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找寻逝去的自我txt》有感

1398人阅读
找寻逝去的自我 Searching for Memory - 大脑、心灵和往事的回忆导言:记忆力之脆弱《百年孤独》 "我无法回顾我的生命"第一章 论记忆活动1.体验往事:记忆主体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概念的事实的知识、程序记忆(procedural memory):学习技能形成习惯的基础 有意识的回忆往事的主观体验 情节记忆(episodic memory)2.记忆的视角场域记忆(fieldmemory)、观察者记忆(observer momory) 3.记忆过去(remembering the past)和知晓过去(knowing the past)4.过去的引力:三个故事马塞尔&普罗斯特:不随意的记忆 《追寻过去的时光》 面包片的回忆 弗兰克&马格那尼:强迫性记忆 "GR":记忆的丧失和复得 退行性失忆症(retrograde amnesia)、前行性失忆症(anterograde amnesia)5.计算机是记忆主体吗?记忆是从经验的碎片建构出来的 第二章 记忆的重构:对现在和过去的编码和提取1.巴布尔&P与编码性质&编码过程(encoding process)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 精细编码(elaboratice encoding) 编码与记忆术 位置法 巴洛克式"记忆之宫" 自闭症天才(autistic savant) 《雨人》 博物馆的测验 《恐怖的谋杀》2.编码过程与大脑 正电子放射断层图谱术(PET) 海马 近时记忆 3.历史的插曲:赛蒙其人其事 记忆痕迹(engram) 赛蒙的遗产:线索依赖性记忆 编码特殊性原则(encoding specificity principle) 4.提取过程与大脑:尼尔的故事 联想性提取(associative retrical) 策略性提取(strategic retrieval) 5.记忆的重构第三章 论时间和自传1.往事的消逝2.记忆的增强与巩固& 记忆增强(hypermnesia) 巩固(consolidation) VB13.对人生经历的回忆第四章 曲面镜中的影像:记忆的歪曲1.已有知识的陷阱:编码与记忆歪曲 甜蜜词汇测验2.引起混淆的线索:提取与记忆歪曲3.源记忆之变幻不定4.记忆歪曲与大脑:源记忆失忆与虚构 额叶5.对幻想的记忆:误认与右脑额叶6.虚构的陷阱:源记忆失忆与学前儿童7.一位司法行政官的回忆第五章 记忆痕迹的消逝:失忆症与大脑长时记忆:情节记忆(episodic memory)-往昔特殊事件 语义记忆(semantic)-关于世界的一般知识之基础的各种概念和联系的巨大网络 序列记忆(procedural memory)-学会各种技能并知道如何去做1.失忆症的形成:记忆的机制 猴子与记忆 海马 杏仁核 中间额叶皮质 科萨柯夫氏综合症 酗酒 VB1 失忆症与间脑 2.往事的消失:退行性失忆症与记忆的结构 语义痴呆症3.失忆症的体验:记忆丧失的自觉与不自觉第六章 内隐记忆的隐秘世界& IBM辞职1.失忆症患者为什么拥有学习能力? 记忆错觉 2.利用启动效应:巴巴拉的故事3.心灵的对象 知觉表征系统(perceptual representation system)& PRS4.超越知觉启动效应:内隐记忆的多元展观 习惯形成 序列记忆 降落伞 概念领域第七章 情绪记忆:往事的力量1.闪光灯记忆(flashbulb memories):当时你在哪里?2.个人创伤:记忆的持久力3.创伤记忆:其准确性如何? 回闪记忆(flashback) 视像(vision)4.情绪记忆:从情绪经验中记住的是什么?武器聚焦(weapon focusing) 注意驱动效应(attention-driving effects) 情绪一致性提取(mood-congruent retrieval) 5.大脑的杏仁:杏仁核、情绪及记忆第八章 雾中孤岛:心因性失忆症当我们因失忆而不能在时间中进行心灵之旅时,我们也就失去了关于我们是谁、以及我们要想何处去的根基感。语义记忆、情景记忆、序列记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心因性失忆症(psychiatrist)、局部失忆症(limited amnesia)过度饮酒破坏外显记忆,导致记忆缺失(blackout) 状态依赖性提取效应 功能性失忆症(不能在意识中自主地产生某些回忆)1.心灵何时会忘记自我:透过卢伯杰克看世界2.往事的孔洞:局部性失忆症3.往事的泄漏:创伤事件的内隐记忆4.往事何以丧失:解离、压抑(repression)、抑制(inhibition)5.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ies):是解离还是虚构&多重人格障碍=同一性解离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启动效应 知觉表征系统(PRS)6.应激体验与大脑:心因性失忆症的线索? 回闪记忆 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会导致右旋糖类皮质激素分泌水平提高,进而伤及海马引发记忆异常 退行性失忆症、前行性失忆症第九章 记忆之战:火线上寻求真理 源记忆失忆1.遗忘虐待:其发生的频度和原因如何 防御性压抑 被压抑的记忆并未被永久的丧失,他们被过滤到潜意识的某个角落;广泛失忆症很可能起因于解离而不是压抑 2.被恢复之记忆:其准确性如何? 3.幻觉记忆证据 反悔者(retractor) 催眠、指导性想像提取压抑之记忆4.真实记忆与幻觉记忆的区分:内隐记忆的作用5.超越论争 虚假记忆第十章 老年人的记忆1.老年人的记忆:其脆弱程度如何? 额叶不同区域受到特殊破坏 左脑额叶精细编码2.回顾人生:记忆力的强化 记忆隆(the reminiscence bump)3.老年叙事者:代际沟通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106234次
积分:1682
积分:1682
排名:第13502名
原创:51篇
转载:41篇
评论:22条
(3)(3)(2)(7)(5)(1)(1)(2)(6)(8)(30)(4)(6)(11)(2)(1)记忆、真相与自我——读《找寻逝去的自我——大脑、心灵和往事的记忆》
“认识你自己”这句铭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的箴言,像一个神秘的召唤已回响了数千年。而一个人的“自己”或者说“自我”到底是什么,至今仍为哲学家们众说纷纭——它是一个可被审视被认知的客体吗?可是审视它认知它的那个主体又是什么呢?而如果它本身就是一个主体,它又如何能够客观地或不偏不倚地看待自身呢?自我是固定不变的吗?可是人人皆处在不断变化着的情境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当中,自我又焉能不变?而如果自我是变动不居的,“认识你自己”又怎有可能?岂不虚无缥缈……我想我们最好还是离开哲学家的这些繁琐的辩题,回到常识和经验上来。在常识与经验的层面上,也许这种“自我”并没有那么复杂。我们每个人都能比较切实地感受到的是,自我其实就是对往昔的记忆。人必记得自己姓甚名谁,谁家之子,生于何地长于何处,爱交何友喜读何书,以及曾因何受褒奖而喜又因何吃苦头而哭等等,如此这般,他才能对自己是谁以及是怎样一个人有个基本认知和把握,才能在此基础上对人对事作出符合于“我”的价...&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认识你自己”这句铭刻在古希腊神庙上的麟言,像一个神秘的召唤已回响了数千年。而一个人的“自己”或者说“自我”到底是什么,至今仍为哲学家们众说纷纭—它是一个可被审视被认知的客体吗?可是审视它认知它的那个主体又是什么呢?而如果它本身就是一个主体,它又如何能够客观(不带自满和偏见)地看待自身呢?自我是固定不变的吗?可是人却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着的情境和社会关系当中的。自我是变动不居的吗?那样则又会使“认识你自己”真正成为一种不可能,也使得人与人的交往不再具有相互信赖和相互预期的前提。 如果回到常识和经验上来这一层面上,也许“自我”并没有那么复杂。我们每个人都能比较切实地感受到的是,自我其实就是对往昔的记忆。人必记得自己姓甚名谁,生于何地长于何处,爱交何友喜读何书,以及曾受过何种褒奖吃过哪些苦头等等,他才能对自己是谁以及是怎样一个人有个基本认知和把握,才能在此基础上对人对事做出符合于“我”的价值判断,并且由此决定自己的行动。金庸笔下的武林高...&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读《找寻逝去的自我》(一)
《找寻逝去的自我:大脑、心灵和往事的记忆》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系主任的丹妮·夏克特的著作。在数十年的研究生涯中,他将目光聚焦到了记忆这一神秘而又捉摸不定的研究领域。在书里他解答了什么是内隐记忆?语义记忆?海马?究竟什么是知觉表征系统,失忆症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催眠下的儿童期性侵犯受害者?多重人格究竟和记忆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记忆在生命中的重要性。下面是学习第一章《论记忆活动》的体会。
1.什么是记忆。我们内心所保留的过去经验的记忆,以某种特殊的方式把我们与过去联系起来。早已化为废墟的地点或早已从我们生活中消逝的人物,却永远地存活于我们的记忆中,有时像幽灵般地虚幻而难以把握,有时又像水晶般地活灵活现。记忆是高度个人化的,每个人记忆彼此之间绝少相同。我们之所以如此感觉,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都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独特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都或短暂、或持久地改变着我们,虽然我们所经历的生活事件,能够明确记忆的却是其中一部分。
2.记忆主体。认知科学家通常把人类的记忆比作一种信息加工装置,即对各种信息朝廷贮存、保持、提取的计算机。但是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因为这个比喻忽视了人类记忆的主观体验。
&&&&对往事的记忆系统,分为语义系统和程序系统。语义系统指知识,程序记忆则是我们学习的技能和形成习惯的基础。对于记忆主体而言,记忆活动是一种心理的时间旅程,是以某种方式重新复活过去所发生的某种事件。作为记忆主体,我们能够从当下的时空限制中解脱出来,重新体验过去,并随意地将我们自己投射到未来。
3.记忆的视角。从记忆的视角看,记忆可以分为场域记忆和观察者记忆。当人们集中注意于情感时,所做的回忆主要是场域记忆;当集中注意于客观环境时,则更多的发生的是观察者记忆。
&&&&判定是场域记忆和观察者记忆的依据,可以回忆婚礼为例进行说明。
其一,如果我们回忆集中于当时参加婚礼的感觉如何,那么回忆便是一次场域记忆;如果集中于谁参加了婚礼、他们穿戴如何,则回忆便是一次观察者记忆。
其二,如果在回忆当时参加婚礼的人物中,没有出现自己的形象,那就是场域记忆;如果看见自己置身于婚礼现场,或者坐在一旁看婚礼,那么则是观察者记忆。
由于回忆往事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个婚礼回忆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感受是不相同的。如果是场域记忆,第一次回忆和第二次回忆的感受是相同的,而观察者记忆的感受强度第二次就不如第一次了。
这是一个重大的惊人发现。由此可以推出两个结论:
第一,感受有快乐的,也有痛苦的,这个原理同样适应于痛苦的情绪。
&&&&第二,可利用回忆往事的角度不同,来使回忆快乐更加快乐,回忆痛苦更少痛苦。这是心理治疗所需要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找寻逝去的自我_百度知道
找寻逝去的自我&怎么样?
已有10人参与评价
好评:&100%
找寻逝去的自我用户口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找寻逝去的美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