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 pdf理

自动控制原理的问题?已知系统传递函数 C(S)/R(S)=2/S^2+3S+2初始条件为C(0)=-1,c'(0)=0求阶跃输入r(t)=1(t)作用时,系统的输出响应c(t)?希望会解的朋友帮忙解一下,大致说一下所用的原理和方法,谢谢_百度作业帮
自动控制原理的问题?已知系统传递函数 C(S)/R(S)=2/S^2+3S+2初始条件为C(0)=-1,c'(0)=0求阶跃输入r(t)=1(t)作用时,系统的输出响应c(t)?希望会解的朋友帮忙解一下,大致说一下所用的原理和方法,谢谢
自动控制原理的问题?已知系统传递函数 C(S)/R(S)=2/S^2+3S+2初始条件为C(0)=-1,c'(0)=0求阶跃输入r(t)=1(t)作用时,系统的输出响应c(t)?希望会解的朋友帮忙解一下,大致说一下所用的原理和方法,谢谢了!
请看解答过程!自动控制原理一般概念讲解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自动控制原理一般概念讲解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6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西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理论》精品课程-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负责人,男,1957年3月出生于陕西西安,西安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任西安理工大学校长。学术兼职教育部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及陕西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先后获国家机械工业青年科技专家、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劳动模范和陕西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
本课程是为普通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修完电路、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等课程以后开设的主要专业课。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重点在于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深入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问题并能够根据生产实际的要求,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能力。...
版权所有: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在线统计: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章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西北工业大学精品课程网站-自动控制原理
注: 1. “幻灯片附件”使用说明:用户需要同时下载幻灯片和幻灯片附件,然后将幻灯片附件解压缩,将解压缩的文件放到子目录“要链接的文件”中。
2. 课程录像使用说明:课程录像是wmv格式的,请用标准的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如果您按照上述方法仍然无法播放,请发邮件联系网站管理员 。
流媒体课件
幻灯片附件
作业(必做题)
作业(选做题)
作业(原题)
实验(独立设课)
1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电教片,1.1~1.5)
1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4~1.9)
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引言;2.2 时域模型;复习L变换
2-1,2, 3,4
复习L反变换;2.3.1 传递函数
2-7,8,9,10
2.3 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
2.4 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
2.5 信号流图; 2.6 系统传递函数; 2.7 小结
2-16, 17,18,19
3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与校正
3.1-3.3 一阶,过阻尼二阶系统动态性能
3-1,2,3,4,6
3.3.3 欠阻尼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计算
3-8,9,10,11
3.3.4改善性能措施;3.4高阶系统动态性能3.5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15,16,17
3.6 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静态误差)
3-22,23,25
3.6 动态误差; 3.7 时域校正; 3.8 小结
3-29,30,33,37,39
4 根轨迹法
4.1 基本概念,4.2 法则1-4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5-8
4.3 广义根轨迹
4-9, 11,12,13
4.4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性能;4.5 小结
4-14,15,16,17
5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与校正
5.1 频率特性 5.2.1 典型环节幅相特性
5.2 幅相频率特性(典型环节,开环系统)
5.3 对数频率特性(典型环节)
5.3 对数频率特性(开环系统)
5-10,11,12
5.4 频域稳定判据(1)
5-13,14,15,16
5-17,18,19&
5.4 频域稳定判据(2); 5.5 稳定裕度
5-20,21,22
5.6 利用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
5-25,26,27,28
5.7 闭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5.8 利用闭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
5-31(1,2),32,33,34
5.9.1 相角超前校正
5.9.2 相角滞后校正
5.9.3-4 滞后超前校正,PID校正; 5.10 小结
5-41,42,45
课程阶段总结
5-43,44,46
6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6.1 离散系统;6.2 信号采样与保持
6.4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6.5 稳定性分析
6-10,11,12
6.6 稳态误差计算;6.7 动态性能分析
6-14,15,16
6.8模拟化校正;6.9 数字校正;6.10 小结
6-18,19,20,21
7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7.1 非线性系统概述;7.2相平面法(1)
7.2相平面法(2)
7.3 描述函数法(1)
7.3 描述函数法(2);
7.4 改善非线性系统性能的措施;7.5小结
7-11,12,13,16,17
课程总复习
综合练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力学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