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桥本甲状腺炎症状

慢性甲状腺炎_百度百科
慢性甲状腺炎
百度百科公开招募三甲医院副高职称医师或医学博士,加入国家卫生计生委“”,撰写医学词条。
又称为或,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而产生针对自身组织的免疫性炎症。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位于甲状软骨下紧贴在气管第三,四软骨环前面,由两侧叶和峡部组成,平均重量成大约20-25g,女性略大略重。甲状腺后面有甲状旁腺4枚及喉返神经。血液供应有上下左右四条动脉,所以甲状腺血供较丰富,腺体受颈交感神经节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状腺激素,调节机体代谢,一般人每日食物中约有100-200μg 无机碘化合物,经胃肠道吸收入血循环,迅速为甲状腺摄取浓缩,腺体中贮碘约为全身的1/5。碘化物进入细胞后,经过氧化酶的作用,产生活性碘迅速与胶质腔中的分子上的酪氨酸基结合,形成一碘酪氨酸(MIT)和二碘酪氨酸(DIT),碘化酪氨 酸通过氧化酶的作用,使MIT和DIT偶联结合成甲状腺素(T4),MID和DIT偶联结合成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贮存于胶质腔内,合成的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分泌至血液循环后,主要与血浆中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结合,以利转运和调节血中甲状腺素的浓度。甲状腺素(T4)在外周组织经脱碘分别形成生物活性较强的T3和无生物活性的rT3。脱下的碘可被重新利用。所以,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血 T4、T3及rT3均增高,而在时,则三者均低于正常值。分泌量由分泌和TSH通过腺苷酸环化酶-cAMP系统调节。而TSH则由分泌的TRH控制,从而形成下丘脑——甲状腺轴,调节甲状腺功能。
1:慢性淋巴性又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甲状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90%的病人为女性,多见于30--50岁,但儿童少年亦可发生。本病的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人一般无特殊感觉,常在无意间发现,一般呈弥漫性对成型肿大,亦可一侧肿大较明显,大多数病例不同,少数病例可见轻微疼痛,压迫症状多不明显,质地坚硬如触橡皮感,表面光滑,呈分叶状,往往无明显,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活动,早期甲状腺功能多在正常范围,少数可见轻微亢进,如精神紧张、心悸、畏热等,一般无自发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当甲状腺破坏达到了一定程度,半数以上患者后期可出现状,如怕冷、乏力、体重增加等,有些病例由弥漫性肿进展为结节性,少数晚期患者的甲状腺体内有大量纤维化形成,则坚硬如石,常与周围组织粘连,可长生进行性压迫症状,出现,(特别是在体力劳动时)、、声音嘶哑等。中医学叫“”、“”、“”等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名、桥本氏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一种,有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趋势。多见于30~50岁女性,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大部分病人在开始无症状,最早症状为乏力。主要表展缓慢病程较长,大部分病人在开始无症状,最早症状为乏力。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多数为弥漫性,少数可呈结节状,质较硬。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及粘液表现。
怀疑桥本氏病的患者可进行功能,TGAb(), TPOAb(甲状腺抗体),甲状腺扫描等检查,必要时可行甲状腺活检术明确。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hronic lymphocytic thyroiditis) 亦称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 是一种,多见于中年女性,临床上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晚期一般有的表现,TSH较高,T3、T4低,病人血内出现一系列自身抗体。
2.性甲状腺炎(fibrous thyroiditis) 又称Riedel 氏或慢性木样甲状腺炎(chronic woody thyroiditis),原因不明,罕见。男女之比为1:3,年龄为30岁-60岁,临床上早期症状不明显,功能正常,晚期甲状腺功能低下,增生的纤维疤痕组织压迫可产生声音嘶哑、呼吸及吞咽困难等。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又叫桥本氏病,由本策博士首次报告而得名,其病程漫长,是一种常见的。此病多见于女性,且多发生于30-50岁之间,其是:
初起时常无特殊感觉,但可见甲状腺逐渐呈对称性增大。到了甲状腺破坏到一定程度时,多数患者便会出现疲乏、嗜睡、怕冷、记忆力差、智力减退、皮肤苍白并发凉干燥粗厚、食欲不振而体重增加、乳肿但按之无凹陷。近年来又发现不少女中学生患有此病,但易被忽视,因而应引起必要的重视。
以前治疗此病多采用口服甲状腺片和的方法,现在在国内多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减少了复发并且无副作用。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发病率仅次于。多见于30-50岁之间的女性,女性与男性之比为20:1。患者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常因偶然发现甲状腺肿大而进一步检查被诊断,或出现时方被发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者较多,峡部肿大常较明显,并可有锥叶肿大,这是本病的特征之一;甲状腺两叶大小可不均一,可有结节,质地硬而韧如橡皮样;甲状腺一般无疼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个别患者可有类似的表现如甲状腺肿快,疼痛,压疼等。
在发展过程中可有状出现,称为桥本甲亢,发生率约占桥本病的20%—25%。其原因多数是甲状腺受炎性破坏,释放入血增多所致,故甲亢表现为一过性的;如受摄碘量和甲状腺炎症与修复的影响时,可反复出现甲亢或甲亢与甲低交替出现。少数桥本甲亢是因合并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所致,约占的0.3%-7.6%;患者甲亢可较长时间持续存在,可伴有典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表现如突眼和、血TSI阳性。患者可以两种疾病中的任何一种起病,临床上也可以其中一种疾病的表现为主;例如甲亢症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但由于甲状腺组织的不断被破坏,最终仍然发展成为甲状腺功能低下。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本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有家族遗传现象。
一、起病缓慢,甲状腺肿大可达正常的2~4倍,表面光滑,质韧如橡皮,有时可以呈结节状,一般无压痛。
二、甲状腺功能可正常,或在初期出现一过性甲亢,后期因有较多的破坏,可出现的表现。
1.(TMAb)和甲状腺量白抗体(TGAb),且大多呈高滴度,如连续2次≥60%,即使症状不典型亦可诊断。
2.甲状腺:细针穿刺见有大量、浆细胞,可有嗜酸性变的泸泡细胞出现。
3.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取决于疾病阶段,少数患者在起病初期可有一过性表现时,血T3、T4、FT3、FT4可增高。大部分患者早期甲状腺功能可完全正常。以后可有T3、T4正常,但(TSH)升高,或(TRH)兴奋试验TSH呈高反应,此时甲状腺碘131摄取率也可升高,但可被T3抑制试验所抑制,此点可与鉴别。本病后期出现甲减时,FT4、T4、FT3、T3降低,TSH升高,甲状腺碘131摄取率减低。[治疗原则]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病(Hashimoto disease)或[2]
桥本氏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因本病发病机理与自身免疫有关,也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本病起病缓慢,有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趋势,有作者估计本病与Graves病发病数相似。
本病中医认为系先天禀赋不足,因情志不畅,肝失条达,,津液输布失常,凝聚成痰,壅结颈前所致。或久病因实致虚。出现之证。以颈前肿大,按之坚韧不痛,或有结节为主要表现的类疾病。
1.缓起的甲状腺肿大,一般无特殊不适,有的可有咽部不适感,少数有甲状腺部位疼痛。
2.可有以下几种特殊情况
①,又称桥本甲亢;
②原发甲状腺功能减退;
③亚急性甲状腺炎;
④假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假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有甲亢或甲减的临床表现,但实验检查不支持);
⑤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无甲减的临床表现,但TSH增高或呈高反应)。
3.体查甲状腺不大或轻至中度肿大,质韧如橡皮,表面光滑,也可呈结节状,质较硬,可有压痛(甲状腺增大较快时)。
1.甲状腺功能检查因病程不同而异。
(1)血清T4、 T3早期正常,但TSH升高;后期血清 T4下降, T3正常或下降,TSH升高。
(2)甲状腺早期正常或增高,但可被 T3抑制;后期吸碘率降低,注射 TSH也不升高。
2.免疫学检查血中抗甲状腺抗体(TGA)、抗甲状腺微粒体(过氧化物酶)抗体(TMA)滴度明显升高,二者均大于50%(放免双抗法)时有诊断意义,可持续数年或十余年。
3.其他检查血沉增快,可达100mm/h,降低, r球蛋白增高。
进一步检查
1. SPECT 甲状腺扫描分布均匀或不均匀,可表现为“冷结节”。
2.病理学检查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不高或阴性者,可作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组织活检以确诊。
1.中年女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地坚韧,不论甲状腺功能如何均应考虑本病。
2.血清TGA、 TMA滴度明显升高(&50%),可基本确诊。
3.临床表现不典型者,需抗体滴度连续二次&=60%,同时有甲亢表现者需抗体滴度&=60持续半年以上。
4.本病需与鉴别,后者抗体阴性。文献报道本病中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为5%-17%。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发病比较隐匿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为或桥本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而产生针对自身组织的免疫性炎症。多见于30~50岁女性,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大部分病人在开始无症状,最早症状为乏力。主要表展缓慢病程较长,大部分病人在开始无症状,最早症状为乏力。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多数为弥漫性,少数可呈结节状,质较硬。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及粘液水肿表现。
怀疑桥本氏病的患者可进行甲状腺功能,TGAb(), TPOAb(抗体),甲状腺扫描等检查,必要时可行甲状腺活检术明确。
这种疾病发病比较隐匿,也就是说什么时候得的病很难知晓。不少病人只是偶然发现甲状腺肿大,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患了这种病。疾病的较早时期有甲状腺肿大,肿大的程度也很不一样,触摸上去有较硬的感觉,表面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不光滑的,有时可触到多个。一般不感到甲状腺部位有疼痛,也无压痛。早期做甲状腺功能检查(如血清T3、T4测定,甲状腺吸131碘率测定等)均不能发现异常。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在若干年或更长的时间,出现的症状,如怕冷,浮肿,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及皮肤粗糙等。这时查甲状腺功能.可以进一步证实病人有甲状腺功能减退。不论在疾病的早期还是在以后的时期,查血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往往可以发现是阳性的,甲状腺扫描可以发现甲状腺的放射性分布较为稀疏。
由于发病隐匿,不少病人是因甲状腺功能减退就诊才发现患了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少数病人在某个阶段可能出现短暂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
在桥本病发展过程中可有症状出现,称为桥本甲亢,发生率约占桥本病的20%—25%。其原因多数是甲状腺受炎性破坏,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增多所致,故甲亢表现为一过性的;如受摄碘量和甲状腺炎症与修复的影响时,可反复出现甲亢或甲亢与甲低交替出现。少数桥本甲亢是因桥本病合并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所致,约占桥本病的0.3%-7.6%;患者甲亢可较长时间持续存在,可伴有典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表现如突眼和胫前粘液性水肿、血TSI阳性。患者可以两种疾病中的任何一种起病,临床上也可以其中一种疾病的表现为主;例如甲亢症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但由于甲状腺组织的不断被破坏,最终仍然发展成为甲状腺功能低下。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为桥本病或桥本甲状腺炎,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而产生针对自身组织的免疫性炎症。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发病率仅次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多见于35-55岁之间的女性,女性与男性之比为20:1。患者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常因偶然发现甲状腺肿大而进一步检查被诊断,或出现甲低时方被发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者较多,峡部肿大常较明显,并可有锥叶肿大,这是本病的特征之一;甲状腺两叶大小可不均一,可有结节,质地硬而韧如橡皮样;甲状腺一般无疼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个别患者可有类似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表现如甲状腺肿快,疼痛,压疼等。 在桥本病发展过程中可有甲亢症状出现,称为桥本甲亢,发生率约占桥本病的20%—25%。其原因多数是甲状腺受炎性破坏,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增多所致,故甲亢表现为一过性的;如受摄碘量和甲状腺炎症与修复的影响时,可反复出现甲亢或甲亢与甲低交替出现。少数桥本甲亢是因桥本病合并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所致,约占桥本病的0.3%-7.6%;患者甲亢可较长时间持续存在,可伴有典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表现如突眼和胫前粘液性水肿、血TSI阳性。患者可以两种疾病中的任何一种起病,临床上也可以其中一种疾病的表现为主;例如甲亢症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但由于甲状腺组织的不断被破坏,最终仍然发展成为甲状腺功能低下。
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区别
本病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有很多相似之处,临床上不易辨别。其主要区别为①本病向周围组织蔓延、侵犯、粘连;后者仅限于甲状腺内;②本病虽有淋巴细胞浸润,但不形成;而后者相反③本病有显著的纤维化及玻璃样变,质硬;而后者无。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素体虚弱,正气亏虚,饮食不得正化,停聚而成痰。谈、气、瘀壅结于颈前而成瘿。因痰瘀结聚日久而成,故坚硬。痰气互结,久则化火,则见心烦、心悸、等,火邪内盛,迫液外出则见身热、汗出等。病延日久损伤脾肾之阳,则见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形体等,或日久坚硬如石,阻塞气道、声门,则见呼吸不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
气瘀痰阻型
主证:瘿肿质韧,不痛或偶见疼痛,经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时间胸肋串通 不舒,病情波动常与情绪有关,舌淡,苔薄白,脉弦。治法: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痰火扰心型
主证:瘿肿,不痛,心悸,烦躁,怕热,汗多,失眠多梦,舌红,苔薄黄, 脉弦数。治法:清热化痰,养心宁神
痰瘀互结型
主证:瘿肿日久,触之坚硬如橡皮或鹰之如石,经部压迫感,胸闷憋气,或 呼吸不畅,吞咽有阻挡感,舌质淡黯,或有瘀斑,苔白,脉沉弦或涩。治法: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脾肾阳虚型
主证:瘿肿且硬,面色光白,畏寒肢冷,神倦乏力,纳呆便溏,声音嘶哑, 肢体浮肿,女子,男子阳痿,舌淡胖或淡黯,苔薄白,脉沉细弱。治法:健脾益气,补肾
气血双亏型
主证:瘿肿日久不消,且肿块坚硬如石,或触之有结节,不同,面色光百, 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头晕目眩,气短懒言,月经量少或闭经,舌淡苔薄, 脉沉细无力。治法:益气养血。
本病可分为八种类型:
(一)桥本甲亢:患者有典型甲亢症状及阳性实验室检查结果,甲亢与可同时存在或先后发生,相互并存,相互转化。
(二)假性甲亢:少数可有甲亢的症状,但甲状腺功能检查无甲亢证据,TGAb、TMAb阳性。
(三)突眼型:,甲功可正常,亢进或减退。
(四)类亚急性甲状腺炎型:发病较急,甲状腺肿痛,伴发热,血沉加快,但摄131碘率正常或增高,甲状腺抗体滴度。
(五)青少年型:占青少年甲状腺肿约40%,甲状腺功能正常,抗体滴度较低。
(六)纤维化型:病程较长,可出现甲状腺广泛或部分纤维化,甲状腺萎缩,甲状腺功能减退。
(七)伴或癌:常为孤立性结节,TGAb、TMAb滴度较高,(八)伴发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对轻度甲状腺肿大而无症状者可不予治疗,应随访观察。甲状腺明显肿大或有甲状腺功能减低时,即使仅有血清TSH增高,应给予甲状腺制剂治疗。一般从小剂量开始,甲状腺片每日20~40mg,或L—T425~50微克,逐渐增量至维持量,以保持TSH在正常范围为宜。甲状腺肿大迅速,或伴有疼痛,或有压迫症状者,可短期应用治疗。桥本甲亢应采用小剂量抗甲状腺药物及普萘洛尔制剂,一般不用碘131和手术治疗,以免导致严重甲减。
可采用纯中药方剂治疗,治疗效果稳定理想。
中药或西药治疗各有优势,采取中西医结合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已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众多的中西医治疗措施中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总的趋势,是采用西药替代疗法补充甲状腺素,结合中医辨证施治促进甲状腺功能的恢复。不仅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而且被众多病例证实,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不仅大大减少了甲状腺素药物的用量,减少了西药的副作用的发生,同时,中药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可根治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为患者找到了希望。而对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的危象患者,更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积极抢救治疗,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以往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多为终生替代疗法;采用纯中药治疗、治疗,临床症状改善甚至消失,对西药逐渐减量直到停用西药,继以中药巩固疗效,复查甲功在正常范围之内,则可将中药减量停药。
总之,采用纯中药、治疗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是目前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彻底根治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的希望所在。
目前桥本氏病、等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多用甲状腺片剂替代治疗,如、加衡、甲状腺素片等,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甲状腺激素治疗虽然能替代性地纠正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但对免疫异常无作用,不能降低患者血清中抗甲状腺抗体的水平。手术及放射性碘治疗都将加速甲减的发生和发展,一般属禁忌。
专家组采用方法治疗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积累了丰富的,总结出以中药温补脾肾、、软坚散结的方法的治疗原则,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氏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炎的疗效优于单纯服用西药甲状腺素片剂,加用中药后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甲状腺功能,使甲状腺肿大缩小,并能降低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抗甲状腺自身抗体,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减少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剂量,从而避免了长期、大量服用甲状腺素片剂带来的副作用,弥补了西药的不足。在临床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斟选有效方药研制出治疗甲减、甲低、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的多种中成药,不但提高了临床疗效,并方便了患者。
病人饮食的注意事项
1、少食多餐,不能暴饮暴食。忌辛辣、烟酒。
2、补充充足的水分,每天饮水2500ml左右,忌咖啡、浓茶等兴奋性饮料。
3、适当控制高纤维素食物,尤其腹泻时。
4、注意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
5、禁食海带、海鱼、海蛰皮等含碘高的食物。由于碘在空气中或受热后极易挥发,故只需将碘盐放在空气中或稍加热即可使用。
6、进食含钾、钙丰富的食物。
7、病情减轻后适当控制饮食。
主要食物的营养成分
1、谷物类:碳水化合物和B族维生素
2、肉类及制品:优质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
3、奶及制品:除纤维素外的各种营养成分
4、蛋及制品:优质蛋白质、高蛋氨酸
5、豆类及制品:优质蛋白质、低脂肪
6、蔬菜、水果:维生素丰富。
由于桥本氏甲状腺炎为慢性疾病,所以一旦发现脖子比较肿大,诊断也确切时,不要冒然就开刀将甲状腺肿大的地方拿掉。因为此举较容易让甲状腺炎的病人提早进入甲状腺机能低下而需长期服用甲状腺素。对付甲状腺炎,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多运动、少吃含碘的食物、定期抽血检查及接受超音波的追踪。已经接受药物治疗的病人则要定时回诊,做适当的药物调整。 虽然有上述若干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但要诊断桥本氏甲亢组织学检查还是不可缺少的。甲状腺组织学上,有典型和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两种组织学征像都存在,才能确定诊断。两者所见在同一标本上,完全不同的部位,有时可以独立存在,多数病例还是两者重叠在一起。通常用小剂量抗甲状腺药物并适当剂量甲状腺激素治疗,疗程往往比较长。由于甲状腺储备功能低下,多量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容易陷于甲减。甲亢症状可持续多年,病程长者常发展为粘液性水肿。因此治疗上不宜采用手术和放射性碘治疗,否则易发生永久性甲减。 还有另一种表现就是桥本氏并一过性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是甲状腺组织的淋巴细胞浸润,其结果是甲状腺组织受到破坏,最终常导致甲减。但是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病情发展到某一阶段,由于免疫因素等因素致甲状腺滤泡破坏,滤泡内贮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液,使血液循环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增高,引起症状。这种甲亢往往是一过性的,当释放入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代谢(消耗)完以后,甲亢症状消失。治疗上只是采用对症治疗,一般不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禁用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治疗。还有少数病人也可由发展为粘液性水肿,然后转化为Graves病,因为桥本氏病、Graves病和粘液性水肿均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三者发病机理相似,临床上可互相转化,目前有人认为三者属同一疾病的不同临床类型。
目前对CLT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1975年Fisher提出5项指标诊断方案,即
①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坚韧,表面不平或有结节;
②TGAb、TMAb阳性;
③血TSH升高;
④甲状腺扫描有不规则浓聚或稀疏;
⑤过氯酸钾排泌试验阳性。
5项中有2项者可拟诊为CLT,具有4项者可确诊。一般在临床中只要具有典型CLT临床表现,血清TGAb、TPOAb阳性即可临床诊断为CLT。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者,需要有高滴度的抗甲状腺抗体测定方能诊断。对这些患者如查血清TGAb、TPOAb为阳性,应给予必要的检查协诊,并给予甲状腺素诊断性治疗,必要时应以FNAC或组织学检查确诊。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慢性淋巴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毒症)-中国中医科学院_赖安妮主任专家组
专题:WW/WWWWWWW
WWWWWWWWWWW
您的位置:
慢性淋巴甲状腺炎
慢性淋巴甲状腺炎
  慢性淋巴甲状腺炎简介:慢性淋巴甲状腺炎又称桥本氏病、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桥本甲状腺毒症,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一种常见的类型。慢性淋巴甲状腺炎的特点是血中可检出高效价的抗甲状腺抗体,因此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主要的证据还有:①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中有大量的浆细胞与淋巴细胞浸润,并可形成淋巴滤泡;②淋巴细胞与甲状腺抗原接触后,可形成淋巴母细胞,并产生移动抑制因子和淋巴细胞毒素,提示患者的T细胞有致敏活性,其相应的抗原是甲状腺细胞成分;③患者的亲属中约50%可于血中检出类似的甲状腺自身抗体。④患者本人或其亲属易罹患其他脏器或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Graves病,自身免疫性Addison病,恶性贫血,萎缩性胃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⑤对免疫抑制剂有较好的治疗反应。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氏病、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一种常见的类型。
  本病的特点是血中可检出高效价的抗甲状腺抗体,因此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主要的证据还有:①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中有大量的浆细胞与淋巴细胞浸润,并可形成淋巴滤泡;②淋巴细胞与甲状腺抗原接触后,可形成淋巴母细胞,并产生移动抑制因子和淋巴细胞毒素,提示患者的T细胞有致敏活性,其相应的抗原是甲状腺细胞成分;③患者的亲属中约50%可于血中检出类似的甲状腺自身抗体。④患者本人或其亲属易罹患其他脏器或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Graves病,自身免疫性Addison病,恶性贫血,萎缩性胃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⑤对免疫抑制剂有较好的治疗反应。
  甲状腺常呈中度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同时可有淋巴滤泡形成,浆细胞浸润与甲腺滤泡破裂。有些滤泡细胞表现肿大和嗜酸性变,即所谓的“Askanazy细胞”。有的患者可伴有粘液性水肿,其甲状腺较小,甚至不能触及,甲状腺组织学的改变类似上述改变,但纤维变更明显而细胞浸润减少。
  临床表现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多见于中年人,但任何年龄组均可累及。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约为20:1,起病隐匿而缓慢,常在无意间发现甲状腺肿大,中等大小,少数患者可有局部不适甚至疼痛,易与亚急性甲状腺炎混淆。甲状腺肿大多呈对称性,伴有锥体叶的肿大,腺体表面可呈分叶状,质坚韧如橡皮,甲状腺功能多正常,但有的患者可伴有甲亢,见于年轻患者,称为桥本甲亢(Hashitoxicosis),后期可出现甲减症,少数呈粘液性水肿。
  慢慢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在青少年呈弥漫性肿大为主,表面为光滑,中年发病者甲状腺多仅中度肿大,中等硬度,欠均匀,表面欠光滑,TGA及TMA升高明显。少部分病人的甲状腺质地较硬,难与甲状腺癌或甲状腺髓质癌区别。
  实验室检查
  一、红细胞沉降率 常增快,血清球蛋白增高,白蛋白降低。
  二、抗甲状腺抗体 约60~80%的患者TGA呈阳性,TMA则约95%呈明显的阳性反应。
  三、过氯酸钾排泌试验 约40%的患者呈异常反应,表明甲状腺内有碘的有机化障碍。
  四、甲状腺功能
可依据不同的临床类型而表现为正常,亢进或减退。
  五、甲状腺扫描 显示分布不均匀或有冷结节改变。
  六、粗针甲腺穿刺活检 可呈现相应的组织学改变。
  中年女性如有弥漫性甲状腺肿大,特别是伴有锥体叶肿大时,无论甲状腺功能如何,均应疑及本病。进一步测定TMA与TGA可协助诊断,过氯酸钾排泌试验有参考价值,甲状腺穿刺作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也可用甲状腺激素试验治疗,每日给甲状腺片80~160mg,如甲状腺明显缩小,对诊断有帮助。诊断本病应注意与甲状腺癌、亚急性甲状腺炎、单纯性甲状腺肿大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等甲状疾病患者相鉴别。
  一、甲状腺激素制剂  甲状腺功能正常或低下时,可用甲状腺制剂,效果良好。每日可服甲状腺片80~160mg。或L-甲状腺素0.2~0.4mg,具体剂量应根据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肿大程度,患者年龄及心血管系统壮况而定。一般在用药2~4周后,症状可改善,甲状腺缩小,此时可适当减少剂量,维持1~2年,甚至更长。
  二、抗甲状腺药物
若伴有甲亢则可适当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剂量不宜过大,并监测甲状腺功能,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此外,还可根据甲亢程度,加用适量甲状腺片,以改善甲状腺肿大及压迫症状。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
在甲状腺肿大明显,压迫症状显著,病情进展迅速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以期在短期内获得较好的疗效,可用强的松每日30mg,获效后即可递减,一般用药期为1~2个月,病情稳定后用甲状腺片维持。
  若治疗无效,则应重新审定诊断,除外甲状腺瘤或淋巴瘤,必要时可采用手术治疗。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病)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名桥本甲状腺炎、桥本氏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有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趋势。多见于30~50岁女性,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大部分病人在开始无症状,最早症状为乏力。主要表展缓慢病程较长,大部分病人在开始无症状,最早症状为乏力。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多数为弥漫性,少数可呈结节状,质较硬。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及粘液水肿表现。
  怀疑桥本氏病的患者可进行甲状腺功能,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PO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扫描等检查,必要时可行甲状腺活检术明确。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又叫桥本氏病,由日本桥本策博士首次报告而得名,其病程漫长,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此病多见于女性,且多发生于30-50岁之间,其信号是:
  初起时常无特殊感觉,但可见甲状腺逐渐呈对称性增大。到了甲状腺破坏到一定程度时,多数患者便会出现疲乏、嗜睡、怕冷、记忆力差、智力减退、皮肤苍白并发凉干燥粗厚、食欲不振而体重增加、乳肿但按之无凹陷。近年来又发现不少女中学生患有此病,但易被忽视,因而应引起必要的重视。
  以前治疗此病多采用口服甲状腺片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方法,现在在国内多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减少了复发并且无副作用。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为桥本病或桥本甲状腺炎,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而产生针对自身组织的免疫性炎症。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发病率仅次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多见于30-50岁之间的女性,女性与男性之比为20:1。患者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常因偶然发现甲状腺肿大而进一步检查被诊断,或出现甲低时方被发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者较多,峡部肿大常较明显,并可有锥叶肿大,这是本病的特征之一;甲状腺两叶大小可不均一,可有结节,质地硬而韧如橡皮样;甲状腺一般无疼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个别患者可有类似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表现如甲状腺肿快,疼痛,压疼等。
  在桥本病发展过程中可有甲亢症状出现,称为桥本甲亢,发生率约占桥本病的20%―25%。其原因多数是甲状腺受炎性破坏,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增多所致,故甲亢表现为一过性的;如受摄碘量和甲状腺炎症与修复的影响时,可反复出现甲亢或甲亢与甲低交替出现。少数桥本甲亢是因桥本病合并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所致,约占桥本病的0.3%-7.6%;患者甲亢可较长时间持续存在,可伴有典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表现如突眼和胫前粘液性水肿、血TSI阳性。患者可以两种疾病中的任何一种起病,临床上也可以其中一种疾病的表现为主;例如甲亢症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但由于甲状腺组织的不断被破坏,最终仍然发展成为甲状腺功能低下。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本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有家族遗传现象。
  [诊断要点]
  一、起病缓慢,甲状腺肿大可达正常的2~4倍,表面光滑,质韧如橡皮,有时可以呈结节状,一般无压痛。
  二、甲状腺功能可正常,或在初期出现一过性甲亢,后期因腺体有较多的破坏,可出现甲减的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清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和甲状腺量白抗体(TGAb)阳性,且大多呈高滴度,如连续2次≥60%,即使症状不典型亦可诊断。
  2.甲状腺穿刺活检:细针穿刺见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可有嗜酸性变的泸泡细胞出现。
  3.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取决于疾病阶段,少数患者在起病初期可有一过性甲状腺机能亢进表现时,血T3、T4、FT3、FT4可增高。大部分患者早期甲状腺功能可完全正常。以后可有T3、T4正常,但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或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TSH呈高反应,此时甲状腺碘131摄取率也可升高,但可被T3抑制试验所抑制,此点可与Graves病鉴别。本病后期出现甲减时,FT4、T4、FT3、T3降低,TSH升高,甲状腺碘131摄取率减低。
  [治疗原则]
  对轻度甲状腺肿大而无症状者可不予治疗,应随访观察。甲状腺明显肿大或有甲状腺功能减低时,即使仅有血清TSH增高,应给予甲状腺制剂治疗。一般从小剂量开始,甲状腺片每日20~40mg,或L―T425~50微克,逐渐增量至维持量,以保持TSH在正常范围为宜。甲状腺肿大迅速,或伴有疼痛,或有压迫症状者,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桥本甲亢应采用小剂量抗甲状腺药物及普萘洛尔制剂,一般不用碘131和手术治疗,以免导致严重甲减。
可采用纯中药方剂治疗,治疗效果稳定理想。
  中药或西药治疗各有优势,采取中西医结合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已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众多的中西医治疗措施中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总的趋势,是采用西药替代疗法补充甲状腺素,结合中医辩证施治促进甲状腺功能的恢复。不仅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而且被众多病例证实,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不仅大大减少了甲状腺素药物的用量,减少了西药的副作用的发生,同时,中药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可根治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为患者找到了希望。而对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的危象患者,更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积极抢救治疗,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以往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多为终生替代疗法;采用纯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症状改善甚至消失,对西药逐渐减量直到停用西药,继以中药巩固疗效,复查甲功在正常范围之内,则可将中药减量停药。
  总之,采用纯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是目前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彻底根治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的希望所在。
  目前桥本氏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多用甲状腺片剂替代治疗,如优甲乐、加衡、甲状腺素片等,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甲状腺激素治疗虽然能替代性地纠正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但对免疫异常无作用,不能降低患者血清中抗甲状腺抗体的水平。手术及放射性碘治疗都将加速甲减的发生和发展,一般属禁忌。
  专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桥本氏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以中药温补脾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方法的治疗原则,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氏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炎的疗效优于单纯服用西药甲状腺素片剂,加用中药后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甲状腺功能,使甲状腺肿大缩小,并能降低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抗甲状腺自身抗体,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减少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剂量,从而避免了长期、大量服用甲状腺素片剂带来的副作用,弥补了西药的不足。在临床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斟选有效方药研制出治疗甲减、甲低、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的多种中成药,不但提高了临床疗效,并方便了患者。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诊断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病(Hashimoto disease)或桥本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因本病发病机理与自身免疫有关,也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本病好发于中年女性,年龄30-50岁,起病缓慢,有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趋势,有作者估计本病与Graves病发病数相似。
  本病中医认为系先天禀赋不足,因情志不畅,肝失条达,肝郁脾虚,津液输布失常,凝聚成痰,壅结颈前所致。或久病因实致虚。出现脾肾阳虚之证。以颈前肿大,按之坚韧不痛,或有结节为主要表现的瘿病类疾病。
  临床表现
  1.缓起的甲状腺肿大,一般无特殊不适,有的可有咽部不适感,少数有甲状腺部位疼痛。
  2.可有以下几种特殊情况
  ①甲状腺功能亢进,又称桥本甲亢;
  ②原发甲状腺功能减退;
  ③亚急性甲状腺炎;
  ④假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假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有甲亢或甲减的临床表现,但实验检查不支持);
  ⑤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无甲减的临床表现,但TSH增高或TRH兴奋试验呈高反应)。
  3.体查
甲状腺不大或轻至中度肿大,质韧如橡皮,表面光滑,也可呈结节状,质较硬,可有压痛(甲状腺增大较快时)。
  一、基本检查
  1.甲状腺功能检查
因病程不同而异。
  (1)血清
T4、 T3早期正常,但TSH升高;后期血清 T4下降,T3正常或下降,TSH升高。
  (2)甲状腺吸碘率早期正常或增高,但可被 T3抑制;后期吸碘率降低,注射 TSH也不升高。
  2.免疫学检查
血中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抗甲状腺微粒体(过氧化物酶)抗体(TMA)滴度明显升高,二者均大于50%(放免双抗法)时有诊断意义,可持续数年或十余年。
  3.其他检查
血沉增快,可达100mm/h,血清白蛋白降低, r球蛋白增高。
  二、进一步检查
  1. SPECT 甲状腺扫描分布均匀或不均匀,可表现为“冷结节”。
  2.病理学检查
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抗体滴度不高或阴性者,可作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组织活检以确诊。
  三、诊断要点
  1.中年女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地坚韧,不论甲状腺功能如何均应考虑本病。
  2.血清TGA、 TMA滴度明显升高(>50%),可基本确诊。
  3.临床表现不典型者,需抗体滴度连续二次>=60%,同时有甲亢表现者需抗体滴度&=60持续半年以上。
  4.本病需与甲状腺癌鉴别,后者抗体阴性。文献报道本病中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为5%-17%。
 慢性淋巴性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为桥本氏病、桥本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而产生针对自身组织的免疫性炎症。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发病率仅次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多见于35-55岁之间的女性,女性与男性之比为20:1。患者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常因偶然发现甲状腺肿大而进一步检查被诊断,或出现甲低时方被发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者较多,峡部肿大常较明显,并可有锥叶肿大,这是本病的特征之一;甲状腺两叶大小可不均一,可有结节,质地硬而韧如橡皮样;甲状腺一般无疼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个别患者可有类似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表现如甲状腺肿快,疼痛,压疼等。
  在桥本病发展过程中可有甲亢症状出现,称为桥本甲亢,发生率约占桥本病的20%―25%。其原因多数是甲状腺受炎性破坏,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增多所致,故甲亢表现为一过性的;如受摄碘量和甲状腺炎症与修复的影响时,可反复出现甲亢或甲亢与甲低交替出现。少数桥本甲亢是因桥本病合并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所致,约占桥本病的0.3%-7.6%;患者甲亢可较长时间持续存在,可伴有典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表现如突眼和胫前粘液性水肿、血TSI阳性。患者可以两种疾病中的任何一种起病,临床上也可以其中一种疾病的表现为主;例如甲亢症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但由于甲状腺组织的不断被破坏,最终仍然发展成为甲状腺功能低下。
 相关专题
造血干细胞病:
红细胞病:贫血
白细胞疾病:
出血性疾病:
Copyright& 中国中医科学院_赖安妮主任专家组 All Rights Reserved.
医院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鼓楼东大街113号
邮编:100009
联系电话:010-62138(兼传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状腺炎可以自愈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