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晚报电子版作文闰土小学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一班王奕获奖作文

塔山中心小学博客群
教师幸福学生快乐学校和雅我们是塔小人,我们以塔小为荣!
提醒:分享:&
(浙江绍兴)
塔山中心小学博客群 & 文章列表
利用绍兴本土文化资源
为学生作文开渠引航 (浏览次数:389)
【内容摘要】国家教育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地区都蕴藏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为处在困惑中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它改变了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突出了语文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创造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尝试从挖掘绍兴本土文化资源入手,来探究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本土文化&& 资源&&& 开掘&&&& 作文&&&& 引航
(引言)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来被视为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学生提笔作文,往往言之无物,言之无情,产生恐惧感。一些语文教师对此也束手无策,并且下了“顽症”的诊断。作文教学的滞后现状,究其原因,在于语文教学只盯在几本教材上,师生远离了生活的源泉。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空口念着是没有用的,应该去寻它的源头――充实的生活。”语文教师就应该用学生自己周围的生活去点燃学生的写作欲望。挖掘乡土人文资源,让学生去领略生活的美景,并挥笔用心去反映生活。如秀色可餐的自然风光,源远流长的乡风民俗,心潮激荡的时代变革,亲情浓浓的家庭生活……可以帮助学生点燃写作的欲望,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一、本土资源的定义及立意
&&& 本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名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这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本土资源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绍兴是文物之邦,不仅历史悠久,文化积沉深厚,而且名胜古迹遍布城乡,最著名的有鲁迅故居、秋瑾故居、古纤道、大禹陵、兰亭、沈园、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等,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广阔的自然资源,我们应该深刻地意识到蕴藏在大自然中的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的价值,坚持“变废为宝”、“贴近生活”、“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乡土人文资源,让学生作文由所在地就地取材,开拓学生的作文思路。
二、让绍兴本土资源成为开拓学生作文思路的源头活水
1、挖掘乡土题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所以怕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较少机会接触社会,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所以作文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条件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能让学生喜欢作文、主动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扫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培养写作兴趣。
在激励学生探索乡土人文资源的过程中,笔者曾引导学生关注《三看绍兴》中著名的哲学家――王守仁先生,他鞠躬尽瘁、勤奋好学、潜心创“心学”的事例以及书圣王曦之勤奋苦学的事例。学生对资料主动探索,积极提笔通过想象构思故事或对资料作点评,勇于发表诸多感受。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不经历风云怎么见彩虹》、《路,就在自己脚下》等。学生文章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写出了他们各自的见解,他们觉得这样的作文有话可讲了。
学生确实成了探索乡土人文资源的主体。如:2004年9月20日《绍兴晚报》刊载了绍兴古树遭到人为损害的报道,利用这一信息源,笔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环保作文”。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环保问题,学生们耳闻目睹,说话愿望强烈。有的学生还能从日益严重的环保现状中发表了如何去善待环境,保护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独特见解。由于学生找到了乡土人文资源的源头活水,作文有感而发,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写出了一篇篇新鲜活泼的文章。
&&&& 2、挖掘乡土人文资源,开拓学生作文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挖掘乡土人文资源,开拓学生作文思路的实践,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1)从越文化的史料中开掘作文的“源”
&& &&绍兴越文化源远流长,辐射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广大地区,成为中华文化的一脉。如今的绍兴,成为百越后裔诸国诸侯的寻根之地,成为国际越文化研究的中心。越国是以绍兴为核心地域建立的浙江大地上第一个古代王朝。从古史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开始,越国历经了近二千年的发展历程。越王句践卧薪尝胆、改革图强的精神彪炳史册;足智多谋的范蠡,在越灭吴后弃官经商,被后人尊为“中华裔祖”;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忍辱负重,传为千古美谈。考古发现表明,根植于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基础的越族先民,其青瓷器制作、青铜铸剑业和造船业都很发达。举世罕见的越王句践青铜剑,至今仍可划破二十多层纸,锋利无比。越文化的人文资源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越文化人文资料的信息库中开掘作文的“源”,任学生依据材料、凭借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大胆自由生发,这样能写出了一篇篇想象丰富、情感真挚,反映“孝道”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文章。
&&& (2)从名士文化中开掘作文的“源”
毛泽东曾赞言绍兴为“鉴湖越台名士乡”。名士文化是绍兴古城一道独特的风景,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中有我们熟知的蔡元培、秋瑾、周恩来、陆游、徐渭等名人,而鲁迅文化在整个名士文化体系中尤为引人注目。据浙江省和绍兴市旅游部门的抽样调查表明,在到绍兴的游客中,70%是通过鲁迅的作品知道绍兴、了解绍兴的。在海外,说起绍兴老外们不一定知道,但说起鲁迅老外们却很了解。海内外游客千里迢迢来绍兴,寻找的就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鲁迅笔下浓郁的风情。江南水乡并非绍兴独有,但鲁迅的文化资源却是无法替代的,这让绍兴这座文化古城展示了鲁迅文化的丰厚神韵。
小学生涯中,学生就在课本中阅读过关于鲁迅的文章,如《三味书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等等,也泛泛了解了鲁迅这个人物,可是要真正读懂、体味鲁迅先生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学生还无法体会。借此,我们可实地组织学生参观鲁迅故里,品味着实与众不同的“笔杆子”,对解读鲁迅作品,领略先生笔下风物人情,感受鲁迅笔下活生生的人物,是最好的释放点,同时也能写出一篇篇角度不同感文。
& (3)从绍兴传统特色饮食开掘作文的“源”
绍兴除了具备一个现代化城市共有的饮食文化外,她还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即保留着传统的民间饮食文化。在绍兴,无论你走到哪儿,一股暖烘烘的臭豆腐味儿就会把你拥住,一个小煤球炉上搁半锅滚油,锅上架着一只细铁丝织的小篮子,装着煎过的或是没煎过的小小的四四方方的臭豆腐,炉边是几瓶酱辣调料,上面撑一把或黑或红的大伞,便是散落在绍兴各个角落的最独特的永远不灭的“香炉”。即使是非常时髦的年轻小姐,也是极自然地在那魅力四射的炉前驻足,然后一边咬着串臭豆腐一边姗姗地往前行。另外,作为绍兴“三乌”中的乌干菜,也是寻常百姓的家常菜,每当走过一些居民住宅,走廊上或者屋檐下都会晒着芥菜干,它是制作霉干菜的原料。一般在清明节前,将晒干的芥菜菜心,用金银丝一小束一小束地扎起来,装在小坛中盐渍,待卤汁回落,成熟后取出,晾晒、蒸熟,菜呈红黑色后,在太阳下晒,这样反复蒸晒多次,直至色泽红亮,香气扑鼻,最后装入菜坛中密封。这就是制作霉干菜的基本步骤。由霉干菜加工制成的名菜“霉干菜焖肉”,成为绍兴的传统名菜……这些都是学生常见、常品的家乡菜,所以自然而然就成了自己写作的素材,从字里行间写出了对家乡的爱。如:《我爱家乡的霉干菜》、《我爱家乡的臭豆腐》、《臭否& 香乎?》、《臭豆腐炸出了“百万富翁”》……
(4)、从绍兴特色手工艺品开掘作文的“源”
绍兴主要的特色手工艺品有乌毡帽、越瓷、绍兴丝绸、王星记纸扇等。其中乌毡帽是绍兴人的一种文化名片,传统的绍兴乌毡帽都是纯绵羊毛手工制作而成,有干泥土法脱脂、野生植物花叶果汁与皂矾染色等14道工序,能永不褪色,牢固耐磨。绍兴乌毡帽内外乌黑,圆顶,前侧摊成畚头形,有卷边,可藏香烟、钞票等小物件。夏天可遮阳吸汗,冬天可挡风御寒,上街购物可装东西,休息时可当坐垫,非常适用,是当时农民、山民、渔民必备的生活用品。可是这种传统手艺面临失传,于是我们从报上了解到家住越城区皋埠镇高老汉会这种传统手艺,带领学生前去采访,并亲眼见识了高老汉的手艺,于是一篇篇的范文便应运而生,有为传统工艺呼吁的《敢问“路”在何方?》,有亲身经历的《我做乌毡帽》……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探索乡土人文资源,激励学生开拓思路,大胆写作,其内容绝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四个方面。在实践探究中,将新教材中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人与环境等专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进行了调查,撰写小论文,如:
◎了解你生活周围的人信佛进香的事,开展一个微型调查,看你的家人和亲戚朋友的信仰状况。也说说你个人对宗教的态度。
◎你知道绍兴的哪些方言,简要说说它们的含义。
◎你能借用绍兴特有的俏皮、轻快、口语化的文风写一件事情吗?
◎说说绍兴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地位,并且围绕绍兴的某一条古街(如仓桥直街),写一写它的面貌。
◎考察城内外河道,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激情习文。
3、构建学生与乡土文化之间的“链接”
&&& 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师的责任不是灌输与教给技巧,而是去唤醒、鼓励与启发。”它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确立自信,为学生构筑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
&&& (1)广泛阅读,积极评点。为了增加学生人文知识积累的需要,我校每两周安排一次阅读课,学生可进入校图书室选择书刊阅读,要求学生读后写好评点,进行演讲交流。
&&& (2) 每周三“塔山应天文学社”课外兴趣小组正常开展。活动内容主要为:品佳作、析文章、谈观点……活动形式有分组讨论、学生登台交流、教师讲解点拨。在这里,教师重在“导”,学生重于“演”,学生成了活动的主体。
&&& (3)走出校门,激情拥抱乡土人文资源。组织引导学生外出采风,如沈园、塔山、环城河……让这些乡土之地都留下了师生寻访探索的足迹。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为富有乡土气息的习作提供信息的平台。
综上所述,习作的灵感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表达生活的另一种语言。希望我们的作文教学少一些瞎编乱造的成份,多一些真实朴实的语言,充分发掘本土地方资源充实作文教学,让作文教学回归到生活中来,找回它的本来面目!相信它会创出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三看绍兴》& 越城区文教局教研室&& 地方课程
3、《文学理论实用教程》& 中国青年出版社
4、《利用和开发区域性文化资源,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 作者:刘凤群& 大岗教育资源网
5、《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 王荣生 出版社: 广西教育出版社 ISBN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失误作文常见问题:立意肤浅
09-07-27 11:57
  【问题概述】
  &&&所谓立意,就是文章确立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主题犹为帅也。”而同学们在写作却因为多方面原因,在立意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立意不准确。立意是文章之本,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的立意一定要合乎题目要求,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立意,要在对“材料”和话题“引子”进行具体的感知、理解和扩展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和选择,确立正确的立意。现在不少同学存在一些误解,觉得立意无所谓正误,甚至特意写“反意”作文。比如人们都说骄傲是一种缺点,他反说,骄傲是自信的表现,是一种美德。人们提倡见义勇为,他却论证懂得自我保护,一味反其意而为之。这种主题错误的作文势必回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
  &&&二、立意不新颖。考场作文要想“出人投地”,必须新颖别致,特别是在立意方面。立意要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视和思索客观事物,获得新的意蕴。而同学们在实际操作中却不能灵活机动地把握转换角度的方法与技巧,难以打破单向、一元的思维定势,常拘泥一孔之见,或一隅之感,找不到新的突破口和新的侧面切入点,这样的立意很难有别具一格的主题。我们知道话题仅是给你圈定了一个主题立意的范围;材料,是对话题的进一步的提示。不少同学就事论事,不能有效地拓展材料的内容,文章中所表达的主题、使用的材料都逃不了原材料的束缚。所以无法在所给材料的基础上,引发新的议论,展开新的联想,讲述新的故事,抒发新的感情,确定新的中心。说来道去,还是材料提供的观点和方法。而这恰恰又是绝大多数同学所能想到的。
  &&&三、立意不巧妙。就立意而言,集中是对主题的基本要求,相反,主题分散,想面面俱到却面面都不到,是立意大忌。不少同学在写作过程中不能使文章的内容上单一集中,无法使有限的笔墨集中起来,把某一件事情、某一个人物写清楚写深刻。这类的问题主要呈现出这样的现象:主题过大,或多重主题。这样的主题就显得不够专一而深入。如江苏南通市中考作文是“结合你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以‘兴趣'为题写一篇文章”。有的考生全文写他人之“兴趣”,惟独没有属于自己的例子,有的把“我”的兴趣淹没于众人都有的“兴趣”之中,涉及“我”的笔墨很少。
  &&&四、立意不深刻。主题的深刻透彻在于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谓挖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比如,只从刻苦学习方面来分析一个学生成绩优秀是不够深刻的,若能进一步阐述他为什么会刻苦,为什么能持之以恒,或者就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分析,开挖出他刻苦学习的动机和动力,这样的主题,这样的立意,就深刻多了。同时,话题作文因为有开放性,文体选择又比较灵活,一部分学生就有投机取巧的思想,套用现成的文章,只在结尾象征性地点一下话题。比如以“英雄”为话题作文,一个同学写成《母亲――心中的英雄》,记叙了母亲持家的艰辛、对父亲的忍耐、对邻人的关爱。结尾生硬点题:“母亲是平凡的,但是,她却是儿子心中的英雄。” “勤劳、忍耐”是美好的品性,但是未必能算得上“英雄”,这很可能是套用了一篇现成的写母亲的文章。
  【问题展区】   
  一、平时作文展区  
  (一)平时作文常见问题一:从平淡无奇的材料中归纳出来的主题不具有震撼性。   
  [失误作文]   一张假币
  年底,父亲外出收帐,妈妈忙不开,叫我到前面店里照应一下,为顾客服务。“小姑娘,我打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声音有些颤抖。
  “多少?”我放下手里的书,问道。
  “打三斤。”她用那裂痕斑斑的手递来一只油瓶。我瞬间记起鲁迅笔下闰土松树皮似的手,心想,她一定很苦,同情心油然而生,便给她多打了半斤。
  “小姑娘,多少钱?”
  “三斤七块五,您就给七块好了。”
  她从老式破棉袄的饿大襟里掏出一只旧纸包,慢慢地打开,里面只有两张钞票:50元和2元。她小心翼翼地将那张略有皱褶的50元理了理平展开来,依依不舍地递给我。看得出,这50元是她的救命钱。
  我接过一看,有点新,票面完好无损,可颜色淡淡的,那皱褶显然是人为的。我拉住两头抖了抖,纸质软软的,凭直觉判断:这是一张假币。于是我递给老人:“奶奶,这是张假币。”
  “假的?!”她有些愕然。
  “恩,您看。”我将钱放在验钞机下,“这是张假币。”
  &&&谁知,她不听犹可,一听变了腔:“……我好命苦呀,那个坑人的买羊人……”捂着脸号啕大哭起来。原来她卖了饿只小羊,准备和孙子一起过年。谁知道买羊人竟给了她一张假币。我搓着手,无计可施……
  “荧荧,什么事啊?”妈妈听到哭声,从里面走出来。老奶奶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卖羊过年而上当的事说给我妈听。
  “李大妈,年货买好了吗?”原来我妈妈认识她。
  “哪里还买什么年货?就卖羊的52块钱,打了油准备去切2斤肉,余下的给孙子上学……”
  余下的上学?这点儿钱怎么能解决呢?我心里嘀咕着,打算将她手里的2元钱拿过来算了,这50元还给她,让她糊弄别人去吧,可是又怕妈妈不同意……
  &妈妈接过50元钱皱了皱眉头,若有所思,顿了会儿,说“荧荧,补给她。”
  “什么?”我诧异地惊叫。
  “补给她。”
  “可是,――这是假的呀!”我本能地提醒妈妈。
  “补给她!”妈妈提高嗓音,是那样的干脆,投掷地有声。
  &&&我不再犹豫,从抽屉里拿出43元递给李奶奶。
  “这是假的,我怎能害你呢?”李奶奶不接钱,反而哭得更厉害了。
  “拿去吧,李大妈。”妈妈还是那样崭钉截铁,“后天就过年了,你一个老太婆到哪里去弄钱去?”
  &&&李奶奶犹豫了一下,我把钱塞进她的手里。她要跪下磕头,我拉住了她。李奶奶抹了抹眼泪,慢慢地拎起油瓶走出店外。
  “妈,您怎么这么傻?”
  “傻?”妈妈一边朝我瞪了一眼,一边将手里的50元假币撕得粉碎,狠狠地扔在地上,
  “你要知道她是全村有名的困难户,前年儿子在外地打工,从五楼上摔下死了,狠心的媳妇扔下孩子改了嫁。剩下她们孤苦伶仃的祖孙俩相依为命,我不帮助她解决,她怎么过年啊?”
  “妈,您这么好!”我双手楼住妈妈的脖子,情不自禁地跳起来。我真为有她这样的妈妈而自豪。
  [失误点击]
  这篇习作的作者从身边的事情中取材,围绕一张假币展开一件爱心故事,按照“发现假币――假币来历――为假币犯难――妈妈解决假币”的顺序来行文。给人的感觉是四平八稳,也正因为此才使文章的主题思想的格调不高,陷入了通俗化、大众化的水准。而且选取的材料本身所要表现的人物的思想也过平常,那么它所蕴涵的意义就肤浅了。为什么?因为妈妈的举止对一般略有良心的人都会去做的。不过这篇文章能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以及神态进行具体的描写,表现了妈妈想他人之所急,行他人之所需的乐于助人的美德,也体现了人间处处有温情。
  评分(满分50分)&&&内容:20分& 表达:8分& 发展:6分&&得分:34分   [升格方法]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是流利的,但是流利的语言掩饰不住主题的平淡。立意的平淡并不是说你所选择的材料不新颖、不深刻。而关键之处在于我们对材料的安排上缺少真知灼见。我们仔细阅读发现它是以一张假币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也以这张假币为载体讲述了一个乐于帮助人的母亲的故事,这样的立意就不太深刻。而且通篇没有特别能打动人、震撼人的地方。这样的情节发展太过平常,没有悬念,读者能从文章的开端就能揣摩到情节是怎样发展的。所以,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要下功夫。我们可以在文中创设一个感觉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波澜,来增强阅读的兴趣,同时通过这个情节的设置深化文章的主题。我们可以大胆地设想李奶因为生活所逼迫,确实是在用一张假币蒙混“我”,然后再写母亲故意把假币当作真币,来曲折地帮助李奶,从而提升文章的内涵。这样就把对个人的颂扬转化到对社会的认识上来,立意就深刻了。
  【升格作文】   一张假币
  年底,父亲外出收帐,妈妈忙不开,叫我到前面店里照应一下,为顾客服务。还再三叮嘱,年底这个时候假钱特别多,要留个心眼。我心里想:妈妈,你小看我了。我可有一双令人佩服的火眼精睛。就在我胡思乱想时,听到一句非常苍老的声音:姑娘,我打油。我抬头一看,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眼里却闪烁着一种光芒。
  “多少?”我放下手里的书,问道。
  “打三斤。”她用那裂痕斑斑的手递来一只油瓶。我瞬间记起鲁迅笔下闰土松树皮似的手,也记起眼前的老人。老人姓李,丈夫过逝甚早,跟儿子一起生活。前年儿子在外地打工,从五楼上摔下死了,狠心的媳妇扔下孩子改了嫁。剩下她们孤苦伶仃的祖孙俩相依为命。几乎没有什么收入,祖孙俩已经被生活压迫得几乎直不起要来。有一次,李奶为了给孙女吃一顿山芋粥,偷偷到别人家的地里,刨了几棵,却被主人追到家里。李奶哀求着说,千万别人孙女知道。这个人扔下一句恶狠狠地话就走了。可怜的李奶偷偷流了半天的泪。我心里想着,手里已经给她多打了半斤。
  &李奶奶看我怔怔的样子,怯怯地说:
  “姑娘,多少钱?”
  “三斤七块五,您就给七块好了。”
  她从老式破棉袄的大襟里掏出一只旧纸包,一边慢慢地打开,一边不经意地看我一眼。纸包面只有两张钞票:50元和2元。她小心翼翼地将那张略有点旧却有许多皱褶的50元理了理平展开来,依依不舍地递给我。看得出,这50元是她的救命钱。
  &我接过一看,虽有点旧,票面完好无损,可颜色淡淡的。我拉住两头抖了抖,纸质软软的,凭直觉判断:这是一张假币。于是我递给老人:“奶奶,这是张假币。”
  “假的?!”她似乎有些愕然。
  “不信,您看。”我将钱放在验钞机下,“这是张假币。”
  谁知,她不听犹可,一听变了腔:“……我好命苦呀,那个坑人的买羊人……”捂着脸号啕大哭起来。她说前天她卖了只小羊,准备和孙女一起过年。谁知道买羊人竟给了她一张假币。我搓着手,无计可施……
  “荧荧,什么事啊?”妈妈听到哭声,从里面走出来。老奶奶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卖羊过年而上当的事说给我妈听。妈妈只是幽幽地听着,似乎不想理这茬。
  “李大妈,年货买好了吗?”原来我妈妈认识她。
  “哪里还买什么年货?就卖羊的52块钱,打了油准备去切2斤肉,余下的给孙女上学……”
  余下的上学?这点儿钱怎么能解决呢?我心里嘀咕着,打算将她手里的2元钱拿过来算了,这50元还给她,让她糊弄别人去吧,可是又怕妈妈不同意……
  妈妈接过50元钱皱了皱眉头,若有所思,顿了会儿,说“荧荧,补给她。”
  “什么?”我诧异地惊叫。
  “补给她。”
  “可是,――这是假的呀!”我本能地提醒妈妈。
  “补给她!”妈妈提高嗓音,是那样的干脆,投掷地有声。
  我不再犹豫,从抽屉里拿出43元递给李奶奶。
  “这是假的,我怎能害你呢?”李奶奶不接钱,也不哭了,只是重重地叹息了一声。
  “拿去吧,李大妈。”妈妈还是那样崭钉截铁,“后天就过年了,你一个老太婆到哪里弄钱去?”
  李奶奶犹豫了一下,我把钱塞进她的手里。她要跪下磕头,我拉住了她。李奶奶抹了抹眼泪,慢慢地拎起油瓶走出店外。
  “妈,您怎么这么傻?”
  “傻?”妈妈一边朝我瞪了一眼,一边将手里的50元假币撕得粉碎,狠狠地扔在地上,“你知道她用这张假钱骗过多少人的同情?孩子,她家根本就没有羊。也不知道她从哪里捡来的假50元。唉,她祖孙俩也确实可怜。我们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50元对我们不算什么,对她来说真是救命钱。”
  我愣在了那里。
  [亮点提示]
  这篇文章升格后成了一篇佳作。首先,情节的发展给人一种震撼。看似有点意外,却在情理之中,深刻地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弱势群体的生活面貌。同时也写出了一种无奈的情绪。这从结尾处可以看出。其次,欧亨利式的结尾在文章的前半部分是有铺垫的,通过“我”回忆式的插叙,以及多处对李奶的神情的描写都可以找到着落。第三,流畅的语言将人世间处处有温情这一温暖的现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评分(满分50分)& 内容:24分& 表达:14分&&发展:8分&& 得分:46分   
  (二)平时作文常见问题二:以苍白的内心独白无法升华文章立意   
  [失误作文]   一次失败的教训
  王立娟
  她一个人坐在窗前,,眼哭得红肿;泪,还哗哗直流。她默默地静坐着,任意泪水在流。
  唉,也她不知她在窗前坐了多久,只知夕阳西下。窗外,月亮已升的老高;窗内,泪人依旧在。她感觉太累了,她站起来,昂昂头,环顾四周。突然,一个高大笔直的形象闯入了她的眼帘。她定眼再看,原来是窗外的白杨树,那棵曾在一次次风雪袭击后,仍顽强生存下来的白杨树,它比以前高多了。此时居里夫人的形象跑进她的视野……一阵冷风吹来,激灵了她,也打断了她的思绪,她打了一个冷战,脑子清醒了许多:不,她决不能退却,她要夺回那个曾属于她的第一,她不甘愿就这样认输了,不经任何搏斗就否定了自己,不战而败。她觉得自己太傻了,她要拼一拼,她相信自己。失败只能代表昨天,只能以为过去,过去的一切只能化为零,她要重心开始,以新的姿态面对失败,迎接下次挑战。
  满脸的泪水化作一股神奇的力量涌入她的全身。她拉亮了灯,宿舍一下温暖了许多。她看到桌上的书,以及试卷都被泪水浸湿了好几页。她擦干了眼泪,握起笔,重新拿起了那份试卷。开始认真总结,寻找失败的原因……她要让这次失败成为她前进的方向,她要让这次失败为她夺取下次辉煌的时刻奠定基础。
  窗外,月光照在我身上,一泻千里,星星眨呀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钻了出来,我有点迷糊了……
  她轻轻地叠起了试卷,就这样和衣而卧。她明白明天等待她的是什么。她的脸上露出了微笑,那象征失败的泪水在她脸上再也找不到了。因为她看到明天那朝阳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时,她正迎着绚丽的朝霞向前走去。
  [失误点击]
  这篇作文的失误还是比较明显的。首先,他没有按照要求将文章的字数写到800字左右,差了很多,这是硬伤。应该增加内容。其次,文章没有具体的表现人物的情节,有的是个人心路历程,就是这心路历程也没有把主人公转变的背景写清楚,让人感觉不到具体的内涵。文章虽然以意识流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但也应当以细致的叙事、生动的细节贯穿其中,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更为饱满,人物性格刻画地更为鲜明。这篇习作缺少的正是这。通读全文,应该把这篇文章定性为记叙文,在结尾处可以用一两句精到的语言进行适当的议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文章切入点是个人的奋斗目的与客观实际相矛盾的时候,应该如何冲破这一困境,达到双方较为满意的效果。
  评分(满分50分)&& 内容:13分&& 表达:12分&&&发展:6分&& 得分:31分   [升格方法]
  一篇好文章肯定要有个好题目,有“题好一半文”之说。题目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文得分的高低。拟一个好的文题,就等于有了开启写作灵感之门的钥匙,同时,也等于给自己的作文上了一道“保险”。在塑造人物方面,除了利用典型生动的对话外,细节描写应起到重要的作用。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我们所写的记叙文通常以刻画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心理活动来完成作者观点的表达,一般情况下,高明的作者不会通过议论来揭示主旨,而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充分体现作者的思想,也就是说,作者的任何见解和主张都是通过人物来实现的,所以要求人物的语言要非常的精到,富有深刻的内涵,作者自己最好不要走到“前台”来。这是个很高的写作技巧。
  [升格作文]   拭干泪水是春天
  王立娟
  她独自坐在窗前,两眼凝视着远方。眼,已哭得红肿;泪,还在流。她没有擦,让泪流到嘴边,涩涩的。她任泪打湿桌上的书和刚发下来的试卷。她只是木然地看了看。
  她不知自己在窗前坐了多久,只知现在太阳已落下,月亮已升起。她无暇顾及这些,仍回想着这次考试。老师念分数时,她心跳得厉害,好象要蹦出胸膛来一样。可是越是害怕的事越避免不了。她不敢正视老师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不敢看那可怜兮兮的分数,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多少天来努力的成果。但她不得不相信,那可怜的分数就摆在自己眼前,畏畏缩缩的,自己已经被打败了。她默默地念叨着。
  月光惨淡,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桌面上,映得她的脸色发白。她想起了父母,他们此时也许还在辛勤地劳作;想起了父母起早贪黑干活的身影,那样瘦小;想起了父母那在太阳底下被晒黑发脸,无情的岁月在他们额上刻下的条条皱纹,还有那皲裂的双手;想起了每次临行前父母关切的话语,期待的双眼;想起了关心她的一切。如今……她觉得愧对他们的关心。
  窗外,月亮已升得老高;窗内,依旧如故。痛苦的回忆,让她感到太累了。她抬起头,想让大脑舒展一下。突然,一个高大笔直的形象闯入了她的眼帘。她定眼再看,原来是窗外的白杨树,那棵曾在一次次风雪袭击后,仍顽强生存下来的白杨树,它比以前更高了。她突然想起了居里夫人、爱迪生、威灵顿将军……一阵冷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打断了她的思绪,她打了一个冷战,脑子清醒了许多:不,我决不能退却,我要夺回那个曾属于她的第一,我不甘愿就这样认输了,不经任何搏斗就否定了自己,不战而败。她觉得自己太傻了,她要拼一拼,她相信自己。失败只能代表昨天,只能以为过去,过去的一切只能化为零,她要重新开始,以新的姿态面对失败,迎接下次挑战。
  满脸的泪水作一股神奇的力量涌入她的全身。她拉亮了灯,宿舍一下温暖了许多。她看到桌上的书、纸,以及被泪水浸湿了的试卷。她擦干了眼泪,握起笔,重新拿起了那份试卷。开始认真总结,寻找失败的原因……她要让这次失败成为她前进的动力,她要让这次失败为她夺取下次辉煌的时刻奠定基础。
  窗外,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星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钻了出来,还眨着调皮的眼睛,它们一直快乐地拌着她到了深夜……
  她轻轻地叠起了试卷,就这样和衣而卧。她明白明天等待她的是什么。她的脸上露出了微笑,那象征失败的泪水在她脸上再也找不到了。因为她看到明天那朝阳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时,她正迎着绚丽的朝霞向前走去。
  [亮点提示]
  本文采用第三人称的手法刻画了一个由考试失败泪流满面到擦干泪水以后振作精神,迎接新的挑战的鲜活的人物形象。本文的闪亮之处在于:
  构思巧妙,立意新颖。由一张失败的试卷引入流满泪水的脸,到最后擦干眼泪,从新拿起试卷,总结经验教训,两次心情的起伏变化刻画了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作者始终在描写月光的变化,由惨淡到皎洁,正如人物的心情一样,这样的环境描写极好地渲染了人物的内心情感,与人物融为一体。
  语言优美流畅,整散结合。结尾卷起试卷微笑地朝着朝阳走去,与开头形成对比、呼应。全文如行云流水一般,淋漓酣畅地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抒情色彩浓郁,感染力强,足以见作者的作文功底。
  评分(满分50分)&& 内容:25分&&&表达:14分&& 发展:9分&& 得分:48分   
  二、考场作文展区   
  (一)考场作文常见问题一:以消极的心态观察周围景致,文章的立意萎靡不振   
  [失误作文]   我的人生
  江苏一考生
  岁月悄无声息地从我身边溜过,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在脑海中定格。总在快乐的时候把他们取出,任美丽展现。
  我喜欢在公园里闻花香,看苍郁的树木,总能让心旷神怡。我继续向前走去,被一个小女孩叫住:“姐姐前面有一只漂亮的蝴蝶,请不要吵着它!”女孩的笑脸,在蝴蝶的映照下,让我感动。这一刻,我懂得了感悟身边的美好事物――
  夏夜的星,挂在天空中。它们在向人们说一个美丽的童话。夜里有星伴,一切烦恼便没有了。
  星的天空,真美!
  秋日的斜晖,撒了一个个小影儿,树叶像小舟在空中飞舞,来回舞动,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演绎着自己的美丽。
  落叶,真美!
  冬天的黄昏,也展示出美丽的颜色。那一抹夕阳,表现出离愁的忧伤。游客们也会在一刻留下美丽的惆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乍看离愁,也盖不住它们的美好。
  夕阳,真美!
  人生苦短,美丽极易逝去。但只要用心品味,美到处都是,失落时的一个微笑,孤独时的一声祝福,忧伤时的安慰,都会有美。
  人生美丽,从生命的开始到结束,有着很多的美,心灵在美丽中晃悠,希望,在美丽中出现,生命在美丽长大。让我们用所有的激情,所有的心智,去感叹人生,欣赏美好。感悟人生,不为别的什么东西,只是为了活在美丽之中。感受美好,不为别的什么东西,只是为了不白白活在这个世界上。
  [失误点击]
  这是篇以“感受生活中的美”为中心的散文。这个话题作文的选材面十分广阔,无论人事、物、景皆可入文。虽然相当宽泛,但并非没有限制。题目的意图是让我们去感受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让我们用锐利的眼睛去感触生活的迷人风采,拥有一颗追求真善美的美好心灵。写作的中心词是美好的感受,对美好的感受在此要尽情张扬。行文中要处处照应话题,要有扣题点题的句子。通读全篇,我们不难发现在优美的语句下所包藏的主题的苍白。我们先理一下它的思路。先写与一位女孩对话,受到启发而感悟到的星空的美――落叶的美――夕阳的美,结尾处用几句简短的议论点明文章的主题。我们再仔细读,不禁发现文中充满了消极情绪。显然这样的立意在考场上是行不通的,极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即使这篇文章的语句还比较流畅,也能较为准确地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切感受。所以要想得高分,我们在立意上要下大功夫。
  评分(满分50分)&& 内容:11分&& 表达:14分&&&发展:8分&&得分:33分   [升格方法]
  首先我们要把文章的第二节调到倒数第二节,因为借物抒情的散文通常运用“由物及人”的方法,由“人”来点明主旨。其次,我们要把发现“星空美、落叶美、夕阳美”的消极的情绪颠倒过来,不能再抒写自己因看到事物的消失而带来的心理与情感上的颓废,要用积极的思想与心态面对自然界的一切。第三选材要新颖,构思要独特,有些材料你很熟悉,但许多考生也会着笔于此,难免千人一面,为了避免雷同,你最好独辟蹊径,要努力写出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第四,我们要着力描写在生活中感悟到的生命的珍贵,感悟到的人生的多姿。真情实感的流露就能使文章呈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意蕴。
  [升格作文]   美丽人生
  李晴露
  岁月无声在我身旁穿梭,一切美好的事物在脑海中定格。快乐时总将她们取出,任美丽绽放。
  夏夜的繁星,高挂在一望无际的天空中。它们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美丽的古希腊神话。宁静的夜里,有着星星陪伴,任何烦恼、孤独便销声匿迹。
  星空,真美!
  秋日的斜晖,投下了一个个俏丽的影儿,树叶儿便像一枚小舟,在空中翩然飞舞,时而盘旋,时而上下纷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尽情地演绎自己的美丽。
  落叶,真美!
  冬天的黄昏,也毫无保留地展示出绚丽的光彩。那一抹夕阳,悠悠地坦露出离愁的忧伤。游子们也会在一刻留下美丽的惆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乍看离愁,也掩饰不住它们永恒的美好。
  &夕阳,真美!
  我喜欢在公园里品味飘逸的花香,欣赏苍郁的树木,总能让人心旷神怡。我继续前行,被一个女孩轻轻叫住了:“姐姐前面有一只漂亮的蝴蝶,请不要打扰它!”女孩的笑靥,在蝴蝶的五彩斑斓中,让我感动。这一刻,我懂得了感悟,感悟到了身边的美。
  人生短暂,美丽转瞬而逝。但只要我们用心灵体味,美便俯拾皆是。失落时的一个微笑、孤独时的一声祝福、忧伤时的一份慰藉,都会给人美的享受。
  人生美丽,从生命的开端到结束,孕育着无尽的美。心灵,在美丽中晃动;希望,在美丽中萌发;生命,在美丽中充实。让我们倾注所有的激情、所有的心智,去感悟人生、感受美好。
  感悟人生,不为别的,只为活在美丽中。
  感受美好,不为别的,只为不白活一回。
  [亮点提示]
  这是一篇散文诗式的学生作文。切题,中心突出,用语简明有哲理。感悟身边的美,感悟星空的美,感悟落叶的美,感悟夕阳的美,综合成感悟人生的美。人、事、物、景描写得令人陶醉。结尾处,以整句做结:“感悟人生,只为不白活一回。”明智、潇酒,卒章显志。本文的结构也值得一提:典型的“总分总”结构,加上独句独段构成的段落排比,使作者感悟的美更为强烈,使文章创设的意境更为鲜明。升格后的文章感悟真切,写得积极而富有生命的活力。
  评分(满分50分)&&&内容:25分&& 表达:13分&& 发展:9分&& 得分:47分   
  (二)考场作文问题二:因组材混乱而导致中心不明。   
  [失误作文]   我的爸爸
  江苏一考生
  &我爸爸是一个为人正直、敢于碰硬的人,但他为了他的儿女们却放下自己的面子,不得不去求人。
  那一年,为了给我姐姐找个工作,他到处求人,好不容易才找到有决策权的张局长家。他说,整个冬季,他先后十几次到张局长家里去送礼,请求他接受我姐姐。为了能见上张局长的面,他每次都是一大早就赶到张局长家门口。冬天天冷,为了驱寒,他不停地走动着,搓搓双手,哈哈热气。一有人从楼上走下来,他连忙低下头,侧着身子。好不容易等到张局长家开门了,我爸爸连忙走进去。张局长的爱人看见我爸爸又来了,心里很不耐烦,语气生硬地说:“老黄,你怎么又来了?有什么事到办公室去找张局长嘛!”我爸爸嗫嚅着,陪着笑脸,只好把气愤和尴尬吞到肚子里去。
  其实,我爸爸是最不怕官的,在工作中只要他认准了,他就敢于顶撞那些当官的。那一次,镇里的王书记说要我爸爸的厂子停下来,叫工人们到别的厂子去帮忙。我爸爸一接电话,火就来了:“我们厂刚接了一批急活,现在如果丢了,你让工人们喝西北风啊?王书记的意思?王书记说理解也得执行不理解也得执行?你莫拿官帽来压我,我不怕官!只要我有理,天官也不怕!”后来,人们都夸我爸爸有骨气,因为那个王书记为了保住他侄子的厂子而不惜损害其他厂子的利益。
  我爸爸就是这样,不怕官,敢说直话,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我爸爸对待自己十分严格,生活上十分节俭。
  常常是清晨他就出发了。他肩上扛着一大捆,一只手向上,手指散开按着它,另一只手提着一小捆――他准备去县城给客户交货。
  下车后,他总是买一个烙饼,吃完后就又扛着大捆提着小捆快步往前赶。只要扛得动,他从不请车,就为节约三块钱。直到中午时,他才急急忙忙赶回家吃饭――他是不会在餐馆里花钱吃饭的。
  【失误点击】
  这是篇结构混乱的文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绕开中心,蔓生枝节。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本意是要表达“父亲为了子女不惜抛弃尊严”的意思,其开头就以转折句点明了此意。但作者似乎怕别人误解了父亲的为人,在记叙父亲为子女委曲求全的事情之后,又将段首转折句的前半句内容(即“为人正直、敢于碰硬”)作为表达重点,并让本部分落脚于此。
  &二是随意取材,排列无序。表现在这篇文章中的前后两个部分内容比例分配失当,相去甚远,给人不匀称、不协调之感,这也是本文的一大问题。
  三是层次模糊,分段失当。在这篇文章中表现为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不清晰。在某一个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糅合起来,显得生硬。
  四是缺少过渡,忽略照应。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
  评分(满分50分)&& 内容:21分&& 表达:9分&& 发展:5分&& 得分:35分   [升格方法]
  &&&写文章,如果要保证文章有一个严谨而巧妙的结构布局,应该在写作之前先行搞好运思,通盘谋篇,精心布局。如果可能,最好先拟出写作提纲,这就能有效防止写作时的随意、大意。还要掌握文章结构的基本内容及其要求。结合本文,我们为了将本文的结构理顺,应将前一部分的两块内容分开表述,即变成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侧重于表现父亲为子女作出的牺牲。再加上原文中已有的写父亲严于律己、节俭待己的内容。文章就可以从不同侧面刻画父亲的立体形象。另外,由于是分节表述,节与节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结构上显得联系不够紧密。因此,可以考虑使用一种句式相同的语言在各节里的相同位置,以达到前后呼应、浑然一体的效果,彰显文章的结构美。
  [升格作文]   一个真实的父亲
  “什么,让我们厂停产去支援别的厂生产?我们好不容易接到一点急活,现在丢了,你让工人们喝西北风去啊?不行!……王书记的意思?王书记的意思也不行!谁让我是我们厂的厂长!……王书记说理解也得执行不理解也得执行?你莫拿官帽子来压我,我不怕官!‘只要我有理,天官也不怕!’请你转告王书记,就说这是我亲口说的!”“啪”的一声,他放下电话,气咻咻地走到工厂门口:“你们各人做各人的事,莫理外人!”
  &&&你知道吧,那实话实说的,就是我的父亲。
  晨曦初露时分,他已经走在通向车站的路上了,那急匆匆的脚步声惊不醒小镇的睡梦。你看吧,他肩上扛着一大捆,一只手向上,手指散开按着它,另一只手提着一小捆――那是他去县城交给客户的货。
  下车了,照例是一个烙饼,吃完后就又扛上大捆提起小捆快步往前走。任凭大街上“麻木”满街飞,他从来没有动过心:何必多花那三块钱?直到太阳当空照,饥肠辘辘的他才急急忙忙赶回家中,吃饱出差当天的第一顿饱饭。年年如此,次次如此,从不例外。
  你知道了吧,那行色匆匆的,也是我的父亲。
  冬日的凌晨,张局长家门外。他不时搓搓双手,哈哈热气,见门里边还无动静,就点着一根烟吸起来。楼道上走下来一个人,他连忙面向大门,低着头,生怕别人认出了他。局长夫人开门了,他忙丢了未吸完的半根烟,提起放在地上的礼品走了进去。局长夫人头不抬眼不睁:“是你呀,老黄!有什么事到办公室去找张局长,怎么老到家来!”“我……我……”他嗫嚅着,把气愤和尴尬吞到肚子里。他知道,他的女儿――我的姐姐工作要安排,他情愿为此说尽好话、听够气话!
  你知道了吧,那低三下四的,还是我的父亲。
  &噢,父亲,中国人的父亲!
  冬日的凌晨,张局长家门外。他不时搓搓双手,哈哈热气,见门里边还无动静,就点着一根烟吸起来。楼道上走下来一个人,他连忙面向大门,低着头,生怕别人认出了他。局长夫人开门了,他忙丢了未吸完的半根烟,提起放在地上的礼品走了进去。局长夫人头不抬眼不睁:“是你呀,老黄!有什么事到办公室去找张局长,怎么老到家来!”“我……我……”他嗫嚅着,把气愤和尴尬吞到肚子里。他知道,他的女儿――我的姐姐工作要安排,他情愿为此说尽好话、听够气话!
  你知道了吧,那低三下四的,还是我的父亲。
  噢,父亲,中国人的父亲!
  [亮点提示]
  修改后的文章,在结构上采用镜头组接的方法,分别从对工作、对自己、对子女三个方面刻画了父亲的形象,真实而又感人。同时文章的别致的开头很有吸引力。富有特色的对话,就把一位极富性格的父亲形象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接着作者对父亲在特定环境下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作了细致的描写,增添了人物的生动形象感,也把父亲的无奈心情表露无遗。值得一提的是,采用排比段的形式构架文章,使得文章结构流转,布局匀称,别具美感。
  评分(满分50分)&& 内容:24分&& 表达:13分&& 发展:9分&& 得分:46分   
  【能力训练】   
  [模拟考场]   题目一:
  一个经历过社会炎凉的企业家说:“人的尊严靠财富。”一个经历过冤案折磨的老年人说:“人的尊严靠法制。”一个经历过艰辛研究的学者说:“热的尊严靠思想。”看来,不同经历的人,不同地位的人对“尊严”各有各的理解。你好似如何理解“尊严”的?
  请你以“尊严和地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
  [目标演练]
  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同学们对关系类作文的审题能力。在这道题中所提及的尊严不仅仅是个人价值的象征,更是国家、民族的立身之本。人如果没有尊严,那就生活得没有价值了。尊严与人的地位毫无关系,身份再低的人也有他的尊严。尊严犹如瓷器,不要轻易去碰它。所以作文可以从捍卫尊严、尊严对人的价值、卑微生命的尊严需要保护等角度去考虑都可以写出深度。
  题目二:
  我认识一位医生。每到冬天,他就在口袋里放一个小水焐子焐手,使自己的手始终保持热乎乎的。并不是他格外地怕冷,而是他要确保每一个到他这里来看病的人遇到的都是一双温暖的手。他说,用温暖的手给病人看病,可以让病人感到安心、信赖,可以激发病人治愈疾病的信心。
  我还知道一位擦鞋童。他最喜欢听一位著名的小提琴家的琴声。当这位小提琴家来到擦鞋童所在城市里来演出时,这位擦鞋童想方设法凑钱买了一张最便宜的票。小提琴家知道了这件事,演出结束后,就找到这位擦鞋童,问擦鞋童需要什么帮助。擦鞋童回答说:“我只想听听您的琴。”小提琴家感动之余将心爱的小提琴赠送给了这位小知音。30年后,小提琴家再次来到这座城市演出,设法找到了当年的擦鞋童。在贫困的日子,有许多人出高价要买他的小提琴,都被他拒绝了。小提琴家再次问他需要什么帮助,他的回答依然和30年前一样:我只想听听您的琴声。
  我很清楚,医生的诊费是有价的,小提琴是有价的。但我更清楚,医生那双手上的温暖是无价的,擦鞋童对琴声的痴爱是无价的。
  请你以“有价和无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目标演练]
  设计只道题的出发点是锻炼同学们的辨证思维的能力。“有价与无价”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样的一件物品在不同人的眼睛里价值最能折射出一个人的灵魂。如果我们能心存一份读生活的饿热情和真诚,我们就能感受到礼物有价情无价,房子有价家无价,玫瑰有价爱无价。无价的东西才是我们应该追求和拥有的。
  题目三:
  一只小蚂蚁很想爬上山顶的最高点,这样它就不用仰着头看人了。于是它很努力的爬。等它爬上山顶的时候,它发现它仍然还是只小蚂蚁,依然要仰着头看人。
  燕子和乌鸦争吵谁最美丽。乌鸦对燕子说:“春天才能看到你美丽的外貌,我的身体却可以抵御冬季的严寒。”这就是说,健康的身体是最漂亮的外貌。
  请你以“内容与形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少于600字。
  [目标演练]
  设计这道主要是为了提高同学们能透过表象深入挖掘材料内涵的能力。所提供的这个话题十分宽泛。文章有内容和形式,产品有内容与形式,人也有内容和形式。好的内容可能没有好的形式,好的形式也有可能缺乏好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不少包装精美的产品,却缺乏令人信赖的质量,在美的包装下卖着次品。也会看到有的人穿着华丽的外衣,却有一肚子的男盗女娼,表面上正人君子,背地里偷鸡摸狗。此外,对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要弄清楚,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内容是形式的本质。写作此文,没有侧重,二者应当并举。
  [素材宝库]
  1.《谢谢你让我找回了尊严》(故事):有一个乞丐跪在地铁通道摆着铅笔摊乞讨。来了一个商人,丢下一美金,匆匆离去。一会儿,这位商人又跑回来,认真地对乞丐说:“咱们都是商人,都是卖东西的,我刚才付给了你一元钱,没拿东西,现在我要拿走。”说着,蹲下来,挑了几支铅笔走了。商人的话,让乞丐大为震动。他第一次听到有人称他“商人”,第一次听到有人说他“卖东西”,他一下子找到了做人的尊严。他迅速站立起来,掸掸身上的土,开始认真经营起他的铅笔摊。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商人。一次,他衣冠楚楚去参加一个商界聚会,在那里,他见到了那位商人。他毕恭毕敬地走过去,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谢谢,先生!是你让我找回了尊严!”
  2.《了却心愿》(新闻):前不久,绍兴晚报上就曾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嵊州市一位沈女士和朋友一行6人,去市区办事。途中,拦了一辆三轮车去西站。当时,跟三轮车夫说好,分两次送她们,每次3元车费。可不料,中途下起了大雨,而且越下越大。沈女士她们认为三轮车夫不会来了,没法,只能再打车去西站。可到了西站,沈女士发现那位车夫,已经去接她们了,而且第一趟的车钱都还没拿。可是,她们左等右等又不见车夫来,就只好先走了。可这3元车钱,就像一笔良心债,一直牵挂着沈女士。事后,她一次次的去找,一次次去问,终于让她找到了那位车夫,了却了那个心愿。   
  3.《烦恼的根源》(故事):一次,我们几位同学去拜访大学时的老师。老师从房间里拿出许许多多的杯子,摆在茶几上。这些杯子有的看起来高贵典雅,有的看起来简陋低廉……老师说:“你们要是渴了,自己倒水喝吧。”我们纷纷拿了自己中意的杯子倒水喝。等我们手里都端了一杯水时,老师讲话了,他指着茶几上剩下的杯子说:“大家有没有发现,你们挑选去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别致的杯子,而像这些塑料杯就没有人选中它。”老师继续说:“这就是你们烦恼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不是杯子,但我们有意无意地会去选用好的杯子。这就如我们的生活――如果生活是水的话,那么,工作、金钱、地位这些东西就是杯子,它们只是我们用来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杯子的好坏,并不能影响水的质量,如果将心思花在杯子上,你哪有心情去品尝水的苦甜,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编辑:吕海波,实习生:周菲芸)
我来说两句:
 &&新闻排行
 &&热点关注
 |  |  |  | 
本网站刊登的新闻、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燕赵都市网版权所有
未经燕赵都市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  冀新网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