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英语改为社会化考试,社会考生能报名参加吗?社会考生还有没有机会高考,

2017高考改革,2014年入学新高一学生如何应对?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2017高考改革,2014年入学新高一学生如何应对?
作者:www&&&&文章来源:www&&&&点击数:41275&&&&更新时间:&&&&
顶&热&荐&&★★★
【字体: 】
2017高考改革,2014年入学新高一学生如何应对?
新高一学生将会面临的三个变化变化1:2017年6月高考只考语文数学各180分变化2:物化生史地政不在分文理,改为学业水平考试,一年可以多考,按最高成绩折算进入高考总分,每科80分,最高240分。变化3:英语改为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取最高成绩折算计入高考总分,最高150分。高考改革将会给学校学习和课外学习带来什么?引用一个老师的话:这样改革的极端后果可能是,高一语文数学课时减少,其它学科增加课时高一期间疯狂学完理化生史地政必修教材;高二确定主攻学业水平考试的3科,英语开始冲击A级考试;高三开始上午4节数学,下午4节语文,一年努力冲击高考语文数学高分。以上的推测看似疯狂,但细想之下确实有一定道理。在高考仍然是大学选拔优秀学生的方式之下,公立学校势必会以高考出成绩为设计课程的主要参考。课时的适当调整似乎是必然的。新政策的初衷是增加过程性评价,逐渐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单一选拔模式。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实,教师学校对新政策下课程的设计能否跟上,并符合学生成长的需求尚需讨论。所以,对于直接受政策影响的2014级新高一学生家长而言,一定要提早规划。不管怎么变化,对这一届学生整体而言都是公平的。毕竟新高一大家又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
高考改革方案今年将出台,2017年高考有望分两种模式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
高考要分“技能型”和“学术型”
据鲁昕介绍,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即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高考和学术型人才高考将分开。
“技术技能人才有三种人,第一类是工程师,第二类是高级技工,第三类是高素质劳动者。”鲁昕解释,之前的职业教育只讲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技能要以技术为基础。
参与此轮考试招生制度设计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介绍,将技术技能人才选拔和学术型人才选拔分开,进行两种模式的考试,这是高考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的一部分。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将占考生数量近一半的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解放”出来,不再与高考“陪绑”。
杨东平透露,高考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及其配套实施意见将在近几个月公布,今年9月入学的高中生或将成为这套方案的首批受益者。根据改革方案“3年早知道”原则,新的高考方案和招生录取方式将在2017年正式实行。
学校可实行股份制办学
鲁昕表示,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实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方式,用市场的力量来办学。
对于具体流程,鲁昕表示,这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办学体制,首先要对这类学校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产权结构和分配机制都要发生变化。“这个体系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通过。”鲁昕说。
鲁昕同时透露,教育部将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据相关统计,中国普通高等院校共1200所左右。这就意味着有50%的学校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
“我们最近已经成立了联盟,已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型改革。”鲁昕说。
高考分模式 准备怎么改
□据 《新京报》
1 为什么要改为两种模式?
“一张卷”无法体现选拔差异
22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袁振国解释,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还有学生未来工作去向,都有所不同,所以在考试招生方面需要有所侧重。
然而,在“全国一张卷”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的招生无法体现选拔差异:一方面,报考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并不一定能在重视选拔性的普通高考中胜出;另一方面,他们需要展示的能力没有通过考试体现出来,难以被职业院校发现。
“现在只是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对分数要求不一样,给人们造成高职学生分低一些,水平不行的错觉。”袁振国说,其实在国际上,这两套系统分类招考是普遍做法。
2 技能型人才高考是什么?
即面向高职院校招生的高考
袁振国解释,鲁昕所说的技能型人才高考,即面向高职院校招生的高考改革模式。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在改革招生录取制度方面,改革将重点分成两个方面。一是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由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
至于具体怎么改,袁振国预计,如果高职院校报名人数和招生人数相差不大,且报名考生综合水平能达到学校要求,就可能实行免试入学。而如果这个院校的竞争激烈,就可能从技能型人才高考中选拔人才。
3 对哪些学生有影响?
主要涉及中职、职中在读生及部分高中生
袁振国说,面向高职院校的高考,主要适用于中职、职中在读生,但可能也有少量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加。
根据鲁昕介绍,这些学生将接受技能加文化知识的考查。袁振国说,对职中的学生而言,高考的文化知识可能难些,技能测试相对容易,但对普通高中学生,这种高考的文化知识显得简单些,技能测试又难了些。
袁振国认为,对想上高职院校的考生而言,今后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技能知识学习,并掌握文化基本素质。但对整个技能型人才高考而言,命题方面还不如普通高考成熟,今后需要有所加强。不过,他乐观推断,如果改革顺利,今年的地方高考中就可能有分类招考尝试。
4 两种模式实现难度大吗?
相对而言改革阻力较小,已有省市实行“相对于其他高考改革,这一改革相对阻力小、难度小,学生、家长、学校都比较认同。”袁振国称,实际上,一些省市已根据本地实际,在实行类似改革。
例如山东省,根据该省此前公布的《2011年至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自2012年起已实行普通本科与高职分类考试。四川省则已经开展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刘海峰认为,本次考试招生制度总体改革中,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是较为容易进行的,反倒是公众更为关注的外语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减少高考科目和不分文理科,改革起来难些。(据 新华社 《北京晚报》)
======================== 手机阅读请添加微信公众号:scdczx
欢迎关注,分享感动,获取养分,传递正能量!
分享给父母,献一份亲情与关爱;
分享给孩子,送一份成长的礼物;
分享给朋友,存一份真诚的友情;
收藏给自己,留一份生命的品位……你不关注不一定会后悔,但关注了一定不会后悔。每天关注达川中学微信公众号:scdczx
微信公众号添加关注,搜索关键词:scdczx、达县三中、达川中学======================
==================
文章录入:sanzyh&&&&责任编辑:sanzyh&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2017年起高考不分文理科 外语将有两次考试机会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考试要点
  ●总成绩=语数外统考+自选3科成绩
  ●语数外科目、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
  ●高考外语考试,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2014年上海、浙江推行高考改革试点
  ●2015年起,增加全国统一命题省份
  ●探索多元录取机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新京报讯 高考将不分文理科,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昨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标志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全国层面的高考改革将于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考试】
  高考计分“3+3”自选科目看特长
  今后,高考会怎么考?
  昨日发布的《意见》规定,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昨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这些科目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的方式呈现,命题则由省级专业命题机构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统一组织实施,考试则在高考标准化考场进行,阅卷程序、标准和方式也将统一要求。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认为,选出的3个科目等级成绩将如何计入总成绩,如何与高考成绩挂钩,可能要看上海、浙江试点方案如何规定,“怎么将等级换算成分数,确实有技术问题”。
  根据《意见》规定,2014年出台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
  【命题】
  2015年起将增加全国统一命题省份
  根据《意见》要求,从2015年起,将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的省份。
  全国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介绍,截至目前,已有16个省(市、区)进行分省命题,在探索高考多样化、高考命题和当地教改、课改相衔接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等人调研发现,绝大多数省份都希望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这是因为很多省份缺乏高考命题专业能力,而当初实行分省命题也是教育部出于分散国家考试安全压力的考虑,“但现在高考试卷也不依靠坐火车传递,实现信息化了,安全条件和过去大不一样”。
  杨东平说,增加全国统一命题省份,也为推广异地高考解决了考试基础问题。
  【录取】
  综合素质建档案高考录取将参照
  《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2014年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
  ■ 释疑
  1 改革后英语是否会削弱?
  专家称,改革对高考英语没有太大冲击
  按照《意见》规定,外语仍与语文、数学一样全国统考,分值不变,但增加了一次考试机会。
  根据此前北京中考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拟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比重,英语满分从150分拟降至100分。
  【解读】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曾参与过上海一家外国语杂志组织的专题讨论,他们曾在两个月前撰写反对降低高考英语比重的报告,交给相关部门。
  上述参与此轮改革制度设计的核心专家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其提倡将英语按照等级进行评价、计分,但“讨论中阻力很大”,最终还是规定按照分值计算,且分值不变。
  “这次改革对高考英语没有太大冲击。”文秋芳认为,首先,外语分值不变;其次,增加一次考试机会也并非不可能,像托福、雅思一年都组织多次考试,但需要确保两次考试难度相近。而先在上海、浙江进行试点,也是基于改革要谨慎前行的考虑。
  2 学业水平考试会增负担?
  教育部表示,每科或有两次考试机会
  学业水平考试不同于传统会考,将上升为国家级考试,建议各省份每年组织一次包括所有14门科目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两次考试的机会。也就是说,高中3年,学生年年都或需要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这是否会增加考生负担?
  【解读】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昨日表示,这次改革是要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一是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的方式呈现。除了进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科目以外,其他学科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合格即可。
  第二,记录高校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根据高校的要求自主选择,可以扬长避短。可能大家学习的时候都有这个经历,如果你学的东西是你感兴趣的,你不会感觉到有负担。所以我们想给学生这样的选择权。
  第三,每门课程学完即考,我们称之为“一门一清”。同时,我们鼓励为学生提供每一个科目两次参加考试的机会。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可以减轻学生集中备考和一次考试所产生的心理焦虑和精神负担。
  3 如何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各地将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管理平台
  《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那么,如何让综合素质评价客观公正反映学生表现?
  【解读】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昨日表示,首先,对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和事实要如实记录。其次,对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要进行公示,要阳光、透明,教师要负责审核把关。第三,教育部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管理平台,便于监督,“同学之间可以监督,这一点公开透明很重要”。最后,对于弄虚作假的要严肃处罚。
  昨日,崇文门中学校长刘福盛介绍,目前北京市中学已经实行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其中有评分、分级等内容,但不与高考挂钩,“只是一个参考”。其中,有军训、社会实践、物理化学实验等内容,评分者为任课教师或班主任等,评价结果会在学生毕业时发放。
  刘福盛认为,该评价体系能够综合反映学生在校时的综合情况,具体如何实施还要等北京出台政策。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录取要点
  ●明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加分
  ●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
  ●申请自主招生学生要参加统一高考
  ●自主招生不得采用联考或组织培训
  ●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
  ●2015年起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自明年起,自主招生将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也将取消,而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考生人数要占据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这些也都包含在昨日由中国政府网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录取制度也将出现新变化。
  高考加分
  地方性加分只适合本省招生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起实行考试加分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加分项目过多、分值过大等问题。今年,辽宁、河南高考加分“乱象”备受诟病,为此,此轮改革继续给高考加分做“减法”。
  《意见》规定,从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学生特长可客观记入综合素质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昨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称,将重点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需由省级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今年年底,教育部将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自主招生
  试点高校不得采用联考方式
  根据《意见》,申请自主招生的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而试点高校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
  目前,90所试点高校中已形成“北约”、“华约”、“卓越大学联盟”等多个自主招生联考联盟,涵盖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26所知名高校,但中国人民大学去年暂停了普通自主招生,复旦大学和南开大学已退出这种“联考”。
  “这次下决心进行调整,总的考虑是要严格控制规模,完善招生程序,确保公开透明。”杜玉波称,教育部希望克服“掐尖”、“小高考”等自主招生改革弊端。
  高校招生
  大学校长对录取结果负责
  在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方面,《意见》规定,高校要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招生重大事项等方面充分发挥招生委员会作用。
  根据教育部此前要求,高校还要成立由校长直接担任组长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此外,高校校长还要从2015年起,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实际上,今年高招录取中,教育部直属高校已实现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制度。
  《意见》还肯定了中国人民大学设立本科生招生社会监督员的尝试,规定高校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
  教育公平
  中西部高考录取率将提高
  《意见》称,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缩小至4%以内。
  部属高校和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要“明显增加”。
  考后报志愿有何好处?
  北京和上海是目前全国仅有的两个考前填报志愿的省级地区,但根据《意见》要求,要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这意味着,北京也将可能考后填报志愿。
  对此,一位在京985高校招生招生负责人分析称,北京、上海现行填报志愿方式,有助于让考生在考前结合自己的兴趣志向和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高校专业。
  “反倒不像别的省市区,尤其是考后知分填志愿的,打电话咨询时,总是直接问我这分数能不能上什么专业。”该负责人认为,考后估分、知分填报志愿,“助涨”了考生利用分数“博高校”的意识。
  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究竟是考前,还是考后填报志愿,都属于此次改革的“细节”问题,但从一般学生的切身感受考虑,为降低填报志愿风险,学生们普遍希望选择考后知分填报志愿,这也是很多省市逐渐选择知分填报志愿的原因所在。
  今年,辽宁省招考委就决定,从2014年起,将辽宁省高考填报志愿的方式,由考后估分填报志愿改为考后知分填报志愿,志愿填报时间由8天缩短至4-5天,“此种方式的优点在于避免考生耗费精力猜测高考成绩,便于考生及家长‘量体裁衣’地填报志愿”。
  自主招生前景如何?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调研中也发现,大多数试点高校建议,单独在高考前组织自主招生考试和联考的工作量非常大,“没必要”。
  不过,也有人担心,如在高考后组织自主招生面试,“就会让过了分数线的学生都来参加面试,导致高校照顾不过来,”杨东平说,是否将出现此种情况,还需在实践中加以判断。
  “国家将自主招生安排在高考后进行是为了打消家长、学生对自主招生的强烈预期。”北京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部区域经理朱宇认为,这一政策的实行其实是在学习港大的模式,在学生高考后再对学生进行筛选,避免了学生在高考前就有过大负担。
  北京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部高中项目经理夏梦迪则表示,“自主招生安排在高考后以及将在全国范围推行的考后填报志愿,这些政策将使招生和培训节奏产生变化。”
  夏梦迪判断,有学科特长或者能够达到自主招生水准的学生,也许从高一就开始准备了。
  为何取消录取批次?
  《意见》规定,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其实有些省已经在淡化录取批次。”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向新京报记者举例称,福建省就将原有的本一、本二、本三批次改为本一、本二批次,并大幅增加本一批次的院校。
  “录取批次的产生,是因为录取人工操作工作量大,所以要分批进行。”但杨东平认为,一方面,目前已经流行网上录取,少了当初实行录取批次的现实障碍。
  另一方面,将高校人为定位在本一、本二录取,实际上是给高校“贴标签”,对很多二本、三本院校并不公平,让他们难以录取到较好水平的考生,总被迫接纳被“刷下”的考生。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于高考所做的改革一直从未停止。从全国统一试卷到全国多份试卷,从单一选拔到多元录取……回溯37年间高考制度演变,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和前行。昨天,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新世纪高考改革的各项思路已逐渐清晰,一项更为全方位、系统的高考改革正在渐次展开。
  □出台始末
  2005年上书中央
  回溯这轮高考改革的源头,可追溯到2005年。
  那年夏天,前教育部长何东昌上书中央,痛陈应试教育之弊,在中央领导的亲自批示下,由教育部、中宣部等多个部委牵头组织启动了素质教育大调研。其中,由时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谈松华牵头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调研内容。
  在这次历时一年的调研中,由谈松华领衔的项目组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召开了11场专题座谈,听取了100多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干部和大、中、小学校长对高考改革的意见,并对比了欧美、东亚以及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考改革实践,最终完成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提出:高考改革“应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分离高考承担的高中毕业水平考试功能;将社会化的水平考试纳入高考体系;建立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社会服务记录,逐步实行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多元录取制度。”并将这一目标最终实现的时间定位在2020年。
  2010年方案搁置
  2010年,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正式发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成为高考改革的三大关键点,高考改革正式进入“窗口期”。
  也在同一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成立,这是直接向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负责的咨询机构,委员会下设考试招生改革组。谈松华再次被任命为组长,其他组员还包括厦门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刘海峰、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等多位关注高考改革的专家学者。
  从2010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内容涵盖16个议题,包括考试科目、备考选考、异地高考、分省还是统一命题等,并形成了16个专题、共计80万字的专题报告。专家组在此基础上又起草了一个高考改革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方案在教育部党组会议讨论后被搁置,原因在于“分歧太大”。
  2013年箭在弦上
  进入2013年,在教育部的牵头下,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方案经过了数轮讨论,几易其稿,多方征求意见,在“文理分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重大改革措施上,各方争论很多,迟迟难以通过。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出台,高考改革被纳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已箭在弦上。
  2014年正式发布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已有初步意见,将力争在今年7月底之前出台。但直到7月结束,仍无消息。
  8月29日,一则新华社消息再次引起公众对高考改革方案的关注——当天,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4份重要文件。
  “这次会议释放的信号很明确:高考改革方案马上就要出台。”作为研究高考的专家,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敏感地捕捉到这一信号。他认为,这次会议也将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提交中央政治局审议,这在中国当代高考史上都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而在过去,考试改革方案基本由教育部牵头出台,采取单项推进,这次改革注定是一个全方位、系统的改革。
  刘海峰的判断得到验证。5天后,《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
  □历史流变
  70年代重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
  我国的高考制度创立于1952年,“文革”期间曾一度中断。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主持下得到恢复。全国570万考生一起,走进了阔别11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当年共录取了27.297万人,高考录取率仅有4.8%。1978年,又有61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率仅为7%。两次总计1180余万人的招考创下了中国乃至世界考试史上的纪录。
  当时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上大学意味着成为国家干部,农村娃可以吃上所谓的“商品粮”。于是,成千上万的学子,浩浩荡荡地争过“独木桥”。但由于当时我国高等教育刚刚恢复发展,教育资源稀缺,高校录取能力十分有限。
  此后的两年,高考录取率依然低于10%。直到1981年,高考录取率才达到11%。
  80年代外语纳入总分引入标准化考试
  回溯高考改革30余年来,考试内容的改革一直在不断演变。恢复高考伊始,基本沿用“文革”前的考试办法,文理分科。由于准备工作来不及,1977年的高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文理两类都只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
  在恢复高考的最初几年,外语在很多省市并未列入总分,而是作为录取重要参考。
  1984年9月,英语正式被列入高考主考科目。此后的几十年里,英语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考试科目。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高考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考试方法。针对高考传统的命题方法和考试方式的缺陷,我国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1985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1988年,这项改革试验扩大到语文、数学、英语等5个学科,英语科则扩大到全国17个省(市、区),涉及100万考生。
  经过由点到面的改革实践,1989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在全国推行。
  90年代保送计划实施考试科目多元化
  作为一项全国统一考试,在人们的印象中,高考改革似乎始终未能触及“大一统”的格局。而事实上,恢复高考后的30余年间,对统一考试、统一招生方式的改革探索始终没有停止过。
  1984年,我国开始保送生的试点,即由中学推荐,高等学校考核同意,免予参加高考,直接进入高校学习。20世纪90年代初,保送生计划人数曾一度扩大。但保送过程中出现了中学为了提高名牌大学的升学率,“推良不推优”的倾向,出现了申报作假、干部和教师子女保送比例过高等现象。1999年教育部规定,全国所有保送生都必须参加综合能力测试。
  另一项重要的改革则出现在考试科目变化上。
  继1988年上海、浙江先行试点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后,1989年7月,原国家教委决定在全国试行高中会考制度,并在会考的基础上改革高考招生制度。
  当时,教育部门已经注意到,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考试结果使用不当,高考升学率成为评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依据,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突出,一些学生偏科严重,高考客观上承担了对高中教育教学有偏颇导向的责任。
  此后,湖南、云南、海南三省于1991年进行了在高中会考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的改革;1995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实行了会考后的高考“3+2”科目组设置方案,即语、数、英三科为必考科目,文史类加考政、史;理工类加考理、化,每科满分原始分150分。
  在“3+2”高考科目改革8年后,1999年广东省率先探索“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为必考科目,“X”是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选择1-2科。此后,各省陆续实施的“3+X”科目方案是“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少部分省市实施的是“3+大综合(或)+1”方案。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臧铁军认为,“3+X”科目改革的实施,在客观上改变了以往全国一张试卷、一种高考模式的状态,多样化的高考模式初露端倪。这一改革对考试内容改革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21世纪各地自主命题自主招生开始推广
  “3+X”的推行使得高考大一统的局面开始松动。
  2000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分省命题,上海、北京率先单独组织高考命题工作。同年,北京、安徽等省区市试行春季高考改革,一年举行两次高考,试图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格局。但改革带来的新问题也接踵而至。实行春季高考后,由于参与招生的学校和专业都不理想,以致考生积极性不高。在2004年内蒙古率先取消春季高考后,安徽、北京也相继选择退出。
  与此同时,参与自主命题的省份也在逐年扩大,截至今年已有16个省市区全部或部分实现了自主命题。
  统一考试的格局被打破,统一招生方式也在试图破冰。在连续两年多所学校试点的基础上,2003年教育部在北大、清华等22所著名高校扩大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在自主考试与面试的基础上进行初选,入选考生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可以由学校决定录取,招生比例为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的5%。2006年,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扩大到53所大学。这项改革使高校有了更多的招生自主权,扩大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操作空间,同时对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至此,“统一考试、分省命题,多元录取”的高考招生考试格局已初步形成。
Copyright &copy
金堂人论坛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本支持:Discuz!
技术维护:金堂天一电脑
联系电话: 腾讯QQ:8084715 电子邮箱: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普及百兆宽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