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氨基丙酸用什么催化剂和方法生成丙烯酸氨基烤漆?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菌株筛选及细菌转化β-氨基丙腈生产β氨基丙酸研究.pdf7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分类号:Q556
学校代号:10512
学号:20081XXXXXXXXXX3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菌株筛选及细菌转化p一氨基丙腈生产
p一氨基丙酸的研究
作者姓名:谢芳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王行国、教授
申请学位类别:理学硕士’
学科专业名称:生化及分子生物学
研究方向:生化及分子生物学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大学
学位授予日期: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B.AMINOPROPIONITIULEToB.ALANINE
AThesisSubmittedforthe
Candidate:Xie
Supervisor:Prof.WangXingguo
University
Wuhan.China
湖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另J,DH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
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
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使用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丙烯酸甲酯_百度百科
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甲酯无色液体。有辛辣气味,溶于乙醇、、及,微溶于水。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7℃。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1]
1.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辛辣气味。
2.熔点(℃):-76.5
3.沸点(℃):80.5
4.相对密度(水=1):0.95
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97
6.饱和蒸气压(kPa):9.1(20℃)
7.燃烧热(kJ/mol):-2102
8.临界温度(℃):263
9.临界压力(MPa):4.3
10.辛醇/水分配系数:0.8
11.闪点(℃):-3(OC)
12.引燃温度(℃):468
13.爆炸上限(%):25.0
14.爆炸下限(%):2.8
15.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
16.闪点(?C,闭口):-3
17.闪点(?C,开口):6
18.蒸气压(kPa,0?C):4.2
19.蒸气压(kPa,20?C):9.3
20.蒸气压(kPa, 50?C):35.9
21.汽化热(KJ/mol):33.2
22.黏度(mPa·s,20?C):0.53
23.黏度(mPa·s,25?C):0.49
24.常温折射率(n25):1.4003
25.溶度参数(J·cm-3)0.5:19.022
26.van der Waals面积(cm2·mol-1):7.260×109
27.van der Waals体积(cm3·mol-1):49.280
28.气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2098.57
29.气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 :-333.00
30.液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2069.36
31.液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362.21
32.液相标准热熔(J·mol-1·K-1):160
生态学数据
1.生态毒性
LC50:7.5mg/L(48h)(圆腹雅罗鱼);4.9mg/L(72h)(金鱼)
EC50:3.6mg/L(24h),2.2mg/L(48h)(水蚤);15mg/L(72h)(栅藻)
2.生物降解性
好氧生物降解(h):24~168
厌氧生物降解(h):96~672
3.非生物降解性
空气中光氧化半衰期(h):2.7~27
一级水解半衰期(h):24700
分子结构数据
1、:22.08
2、(m3/mol):93.1
3、等张比容(90.2K):205.0
4、(dyne/cm):23.4
5、(10-24cm3):8.75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2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2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26.3
7.重原子数量:6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65.9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1]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1]
性质与稳定性
1.丙烯酸甲酯在低于10℃时不聚合,高于10℃易发生聚合作用。光、热、过氧化物等会加速聚合作用。通常加入对苯二酚或4-甲氧基酚作阻聚剂。
2.丙烯酸甲酯毒性中等,对眼、皮肤、黏膜有较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并可经皮肤吸收而引起中毒,大鼠经口LD50为300mg/kg。兔口服LD50280mg/kg。慢性中毒症状为头痛、嗜睡、手脚痉挛等。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为35mg/m3。操作场所应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应佩戴胶手套、面罩、防护服等防护装具。发生中毒应即移至通风良好处静休,服用葡萄糖和维生素B、C等。
3.稳定性:稳定
4.禁配物:酸类、类、
5.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接触空气
6.聚合危害:聚合[1]
在贮存过程中易聚合,光、热和过氧化物能加速其聚合作用。纯粹的单体在低于10℃时不聚合。通常加入对苯二酚单甲醚0.1%作阻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7℃。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1]
2.镀锌铁桶包装。应单独贮存,防止日光直射,贮存温度&21℃,长期贮存及运输应加阻聚剂。注意防火。按易燃品规定贮运。
丙烯甲酯生产方法有:丙烯腈水解法、丙烯直接氧化法和乙烯酮法。
1.丙烯腈水解法 以丙烯腈为原料,在浓硫酸存在的情况下进行水解,水解后的丙烯酰胺硫酸盐再与甲醇进行反应得到丙烯酸甲酯。用丙烯腈水化法生产的丙烯酸甲酯,每吨产品消耗丙烯腈(98%)860kg、甲醇(95%)960kg、硫酸(93%)2000kg。[1]
2.丙烯直接氧化法 以丙烯为原料,第一步氧化丙烯醛,再氧化成丙烯酸。丙烯酸再与甲醇反应生成丙烯酸甲酯。用丙烯直接氧化法生产丙烯酸甲酯,每吨产品消耗丙烯(95%)544kg。
3.乙烯酮法乙烯酮与甲醛以三氟化硼为催化剂进行缩合,再用甲醇急冷,同时酯化生成丙烯酸甲酯。
4.丙烯酸与甲醇酯化法 将丙烯酸、甲醇、可膨胀石墨依次加入平底烧瓶中,加入丙烯酸与甲醇物质的量比为1.15∶1。连接分水器、回流冷凝管,置于磁力加热搅拌器上加热搅拌,待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用皂化法计算产率(用碱液中和剩余丙烯酸,再加入定量KOH溶液进行皂化,然后用标准HCl溶液滴定过量的KOH,计算出酯收率)。同时对酯进行分离,将反应液蒸馏,收集65~95℃馏分得粗产物。用5%NaCO3溶液洗至中性,用饱和NaCl溶液洗涤2次,再用无水NaSO4干燥后蒸馏,收集72~74℃馏分,即得产品。
5.改良雷珀法 改良的雷珀法为罗姆哈斯法和道巴底斯法。前者主要用气态一氧化碳来代替80%的羰基镍中的一氧化碳;后者又称高压雷珀法,主要以四氢呋喃为溶剂。[1]
①改良雷珀法。此法反应开始后,一氧化碳与乙炔和醇生成丙烯酸酯,通入的一氧化碳代替羰基镍中的一氧化碳,就可减少羰基镍的再生与镍的回收。反应的溶剂为醇。反应温度为30~50℃,压力为0.1~0.2MPa,乙炔与一氧化碳配比为(1.01~1.10):1(摩尔比),甲醇与总一氧化碳配比为(1.1~3)∶1(摩尔比)。酸量保持在羰基镍的80%~99%(摩尔比),用以抑制氯代丙酸的生成。此法特点是在常压下操作,设备容易解决,但仍需要制备有毒物羰基镍。
②高压雷珀法。以四氢呋喃为溶剂,以氯化钯为催化剂、氯化铜为促进剂,在200~225℃和8.11~10.13MPa下进行反应。反应器顶部未反应的乙炔气体经洗去丙烯酸后循环使用,反应器底部的丙烯酸与四氢呋喃溶液,蒸出四氢呋喃后即得丙烯酸。以乙炔计丙烯酸收率约90%,以一氧化碳计收率约85%,然后丙烯酸在硫酸或离子交换树脂介质中与甲醇进行酯化,即得丙烯酸甲酯。如在生产丁酯以上的高级酯时用酸性催化剂进行连续酯化;生产丙烯酸乙酯时,用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得到丙烯酸酯。此法的特点是:用四氢呋喃为溶剂,将反应所需的乙炔先溶解在四氢呋喃中,这样可减少高压处理乙炔的危险,同时不用羰基镍,只需用镍盐作催化剂。但此法操作压力较高,因此设备材质要求较高。[1]
用于聚丙烯腈纤维的第二单体,胶粘剂。腈纶纤维原料、涂料、塑料、树脂。
是有机合成中间体及高分子聚合物的单体,用于制造丙烯酸或丙烯酸酯类溶剂型胶黏剂和乳液型胶黏剂。为聚丙烯腈纤维(腈纶)的第二单体,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等共聚制得的聚合物,广泛用作胶黏剂、涂料、皮革及纸张加工助剂等。[1]
本品是一种重要有机合成单体和原料。本品为聚丙烯腈纤维(腈纶)的第二单体;可做塑料和胶黏剂;与丙烯酸丁酯共聚的乳液,能很好地改善皮革的质量,使皮革柔软、光亮、耐磨,广泛用于皮革工业和制药工业。
用作合成聚合物的单体,用于聚丙烯腈纤维的第二单体,胶黏剂等。[1]
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也是合成的单体,用于橡胶、医药、皮革、造纸、粘合剂等。
是合成聚合物的单体,主要用作腈纶第二单体,和苯乙烯、醋酸乙烯等的共聚物广泛用于涂料、粘合剂等行业。
危险运输编码:UN 1919 3/PG 2
危险品标志: F易燃Xn有害
安全标识:S9 S25 S26 S33 S43 S36/S37
危险标识:R11 R43 R20/21/22 R36/37/38[1]
对环境的影响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高浓度接触,引起流涎、眼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严重者口唇发白、呼吸困难、痉挛,因肺水肿而死亡。误服者,出现口腔、胃、食管腐蚀症状,伴有虚脱、呼吸困难、躁动等。长期接触可致皮肤损害,亦可致肺、肝、皮肤病变。
毒理学资料
毒性:毒性比相应的饱和酯大10~13倍,是全身性毒物。
:LD50277mg/kg(经口);1243mg/kg(兔经皮);LC504752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75ppm,最低刺激剂量;人吸入0.25~0.5mg/L,对粘膜有刺激作用。
亚急性和:兔 经口23mg/mg/日5日/周5周,对生长有影响,无变化。
刺激性:家兔经眼:150mg,引起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10g/kg,引起刺激。
致突变性::小鼠淋巴细胞2202mg/L。交换:仓鼠卵巢1500mg/L。
: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09g/m3,17分钟(孕6~15天),致胚胎毒性,肌肉。
: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可疑阳性,人类无可靠数据。
毒性作用试验数据编号
啮齿动物——大鼠
180 gm/m3/4H
1.行为毒性——全身麻醉
1.嗅觉毒性——未报告  2.眼毒性——未报告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其他变化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350 ppm/4H
1.嗅觉毒性——未报告  2.眼毒性——未报告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2800 mg/m3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行为毒性——嗜睡  2.行为毒性——震颤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2522 ppm/1H
1.行为毒性——嗜睡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3.胃肠道毒性——唾液腺的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化
1243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09 mg/kg/2Y-C
1.行为毒性——液体摄入量发生变化  2.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膀胱重量发生变化  3.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100 ug/m3/24H/14W-C
1.行为毒性——肌肉收缩或痉挛  2.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尿中成分发生变化  3.血液毒性——脾发生变化
71 mg/m3/3H/17W-I
1.大脑毒性——影响特定区域的中枢神经系统
578 ppm/49H (Intermittent)
100 mg/24H
37500 ug/kg
  小鼠淋巴细胞
  小鼠淋巴细胞
  小鼠淋巴细胞
  仓鼠成纤维细胞
  仓鼠肺
  [2-24]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丙烯酸甲酯容易自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
身体防护:穿。
手防护:戴。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化工应用 涂料工业用于制造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三元共聚物、丙烯酸酯涂料和地板上光剂。橡胶工业用于制造耐高温、耐油性橡胶。有机工业用作有机合成和用于制造活化剂、粘合剂。塑料工业用作单体。化纤工业中与共聚可改善丙烯腈的可纺性、及染色性能。
.化学数据库[引用日期]
Toxicology of Drugs and Chemicals, Deichmann, W.B.,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Inc., 1969 : -,75,1969
Archives des Maladies Professionnelles de Medecine du Travail et de Securite Sociale. (SPPIF, B.P.22, F-41353 Vineuil, France) V.7- 1946- : 36,58,1975
Journal of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Hemisphere Pub., 1025 Vermont Ave., NW, Washington, DC 20005) V.1- 1975/76- : 16,811,1985
Toxicology Letters. (Elsevier Science Pub. B.V., POB 211, 1000 AE Amsterdam, Netherlands) V.1- 1977- : 11,125,1982
Gigiena Truda i Professional'nye Zabolevaniya. Labor Hygiene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V/O Mezhdunarodnaya Kniga, 113095 Moscow, USSR) V.1-36, 1957-1 For publisher information, see MTPEEI : 23(9),55,1979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Assoc. for Dental Research, 734 15th St., NW, Suite 809, Washington, DC 20005) V.1- 1919- : 51,526,1972
Journal of Industrial Hygiene and Toxicology. (Cambridge, MA) V.18-31, 1936- For publisher information, see AEHLAU. : 31,317,1949
Journal of Industrial Hygiene and Toxicology. (Cambridge, MA) V.18-31, 1936- For publisher information, see AEHLAU. : 30,63,1948
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 (Academic Press, Inc., 1 E. First St., Duluth, MN 55802) V.1- 1959- : 6,29,1964
Gigiena i Sanitariya. For English translation, see HYSAAV. (V/O Mezhdunarodnaya Kniga, 113095 Moscow, USSR) V.1- 1936- : 32(10),3,1967
Gigiena i Sanitariya. For English translation, see HYSAAV. (V/O Mezhdunarodnaya Kniga, 113095 Moscow, USSR) V.1- 1936- : 45(1),34,1980
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Ophthalmic Pub. Co., 435 N. Michigan Ave., Suite 1415, Chicago, IL 60611) Series 3: V.1- 1918- : 29,
Prehled Prumyslove T Organicke Latky, Marhold, J., Prague, Czechoslovakia, Avicenum, 1986 : -,368,1986
Mutation Research. (Elsevier Science Pub. B.V., POB 211, 1000 AE Amsterdam, Netherlands) V.1- 1964- : 135,189,1984
Environmental Mutagenesis. (New York, NY) V.1-9, 1979- For publisher information, see EMMUEG. : 8(Suppl 6),4,1986
Environmental and Molecular Mutagenesis. (Alan R. Liss, Inc., 41 E. 11th St., New York, NY 10003) V.10- 1987- : 11,49,1988
Eisei Shikenjo Hokoku.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ygienic Sciences. (Kokuritsu Eisei Shikenjo Kagaku, 18-1 Bushitsu Johobu, Setagaya-ku, Tokyo 158, Japan) V.1- 1886- : (102),77,1984
Gann Monograph on Cancer Research. (Plenum Pub. Corp., 233 Spring St., New York, NY 10013) No. 11- 1971- : 27,95,1981
The Threshold Limit Values (TLVs) and Biological Exposure Indices (BEIs) booklet issues by American Conference of Governmental Industrial Hygienists (ACGIH), Cincinnati, OH, 1996 : TLV/BEI,1999
IARC Monograph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 of Chemicals to Man. (WHO Publications Centre USA, 49 Sheridan Ave., Albany, NY 12210) V.1- 1972- : 39,99,1986
IARC Monograph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 of Chemicals to Man. (WHO Publications Centre USA, 49 Sheridan Ave., Albany, NY 12210) V.1- 1972- : 71,
EHP,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Supt of Documents, Washington, DC 20402) No.1- 1972- : 11,141,1975
Cahiers de Medecine du Travail. (Association Professionnelle Belge des Medecine du Travail, rue du Bultia, 6280 Gerpinnes, Belgium) V.1- 1963- : 10(3),49,1973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_百度百科
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
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A)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季胺类丙烯酸酯,也是一种拥有多功能的活性单体,具有烯烃,胺,酯类化合物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季胺化,聚合,加成和水解等反应。由于分子中有一个被酯基活化了的碳碳双键,所以它很容易进行双键的所有加成反应,进而制得多种衍生物;其共聚物的叔胺基可与环氧基室温下进行交联,制备室温交联的涂料等。
分子式C7H13O2N,分子量143.18;
密度0.943g/cm?(20℃)
沸点68.5℃(101.325kpa)  闪点(密闭)63℃  粘度0.0013 Pa·s(25℃)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液体,分子中有聚合性的乙烯基和活泼的叔胺基,可进行均聚、共聚、季胺化为主的各种化学反应。
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A) 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酯化法;(2)丙烯酰氯法; (3)酯交换法  (1)直接酯化法:在催化剂存在下,以丙烯酸和二甲氨基乙醇为原料直接酯化合成DMAEA,需要用酸或碱做催化剂,但酸性催化剂会与弱碱性的二甲氨基乙醇发生中和反应,使反应难以进行;而碱性催化剂则可与丙烯酸发生中和反应,也不适于目的产物的合成。
(2)丙烯酰氯法  丙烯酸酰氯与二甲氨基乙醇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进行以下反应。酰氯与胺或者醇反应时要加入缚酸剂如三丙胺,三乙胺等。由于胺类物质可以与反应生成的盐酸作用得到胺的盐酸盐沉淀,而二甲氨基乙醇中就含有叔胺基,可能导致生成物中出现沉淀杂质。当反应温度过高时,丙烯酰氯容易分解,体系中还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当温度过低时,反应时间长,对溶剂的要求会较高,也使收率降低。以由此可见用丙烯酸酰氯法合成DMAEA实验相对难度较高。  (3)酯交换法[1]
 酯交换反应:是酯和醇在酸或碱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一个新酯和新醇的反应,即酯的醇解反应。此反应是可逆反应,若想酯交换反应能够进行,至少满足以下两种情况的一种:能生成的新酯稳定性强于之前的酯;或者生成的新醇能够在反应过程中不断的蒸出。  利用酯交换法使丙烯酸甲酯与二甲氨基乙醇在催化剂甲醇钠阻聚剂吩噻嗪作用下进行酯交换反应。控制体系温度维持在回流温度即可(约为78~82℃),回流反应5.5小时后停止反应;经过粗蒸和精馏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产品。  此反应使用的催化剂一般是钛酸酯类化合物,碱金属的磷酸盐,有机锡类化合物,碳酸盐。为了防止聚合反应,通常加入吩噻嗪或对苯二酚等做阻聚剂。酯交换反应中常使用共沸剂用以蒸出生成的甲醇,常用的共沸剂有苯,甲苯,正己烷,以及过量的丙烯酸甲酯。
高分子絮凝剂
国内外在上水、废水和污泥脱水处理中广泛使用的絮凝剂主要有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两类。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优点是价格低廉,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优点是具有分子质量高、具有多个官能团、产品稳定性好,及吸附架桥能力强、絮凝效果好、适用范围广、投药量少、产生的污泥量少、形成的絮体过滤性好等优点,因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DMAEA的季铵盐或酸性盐容易与单独或其他乙烯基单体共聚易得高分子量的水溶性聚合物,这些聚合物是阳离子高分子电解质,对胶体和悬浮粒子具有优良的絮凝能力。丙烯酸二甲胺乙酯氯化季铵盐(DAC)系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用丙烯酸二甲胺乙酯(DA)和氯甲烷反应制得,在西欧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则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取代了甲基内烯酸二甲胺乙酯氯化季铵盐(DMC)系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成为CPF中的主导产品。DMAEA大部分用作废水处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原料。DMAEA的季铵盐与丙烯酰胺共聚制备的阳离子絮凝剂,特别适用于下水道、工业废水等有机活性污泥的过滤脱水,可显著提高过滤速度,降低滤饼含水率,这一用途可与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相竞争。由于DMAEA的共聚性优良,易制得聚合度高的聚合物,更适用于污泥的离心式脱水。在欧美,污泥脱水以离心式为主,丙烯酸酯的需求量大,是甲基丙烯酸酯的1.5倍。而在日本,污泥脱水多数是带式压滤机,甲基丙烯酸酯需求量大,是丙烯酸酯的3倍。例如,DMAEA季铵盐的聚合物和苯乙烯磺酸酯聚合物按4:1的比例混合处理活性污泥,然后用100目尼龙滤布过滤,具有过滤速度快、滤饼含水率低、滤饼和滤布易分离的优点。  DMAEA的盐酸盐和丙烯酰胺以68:32的共聚物,可用于处理固含量0.5%的污泥,经过滤可使滤液中固含量下降到80×10。  我国聚丙烯酰胺类高分子絮凝剂的主要应用领域为石油开采、水处理、造纸、高吸水性树脂、冶金和洗煤等。其消费结构为:油田开采81%,水处理9%,造纸5%,矿山2%,其他3%。  水处理消费领域发展潜力很大,在“十五”期间国家计划投资2700亿元用于污水治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45%,2005年我国在水处理方面对聚丙烯酰胺的消费量达到3万t。聚丙烯酰胺在造纸行业中主要用作浆料絮凝剂和助留剂。2005年我国对造纸助剂的需求量达到2万吨。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污水治理力度的加强,污水处理及污泥脱水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类高分子絮凝剂会有越来越大的市场。
日用化学品
  DMAEA和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可在二乙基硫酸酯中进行反应,生成的季铵化的化合物是洗发水的成分,对头发黏合性、造膜性良好,并且对头发有很好的定型、保湿作用,很多日用品公司正在开发。
DMAEA的聚合物在中性或碱性水中溶解性很小,在弱酸性水中溶解性好。利用这一特性制成的胃液速溶药片胶囊和被膜,在医药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开发前景。
塑料、纤维加工助剂
聚烯烃、聚氯乙烯等各种树脂与DMAEA接枝或与含DMAEA共聚物掺混后,可提高树脂的染色性、粘合性及加工性能。低密度聚乙烯经DMAEA均聚物改性,加工性能、印刷性能、粘接性能和染色性能均有提高。DMAEA和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的共聚物可使聚丙烯的染色性能和加工性能得到改善。
光固化涂料和胶黏剂
DMAEA作为优良的紫外线固化涂料用反应性单体,在光固化涂料有很广泛用途。主要用于杂志、包装材料和标签等的表面上光,它将赋予制品高光泽、耐磨和耐水性,使制品美观耐用,所以被称为光固化上光油。  DMAEA和多种高分子有机物的聚合产物具有很强的胶粘性能。如DMAEA和2-羟己基丙烯酸酯等的混合物涂于玻璃上,经过光固化生成伸长和弹性均优良的光学纤维缓冲膜。DMAEA、甲基丙烯酸甲酯、2—乙基己基丙烯酸酯和三烯丙基氰尿酸共聚物,经紫外光固化,可制得黏结性优良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用涂料。
造纸加工助剂
随着现代造纸工业的发展,化学助剂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各种性能优良的助剂在造纸上有效使用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造纸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用DMAEA为原料合成的造纸加工助剂,具有用量少、效果好的特点。其主要用途有:改进纸的质量、赋予纸张特殊的性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有效地减轻环境污染。
高分子助剂在造纸上的应用
  人工合成高分子助剂在造纸过程中应用范围较广,其中在湿部化学助剂、表面施胶剂、涂布助剂方面的应用更多。助留助滤剂的典型代表为聚丙烯酰胺,在提高细小纤维和填斟留着率、降低白水浓度方面效果较其它无机或天然高分子助剂皆有明显的优势。用量一般为0.1%~0.3% (绝干量/绝干浆)。增强剂方面有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聚乙烯亚胺、聚丙烯酰胺等。表面施胶剂主要有聚乙烯醇等。涂布助剂中的人工合成高分子助剂有聚丙烯酸酯、聚氨酯、聚醋酸乙烯酯等。人工合成高分子助剂虽然添加量极小,效果显著,操作简单,但要求应用技术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其加入位置、加入量、加入方式应当随原料的种类、纸机类型、纸种、水质等的变化作适当调整。所以在重视开发优质高效助剂的同时要研究其在造纸上的应用技术;质量稳定可靠的助剂和针对性强的应用技术的结合,是用好各种化学助剂的关键。
安全说明:S24:避免接触皮肤
S37:使用合适的防护手套
危险类别码:R43:皮肤接触会产生过敏反应。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