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u1=5求代数式r1分之u2u,则r1与r2的

如图所示,R1=2Ω,R2=10Ω,R3=10Ω,A、B两端接在电压恒定的电源上,则(  )
A.S断开时,R1与R2的功率之比为1:5
B.S闭合时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为2:1
C.S断开与闭合两情况下,电阻R1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1
D.S断开与闭合两情况下,电阻R2的功率之比为7:12
A、由P=I2R,I相等,R1与R2的功率之比等于电阻之比1:5.故A正确.
B、I2=I3,R3=R2,则I1=2I2,故B正确.
C、S断开时,U1:U2=R1:R2=1:5,则U1=
S闭合时,U1′:U2′=R1:
R2=2:5,则U1′=
UAB,U2′=
UAB,由P2=
,P2:P2′=49:36.故D错误故选AB
宋绍兴府,属浙东路。至元十三年,改绍兴路总管府。旧领会稽、山阴、嵊、诸暨、上虞、余姚、萧山、新昌八县。后升余姚、诸暨二县为州。
——《新元史》卷43第644-645页材料二
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地方上,随着督抚完成地方化,省一级有了统一的军政首长,省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 30年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中,建立现代法治国家是一个始终贯穿其间的鲜明主题。……在刚刚走过的这个30年的,中国法治事业实现了以往或许需要更为漫长的时期才可能完成的转型,积淀了丰富而宝贵的成就与经验。
(1)材料一所指区域属哪一行省管辖?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依次写出元朝行省以下的地方行政区划并指出元朝中央如何节制行省权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依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归纳清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法制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为了改变“贪官为害”、“驱民为盗”、吏治腐败的局面,改变因循敷衍、没有实效的官场恶习,明朝万历元年(1573)张居正创立了“考成法”,用以考核官吏的政绩。“考成法”规定评判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以“安静宜民者”为上,“沿袭旧套虚心矫饰者”列下考。其方法是逐级考核,抚按以上述标准考核属吏,吏部以之考核抚按一级,朝廷以之考核吏部。如抚按不能悉心甄别、如实考核,则抚按为不称职,吏部应秉公汰黜之:如吏部未能精心核实处理,则吏部为不称职,朝廷宜秉公处置。逐级考核之外,还有随事考成的制度,即规定六部都察院及各衙门之间来往公文、传达处理均根据“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置立文簿存照”。如有延误者,各级官吏都有责举报。如此月考、岁考,建立了严密的考核制度,使得“纪纲法度莫不修明”。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指出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目的和主要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考成法”的特点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计、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摘编自净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中》等(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4)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如图所示,R1两端的电压U1,R2两端的电压U2,R1和R2两端的电压U;通过R1的电流I1通过R1的电流I2通过R1的总电流I,以下关系式一定成立的是()A.I1≠I2B.U1≠U2C.I=I1+I2D.U=U1+U-物理_电_物理学习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如图所示,R1两端的电压U1,R2两端的电压U2,R1和R2两端的电压U;通过R1的电流I1通过R1的电流I2通过R1的总电流I,以下关系式一定成立的是()A.I1≠I2B.U1≠U2C.I=I1+I2D.U=U1+U-物理
&&&&&&&&&&
如图所示,R1两端的电压U1,R2两端的电压U2,R1和R2两端的电压U;通过R1的电流I1通过R1的电流I2通过R1的总电流I,以下关系式一定成立的是()A.I1≠I2B.U1≠U2C.I=I1+I2D.U=U1+U-物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如图所示,R1两端的电压U1,R2两端的电压U2,R1和R2两端的电压U;通过R1的电流I1通过R1的电流I2通过R1的总电流I,以下关系式一定成立的是(  )A.I1≠I2B.U1≠U2C.I=I1+I2D.U=U1+U2
参考答案:
因两电阻并联时,两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故B、D错误;若R1=R2,则由欧姆定律I=UR可得:I1=I2,所以A选项不一定成立;故A错;但干路电流一定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故C正确;故选A.
试题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试题: 下一篇试题: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R1=5欧,R2=10欧,开关S闭合时,R1与R2的功率之比为()..
如图所示,R1=5欧,R2=10欧,开关S闭合时,R1与R2的功率之比为(  )A.1:2B.2:1C.1:4D.4:1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黑龙江
∵R1、R2并联,∴U1=U2,∴P1:P2=U21R1:U22R2=R2:R1=10Ω:5Ω=2:1.故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R1=5欧,R2=10欧,开关S闭合时,R1与R2的功率之比为()..”主要考查你对&&电功率的计算&&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电功率的计算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1. 定义式:P=W/t2. 常用公式:P=W/t=UIt/t=UI,即P=UI并、串联电路的总功率:1.并联电路的总功率因为P1=I1U,P2=I2U P=IU=(I1+I2)U=I1U+I2U,所以P=P1+P2 即并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并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并联电路电功率的分配:因为P1=I1U,P2=I2U,所以又因为,所以即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分配跟电阻成反比。2. 串联电路的总功率因为P1=I1U,P2=I2U P=IU=(I1+I2)U=I1U+I2U,所以P=P1+P2 即串联电路中总功率等于各串联电器的电功率之和。串联电路电功率的分配:因为P1=I1U,P2=I2U 所以又因为,所以灯泡铭牌问题 & “铭牌问题”是电功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热点问题,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读懂用电器的“铭牌”。如图:灯泡上的铭牌。“PZ”是“普通照明灯泡”中 “普”和“照”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灯泡的型号。另外可知:U额=220V,P额=25W。例:甲、乙两灯泡分别标有“220V 40W”和 “110V 40W”字样,将它们串联起来接入220V电路中,比较两灯的亮度,则(& ) A.甲灯亮B.乙灯亮 C.一样亮D.无法判断
解析:灯的亮度决定于灯的实际功率,串联时电流相同,根据P=I2R,电阻大的实际功率大,灯更亮一些。根据有。,R乙=,所以,甲灯更亮一些。
公式法计算电功率:1. &&&& 这是电功率的定义式,此公式适用于各种用电器和电路。2. P=UI&&&& 这是电功率的决定式,即电功率是由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之积来决定的。此公式适用于所有电路,它是“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的理论依据。该公式表明,用电器的实际功率等于实际电压与实际电流的乘积。常常借助于用电器的铭牌用此公式来计算用电器的额定电流,进而计算用电器的电阻;当然这个公式的最大用处还是用来计算各类用电器实际消耗的电功率或电路的总功率。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R1=5欧,R2=10欧,开关S闭合时,R1与R2的功率之比为()..”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1340215737205677239917583732918如图所示,电阻R1和R2两端电压U1=U2&(填“>”“=”或“<”).整个电路电流做功用字母W表示,电阻上R1电流做功用字母W1表示,电阻上R2电流做功用字母W2.表示请利用公式推导W=W1+W2.
分析:(1)电压规律: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2)根据电流做功为W=UIt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推导即可.解答:解:根据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即电阻R1和R2两端电压U1=U2;电阻上R1电流做功W1=U1I1t,电阻上R2电流做功W2=U2I2t,∵并联电路中,U1=U2;I=I1+I2,∴整个电路电流做功W=UIt=U(I1+I2)t=W1+W2.故答案为:=.推导过程同上.点评: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压规律、一定要牢记并理解这些规律,它们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基础知识.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物理
(2007?临汾)如图所示是电阻R1和R2的U-I图象,如果将R1和R2串联在电压为6V的电路中,则通过R1的电流为(  )A.0.2AB.0.3AC.0.4AD.0.6A
科目:初中物理
如图所示,电阻R1和R2并联后再与R3串联,此种电路称为混联电路.已知R1=R2=10Ω,R3=7Ω,电源电压U=6V,求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
科目:初中物理
如图所示,电阻R1和R2并联接入电路后,已知R1=10Ω,通过R2的电流为1A,R2消耗的电功率为6W,则R2的阻值为6Ω,R1的电功率为3.6W,5分钟R1耗电1080J.
科目:初中物理
如图所示,电阻R1和R2两端电压U1=U2(填“>”、“=”或“<).> 【答案带解析】如图所示,U1和U2分别表示R1和R2两端电压,下列四个等式中,符合并联电路特点...
如图所示,U1和U2分别表示R1和R2两端电压,下列四个等式中,符合并联电路特点的是( )A.I=I1+I2B.U=U1﹢U2C.R=R1﹢R2D.
解答本题需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压规律、电阻规律以及欧姆定律去分析:
电流规律: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规律: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
电阻规律: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之和;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A、根据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可知: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上...
考点分析:
考点1: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知识点的认识】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等于总电压.数学表达式:U=U1=U2对比记忆:串联电路电压规律: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串联电路电流规律:处处相等.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等于总电压.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解题方法点拨】首先判断电路是否为串联电路,其次弄清电压表所测是谁的是压.避免判断不当出现错误.例如:图甲看似串联,实质是并联电路电压表测的L2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图乙看似电压表V2比V1测量范围宽,但V2只测R2电压,V1测电源电压.【命题方向】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在中考中常出现,常常贯穿在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综合知识中,结合对电路的分析进行考查,所以电压规律是解决电学综合题的一项重要基础,电压表所测范围的判断也是隐藏在这一知识点中的考查问题.
考点2: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知识点的认识】(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公式:I=$\frac{U}{R}$.(3)单位:电流I的单位是安培A;电压U的单位是伏特V;电阻R的单位是欧姆Ω.(4)理解:①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②在使用公式及其导出式时,要注意同一段导体、同一时刻.③初中阶段所描述的欧姆定律仅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即电能完全转化成内能或光能.【解题方法点拨】(1)解决实际问题时:①一定不能忘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I、U无关;②一定不能忽视电压、电流、电阻三者的同一性;③一定不能忽视电压、电流、电阻三者的同时性.(2)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的比例问题常用到的理论:①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②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成反比.(3)在不同时段时,电源电压和同一段导体的电阻一般不变.【命题方向】欧姆定律是电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初中物理电学的一个难点,其综合性强,包含了电流、电压、电阻的知识及其联系,是中考的命题重点和热点,所占分值也较大.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计算、串并联电路问题,特别是动态电路的分析、几乎是中考必.
考点3:电阻的并联
电阻的并联【知识点的认识】(1)电阻的并联实质是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公式:$\frac{1}{R}$=$\frac{1}{{R}_{1}}$+$\frac{1}{{R}_{2}}$.(3)并联电路中任何一个分电阻增大,总电阻也随之增大.(4)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等于Rn.【解题方法点拨】(1)反比实质是倒数之比,并不是前后位置的调换,例如 1:2:3的反比不是3:2:1,而是6:3:2.(2)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等,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3)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命题方向】电阻的并联这一知识点常结合电流、电压规律和欧姆定律,考查综合性问题,计算问题、比例问题较多.
考点4: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总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R)串联,则有R总=nR&
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其原因是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实际意义:用多个小电阻串联起来代替大电阻。
④分压作用:U1/U2=R1/R2(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压越多,反之分得电压越少)
⑤比例关系: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正比,即&
W1/W2=Q1/Q2=P1/P2=R1/R2 & & &U1/U2=R1/R2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总电阻越小)&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1/R=1/R1+1/R2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其原因是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实际意义:用多个大电阻并联起来代替小电阻。
变形式 R=R1.R2/(R1+R2)此变形式只适用于两个电阻并联的情况,多于两个电阻并联则不适用。
如果n个等值(R)电阻并联,则有R总=R/n&
④分流作用:I1/I2=R2/R1(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流越少,反之分得电流越多)
⑤比例关系: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反比,即 &
W1/W2=Q1/Q2=P1/P2=R2/R1 & & &I1/I2=R2/R1
相关试题推荐
由公式R=U/I可以知道,对于一个确定的电阻( )A.加在该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它的电阻也越大B.通过该导体的电流越小,它的电阻就越大C.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D.以上三种说法都错
将密度为0.6&103kg/m3、体积为100cm3的木块放入某种液体中,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有的体积露出液面.求:(1)木块受到的浮力.(2)这种液体的密度.(3)要使木块恰好浸没液体中,应加多大的压力?
按照交通部规定,我国载货车辆严禁超载,车辆的轮胎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105Pa以内.检查人员在丁堰高速路口对一辆汽车进行抽查,测得其实际总质量为12t.若汽车车轮与水平地面的接触总面积为0.12m2,(取g=10N/kg).求:(1)被查汽车的总重力多大?(2)该车对地面的压强多大?是否超过规定?(3)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写出两条超载的危害.
如图是小刚做“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示意图.(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______,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______,记为l,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则活塞的面积S=______.D.最后计算出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______(写出表达式).(2)A中测量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应用的是______的原理.(3)请根据实验步骤将记录表格的第一行栏目补充完整(不要求填入实验记录数据).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N)注射器的容积V(m3)活塞的横截面积S(m2)
“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形,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理想实验“能深刻地揭示出物理规律的本色.如图是伽利略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实验设想的步骤有:①减小右边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继续减小右边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④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1)请将上述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只要填写序号).(2)在上述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面关于这些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______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3)请你另外列举一个课本上的例子说明理想化实验:______.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键帽高度r1 r2 r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