响回路简单说就是人脑神经细胞形成了一种『环路』。可以简单理解为是『—0—』这样的,实际上应该要复杂很多,我所读的书没有细述,欢迎医学专业的补充。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既然是一个相对闭合的路线,那么神经冲动就可以自己不断的循环而持续着。这就使得『信息』有了持续存在于脑中的可能,信息的持续存在——不就是记忆吗?那么这个反响回路在记忆中的作用是呢?我认为它对应的是短时记忆。有实验为证——科学家们又找上了可怜的『小白鼠』。这个实验简单来说是这样的有AB两组小白鼠。A组呢,放在高台上,由于高台不好站,小白鼠就会跳下来——这时候邪恶阴险的科学家们就电它!反复几次后,科学家们发现小白鼠会努力在高台上保持不动。显然,小白鼠学乖了,知道下面有电。科学家们没有就此放过小白鼠,而是给这些『学乖』的小白鼠施加强力的电击!——电晕!专业说法——电休克!虽然观察发现,经过『电击治疗』的小白鼠并没有克服对往下跳的恐惧——它还记得下面有电,不敢往下跳。这说明,电休克没有破坏它已经形成的长时间记忆——下面有电!危险!勿跳!B组就更悲剧了。除了跳下去被电一次,万恶的科学家们在它们每次爬回高台的时候立刻马上迅速的给它强力电击——电晕它!你猜怎么着?B组的小白鼠无论被电多少次,它都还是依旧从高往下跳……。对比A组的结果,邪恶的科学家们得出了结论——短时记忆是依靠反响回路存在的。因为电休克破坏了反响回路,造成了『失忆』。既然短时间记忆都记不住了,也就形成不了长时间记忆,所以小白鼠老是学不乖,无论往下跳被电了多少次,它还是会往下跳——因为每次被电完之后的另一次电晕,使得它完全忘记了刚刚跳下来时被电了。②突触结构所谓突触结构,就是某些神经细胞之间本来没有的联系,现在形成了新的突触而有了联系。同样还是小白鼠,科学家们把AB两组小白鼠放在环境多变和环境简单的两种环境中。后来发现他们的大脑皮层重量、神经细胞间的连接数量有不同——聪明的各位知友一定很容易可以猜出来——环境丰富的皮层更厚,连接更多。拿着一部分对应的是哪一种记忆呢?——我不能确定,书上也没有写。不过根据实验描述,这显然属于长期记忆——问题是,有多长?对不起,暂时不知道。在这里我吐槽一下——我觉得长时间记忆本身可以在细分一下。可惜我看的教材都没有细分。③长时程增强作用有些心理学家相信,长时记忆会伴随着大脑解剖结构的变化。所谓解剖结构的变化,就是一刀切开脑子比较明显的可以看到变化——而不像是上述的突出结构,需要借助显微镜什么的。这也有实验证明,不过这次倒霉的是猴子。Merzenich(这名字像是德国佬?)做了一个实验,让猴子用三个指头触摸东西,重复数千次——泥马,真不知道他为了猴子多少香蕉?——随后发现猴子大脑主管三个指头的皮层明显扩大了。而长时程增强作用,对应的缩写是LTP,它特指大脑中『海马体』中一系列短暂的高频动作电位。简而言之呢,这东西就是一个中转站,你可以理解为是密集的反响回路。教材上有点含糊其辞它的原文是『它只对受到刺激的通路起强化作用』——听这个意思,应该是说这个『海马体』就像是电池、持续加速器、监工——它能能够让刚刚起了作用了『反响回路』一直持续运作。这种作用可以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几周,然后再将信息传送到其他脑区成为了持续更久的长时记忆储存。有些病人海马体受损,所以他们就没有长时间记忆,你跟他说的话,一两分钟之后他就忘记了。也就印证了上述机理。『架构』说完了,下面说『物理形态』。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也就是题主所说的『物理形态』吧。教材上提及的有『核糖核酸』,也就是DNA和RNA。另外我在杂志上看到的则是蛋白质。简单的说这都是些大分子。那具体怎么利用大分子储存信息——这才是关键问题。就我所知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至少我从未见过细述的。究竟大脑是怎么利用这些大分子储存并且快速的提取信息——这就是最难的问题了。毕竟大分子的结构怎么被大脑『扫描』呢?人脑总不可能有电子显微镜般的功能吧。另外,什么样的结构对应什么样的记忆,这也是个难解的问题。教材上提及的另一些化学物质,则是一些激素。比如肾上腺素、皮质类固醇等,研究法发现适当的激素会增加记忆的牢固和形成效率,太多就有反作用。但是这并不是说这些激素直接作为储存载体。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东西是个加电压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体验也能证明这点。比如人总会记得特别开心和特别难过的记忆——这些强烈的情绪往往伴随着激素分泌。有些时候人会由于过于愤怒、悲伤地经历导致了回忆困难。——电影上常表演的,简单说就是被吓傻了,什么也记不得。总而言之,适当加电压有助于工作,加太多恐怕要死机了。淡定,还是很重要的。好了,教材上能提供的我都提供了。接下来我要说的则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更深入问题。下面内容包含大量个人假设、理解、猜想。首先解释一下,为什么反响回路是短时记忆的基础,而不是感觉登记。教材上并没有细说。然而我觉得这个问题十分重要。感觉登记到底是什么负责的呢?我认为它跟脑中的所有因为刺激而引起的神经冲动有关。也就是不管神经冲动是否是一个『反响回路』,只要存在,它就是感觉登记的基础。感觉登记的另一重含义就是——你能意识到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等等。同时你意识到了你自己意识到了这些。——有点晕?多读几次。总结而言,这个问题跟我们『自我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人的自我意识是由某个脑区或几个脑区负责的,那么感觉登记就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以视觉为例:①眼睛后的神经线路连接到枕叶某脑区,产生了一系列神经冲动。②这些神经冲动转移到了其他脑区从而使得人『知道自己感觉到了』。也就是说你看到的东西进入了你的『意识』。之所以有这个猜想,是因为有一种『盲视』现象。Weiskrantz(又是德国人?)前辈发现,脑17区(自己百度吧)受损的病人视野中会有一大块『黑色』啥也看不见。有趣的是,如果在那块区域内放些东西让病人猜,他猜对的几率极高,远远高于闭上眼睛瞎猜。这就说明,有些信息的确是被『看到』也进入了大脑,但是没有被『意识』所意识到。关于感觉登记,我还有另一个猜想:感觉登记所反应的并不是百分之百当下的『信息』,它也涉及了对长时记忆的某种提取,或者说是一种集体潜意识记忆的提取。可以看这个答案。很长非常长。基本上它说明了一个可能『人的感觉不仅仅来自于五官信息的输入,还来自于脑中信息的提取』。有些研究表明,比起我们感觉到的多样性和精细程度,其实五官直接输入的信息是非常简陋的,简陋到我们难以理解——大脑是怎么拼凑出那么多姿多彩变化万千的『感觉』的?所以我猜想,感觉登记本身也涉及了某种长时间记忆,或者『集体潜意识』的提取。『集体潜意识』是荣格提出的,请看百度简而言之,有可能是出生之后的十年内,大脑通过和外界信息的交流,不停的『脑补』制造出很多不由五官直接提供的信息给自己,加上遗传中本就有记忆——五官输入的信息其实是一种『搜索指令』简单的指令输入大脑,大脑根据经验最大程度的『还原』外界从而有了『感觉』。关于突触结构,我的理解是——它很可能跟技能和行为的长时记忆有关。累积到一定程度,会有明显的解剖结构变化。比如那个三个指头摸盘子的猴子。这个观点倒是不难理解,也不少见。初中生物就教过,左右脑分工不同。我这里想说的更清楚一些。依旧是一些自己的猜想和理解。为什么行为和技能的长时间记忆我不认为跟大分子有关呢?或者说,为什么不是以大分子作为储存的物质基础呢?原因在于:人的行为首先肯定是大脑控制的结果,也是一系列神经冲动。我们可以设想,完成一套体操动作的对应的脑神经冲动过程是大致不变的。既然动作技能要快速的被提取和应用出来,就不能只是借助于『意识』而要练到『自然』的程度。专业术语叫做『程序记忆』。如果这些记忆不是用『特定神经突触网络结构』去储存,而是用『大分子』储存,提取的效率显然会低很多。——而且我前文说过了,大分子具体怎么作为记忆储存载体,怎么被提取信息?这些本身就是个难以想象,我也没有看过任何有关的研究。而用神经网络结构去理解,就很容易了。打个比喻,这就好比WOW里面的自定义『宏』,花了很长时间你去设定那几个技能按照什么顺序释放,但是下次用起来都很方便了。你再也不用一个个技能去点了。又好像你弄了一个程序,开机自动运行,这个程序又会按照顺序启动『系统原本自带』(也就是你脑子里本来就有的基础运动技能)的其他程序完成任务。这种『宏』、这种『调动其他程序的程序』——就是新形成的神经网络结构,新的突触结构。从另一个角度说,这种动作技能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达到『熟练自然』的地步。这和我们日常经验也相符。相信大家都会发现——你背一段文字所花的时间,远远要比记住一套动作来得短。但是相对的——动作只要记住了,动作技能掌握了基本上终生不忘;而文字、知识、场景的记忆却相对忘得很快。为什么呢?就现有的资料来说,人的脑神经细胞是长到一定数量后就不增长了,但是突触可以增长、减少。所以这种『新突触结构』的基础没有意外的话是不会失去的。它自然比DNA、RNA、蛋白质等东西要更持久。而且从数量、体积上来说,一个神经细胞突触的增长本身就包含很多蛋白质、DNA、RNA的生成。数量一多,长得就慢,消失的也慢。从日常经验而言,我们会发现老人由于大脑开始萎缩,一些年轻时候熟练的技能可能慢慢退化了。极端的情况下的病态退化甚至会遗忘基本生活技能——俗称老年痴呆,说话、写字全部不会了。我所见的资料和自己的理解是:这是因为神经细胞死亡,以及连接失效导致的。最后,扯淡一下『大分子』在长时记忆——非动作技能记忆而是文字、场景、事件记忆上的作用。我认为这些大分子的作用可能并不是在分子层面上用分子结构来记录信息,而是作为一种『标签』标注了刺激特定神经网络结构的顺序。通俗点讲,我们每一次回忆是一次重新的『创造』过程,基本原料就是一些非常基础的感觉记忆和『集体潜意识』里的信息。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很多人的记忆可以被篡改,长时间记忆是不可靠的。也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回忆事物可以达到『快速』的程度,并不是比做出一套已经学会的动作的反应速度快。我猜想——因为长时间记忆本身在『重现』过程中所用到的『基本感觉记忆』也是借助神经突出的结构去记录的,而大分子的作用就是标注顺序。到时候按照顺序来就行了。夜深了,我也经写了两个小时了,不举例不细说了。至于这个标注和识别标注、信息激活整合的过程是怎么样的——这些更深层更基本更重要的问题——以我现在浅薄的知识我想不出来,想象力也不就不方便发挥了,先去做个梦。扯淡完毕。如果哪位专业人士、前辈在相关论文上看过类似的观点,请给我个连接细读。吾道不孤~。以上一些靠谱信息都来自于《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一切扯淡信息都来自于本人大脑的临时组合。
1. 什么是记忆?记忆就是对信息的保存和再现能力。例如:我让你闭上眼睛,给你吃一颗糖,让你猜是什么口味的。你猜是柠檬味的。这个过程就是你在大脑中重现味觉记忆并加以对比的过程。2. 什么是信息?信息是人根据自身认知世界的方式而衍生出的概念,信息是人们对事物的描述。可以做个类比,计算机中信息就是2进制序列,但是自然界本身并不是二进制的序列;同样人脑接受信息是神经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然而自然界本身并不是单纯的电信号或化学信号。所以,信息是依据主体接受对象而相对存在的用于区分不同客体的信号序列,其形式和量化是由载体决定的。3. 人脑如何保存信息?人脑的大脑皮层、小脑、海马体、杏仁核等等结构是有plasticity(可塑性)的,@海布里炮兵 是人脑可塑性的专家。人脑的可塑性简单说就是可以修改神经间的网络和单个神经的反应特性。经过修改的网络,每次有同样的输入的时候,都会有同样的输出,这么一来,记忆就存在并且可以被调用了。于是自然界的事物被编码成神经电信号和化学信号在脑中被处理,这些信号被再度编码成为网络结构,形成短时或长时记忆。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记忆类型和时效,如杏仁核主要参与情绪的短期记忆,小脑参与肢体动作的短期及长期记忆。4. 顺便聊聊“忘记”但是如果网络本身被改动了,或是输入的那个电流不对了,人就会忘记。网络本身被改动,如果不重新建立记忆,自身很难找回来。但是如果一时输入的信号出了问题,这个就是短暂的忘记,所谓的“一时大脑进水了”;之后某个时候又调到了正确的输入,成功调取了记忆,则会恍然大悟。 总结哥:人脑的记忆。。。 Pirate :shut up! 这个我已经很精简了!有木有!
简单说来,人脑的记忆有三种形式: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瞬时记忆一般是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存在的,只有通过注意才能被人所感知,变为短时记忆,不然就会被遗忘。短时记忆的存在时间一般是4秒以内,也是以图像和声音为主,小部分为意义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被称为记忆广度,大小一般是7±2个,这是衡量一个人记忆好坏的一个指标。短时记忆要通过复述才能转为长时记忆,不然就会被遗忘。长时记忆即所谓的永久记忆,广度无限,一般以意义记忆为主。它是可以被人脑所提取的记忆,一般遗忘的原因会是干扰或消退。
复杂的网络形态,当你要记住一个全新的概念时,必须将它与已经掌握的某些概念或知识发生关联,你才能记住。当你回忆了一个东西时,与它相关联的很多东西也都会被激活。
我觉得这是关于NLP(神经语言程序学)的问题,想得到科学的答案,给你推荐两本书《追寻记忆的痕迹》《找寻逝去的自我》都是讲关于记忆的原理的。
见松鼠会系列专题文《健忘的传奇》,我不重复回答了。
有本书,对你这个问题回答得特别好。叫《学习这回事》。建议看一看,对你帮助一定很大。这是豆瓣链接。另,网上有PDF。找一下吧。
以下内容摘自《认知与设计》的相关章节,作为外行我收获很大,觉得都是干货,至少可以自成一派,自圆其说。1.短期和长期记忆是由同一个记忆系统实现的。2.感觉能影响到的神经元很大程度上由其特征和环境决定。所处的环境与感觉的特征一样重要。3.记忆的形成由参与某个神经活动模式的神经元上长期甚至永久的变化组成。4.激活记忆是再次激活与记忆产生时同样的神经活动模式。5.一个神经记忆的模式越经常被再次激活,就变得越「强烈」。6.涵盖记忆的神经活动模式涉及了一个延伸到很大区域的神经网络。7.移除、破坏或者抑制大脑某个部分的神经细胞并不能完全清除这些神经细胞参与的记忆,而仅仅是降低里记忆的细节和精确程度。8.长期记忆受情绪影响。9.短期记忆里的信息数量极端有限和不稳定。10.短期记忆等于注意的焦点,即任何时刻我们意识中专注的任何事物。11.短期记忆的容量更接近于四个加减一,也就是三到五个。【这是对那个经典7加减2的修正】12.注意的单位(也就是短期记忆的容量限制单位)最合适用事物特征来衡量,而不是整个或者成「组」的事物。
教育学家们在提到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记忆水平时,常常会提到“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 这个概念最先由Edgar Dale(1954) 提出。大意是使用视觉、听觉、阅读、讨论、实践等不同的方法参与学习,2周之后能记住的百分比不一样。如果科学地去思考,会发现图表中的数据并不严谨。这些严格的百分比是如何得出来的?就算有实践参与我们能记住90%的内容吗?实践就一定比看和阅读有效吗?事实是,当新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如化学元素时,自己阅读记忆会更有效率,只有在学习化学反应的原理时参与讨论或实验才能更加印象深刻。尽管“学习金字塔”的数据值得考究,但依旧是个伟大的概念,因为它指出了:多种方式的学习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这已经从最新的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得到验证。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巨大变革,海量知识积累让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学习,决策,思考,创新和创造。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效率大幅提高,但我们的大脑的物理构造制约了学习的进度,只有了解了大脑的工作方式才能改进学习方法,从而高效获取更多信息。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呢?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采取“多线程作业”,比如一边参加会议一边读邮件。最新的科学研究显示,如果同时做几件事会降低效率。研究发现大脑反应的过程是线性的,从一个任务切换到另一个任务,会有反应延迟。而且任务越困难延迟越大。也许你会问人类有1000亿神经元,我们还无法做到同时做两件事嘛?回答是肯定的!神经学家已经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证实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认知过载(cognitive overload)等猜想的存在。研究发现人类的记忆有三种类型:传感记忆(sensor memory),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和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1]工作记忆(sensor memory):工作记忆是进行思考的地方,维持时间是秒为单位。工作记忆是双重编码系统(Dual Coding system). 由负责语言/文字处理的缓存单元和负责视觉/空间处理的缓存单元组成[2]。这就导致了人类思考过程中的一个严重瓶颈,因为视觉/空间缓存中的短期记忆只能同时存储4个对象,而语言/文字短期记忆中也只能存7个对象。如果这些缓存中已经被存满,而思考主体又切换了注意力,将会导致新的元素进入工作记忆,其余的记忆就会消失。在工作记忆中,语言处理单元和视觉处理单元一起工作,互不干扰,共同实现对信息的理解和推导。感知记忆(working memory):从人类感知器官获得的信息会无意识地存储到长期记忆中的情景记忆中。但是这种记忆衰减得非常快,存储时间为几毫秒。只有当主体注意到感知记忆中的内容时才会将感知记忆传送到工作记忆。一旦进入工作记忆,主体就会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思考并将其放入长期记忆当中。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理论上讲长期记忆在人的一生中大概可以存储10^9~10^20 比特的信息。长期记忆分为两种:情景记忆(episodic)和语义记忆(semantic)。情景记忆直接从感知记忆中无意识地获取。语义记忆是从工作记忆中获得,包括了由工作记忆加工思考后的想法,主意,概念,过程等。举个例子来说明记忆过程:实验室有位学生叫小明(小明你好~),正在进行一项建筑设计。他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都无意识地将周围信息收集到了感知记忆中。这些收集的信息按照不同的来源被分成两类。语言/文字类:
他人谈话,广播,其他噪声等视觉/空间类:
图纸上的绘图,他人的走动等这些无意识的记忆会被放到长期记忆的情景记忆中。一旦小明开始注意到某种感知输入时,这些输入就会放到工作记忆中。比如他听到了旁边的人在讨论设计中的交通模式,并且比较感兴趣,他就会将听到的信息放入working memory进行整理(理解)。
如果小明持续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他还会从长期记忆中获取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分析,总结,在加工后再将新的知识放到长期记忆中。这个时候,实验室的广播发出了一条通告,小明的思维过程会被打断,会出现短暂的注意瞬脱(attention blink)。在此过程中小明还可能遭受认知过载(cognitive overload), 他关注于广播中的通告,而不会注意到周围人的讨论内容,但是仍然会将这些感知记忆无意识地存到长期记忆中,并很快消失。当小明开始着手思考该如何设计建筑时,他的执行控制(executive control )功能让他的注意力按照顺序开始思索各种想法和观念。思考、决策和调用长期记忆都会需要中央执行控制处理。执行控制会让多任务执行变得效率很低。如果此刻小明需要执行其他任务,如收发Email, 将会导致大脑效率降低。 [1] Marois, R. & Ivanoff, J. (2005). Capacity limit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the brain.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9(6), 296-305.[2] Baddeley, A.
D. (1997). Human Memory: Theory and Practice: Psychology Press.
参考这个:
看了一些回答,写的挺不错。但我个人的看法,这个问题本身目前是无法回答的。对于记忆,每位专家只能从各自的领域提供一些可能的解释,但这些解释都无法被当做真相,有些可能连是不是科学理论都需要探讨。认知科学,分子生物学,电生理学,计算神经生物学等等专业看待记忆的角度不尽相同,记忆理论的研究可谓百花齐放,因此,这个部分的科普不容易做,因为脑科学家自己都知之甚少。我们国家的脑科学计划马上就要上线了,希望在这个领域能有更多得良性互动,使科研工作者的视野更开阔,使民众更理解脑科学研究的意义。
大脑里都是特征,没有细节,没有特征的东西,只能暂时记忆就像“记忆”这个词,你一定是在世界观里有了这个概念,然后才能记住这个词,而这个词即一串符号,符号就是一串没有规律的特征反正我是这么理解滴
基本、大约而言信息加工取向的认知心理学家坚信,人类的高级活动其实是和计算机类似的进程。。。所以,为了理解方便,你可以也这么认为。。
国内有个类似的网站,爱海豚。
回答的一堆无用内容。 题主问的是 记忆是如何存储的,存储的载体是什么,存储的方式是什么?是电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意识与大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