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光的副作用有什么用

菜谱分类导航&
菜谱分类导航&
别名:九里明、九里光、黄花母、九龙光、九岭光。
简介:千里光,是一种中草药,生于山坡、疏林下、林边、路旁、沟边草丛中。产于河南、陕西、江苏、浙江、广西、四川。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明目,止痒等功效。多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值得注意的是,与现在报道的菊三七类似,千里光属植物多含肝毒吡咯双烷生物碱,其急、慢性中毒可引起肝脏的肝窦阻塞综合症、肝巨红细胞症或肝纤维化。
季节: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千里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杀虫,明目。治各种急性炎症性疾病,风火赤眼,目翳,伤寒,菌痢,大叶肺炎,扁桃体炎,肠炎,黄疸,流行性感冒,毒血症,败血症,痈肿疖毒,干湿癣疮,丹毒,湿疹,烫伤,滴虫性阴道炎。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
①《本草拾遗》:"主疫气,结黄,疟瘴,盅毒,煮服之吐下,亦捣敷疮、虫蛇犬等咬伤处。"
②《本草图经》:"与甘草煮作饮服,退热明目。""花、叶:治眼有效。"
③《滇南本草》:"洗疥癞癣疮,去皮肤风热。"
④《纲目》:"同小青煎服,治赤痢腹痛。"
⑤《生草药性备要》:"治疳疔,消热毒。治小儿胎毒,黄脓白泡,敷毒疮,捣汁和猪胆熬膏,擦腐烂患疮,生肌去腐。"
⑥《百草镜》:"治目不清,去红丝白障,迎风流泪。"
⑦王安卿《采药志》:"治时疫,赤鼻,聘耳,火眼,诸疮疖肿毒破烂及鹅掌风。合千里光膏,点亦眼,贴杨梅疮。"
⑧《纲目拾遗》:"明目去星障。煎汤浴疮疡。狗咬以千里膏掺粉霜贴之。治蛇伤。"
⑨《四川中药志》:"杀虫止痒。治瘰疬及一切皮肤痒疹(外冼)。"
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咽喉肿痛。"
⑾《贵州草药》:"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风热感冒,急性风湿关节痛,无名肿毒,痔疮,肾囊风,湿疹。
如何挑选千里光
干燥全草长60~100厘米,或切成2~3厘米长的小段。茎圆柱状,表面棕黄色;质坚硬,断面髓部发达,白色。叶多皱缩,破碎,呈椭圆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戟形或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缺刻,暗绿色或灰棕色,质脆。有时枝梢带有枯黄色头状花序。
千里光的制作技巧
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鲜全草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
千里光的食用禁忌
中寒泄泻者勿服
微信二维码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B2-千里光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导读:千里光,性寒,味苦,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肝明目、杀虫止痛的功效,那么千里光还有什么其它的作用呢?
感冒,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在这里先讨论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祖国医学称&q…
  【名】千里光 qianliguang
  【别名】九里明、千里急、眼明草。
  【英文名】Climbing Groundsel Herb
  【来源】菊科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攀援状亚灌木。茎木质,枝具线纹,稍呈&之&字形,被脱落性微毛。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不分裂或基部有2~4对裂片,边缘具不规则齿或微波状至全缘,两面被细微毛。头状花序排成疏松、开展的伞房花序式,总苞片10~12枚,狭长圆形,基部有极小的苞片数枚,小花异型,缘花为舌状花,雌性,黄色,顶端3齿裂,盘花两性,管状,顶端5裂。瘦果圆柱形,冠毛白色,细软。花期10月至翌年3月,果期2~5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坡、路旁、林边、山脚疏林下、沟边草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浙江等地。
  【采收加工】9~10月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茎圆柱形,表面棕黄色;质坚硬,断面髓部发达,白色。叶多皱缩,破碎,完整叶呈椭圆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戟形或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缺刻,暗绿色或灰棕色,质脆,偶见枝梢带黄色头状花序。瘦果成熟时则露出白色冠毛。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肝经、肺经。
  【与作用】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肝明目、杀虫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应用】用量9~15克,煎服,鲜品50克,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熬膏涂。用治风热、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肿痛、肺炎、大叶性肺炎等。
  【药理】煎剂具有抗菌、抑制钩端螺旋体生长、抗滴虫等作用,毒性小,煎剂灌服不能测出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对人阴道滴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主要含千里光宁碱、千里光菲林碱、羽扇烯酮、齐墩果烷、&-谷固醇、胡萝卜苷、生物碱、对羟基苯乙酸、金丝桃苷、蒙花苷、齐墩果醇、槲皮素、消旋丁香脂素、大黄素、绿原酸、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中寒泄泻者勿服。
  【相关药方】①治风热感冒:鲜千里光全草30克,六角仙(爵床)、野菊鲜全草各30。水炖。分三次服,每日1剂。(《常用青草药选编》)
  ②治咽喉肿痛:千里光干全草15克,元参9克,蚤休9克,桔梗6克,甘草3克。水煎服。(《福州中草药临床手册》)
  ③治疮痈溃烂:千里光、半边莲、犁头草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梅毒:千里光30克,土茯苓60克。水煎浓缩成膏,外搽。(《恩施中草药手册》)
  ⑤治急性泌尿系感染:千里光、穿心莲各30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⑥治烫火伤:千里光8份,白及2份。水煎浓汁,外搽。(《江西中草药》)
  ⑦治痔疮:千里光、青鱼胆草各250克。加水煎成浓汁,搽患处。(《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⑧治慢性:千里光、杉树叶、黄菊花、金银花各适量。煎水内服并外洗。(江西《草药手册》)
(责任编辑:林森)
中医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  【中药名】 qianliguang
  【别名】九里明、千里急、眼明草、九龙光、百花草。
  【英文名】Climbing Groundsel Herb
  【药用部位】菊科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攀援状亚灌木。茎木质,枝具线纹,稍呈&之&字形,被脱落性微毛。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不分裂或基部有2~4对裂片,边缘具不规则齿或微波状至全缘,两面被细微毛。头状花序排成疏松、开展的伞房花序式,总苞片10~12枚,狭长圆形,基部有极小的苞片数枚,小花异型,缘花为舌状花,雌性,黄色,顶端3齿裂,盘花两性,管状,顶端5裂。瘦果圆柱形,冠毛白色,细软。花期10月至翌年3月,果期2~5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坡、路旁、林边、山脚疏林下、沟边草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浙江等地。
  【采收加工】9~10月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茎圆柱形,表面棕黄色;质坚硬,断面髓部发达,白色。叶多皱缩,破碎,完整叶呈椭圆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戟形或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缺刻,暗绿色或灰棕色,质脆,偶见枝梢带黄色头状花序。瘦果成熟时则露出白色冠毛。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肝明目、杀虫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9~15克,煎服,鲜品50克,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熬膏涂。用治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肿痛、肺炎、大叶性肺炎等。
  【药理研究】千里光煎剂具有抗菌、抑制钩端螺旋体生长、抗滴虫等作用,毒性小,煎剂灌服不能测出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对人阴道滴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志贺痢疾杆菌、鲍氏痢疾杆菌、宋内痢疾杆菌抗菌作用相当强。其所含酚酸对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菌作用。
  【化学成分】主要含千里光宁碱、千里光菲林碱、羽扇烯酮、齐墩果烷、&-谷固醇、胡萝卜苷、生物碱、对羟基苯乙酸、金丝桃苷、蒙花苷、齐墩果醇、槲皮素、消旋脂素、素、绿原酸、咖啡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中寒泄泻者勿服。
  【相关药方】①治风热感冒:鲜千里光全草30克,六角仙(爵床)、野菊鲜全草各30。水炖。分三次服,每日1剂。(《常用青草药选编》)
  ②治咽喉肿痛:千里光干全草15克,元参9克,蚤休9克,6克,3克。水煎服。(《福州中草药临床手册》)
  ③治疮痈溃烂:千里光、、犁头草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梅毒:千里光30克,60克。水煎浓缩成膏,外搽。(《恩施中草药手册》)
  ⑤治急性泌尿系感染:千里光、各30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⑥治烫火伤:千里光8份,2份。水煎浓汁,外搽。(《江西中草药》)
  ⑦治痔疮:千里光、青鱼胆草各250克。加水煎成浓汁,搽患处。(《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⑧治慢性湿疹:千里光、杉树叶、黄、各适量。煎水内服并外洗。(江西《草药手册》)
最近更新时间:
中药常见偏方
中药常用方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千里光的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