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伟此致敬礼的格式怎么写出来的

用和中水回用技术介绍及化工项目清洁生产介绍 太阳能利用和中水回用技术介绍及化工项目清洁生产介绍 技术介绍及化工项目摘要:本文对国内、国外太阳能使用的新技术进行了简介,并对对中水回用的范围、 摘要:本文对国内、国外太阳能使用的新技术进行了简介,并对对中水回用的范围、 中水回用技术工艺流程进行简介。 流程进行简介 中水回用技术工艺流程进行简介。同时对化工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分析过程进行介绍 关键词: 使用中水 回用工艺流程 关键词: 太阳能 技术 西部 使用中水 水质指标 回用技术 回用工艺流程 前言 根据学院本学期的教学安排,我参加了以下讲座,现对其中鲁军老师的《资源、能源、 环境一体化系统》的内容很感兴趣,经过查寻文献资料,在这对有关太阳能利用、中水回用 和企业清洁生产一些知识进行介绍,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序号 1 学术讲座名称 超临界流体在环境工程领域中 的应用 2 3 资源、能源、环境一体休系统 危险化学物质生态毒理与生态 风险前沿研究 4 水处理活性炭的选择、应用和再 生 5 氢能技术 张德祥 10 药物及个人护理品:环境中 微生物污染挑战 吕树光 应维琪 9 鲁军 林匡飞 7 8 老师 刘勇弟 序号 6 学术讲座名称 信息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 应用 超声波技术处理废水 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溶解 的微生物产物研究 洁净煤化学与技术进展 高晋生 赵一先 黄光团 老师 姚重华一、太阳能利用的新技术介绍[1](一)、太阳能发展情况介绍[1]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全国2/3地区日照小时数大干2 200 h, 2007年底,我国太阳能 热水器年生产能力达到1500万平方米,在用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1亿平方米,生产量 和使用量均居世界第一。全国有1000多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年总产值近120亿元。我 国还广泛应用太阳房、太阳灶、太阳能温室大棚等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相对于生物质能发电、 风力发电等其他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光伏发电由于具备充分清洁 性、绝对安全性、相对广泛性、长寿命和免维护性、资源充足性以及潜在经济性等无可比拟 的优点,得到迅速发展,在长期能源战略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2002年,光伏发电总容量 仅为540MW;到2005年,世界光伏发电总容量已超过2.5GW,其中并网发电占全部光伏发电 总容量的80%以上。 预计2010年将增至18GW(1800万kW); 2030年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 到300GW;到205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将达到世界总发电量的10%~20%。 与国际上蓬勃发展的光伏发电相比, 我国落后于发达国家10~15年, 但我国光伏产业正 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太阳能电池价格逐渐从2000年的40元/w 降到2004年的27元/w, 更促进了国内太阳能市场的发展。2005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7万kW以上,光伏 电池制造能力超过200MW。 十一五期间,我国一方面采用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和建设小型光伏电站解决偏远地区供电问 题;另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经验,在经济较为发达、现代化水平较高 的大中城市、公益性建筑物和其他建筑物以及道路、公园等公共设施中推广使用光伏电源, 到2010年将建设总容量为5万kW 的屋顶光伏发电项目。目前,与其他发电方式相比,光伏发 电成本还很高。 我国应积极开发太阳能特别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在对国外先进的光伏发 电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 加紧研制和开发光伏发电的核心技术, 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1 权的光伏发电专利技术。 2007年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速, 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厂已有20多家, 年生产能力约 1 50万千瓦,,高纯度硅材料、硅锭、硅片、电池和组建生产能力分别达N25 MW、580MW 、 500MW、1 400MW和1 087MW,居全球第三 太阳能工业的年增长率估计在20%左右, 潜力是巨大的。 由科技部与国家发改委共同启 动的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中指出, 太阳能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系统, 薄膜 太阳能电池和其他新型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综合建筑,低成本、低污染太阳能高纯硅材料生 产技术,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工业应用等应成为重点支持领域的基础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 太 阳能发电, 包括光伏发电与热发电, 是重大专项重点。大力加强新型光伏电池及光伏电池 材料的探索与研发,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尽快实现大批量光伏硅材料国产化, 开 拓应用, 并形成大规模产业。同时,要探索新的太阳能利用模式,要及早部署荒漠地区集 中式超大规模太阳能电站的分阶段研发与示范, 与荒漠地区生态治理及资源开发利用紧密 结合。2 0 2 0年建成十万千瓦级示范电站,2 0 3 0年建成百万千瓦级示范电站,才能填补 此后与时俱增的能源缺口。 建立大型太阳能基地, 还要解决大型太阳能电站有效融入电力系 统、储能与输电有关的电力技术难题。(二)、国内太阳能主要用途新技术介绍[2]太阳能是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 利用领域极其广阔, 如太阳能采暖、 太阳能热发电、 太阳能沼气以及苦咸水海水淡化等, 制氢的多途径探索研究,以及太阳能发电的研发、示 范、产业化与大规模应用。当太阳能光热与光伏的概念逐渐被广大地区接受并被运用时候, 我们的太阳能工作需要在新的领域里取得进展,必须寻找新的太阳能利用模途径利用的路 子, 既能够在外延识,又能够真正改善人民生活。 1、太阳能空调与供热综合 用太阳能集热器(平板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产生热水,夏天通过溴化锂吸收式制冷 机制冷,供空调使用,系统可全年提供生活用热水, 冬天可以用作采暖。制冷机驱动热源 温度75~90℃ ,系统可配备辅助能源或与热泵配合, 全天候自动运行。太阳能空调系统适 用于集中供热和中央空调。 应用前景: 建筑物及工农业生产上的太阳能冷一热并供系统, 如宾馆、招待所、学校、 医院、游泳池、水产养殖、温室种养等。吸收式制冷机还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各个行业, 如电力、化工、化肥、;台金、陶瓷、纺织、钢铁等,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废热制冷。也可以 利用地热热水制冷,供旅游或种养业应用。 2、太阳能观光电动车 太阳能观光电动车主要通过高效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能产生动力,从而可以实现以太 阳能为主导能源驱动车辆运行,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起到环保效果。 适用范围及应用条件: 太阳能观光电动车适用于住宅小区、公园、旅游景点等。太阳能电 动车作为一种观光运输工具,清洁环保,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市场潜力大。太阳能观光电动 车已经在西藏拉萨市、福建厦门鼓浪屿投入使用,根据各方面反映应用效果很好。太阳能观 光电动车采用的是最清洁能源太阳能作为动力驱动, 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且能使行使里程 得以延长。项目技术成熟。推广应用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 3、复合式太阳能食品干燥系统 复合式太阳能食品干燥系统包括:加热、调湿、通风、换气、自动控制、窑体建筑及保 温门等。其中控制系统由前端机和主机组成,是一套智能化程度较高控制设备。系统主机为 一台多媒体配置的通用微机, 配一大屏幕显示器和一个电容式触模屏。 系统的前端机为一台 专用的微电脑控制系统。本食品干燥系统应用范围很广, 它不仅适用腊肉、腊肠的干燥, 而且还适用其它腊制品、 鱼类制品和肉制品的干燥。 该系统功能齐全、 稳定可靠, 操作简单,2 易于用户掌握;被广泛运用于如广州皇上皇、中山今荣等各类食品加工企业。 4、多热源自动供热水系统 多热源自动供热水系统由太阳能集热器、采暖换热器、电磁辅助加热器、电控自动排 气阀、定(恒)温水控制器、自动控制仪、储热水箱构成。将太阳能与采暖系统巧妙的结合在 一起。在不增加采暖系统负荷的情况下,冬季的晚上或阴雪天气,利用采暖系统循环水的余 热, 对储热水箱内每天注入的凉水进行热交换, 待储热水箱内的水温与采暖系统水温平衡后, 不再消耗采暖系统的热量; 白天太阳能将储热水箱内经过与采暖热源交换后产生的热水再 加热升温。 随着采暖系统的水循环将太阳能产生的热量补充到采暖系统里。 实现了太阳能所 产生的热量与采暖热源相互补充。 通过定(恒)温水控制器。 可设定每天24小时恒温供水。 春、 夏、 秋三季的阴雨天和每天的早晨, 在太阳能产生的热水达不到洗浴温度时, 通过电脑控制, 根据水箱内的具体温度, 分档自动启动管道电磁加热器, 对流径管道内的水进行补充加热至 40 oC以上。达到用多少水就加热多少水,最大限度的降低电能消耗。该供热水系统以每个 单元为一个供水单位, 每户装表计量。用热水同使用自来水一样方便。 多热源自动供热水系统的运行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太阳能, 每天2 4小时自动供恒温热 水。供热水成本与用常规能源相比降低85% 以上。按每天每户平均供应40 oC以上恒温热水 1 50升计算。以6层楼房每层2户为标准。共计12户,每天总供水1800升。X H一1.2T一1型。 全自然循环, 自动补水。适用于平顶楼房,春、夏、秋三季的晴好天气,没有任何能源消 耗, 阴雨天或早晨,利用管道电磁辅助加热,用多少水就加热多少水,将电能消耗降至最 低;北方冬季利用暖气的余热与太阳能互补,全天24小时供热水。因我国北方的暖气是按最 低气温时设计。保险系数大,利用换热器在保温水箱内换热,每天为1 2户加热1 800升水, 消耗的热量仅相当于建筑面积1平米消耗的热量。因此除了春、夏、秋的早晨或阴雨天。管 道电磁辅助加热的电能消耗、及冬季利用暖气余热加热保温水箱的水有部分能量消耗以外。 没有任何能量消耗。该供热水系统节约运行成本85% 以上。 5、风光互补发电道路照明系统 风力、太阳能光伏发电互补供电照明系统(简称“风光互补道路照明系统” )。是利用 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将风能和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用于道路照明的装置, 两个发电系统在 一个装置内互为补充, 为道路的照明提供了更高的可靠性,具有广泛的推广利用价值。该 照明系统具有不需挖沟埋线、不需要输变电设备、不消耗市电、安装任意、维护费用低、低 压无触电危险、使用的是洁净可再生能源,是真正的环保节能高科技产品, 它代表着未来 城市道路照明的发展方向。目前在欧、美、日开始大量使用。中国也开始应用。 主要技术性能及指标: 系统部件寿命: 高效永磁风力发电机1 5年, 太阳能电池板20 年以上;发电系统可提供:DC直流或AC交流输出。电压范围宽1 2―220V:系统工作方式: 全自动运行, 无人值守; 系统设计输出功率: 可根据负载情况灵活配置; 系统的设计可以为: 一体化设计(如: 风光互补路灯)、风光互补独立供电系统等。 适用范围及应用条件:风光互补照明系统可应用于道路照明、住宅供电、海岛供电、城 镇乡村供电等等。特别是边远山区、海岛等常规市电不能架设的地方,其经济性与社会效益 更加明显。我国60% 以上的地区都可安装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已应用情况:从2003年开始。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的应用推广方面做了推广应用计划及措施: 技术入股、共同开发与推广。大量的应用示范项目。分布于全国各地,如:广东、云南、西 藏、辽宁、山东、浙江等地。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为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产业 应用积累了丰富经验。 6、超大面积中高温太阳能聚光跟踪技术 (1)、在太阳能应用领域内也存在着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那就是到达地面上的太阳能 密度太低, 其峰值也不过每平方米一千瓦左右。 目前的太阳能热水器即使利用真空热管技术,3 夏天也只能达到七八十度,冬天只有四、五十度。这个温区只能用于家庭淋浴。既无法提供 饮用水,更无法提供工业上广泛应用的二、三百度的热蒸汽。虽然利用聚光镜可以有效地提 高太阳能密度,从而产生高温蒸汽,但是由于太阳是运动的,就必须对太阳进行跟踪。这时 又产生了另外一个难题。那就是跟踪控制系统造价高昂, (槽形抛物镜太阳能电站:2000 美对千瓦;塔式太阳能电站:10000美为千瓦;盘式太阳能电站:大干10000美元/千瓦), 在经济上得不偿失。目前。国内太阳能在中高温方面的应用仍是一个空白。在美国这方面的 应用也仍然处于试验阶段。 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商业运行。 所以太阳能的应用领域受到了很 大的限制。 (2)、超大面积中南温太阳能聚光跟踪技术简介 我们这项技术采用一种全新的聚光跟踪原理。实现了两项革命性的突破:首先。突破了以往 通过转动反射镜来跟踪太阳的传统技术路线。我们将庞大而笨重的反射聚光镜固定在地上, 一年四季保持不动,而跟踪移动部件不仅重量轻。结构简单、而且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 由于反射镜是固定在地上的。 所以不仅能更有效地抵御风雨的侵蚀破坏。 而且还大大降低了 反射镜支架的造价。 其次。 更为重要的是这项技术突破了以往一套控制装置只能控制一面反 射镜的限制。我们利用一套踪装置可以对数百面反射镜进行同时跟踪。将数百。或数千平方 米的阳光聚焦到光能转换部件上(聚光度约50倍,可以产生三、四百度的高温),从而数十倍 地降低了单位功率的聚光跟踪成本。改变了以往整个工程造价大部 分为跟踪控制系统成本的局面, 使其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这两项突破彻底 克服了长期制约太阳能在中高温领域内大规模应用的技术障碍。 为其在该领域内的大规模商 业应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据测算,利用该项技术生产一套2O0平方米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约 二十万元左右, 一年四季都可以产生1 00度的热水(温度还可以更高,如二、三百度的工业 用热)。在北京地区, 该套装置每年可产生1 O00吨开水(热效率按50% 计算)。单节约天然 气一项每年就可达五万余元。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前景及展望:该项技术可以广泛地应用于: 日常饮水. 采暖, 空调,发电, 纺织, 印 染,造纸,橡胶, 海水淡化等各种需要热水和热蒸汽的生产和生活领域。可以预期该技术 必将为二十世纪太阳能的广泛应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7、太阳能光伏电站 通过太阳能电池方阵将太阳能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发电站称为太阳能光伏电站。太阳 能光伏电站按照运行方式可分为独立太阳能光伏电站和并网太阳能光伏电站。 未与公共电网相联接独立供电的太阳能光伏电站称为离网光伏电站。主要应用于远离公 共电网的无电地区和一些特殊场所,如为边远偏僻农村、牧区、海岛、高原、沙漠的农牧渔 民提供照明、看电视、听广播等基本的生活用电,为通信中继站、沿海与内河航标、输油输 气管道阴极保护、气象电站、公路道班以及边防哨所等特殊处所提供电源。独立系统由太阳 电池方阵、系统控制器、蓄电池组、直流/交流逆变器等组成。2006年广州市建委建1500Wp 离网光伏电站。与公共电网相联接且共同承担供电任务的太阳能光伏电站称为并网光伏电 站。 它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发电阶段、 成为电力工业组成部分的重要发展方 向, 是当今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并网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方阵、系统 控制器、并网逆变器等组成。 光伏建筑一体化(BlPV)提出了“建筑物产生能源” 的新概念,即建筑物与光伏发电的 集成化, 在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表面上布设光伏阵列产生电力。 特别是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并 网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众多国家竞相发展的热点,发展迅速,市场广阔。如广州能源所的 8KW屋顶光伏电站集中为小区提供照明。 8、太阳能侧式全自动补水箱 侧式补水箱适用于太阳能侧面有出气孔的使用,使用该产品后能保证太阳能不缺水,达4 到缺水补水、水满自闭,减少太阳能忘记关闭上水阀而浪费水资源、影响邻里关系、损坏室 内地板等等, 随时可以用上热水, 除冬天洗澡时要关闭冷水阀外, 其他季节都无须关上水阀, 因为冷水进入太阳能后,冷热水比重关系,冷水下沉热水被顶上来, 充分利用热水。立式 补水箱是顶部留有出气孔的太阳能使用, 和侧式补水箱作用一样。 底部进出水自动控制阀是 出气孔、出水口留在太阳能底部的可以使用,优点是单管上下水。作用也是水满自关,关键 是洗澡时要关闭上水时的冷水阀。 9、太阳能沼气 太阳能恒温控制系统华园沼气专用太阳能恒温控制装置有电导热管传热、 Pvc管水或介质 传热等几种, 华园沼气专用太阳能集热器又有低温系统和中高温系统两种。 其原理是通过采 光,把吸收的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经过电导热管或PVC管。输送到玻璃钢沼气罐或池,提高 沼气罐池的温度而实现恒温。达到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的最佳效果。 可移动式玻璃钢沼气发生器,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抗老化、耐酸碱、耐腐蚀、无渗漏,分 别设有输出入孔,进出料IZl等。采用新型复合材料,罐壁厚度1―2cm,重量轻,保温性能 好。拉伸强度为93.5Pg,弯曲强度1OOmPg,有很强的机械强度和延伸率。 罐体型号分别有4m3、6m3、8m3、1 0m3、1 2m3、16m3、20m3等多种规格型号,可满足个性 化需求。该产品利用农作物秸杆、各种粪便等配合专用添加料,一次装料可连续使用5―6 个月, 自动出料,免去人工出料的繁琐工作。 大型混凝、玻璃钢反应池适应沼气发生装置体积大、投料多、气量大、用气强度高、输气管 线长、多端使用、集体用户等要求; 适合大型产气场及与养殖种植场所配套的大型商业化 沼气工程、政府工程、乡镇集体工程。 10、太阳能运用与建筑― 10、太阳能运用与建筑―体化 太阳能建筑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太阳房、太阳能温室(包括塑料大棚)、太阳能畜禽舍、 太阳能干燥室四类。 通常把利用太阳能采暖或空调的建筑称作太阳房, 即利用太阳辐射能量 替代部分常规能源,使建筑物室内达到一定温度环境的建筑。 按传热的过程不同,太阳房可分为:直接受益式、间接受益式、集热蓄热墙式、附加阳光间 式、屋顶浅池式和自然循环式等。 按照目前国际惯用名称, 太阳房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类: 被动式太阳房主要根据当地地理、 气候环境,通过合理布置建筑方位,使窗、墙、屋顶等建筑物本身构件相互配合,以自然交 换的方式,在冬季采集、保持、贮存、分配太阳能,解决建筑的采暖问题,同时夏季又能遮 蔽太阳辐射,散逸室内热量,从而使建筑物降温,达到冬暖夏凉效果。主动式太阳房是相对 于被动式太阳房而言的,主动式太阳能房一般包摇(1)单独的太阳能集热器,用水或空气作 为传热流体。(2)储能装置,储存收集到的能量供夜间或阴雨没有阳光的天气使用。(3)辅助 能源系统,在阴、雪天气太阳能量不足时,使用辅助能源系统进行采暖或制冷。 11、 11、 太阳能光催化污水处理的技术 利用太阳能的紫外光部分,光照二氧化钛半导体催化剂,产生电子空穴对,形成氧化性 极强的羟基核过氧化氢,可以处理大部分优化的有机化合物,并使无机化合物完全矿化,使 一种解决环境问题的长期方法。课题组设计、制作了两个平板型光反应器,所设计、制作的 反应器整体结构合理,具有平板连续可调,布水均匀等优点。在对光催化污水处理系统进入 了深入研究后, 根据现行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虹吸原理, 首此提出了一种利用热虹吸自然 循环的平板型太阳能光催化污水处理系统 12、 12、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光伏光热综合 将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技术和建筑节能有机结合, 提高了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效率, 极大地降低了建筑能耗。光伏热水建筑一体化系统,将光伏电池、太阳能集热板和建筑围护 结构有机结合,能同时提供电力和生活热水, 日平均热效率达到40% 以上, 日平均发电5 效率达到1 0% 以上。PV―T rombe墙系统将光伏玻璃与Trombe墙被动采暖技术相结合。在 提供电力的同时,冬季向室内供暖,可以提高室内温度8℃ 以上,夏季降低室内冷负荷。光 伏太阳能热泵系统制成光伏蒸发器,运行时。蒸发器降低光伏电池的温度,系统C0P最高可 达10 4,平均约为6.3。该技术可适用于民用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多种不同的场合。 13、 13、太阳能电瓦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瓦片,该太阳能电瓦片包括: 一上瓦片,一覆盖于上瓦片 上方的上太阳能电池片,串过上瓦片、上太阳能电池片相连的上连接螺栓;一下瓦片,一覆 盖于下瓦片上方的下太阳能电池片, 串过下瓦片、下太阳能电池片相连的下连接螺栓;上 连接螺栓、 下连接螺栓进行套接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瓦片是一种将硅太阳电池 固定在陶土瓦片上, 能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并且向室内供电的一种结构技术。 它包括瓦片、 硅太阳电池与一种紧固件与电接件, 其具有的优点是互换性能强, 抗风性强与电接触可靠性 强等优点。(三)、世界上太阳能主要用途新技术介绍1、美国投资建立大型太阳能发电站 美国投资太阳能发电的4200亿美元庞大计划在美国, 仅西南部地区就至少有25万平方英 里的土地适宜建太阳能发电设施,一年可接受超过4500 X 10”BTU的太阳光辐射,如将太阳 光辐射的2.5%转化为电能,就可满足美国2006年的全部能源消费。为此美国提出了一项宏 伟计划,到2050年太阳能发电为美国电力的69% 和其总能源(包括运输业)的35%。预计太 阳能电价相当于当前常规电价,约为5美分kWh。如果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也被开发,则 到2100年可再生能源可提供美国电力的90%。 为实现2050年计划, 美国在今后4O年内将必须 投资超过4000亿美元。 SCHOTT采用新技术降低太阳电池成本 2、 SCHOTT采用新技术降低太阳电池成本 SCHOTT近日宣布公司新开发的太阳电池将由新的织物涂覆表面, 在提高效率3%~5%的 同时, 降低5% 的硅用量, 从而降低成本。 该技术采用湿化学工艺, 无需改变电池系列设计, 在电池表面涂覆ISO织物,使其粗糙扩大面积,减少反射。 3、美研制出超薄太阳电池 美研制出超薄太阳电池发电成本接近煤电一种可 “印” 在铝箔上的超薄太阳电池日前在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家工厂的流水线上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这种可以大规模生产的太阳电 池被科学家称为太阳能发电的“革命”。 4、纳米太阳能电池板 据英国卫报报道,这种电池板是硅谷的纳米太阳能公司(Nanosolar)研制生产的。和越 来越多欧洲消费者安装在自家屋顶上发电的太阳电池不同, 这种新式电池可像印刷报纸一样 “印”在铝箔上,弹性好,重量轻。纳米太阳能公司预计,用这种电池板发电能像用煤发电 一样便宜。 纳米太阳能公司在瑞士的经理埃里克?奥尔德科普说: “我们的首块太阳电池板将用于 德国的一家太阳能电站。我们的目标是生产出发电成本为99美分1瓦的电池板。” 5、路面太阳能收集系统 荷兰研发出路面太阳能收集系统如果夏天你赤脚走在一条炽热的马路上, 你知道沥青吸 收了太阳的能量。美联社近日报道说,一家荷兰公司研发出了路面太阳能收集系统,正在从 道路和停车场吸收热量,为住宅和办公室供暧。 荷兰的奥姆斯? 阿芬霍伦土木工程公司建造的这个系统已经投入使用。 在荷兰北部的村 庄阿芬霍伦, 从60米长的路面和一个小停车场收集到的太阳能正在为一座有70套住房的四层 楼房供暖。在附近的城市霍伦,夏天从3.6万平方英尺(1平方英尺约合0.093平方米)的路 面收集到热能被储存起来, 到了冬天, 这些热能被用来为大约16万平方英尺的工业园区供暧。6 这些太阳能都是于多云天气时收集的。荷兰全年只有几天烈日炎炎。报道指出,这种路面能 源收集系统是人们利用太阳能的较为普通的方法之一。 太阳能是最充足、 最容易获取的可再 生能源,由于生产成本高、效率低, 目前太阳能的使用量仅占全球使用能量的0.04%。 6、研制出纳米染料太阳电池 以色列研制出纳米染料太阳电池以色列奥莱恩太阳能公司与巴依兰大学合作开发出一 种纳米染料太阳电池。 该电池的关键部分是只有10纳米的氧化钛, 当阳光照射到覆有染料涂 层的氧化钛粒子后,它会像自然界的光合作用那样,利用有机染料吸收光和传递太阳能,并 通过氧化钛导带将太阳能转换为电流。 该公司负责人布莱思称, 这种太阳电池的特点是效率 较高、造价低。由于染料技术在早晚光线较暗的条件下也能发电,此外,他们还使用了巴依 兰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中心主任扎班教授发明的将纳米电池连成大的单一太阳电池的 新方法和奥莱恩公司的染料电池技术,因此,这种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光电效率。 7、太阳能海水脱盐装置 一种能利用太阳能发电为海水脱盐提供能源的新型装置。该装置由一个6平方米的太阳 能吸收板、一个小型光电转换模块以及海水脱盐设备等组成。海水在这种装置中经过加热、 膜渗透、蒸馏等过程,最终成为干净、卫生的饮用水。这种装置每天能够生产120升饮用水, 每生产1000升饮用水只需要花费10欧元,与缺水地区居民购买瓶装水和软饮料的开销相当。 该学院计划在今年夏季向市场推广这种太阳能海水脱盐净化装置。 8、高温太阳能集热器的制冷设备 太阳能制冷帮北非降温据德国《商报》近日报道,从摩洛哥到埃及的北非诸国将利用得 天独厚的阳光资源,逐步放弃电动压缩棚制冷,而改用太阳能制冷设备。德国PSE公司研制 出一台包括高温太阳能集热器的制冷设备, 它与普通压缩机制冷设备的不同之处在于, 制冷 剂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将水吸收的太阳热量释放出来,通过蒸发吸热,实现制冷。(五)、太阳能在中国西部应用的情况[3]我国西部如西藏、青海、新疆、宁夏等地区的农牧区民居,普遍存在采暖周期长、能 源消耗大、室内热舒适环境差等问题,甚至有些偏僻地区还未被电网覆盖。这些因素对广大 农牧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都造成很大影响。 1、西部省太阳能资源优势 我国是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 三分之二的国土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 年辐 射总量大约MJ/m a,相当于110~250kg标准煤/m 。根据我国气象部门测量的 年辐射总量,一般将我国大陆部分划分为四个太阳辐射资源带,即一类地区(≥ 6700MJ/ m )、二类地区(MJ/m )、三类地区(MJ/m2)和四类地区(&4200MJ,/ m2),青海属于上述的第二类资源带内,太阳能资源大有潜力。 西藏、青海、新疆、宁夏太阳辐射资源丰富,尤其是青海省太阳辐射资源是仅次于西 藏的第二个高值区。日照时数为小时,日照百分率53% ~81% ,年接受到的太 阳能量折合1623亿吨标准煤。 因而, 在这些地区利用太阳能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 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及缓解能源压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2、三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的应用 技术原理可参见(二、10节),技术非常成熟,由于造价问题影响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光伏一建筑一体化 JPV)技术运用于墙面 屋顶) 光伏一建筑一体化(B 技术运用于墙面( 3、、光伏一建筑一体化(B JPV)技术运用于墙面(屋顶) BIPV是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概念, 即在建筑维护结构外表面铺设光伏阵列提供电力。 早 在1999年召开的世界太阳能大会上就有专家提出, 当代世界太阳能科技发展有两大趋势, 一 是光电与光热结合; 二是太阳能与建筑结合。 而BIPV系统则是绿色能源和新建筑理念两大革 命的交汇点。从建筑、节能、技术、经济和环保等角度出发,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均具有诸多 优点。BIPV系统有两种形式,即光伏屋顶结构和光伏墙结构。BIPV系统一般由光伏阵列(电7 池板)、墙面(屋顶)、冷却空气流道和支架等组成,通常情况下,光伏组件安装在建筑维护 结构外表面时,组件背面与建筑表面之间留有空气流道,以便对电池进行自然通风冷却。有 资料表明,自然通风冷却模式下,光伏屋面(墙体)中电池表面温度降低l5℃ ,组件电力输 出提高8.3%。但是这种冷却效果并非最佳,同时流道的存在增加了BIPV系统的成本。 新型PV Trombe墙用于民居 PV― 4、新型PV―Trombe墙用于民居 青海广大农村牧区的住宅建筑大多选择在向阳坡地,日照间距较大,建筑以单层矩形 为主,较少凹凸变化;同时,建筑材料以砖石、土坯等为主,蓄热系数大,为太阳能技术的 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新型PV―Trombe墙在传统Trombe墙的玻璃板内表面铺设光伏电池,可以通过玻璃板和墙 体之间的空气流道内的空气流动带走太阳电池表面的热量进入室内采暖,同时降低电池温 度,以提高太阳电池发电效率和整个系统的综合利用效率。 冬季,太阳辐射投射到玻璃盖板上,部分辐射被多晶硅电池吸收转化成电能,此时太 阳电池温度升高; 其余部分辐射被玻璃板和集热墙吸收。 吸收太阳辐射后升温的光伏组件和 集热墙通过对流的方式加热空气流道内的空气, 被加热的空气在热虹吸作用下通过上通风口 进入室内。与此同时,通过集热墙的热传导,部分热量也被导入室内。夏季,关闭集热墙的 上下通风口,打开上下挡板。在空气流道内“热烟囱”作用下,冷空气由下挡板处进入空气 流道,受热后从上挡板处流出,在整个过程中光伏玻璃板及南墙均被冷却。光伏玻璃板温度 降低的同时减少了室内得热。 PV―Trombe墙系统已在青海省的农村和牧区应用广, 所以针对偏远仍然没有通电的乡 村,可结合国家偏远无电地区“送电到乡”、“送电到村”工程(光明工程)实施。将光伏电 站“化整为零”地与民居建设结合起来,在发电的同时改善农牧民群众的居住环境。 5、太阳能光伏电站 座落于最高海拨超过4600m 的青藏铁路格拉段, 青藏铁路太阳能辅助供电系统, 容量为 122.4kW,是我国目前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太阳能供电系统。这些太阳能供电站集远程送电 操作、数据传输和智能检测等电源管理为一体,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设备和控制技术,太阳能 控制器不仅能自动监测电网是否有电, 并具有电网充电和太阳能充电自动切换功能和逆变应 急输出功能, 完全实现远程无人值守操作等。 藏铁路太阳能供电系统通信太阳能辅助供电系 统即将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太阳能开发和利用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七) 小结通过上述资料可以表明,我国虽然在太阳能热水器使用上位于世界第一,但从对太阳能 整体使用和取能方面还比较落后, 所以我建议国家出台有利太阳能各项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政 策,加大国家投入(建立大型或超大型发电站)和鼓励其它资本进行投资(节能建筑的比例 提高),使我国用太阳能替代常规能源的比重日益加大,减少我国资源消耗和污染加重,保 护我的家园。二、中水回用技术研究进展水资源既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 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又 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近些年,随着工业迅速发展,城;城市人口逐渐增加,人民生 活水平逐渐提高以及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 各种用水量亦随之增加, 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 这部分资源是有限的, 而这有限的资源还在不断受到人类肆意开采和污染。 这就使得水资源 供需矛盾愈来愈突出,造成世界每个国家都将面临水危机。(一) 中水的回用范围和安全要求介绍[4] 1、 中水的概念 所谓中水是对应给水、 排水的内涵而得名, 是相对于上水(自来水)和下水(污水)而言的, [4]8 有再生水、中水道、回用水、杂用水等称呼,我们称“中水”(RECLAIMEDWATER),是指生活 或工业污水经处理后, 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 (因其水质指标低于城市给水中饮用水水质标准, 但又高于污水允许排入地面水体排放标准, 亦即其水质居于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和允许排放 污水水质标准之间),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如厕所冲洗、绿地浇灌、景观 河湖、环境用水、农业用水、工厂冷却用水、洗车用水等。 中水系统大致可分三类:一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处理回用的城市中水系统;二是若干 建筑群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回用的小区中水系统; 三是单栋的建筑物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的建筑 中水系统。 中水系统从服务范围可分为三类:一是建筑中水系统,在大型建筑物或建筑群中建立的 中水系统;二是区域中水系统,在建筑小区或院校、机关大院内建立的中水系统;三是城市 中水系统,我国称污水回用系统,是整个城市规划区内建立的污水回用系统。 [ 5] 2 、 中水水源 中水水源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来源: (1)雨水 水质较好,是一个重要水资源,根据建筑物形状和规模,可设置利用雨水的中水系统。 但是,水量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例如,东京大卵多功能体育馆建有雨水利用型中水 系统,从穹形薄膜屋顶收集雨水到贮存池,在经过滤后进入中水回用系统。雨水贮存池还供 应消防用水,利用雨水使年用水量降低。 (2)厨房排水回用。 饭店厨房全部用水作为中水用水的原水。 但是厨房排水为高浓度有机废水, 因此中水处 理设施采用40 m以上的深层曝气槽,占地面积少,供氧能力高,所需面积仅为普通曝气槽的 1/20,所需动力只有普通曝气槽的1/8。特别适应于租借大厦的饮食业厨房排水的中水系 统,例如日本梅田中心大楼中水回用系统。出水水质达到非饮用水标准,处理流程为: 厨房排水→格网→调节槽→深层曝气槽→ 脱气槽→沉淀槽→砂滤槽(消毒) 厨房排水→格网→调节槽→深层曝气槽→ 脱气槽→沉淀槽→砂滤槽(消毒) →中水槽 回用) (回用)。 (3)杂排水回用。 采用洗手、浴室、照相室排水等作为原水,污染负荷较低,宜采用曝气过滤法。例如 日本镰仓市竹中工务店大船家族宿舍的中水回用系统。其流程为: 杂排水→格网→贮水池→潜水泵→ 调节槽(预曝气) 曝气过滤槽→流量计→ 杂排水→格网→贮水池→潜水泵→ 调节槽(预曝气) →泵→曝气过滤槽→流量计→ 处理水槽→ 投药) 处理水槽→(投药) → 回用。 (4) 建筑小区生活污水。 将建筑小区的洗涤用水或厨房杂排水收集, 经简单处理后在本小区回用于冲厕、 浇洒绿 地等。这种水源流量稳定,适合长期运行。例如北京天通苑居民生活小区中水工程设计处理 水量为1 200 m。/d。原水来源为居民小区生活污水。中水用途为绿化和洗车。 (5)污水处理厂的出水。 水质好流量稳定,可以用于城市的绿化、洗车等多项用水。例如酒仙桥中水处理厂。其 处理规模为6万m。/d,工艺流程为: 酒仙桥污水处理厂出水→细格栅→进水泵房→(加絮凝剂) → 管道混合器→ 配水井→ → → → → → 机械加速澄清池→ 滤池→清水池→用户。 → → →(二)、主要的中水回用技术[4] 主要的中水回用技术[冷却水技术 1、改直接冷却水为问接冷却水。在冷却过程中,特别在化学工业中,如采用直接冷却9 的方法, 往往使冷却水中夹带较多的污染物质, 使其失去再利用的价值, 如能改为间接冷却, 就能克服这个缺点。 2、降低冷却要求,减少冷却水用量。 3、采用非水冷却。采用空冷或油冷,达到冷却的目的。 4、利用人工冷源或海水作冷却水,减少地下水或淡水用量。 5、合理利用冷却水。对已使用过的冷却水可以进行一定的降温措施后,反复使用,也 可以在第一次作为冷却水使用后,用于其他对水质、水温要求较低的场合。在采用这个办法 时,要注意各车问供水系统的密切配合.加强冷却水的管理,避免因一个环节问题而影响其 他车问供水。 6、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这种冷却水利用技术主要是经过冷却器变成的热水经过冷却构 筑物使水温降到回用水水温, 从而循环使用。 冷却水在循环使用时, 应注意水中细菌的繁殖、 水垢的形成、设备腐蚀、水压及水量变化等问题。 污水净化再利用 由于生产工艺中各环节的用水水质标准不一,因此将某些环节的水经过适当的处理后 重复利用或用于其他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环节中。 如可先将清水作为冷却水用, 然后送人水处 理站经软化后作锅炉供水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后用于生产、生活等。 生活中水回用 生活中水回用主要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达到使用标准后,用于冲厕、绿化、景观、 喷洒路面以及冷却水的补充等杂用。中水水质应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1、中水水源:选择中水,应首先选用优质杂排水,一般可按冷却水、淋浴排水、盥洗 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的顺序取舍。 2、处理工艺:当以优质杂排水和杂排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可采用以物化处理为主的工 艺流程,或采用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的工艺流程。当利用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可采用 二段生物处理或生物与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流程。、中水回用工艺技术进展 (四) 中水回用工艺 工艺1、国内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基本工艺简介 (1) 、二级处理→消毒 (2) 、二级处理→砂过滤→消毒 (3) 、二级处理→混凝→沉淀(澄清、气浮)→砂过滤→消毒 (4) 、二级处理→微孔过滤→消毒 (5) 、双膜工艺 二级处理→微滤(MF)→反渗透(RO)→紫外线消毒(UV) 其中:MF 工艺可以最大范围地去除颗粒物质;RO 工艺可以最大限度地广泛去除有机物和无 机物,这两级膜可以去除绝大多数的大肠杆菌、细菌、病原体、寄生虫卵等;UV 消毒可以 杀灭包括病毒在内和剩余病原微生物,是公众免受致病菌侵袭的又一道屏障。 2、中水回用工艺原理介绍 处理水水质不同,回用用途不同,选用的处理方法和工艺也不同。中水处理技术按处理 机理不同可分为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膜处理法二大类 物理化学法中水处理工艺[6] (1 )物理化学法中水处理工艺 物理化学处理法是以混凝沉淀(气浮)技术和过滤吸附技术相结合的基本方式, 主要用于 [6] 处理优质杂排水 。该工艺是以优质杂排水为中水水源,处理目的主要是去除原水中的悬浮 物和少量有机物,降低水的浊度和色度。该工艺的过程是将原水在调节池中混合均匀,并进 行预曝气处理,通过混凝沉淀,将大分子有机物、胶体截流去除。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原水→格栅→调节池→物化处理→ 消毒→ 原水→格栅→调节池→物化处理→ 消毒→中水 特点: 占地少;系统可间歇运行,管理简单。但该工艺对来水的要求较高,不适合多10 种水源混合后的处理,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当利用污水处理厂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作为中水水源时,为达到回用水的水质标准,需 进一步进行深度处理,包括去脱氮除磷、消毒、脱臭、除色及有毒物质的处理.深度处理技 术可采用过滤、活性炭吸附、膜法、臭氧氧化、离子交换等。其工艺流程如下: 二级出水→调节池→化学处理→过滤→消毒→ 二级出水→调节池→化学处理→过滤→消毒→中水 [6] (2 )生化法中水处理工艺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污水的常规生物处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可降 解的有机物质,利用好氧微生物的吸附、氧化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生物处理法包 括好氧生物法、 厌氧生物法和兼性生物氧化法, 中水回用一般多采用好氧生物膜微生物处理 [6] 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等。 该工艺是将不同水量、不同水质的原水在调节池中混合均匀,并进行预曝气处理,进入 生化池(接触氧化池)后, 利用填料上的生物膜吸附、 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 再经过过滤消毒, 得到水质稳定的中水。工艺流程如下: 原水→格栅→调节池→ 生物处理 沉淀池→过滤→消毒→ 原水→格栅→调节池→ 生物处理→沉淀池→过滤→消毒→中水 特点:采用鼓风曝气,气体从总进气管进入分气管,从连接头进入曝气膜管和加强衬管之间 的缝隙, 再在一定的气压作用下, 使曝气管的管膜微孔张开, 进行均匀曝气, 当停止供气时, 在水压作用下,微孔闭合,有效地防止了曝气管堵塞现象。曝气管气泡分散性好,氧转移效 率高。填料采用弹性组合填料,具有材质优异,结构稳定,易挂膜,微生物附着量大,不易 结团,不宜堵塞、耐冲击负荷、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投加含氯或臭氧消毒剂,性能稳定,消 毒杀菌彻底;无原水时,可间歇曝气,保持生物菌活性。 生物处理法的特点是适用于较大规模的处理工程,但近年来随着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 展,也开发出了一些小型的生物处理设施,适用于较小水量的工程,可同样获得较好的经济 效果;生物处理法的出水水质较为稳定,运行费用相对较少,尤其对于大型污水处理工程, 生物处理法显得尤为突出。 如果中水水源为综合排水, 处理目的是同时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 [6] 有机物。 [6] (3) 膜生物反应器中水处理工艺 膜处理法属于物理处理或物理化学处理方法,是指利用膜技术来处理水,使之符合一 定的水质标准。当前膜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即连续微滤和膜生物反应器。连续微滤系统是 以微滤膜为中心处理单元,配以特殊设计的管路、阀门、自清洗单元、加药单元和自控单元 等,形成一闭路连续操作系统。当污水在一定压力下通过微滤膜时,就达到了物理分离的目 [6] 的。 连续微滤系统的特点有:设备控制简单,系统可自动运行;占地小、结构紧凑,模块化 设计可根据用户需求灵活地扩大或缩小; 高抗污染的聚偏氟乙烯膜材料,耐氧化,使用寿 [6] 命长;运行费用较低 。 该工艺将生物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膜分离组件置于曝气池中,污水中的绝大 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所分解, 根据筛分原理, 膜分离组件将微生物直径大于膜孔径的颗粒截 留下来,得到优质的处理出水。其工艺流程如下: 原水→格栅→调节池→膜生物反应器→ 消毒→ 原水→格栅→调节池→膜生物反应器→ 消毒→ 中水 特点: 工艺简单, 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 一般不需经三级处理即可回用,操作方便, 可实现全自动化管理。 生物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工艺, 取代了传统工艺中的二沉池, 能高效 地进行固液分离,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生物单元流失的微生物菌群与已净化的 水分离;可使生物处理单元内生物量维持在高浓度水平,使容积负荷大大提高,同时膜分离 的高效性,使处理单元水停留的时间大大缩短;由于可防止各种微生物菌群的流失,有利于11 生长速度缓慢的细菌(如硝化细菌等)的生长, 从而使系统中各种代谢过程顺利进行; 使一些 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的停留时间变长, 有利于它们的分解; 生物膜技术与其它过滤分离技 术一样,在长期的运转中,膜作为一种过滤介质容易堵塞,膜的通水量随运转时间而逐渐下 降,需进行有效的反冲洗和化学清洗,防止和减缓膜的堵塞 。 [6] 4) 硅藻精土中水处理工艺 王庆中教授发明的高纯纳米微孔硅藻精土应用于中水处理, 取得了显著效果, 并在许多 地方得到推广。在进行水处理时,污水中加入微量硅藻精土处剂,之后,处理剂在高速搅拌 或抽吸污水的泵机叶片的旋转作用下, 瞬间散于水体之中, 硅藻表面的不衡电位能中和悬浮 离子的带电性, 使其稳态受到破坏而与硅藻形成电位中和产生沉淀作用, 凝集成较大的絮花, 借助重力沉淀至底部,加上硅藻巨大的表而移,巨大的孔体积和较强的吸附力,把细微和超 细微污染物质吸附到硅藻表面 。其工艺流程如下: 原水→ 调节池→污水处理专用设备+消毒→ 原水→格栅 调节池→污水处理专用设备+消毒→ 中水 ↑ 硅藻精土 特点:利用硅藻特有的混凝沉淀、吸附、自身超滤层生化等功能处理污水,出水水质稳定, 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投资少、适应性强、占地面积小、运转管理简单、水回收率高、处理效 果好、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处理技术。(五) 污水回用的新工艺及选用原则[7]污水回用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生物接触氧化法,气浮过滤法,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 (cASS),毛管渗滤法。其中。生物接触氧化法由于工艺比较成熟并得到广泛使用,例如北京 有80%的中水处理均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 笔者通过多年设计经验和调查, 提出三种比较常 用的新工艺。 1、 生物池法:工艺流程如下图:特点:将接触氧化池、二沉池、中间水池采用一体化设计;彻底分解水中有机物,深度处理 采用石英砂、活性炭过 滤,可以降低水的浊度、色度,去除异味。 (2、 膜反应器法:工艺流程如下图:特点:流程简单,易于管理;膜反应器采用一体化设计,水力停留时间少,几乎不需排泥; 可以保证管网中一定的余氯,出水更优良、稳定,可直接回用。 3、 混凝处理法:工艺流程如下图:特点:结构简单,低投资,运行费用低;但要求原水为优质杂排水。12 三、清洁生产审核介绍分析 清洁生产审核介绍分析 介绍、我国石油、 (一)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清洁生产现状 、我国石油1、我国石油、化工企业清洁生产现状 我国石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针对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管理制度, 旨在及早 发现和解决建设项目的环境污染问题,防患于未然。1997年,国家环保局发表的《关于推行 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指出:“结合环境管理制度改革,促进清洁生产,环境影响评价要包 括清洁生产内容(工艺和设备)”。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第十八条明确规定:“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原料使用、资源损 耗、 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的产生与处置等进行分析论证, 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污 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清洁生产分析评价从法律制度上已成为新时 代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清洁生产 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化学工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 日常流通的化学品已超过8万种,每年还 有近1000种新化学品问世,我国常用的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也超过1000种之多。.化工建 设项目涉及的原辅材料、生产单元和设备多而复杂,火灾、爆炸、辐射等污染风险大,“三 废” 污染物往往因成分复杂、毒性大而难以得到有效的安全处置而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风 险。因此,化工企业既是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各地环境污染纠纷的 关注焦点和环境保护重点。 3、 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 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只作为项目建设前的污染预防管理制度, 一般仅通过对建设项目工 艺流程和运行管理方式进行分析,查明生产项目潜在的“三废”污染源,并预测建设项目对 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来判断项目建设的环保可行性。但对于化工行业而言,新的化学品不 断出现,反应过程的副产物难以有效判定。限于标准制定的滞后性和监测技术的局限性,许 多特征性污染因子缺乏评价标准和监测分析手段,环评中评价因子选择单一,以COD等综合 性污染指标概括建设项目的特征性污染因子,难以全面反映建设项目的污染特性。因此,即 使评价中选择的污染因子均能达标排放, 也仍无法将建设项目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不利 影响最小化。 其次,由于污染防治以污染物达标排放、总量控制和安全处置为目标,所采取的环保措 施仍局限于“末端治理”手段,无法保证生产过程资源、能源消耗的最小化,而且由于化工 行业废水、废气、固废成分复杂,污染物毒性大,不易降解,使得污染治理设施的一次性投 资和运行费用过大, 成为企业承重负担。 而企业常常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逃避污染治理费用的 投入,使得环评过程中提出的污染治理措施难以有效落实。【8】(二)、清洁生产分析内容 )、清洁生产分析内容1、清洁生产审核有关名词 (1)、清洁生产【9】: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 清洁生产 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 避免生产、 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 的危害 清洁生产评价【9】 (2)、 清洁生产评价 清洁生产评价是清洁生产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通过对企业的生产从原材料的选取、 生13 产过程到产品服务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评定出企业清洁生产的总体水平以及每一个环节 的清洁生产水平,明确企业现有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各环节的清洁生产水平在国际和国内 所处的位置。 清洁生产指标【9】 (3)、 清洁生产指标 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循系统性原则、指独立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环评中的清洁生产指标 可分为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资源能源利用指际、 产品指标、 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 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等。其中。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产品指标为定性指标;资源能源利用指 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指标为定量指标。 清洁生产分析内容【 2 清洁生产分析内容【9】 清洁生产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对拟建项目采用的生产工艺路线与同类型企业的工艺作初步 对比分析, 确认项目采用的工艺路线是否属于清洁生产工艺, 并针对生产工艺过程而且对原 材料和产品设计本身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 探究问题的原因, 判断是否存在着改进机会 或有无清洁生产替代方案,促使项目在设计时就采用节能、降耗、减污的清洁生产方案或措 施。目前.环评中的清洁生产分析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清洁生产分析内容差异较大。 (1)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是清洁生产的关键措施,采用先进的工艺 和设备,能大大降低物耗、能耗,提高利用率,不或少污染。 (2)资源能源利用指标包括原辅材料指标和能耗指标。原辅材料指标主要考虑用于生产的 原辅材料在生长或生产过程中是否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以及原料在企业生产过程中 是否得到充分利用。 因此. 该类指标主要包括原辅材料的选择、 原辅材料的利用率两个方面。 能耗指标主要是煤(或天然气、油)、水、蒸汽、电。 (3)产品指标分析产品在使用、保存和报废后可能造成的污染、是否含毒或含难降解污染 物.并与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判定在同行业内属何种水平。 (4)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污染物产生指标较高.说明工艺相应比较落后。污染物 产生指标设三类,即废水产生指标、废气产生指标和固体废物产生指标。 (5) 废物回收利用指标清洁生产在重视源头削减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污染物产生后的处理。 3 指标分级 将清洁生产水平分为三个等级水平。 一级: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即国外和少量国内水泥生产线清洁生产的先进水平; 二级: 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即国内部分技术先进的生产线及新建水泥生产线清洁生产必 须达到的控制水平; 三级: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即国内已有生产线清洁生产基本达到的平均水平。 4 评价方法 清洁生产评价采取了逐项确定指标级别的原则, 即必须全部达到或超过同一个指标级别技术 要求项可视为达到此级别指标,若有一项未达到此指标级别的可视为低一指标级别。 (三)化工建设项目中清洁生产分析方法 化工建设项目中清洁生产分析方法 化工建设项目 【 8】 1、企业化工建设项目进行清洁生产基本要求 化工建设项目作为企业计划进行的工业生产项目,就属于清洁生产审核的对象,因 此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应秉承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思路和程序, 将清洁生产审核的污染源 清单、 污染原因和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等内容落实到环境影响评价各阶段工作内容和报告章 节中。 在环境评价中,应结合化工建设项目的具体特点,明确项目清洁生产评价的依据、审核 重点和评价等级。一般可将提高原辅材料综合利用率,降低废水、废气、废液、废渣产生量【4】14 和毒性, 以及优化工艺设计, 避免不良副产物形成和无组织泄漏等作为清洁生产评价的重点 内容;在工程分析中,应对项目选用的原辅材料毒性、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先进性及工艺控制 水平做出详细分析评价,深化传统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深度,根据清洁生产审核要求,分 析项目生产线详细物料平衡、水平衡、能源平衡、主要溶剂平衡及氨、二氧化硫、氯气、氯 化氢等主要污染因子平衡,列出污染源清单,计算出主要原辅材料及水、蒸汽、电的消耗水 平和污染物产出水平, 以及溶剂等可回收利用物料的综合回收利用率, 并分析各种重要废弃 物的产生原因。 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中,则应综合考虑可行清洁生产方案采纳后污染源强的修正, 以反映清洁生产措施的污染影响削减贡献率, 真正反映项目潜在的环境影响, 为项目建设工 艺改进和环保管理部门审批提供科学依据。 在污染防治措施建议中, 则应摈弃完全依赖污染 物“末端治理” “达标排放”的传统思维,根据污染物产生原因,与项目建设单位和工艺设计单位进行充分 深入的沟通,提出清洁生产措施,并经技术、环境和经济等可行性分析,推荐切实有效的清 洁生产方案纳入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中。 在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中,将节约资源和降低能耗,作为企业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将 提高员工清洁生产意识和操作技能纳入企业培训计划;将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岗位操作方 法、设备监控和维修计划等内容纳入企业岗位操作责任制。 当前,在开展建设项目清洁生产评价过程中要紧密联系行业技术发展水平,充分收集国 内外同类产品同类工艺的先进生产水平,得出清洁生产水平评价结论和清洁生产建议措施, 为建设项目的持续改进提出实施方案。 【8】 2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分析方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分析除受到评价标准、 评价模式和评价技术发展水平 的限制外, 评价人员对清洁生产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工艺路线成 熟、生产工艺应用广泛的建设项目来说,由于国内外先进水平等数据指标容易获得,结合项 目特点很容易建立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但在化工行业, 由于产品的多样性及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会因缺乏相同工艺的比较数据而无法确定建设项 目清洁生产水平。 这就要求环评单位配备专业的化工工艺和化工行业清洁生产方面的专家与 项目工艺研究开发人员和工艺设计人员进行充分沟通。15 根据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原则, 废弃物产生原因及清洁生产方案提出均可从原辅材料和能 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产品和废物等八个方面加以分析(见图2)。 对于无法建立明确的清洁生产评价标准的新型产品生产工艺, 可结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中清洁生产分析指标体系的一般要求, 分别评价产品工艺先进性、 原辅材料指标、 产品指标、 资源指标、 污染物产生指标等的水平, 进而根据各单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对项目生产工艺总体 清洁生产水平做出半定量判断。(1)、 产品工艺先进性分析产品工艺包括工艺路线设计、设备选型、设备布置合理性、工 艺控制水平及产品得率等内容, 通过分析比较可为生产同类产品的其他工艺或其他生产线的 同类生产单元提供依据。 项目设备布局合理, 设备选型和工艺控制水平在化工企业中处于中 上水平,总体可认为该企业生产工艺处于国内较先进水平。 (2)、原辅材料指标分析虽然缺乏与其他产品生产工艺的比较资料,但仍可从物料毒性、 生态影响、 可回收利删肃材一能源用等性状判断项目设计生产工艺中主要物料选择的清洁生 产水平。 重点可回用或供给通过分析主要原辅材料毒性水平, 毒它产业作原性物质消耗量占 总物料消耗量的比例, 图2 生产工艺和清洁生产分析因素框图溶剂的可回收利用属性等对 项目原辅材料清洁生产水平作出定性评价。 (3)、 产品指标化工生产线产品指标资料一般较为齐全,与其他行业一样可采用定性评价 方法, 主要可从产品包装的安全性、 贮存运输过程的风险性及使用过程的安全性等方面予以 评价分析。 (4) 资源指标资源指标反映单位产品的水、电、汽及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指标,在缺乏同类 型生产工艺比较指标情况下, 可考虑采用同类型生产装置先进水平指标或工艺小试理论数据 及中试生产分析数据。 特别应重视对溶剂、 水等的循环利用率及可利用废弃物组分的重复利 用率和资源化利用率水平的评价分析。 (5) 污染物产生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已采用了清洁生产方案并削减了污 染物产生量的前提下不得不产生的废水、 废气、 固体废弃物量及其毒性, 包括单位产品废水、 废气、废液和固废产生量。在评价中应特别重视产生的废弃物成分的复杂性、毒性、易生物 降解性等废物特性, 只有废物产生量少, 易安全处置或综合利用途径广并易于落实的污染物 清洁生产水平才较高。 (6)化工行业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评价仍是一项发展中的技术 化工行业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评价仍是一项发展中的技术。 工艺复杂性、 产品和原辅料 的多变性、 评价方法的不统一、 评价标准的缺乏都使得现阶段的清洁生产评价水平参差不齐, 质量不高。 因此, 不仅需要环评单位和个人不断提高对化工生产工艺的分析能力和清洁生产 的认知水平,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指标体 系。同时,在建设项目立项审批部门、环境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管下,加强项目建设方、可行16 性报告编制方、 项目工艺开发和设计方对清洁生产的意识和认知水平, 切实保障环境影响评 价报告提出的各项清洁生产措施落到实处,从而实现建设项目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环境 影响最小化” 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清洁生产是优于“污染末端” 3、清洁生产是优于“污染末端”控制且需优先考虑的一种环境战略 “清洁生产”是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 效率,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自 1989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提出“清洁生产”概念 以来,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清洁生产是优于“污染末端”控制且需优先考虑的一种环境战 略。据资料统计,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在资金投入很少的情况下,通常废水削减 10% ~ 20% ,污染物削减 8% ~15% ,审核重点污染物削减 20% ~40% 。_2 清洁生产有别于 传统“末端治理” 控制策略,不是以某一特定污染物为控制目标,而是通过产品和生产工 艺的绿色设计,选择低毒、无毒原材料,选用高效安全设备,强化过程管理,循环利用废弃 物等综合性措施,从源头削减资源、能源消耗,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及毒性。对于建设项目 而言,不仅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得率,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而且还可通过污染物的 产生量和毒性的削减,降低“末端治理”难度和投资,规避潜在的环境责任风险而增加项目 建设的环境可靠性。因此,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纳入“清洁生产思维”,强化清洁生 产评价和分析,不仅是环境管理审批的需要,更是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需要。结束语 通过专题讲座的学习,使我对环境工程的研究领域和涉及的专业范围有更明确的认识 涉及的专业范围有更明确的认识, 通过专题讲座的学习,使我对环境工程的研究领域和涉及的专业范围有更明确的认识, 对于先进的治污技术和管理体系,能源的结构的分布的基本了解 构的分布的基本了解, 对于先进的治污技术和管理体系,能源的结构的分布的基本了解,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 指导作用。 指导作用。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刘峰孙建业,积极推进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石油规划设计, (1): 8~1 0, 21 [2]寻找太阳能多途径利用模式,新能源―― 太阳能利用――太阳能规模化多途径利用探 讨《打造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权威发布平台》CNTP Columns 57-62 [3]庾汉成“零能耗”民居在青海偏僻地区应用的探讨 太阳能 -52 [4]、赵辉 浅析中水回用技术及实施对策 水文水资源 ZHIHUAI 2008年6月 [5] 樊凌云 欧阳球林, 中水回用工程前景探讨, 节水灌溉, 2006年第5期 40-43 [6] 刘家勇 董云峰, 中水回用技术, 舰船防化, 2006年增刊 18―21 [7] 刘锐锋 王蕊,污水回用技术的意义和措施,【文章编号】(20o6)o6―01:29 ―03P129-131 [8]王黎伟,王斌,林俊,赵坚胜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分析第19卷第6 期2007年11月Vo1.19 No.6 2007.11嘉兴学院学报53-56 [9]徐继华张胜涛2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分析 江西化工 2OO4年l2月 35-3717
专题讲座的读书报告―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鬼吹灯是怎么写出来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