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有好评。。,。,

初三化学,有好评。,,,_百度知道
初三化学,有好评。,,,
///zhidao/pic/item/dbb44aed2e738bd4808e5cbaa28b87d6267ff98a&nbsp.baidu.jpg" esrc="/zhidao/wh%3D450%2C600/sign=b5c9ea62a60be7e0099a36/dbb44aed2e738bd4808e5cbaa28b87d6267ff98a.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zhidao/wh%3D600%2C800/sign=e4b8bbef5c09ad330b778d/dbb44aed2e738bd4808e5cbaa28b87d6267ff98a.hiphotos://d.<a href="http://d.hiphotos
提问者采纳
&&nbsp,___瓶中气体减少;&烧杯&nbsp:(1)烧杯,水进入集气瓶_______,所以水会进入烧杯.(2)①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nbsp,氮气与瓶内的其他物质反应而减少(答案合理即可),②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3)镁与氮气和二氧化碳都能发生燃烧;&nbsp,压强减小。⑶&nbsp,导致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2)21%,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故答为,还和氮气反应;21%&nbsp,烧杯内外形成气压差;&&&&,压强减小;空气中其他成分与镁条反应而减少(或其他合理答案)文字表达式__镁+二氧化碳→碳+氧化镁___;&&nbsp,及镁除了与氧气反应:(1)镁燃烧后;集气瓶中气体减少,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21%,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6分)⑴&&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二氧化碳不一定能来灭火等合理答案_解。⑵&,假设二&&&nbsp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大气压把水压进集气瓶21%氮气溶解于水烧杯集气瓶内的氧气燃烧了,压强变小,气体变少。-3价。置换反应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初三化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初三化学,求解,有好评! 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初三化学,求解,有好评!
初三化学,求解,有好评!&
请记忆溶解度表.虽然完全清晰记忆有困难但不是没办法.有一句口诀可用:【硝酸(盐)全溶,硫酸除钡铅,氯化除银亚汞.】 意思就是常见硝酸盐全溶于水,硫酸盐除钡铅外全溶,氯化物除银盐和亚汞盐外全溶.这里,将酸根粒子和金属粒子整理一下,有:Na+ K+ Mg2+ Ba2+ ,Cl- SO42-他们相遇后,沉淀的只有:BaSO4.方程式:BaCl2+MgSO4=MgCl2+BaSO4(沉淀符号自己标)后面的滤液,里面的粒子还剩::Na+ K+ Mg2+ ,SO42- Cl假如假如X是AgNO3,那么沉淀的只有AgCl .当X是氢氧化钠,沉淀的只能是Mg(OH)2
26题么?(1)MgSO4+BaCl2=BaSO4↓+MgCl2(2)AgCl2(3)Mg(OH)2
这是26题的答案,你看看,但是不好意思太长了,我只能截这么多,你自己去我截图里面的链接中看完答案吧,25题你自己去这个网站中搜吧,肯定有答案的。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1)MgSO4+BaCl2=BaSO4+MgCl2(2)AgCl(3)Mg(OH)2初三化学,有好评_百度知道
初三化学,有好评
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zhidao/pic/item/58ee3d6d55fbb2fbe6e7ea44723dc88.baidu.baidu.jpg" esrc="http://f.hiphotos:///zhidao/wh%3D600%2C800/sign=/zhidao/wh%3D450%2C600/sign=dea4edc78d1/58ee3d6d55fbb2fbe6e7ea44723dc88://f;<a href="http&nbsp.hiphotos
提问者采纳
不知道想问什么)(3)2H2+O2=2H2O,所以带负电的核外电子与核内质子数一致)(2)说明微粒是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元素(这个问题很模糊,显电中性(1)53 (原子不带电荷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初三化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有三种白色粉末,分别是CaO、Na2CO3和KCl中的一种.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把这三种粉末区分开来.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可以不填满空格)
预期现象和结论
分别取少量三种待鉴别的固体于三支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溶解
反应剧烈且伴有大量热量放出的原固体是CaO,固体溶解的原固体是Na2CO3和KCl
分别向上述剩下两支试管的未知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有气泡生成的试管里原固体是Na2CO3无明显现象的试管里原固体是KCl
【考点】.【专题】实验设计题.【分析】氧化钙溶于水放出热量,碳酸钠溶液能和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氯化钾不和盐酸反应.【解答】解:根据三种物质不同的性质,可以先溶于水,放出热量的是氧化钙,然后向另外两种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能放出气体的是碳酸钠,无现象的是氯化钾.故答案为:
分别取少量三种待鉴别的固体于三支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溶解
反应剧烈且伴有大量热量放出&的原固体是CaO,固体溶解的原固体是Na2CO3&和KCl
分别向上述剩下两支试管的未知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有气泡生成的试管里原固体是Na2CO3无明显现象的试管里原固体是KCl【点评】同时对多种物质进行鉴别时,采取根据物质的性质的异同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可使复杂的鉴别变得有条理.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lsj1660老师 难度:0.45真题:2组卷:3
解析质量好中差王老师在化学课上经常组织同学们开展一些探究活动:(1)有一次王老师刚说为了探究酸的通性,需要先将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小明就立刻自告奋勇上台说要来完成这项稀释工作,王老师对他的学习热情给予了高度评价,不过当他用大量筒量取好20mL浓硫酸后,正准备将水加入到量筒中时,王老师立即进行了制止,并说他犯了两个原则性错误.请你写出小明的这两个错误;.(2)一次王老师让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所做的实验和使用的试剂如右图所示.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倒进各组的废液缸时,发现甲组废液呈红色,乙组废液呈蓝色.请你分析废液的成分:甲组废液可能含有;乙组废液中可能含有.假如将甲组的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下水道,会造成什么危害?答:.(3)自然界的物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不仅与物质的性质有关,还与外界条件密不可分.因此人们利用这其中的规律,就可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通过控制条件来控制化学反应的发生.王老师要同学们结合初中化学已学过的知识,来说明以下问题:相关结论能说明此结论的实验事实①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越强烈②温度不同,反应发生的情况不同③有些变化受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控制,缺一不可.-乐乐题库
&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知识点 & “王老师在化学课上经常组织同学们开展一些探...”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王老师在化学课上经常组织同学们开展一些探究活动:(1)有一次王老师刚说为了探究酸的通性,需要先将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小明就立刻自告奋勇上台说要来完成这项稀释工作,王老师对他的学习热情给予了高度评价,不过当他用大量筒量取好20mL浓硫酸后,正准备将水加入到量筒中时,王老师立即进行了制止,并说他犯了两个原则性错误.请你写出小明的这两个错误;.(2)一次王老师让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所做的实验和使用的试剂如右图所示.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倒进各组的废液缸时,发现甲组废液呈红色,乙组废液呈蓝色.请你分析废液的成分:甲组废液可能含有;乙组废液中可能含有.假如将甲组的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下水道,会造成什么危害?答:.(3)自然界的物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不仅与物质的性质有关,还与外界条件密不可分.因此人们利用这其中的规律,就可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通过控制条件来控制化学反应的发生.王老师要同学们结合初中化学已学过的知识,来说明以下问题:相关结论能说明此结论的实验事实①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越强烈②温度不同,反应发生的情况不同③有些变化受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控制,缺一不可.&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09-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王老师在化学课上经常组织同学们开展一些探究活动:(1)有一次王老师刚说为了探究酸的通性,需要先将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小明就立刻自告奋勇上台说要来完成这项稀释工作,王老师对他的学习热情给予了高度评价,不过当他用大...”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注意浓硫酸的稀释:应把浓硫酸慢慢的注入到水中,切不可把水注入到浓硫酸中;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没有其他的用途;注意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的变色情况,从而判断酸和碱是否过量的情况;当酸过量时,酸溶液能够和活泼金属反应,因此不能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下水道.注意相关的结论,然后根据所学的知识举出符合结论的事实.答:(1)由于量筒只能用来量取一定的液体,不能用来稀释溶液,更不能用来做反应器;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慢慢的注入到水中,且用玻璃棒慢慢的搅拌,使产生的热量及时的散发掉,切不可把水倒入到浓硫酸中;故答案为:不能在量筒中直接稀释浓硫酸,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2)由于甲组废液呈红色,乙组废液呈蓝色,说明甲组废液中除了生成的物质之外,还有过量的盐酸,而乙组除了生成的物质外,还应有过量的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由于甲组废液中含有酸,因此可以和铁管发生反应;故答案为:甲组:NaCl、CaCl2、HCl,乙组:NaCl、CaCl2、NaOH、Ca(OH)2,会造成下水管道被腐蚀.(3)注意相关的结论,然后根据所学的知识举出符合结论的事实.能说明此结论的实验事实①硫在空气中燃烧只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②许多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进行,而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能够进行.③铁在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才易生锈,无论隔绝氧气,还是隔绝水,铁都不易生锈.或物质要燃烧,不仅要本身具有可燃性,还要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各种因素缺一不可.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王老师在化学课上经常组织同学们开展一些探究活动:(1)有一次王老师刚说为了探究酸的通性,需要先将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小明就立刻自告奋勇上台说要来完成这项稀释工作,王老师对他的学习热情给予了高度评价,不...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王老师在化学课上经常组织同学们开展一些探究活动:(1)有一次王老师刚说为了探究酸的通性,需要先将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小明就立刻自告奋勇上台说要来完成这项稀释工作,王老师对他的学习热情给予了高度评价,不过当他用大...”主要考察你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酸碱指示剂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酸碱指示剂是指能够与酸性或碱性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初中阶段主要要求掌握常用的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两种.如图所示:它们的主要性质是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可以简记为:“紫石酸红遇碱蓝,无酚酸无遇碱红”).【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和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该考点常常作为试题的突破口(或题眼、眼线),与物质的推断和鉴别、酸(或碱、盐)的化学性质、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一些实验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和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指示剂的鉴别结果--变色情况(或溶液的酸碱性),来反推酸碱指示剂的名称、性质或其中的错误和实验注意事项等等.特别是,对酸碱指示剂的灵活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方面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和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酸碱指示剂是与酸性或碱性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并且,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性或碱性的溶液.它的具体变色情况可以给出的口诀来识记.2.酸或碱的溶液能够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但是能够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的不一定就是酸或碱的溶液.例如,纯碱溶液能够使石蕊试液变蓝,酚酞试液变红;只能说此溶液显碱性,而不能说此溶液是碱的溶液(因为纯碱溶液是盐溶液).同理,硫酸氢钠溶液能够使石蕊试液变红,酚酞试液不变色;只能说此溶液显酸性(是根据石蕊试液的变色来判断的,因为酚酞试液在中性溶液中也是不变色的),而不能说此溶液是酸的溶液(因为硫酸氢钠溶液是盐溶液).
与“王老师在化学课上经常组织同学们开展一些探究活动:(1)有一次王老师刚说为了探究酸的通性,需要先将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小明就立刻自告奋勇上台说要来完成这项稀释工作,王老师对他的学习热情给予了高度评价,不过当他用大...”相似的题目:
下列物质中,能用来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中和的是&&&&硝酸银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酚酞溶液
小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紫色--红色--蓝色蓝色--紫色--红色蓝色--红色--紫色紫色--蓝色--红色
(1)下列措施错误的是&&&&(填序号):①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②酸或碱溶液溅入眼睛里,立即用大量水冲洗;③测某溶液的pH,用玻璃棒蘸一滴待测液到干燥的pH试纸上,跟比色上卡对照④用生石灰处理被酸污染的河水;⑤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浓盐酸的气味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2)长江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用自制的酸碱指示剂对KNO3、NaOH、HCl等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测定,结果记录如下:植物的汁液在HCl溶液中在KNO3溶液中在NaOH溶液中牵牛花瓣红色紫色蓝色胡萝卜橙色橙色橙色月季花瓣浅红色红色黄色①经过探究,发现&&&&根本不宜作酸碱指示剂,这三种物质中理想的指示剂是&&&&.②小明是一个勤于思考,喜欢钻研的同学,发现了牵牛花瓣汁液遇NaOH溶液变蓝色后,思考到了一个问题:NaOH溶液中到底是哪种粒子使牵牛花汁液显蓝色呢?于是他和同学们继续探究:【提出问题】NaOH溶液中何种粒子使牵牛花汁液发生颜色改变?【提出猜想】猜想1:使牵牛花汁液变色的粒子是H2O猜想2:使牵牛花汁液变色的粒子是&&&&猜想3:使牵牛花汁液变色的粒子是&&&&.【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试管里,滴加2滴牵牛花汁液,振荡溶液呈紫色使牵牛花汁液变色的不是&&&&2.向盛有少量氯化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加2滴牵牛花汁液,振荡溶液呈紫色使牵牛花汁液变色的不是&&&&3.&&&&溶液呈蓝色使牵牛花汁液变色的只能是&&&&【交流反思】实验完成后,继续讨论发现,还有更简单的方法,请你用文字或图示设计出更简单的方案:&&&&.&&&&
“王老师在化学课上经常组织同学们开展一些探...”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现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稀盐酸,能将它们区别开来的试剂是(  )
2(2005o江西)如右图所示,田绘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田绘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放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 验& 方& 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 论&&&&&&&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3(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2)(6分)探究实验实验发现&氢氧化钠溶液中滴人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提出问题在NaOH溶液中存在H2O、Na+、OH一粒子,是什么粒子使酚酞变红呢?假设猜想猜想一:使酚酞变红可能是NaOH溶液中的水分子猜想二:使酚酞变红的可能是&&&&猜想三:使酚酞变红的可能是&&&&设计实验①取2ml蒸馏水,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实验现象:溶液呈无色,说明猜想&&&&不正确.②取2ml&NaCl溶液,滴人几滴酚酞实验现象:溶液呈无色,说明猜想&&&&不正确.实验结论&氢氧化钠溶液中滴人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说明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粒子是&&&&.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王老师在化学课上经常组织同学们开展一些探究活动:(1)有一次王老师刚说为了探究酸的通性,需要先将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小明就立刻自告奋勇上台说要来完成这项稀释工作,王老师对他的学习热情给予了高度评价,不过当他用大量筒量取好20mL浓硫酸后,正准备将水加入到量筒中时,王老师立即进行了制止,并说他犯了两个原则性错误.请你写出小明的这两个错误;.(2)一次王老师让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所做的实验和使用的试剂如右图所示.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倒进各组的废液缸时,发现甲组废液呈红色,乙组废液呈蓝色.请你分析废液的成分:甲组废液可能含有;乙组废液中可能含有.假如将甲组的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下水道,会造成什么危害?答:.(3)自然界的物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不仅与物质的性质有关,还与外界条件密不可分.因此人们利用这其中的规律,就可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通过控制条件来控制化学反应的发生.王老师要同学们结合初中化学已学过的知识,来说明以下问题:相关结论能说明此结论的实验事实①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越强烈②温度不同,反应发生的情况不同③有些变化受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控制,缺一不可.”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王老师在化学课上经常组织同学们开展一些探究活动:(1)有一次王老师刚说为了探究酸的通性,需要先将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小明就立刻自告奋勇上台说要来完成这项稀释工作,王老师对他的学习热情给予了高度评价,不过当他用大量筒量取好20mL浓硫酸后,正准备将水加入到量筒中时,王老师立即进行了制止,并说他犯了两个原则性错误.请你写出小明的这两个错误;.(2)一次王老师让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所做的实验和使用的试剂如右图所示.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倒进各组的废液缸时,发现甲组废液呈红色,乙组废液呈蓝色.请你分析废液的成分:甲组废液可能含有;乙组废液中可能含有.假如将甲组的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下水道,会造成什么危害?答:.(3)自然界的物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不仅与物质的性质有关,还与外界条件密不可分.因此人们利用这其中的规律,就可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通过控制条件来控制化学反应的发生.王老师要同学们结合初中化学已学过的知识,来说明以下问题:相关结论能说明此结论的实验事实①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越强烈②温度不同,反应发生的情况不同③有些变化受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控制,缺一不可.”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