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和丙酮在三氯化磷沸点作用下生成什么单体

-->-->-->下游产品-->-->-->-->-->-->-->-->-->-->-->-->-->-->-->-->-->-->-->-->-->-->-->-->-->-->-->-->-->-->-->-->-->-->-->
相关产品信息氯乙酰氯;一氯乙酰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英文名,分子量,结构式,分子式,CAS号,制备方法,用途,溶点,沸点,毒性,MSDS,供应商,公司
&&&&&&&&&&&&&&&&&&&&&&&&
&&&&&&&&&&&&&&&&&&&&&&&&
&&&&&&&&&&&&&&&&&&&&&&&&
&>&&>&内容
名称:氯乙酰氯;一氯乙酰氯;chloracetyl chloride
分子式:C2H2CL2O分子量:112.94CAS号:79-04-9密度:1.4202熔点:-21.77℃沸点:107℃:1.4541毒性LD50(mg/kg):大鼠经口120。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气味。溶解情况:溶于,与混溶。用途:用于制备和其他有机合成。多种药物如、、、、等中间体。有机合成试剂,如氨基保护,制取N-氯乙酰基保护的氨基酸衍生物。制备或来源:(1)由与氯在日光下作用或由与作用而得。
(2)以与作用;
(3)以丙酮氯化;
(4)从制取;
(5)用氯乙酸与焦儿茶酚三氯化磷反应。备注:凝固点-21.77℃。化学性质活泼。遇水分解。对皮肤、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伤害,高浓度时可导致失明或死亡。类别:C2
提示:大部分词条有不同角度的多个解释,欲全面了解请查看下面的“更多相关内容”。
更多相关内容:
<FONT color=# &2005&&京ICP备号&乙酸和三氯化磷反应中,为啥产生大量的氯化氢气体?它是属于反应产物还是咋回事?_百度知道
乙酸和三氯化磷反应中,为啥产生大量的氯化氢气体?它是属于反应产物还是咋回事?
3CH3COOH+PCL3--------3CH3COCL+H3PO3这个反应方程式正确不???
提问者采纳
你方程式不错,反应首先生成乙酰氯。乙酰氯会进一步和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酐+氯化氢CH3COCl + CH3COOH = (CH3CO)2O + HCl
小伙,哥们在做此反应的时候,可是三氯化磷过量,虽然你的说法是对的,但与我的情况不符合。请你解释下,如果三氯化磷过量的话,反应是否生成氯化乙酰氯???求方程式
这个不可能吧。氯化乙酰氯都是拿一氯乙酸和三氯化磷反应制备的。
求QQ号,求手机号,求解答,真无奈了,搞了半天还是没明白。
提问者评价
不管咋样,谢谢你的解答。
其他类似问题
三氯化磷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我只知道会产生酰氯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的位置:
& 危险品使用细则
第一章 危险品分类及其存放使用注意事项……………………………………………… 1
一、易燃易爆品…………………………………………………………………………1
(一)易燃易爆气体液体………………………………………………………… 1
(二)化学不稳定的易燃物……………………………………………………… 3
二、刺激性腐蚀性药品…………………………………………………………………4
三、有毒化学药品………………………………………………………………………4
第二章危险药品使用管理安全注意事项及贮存原则…………………………………… 6
一、危险药品使用管理安全注意事项…………………………………………………6
二、危险药品贮存原则…………………………………………………………………7
第三章有毒、有害化学废气、废液、废物的贮存及处理……………………………… 9
一、废气处理……………………………………………………………………………9
二、废液处理……………………………………………………………………………10
三、废物处理……………………………………………………………………………10
第一章 危险品分类及其存放使用注意事项
一、易燃易爆品
(一)易燃易爆气体液体
1-1& 常用易燃气体的名称及其特性表
蒸气 &压力 &(大气压)
(大气压)
溶于丙酮,
高温分解。
1,3-丁二烯
CH=CHCH=CH2
(CH3)2NH
与煤气相似
亚硝酸乙酯
主要成份:
1-2& 常用易燃液体的名称及其特性表
结构式或分子式
气体刺激性强
CH3CH2CH2CHO
CH3COOC2H5
丙烯酸乙酯
CH3CHCOOC2H5
亚硝酸乙酯
剧毒、爆炸
CH3CH2OCH2CH3
CH3CH2CH2CH2CH3
CnHm混合物
CH3CH2CH2OH
(CH3)2C3H5OH
极易形成过氧化物,爆炸。
(CH3CH2)3N
醋酸乙烯脂
CH3COOCH=CH2
在空气中自燃
(如Zn、Al)
有机硼化物
在空气中自燃
(1)炸药 &
&&&&& TNT是烈性炸药,多硝基化合物都是烈性炸药。实验室常用的苦味酸,又叫三硝基酚,干燥时是很危险的炸药,必须保持潮湿状态。硝酸铵、亚硝酸铵受热分解,可能爆炸。
(2)不稳定氧化物
其中最危险的是高价酸和过氧化物。高价酸在无水状态很易爆炸,所以不要和脱水剂(如硫酸、磷酸、五氧化二磷等)混合。这些高价酸有:高锰酸、过氯酸、过硫酸,它们的盐类、酸或酸酐与硫酸混合特别危险。 &&&&& &最常用的过氧化物是双氧水,双氧水内若含有铁、铜、锰等就会自动分解。60%以上的双氧水是很危险的。过氧化苯甲酰及其他聚合反应引发剂,在干燥状态时是很危险的。许多含氧的有机物,例如醚类、醛类、酸类、烯类等,暴露在空气中,会慢慢自动氧化生成少许过氧化合物。对于像乙醚、四氢呋喃等易形成过氧化物,闪点又低的易燃物,要特别警惕。存久了的乙醚,要将过氧化物除去再用。回收乙醚时,千万不要蒸干,否则浓集过氧化物,会受热爆炸。工业乙醚含有少量水,用铁罐贮存,能抑制过氧化物的形成。使用四氢呋喃,必须在氮气流下操作。 &
(3)自燃物
①活泼金属,如钾、钠、钙、镁、铝、锌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尤其是钾和钠,与水猛烈反应,即放出氢气,爆炸燃烧。钾、钠贮於煤油中,与空气、水气隔绝,即使这样,贮存久了的钾,表面亦自动氧化,形成少量过氧化钾,有爆炸危险。此外,钾、钠和多种灭火剂,如水、二氧化碳、卤代烷都猛烈反应,所以着火只能用沙土、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扑救,使用错了灭火剂,反而增加危险,不能疏忽大意。&反应后的金属渣,特别容易着火,不能随便抛弃在垃圾桶中。金属粉尘弥漫在空气中,易形成爆炸混合物。
②黄磷:暴於空气中自然。黄磷要保存於水下,避免和空气接触。黄磷不能和皮肤接触。 &&&&&&& ③金属氧化物:氢化硼、硼烷等。
(4)强氧化剂或还原剂 &
&&& &&强还原剂自动与空气中的氧化合,着火爆炸,上述的自燃物就是例子。强氧化剂与微量杂质混合,亦可能猛烈爆炸。因为木炭、尘埃、滑润油脂及其他有机物大多数是还原剂,所以强氧化剂被污染,就特别危险。使用氯酸钾、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硝酸及其盐类、亚硝酸盐等要特别注意。使用氧气罐,要有专用的降压调压阀,不能有油脂之类有机物。 &在实验室制备氧气试验,使用氯酸钾分解,用二氧化锰催化,如混入少量杂质,就会爆炸。强氧化剂和还原剂混合,会着火爆炸。硝酸钾(氧化剂)硫磺和木炭(还原剂)的混合物就是炸药。亚硝酸钠(氧化剂)和亚硫酸氢钠(还原剂)混合即着火。 &&&
(5)重氮盐、炔的盐类等 &
这些物质非常不稳定、易爆炸。电石(碳化钙)遇水反应生成危险的乙炔气。扑灭这种火灾要特别注意,因为电石渣反应很慢,灭火以后,还会死灰复然,再发生火灾。 一般说来,易爆炸物质的组成中,大多含有以下原子团:
―O―O―& 臭氧、过氧化物;&&&&&&&&&&& ―N=N― 重氮及叠氮化合物; &&&& ―O―Cl―&&&&&& 氯酸盐、高氯酸盐;& &&& ―N=C&&& 雷酸盐 &&&& =N―Cl&&&& 氮的氯化物;&&&&&&&&&&&&&&&&&& ―NO2&&& 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苦味酸盐)&&& ―N=O―& 亚硝基化合物;&&&&&&&&&&&&&&& ―C≡C―乙炔化合物(乙炔金属盐)
(6)易燃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
&&& &&例如棉纱着火爆炸,染有液体空气的废棉纱及其他还原剂,很易爆炸,使用液体空气作冷却剂要特别小心。
二、刺激性腐蚀性药品
①酸类、酸酐及与潮气产生酸的物质。例如硫酸、氟氢酸、硝酸、盐酸、五氧化二磷、醋酸、醋酸酐、酰氯化合物等。兹将强腐蚀性药物介绍如下:
(a)硫酸:强腐蚀性酸类,吸水力强,使组织碳化,与水反应生强热;与过氯酸、高锰酸钾反应,能爆炸!&& (b)氟氢酸:强腐蚀性酸,伤口异常疼痛,可使体弱伤者疼至休克。&& (c)硝酸及氧化氮:-强刺激性、腐蚀性,与皮肤或组织中蛋白质作用使之变黄。
&&& ②碱类: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氨气)、有机胺类及水解生成氨之化合物。前三者对眼睛特别危险。& &&③卤素及有机ω-卤代物:除具有强刺激性、腐蚀性外,还有催泪性并且是强氧化剂。
三、有毒化学药品
①使窒息:如一氧化碳与红血球结合而中毒,氰化物与血液结合而使中毒,硫化氢使呼吸器官麻庳而中毒。硫化氢的毒性不比氰化氢低,但它有味,使人警觉,立即采取措施,或离开,如吸多了,就不觉臭味,反而带甜味,十分危险。&&& ②扰乱人体内部生理、损坏器官,这类毒药引起系统性中毒,而且每种毒物有其损害的对象。如苯深入骨髓,损害造血器官,结果引起患者全身无力、贫血、白血球低等等;卤代烷使肝肾及神经受损害,钡盐损害骨骼,汞盐损害大脑中枢神经等等。&&& ③麻醉作用:乙醚、氯仿等。&&& ④过敏性药物:引起某些人的过敏反应,最常见的是接触性皮炎。&&& ⑤致癌性药物。我们已经知道很多药物是致癌性的。像铅、汞、铍、镉……等长期接触能导致癌症。&&&
表1-3& 常见无机物质的毒性
名称(或类别)
毒&&&&& 性
&&&& 积累性中毒
&&&& 除硫酸钡外高度毒害
&&&& 微量使人致死,剧毒
锑化物、铋化物
&&&& 强烈灼伤皮肤和粘膜
&&&& 强烈灼伤皮肤和粘膜
&&&& 碘蒸气高度毒害,特别伤害眼睛
&&&& 高度毒害
磷化氢、砷化氢、锑化氢
&&&& 剧毒,浓度达到危险程度时,使嗅觉麻痹
&&&& 高度毒害
&&&& 水溶性的汞盐高度毒害
&&&& 通常不列为毒品,但其致死量也仅约1g
表1-4&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毒性
急性毒性(大鼠& LD50)
MAK③(mg/m3)
TLV④(mg/m3)
200~453(or)①
947(LD100,p.i.)②
1000(ppm)
1930(口服),LC5036
13660(or),60(p.i.)
300(p.i.)
1600(or)
二甲苯(混合物)
6000(or),300(p.i, LD100)
9750(or),300(p.i.),
1000(or)
800(or),200(p.i.,LD100)
12880(or),200(p.i,LD100)
>500(or),150(p.i.)
1280(小鼠经口)
65(p.i)(小鼠)
500(ppm)
5500(or)
2000(or)
1580(or),12(p.i. LD100)
5700(or),51(p.i.)
2180(or)
硫酸二甲酯
101(腹腔)
3300(or)
1780(or)
5620(or)
第二章 危险药品使用管理安全注意事项及存放原则
一、危险药品使用管理安全注意事项:
1.购买剧毒药品必须向学校资产后勤处申请并批准备案,经过厦门市公安局审批,使用“剧毒产品购买使用许可证”,通过正常渠道在制定的化学危险品商店购买;
2.剧毒药品管理实行“五双”制度,即双人保管、双锁、双帐、双人领取、双人使用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严防发生被盗、丢失、误用及中毒事故;
3.剧毒物品必须使用专用铁皮保险箱(柜);
4.剧毒药品保管实行责任制,“谁主管,谁负责”,责任到人。管理人员调动,须经部门主管批准,做好交接工作,并将管理人员的名单报保卫处备案;
5.剧毒药品使用时应严格遵照操作规程和使用方法使用,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危害,必须佩戴个人防护器具,在通风橱中操作,做好应急救援预案;
6.实验产生的剧毒药品废液、废弃物等应集中保存,由学校统一处理,不得随意丢弃、掩埋或水冲;
7.剧毒药品使用完毕,其容器依然有双人管理,于学校统一进行报废处理时上交,有学校管理部门在剧毒药品使用许可证上签字,证明已经处理完毕;
8.学生使用剧毒物品必须有教师带领,临时工作人员不得使用剧毒药品;
9.剧毒物品不得私自转让、赠送、买卖,如果各单位之间需要相互调剂,必须报资产后勤处审批。
二、危险药品贮存原则
①易挥发药品:远离热源火源,于避光阴凉处保存,通风良好,不能装满。这类药品多属一级易燃物、有毒液体。对这类药品贮存要加以特别注意,最好保存在防爆冰箱内,家庭冰箱指示灯、恒温控制开关、马达起动都可能打火,因此使用家庭冰箱时,不要联接内指示灯,并将冰箱放在宽阔通风良好处,这样冷冻机排出的热气便易於散开。大量易燃物存放室应隔离建造,或在一楼,符合易燃物建筑标准。存放易燃物的地方应挂有易燃物标志和不准吸烟的牌子。 存放易燃物室内应通风良好,但是室内不应有排风扇。存放附近应有灭口器材及处理洒出药物的器材。&&&& ②腐蚀性液体:放於底下,以免不慎跌下,洒出发生烫伤事故。&&&& ③发生有毒气体或烟雾的药品:存於通风橱中。&&&& ④剧毒药品:锁上。&&&& &&&⑤致癌药品:有致癌药品的明显标志,锁上。&&&& ⑥互相作用的药品:隔离存放。&&&& ⑦特别保存的物品:金属钠、钾等碱金属,贮於煤油中。黄磷,贮於水中。上述两种药物,很易混淆,要隔离贮存。苦味酸,湿保存,要时常检查是否放干了。镁、铝(粉末或条片),避潮保存,以免积聚易燃易炸氢气。吸潮物、易水解物,贮於干燥处,封口应严密。易氧化易分解物,存於阴凉暗处,用棕色瓶或瓶外包黑纸盛装。但双氧水不要用棕色瓶(有铁质促使分解)装,最好用塑胶瓶装外包黑纸。&&&
表2-1& 危险药品贮存要求一览表
危& 险& 性
贮 存 要 求
强腐蚀性,使皮肤起泡,剧痛。
贮于阴凉处。
(CH3CO2)2O
强刺激性和腐蚀性。
注意:与硫酸作用反应猛烈,甚至爆炸!
贮于阴凉处,容器密封。
氨气及浓氨水
强腐蚀性、刺激性。浓氨水腐蚀性与苛性钠相似。挥发性强、氨气强烈刺激眼粘膜,危险!
贮于阴凉处,与酸类及卤素隔离,开瓶时小心!预先在冰水中冷却再打开瓶塞!
刺激性,遇潮气分解放出刺激性氯化氢。与水反应猛烈。受热分解产生少量有毒光气。易燃。
贮于阴凉处,容器密封!
无腐蚀性。与潮气接触,放出腐蚀性、刺激性氯化氢。
贮于阴凉处,容器密封。
强腐蚀性,刺激性,强氧化剂。强烈刺激眼粘膜,与皮肤接触引起严重烧伤。
贮于阴凉处,与氨气及还原剂有机物隔离。开瓶小心(见氨)使用时上面盖上一层水。
极端刺激眼睛及呼吸器官,很低的浓度就使肺受伤,强氧化剂。
贮于阴凉处。与有机物、还原剂隔离。
浓盐酸及其气体的刺激性颇强,能使眼睛、粘膜、呼吸道烧伤。
贮于通风处。与氧化剂隔离,特别是硝酸、氯酸盐。放于下格。
刺激性液体,易挥发。
贮放通风处,与氧化剂、碱类、氨及有机胺隔离。
腐蚀性液体,强刺激性气体。
贮于阴凉通风处,不与氧化剂及碱接触。
极强的腐蚀性、刺激性。能使皮肤严重烧伤,疼痛难忍,甚至因疼痛而休克。烧伤眼睛及呼吸道。
隔离贮于聚乙烯塑料瓶中,不能贮存在玻璃器皿中。
对眼睛、粘膜及皮肤腐蚀。强氧化剂。阳光照射及杂质促使分解。
存于通风处,避光保存。与有机物、金属及还原剂隔离。
极强腐蚀性,液体气体强刺激性,接触皮肤使溃烂、变黄(与蛋白质反应)。
在通风处单独存放于下格。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强腐蚀性。接触皮肤会使之烧伤而溃烂,并渗入皮肤中毒。
在通风处单独存放。容器密封,放于下格。
强刺激性气体,吸入湿润的鼻腔、气管处,可形成硝酸,亚硝酸,曝于100~150PPm,30分钟致死。
固体、液体、气体皆具有极强的刺激、腐蚀性。
贮于干燥阴凉处,密封。
腐蚀性极强的固体,其水溶液亦为强腐蚀性。溶解放热。可引起严重烧伤。
贮于干燥处,与酸隔离。
极强腐蚀性,使有机物炭化。
与强碱、氯酸盐、过氯酸盐、高锰酸盐隔离。放于下格。
第三章 有毒、有害化学废气、废液、废气的贮存及处理
实验中化学废气、废液收集不当会导致环境及地下水污染;随意乱倒化学废液、乱扔化学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会伤及无辜。使用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有毒、有害化学废液(包括所有有机废液,无论浓度大小)都要随时收集;
(2)化学废液要分类收集、用适当的容器盛装存放,定点保存;
(3)收集时注意将无机物、有机物分开存放,含卤族元素的 有机物单独存放,切勿混杂倾倒,避免发生事故;
(4)过期的、不知名的固体化学药品也要妥善保存,交由学校统一处理;
(5)资产后勤处定期组织集中处理有毒、有害化学废气、废液、废物。
下面简介实验室废气、废液、废物的处理方法:
&&&&对产生少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通过排风设备将少量毒气排到室外(使排出气在外面大量空气中稀释),以免污染室内空气。产生毒气量大的实验必须备有吸收或处理装置。如NO2,SO2,Cl2,H2S,HF等可用导管通入碱液中使其大部分吸收后排出,CO可点燃转成CO2。& &&在反应、加热、蒸馏中,不能冷凝的气体,排入通风橱之前,要进行吸收或其他处理,以免污染空气。常用的吸收剂及处理方法如下:
①&&&& 氢氧化钠稀溶液:处理卤素、酸气(如HCl,SO2,H2S,HCN等等)、甲醛、酰氯等等。
②稀酸(H2SO4或HCl):处理氨气、胺类等等。 ③浓硫酸:吸收有机物。 &④活性碳、分子筛等吸附剂:吸收气体、有机物气体。 ⑤水:吸收水溶性气体,如氯化氢、氨气等。为避免回吸,处理时用防止回吸的仪器。 &⑥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气:如果排出量大,应装上单向阀门,点火燃烧。但要注意,反应体系空气排净以后,再点火。最好,事先用氮气将空气赶走再反应。 &⑦较重的不溶於水挥发物:导入水底,使下沉。吸收瓶吸入后再处理。 &
⑧其它废气:化验室的少量废气一般可由通风装置直接排至室外,排气管必须高于附近屋顶3m,毒性大的气体可参考工业废气处理办法用吸附、吸收、氧化、分解等方法处理后排放。
实验室废液可以分别收集进行处理,下面介绍几种处理方法:
①&&&& 无机酸类:将废酸慢慢倒入过量的含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中或用废碱互相中和,中和后用大量水冲洗。
②&&&& 氢氧化钠、氨水:用6mol/L盐酸水溶液中和,用大量水冲洗。
③&&&& 含汞、砷、锑、铋等离子的废液:控制酸度0.3mol/L[H+],使其生成硫化物沉淀。④ 含氰废液:加入氢氧化钠使pH值在10以上,加入过量的高锰酸钾(3%)溶液,使CN-氧化分解。如含量高,可加入过量的次氯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
三、废物处理&
废弃的有害固体药品严禁倒在生活垃圾处,必须经处理解毒后丢弃。处理方法可参阅有关文献。含有危险品废弃物的处理。实验室中常见危险品废物的销毁方法列于表中。
废& 物& 种& 类
销毁处理方法
碱金属氢化物、氨化物和钠屑
将其悬浮在干燥的四氢呋喃中,在搅拌下,慢慢滴加乙醇或异丙醇至不再放出氢气为止。再慢慢加水至溶液澄清后,用水冲入下水道。
硼氢化钠(钾)
用甲醇溶解后,以水充分稀释,再加酸,并放置。此时有剧毒的硼烷产生,故所有的操作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其废酸液用碱中和后放入下水道。
酰氯、酸酐、三氯氧磷、五氯化磷、氯化亚砜、硫酰氯、五氧化二磷
在搅拌下加到大量水中,P2O5加到大量水中后,再用碱中和,冲走。
催化剂(Ni、Cu、Fe、贵金属等)、或沾有这些催化剂的滤纸、塞内塑料垫等。
因这些催化剂干燥时常易燃,绝不能丢入废物缸中,抽滤时也不能完全抽干,lg以下的少量废物可用大量水冲走。量大时应密封在容器中,贴好标签,统一深埋地下。
氯气、液溴、二氧化硫
用NaOH溶液吸收,中和后冲走
氯磺酸、浓硫酸、浓盐酸、发烟硫酸
在搅拌下,滴加到大量冰或冰水中,用碱中和后冲走
硫酸二甲酯
在搅拌下加到稀NaOH或氨水中,中和后冲走
硫化氢、硫醇、硫酚、HCl、HBr、HCN、PH3、硫化物或氰化物溶液
用NaClO氧化。1mol硫醇约需2L NaClO溶液(含Cl17%,9mol“活性氯”);1mol氰化物约需0.4L NaClO溶液,用亚硝酸盐试纸试验,证实NaClO已过量时(pH>7),用水冲走。
重金属及其盐类
使形成难溶的沉淀(如碳酸盐、氢氧化物、硫化物等),封装后深埋。
将它悬浮在干燥的四氢呋喃中,小心滴加乙酸乙酯,如反应剧烈,应适当冷却,再加水至氢气不再释出为止,废液用稀HCl中和后冲走。
尽量收集泼散的汞粒,并将废汞回收,对废汞盐溶液,可以制成HgS沉淀,过滤后,集中深埋。
有机锂化物
溶于四氢呋喃中,慢慢加入乙醇至不再有氢气放出,然后加水稀释,最后加稀HCl至溶液变清,冲走。
过氧化物溶液和过氧酸溶液、光气(或在有机溶剂中的溶液,卤代烃溶剂除外)
在酸性水溶液中,用Fe(Ⅱ)盐或二硫化物将其还原,中和后冲走。
一小粒一小粒地加到干燥的叔丁醇中,再小心加入无甲醇的乙醇,搅拌,促使其全溶,用稀酸中和后冲走。
小块分次加入到乙醇或异丙醇中,待其溶解后,慢慢加水至澄清,用稀HCl中和后冲走。
通入浓硫酸中,再按浓硫酸加以销毁。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二OO九年一月一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氯化磷沸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