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骨骨折如何治疗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 & 正文
骨折的处理原则有哪些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意思是如果我们伤到筋骨要想痊愈的话至少3个,那么骨折的处理原则是怎样的呢?相信这是很多人比较关心的问题,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闭合性骨折时,骨折处皮肤没有破坏,因此感染的危险不大。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破裂软组织及骨折端突出;感染的危险性很大。单纯性骨折即主要损伤骨本身。复合性骨折除骨本身外不包括其它组织如神经及血管的损伤。脱臼常发生在关节处。正常情况下,相互间平滑运动的肌端发生分离;当关节扭曲或过度弯曲时,韧带损伤但无脱臼,通常称为扭伤。对争救者来讲,要区别扭伤、脱臼及骨折也许很困难。但多数情况下,这一点并不重要,因为急救步骤是同样的,――打电话请求急救并遵循以下治疗原则。只有当医疗救助者没有及时赶到可伤员不得不被转运时才考虑做夹板固定和其它更复杂的处理。1、检查伤员以估计受伤范围。注意休息时及活动时的疼痛,触痛、肿胀、畸形(与相对的未伤部分比较)、开放性伤、麻木、活动受限或瘫痪(麻痹)。2、尽快安排急救。使伤员感觉舒适、并安慰病人。处理伤口及出血。监测脉搏、呼吸,秘要时进行复苏。3、利用你所能找到的垫子、毯子、皮带、绷带、棍子等物固定伤部以防止进一步活动。当心因内出血引起休克。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有关骨折的处理原则,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吧,希望上述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吴洁媚 )
相关推荐: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请文明发言,发广告将被屏蔽IP
不少人,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人们都习惯搓澡。然而太大力地揉搓皮肤,会破坏皮肤...
[]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怎么区分?学会正确自检法
[]冬季泡脚的时候要加3样宝 效果胜过吃人参
[]这些好食物让女人美容养颜 3招教你健康食用火锅您现在的位置:&&&&&&&&&&&&&&&&文章内容
快捷导航:
2013年外科主治骨科学:闭合性骨折的治疗原则及治疗
来源:考试大&&&【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日
闭合性骨折的治疗原则有四: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有四: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但骨折愈合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还得用固定的方法将骨折维持于复位后的位置,待其坚固愈合。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固定和愈合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的舒缩活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关节僵硬并发症。用药利于消肿,并促进骨折的愈合。
  (一)骨折的复位
  1.复位的时间  骨折整复越早越好,早整复比较容易,也易获得正确对位。病人有休克、昏迷、内脏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须等全身情况稳定后,才能整复骨折。如肢体明显肿胀,或已出现水泡,应将水泡在无菌技术下刺破,放空泡液,临时用石膏托或夹板固定,抬高患侧,密切观察末稍循环,待肿胀消退后再考虑复位。
  2.复位标准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它以关节为枢纽,通过肌肉的收缩活动而进行运动。骨折后骨折段发生移位,肢体就失去骨骼的支架作用,而不能正常活动。因此,在治疗骨折时,就要复位,把移位的骨折重新对位,以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骨折对位越好,支架越稳固,骨折就能较快愈合,肢体功能就能顺利恢复。因此对每一骨折都应认真整复。解剖复位是指完全的复位,是最有利于功能恢复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达不到解剖复位,若强求解剖复位常需多次手法复位或手术才能达到,其结果造成创伤大,合并症多,功能恢复并不一定满意。功能复位可为不完全复位,是容易达到的,复位治疗骨折的目的是争取功能最大限度恢复。而不是最大限度复位(解剖复位)。
  功能复位的标准 手法复位整复后,骨端有一定接触,例如50%左右对位,没有重叠和分离,没有成角或旋转畸形即可,再靠骨折重新塑形的机能,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因此,功能复位是手法复位一般选择的标准,若手术复位应要求得到解剖复位。
  3.复位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手法复位、牵引复位、手术复位。可根据不同的骨折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1)手法复位 凡能手法达到功能复位和用外固定保持的,都应采用手法复位。如胫腓骨横形骨折,桡骨下端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指骨骨折等,具体方法如下:
  ①麻醉 麻醉可以消除疼痛,解除肌肉的痉挛。可用局麻(血肿内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儿童也可采用全麻。待麻醉完善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松弛的位置,以减少肌肉对骨折段的牵拉力,有利于复位。
  ② 手法 用牵引和反牵引克服肌肉收缩,对准方向,原则上是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图3-8)。必要时采用辅助手法:
  拨伸牵引:既加以适当的牵引力及对抗牵引力。在患肢远侧端,沿其纵轴以各种方法施行牵引,矫正骨折移位,成角移位和旋转移位。
  图3-8 肱骨髁上骨折复位的手法
  1.牵引与反牵引 2.手法整复 3.复位后用石膏托固定
  手摸心会:在拨伸牵引后,术者两手触摸骨折部,参考X片所显示移位,确切掌握局部情况,便于下一步的复位手法。
  反折、回旋:横形骨折具有较长的尖齿时,单靠手力牵引不易完全矫正短缩移位,可用反折的手法。术者两拇指板压于突出的骨折端,其余两手四指重迭环抱下陷的另一骨折端,先加大其原有成角,两拇指再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待两拇指感到两断端已有同一平面时,即可反折伸直,使端端对正。
  回旋手法可用于有背侧移位,须先判定发生背向移位的旋转途径,然后施行回旋手法,循原路回旋回去。施行回施手法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
  端提、捺正缩短、成角及旋转移位矫正后,还要矫正侧方移位。上、下侧(即前、后侧或背、掌侧)方移位可用端提手法,操作时在持续手力牵引下,术者两手拇指压住突出的远端,其余四指挡住近侧骨端,向上端提。内、外侧(即左、右侧或桡、尺侧)方移位,可用捺正手法。操作时在持续牵引下,用拇指分别挤压移位的两骨端作捺正手法,使陷者复起,突者复平。
  分骨、板正、尺、桡骨、掌骨、跖骨骨折时,骨折段因成角移位及侧方移位而相互告拢时,术者可用两手拇指及食、中、无名指,分别挤压捏骨折处侧及掌侧骨间隙,矫正成角移位及侧方移位,使靠拢的骨折端分开。青枝骨折仅有成角移位时,可用两手拇指压住角顶,其余四指分别板折远近的两骨折段,即可矫正。
  复位后需检查复位情况,观察肢体外形,抚摸骨折处的轮廓,与健侧对比,并测量患肢的长度,即可了解复位后的大概情况。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可进一步正确肯定复位的情况。
  (2)持续牵引复位
  多用于肌肉较强有移位的复位,如股骨骨折;或用于手法复位困难,局部肿胀较重的情况,如小儿肱骨骨髁上骨折,以及不能用外固定保持对应的骨折,如胫腓骨斜形、螺旋形或粉碎性骨折。持续牵引使肌肉松弛,恢复骨骼的长度及轴线,达到逐渐复位的目的。持续牵引有一定的固定作用,在牵引期间,也可辅以手法整复取得较好的复位。有一定的骨痂形成后,可去除牵引,用小夹板固定或石膏固定,也可继续牵引至骨折愈合。
  牵引可分为皮肤牵引和骨牵引(图3-9)。
  图3-9 皮肤牵引和骨牵引
  皮肤牵引 用宽胶布两条贴于骨折远端肢体两侧皮肤,连接分开板,系以重量,通过滑车进行牵引。牵引重量不能超过2~3公斤,最好在两三天内逐渐加量,皮肤牵引很难维持超过3~4周。牵引期间要经常检查,以免滑脱,影响牵引。此法适用于(4~5岁以下的幼儿),儿童及老年肌肉软弱,骨折无移位者。
  骨牵引用不锈钢针穿过骨质,通过牵引弓、绳子及滑车进行牵引。根据需要,调整牵引重量及方向,重量一般用体重的1/7~1/8,对位后要减重量保持对位。牵引时间也可延长到2~3月,适用于一切有移位的成人骨折。常用的牵引部位有上肢的尺骨鹰咀,尺、桡骨下端,指骨远端;下肢为股骨髁上,胫骨结节,胫骨下端及跟骨。脊柱骨折可行头颅牵引。
  相关推荐:
外科主治医师会员中心,免费体验全新考试应用,助您快速通关!(点击下图)新应用: 
来源:考试大-
责编:zdh&&&
模板内容为空
暂无跟贴,欢迎您发表意见
考试大外科主治医师考试评论排行
1.&评论51条2.&评论7条3.&评论4条4.&评论3条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尾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