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经常见到圆木多片锯和钢管等堆成的如下图这样的形状,通常我们会用怎根数样的方法求总根数

梦想从这里放飞——萍乡市安源区第一小学数学工作室
当前位置:&&&
《梯形的面积》五年级数教学案例分析
上传: 程明亮 &&&&更新时间: 16:14:53
《梯形的面积》五年级数教学案例分析 && 教学目标 &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 2.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 3.结合数学&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与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 二.教材分析 & &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的意义建构,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 我校共有一千五百多名学生,六个年级,二十四个教学班。其中1&5年级全部使用北师大教材。我校班额容量较大,因此对于本课以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为主教学,这样设计有利于全班参与,更为学困生提供了思考的机会。其次有利于学生间的充分交流与合作,为探索出更多的方法提供了机会。当然,由于班额人数较多,因此在合作中给教师的指导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 四.教学设计 & (一)复习准备 & 1.复习旧知,铺垫引导 &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两天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还记得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 生: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 (在学生说的同时,教师配以投影展示,让学生注意到图形的转化。) & &&(点评:通过复习提问,从而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奠定基础。) & 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的真不错。 & (二)新知探索 & (一)呈现实际情境,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 师:这里有一个灌溉堤坝的横截面如下图,它的面积是多少? & 师:梯形的面积到底该怎么计算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来研究。(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 师:你认为我们该从哪儿入手研究呢? & (学生思考片刻可能会回答:可以先转化为学过的图形) &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梯形,而且需要我们计算它的面积。那么到底该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我有个建议,发挥小组的力量,共同合作探究。 & (点评: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大胆提出猜测,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索目标与方向。) & (二)提供材料,自主探究图形的转化过程 & 1、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 & 师:下面我们共同来研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小组全作的要求如下: & &a.利用你们小组的梯形学具,先独立思考能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 & &b.把你的方法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共同验证。 & &c.选择合适的方法交流汇报。 &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参与并给以适当的指导。让部分小组上黑板展示) & 3.全班汇报交流 & 师:同学们已经用不同的方法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图形,哪一个小组先派代表给同学们讲解,其他时小组的同学可以随时提问。& & &&&&生1:我们小组的方法是用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学生边动手演示,边说转化过程,见下图。) & 生2:我们小组是把梯形沿两腰中点剪开,变成两个小梯形,再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 生3:我们取了两个相同的直角梯形,因此,拼成的图形是长方形。 & (三)探索、归纳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 师:同学们介绍了各种方法,现以第一种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例(实物投影出示),这一个梯形和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怎样推导其面积公式? & 生:梯形上、下底的和等于拼成后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 生:梯形的面积是所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生: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 (教师板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 师:一个梯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 生:因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两个梯形,求一个梯形就需要除以2。 & 师:请同学们再任选一种转化方法进行推导,验证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刚才的是否一致。 & 师: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应怎样表示? & 板书:s=(a+b)h&2 & (学生在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安排计算堤坝横截面的面积) & (点评:这部分内容是这一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激发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后,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让他们主动探究、大胆猜测、积极验证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相互合作,主动探索,真正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新知、旧知有机的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使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 (三)联系实际,巩固运用 & 1.试一试 & 引入:梯形的用途很广泛,在很多物体中都经常看到梯形。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些日常中的问题,计算下列梯形的面积 & (1)出示篮球场的罚球区图形,请计算出罚球区的面积。 &(2)出示汽车侧面玻璃,要制作这扇门的窗户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有机玻璃? & 2.练一练第1、2、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3.思考题 & 我们经常见到圆木,钢管等堆成下图的形状(了示课本第28页第4题),求图中圆木的总根数,你有几种解答方法? & (四)课堂小结 & 师:通过今天的上课,谈谈你的收获。 &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我们经常看到圆木钢管等堆成像下图形状通常用下面的方法求总根数:(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除以2_百度作业帮
我们经常看到圆木钢管等堆成像下图形状通常用下面的方法求总根数:(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除以2
我们经常看到圆木钢管等堆成像下图形状通常用下面的方法求总根数:(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除以2
这是由于相邻两层的钢管的数目都是相差一根,每层的钢管数目组合起来就相当于一个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就是Sn=(a1+an)n/2 ,也就是(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除以2分析:根据图示,近似梯形,利用堆成梯形的物品的计算方法:根数=(上层根数+下层根数)×层数÷2,代入数据求出这堆圆木的根数,据此解答.解答:解:(4+15)×(15-4+1)÷2=19×12÷2=228÷2=114(根)答:这堆钢管有114根.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堆成梯形物品的计算方法求出圆木的根数.
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小学数学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美丽的图案,请你用轴对称来分析如图所示花纹的形成过程.
科目:小学数学
我们经常见到圆木、钢管等堆成如图的形状.请你算出图中圆木的根数.
科目:小学数学
题型:解答题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美丽的图案,请你用轴对称来分析如图所示花纹的形成过程.
科目:小学数学
来源:陕西省同步题
题型:解答题
我们在饭店、宾馆或者家里经常见到墙上有活动的衣帽架是平行四边形的。请回答为什么不是其他形状的?
吴老师30日19点直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余老师30日20点直播unit5第二课时 Section A数与形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602.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我们经常见到圆木等堆成像下图的形伏。通常用下面的方法求总根数:(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这是什么道理_百度作业帮
我们经常见到圆木等堆成像下图的形伏。通常用下面的方法求总根数:(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这是什么道理
我们经常见到圆木等堆成像下图的形伏。通常用下面的方法求总根数:(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这是什么道理
梯形面积公式=(上底+下底)x高÷2
根据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圆木推台锯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