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pa21m上网 hspa 是什么会被记录手机mac地址么

当前位置: >
中兴v5 max怎么查看mac地址?
问:中兴v5 max怎么查看mac地址?
答:查看mac地址的方法很简单,设置-关于手机-状态-里面有一项是WLAN MAC地址,有六组16进制的编码就是MAC地址了。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兴v5max的问题请点击进入
中兴v5 max怎么查看mac地址?多知道点
中兴v5 max所使用的高通骁龙410是一颗定位中低端的产品,虽然不像骁龙600、800那样来的高端,但这款芯片同样有不少特色。除了是使用64位架构外,它还直接使用了Cortex-A53核心指令集,而这在此前的高通32位芯片中并不常见。
这款处理器采用台积电28nm LP工艺制造,四核心主频1.2GHz起步,最高可能达到1.4GHz,此外内存支持单通道64-bit LPDDR2/3,视频编码支持H.265,此外还整合MSM9x25基带(搭配收发前端RF360),所以网络制式方面支持LTE Cat.4 150Mbps(可选载波聚合)、DC-HSPA+、CDMA、TD-SCDMA,无线网络则支持Wi-Fi 802.11ac、蓝牙4.1,存储接口标准eMMC 4.5等。
中兴v5 max怎么查看mac地址?扩展知识:
《战争的召唤:战争使命 Call Of ModernWar:Warfare Duty》是一款不错飞行射击游戏,小编以为官方截图是假的,结果游戏画面真的不错,游戏在性能操控上进行了优化,与其他飞行游戏不同之处还在于,本作的背景设定为现代,相比于老式战机,本作中你能感受到来自各种新式真实战机超爽体验。喜欢战机游戏的朋友们不妨来试试吧!&热门比价:
HAME/华美兴泰 A16S直插SIM卡联通 迷你3G无线路由器 随身WIFI 移动MIFI a11W升级版A16s&支持3.5G联通 更快速21M网络 HSPA+极速网络
最新报价:
历史最低价:¥0.00
开始收录该产品
历史价格走势 -
HAME/华美兴泰 A16S直插SIM卡联通 迷你3G无线路由器 随身WIFI 移动MIFI a11W升级版A16s&支持3.5G联通 更快速21M网络 HSPA+极速网络
时间报价 11:39¥249元
7:20¥249元
商品参数 -
HAME/华美兴泰 A16S直插SIM卡联通 迷你3G无线路由器 随身WIFI 移动MIFI a11W升级版A16s&支持3.5G联通 更快速21M网络 HSPA+极速网络
商品介绍 -
HAME/华美兴泰 A16S直插SIM卡联通 迷你3G无线路由器 随身WIFI 移动MIFI a11W升级版A16s&支持3.5G联通 更快速21M网络 HSPA+极速网络
最高返2.94%
同类商品推荐
京东商城 ¥799 & 1973条评论京东商城 ¥399 & 500条评论1号店 ¥10 & 3321条评论1号店 ¥359 & 503条评论京东商城 ¥649 & 213条评论国美在线 ¥799 & 39条评论
淘宝天猫报价
HAME/华美兴泰 A16S直插SIM卡联通 迷你3G无线路由器 随身WIFI 移动MIFI a11W升级版A16s&支持3.5G联通 更快速21M网络 HSPA+极速网络相似商品
返利咨询:
技术咨询:
商务广告:
商务合作:MAC地址有什么用?
内容为广告/垃圾,我要举报!
特聘专家具有协助内容审核的特权
举报后内容将不能在前台展示
错乱举报会导致该权利被剥夺
选择举报原因&
您好,我的手机最近不能上网了,朋友说是MAC地址的问题,请问什么是MAC地址?MAC地址有什么用?请您介绍一下MAC地址的具体情况,谢谢。
已有4条答案
&&&& 楼主所说的MAC地址是每个能够接入网络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或者其他的智能设备专有的识别序列码,是这款设备的唯一标识,手机的MAC说得是WiFi无线网卡的MAC地址。MAC地址一般长度为48位,通常表示为12个16进制数,每2个16进制数之间会用冒号隔开,比如07:01:60:5A:5B:5C就是一个MAC地址,其中前6位16进制数07:01:60代表网络硬件制造商的编号,而后3位16进制数5A:5B:5C代表该制造商所制造的某个网络产品的系列号。每个网络制造商必须确保它所制造的每个以太网设备都具有相同的前三个字节以及不同的后三个字节,这样就可保证世界上每个以太网设备都具有唯一的MAC地址。也就是说MAC地址相当于你使用设备的的网络身份证。
选择举报原因&
& & &MAC地址和人的身份证一样,可以在设路由的时候绑定你的MAC地址。简单点说。是每一个网上的唯一的地址。MAC地址也叫物理地址、硬件地址或链路地址,由网络设备制造商生产时写在硬件内部。
选择举报原因&
MAC地址和人的身份证一样,可以在设路由的时候绑定你的MAC地址。简单点说。是每一个网上的唯一的地址。MAC地址也叫物理地址、硬件地址或链路地址,由网络设备制造商生产时写在硬件内部。MAC地址的作用&IP地址就如同一个职位,而MAC地址则好像是去应聘这个职位的人才,职位可以既可以让甲坐,也可以让乙坐,同样的道理一个节点的IP地址对于网卡是不做要求,基本上什么样的厂家都可以用,也就是说IP地址与MAC地址并不存在着绑定关系。本身有的计算机流动性就比较强,正如同人才可以给不同的单位干活的道理一样的,人才的流动性是比较强的。职位和人才的对应关系就有点像是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比如,如果一个网卡坏了,可以被更换,而无须取得一个新的IP地址。如果一个IP主机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可以给它一个新的IP地址,而无须换一个新的网卡。当然MAC地址除了仅仅只有这个功能还是不够的,就拿人类社会与网络进行类比,通过类比,我们就可以发现其中的类似之处,更好地理解MAC地址的作用。&无论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中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最终都表现为将数据包从某种形式的链路上的初始节点出发,从一个节点传递到另一个节点,最终传送到目的节点。数据包在这些节点之间的移动都是由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负责将IP地址映射到MAC地址上来完成的。其实人类社会和网络也是类似的,试想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甲要捎个口信给丁,就会通过乙和丙中转一下,最后由丙 转告给丁。在网络中,这个口信就好比是一个网络中的一个数据包。数据包在传送过程中会不断询问相邻节点的MAC地址,这个过程就好比是人类社会的口信传送过程。
选择举报原因&
该内容由系统自动生成
参考价:¥4650.00
热门排行:第 1 名
主屏尺寸4.7英寸
电池容量1810mAh
主屏分辨率像素
电池类型不可拆卸式电池
后置摄像头800万像素
CPU频率1.4GHz
前置摄像头120万像素
CPU类型苹果 A8+M8协
网络类型单卡,全网通
名网友点评分数
MAC地址就是电脑的识别码,一台电脑只有一个MAC地址,便于管理,便于进行身份认证。电脑的MAC地址很重要,平日身份证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但是到了有的关键时刻,身份证就是用来证明你的身份的。比如你要去银行提取现金,这时就要用到身份证。那么MAC地址与IP地址绑定就如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本人携带自己的身份证去做重要事情一样的道理。有的时候,我们为了防止IP地址被盗用,就通过简单的交换机端口绑定(端口的MAC表使用静态表项),可以在每个交换机端口只连接一台主机的情况下防止修改MAC地址的盗用,如果是三层设备还可以提供:交换机端口/IP/MAC 三者的绑定,防止修改MAC的IP盗用。一般绑定MAC地址都是在交换机和路由器上配置的,是网管人员才能接触到的,对于一般电脑用户来说只要了解了绑定的作用就行了。
选择举报原因&
最新的苹果发布会上,苹果共发布了iPhone6和iPhone6Plus两款手机,4.7英寸iPhone6机身厚度为6.9mm,而5.5英寸iPhone6Plus机身厚度为7.1mm,两者相比上一代7.6mm的...
微信公众账号ZOL问答堂
关注微信,随时随地解答您的疑惑
ZOL问答堂官方微博@ZOL问答堂
微信公众账号
除了青苹果地磅软件还有哪些
没找到想要的答案?那就登录提问吧TD-SCDMA/HSPA无线网络优化原理与实践
书名:TD-SCDMA/HSPA无线网络优化原理与实践
作者:于伟峰
出版日期:2011-08
内容简介:本书共14章,是对TD-SCDMA/HSPA无线网络优化的基本概述,包括射频优化、链路层ARQ优化、TCP层优化、应用层协议分析、HSDPA/HSUPA分层优化、典型接入、切换信令流程分析、室内分布及特殊场景优化等。本书基于分层优化的思想,从物理层、链路层、RRC层、TCP层、应用层的角度分析TD-SCDMA数据业务网络优化,并列举了大量有针对性的案例。
读者对象: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商、服务提供商中从事TD-SCDMA网络优化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通信相关专业的师生。考虑到上层协议的相似性,本书也可作为WCDMA网络规划、优化工程师的参考读物。
第1章& 网络优化概述&1
1.1& 网络优化的目标&1
1.2& 对网络优化人员的技能要求&2
1.3& 网络优化的流程&4
1.3.1& 网络开通优化&4
1.3.2& 日常维护优化&6
1.4& 网络优化工具的应用&6
1.4.1& 路测软件及后台分析软件&6
1.4.2& KPI报表&7
1.4.3& 网络规划软件&7
1.4.4& 扫频仪&9
1.4.5& Call Trace工具&10
1.4.6& MR分析工具&12
1.4.7& TCP/IP嗅探工具&13
1.5& 从“分层”的角度理解网络优化&13
第2章& 无线网络KPI与QoE&16
2.1& 无线网络KPI&16
2.1.1& 呼叫建立特性&16
2.1.2& 呼叫保持特性&17
2.1.3& 移动性管理&19
2.1.4& 系统资源&24
2.1.5& KPI体系的局限性&24
2.2& QoE与客户感知&25
第3章& 物理层:射频优化基础&27
3.1& 时隙结构对网络优化的影响&28
3.1.1& 帧结构&28
3.1.2& 时隙结构&30
3.2& 核心资源是频点&32
3.2.1& 频点资源的重要性&32
3.2.2& 频率的规划与优化&32
3.3& 公共信道配置&34
3.3.1& PCCPCH&34
3.3.2& 系统信息块&34
3.3.3& SCCPCH&46
3.3.4& PICH&47
3.3.5& 寻呼能力估算&48
3.3.6& FPACH&49
3.3.7& PRACH&50
3.4& R4的功率控制&50
3.4.1& 开环功控&51
3.4.2& 闭环功控&55
3.5& 射频优化中的常见问题&57
3.5.1& 覆盖问题&57
3.5.2& 干扰问题&63
3.6& 产品形态与射频解决方案&65
第4章& 数据链路层:ARQ与HARQ&69
4.1& 概述&69
4.2& 链路层功能简介&69
4.3& RLC层的ARQ机制&71
4.3.1& RLC层的3种模式浅说&71
4.3.2& 确认模式的工作原理&72
4.4& MAC层HARQ&76
4.4.1& MAC层介绍&76
4.4.2& MAC层HARQ的工作原理&80
4.5& HSPA+的层2增强技术&85
第5章& RRC层:RRM参数优化&86
5.1& RRM的作用和意义&86
5.2& 接纳控制&88
5.2.1& 接纳控制算法的关键特性&88
5.2.2& 接纳判决算法的应用场景&93
5.3& DCA&97
5.3.1& 慢速DCA&97
5.3.2& 快速DCA&98
5.4& 干扰抑制算法&98
5.4.1& 代价与增益之间的平衡&98
5.4.2& 内外圈干扰隔离算法&99
5.4.3& 多小区下行干扰协同评估算法&100
5.5& 测量控制&101
5.6& 切换控制&102
5.6.1& 切换测量&102
5.6.2& 切换判决&105
5.6.3& 切换执行&105
5.7& 负载控制&105
5.8& 功率控制&106
5.9& 分组调度与多协议状态&107
5.9.1& 分组调度&107
5.9.2& 多协议状态&110
5.10& 深度包检测技术&111
第6章& TCP层:无线通信中的TCP&112
6.1& TCP原理简介&112
6.1.1& TCP数据报格式&112
6.1.2& TCP连接的建立和终止&114
6.1.3& 确认机制和序号机制&115
6.1.4& TCP的超时与重传&117
6.1.5& 慢启动与拥塞避免&120
6.2& 无线通信中的TCP&122
6.2.1& 空口丢包与TCP慢启动&122
6.2.2& RTT与BDP的概念&122
6.2.3& 无线网络中的TCP优化&123
6.2.4& 对TCP协议的改进&127
6.2.5& TCP Proxy&129
6.3& Wireshark抓包入门&130
第7章& 应用层:用户行为分析&135
7.1& 概述&135
7.2& HTTP&135
7.3& FTP&138
7.4& P2P下载&140
7.5& 流媒体&141
7.5.1& RealSystem&142
7.5.2& Flash&142
7.5.3& PPStream&143
7.5.4& 移动流媒体存在的主要问题&145
7.6& 应用层的优化&145
第8章& 接入优化&147
8.1& 信令流程概述&147
8.1.1& CS业务&147
8.1.2& PS业务&154
8.2& 工程实例详解&155
8.2.1& 典型CS业务接入流程&155
8.2.2& 典型PS业务接入流程&177
8.3& 接入问题分析思路&186
8.3.1& 影响接入时延的因素&186
8.3.2& 常见的接入失败原因&189
8.3.3& 问题解决思路&190
第9章& 重选与切换优化&193
9.1& 小区选择&193
9.2& 系统内重选&194
9.3& 系统间重选&195
9.3.1& TD-SCDMA重选至GSM&195
9.3.2& GSM重选至TD-SCDMA&196
9.3.3& 降低重选时延的方案&198
9.4& TD-SCDMA系统中的切换技术&200
9.5& 切换测量事件分类&201
9.6& 切换信令流程概述&202
9.6.1& RNC内硬切换&202
9.6.2& RNC内接力切换&205
9.6.3& RNC间重定位&207
9.6.4& 系统间切换&211
9.7& 工程实例详解&217
9.8& 切换问题分析思路&232
9.8.1& 常见的切换失败原因&232
9.8.2& 问题解决思路&237
第10章& HSDPA的优化&238
10.1& 概述&238
10.2& HSDPA信道配置&240
10.2.1& HS-SCCH&240
10.2.2& HS-PDSCH&241
10.2.3& HS-SICH&241
10.2.4& 伴随DPCH&242
10.2.5& 各信道的相互配合&242
10.3& HSDPA功率控制&242
10.3.1& HS-SCCH&242
10.3.2& HS-SICH&243
10.3.3& HS-PDSCH&244
10.4& 典型业务流程&244
10.4.1& RB建立&244
10.4.2& DCH切换至HSDPA&244
10.4.3& HSDPA切换至DCH&246
10.5& AMC优化&246
10.5.1& AMC原理&246
10.5.2& AMC优化&248
10.6& HARQ&251
10.6.1& HARQ算法原理&251
10.6.2& HARQ算法优化的考虑&253
10.7& 快速分组调度&256
10.7.1& 快速分组调度算法原理&256
10.7.2& 调度算法优化上的考虑&257
10.8& HSDPA流量控制算法&260
10.8.1& 流控算法原理&260
10.8.2& 流控算法优化的基本原则&265
10.9& HSDPA分层优化&267
10.9.1& 终端相关核查&268
10.9.2& 空口质量检查&270
10.9.3& RLC层的问题&272
10.9.4& MAC层的问题&277
10.9.5& TCP层的问题&280
10.9.6& 总结&289
第11章& HSUPA优化&291
11.1& 概述&291
11.2& HSUPA新增信道&291
11.2.1& E-PUCH信道&291
11.2.2& E-AGCH信道&292
11.2.3& E-HICH信道&293
11.2.4& E-RUCCH信道&294
11.3& HSUPA功率控制&295
11.3.1& E-PUCH信道&295
11.3.2& E-AGCH信道&301
11.3.3& E-RUCCH信道&302
11.3.4& E-HICH信道&302
11.4& HSUPA的典型业务流程&303
11.4.1& 调度与非调度&303
11.4.2& 非调度业务建立流程&304
11.4.3& 调度业务建立流程&305
11.4.4& 切换流程&306
11.5& AMC&307
11.6& HARQ&309
11.7& HSUPA调度算法&311
11.7.1& 调度算法原理&311
11.7.2& 调度算法优化&313
11.8& HSUPA端到端分析&315
11.8.1& 终端侧核查&316
11.8.2& 空口质量检查&316
11.8.3& MAC层速率检查&317
11.8.4& RLC层检查&317
11.8.5& TCP/IP层检查&318
第12章& HSPA+优化&320
12.1& 概述&320
12.2& 层2增强技术&320
12.3& CPC&323
12.3.1& 背景和目的&323
12.3.2& HS-SCCH-Less机制&325
12.3.3& E-AGCH-Less机制&326
Cell_DCH下控制信道的DRX接收&326
12.3.5& 反馈、功控和同步&328
12.3.6& 非调度传输&329
12.4& E-FACH&330
12.4.1& 背景和目的&330
12.4.2& 增强的用户业务传输&331
12.4.3& Node B发起上行同步建立&332
12.4.4& 增强的CCCH控制信令传输&332
12.4.5& 增强的BCCH接收&333
12.4.6& 增强的寻呼过程&334
Cell_PCH到Cell_FACH的状态自动转换&335
Cell_FACH下控制信道的DRX接收&336
12.5& 64QAM&338
12.6& MIMO&338
第13章& 室内分布设计与优化&339
13.1& 分布系统分类&339
13.2&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总体原则&340
13.3& 场强与覆盖半径估算&340
13.3.1& 边缘场强估算&341
13.3.2& 覆盖半径推导&341
13.4& 室内分布系统组成&342
13.4.1& 室内分布系统信源选取&342
13.4.2& 天线&343
13.4.3& 功分器&346
13.4.4& 耦合器&347
13.4.5& 合路器&348
13.4.6& 衰减器&349
13.4.7& 负载&349
13.4.8& 同轴电缆&350
13.4.9& 泄漏电缆&351
13.4.10& 干线放大器&351
13.5& 功率分配&352
13.5.1& 功率分配方法&352
13.5.2& 多系统共存功率分配方法&352
13.6& 切换区域设计&353
13.6.1& 建筑物出、入口处切换区域设置&353
13.6.2& 建筑物内部切换区域设置&353
13.6.3& 高层小区切换区域设置&353
13.6.4& 电梯切换区域设置&354
13.6.5& 居民小区切换区域设置&354
13.7& 室内信号外泄控制&355
13.7.1& 室内信号的外泄指标要求&355
13.7.2& 室内信号外泄控制的目的&355
13.7.3& 室内信号外泄原因及控制方法&355
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改造方案&356
13.8.1& 改造原则&356
13.8.2& 改造方案&356
13.9& 室内覆盖增强方案&359
基于多通道的干扰分离及覆盖增强技术&359
13.9.2& 空分复用在室内覆盖中的应用&361
13.9.3& 双通道&363
13.9.4& 基于CATV的接入方案&365
基于Femtocell的室内覆盖技术&366
第14章& 特殊场景解决方案&369
14.1& 高速铁路&369
14.1.1& 高速环境对物理层的影响&369
14.1.2& 针对高速场景的算法&370
14.1.3& 高速环境网络优化&372
14.2& 超远距离覆盖&372
14.2.1& 站址高度对覆盖距离的影响&372
14.2.2& 时隙结构对覆盖距离的影响&372
14.2.3& 优化措施&373
参考文献&374
TD-SCDMA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标准之一。自2007年中国移动集团启动TD-SCDMA网络第一期招标以来,其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各种针对网络优化的新思路、新技术不断涌现:系统间互操作方面的三新规范、Iur-g+、共LAC、精确寻呼、准FR等;RRM算法方面有TFFR算法、MDIC算法等。这些新技术和新思路体现了中国移动和各设备商的集体智慧。本书编写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能将这些新算法和新思路的背景、原理,以及对网络优化的影响进行阐述。
对于TD-S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业内已经有很多作品问世,因此并不是本书的描述重点。作者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以下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信令分析。作者在TD-SCDMA的优化、培训、技术应答工作中得到的一个深刻体会就是,信令通信系统交互的“语言”是了解和学习一个系统的最佳线索。对信令的分析,首先需要了解信令解码,并能将信令体系与其他关键技术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资深的网络优化工程师往往通过对信令解码的分析即可判断网络问题的成因,甚至可以逆向分析当前网络的算法参数配置情况。本书在接入优化、切换优化等章节中,均对信令解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试图将信令体系与功控、算法、信道配置等知识点联系起来,希望能够为网络优化入门者提供参考,并抛砖引玉。
其次是分层优化的概念。数据业务是无线网络应用的大趋势,对于数据业务而言,网络的分层优化是目前业内关注的热点之一,其目标是在优化过程中充分考虑物理层、MAC层、RLC层、TCP层、应用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达到最佳的折中与平衡。本书的章节安排也绕开了对系统原理的阐述,直接从网络分层的角度切入:物理层、数据链路层、RRC层、TCP层、应用层,基本上是每章一“层”。
第1章对网络优化的理念进行了概述,包括网络优化的目标、网络优化人员需要具备的知识体系、网络优化流程、常用网络优化工具等。本章阐述的一个重要理念是,网络优化是一种追求折中与平衡的过程。第2章主要介绍网络KPI和QoE。KPI是评估网络质量、网络优化水平的重要考核标准,本章对TD-SCDMA网络的无线网络KPI的定义、统计意义以及缺陷都做了描述;QoE是近几年逐步得到重视的一个概念,它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运营商所关注的“用户感知”,本章也对QoE的基本概念做了介绍。第3章重点描述了物理层的射频优化,并与射频优化相关的功率、功控参数配置、PCCPCH信道的系统信息块等内容也一并纳入。第4章介绍了数据链路层的优化。第5章介绍了RRM算法的优化,包括RRM算法体系,以及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RRM算法的创新等。第6章介绍了TCP协议的基本原理,包括TCP的确认机制、序号机制、超时与重传、慢启动与拥塞避免,并重点介绍了移动通信网络中的TCP优化。第7章从应用层的角度对用户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应用层的优化手段。第8章至第14章则将重点转向专题优化,包括接入优化、切换优化、HSDPA、HSUPA、HSPA+的优化,以及特殊场景的优化。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同事和朋友的帮助。我的同事陈静、严玉平博士、高杰复、周仁贵为本书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没有他们的支持,本书难以完成;此外,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网规网优部经理李晓坪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提供了一贯的支持,我的同事杨棠也为本书的内容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并帮我构思和编排了很多原理图,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TD-SCDMA系统的建设和优化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很多技术与思路也处于不断地演进过程中,加上时间仓促,本书的内容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和不妥之处,还请读者和业内同行批评指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c hspa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