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相关知识涉及那些毒理学知识

喹烯酮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2013年
喹烯酮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
【摘要】: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在喹烯酮诱导HepG2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其安全性评价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342/PI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标记法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率;DCFH-DA和DHE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Rhodamine 123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喹烯酮对人肝癌HepG2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24和48 h的IC_(50)分别为9.2和6.7 mg·L~(-1)。Hoechst33342/PI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喹烯酮处理后,HepG2细胞形态表现为体积变小,核致密浓染和凋亡小体形成等典型的凋亡形态。DCFH-DA和DHE探针法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喹烯酮作用HepG2细胞24 h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5.0,7.5和10 mg·L~(-1)喹烯酮作用细胞24 h后,细胞内H_2O_2水平(以FITC平均荧光强度表示)分别为54±5.53,64±4.65,172±5.82,与对照组46±3.20相比,各组均高于对照组的荧光强度(P0.05),细胞内O_2~-水平(以PE平均荧光强度表示)分别为209±22.35,262±20.27,314±27.82,与对照组159±18.36相比,各组均高于对照组的荧光强度(P0.05),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能显著抑制喹烯酮诱导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升高。Rhodamine 123染色结果显示,喹烯酮处理12 h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而NAC能阻断喹烯酮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Annexin V-FITC/PI流式检测结果显示,10 mmol·L~(-1)NAC+12.5 mg·L~(-1)喹烯酮同12.5 mg·L~(-1)喹烯酮相比,早期凋亡比率由10.9±0.55降为3.6±0.43,Annexin V+/PI+(晚期凋亡或坏死)比率由18.8±0.87减少至2.8±0.42,表明NAC能有效抑制喹烯酮所致HepG2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NAC能显著抑制凋亡相关蛋白胱天蛋白酶8、胱天蛋白酶3、Bid、Bax/Bcl-2和PARP-1的表达及活化。结论喹烯酮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活性氧的升高有关。
【作者单位】:
【分类号】:R96【正文快照】:
喹烯酮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张朝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193
@代重山$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193
@汤树生$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193
@王丛丛$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193
@张燊$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汝学;贾正平;李茂星;郭丽民;张小华;;[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年07期
乔海琦;巫冠中;杨红霞;;[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8年04期
范常龙;栾彦;陈燕;张俊;张婉;杨宝峰;董德利;;[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年09期
刘得水;陈刚;卢长方;张晓杰;;[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1年01期
王长海;闫春草;;[J];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07期
邹文进;刘祖国;蒋爱华;李朝阳;;[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年06期
刘微;阳冠明;;[J];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2007年03期
李立萍;张建新;李兰芳;;[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9年06期
;[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0年05期
成为荣;谢世平;张向荣;张志珺;;[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小琼;饶子亮;刘盛来;钟志勇;王刚;严家荣;陈系古;;[A];实验动物与药理学、毒理学研究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何晓敏;莫绪明;顾群;陈凤;张永生;彭卫;戚继荣;顾海涛;;[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邱美光;李占飞;白祥军;;[A];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王志刚;李郁梅;郑晓东;郭蕾;唐晓波;朱大岭;;[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谷翔;冯义柏;;[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靳翠红;巫生文;齐鸣;鲁帅;刘秋芳;蔡原;;[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年会21分会场论文汇编[C];2008年
吴松林;郭松超;;[A];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第七届学术会议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朱晓黎;黄河;;[A];2006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朱晓黎;黄河;;[A];2007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张华林;谭春燕;蒋宇扬;;[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方芳;[N];北京日报;2006年
邵俭 徐兆森;[N];中国医药报;2007年
车文军 李志裕
尤启冬;[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白毅;[N];中国医药报;2007年
洪敏;[N];中国医药报;2008年
衣晓峰 靳万庆;[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李海金?董良;[N];中国医药报;2008年
;[N];健康报;2005年
庄愉;[N];医药经济报;2001年
顾文勇;[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鹏;[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陈晓青;[D];复旦大学;2009年
刘红椿;[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赵静;[D];沈阳药科大学;2010年
付平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胡方;[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邹云锋;[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覃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邹小华;[D];中南大学;2009年
王维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李超;[D];西南大学;2013年
牟章兵;[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王彩霞;[D];兰州大学;2006年
丁露露;[D];江苏大学;2008年
罗琦;[D];重庆大学;2003年
文德;[D];苏州大学;2006年
张建龙;[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李丙华;[D];青岛大学;2008年
陈玉凤;[D];郑州大学;2010年
马赫;[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从肿瘤毒理学中了解防癌知识
| | | | | | | | | | | |
从肿瘤毒理学中了解防癌知识
  国际癌症研究组织报告,2002年全世界新发肿瘤1100万人,当年死亡病例700万人,2004年死亡人数上升至740万人,预计到2030年肿瘤死亡人数将达1.2亿,故肿瘤已成为排在全世界死亡率位的疾病。近20年来,肿瘤发病率正以每年3%-5%的速度快速增长,肿瘤问题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问题。国际癌症研究组织1970年就指出80%-90%的人类癌症与环境因素有关,主要是化学因素,约占90%以上,其中烟草为30%,酒精3%,饮食35%,食品添加剂1%,职业接触4%,工业产品1%,污染2%,和医学处置1%,地球物理因素(包括紫外线)3%,感染10%。目前有关肿瘤病因学研究也显示90%的肿瘤与环境中致癌因素有关。今年8月国际癌症研究组织公布了对953种有害因素进行致癌性评估,444种化学物可能具有致癌性,其中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有108种,可能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336种(其中很可能对人类有致癌作用64种,有可能对人类致癌272种),现有据不能对人类致癌的有害因素508种,很可能是非致癌物1种,上述这些因素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的。毒理学是研究外源性化学物及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的有害作用、作用机理和防治的学科。肿瘤毒理学是研究一切外来致机体肿瘤因素的致瘤机理、影响因素、生物标志物、早期诊断指标、发病特点、测试化学物致癌作用的研究方法及肿瘤防治措施的科学,人们可通过肿瘤毒理学了解以下防癌知识:■认识致癌因素1.化学因素:铍、砷及其化合物,有机氮化合物,脂肪族环烃类,芳香族烃类,醇类,醚类,酮类,醛类等,药物有环磷酰胺,乙烯雌酚,硫唑嘌呤,非那西汀,白消安,噻替哌等,真菌毒素,军用毒剂,染料,天然毒物(槟榔嚼块)等。2.物理因素:射线(如X射线),放射性核素,其他电离辐射,中子辐射,紫外辐射等。3.生物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了解生物标志物生物标志物是指生物体与有害因素接触导致机体有关物质的改变(包括生理、生化、免疫、细胞和遗传方面的物质),我们关心的是肿瘤标志物,因这对癌症早期诊断有帮助。■懂得致癌机理环境化学物修饰过的是肿瘤发生的关键物质,肿瘤细胞是由于机体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且这种改变可传递给其他细胞,是致癌物作用的靶。黄曲霉毒素B1与形成加合物导致突变引起癌症。物理性损伤如紫外线、X射线等也可使遗传性状改变的细胞克隆化生长,较终形成肿瘤。金属离子可与发生紧密或松散结合,不同价态的金属离子与结合情况不完全相同,另外还有非遗传机制。■提高警惕,及早发现各种癌症的发病原因复杂,就目前的医学科学而言,防治癌症较有效的方法是积极筛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进行治疗。同时,日常生活中要远离可疑化学物,减少人体遭受伤害。肿瘤频道更多热文推荐》》》细数那些容易“恋星”的癌症乳腺癌低龄化6诱因7妙招来狙击它每天步行90分钟可防癌乳腺癌预防=饮食+锻炼微波炉致癌无根据微波炉使用谨记3点爱吃酸菜食管癌易光顾饮食如何预防食管癌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微信展示区
· · · · · · · ·
内科 白血病心脏病 胆囊息肉冠心病支气管炎糖尿病贫血口腔溃疡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过敏性紫癜 脑梗塞血小板减少肠胃高血压甲亢哮喘 增高
五官 中耳炎红眼病 咽炎白内障青光眼近视眼牙周炎鼻炎
雀斑 雀斑湿疹 狐臭荨麻疹鲜红斑痣胎记扁平苔藓皮肌炎灰指甲鱼鳞病痤疮 白塞氏病白癜风牛皮癣红斑狼疮
整形 隆下巴除皱疤痕种植牙植发美白护肤牙齿矫正瘦身瘦腰脱毛牙齿美白隆鼻吸脂塑身瘦腹部双眼皮开眼角
肾病科 肾炎肾结石尿毒症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症肾盂肾炎肾功能不全肾小球肾炎肾衰竭
不孕不育科 男性不孕不育输卵管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疾病闭经黄体功能不全输卵管堵塞不孕不育女性不孕
肛肠科 结肠炎痔疮
儿科 小儿肺炎孤独症小儿腹泻小儿气管炎小儿感冒腮腺炎多动症黄疸
肝病科 乙肝肝腹水丙肝甲肝肝炎脂肪肝肝硬化
肿瘤科 胰腺癌子宫癌直肠癌胆囊癌脑癌肺癌食道癌肾癌肿瘤胃癌大肠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血管瘤
男科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阳痿膀胱炎阴茎延长性功能障碍生殖感染早泄包皮过长阴茎增粗附睾炎前列腺囊肿卵巢癌血管瘤
性病 尖锐湿疣
神经科 癫痫脑瘫
骨科 佝偻病脊柱畸形坐骨神经痛重症肌无力风湿颈椎病骨髓炎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骨刺拇外翻腰间盘突出软组织损伤腰肌劳损关节炎
妇科 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宫颈糜烂宫颈肥大附件炎阴道炎痛经人流盆腔炎尿路感染尿道炎宫外孕卵巢囊肿乳腺增生蓖麻毒素被修饰前后的毒性及抗肝癌性比较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蓖麻毒素被修饰前后的毒性及抗肝癌性比较研究
【摘要】:蓖麻毒素被修饰前后的毒性及抗肝癌性比较研究董巨莹,王文学(毒理学教研室西安710033)关键词蓖麻毒素;修饰;毒性;抗肝癌性中图号R730.1蓖麻毒素(ricintoxin,RT)是从蓖麻籽中提取的一种植物糖蛋白,它能使真核生物细胞内的核糖体60S亚...
【关键词】:
【分类号】:R373.9【正文快照】:
蓖麻毒素被修饰前后的毒性及抗肝癌性比较研究董巨莹,王文学(毒理学教研室西安710033)关键词蓖麻毒素;修饰;毒性;抗肝癌性中图号R730.1蓖麻毒素(ricintoxin,RT)是从蓖麻籽中提取的一种植物糖蛋白,它能使真核生物细胞内的核糖体60S亚基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许秀举;[J];包头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王文学,周四元,李文丽,董巨莹;[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李文丽,王文学,周四元,柯金水;[J];卫生毒理学杂志;1998年02期
李文丽,海春旭,赵英,梁欣,王文学;[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3年03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培生,王镛;[J];癌症;1991年01期
王文学;[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董巨莹,王文学,曹云新,李玉松,邹伯英;[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李霖,王文学,邹伯英;[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周玫,陈瑗;[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4年Z1期
赵英,王文学,董巨莹,蒋宁;[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10期
董巨莹,曹云新,张晓光,王文学,药立波,苏成芝;[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10期
王文学,周四元,李文丽;[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李文丽,王文学,周四元,柯金水;[J];卫生毒理学杂志;1998年02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叶锋,王德润;[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年01期
李文丽,海春旭,赵英,梁欣,王文学;[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3年03期
蒋旭红;;[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杉;[D];四川大学;2007年
何耀宏;[D];四川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黎松,张学庸,陈希陶,樊代明,谈立松,潘惠忠,胡继旺,黄利群,顾益群;[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詹素云;[J];宜春医专学报;1989年Z1期
许金熀,王雄莉,任建人,鲁纯素,谢蜀生,马大龙,龙振洲;[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89年02期
王文学,邹伯英,肖庚柄,杨会宣,李霖;[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肖庚柄,杨会宣,邹伯英,王文学;[J];现代免疫学;1992年05期
陈兴,赵立超,贺永怀,沈倍奋;[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4年05期
李格娥,郑硕,颜松民;[J];解放军医学情报;1994年05期
董莹,王文学,邹伯英,杨会宣;[J];解放军医学情报;1994年05期
董巨莹,王文学,曹云新,李玉松,邹伯英;[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董巨莹,王文学;[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英;王文学;;[A];第五届全国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詹金彪;;[A];中国毒理学会生物毒素毒理专业委员会第4次、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毒素专业组第5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1年
陈明晃;王梓壬;叶晓明;林峻凯;石小莉;;[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詹金彪;陈永对;王克夷;;[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江德洪;高平;殷中琼;刘燕萍;潘为高;刘世贵;;[A];四川省动物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刘冰;童朝阳;郝兰群;穆唏惠;田艳慧;;[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王洪斌;钟江;;[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毒控制中心丁茂柏屈宏宇;[N];健康报;2003年
刘江峰;[N];健康时报;2003年
徐铮奎;[N];中国医药报;2003年
贾延宁;[N];法制日报;2004年
康炘冬;[N];法制日报;2004年
香草;[N];河南科技报;2004年
孟庆普;[N];健康报;2004年
李兵;[N];健康报;2004年
李密;[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王迪;[N];医药经济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萌;[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马青原;[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立波;[D];浙江大学;2002年
冯全新;[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葛利萍;[D];浙江大学;2004年
陈永对;[D];浙江大学;2004年
江德洪;[D];四川大学;2004年
闫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李灿;[D];贵州大学;2006年
吴雅茗;[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秦晓娜;[D];四川大学;2006年
于芳;[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肝癌涉及那些毒理学知识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肝癌涉及那些毒理学知识
或者是某一疾病所涉及的毒理学内容,给我个大概就行要走怎么写
跟长期吃受黄曲霉素污染的粮食和乙肝丙肝感染关系密切。
嘿嘿,你要说明白你所说的“毒理学”是什么知识啊!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回答者: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卫生毒理学
适用课程:&卫生毒理学A(ab),卫生毒理学B(ab)【访问量:1100】
卫生毒理学科始建于1962年,198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卫生毒理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95年被评为白求恩医科大学重点学科,2002年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卫生毒理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目前该学科共有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客座教授1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卫生毒理学科已形成了方向稳定、学科交叉、具有自己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环境毒理学、疾病分子营养学及毒理学研究以及环境有害因素致癌机制及防护研究。
(1)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主要从事药物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和环境毒物的纳米检测技术研究:①利用药物安全评价的研究平台,开展杂多化合物抗病毒药物的毒代动力学及安全性评价研究;②设计合成了一种两亲的高分子纳米载药体系,有望实现肿瘤放化疗的同步治疗;③利用纳米金检测技术建立了八种生物恐怖因子以及四种鼠传疾病的快速同步检测方法;④开展多酸基纳米发光材料对食品中有毒物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该研究方向根据病毒复制的特点设计、合成多种对RNA和DNA病毒有较好抑制作用的新型杂多化合物,并通过体内外实验对其抗病毒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根据多酸发光材料的结构特点,设计合成对多种病毒具有较好检测功能的纳米荧光生物探针。近五年,该研究方向已获得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国家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以及横向课题9项,发表研究论文三十余篇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十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
(2) 环境毒理学研究
主要从事环境有害因子对DNA损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①研究了典型的环境有害因子汞、镉、及多环芳烃等对DNA的损伤作用;②研究甲基汞致脑发育损伤及PKC和CaN介导的细胞周期负向调控作用;③阐明内质网途径介导的镉致肝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④探讨汞及多环芳烃诱导的适应性反应、拮抗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该研究方向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突破,共获得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项目。更为可喜的是,有一名讲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课题。为该研究方向的后续深入研究培养了后继人才,使梯队更加合理。该研究方向发表十余篇文章,其中SCI收录2篇。
(3) 疾病分子营养学及毒理学研究
①从事糖尿病等疾病与营养因素相关性的研究工作,以金属硫蛋白及其基因多态性为研究起点,进行防治糖尿病机制研究与探讨,以吉林省老年人群为基础进行了抽样调查,初步提出了以微量元素锌作为营养干预措施,为糖尿病特别是老年人群糖尿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②配合新型医用高分子敷料的合成与制备,对其毒性与生物相容性及生物效应作用方面开展了全面的基础研究工作,相应完成了4种新型高分子医用敷料 毒性鉴定及生物相容性的研究工作。
该研究方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的资助。发表的十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收录一篇,国际会议论文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
(4) 环境有害因素致癌机制及防护研究
主要从事辐射环境因素(电磁辐射)的致癌机制及天然药物的防护作用:①体细胞突变机制研究及DNA损伤、修复与其关系和作用机制;②检测两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即细胞凋亡(I型)和自噬性细胞死亡(II型)在肿瘤发生中的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③研究银杏叶、黄芪等天然药物及雌二醇、金属硫蛋白的抗辐射损伤、肿瘤治疗的作用。
代表性研究成果1:新型稀土杂多化合物抗病毒药物
该研究采用无机化学合成方法合成了新型稀土杂多化合物,利用IR、NMR、XPS、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合成化合物结果进行表征。选用体外细胞试验和鸭乙肝体内试验方法进行活性筛选。选用急性毒性、90天喂养试验检测受试化合物的毒性。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稀土杂多化合物具有较低的毒性和较好的抗病毒活性。
近五年,该研究方向已获得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国家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以及横向课题9项,发表研究论文三十余篇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十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
代表性研究成果2:金属硫蛋白基因多态性与 II 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该项目以中国北方地区的汉族II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对照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染色体16q22区域内金属硫蛋白基因家族成员部分基因上的SNPs,筛检与II型糖尿病相关联的基因位点。研究表明:MT4基因非翻译区的G/A碱基转换与II型糖尿病相关联,MT1A基因外显子区A/G碱基转换形成的错义突变与II型糖尿病的发生也有显著的关联性,说明金属硫蛋白基因突变使II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金属硫蛋白基因多态性与II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很可能成为II型糖尿病遗传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为在基因水平上建立诊断方法、开发新型治疗药物和预测个体发病风险奠定重要基础。该项研究共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论文一篇,国际会议论文一篇,核心期刊论文8篇,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代表性成果3:TBA对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进程和人肝癌细胞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
本项目主要针对3,4,5-三羟基苯甲酸(TBA)高效低毒的抗癌作用,开展相关基础研究,主要创新点如下:(1)突破了TBA仅应用于食品添加剂的传统观念,提出了TBA在抑制肿瘤及其转移作用的新思路,开展了TBA抗肿瘤作用的体内外系统研究,本项目创新成果"没食子酸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应用"2006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5。(2) 阐明了TBA可体外诱导HT1080、EL-4、SMMC-7721细胞发生凋亡。通过G2 /M期阻滞引起SMMC-7721细胞凋亡而抑制其增殖,并引起细胞内活性氧水平ROS、清除体内自由基、线粒体膜电位MMP、以及caspase-3、9蛋白酶活性发生显著性变化。该成果促进了TBA所诱导的肿瘤细胞G2 /M期阻滞相关信号转导途径及线粒体相关凋亡途径分子机制等相关学科的发展。(3)发现TBA抑制SMMC-7721人肝癌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且其对肿瘤细胞转移能力的抑制作用与TBA浓度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能明显下调肿瘤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的表达,这为该化合物开发为低毒高效抗肿瘤药物创立新的理论依据。(4)将TBA用于H22荷瘤小鼠和MFC荷瘤小鼠抑瘤作用研究,通过对荷瘤动物体内实验证明了TBA对H22小鼠肝癌细胞和MFC前胃癌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无毒性。在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6篇。该成果获全国医药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 娟 教授,女,博士生导师,博士,1959年2月生。1982年毕业于长春师范学院化学系,2003年聘为教授,2005年遴选为吉林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2009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兼任全国卫生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核学会理事,吉林省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药物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和环境毒物的纳米检测技术研究。2005年以来,主要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研究、“973”子课题、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发改委等科研项目共13项,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SCI引用论文1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授权专利3项;主持和参加教学改革项目8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6篇,获省及学校教学成果奖4项,主编和参编8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余名。
刘 娅 教授,女,1953年9月生,博士生导师。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1999年聘为教授,2002年遴选为吉林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现任吉林省毒理学会常务理事,2003年被聘为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与营养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5 年被聘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2006 年聘任为吉林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侧重于营养学、食品毒理学、糖尿病遗传学、病因学及营养干预研究。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组织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 863 项目、吉林省科技厅等。研究成果曾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吉林省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奖项。近五年指导硕士研究生13余人、博士研究生13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医毒理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