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使用全国卷的省份己公布的省份

2014高考分数线最高的省
最高的可能会变,比如河南,河北,山东等省,考生多,本省高等教育不够发达,竞争异常激烈;低的话,像新疆、西藏、青海等,大西北,加之民族原因,一般较低。详情查看&&&
2016年高考网络课堂
高考全科VIP辅导班
高考全科辅导班
高考单科辅导班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4年高考哪些省份用“全国卷”?(一目了然)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2014年高考哪些省份用“全国卷”?(一目了然)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07|
上传日期: 00:52:3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4年高考哪些省份用“全国卷”?(一目了然)
官方公共微信教育部与各省份签订2014年高考安全责任书
&&&&来源:&&&&
&&&&&&字号
原标题:教育部与各省(区、市)签订2014年高考安全责任书
  为确保2014年高考考试安全,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工作责任,近日教育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签订高考安全责任书。
  安全责任书明确,教育部负责统筹协调全国高考安全工作。会同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制定保障高考安全的有关政策和方案,指导督促各地完善综合治理考试环境的工作机制,督查各地考试安全保密工作和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按照有关规定督促各地严肃处理有关违规考生和违法违纪工作人员。
  省招委是本辖区内高考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治理高考环境、维护考试安全、整治考风考纪、组织考试和实施录取的责任主体。省招委要分析研究并明确本辖区2014年高考工作的形势和目标任务,进一步健全高考工作管理责任制、责任追究制以及重大问题和相关信息报告制度。高考期间要设立高考指挥部,统一调度指挥,快速有效地处理高考中出现的各类突发、偶发事件。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命题、试卷印制、运送、保管、考试实施、评卷、录取等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杜绝失、泄密事件发生。要组织有关部门对高考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完善并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保障机制,确保无大面积舞弊事件发生。要认真检查高考准备工作情况,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以及社会突发事件等,制定切实可行的高考工作应急预案,做到及时预警,提前预防,妥善处理。
  同时,省招委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继续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杜绝“点招”行为的发生,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责编:王泽、盛卉)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频道精选|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2014高考改革:各省份出台高考新方案汇总
2014高考改革:各省份出台高考新方案汇总
2014高考改革:各省份出台高考新方案汇总
来源:就业指导网浏览:109
  2014年高考已过去,2015年高考正悄悄走来。这周起,新一届高三生将正式进入备战高考的冲刺学年。经过12年的&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岁月后,他们将挑战这&人生中最公平的一次机会&。
  如果说&学霸&、&学渣&是孩子无奈含泪的调侃和自嘲,那么打破&一考定终身&、不再&唯分取人&等传播甚广的就是中国教育改革道路上充满正能量的第一步。
  每个时代,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高考经历。2013年起,一场如何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争论再次引发对高考改革乃至中国教育改革的争议热潮。
  2014年,这一场考试的改革正在争议和质疑声中修正前行,牵动着亿万学子及其父母的心,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英语是否滚出高考圈&之后,仍有文理是否分科?是否实行一年多考?高考改革试点工作怎么开展等问题值得深思。
  为此,未来网派出记者对高考改革进行深入探讨和了解,推出&中国教育改革&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来求证,中国教育改革将走向何方吧。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已有初步意见,将力争在今年7月底之前出台。7月已过,仍无消息。如是,高考改革存在明显&分水岭&:一边是踊跃提供&颠覆性设想&的民间方案,一边是一再失约仍在&传说&中的高考改革方案。
  教育部的改革方案迟迟难以出台,有些地方已经有些迫不及待。记者了解到各省&抢跑&2014年高考改革的相关情况,并为此征求专家意见。
  北京高考改革三大亮点引关注
  对于备受关注的北京市中高考改革方案,据北京市&两会&上相关负责人透露,将有三大亮点:
  亮点1:考试难度或降低
  &要降低中高考难度。高考要少出偏题怪题,不要人为设置障碍。&北京市副市长杨晓超表示,相关政策其实是引导性的,引导初中或高中阶段课程安排不要一味的数理化,而要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根据中高考改革方案,2013年高考难度并非例外,未来的高考将继续维持低难度状态。
  亮点2:副科可自由选择
  北京市政协委员、市教委副主任付志峰透露,、数学为正式高考科目,相当于现在的高考,英语用的是会考成绩,另有三门成绩计入。这一方案被相关业内人士解读为将放开高考副科的自主选择。
  &过去高考,语、数、外打包文综、理综,而新改革方案中,英语为社会化考试。(副科)虽然也是三门,但改为自由选择。&付志峰表示,另外的三门相当于作为学业水平考试计入高考,其中的一门或两门(史、地、政、理、化、生)是报考院校制定课程,另外的一门或最多两门考试科目由学生自己指定。
  亮点3:数学不会被取消
  在今年的高考改革中,与英语是备受关注的科目,但同时也有不少人发出了数学应退出高考的声音。北京市人大代表、汇文中学校长陈维嘉表示,对于一些人提出数学应退出高考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数学不会离开高考。
  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在&2014上海民生访谈&中表示,本市2017年将实施的高考新方案,目前正在积极研究高考招生改革的问题,今年9月份新生入学前将公布高考新方案。新方案总考试科目或减少,外语也或不再&一考定终身&。
  苏明表示,高考新方案将在公布以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中落实,已在校高二、高三学生仍然执行原来的制度。苏明透露,改革后的高考方案中,总的考试科目可能会适当减少,外语或将一年多考。在文理分科方面,倾向于不分文理科,希望学生不要过早偏到某一个方面,能够全面兼顾。同时,还将探索具有高等职业技能教育特点的入学考试制度。
  广州:目前的进度不便透露 争取成为试点
  9月1日,广东中小学开学,&传说&中的高考改革方案仍未公布,&文理不分科&、&英语科分值降低&等可能直接影响教学安排的政策悬而未决。有教育学者指出,按照高考政策&三年早知道&的惯例,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很可能与此次高考改革擦肩而过。
  对于上述说法,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并不认同,该负责人表示,高考改革何时开始实施应以教育部的政策为准,目前尚无法判断2017年具体执行何种高考方案。对于广东地方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情况,该负责人表示,广东将在教育部政策出台后,研究制定广东本省的政策,目前的进度不便透露。
  根据该《实施意见》的要求,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不会一刀切全面推开,会在部分省市先进行试点。此前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曾表示,广东将积极争取成为试点省份,因此广东考生有望较早享受到高考改革政策。
  山东:&3+综合&模式自主选择
  据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宋承祥介绍,&3&指、数学(分数学1和数学2)和外语(分英语、俄语、法语、德语等语种)3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综合分为综合1和综合2。综合1包括政治、历史、地理3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综合2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考生根据自身特点和招生院校要求自主选考数学、综合和外语语种。考试时间由两天半缩短到两天。
  河南:统考科目缩减为语数外
  高考改革方案一直牵动着无数学生家长的心。2014年河南省教育工作会上透露了高考改革的大致方向:统一高考科目缩减为语数外三门,外语有可能实行一年两考,高校录取将参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情况等。一时间,河南省的高考改革方案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减少科目迈出减负实质步伐。此次高考全国统考科目将缩减为三科,包含、数学、外语三门课程。另外,每名考生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门考试成绩接受考量,计入高考成绩。
  一年两考打破一考定终身。此次高考改革后,外语仍列入统考,但考试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行一年两考,给考生一个弥补偶然过失的机会,录取时,以考生的最好成绩计入。人才招聘,上聘才网/
2014高考改革:各省份出台高考新方案汇总相关推荐31个省份高考新政出炉8省份奥赛获奖取消加分|高考|奥赛获奖_新浪新闻
&&&&&&正文
31个省份高考新政出炉8省份奥赛获奖取消加分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31个省份高考新政出炉8省份奥赛获奖取消加分
  体育特长筛选更严苛
  本报梳理发现――京浙川高考品德可加20分
  自去年9月中下旬以来,全国各省份招生考试部门就开始陆续发布2014年高考相关信息。截至目前,31个省份均已正式出台高考新政。其中,各地加分大瘦身最引人关注。
  《法制晚报》记者盘点今年新调整的31省份高考加分照顾政策发现,此轮大规模调整主要集中在体育、奥赛等缩减项目及降低分值。多地奥赛获奖者剔出保送行列,甚至加分名单。
  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13个省份加分项目中提及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北京、浙江、四川三省市甚至奖励加20分。
  教育专家指出,加分瘦身不会限制特长生发展,反而有助于为其建立透明、公平的平台。
  体育减项品德加分占比高
  记者盘点31省份今年高考加分照顾政策发现,与往年相比,此次调整涉及奥数、科技类、体育项目、少数民族等传统加分领域,不少省份既减项又缩水分值。
  例如今年四川高考加分项目大瘦身,和去年相比共删除29个加分项目,另外还有17个项目缩减了加分分值。
  而北京市此前公布的高考加分调整方案也提出,在2014年高考中,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有所减少,由原本的15项缩减到10项。而少数民族考生由增加10分投档调整为增加5分投档。市优秀学生干部由增加20分投档调整为增加10分投档。
  按照规定,今年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限定为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等8项,各省还可根据本地情况,增加一般不超过2个强身健体项目。内蒙古甚至提出更加严苛的方案,即今年开始,对高水平运动员、高考体育加分者需要统一实施全区体育测试,不合格则不予加分。
  然而,记者统计发现,虽然竞赛、体育接连缩水,但有13个省份的高考加分项目中,提到了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其中,10地提出见义勇为者加10分奖励,而北京、浙江、四川三省份奖励加20分,山东省甚至在自选项目里仅保留了“见义勇为”这一项加分。
  取消保送从奥赛科技开刀
  从今年高考照顾政策来看,最为大刀阔斧的改革就是取消了奥赛获奖生的保送资格,无论是全国级别还是省级,甚至有不少省份连对这类考生的加分也取消了。
  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曾经提出取消奥赛省级获奖学生的保送资格,欲将奥赛与保送加分脱钩。今年保送大门正式关闭,甚至多省份加分政策也有调整。
  根据北京市高考加分方案,今年起,获奥赛省赛区一等奖的毕业生不再加分投档,调整为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记者盘点发现,31个省份今年均取消了全国中学生奥赛省赛区一等奖学生、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或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等科技类竞赛获奖学生高考保送资格。
  而全国中学生奥赛也未能幸免,由决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变为一等奖且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遴选为参加奥赛国家队集训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才可享有保送资格。
  同时,记者注意到,有8个省份甚至明确提出,今年起奥赛获奖不但不保送,并且不加分。湖北、陕西、江苏仅表示“优先录取”,而辽宁、宁夏等地甚至表示今年再无任何优待。辽宁省高考照顾政策指出,今年起奥赛和部分科技竞赛学生将不再享受高考录取加10分的政策。
  此外,今年奥赛加分分值也较过去缩水不少。仅有6个省奥赛保持最高荣誉,即加20分,另外14个省份均下调到了10分。而吉林、河北在内的5省份最“小气”,仅对这类考生予以5分奖励。四川省今年高考加分新政也显得“锱铢必较”:一等奖可获得10分加分,而三等奖则只有5分。可见想靠“奥赛”加分已非易事。
  加分瘦身反而有助于公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称,造成今年各地高考加分政策普遍瘦身的主要原因是为规避这些政策与行政权力过度挂钩的现象。“比如说加分这一项,许多普通的孩子是加不到的,都让一些官二代、富二代等钻了空子。也就是说谁能加分、谁不能加分实际上都是由当地的行政部门直接说了算的,而且最终落实时都存在一些见不得‘阳光’的部分。”
  储朝晖表示,加分政策的瘦身并不会使特长生的发展受到限制,反而有助于公平。因为原先很多以体育特长生身份获得加分进入大学的学生,和普通学生相比并没有特长,这种冒充或者造假的情况很多。一些高校也心知肚明,因此对某些地方行政部门的加分项目并不认同,也采取过一些具体措施。
  而针对目前通过伪造获奖证书、冒充体育特长生、民族身份造假来获取高考加分的现象,储朝晖提出,“首先必须要让这个认定和评定程序是一个专业的程序。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专业的、独立的、第三方评定机构,现存的评定机构或者是和某行政部门相关联,或是和某个学校相关联,这就容易导致评定结果和信誉等受到质疑。其次是整个过程要公开,让大家都来监督。”
  储朝晖补充道,目前最为关键的是将管理者和执行者的关系分清楚,如果政府是管理者就不能再成为执行者了,就需要把考试真正地交给第三方机构,换句话说就是把招生的主体还给高校。高校招生依据自身学校定位确定要招什么样的学生进行什么样的考试,然后要把高考加总分的模式彻底抛弃,形成由高校和考生双向选择的模式。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仅仅通过缩减高考加分项目、扩大农村招生比例、英语退出高考等都是皮毛,这样的改革反而贻误时机。
  文/记者李文姬实习生贾立平制图/毛京东
(编辑:SN094)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全国卷省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