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进口酸奶里有果胶,个吃了不会促排卵对身体有害吗吧?????

酸奶为什么这么粘?_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_知道日报_百度知道
酸奶为什么这么粘?
“养生大师”张悟本的雷人理论里面有一条是“酸奶里的增稠剂会阻塞血管”。随着张大师的倒下,这条“理论”也就被人们当作了无稽之谈。不过,大师的“理论”还是会给人带来一些困扰:酸奶的粘稠是如何产生的?热炒的“老酸奶”,据说里面加了食品胶,对人体会有害吗?会影响营养吗?牛奶是主要是蛋白质、乳糖和脂肪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乳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很好,对牛奶外观的影响不大。脂肪被分散成一个个小颗粒,外面包裹着蛋白质。除了包裹脂肪的那部分,还有大量的蛋白质自己呆在水中。因为蛋白质分子表面多少都会带有一些疏水基团,它们不喜欢跟水分子在一起,而倾向于互相靠近。蛋白质分子互相靠近最导致它们从水中分离处理,牛奶就不再是均匀的“液体”状态了。好在蛋白质分子表面带着一些电荷,电荷之间的互相排斥抵抗着疏水基团导致的互相吸引,因而蛋白质以及蛋白质所包裹的脂肪颗粒能够互相保持距离,从而老老实实地带着水中。宏观上,我们看到的就是“象液体一样”的奶。酸奶是奶被乳酸菌发酵的产物。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把乳糖转化成乳酸,于是牛奶中的酸度就会升高(也就是pH值下降)。蛋白质分子表面所带的电荷会随着pH值的变化而变化。对于牛奶蛋白来说,当pH值下降,所带的电荷就会减少直至没有,电荷产生的排斥力也就随之越来越弱,蛋白质分子互相吸引靠近的趋势就越来越强。到最后,当大量的乳糖转化成了乳酸,牛奶中的pH值也降到了很低,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疏水基团互相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这个“蛋白质网络”把乳糖、水、脂肪颗粒都网在其中。宏观看来,就是奶变得 很“粘”,而且“酸”了。乳酸菌发酵会使牛奶自然变粘,并不需要增稠剂。不过,最后得到的酸奶能够粘到什么程度,主要跟牛奶中的固体含量有关。通常的牛奶中乳糖、脂肪、蛋白质的总含量在百分之十的样子,得到的酸奶往往不够粘。有时候看起来是凝成了固体,但是很容易破碎。要获得更粘的半固体状的酸奶,就需要增加固体含量。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加奶粉,这样相当于用高浓度的牛奶发酵,得到的就是“纯正”的“固体酸奶”。酸奶的口感跟其中的脂肪含量密切相关。但是,牛奶中的脂肪主要是饱和脂肪,还带有比较多的胆固醇。一般认为,牛奶中的脂肪有助于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人们倾向于减少奶制品中的脂肪,甚至干脆食用“无脂奶制品”。脱去了脂肪的牛奶中固体含量更低,形成的酸奶也就更加“不象”酸奶,口感也会变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就会在其中加入一些食物胶,最常使用的有改性淀粉、明胶、果胶等等。这些成分的加入,一方面使得酸奶足够“粘”而成为通常的半固体,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脂肪的口感。这些食品胶就是通常所说的“增稠剂”。“增稠”本身只表示增加液体的粘度,在化学工业上也有大量的“增稠”操作,因而在食品上使用“增稠剂”很容易就给人们“制造伪劣产品”的感觉。实际上,这些食品胶本身就是常规的食品原料。所谓的“增稠”在传统的食品中也很常见,比如说“勾芡”,也就是用淀粉来增加汤汁的粘度。而凉粉,也是类似的碳水化合物形成的食用胶。这样的增稠剂吃到体内,有的会象米饭馒头一样被消化成一个个的单糖分子,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最后提供给人体活动的能量,比如淀粉;有的会变成氨基酸,比如明胶;有的会作为“膳食纤维”,但是可能提供其他的健康功能。因为它们看起来“粘”就觉得会“阻塞血管”,不过是“以形补形”的信口开河而已。如果增稠剂能够阻塞血管的话,那么吃下去的固体食物就更把血管变成固体了。酸奶中使用增稠剂,目的是为了降低脂肪的含量并且获得适当的口感。从心血管健康的角度来说,这是很有意义的。此外,象改性淀粉、果胶这样的食品胶,能提供饱足感却不提供或者只提供比较少的热量,对于控制体重甚至有一定帮助。尤其是果胶这样的“膳食纤维”,本来就是现代人食谱中普遍应该增加的成分。不过,如果以同样多的固体含量为准来比较,在这些加了食品胶的所谓“老酸奶”中,来自于牛奶的 “营养成分”——比如蛋白质和钙,就确实不如常规酸奶高。如果吃酸奶的目标是为了牛奶中的“营养成分”,那么这样的“老酸奶”就不如普通酸奶。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在酸奶之外的食谱不同,期望从吃酸奶中所获得的东西也就不相同。还是那句话:知道它提供什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你选择,你喜欢。特别声明:本文版权属于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www.chinafic.org)。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作者:云无心)
为您推荐:
看百度知道2015热搜问题,送iPad,
合作及供稿请联系:酸奶中的稳定剂是什么?对身体有害吗-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 信息中心 >
酸奶中的稳定剂是什么?对身体有害吗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4:21:08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酸奶中的稳定剂是什么?对身体有害吗”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酸奶中的稳定剂是什么?对身体有害吗”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酸奶中的稳定剂是什么?对身体有害吗,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如海藻酸(盐),提高饮品风味,CMC-Na 0.3。1。加上酸奶本身的蛋白质,由于在酸奶中添加了蔬菜汁.1kg。1.1 配方鲜奶40kg.1kg、蔗糖.3、阿拉伯胶.1 增稠作用 可以增加饮品黏滑感,还可以提高乳香味。1 蔬菜汁酸奶(100kg量计算)蔬菜汁酸奶呈液体,藻酸丙二酯等.1kg。1,加入适量的增稠剂后。增稠剂种类很多.2 稳定作用 防止产品分乳层和液汁层,提高其厚度。1、卡拉胶.6 增香作用 加入适量的增稠剂不仅可以护香.4 乳化胶凝作用可明显降低脂肪和水两相界面张力,葡萄糖酸锌0,可以使其物质沉淀。防止在老化和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果胶和琼脂等、淀粉,柠檬酸0、皮中提取,使之口感更好,则能使制品均质,阿拉伯胶0,使维生素和无机盐含量增加,在某些特殊食品中,保存期延长。1。增稠剂在饮品的作用能改善食品的物理性质,老少皆宜.3、甜蜜素6kg,利用增稠剂的澄清作用.5 掩蔽。增稠剂也可以作为乳化剂。夏季可冷饮,增加了产品蛋白质含量,冬季可在温水中加热饮用,这是酸奶饮料中经常出现的严重问题,也可以做为凝胶剂,酸奶出现脱水或出现乳清分离,可以使甜味物质的甜味稍微增加减少糖的用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3,蔬菜汁12kg.3,香精、透明度得到提高。化学合成的增稠剂有CMC-Na,果胶0.1kg。1。2 啤酒2、护色素适量.3,果糖.1 澄清作用啤酒中含有一些胶体性物质使酒浑浊或沉淀、糖类黏质的植物的动物骨头。增稠剂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增稠剂还可以防止酸奶在消毒过程中黏度下降的现象。1.1kg.3 均质作用 当有机酸性物质加到牛奶或发酵乳中时会引起乳蛋白的凝聚与沉淀,产生乳化效果,分天然和化学合成两类、矫味作用 蔬菜汁酸奶中有一种乳腥味和蔬汁生草味,使饮品无黏感和僵硬感1。天然增稠剂主要从海藻、颜色,适量增稠剂,增稠剂可以减少和掩蔽其气味,使啤酒的外观.7 增甜作用 经研究表明,营养丰富,增稠剂可以提高泡沫量及泡沫的稳定性。增加其胶凝能力所谓稳定剂其实就是指的增稠剂.2 工艺流程1,增加食品的黏度.2 泡沫稳定作用泡沫及瓶壁产生“连鬓子”是评价啤酒质量优劣的指标之一,并在果肉饮品中起悬浮作用,赋予食品粘滑适口的口感的添加剂叫做增稠剂.3,必须加澄清剂除去、脂肪和钙.3 增稠剂所起的作用1,尤其对挑食的孩子、瓜尔胶。2
4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您现在的位置:&>&&>&&>&
共有&79&人回复了该问答你知道酸奶中加明胶了吗?
随着水解蛋白的曝光,明胶浮出了水面,酸奶中添加明胶已经是很明显的事情了,不管明胶对人有害还是无害,至少要让消费者知道,自己喝的什么东西?你知道自己喝的酸奶中有明胶吗?明胶是一种从动物的结缔或表皮组织中的胶原部分水解出来的蛋白质。它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如形成可逆性凝胶、黏结性、表面活性等,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地用作胶冻、乳化剂、稳定剂、黏合剂和澄清剂等。 一、明胶的作用 明胶是一种生物大分子,故具有高分子的一些性质,将干燥的明胶置于适量的水中时,首先看到它们的外层慢慢地胀大起来,随着时间的推延,胀大现象逐步向内层发展,这种现象称之为“溶胀”,通俗也称为“膨胀”。膨胀后的明胶加温至35 oC以上就会与水形成均匀的溶液。简言之商品胶首先在冷水中浸泡膨胀60分钟,然后在80 oC以下水浴中熔化。(温度过高会破坏黏度) 二、明胶的适用范围 食品工业:肉制品、肉馅、冻汁肉、奶糖、果汁软糖、牛轧糖、太妃糖、冰淇淋、酸乳制品、啤酒澄清等 制药工业:胶囊、药品黏结剂、药品糖衣、明胶海绵等 其他工业:家具行业、纱布行业、印刷行业、胶带纸行业、火柴行业等
回复于: 11:33:59由来已久,但百禁不绝。4月,皮革水解蛋白粉被农业部列入重点清查对象。日前,卫生部网站已发布消息,卫生部发布了《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其中,打击添加皮革水解物是乳及乳制品生产领域的重中之重。皮革废料变身食用明胶石灰浸泡先把成袋的石灰加水搅拌,倒进放置皮革废料的水泥池,泡上个三五天。清洗搅拌三五天后,再把经过石灰浸泡的皮子捞出来,放进洗皮池里,用洗皮机清洗。通常搅拌三四个小时后,原本又脏又硬的废皮革就变得干净、柔软了。盐酸浸泡然后再放入另一个池中,加工业盐酸再次浸泡。熬煮融胶经过石灰和盐酸处理后的皮革,接下来被工人装进塑料袋,置入锅炉中加水熬煮。通常6到10个小时之后,皮革废料中的胶质成分便融入了水中。冷却漂白然后,再把含有胶质的水抽到露天一个个敞开的铁盆里,自然放凉,在冷却的过程中,还要对含胶的水进行美化处理―――加入双氧水杀菌、漂白,这样处理的胶质就变得相当漂亮了。晾晒粉碎再经过一夜晚的低温冷却,铁盆里的水就会变成一块块亮黄或深黄的柔软的胶状物,工人们随后把它们分割,晾晒成胶板,然后再放到粉碎机里打碎。到此为止,皮革下脚料就摇身变成了亮晶晶的明胶颗粒了。进入食物链在2004年央视的报道中,记者曾追查山东兴福镇、河北古城镇两大明胶源头的下游流向,结果发现,北至新疆,南至温州、晋江、漳州、泉州,从冷饮厂、糖果厂、火腿肠厂、果冻厂到一些制药企业,都能窥见这两地食用明胶和人造蛋白添加剂的踪影。
回复于: 12:31:23原文由 lotus_sum 发表:只看到有增稠剂的字样,但不知道是不是明胶!另外,药物等胶囊外壳的材料不是明胶的么?如果控制?以后应该杜绝增稠剂类似的字样,要让消费者知道其成分
回复于: 15:13:30食用明胶的应用 食用明胶富含人体所必需的二十一种氨基酸的明胶,可用作食品生产中的添加剂,食品中可用于奶糖、点心、罐头、冰激淋、汽水、色拉和布丁等;感光材料中用于制造照相电影胶片、X光片、印象纸、放大纸等。还用于丝绸、棉布等的上浆上光,砂布、砂轮、乐器、铅笔,书籍等作为粘合剂使用。此外,明胶在药品中用途很广:可作为片剂、颗粒剂的粘合包医材料、胶囊及微胶囊材料;配制甘油明胶;用作外科辅料;制造明胶海绵,也是明胶代用血浆的原料,以及制备软膏、栓剂和滴丸剂的基质,作为乳剂中的乳化剂,增稠剂,以及混悬液中的助悬剂。& 明胶也有代用品,如褐藻胶,用于制造药品胶丸;壳聚糖(壳多糖),由甲壳类动物的壳中提取而得,用于制造胶囊;聚麦芽三糖,也用于制造胶囊。 明胶测定与鉴别 【鉴别】 (1) 、取本品约0.5g,加水50ml,加热使溶解后,取溶液5ml ,加重铬酸钾试液4 份与稀盐酸1 份的混合液数滴,即生成桔黄色絮状沉淀。 (2) 、取鉴别(1) 项下剩余的溶液1ml ,加水100ml ,摇匀后,加鞣酸试液数滴,即发生浑浊。 -入门吧,投资者入门的好帮手 (3)、 取本品,加钠石灰后,加热,即发生氨臭。 【检查】 酸度取本品1.0g,加入100ml 热水中,充分振摇使溶解,放冷至35℃, 依法测定(附录 h),ph值应为3.6~7.6 。 【透明度】 取本品5.0g,加水90ml使膨胀后,在65~70℃水浴中加热溶解,取出,加水使成100ml ;分取5ml ,置25ml纳氏比色管中,立即与同体积的对照液(精密量取标准氯化钠溶液30ml,置50ml量瓶中,加硝酸与硝酸银试
回复于: 23:33:03这是中国人的悲哀,中国人多资源少,就那么些草地和牛(其他的许多供应品也是这种状况),哪够供应全中国百姓啊,所以导致:一、掺水造假,奶站和厂家哪有放着钱不赚的? 二、提价,资源稀缺嘛!三、有人喝不上奶,掺了水我也买不起本人在这里透露几个真实的事例:其一、几年前本人单位有一职工,据他说他原在某一著名品牌“某某神”口服液的品管实验室作检验员,亲历工厂从别处拉回一车车的猪牛羊等动物的下脚料如皮毛、骨头等,经化学浸泡、发松、水解等过程后,出来的粗料臭不可闻,再提炼和加活性碳除臭等过程,取得所谓蛋白萃取液,然后加到口服液的配方中去。再送到实验室来检测,蛋白含量等指标就很高了。他说,他们单位的人自己都不敢喝这种东西。这种事例在其他行业也颇多见,如有些汽水厂的职工从不喝自己工厂的汽水等。其二、我的一个朋友某医学院教授每星期一次去其朋友开的奶场购奶,回来分七份冰起来每天饮用。他说,奶场朋友告诉他:所有奶交送到厂家时都一定掺了水,这是行业潜规则。如像现在这样原奶不掺水卖给他,早就赔本关门了。三鹿事件就是因奶掺水太狠了才加的高量的三聚氰氨来补救,结果掺的不够专业和巧妙才让黑幕通了天,连累了其他干的巧妙的厂。据这个朋友说,市场上卖的奶都香香浓浓的,有的口感还满不错,其实真正原奶并不怎么好喝,稀稀淡淡的,还带些许腥味,绝没有那种香浓滑粘的感觉,那都是调出来的。其三、我老婆以前都不爱喝奶,一喝奶不是胃不舒服就是肚子闹别扭,但有一次去加拿大访友,早餐大家都是牛奶面包煎蛋,她不好意思搞特殊,硬着头皮喝了一整杯,居然啥事没有,以后一个月里天天喝,不但没事,回来时皮肤还特显滋润白皙。但回国后一喝奶又闹毛病了。无独有偶,她的这个朋友的女儿很喜欢吃冰激凌,回国探亲时吃过几个牌子的冰激凌,都马上有一种喉咙不舒服的感觉,再也不敢在国内买来吃了。她认为,就是奶的品质问题导致的不同结果。我赞同她的看法。  其实,不但是国内的一些奶品存在“掺”的现象,国外的产品也不要盲目迷信。各位还记得很多年前从法国蔓延到欧洲多国的“二恶英”事件吗;当时为何中国产的奶粉蛋白质含量总是没有外国尤其是欧洲产的高,现在看来,那是因为当时中国人一不富裕,对奶的需求小,二是没想到也没学会“掺”的技术。而老外已早就掌握利用动物原料(不一定是下脚料,可能是整牛整猪,人家老外物产丰富)提炼蛋白,生产出高蛋白含量的奶粉。“二恶英”事件就是在这个提炼蛋白原料的过程中不慎受到有毒至癌的二恶英物质的污染,而这些受污染的蛋白原料又卖给了欧洲各国多家奶制品企业,故而形成巨大的生产贸易风波。& & 我个人认为,买奶制品的相对保险的方法就是找个体质对化学品非常敏感的人,他吃过某牌子的产品一段时间如没什么不良反应,那这个牌子产品的品质就算不纯粹也在你身体可承受的范围内,当然这做法有点自私, 好象找小白鼠一样。另外,就是注意选择产地,一般工业不发达、以农牧业为经济支柱且物产资源丰富得接近过剩的国家或地区(必须同时是类似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有健全的社会监管制度的国家)所出产的较保险一点。这是公共论坛,我不便多说,各位自个儿想吧。& & 真希望中国人啥时能人心复古,真诚地做人和做事,少点投机取巧。
回复于: 19:46:21不知道酸奶中有没有。目前还没听说它的危害性。果冻中应该含得比较多吧!
快速回复【花三五分钟,帮别人解决一个问题,快乐自己一天!】
回复于: 17:32:13
不知道,第一次听说!
回复于: 17:39:47
明胶应该没有什么副作用吧,很多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大学的时候做制药专业实验的时候就用过,只要明胶质量合格感觉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回复于: 17:44:14
明胶一般加在肉冻里,这是为了提高凝固性;明胶加入酸奶,起到什么作用?
回复于: 18:27:11
应该没什么副作用
回复于: 18:36:00
没有什么事情吧,吃的果冻里面都是明胶。
回复于: 19:39:15
原文由 liu999999 发表:明胶一般加在肉冻里,这是为了提高凝固性;明胶加入酸奶,起到什么作用?增稠等
回复于: 19:46:21
不知道酸奶中有没有。目前还没听说它的危害性。果冻中应该含得比较多吧!
回复于: 19:49:02
还真不知道。唉,即是无害,也早已心寒至无以复加的地步了。政府啊,公信力啊,良心啊,都没有了。这个世界只剩下唯利是图了。。。。。
回复于: 20:14:17
有什么副作用吗?有毒吗?不知道呀!不是学这方面的
回复于: 20:18:32
第一次听说。听你说,明胶为蛋白质,那酸奶中的蛋白质不是又有造假之嫌。
回复于: 20:44:13
酸奶产品的配方表上好像没有,不过人造的东西吃多了都不好的。
回复于: 21:35:00
酸奶中有明胶,不知道,在印象中果冻是有的如果酸奶中的明胶含量够高,我认为在标签中必须注明,不然就违反消费法了
回复于: 22:02:11
第一次听说在酸奶里面还有加到酸奶里面是为什么呢?
回复于: 22:04:51
回复于: 22:13:21
只看到有增稠剂的字样,但不知道是不是明胶!另外,药物等胶囊外壳的材料不是明胶的么?如果控制?
回复于: 22:43:59
不太清楚加了没有,以后吃酸奶就最好自己来做。呵呵,有一瓶酸奶就可以了。
回复于: 22:51:51
不知道啊,不敢喝哦
回复于: 22:52:44
酸奶中添加增稠剂等添加剂是不争的事实。最近煮袋装纯牛奶,发现牛奶锅底部有些特殊物质,而散牛奶基本没有此类现象,估计是增稠剂等,但袋装纯牛奶包装上从未有相应说明。[
回复于: 23:43:10
酸奶中一直有添加增稠剂等添加剂。少量无关系,过多可能有害。
回复于: 0:42:38
这东西应该不会有害怕,不过一定没任何营养.
回复于: 5:53:20
酸奶配方中含有明胶的,如果按照标准配方投料,对人体是没有健康危害的。
回复于: 7:02:16
啊 还真不知道
回复于: 7:10:39
这下知道了
回复于: 7:55:36
  依此下去不知以后他们还会加什么由此可见政府的软弱和无能
回复于: 8:15:27
明胶里面是否也有半胱胺酸?动物蛋白应该有的?
回复于: 9:02:44
估计添加明胶可以降低做酸奶的奶源要求,并可渐少原奶的用量,以假充真。
回复于: 9:03:36
确实不知道,学习中
回复于: 9:05:22
我们就只要喝一杯普普通通的牛奶!请不要玩任何噱头花头!无德的牛奶生产加工厂家企业,指你条道,不用找明星代言广告,也不要翻各种品牌花样,老百姓算怕你们了!只要你敢说一句:“我这什么也不加什么也不减,就是一杯卫生的真正的牛奶”。肯定好卖!
回复于: 9:32:18
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不知道明胶对人体到底有没有伤害。
回复于: 11:27:01
明胶是无毒的,不过酸奶中有倒是不知道
回复于: 11:35:23
第一次听说,酸奶里面有明胶,是不是其他的液态奶里面都是加了的?
回复于: 12:29:28
还有更多的冰山需要浮出水面
回复于: 12:30:05
原文由 jingsheng 发表:不知道,第一次听说!也是刚听说,但是不感到奇怪,还应该有其他的东西
回复于: 12:31:23
原文由 lotus_sum 发表:只看到有增稠剂的字样,但不知道是不是明胶!另外,药物等胶囊外壳的材料不是明胶的么?如果控制?以后应该杜绝增稠剂类似的字样,要让消费者知道其成分
回复于: 12:33:03
这东西有什么危害阿?请介绍一下
回复于: 13:01:01
第一次听说,学习了。
回复于: 13:08:33
酸奶以后还能喝吗?
回复于: 13:13:26
第一次听到,对明胶还不是很了解
回复于: 13:56:34
听说过.但我想应该没什么副作用.
回复于: 14:49:42
不知道,太过分啦。怪不得咱家开始吃自己做的酸奶呢!
回复于: 15:11:13
明胶是一种动物性胶原,可分为食用明胶、药用明胶及工业明胶等。在软糖等食品里使用的是食用明胶。问题:什么是食用明胶?食用明胶是什么意思?明胶为动物的皮、骨、腱与韧带中含有的胶原,经部分水解后得到的一种制品。明胶按用途可分为照相明胶,食用明胶和工业明胶,主要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纺织、印染、造纸、火柴、家具、印刷及感光材料等行业中。 食用明胶是从动物的胶原质中,通过部分酸法水解(a型),或者部分碱法水解(b型),甚至还可以通过酶解,提纯而获得的胶原蛋白。 明胶(gelatin)是胶原的水解产物,是一种无脂肪的高蛋白,且不含胆固醇,是一种天然营养型的食品增稠剂。食用后既不会使人发胖,也不会导致体力下降。明胶还是一种强有力的保护胶体,乳化力强,进入胃后能抑制牛奶、豆浆等蛋白质因胃酸作用而引起的凝聚作用,从而有利于食物消化。 -入门吧收集整理入门资料 食用明胶成分与特性 蛋白质:85 to 90% 油脂含量:≤0.1% 灰分:0.5-1% 含有人体所需的二十一种氨基酸中的二十种 特性:食用明胶为淡黄色至黄色细粒,应保持干燥、洁净、均匀,无夹杂物。本品是由猪、牛、骡、马的皮子之角料,(其它动物皮除外)经除杂、消毒、蒸煮形成汁子,再经脱水、制造形成的胶条、胶片、粉粒状物(一般常用粉粒状胶)。应通过孔径4mm标准筛网即5目。本品含有18种氨基酸和90%的胶原蛋白,富保健美容效果,具有优良的胶体保护性、表面活性、粘稠性、成膜性、悬乳性、缓冲性、浸润性、稳定性和水易溶性。
回复于: 15:13:30
食用明胶的应用 食用明胶富含人体所必需的二十一种氨基酸的明胶,可用作食品生产中的添加剂,食品中可用于奶糖、点心、罐头、冰激淋、汽水、色拉和布丁等;感光材料中用于制造照相电影胶片、X光片、印象纸、放大纸等。还用于丝绸、棉布等的上浆上光,砂布、砂轮、乐器、铅笔,书籍等作为粘合剂使用。此外,明胶在药品中用途很广:可作为片剂、颗粒剂的粘合包医材料、胶囊及微胶囊材料;配制甘油明胶;用作外科辅料;制造明胶海绵,也是明胶代用血浆的原料,以及制备软膏、栓剂和滴丸剂的基质,作为乳剂中的乳化剂,增稠剂,以及混悬液中的助悬剂。& 明胶也有代用品,如褐藻胶,用于制造药品胶丸;壳聚糖(壳多糖),由甲壳类动物的壳中提取而得,用于制造胶囊;聚麦芽三糖,也用于制造胶囊。 明胶测定与鉴别 【鉴别】 (1) 、取本品约0.5g,加水50ml,加热使溶解后,取溶液5ml ,加重铬酸钾试液4 份与稀盐酸1 份的混合液数滴,即生成桔黄色絮状沉淀。 (2) 、取鉴别(1) 项下剩余的溶液1ml ,加水100ml ,摇匀后,加鞣酸试液数滴,即发生浑浊。 -入门吧,投资者入门的好帮手 (3)、 取本品,加钠石灰后,加热,即发生氨臭。 【检查】 酸度取本品1.0g,加入100ml 热水中,充分振摇使溶解,放冷至35℃, 依法测定(附录 h),ph值应为3.6~7.6 。 【透明度】 取本品5.0g,加水90ml使膨胀后,在65~70℃水浴中加热溶解,取出,加水使成100ml ;分取5ml ,置25ml纳氏比色管中,立即与同体积的对照液(精密量取标准氯化钠溶液30ml,置50ml量瓶中,加硝酸与硝酸银试
回复于: 15:19:21
真想知还有什么没有加.
回复于: 19:02:31
那是因为奶掺水后变稀了,就要加入所谓“填料”或“骨料”(借用一下精细化工的术语)及调味料来保持口感和口味,如明胶、乳化剂(有些本身就含明胶)、食用香精等。至于有没有害,就要看明胶的来源了;一般明胶多从动物原料中提取,也有从海藻等植物原料中提取的,其过程中要经许多化学提取工序,难免有化学物质残留;关键是不同厂家生产的纯净度相差好大,最好的是实验级(分析纯的,可贵了),一般的到食品级(里面还分三六九等),差的是工业级的,天晓生产酸奶的厂家哪进的货?
回复于: 19:21:18
第一次听说,不知道小孩喝了有什么副作用没有?
回复于: 20:15:05
请问老大,明胶对人有什么毒性吗?会被人体吸收或是排出?
回复于: 23:33:03
这是中国人的悲哀,中国人多资源少,就那么些草地和牛(其他的许多供应品也是这种状况),哪够供应全中国百姓啊,所以导致:一、掺水造假,奶站和厂家哪有放着钱不赚的? 二、提价,资源稀缺嘛!三、有人喝不上奶,掺了水我也买不起本人在这里透露几个真实的事例:其一、几年前本人单位有一职工,据他说他原在某一著名品牌“某某神”口服液的品管实验室作检验员,亲历工厂从别处拉回一车车的猪牛羊等动物的下脚料如皮毛、骨头等,经化学浸泡、发松、水解等过程后,出来的粗料臭不可闻,再提炼和加活性碳除臭等过程,取得所谓蛋白萃取液,然后加到口服液的配方中去。再送到实验室来检测,蛋白含量等指标就很高了。他说,他们单位的人自己都不敢喝这种东西。这种事例在其他行业也颇多见,如有些汽水厂的职工从不喝自己工厂的汽水等。其二、我的一个朋友某医学院教授每星期一次去其朋友开的奶场购奶,回来分七份冰起来每天饮用。他说,奶场朋友告诉他:所有奶交送到厂家时都一定掺了水,这是行业潜规则。如像现在这样原奶不掺水卖给他,早就赔本关门了。三鹿事件就是因奶掺水太狠了才加的高量的三聚氰氨来补救,结果掺的不够专业和巧妙才让黑幕通了天,连累了其他干的巧妙的厂。据这个朋友说,市场上卖的奶都香香浓浓的,有的口感还满不错,其实真正原奶并不怎么好喝,稀稀淡淡的,还带些许腥味,绝没有那种香浓滑粘的感觉,那都是调出来的。其三、我老婆以前都不爱喝奶,一喝奶不是胃不舒服就是肚子闹别扭,但有一次去加拿大访友,早餐大家都是牛奶面包煎蛋,她不好意思搞特殊,硬着头皮喝了一整杯,居然啥事没有,以后一个月里天天喝,不但没事,回来时皮肤还特显滋润白皙。但回国后一喝奶又闹毛病了。无独有偶,她的这个朋友的女儿很喜欢吃冰激凌,回国探亲时吃过几个牌子的冰激凌,都马上有一种喉咙不舒服的感觉,再也不敢在国内买来吃了。她认为,就是奶的品质问题导致的不同结果。我赞同她的看法。  其实,不但是国内的一些奶品存在“掺”的现象,国外的产品也不要盲目迷信。各位还记得很多年前从法国蔓延到欧洲多国的“二恶英”事件吗;当时为何中国产的奶粉蛋白质含量总是没有外国尤其是欧洲产的高,现在看来,那是因为当时中国人一不富裕,对奶的需求小,二是没想到也没学会“掺”的技术。而老外已早就掌握利用动物原料(不一定是下脚料,可能是整牛整猪,人家老外物产丰富)提炼蛋白,生产出高蛋白含量的奶粉。“二恶英”事件就是在这个提炼蛋白原料的过程中不慎受到有毒至癌的二恶英物质的污染,而这些受污染的蛋白原料又卖给了欧洲各国多家奶制品企业,故而形成巨大的生产贸易风波。& & 我个人认为,买奶制品的相对保险的方法就是找个体质对化学品非常敏感的人,他吃过某牌子的产品一段时间如没什么不良反应,那这个牌子产品的品质就算不纯粹也在你身体可承受的范围内,当然这做法有点自私, 好象找小白鼠一样。另外,就是注意选择产地,一般工业不发达、以农牧业为经济支柱且物产资源丰富得接近过剩的国家或地区(必须同时是类似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有健全的社会监管制度的国家)所出产的较保险一点。这是公共论坛,我不便多说,各位自个儿想吧。& & 真希望中国人啥时能人心复古,真诚地做人和做事,少点投机取巧。
回复于: 23:40:07
不知道啊有这种东西,好像没有坏处吧?
回复于: 23:47:33
现在这个年头什么都是假的!
回复于: 7:20:08
这个还真不知道
回复于: 8:18:56
纯天然的食品本来就少,而且酸奶的历史都不短, 虽然有人工添加成分,但看见明胶的化学属性,应该不会有事的吧。
回复于: 8:19:10
不知道& 有什么副作用吗
回复于: 8:48:37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的
回复于: 8:55:34
增稠剂除明胶外,还有琼脂等。所以,除原奶外,附配的奶都会有添加剂的。
回复于: 9:22:32
很多食品里面都有的,但是否有危害,不知道是否经过科学的评估。
回复于: 9:35:54
无语,中国食品行业……
回复于: 9:45:20
又加明胶?就算是无毒,这些添加剂还是不用的好
回复于: 10:05:27
常喝酸奶,一直以为酸奶粘稠是自身的特性,现在看来还有明胶的作用,不知道的太多了,没有注意酸奶的商标上是不是标注了,乳制品行业,说不出的感受
回复于: 10:11:02
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这玩意也不能多喝了,毕竟明胶不是牛奶的成分,多摄取对人体肯定不利。又在意料之中,苏丹红、三聚氰胺都敢加,有何况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明胶乎?
回复于: 11:22:18
一般不会有,明胶一般只加在果冻里,但不会加入酸奶,酸奶中一般会加增稠剂的。
回复于: 11:26:27
看到一篇报道,不知道真的假的,摘录如下,请专家们证实:乳业再现潜规则:废皮革“变身”食用胶兴福镇东郊的一条河沟,常年淌着褐绿色的水。镇民付祥龙站在沟边,手指北方,“顺沟走,是一家家的明胶厂,沟里本来没水,都是这些厂子排的。这水烧人,沾上皮肤会爆皮!”青龙明胶厂,就在横贯镇东的公路旁边。4月29日上午,这家镇街最早成立的老牌明胶厂,铁栅门内的生产依旧繁忙。满场白色、留着石灰残迹的路面,一边是20多个依序排列的长方形水池,满池绿水,浸泡着垃圾般成堆、长条碎块的皮革下脚料,另一边四五台搅拌机轰隆翻转,在偌大的水池里刷洗着杂乱的皮絮。粗犷蛮横的中年门卫发现了外来者,不由分说地将记者拉出门外。“出去!这里不许外人进来。瞧瞧也不行!这是老板的规定!”往北走,约3公里,是另两家相隔不远的鑫龙和巨龙明胶厂。鑫龙的加工场区,隐身在一排公司门面的背后。露天的场外,一堆堆条块状、丝絮般纠缠的蓝色、灰白色皮革下脚料,如山堆积,正在日光下晾晒,释放着难闻的霉臭味。工人告诉记者,他们通常管这些叫“蓝皮”、“白皮”,全是从皮鞋、皮衣或制鼓的皮革削下来的废料,拉回来时大都是成碎末的皮子,还搀和着大量的泥块。离两家明胶厂不远,消毒公司的一位老师傅每天都能听到隔壁的机器轰隆声,他说,上面整顿不让做食用明胶了,但能不做吗?销量又大,价格又贵,只不过现在改口都叫工业明胶了。据透露,一家明胶厂收购皮革下脚料,依品质、成色,通常几十元到数百元一吨,原材料低廉,但建厂需投入一笔不菲的设备资金,制成明胶后,工业明胶约4600元一吨,食用胶则可卖到上万元一吨,而后者需求量通常是前者的数倍。
回复于: 11:29:13
没仔细看过酸奶中都含什么,也不知道明胶对人体有什么影响。跟大家学习一下吧!
回复于: 11:29:15
烂皮子“美白”变明胶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艺的进步,熬出的胶质越来越白,有人试着用它来煮肉,还有人拿它拌凉菜,入口筋道鲜美。渐渐兴福镇熬胶有了名气地处泰沂山区的兴福镇,一度身为中国明胶生产基地的“血统”,竟溯源于50多年前一位当地人去外乡后的“发明”。4月29日,在鑫龙明胶厂,记者目睹到皮革下脚料摇身一变成为明胶的传奇。进入被围墙封堵的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阵容庞大、列队整齐的近40个正方形水池,满池绿水浸泡着成堆脏兮兮的“蓝皮”、“白皮”。工人介绍,先要把成袋的石灰加水搅拌,倒进放置皮革废料的水泥池,泡上个三五天。三五天后,再把经过石灰浸泡的皮子捞出来,放进洗皮池里,用洗皮机清洗。通常搅拌三四个小时后,原本又脏又硬的废皮革就变得干净、柔软了。然后再放入另一个池中,加工业盐酸再次浸泡。经过石灰和盐酸处理后的皮革,接下来被工人装进塑料袋,置入锅炉中加水熬煮。通常6到10个小时之后,皮革废料中的胶质成分便融入了水中。然后,工人再把含有胶质的水抽到露天一个个敞开的铁盆里,自然放凉,而在冷却的过程中,他们还要对含胶的水进行美化处理―――加入双氧水。双氧水杀菌、漂白,这样处理的胶质就变得相当漂亮了。再经过夜晚的低温冷却,铁盆里的水第二天早上就会变成一块块亮黄或深黄的柔软的胶状物,工人们随后把它们分割,经过自然的风干日照,晾晒成胶板,然后再放到粉碎机里打碎,到此为止,加工皮衣皮鞋的下脚料就摇身变成了亮晶晶的明胶颗粒了。多位老人忆述,兴福镇本来并无产胶的历史,大约1957年,离兴福镇街四五公里外的城外王村,一位李姓老汉一次偶然去了外地,回乡后就带来了一种“新的发明”:熬胶。他在家门外架起一口铁锅,将不知从哪里收来的皮子,丢进锅里,煮了一天一夜。第二天,老汉把熬烂的皮子捞起来,把水沏出,冷却后就成了一小锅胶,当时主要是用作木工粘木块用。这就是兴福镇最原始的土胶,李老汉的技术羡煞了乡里人,四邻乡亲开始纷纷效仿,李老汉也乐于向他们传授技艺。人们在村头辟出空地,架起大锅、小锅,家庭式的土胶作坊蔚然成风。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艺的进步,熬出的胶质越来越白,好的胶称为“亮胶”,有人试着用它来煮肉,结果凉了之后既可保鲜肉质,而且味道还特别爽口。还有人拿它拌凉菜,入口筋道鲜美。渐渐兴福镇熬胶有了名气,原料从四面八方涌来,产品也销到华北、东北、南方各地。改革开放以后,熬胶的技术已经成了兴福镇的传统工艺,很多村庄,成了知名的熬胶基地,小锅也换成了大锅。“那时候兴福镇几乎每个村都有熬胶厂,只不过以作坊为主,工艺没现在这么复杂,主要也是工业用途。”镇上老人讲,大规模生产食用明胶大约在1992年、1993年前后,那时正是中国商品经济发轫喷薄的年份,新兴的食品工业如雨后春笋,以几何级的速度爆发。低成本、含蛋白、用途广泛的食用明胶,就成为牛奶、火腿肠、果冻、冰淇淋等一系列新生食品厂较为理想的辅料添加剂。曾经的生意兴隆查阅2000年兴福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明胶生产基地”是镇经济的规划方向之一;办明胶厂赚大钱,也成为那个时代的致富样本王家方在镇上人们的传说中是全镇第一家办起大型明胶厂的,他的父亲以前熬过土胶,他自己在村头开办了第一家宏发明胶厂,“王家方这人脑子活、胆子大,开明胶厂发了家。”4月30日,当记者找到王桥村的宏发明胶厂,这里已经铁门紧锁,满是石灰的厂区依然可见这里当初的规模。村民介绍,自从明胶厂不让干了,王家方已改做汽油柴油了,在村里开了一家化工能源厂。他还有一家明胶厂,以每年不知40万元还是60万元的价格包出去了。记者辗转找到王家方所在的宏发能源有限公司,王家方摆手谢绝记者的采访,说“早没干了,明胶厂的事情我也不想再谈。”在兴福镇的明胶行业,王家方是个标杆性的人物。谈起他的创业和发家,村民们说,上世纪80年代他还在种地,那时穷得跟要饭的差不多。后来率先搞起明胶厂,很快就发达了,现在镇上都算是很出名的大户。上世纪90年代初,王家方等第一批明胶厂开办者,以更复杂的工序,和更精良的设备,将产品从土胶向食用明胶迈进了一步。“这些大厂生产出来的食用明胶,原材料经过层层消毒、清洗,颜色好看,又软又香,可好吃了。”办明胶厂赚大钱,也成为那个时代的致富样本。很多村民眼看着开明胶厂的一家家都发达了,年赚几十万、几百万元的大有人在。而高额的利益,亦驱动着更多的当地资本加入到明胶行业,到2000年左右,全镇大大小小的明胶厂近100家,光兴福镇周边就围聚着20多家。宏发、青龙、胜利,是当时较为知名的几家明胶厂,“哪个地方都有来买的,最热闹的时候,马路上到处都是拉皮料和装运货的集装箱。”查阅2000年兴福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明胶生产基地”是镇经济的规划方向之一。当年,全镇“有明胶生产企业近百家,主要生产食用明胶、工业明胶、火柴专用胶和医用明胶,年产量达2万多吨,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美、英、越南等国家。”直到2004年央视猝不及防的曝光,镇政府在后来的政府工作规划中,就没有再提“明胶生产基地”的目标了。曾在强龙明胶厂做工的付祥龙,2007年进厂做了两个月,下半年强龙关闭,老板和20多工人也都转行做了其它的。“可惜了,那时很赚钱,利润至少是100%.”“很多小厂都转移到附近的临淄农村去了,很分散,暗中也还在做食用明胶。镇上只留下一些大厂了,镇周边大概只剩五六家了。”付祥龙说。付的一个住在冯家村的同学,父亲以前是熬土胶的,现在子承父业,开了家明胶厂,数年前这个同学还在天津开了一个专销点,“现在还有,生意还不错。”广泛进入食品链条“小孩喝的牛奶,吃的果冻、冰淇淋、火腿肠,医院开的药丸、胶囊,还有卤猪蹄的皮冻、凉菜……都加的是这东西”,但“对外都说是做工业明胶”4月28日中午,气温达到一天中最高的28℃,刺鼻的气味向沟外蔓延。付祥龙曾在当地一家名叫“强龙”的明胶厂做工,他调侃记者脚下的皮鞋:“哪天你把这皮鞋扔了,说不定就进了明胶厂,变成原料,加工时就排出这些花花绿绿的脏水。”比这更可怕的是,皮鞋的一部分化作废水后,另一部分却保留下来,再经过继续加工,最终可能会变成人们美味食品的某些部分。譬如火腿肠、冰淇淋、“牛奶”、奶粉、果冻、糖果,譬如医院开的药丸、胶囊,再譬如喝酒人士饭桌上喜爱的肉冻、皮冻和凉拌小菜……“做明胶,工业的,做胶合板,做纸,做火柴;食用的也有,小孩喝的牛奶,吃的果冻、火腿肠,还有卤猪蹄的皮冻,凉菜……也都加的是这东西。”工人提醒记者,“可不敢到外面说,对外都说是做工业明胶。”果然,当记者走进巨龙明胶厂经理室,以果冻厂名义商谈采购时,一自称姓李的男士打量了记者半天,说:“我们一直做的都是工业胶,食用明胶这里没有。”明胶厂工人说,他们也知道这东西不能吃,本身皮革里就含有酸、硫磺、白矾、白灰、硝等有毒物质,而且拿来炼胶的皮子都很脏。“但外面没见过的,就都喜欢吃,因为它加工好后再加入香精,实在太香了,煮肉冻的,卖凉菜的,都用这东西。我们有时候在外面买到,自己忍不住也会吃的!”
回复于: 11:30:10
烂皮子“美白”变明胶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艺的进步,熬出的胶质越来越白,有人试着用它来煮肉,还有人拿它拌凉菜,入口筋道鲜美。渐渐兴福镇熬胶有了名气地处泰沂山区的兴福镇,一度身为中国明胶生产基地的“血统”,竟溯源于50多年前一位当地人去外乡后的“发明”。4月29日,在鑫龙明胶厂,记者目睹到皮革下脚料摇身一变成为明胶的传奇。进入被围墙封堵的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阵容庞大、列队整齐的近40个正方形水池,满池绿水浸泡着成堆脏兮兮的“蓝皮”、“白皮”。工人介绍,先要把成袋的石灰加水搅拌,倒进放置皮革废料的水泥池,泡上个三五天。三五天后,再把经过石灰浸泡的皮子捞出来,放进洗皮池里,用洗皮机清洗。通常搅拌三四个小时后,原本又脏又硬的废皮革就变得干净、柔软了。然后再放入另一个池中,加工业盐酸再次浸泡。经过石灰和盐酸处理后的皮革,接下来被工人装进塑料袋,置入锅炉中加水熬煮。通常6到10个小时之后,皮革废料中的胶质成分便融入了水中。然后,工人再把含有胶质的水抽到露天一个个敞开的铁盆里,自然放凉,而在冷却的过程中,他们还要对含胶的水进行美化处理―――加入双氧水。双氧水杀菌、漂白,这样处理的胶质就变得相当漂亮了。再经过夜晚的低温冷却,铁盆里的水第二天早上就会变成一块块亮黄或深黄的柔软的胶状物,工人们随后把它们分割,经过自然的风干日照,晾晒成胶板,然后再放到粉碎机里打碎,到此为止,加工皮衣皮鞋的下脚料就摇身变成了亮晶晶的明胶颗粒了。多位老人忆述,兴福镇本来并无产胶的历史,大约1957年,离兴福镇街四五公里外的城外王村,一位李姓老汉一次偶然去了外地,回乡后就带来了一种“新的发明”:熬胶。他在家门外架起一口铁锅,将不知从哪里收来的皮子,丢进锅里,煮了一天一夜。第二天,老汉把熬烂的皮子捞起来,把水沏出,冷却后就成了一小锅胶,当时主要是用作木工粘木块用。这就是兴福镇最原始的土胶,李老汉的技术羡煞了乡里人,四邻乡亲开始纷纷效仿,李老汉也乐于向他们传授技艺。人们在村头辟出空地,架起大锅、小锅,家庭式的土胶作坊蔚然成风。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艺的进步,熬出的胶质越来越白,好的胶称为“亮胶”,有人试着用它来煮肉,结果凉了之后既可保鲜肉质,而且味道还特别爽口。还有人拿它拌凉菜,入口筋道鲜美。渐渐兴福镇熬胶有了名气,原料从四面八方涌来,产品也销到华北、东北、南方各地。改革开放以后,熬胶的技术已经成了兴福镇的传统工艺,很多村庄,成了知名的熬胶基地,小锅也换成了大锅。“那时候兴福镇几乎每个村都有熬胶厂,只不过以作坊为主,工艺没现在这么复杂,主要也是工业用途。”镇上老人讲,大规模生产食用明胶大约在1992年、1993年前后,那时正是中国商品经济发轫喷薄的年份,新兴的食品工业如雨后春笋,以几何级的速度爆发。低成本、含蛋白、用途广泛的食用明胶,就成为牛奶、火腿肠、果冻、冰淇淋等一系列新生食品厂较为理想的辅料添加剂。曾经的生意兴隆查阅2000年兴福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明胶生产基地”是镇经济的规划方向之一;办明胶厂赚大钱,也成为那个时代的致富样本王家方在镇上人们的传说中是全镇第一家办起大型明胶厂的,他的父亲以前熬过土胶,他自己在村头开办了第一家宏发明胶厂,“王家方这人脑子活、胆子大,开明胶厂发了家。”4月30日,当记者找到王桥村的宏发明胶厂,这里已经铁门紧锁,满是石灰的厂区依然可见这里当初的规模。村民介绍,自从明胶厂不让干了,王家方已改做汽油柴油了,在村里开了一家化工能源厂。他还有一家明胶厂,以每年不知40万元还是60万元的价格包出去了。记者辗转找到王家方所在的宏发能源有限公司,王家方摆手谢绝记者的采访,说“早没干了,明胶厂的事情我也不想再谈。”在兴福镇的明胶行业,王家方是个标杆性的人物。谈起他的创业和发家,村民们说,上世纪80年代他还在种地,那时穷得跟要饭的差不多。后来率先搞起明胶厂,很快就发达了,现在镇上都算是很出名的大户。上世纪90年代初,王家方等第一批明胶厂开办者,以更复杂的工序,和更精良的设备,将产品从土胶向食用明胶迈进了一步。“这些大厂生产出来的食用明胶,原材料经过层层消毒、清洗,颜色好看,又软又香,可好吃了。”办明胶厂赚大钱,也成为那个时代的致富样本。很多村民眼看着开明胶厂的一家家都发达了,年赚几十万、几百万元的大有人在。而高额的利益,亦驱动着更多的当地资本加入到明胶行业,到2000年左右,全镇大大小小的明胶厂近100家,光兴福镇周边就围聚着20多家。宏发、青龙、胜利,是当时较为知名的几家明胶厂,“哪个地方都有来买的,最热闹的时候,马路上到处都是拉皮料和装运货的集装箱。”查阅2000年兴福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明胶生产基地”是镇经济的规划方向之一。当年,全镇“有明胶生产企业近百家,主要生产食用明胶、工业明胶、火柴专用胶和医用明胶,年产量达2万多吨,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美、英、越南等国家。”直到2004年央视猝不及防的曝光,镇政府在后来的政府工作规划中,就没有再提“明胶生产基地”的目标了。曾在强龙明胶厂做工的付祥龙,2007年进厂做了两个月,下半年强龙关闭,老板和20多工人也都转行做了其它的。“可惜了,那时很赚钱,利润至少是100%.”“很多小厂都转移到附近的临淄农村去了,很分散,暗中也还在做食用明胶。镇上只留下一些大厂了,镇周边大概只剩五六家了。”付祥龙说。付的一个住在冯家村的同学,父亲以前是熬土胶的,现在子承父业,开了家明胶厂,数年前这个同学还在天津开了一个专销点,“现在还有,生意还不错。”广泛进入食品链条“小孩喝的牛奶,吃的果冻、冰淇淋、火腿肠,医院开的药丸、胶囊,还有卤猪蹄的皮冻、凉菜……都加的是这东西”,但“对外都说是做工业明胶”4月28日中午,气温达到一天中最高的28℃,刺鼻的气味向沟外蔓延。付祥龙曾在当地一家名叫“强龙”的明胶厂做工,他调侃记者脚下的皮鞋:“哪天你把这皮鞋扔了,说不定就进了明胶厂,变成原料,加工时就排出这些花花绿绿的脏水。”比这更可怕的是,皮鞋的一部分化作废水后,另一部分却保留下来,再经过继续加工,最终可能会变成人们美味食品的某些部分。譬如火腿肠、冰淇淋、“牛奶”、奶粉、果冻、糖果,譬如医院开的药丸、胶囊,再譬如喝酒人士饭桌上喜爱的肉冻、皮冻和凉拌小菜……“做明胶,工业的,做胶合板,做纸,做火柴;食用的也有,小孩喝的牛奶,吃的果冻、火腿肠,还有卤猪蹄的皮冻,凉菜……也都加的是这东西。”工人提醒记者,“可不敢到外面说,对外都说是做工业明胶。”果然,当记者走进巨龙明胶厂经理室,以果冻厂名义商谈采购时,一自称姓李的男士打量了记者半天,说:“我们一直做的都是工业胶,食用明胶这里没有。”明胶厂工人说,他们也知道这东西不能吃,本身皮革里就含有酸、硫磺、白矾、白灰、硝等有毒物质,而且拿来炼胶的皮子都很脏。“但外面没见过的,就都喜欢吃,因为它加工好后再加入香精,实在太香了,煮肉冻的,卖凉菜的,都用这东西。我们有时候在外面买到,自己忍不住也会吃的!”
网络不好 点了发帖半天没反应 就又点了一下 结果上来两个 烦请版主删除----dyann
回复于: 11:33:23
“用处太多,用量太大。”家里开过明胶厂的谢海峰,这样评价食用明胶的用途,“这个行业不是取缔的问题,只要下游还有需求,它就不会停止,禁令打击,只会让它们四处游走,或转入地下。现在是在风头上,很多人都等着东山再起。”谢透露,明胶厂除了生产食用明胶,也有的从皮革里提取水解蛋白粉,他知道以前有家明胶厂,就曾经给驻山东的某家全国知名食品饮料生产企业,供应过人造蛋白粉。“不过那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在央视的报道中,记者曾追查山东兴福镇、河北古城镇两大明胶源头的下游流向,结果发现,其覆盖地区、行业之广,令人_目。北至新疆,南至温州、晋江、漳州、泉州,从冷饮厂、糖果厂、火腿肠厂、果冻厂到一些制药企业,都能窥见这两地食用明胶和人造蛋白添加剂的踪影。“这个胶全国各地都有用,没有地方没有的。”谢海峰一言以蔽之。“只不过前几年出事后,尤其是发生三聚氰胺事件以后,下游的食品厂家在使用添加剂的选择上更加谨慎,但风平浪静之后,看吧,这个行业还会再火的。”刚刚过去的4月,继三聚氰胺之后,媒体再度曝出山东淄博、山西临汾、山西大同和河北阜城一带,出现违法使用皮革水解物,加工成食用明胶和食用蛋白质的行为。陈彦斌,淄博市临淄区一家商店的老板,对此却颇为不解。两年前,陈就在自己的商店里亲口喝过“人造牛奶”,至今,他对“皮革水解物奶”的味道记忆犹存。“当时不知道,喝了一口,味道怪怪的,有点粘、有点甜、有点腻,但没有纯牛奶的香味,没敢再喝,一箱子就那么扔了。”陈记得,随后就有报纸报道,某地捣毁一制售假牛奶窝点,销毁用皮革下脚料、旧皮鞋皮革、杂旧皮革等水解浸出脂肪而制造的所谓“牛奶”若干箱,案值若干万元云云。在他看来,皮革水解物制牛奶已经不是新闻了,制假窝点已被打击,制假手法已被揭露,两年多前就发生过的事情,怎么现在又成了新闻?其毒性难以去除“皮革水解蛋白”就是用城市垃圾堆里的破旧皮衣、皮鞋,还有厂家生产皮具时剩下的边角料,经过化学处理,水解出皮革中原有的蛋白王丁棉,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对乳制品行业问题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据他介绍,此次曝光的皮革水解粉,就是奶业产业链中颇有渊源的假牛奶蛋白。两三年前,曾经有一位专家搜集了造假牛奶的材料,仅能够检测出的一小部分就有十几种之多。现在又新增了不少花样,比如双氧水、硫酸、尿素,花样层出不穷。检测水平翻新的速度已经跟不上造假的水平了。而人造蛋白由来已久。此前通常说的蛋白粉,有两种,一种是三鹿牛奶中添加的三聚氰胺,俗称蛋白精,另一种就是皮革水解蛋白粉。什么叫“皮革水解蛋白”?王丁棉说,就是用城市垃圾堆里的破旧皮衣、皮箱、皮鞋,还有厂家生产沙发、皮包等皮具时剩下的边角料,经过化学技术处理,水解出皮革中原有的蛋白。药监人员说,皮革水解物是由废品皮革用石灰鞣制后生成,其中往往含有重铬酸钾和重铬酸钠,用这种原料生产水解蛋白,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重金属六价铬有毒化合物,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皮革水解物只能用于生产工业明胶,不能用于食品加工。“这种皮革水解物已被列入第二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其毒性堪比三聚氰胺。”“问题的严重性在于,生产皮具过程中重金属污染十分严重”。王丁棉说,中国大部分皮革水解蛋白粉,都是用添加石灰等碱性原料的化工方法,难以去除废皮革中的有毒物质。水解蛋白的另一个孪生姐妹,是食用明胶。食用明胶有更广泛的用途,淄博市药监督人员介绍,除牛奶、肉冻、果冻、糖果、香肠、冰淇淋外,粉丝、罐头、方便面等也会在生产时使用,所起的是粘合作用。为此,国家对食用和医用明胶的制造有着严格地规定,必须要用新鲜的、经过严格检疫的、没有经过任何化学处理的动物骨骼或原皮加工,而且必须用全封闭的流水线进行烘干和粉碎。难度更大,但仍可检测还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检测出皮革中残留的重金属元素,如t、镉;而水解蛋白和真正的牛奶蛋白之间的差异也可以使之显形王晓峰,北京一轻高级技术学校食品检验专业主任,他介绍,皮革水解物与三聚氰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检测难度更大。三聚氰胺尽管俗称“蛋白精”,但并非真正的蛋白质,一些乳制品中使用三聚氰胺是钻了蛋白质检测方法的漏洞;而皮革水解物是真正的蛋白质,所以若添加到食品当中,检测起来难度比三聚氰胺更大。王晓峰说,水解蛋白本身对人体无害,但皮革厂在化学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有毒化合物,而去除这些化合物的成本非常高,很难做到这一点,一旦有残留,最终会转移到水解蛋白当中,被人体吸收,会导致中毒、关节肿大、关节疏松肿大。虽然不像抗生素一样,可以用试纸在几分钟内检测水解蛋白。但王丁棉认为,还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检测出皮革中残留的重金属元素,比如t、镉;而水解蛋白和真正的牛奶蛋白之间的差异也可以使之显形。比如一种简易但不一定百分之百可靠的方法―――加入酸性溶液,如果有浑浊物产生,即有可能是皮革水解蛋白。
回复于: 11:33:59
由来已久,但百禁不绝。4月,皮革水解蛋白粉被农业部列入重点清查对象。日前,卫生部网站已发布消息,卫生部发布了《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其中,打击添加皮革水解物是乳及乳制品生产领域的重中之重。皮革废料变身食用明胶石灰浸泡先把成袋的石灰加水搅拌,倒进放置皮革废料的水泥池,泡上个三五天。清洗搅拌三五天后,再把经过石灰浸泡的皮子捞出来,放进洗皮池里,用洗皮机清洗。通常搅拌三四个小时后,原本又脏又硬的废皮革就变得干净、柔软了。盐酸浸泡然后再放入另一个池中,加工业盐酸再次浸泡。熬煮融胶经过石灰和盐酸处理后的皮革,接下来被工人装进塑料袋,置入锅炉中加水熬煮。通常6到10个小时之后,皮革废料中的胶质成分便融入了水中。冷却漂白然后,再把含有胶质的水抽到露天一个个敞开的铁盆里,自然放凉,在冷却的过程中,还要对含胶的水进行美化处理―――加入双氧水杀菌、漂白,这样处理的胶质就变得相当漂亮了。晾晒粉碎再经过一夜晚的低温冷却,铁盆里的水就会变成一块块亮黄或深黄的柔软的胶状物,工人们随后把它们分割,晾晒成胶板,然后再放到粉碎机里打碎。到此为止,皮革下脚料就摇身变成了亮晶晶的明胶颗粒了。进入食物链在2004年央视的报道中,记者曾追查山东兴福镇、河北古城镇两大明胶源头的下游流向,结果发现,北至新疆,南至温州、晋江、漳州、泉州,从冷饮厂、糖果厂、火腿肠厂、果冻厂到一些制药企业,都能窥见这两地食用明胶和人造蛋白添加剂的踪影。
回复于: 13:03:04
虽然说没有毒或者附作用,但至少酸奶里是应该没有的。有了,没有告诉我们,说明就是造假。
回复于: 13:26:14
看了食用性的明胶没啥副作用,酸奶中是否加了,第一次听说。
回复于: 13:39:35
据我所知酸奶中含有明胶一般是果味酸奶,纯的酸奶一般不含有明胶,像伊利、蒙牛等等!
回复于: 14:53:54
我知道应该加了增稠剂,但不知道是那种
回复于: 14:57:18
食用胶我还是知道,但在酸奶中参杂这种成分我很惊讶,孩子很喜欢喝酸奶,我晕,我惊恐。
回复于: 15:36:13
不知道,真是可怕啊!
回复于: 15:50:33
明胶使用挺多的,就是不知道安全程度几何?
回复于: 15:54:48
现在吃什么东西可信呢?都说人们不吃自己行业的食品!
回复于: 17:02:36
现在关键的是酸奶里加的是食用明胶还是工业明胶!希望奶制品产家不要像三鹿那样,用侥幸的心理做昧良心的事,因为纸是包不住火的!
回复于: 17:22:25
吃素食的人,恐怕不知道他喝下的酸奶是游锲じ锏漠a品(食).真可悲!
回复于: 17:25:12
知道果冻中有加明胶或果胶,酸奶中首次听说
回复于: 19:40:53
不知道,第一次听说!
回复于: 21:06:56
原文由 jwq942113 发表:不知道& 有什么副作用吗食用明胶估计副作用小,但是很有可能用工业的代替食用的,问题就比较多
问答用户推荐 回答数:0 回答数:0
未解决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促排卵对身体有害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