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韧带断裂损伤 我是太原的

我脚踝韧带拉伤50天了还肿还疼该怎么办
基本信息:女&&34岁
病情描述及疑问:我脚踝韧带拉伤50天了还肿还疼该怎么办左边的踝关节也大了,会有事吗?其他情况:云南白药,活血止痛胶囊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口腔科、内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外科
建议:您现在的情况还是不严重的,建议您可以服用活血化瘀的药物,配合用风湿的止痛膏药贴与患处治疗,您还可以在患处热敷、按摩缓解疼痛。祝您早日康复!
可是我刚开始半个月还是继续走路这对恢复是不是有影响
影响还是不大的,但还是需要注意适量的,祝您身体健康!
活血化瘀的药我吃了一个多月 月经也错乱了 所以我就没有在吃。还有什么其他好的办法吗?
不好意思,我还想问一下。现在肌肉也萎缩了能走路吗改怎么办?
还是可以的,但还是需要配合物理治疗,祝您早日康复!
有关的更多问题,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程飚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Joint医生关节病人康复指导
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康复指导
全网发布: 22:52
踝关节的康复指导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骨科 教授 程飚踝关节外侧常常又被称为踝扭伤。它是骨科门、急诊中最常见损伤之一。据统计:踝占整个的15%,而其中85%为外侧。1期(急性期)时间1度损伤:1-3天2度损伤:2-4天3度损伤:3-7天康复目标减轻肿胀减轻防止再次损伤维持适当的负重状态康复措施1,RICE疗法(1)休息(rest):避免活动可减轻。冷敷(ice):用冰块或冰水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出血肿胀,也可减轻。可每小时使用20分钟,每天3-4次,使用3天。也可使用冷敷机(2)加压固定(compression);使用各种弹力绷带、胶布、软夹板、支具等短时间固定,以减轻肿胀,使病人感觉更舒适。严重扭伤时,应用石膏固定(3)抬高足部(elevation):促进淋巴回流,减轻肢体水肿。2,根据病人情况,可给予非甾体消炎止痛药。3,如不重,可负重行走。应鼓励病人早期负重行走。这样可减少本体感觉损伤,减轻肌肉萎缩。肌肉的主动活动也有利于肿胀的消退。如较重,则需拄拐行走。如果减轻,可进入第2期康复。2期(亚急性期)时间1度损伤:2-4天2度损伤:3-5天3度损伤:4-8天康复目标1。减轻肿胀2. 减轻3. 在无痛范围内活动4. 开始肌肉牵拉练习5. 开始非负重本体感觉训练6. 适当保护康复措施1. 减轻和肿胀理疗、轻柔按摩、弹力绷带固定2. 负重如果、和肿胀减轻,可逐渐开始负重行走3. 活动度练习踝关节主动背伸、跖屈,内、外翻练习4. 肌肉力量练习&腓骨肌抗助力等长收缩&足趾在地面推移毛巾足趾夹取物体5. 本体感觉训练坐位平衡板练习6. 关节牵拉练习在无痛状态下被动背伸和跖屈活动。可从一个平面开始,如背伸、跖屈。以后逐渐过渡到多个平面(内、翻除外)跟腱牵拉&3期(康复期)时间1度损伤:1周2度损伤:2周3度损伤:3周康复目标增加活动度增加肌肉力量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增加日常活动可完全负重康复措施1. 肌肉力量练习提踵练习足趾抬起双足交替跨台阶半蹲2. 抗助力肌肉力量练习背伸、跖屈,内、外翻3. 本体感觉训练站位平衡板练习或平衡仪练习弹力软床练习4. 支具保护,避免再次损伤4期(功能恢复期)时间1度损伤:1-2周2度损伤:2-3周3度损伤:3-6周康复目标恢复正常活动如有轻度关节不稳定,予以保护,并继续练习康复措施1. 继续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的练习2. 练习减重下慢跑3. 正常状态下慢跑4. 参加各种活动5. 参加各种比赛6. 使用支具保护3-6月&
发表于: 21:47
讲解详细,
h***(来自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联通的网友)
好文章!谢谢程大夫!
玉***(来自江苏省常州市电信的网友)
y***(来自陕西省榆林市电信的网友)
好文章!好大夫!
c***(来自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的网友)
真是好文章
v***(来自局域网对方和您在同一内部网的网友)
程飚大夫的信息
程飚大夫电话咨询
程飚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近期通话:
两年前右肩不适
右臂肩峰撞击综
36岁,女,半
膝关节经常肿胀
二十多天前篮球
请程飚医生(上
当地医生诊断是
本已预约了您下
关节炎,关节疼
半年前不明原因
网上咨询程飚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程飚大夫提问
程飚的咨询范围:
1. 疑难肩膝关节疾病退变及韧带半月板运动创伤的诊治(难治性髌骨脱位,肩关节脱位术后复发,巨大肩袖撕裂,全肩置换,全膝置换)
2.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关节镜下微创修复
3.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后关节镜下微创修复
4.肩关节疾病关节镜下诊断及治疗
5.膝关节置换、关节置换手术失败后翻修,单髁置换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郝迎春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踝关节扭伤要固定(笔谈)
全网发布: 16:59
&&&&&&&&&&【引子】:“医生!我踝关节疼痛已经一年了,在跑、跳、活动或路不平时,经常”崴脚””。
一个阳光女孩虔诚的问。
&&&&&&& “有过外伤吗”?医生反问道。&&&&&
&&&&&&& & “一年以前有”。
&&&&&&&&&“固定否”?医生进一步问。
&&&&&&&&&& “没有”。
&&&&&&&&& 检查踝关节轻度肿胀,外踝稍有压疼,X光片有。
&&&&&& “你是得了踝关节不稳”。医生继续说,“造成踝关节不稳的最常见原因是以前曾经扭伤过踝关节,但未能予以重视而缺乏正规治疗或治疗不当。俗话说“伤筋动骨100天”,这样的踝关节损伤是需要制动的。但由于今天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及部分患者为生计不愿休息,而医生不能免为其病人之难而工作不作为,致使患者不愿、不能制动,这是很可悲的”。“你现在应当注意日常护理,女性应穿平底鞋,高跟鞋会加剧关节前脱位。鞋的外侧应适度垫高,以使外侧韧带放松。进行体育活动前,局部用胶布或弹力绷带固定。如果症状严重,就要定期就诊,拍片检查,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参考本文的附录-1跗骨窦综合症)。
&&&&&&& 因此需要提醒大家,踝关节是人体与地面接触的枢纽。行走、跑步和登高需要踝关节参与,即使骑自行车和驾驶汽车也离不开踝关节的协条动作。可以说日常生活中每个行动都有踝关节参与,因而踝关节也容易遭到损伤。
&&&&&&&& 由于伤员的疏忽和重视不足。医师的无可奈何或治疗不当使不少病人留下了麻烦的后遗症。但踝关节损伤至今仍未引起病人和医务人员足够重视,一些不十分恰当概念和治疗方法仍在流传。
&&&&&&&&&&
&&&&&&&&& 【诊断】:一定要重视踝关节扭伤。如果你“崴了脚”,即使没有骨折,也应该具有以下医疗常识:踝关节扭伤尤其是以内翻损伤造成外侧副韧带拉伤撕裂甚或断裂的多见。当行走和疾跑落足或踩空或从高处坠落时,足外缘着地,足跖猛然内收,可引起踝外侧韧带被牵伸而扭伤,甚或部分撕裂,还可合并外踝撕脱性骨折。踝关节扭伤局部肿胀,疼痛明显,严重时扭伤瞬间有撕裂感。患足不能负重行走,出现跛行,足之前跖不能着地。若仅为外侧副韧带扭伤水肿,症状可在1~3日内消失,若有韧带撕裂则疼痛持续,关节不稳,X光片可以显示有/无撕脱骨折、距骨倾斜度增大或脱位现象。
&&&&&&&&&&【处理】:根据踝关节扭伤踝关节内翻程度不同,可分轻、中、重、三个类型,治疗当然也相应不同。
&&&&&&& 对于轻型韧带损伤者:早期处理原则为PRICE: 保护(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Ice)、压迫(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将患部抬高,一般以心脏位置为参考)。宜卧床休息,下地时持拐以防止踝关节负重,不能过早活动,休息应在二周以上。损伤后应立即用冷敷48小时,切忌热敷,也不能使用局部揉搓等重手法,可以采用局部封闭以止痛。为了稳定关节可以让病人坐于椅上,小腿下垂,以窄绷带套住第四五趾由患者自己向上牵拉,使踝关节背伸外翻。医生也可用三条4cm宽胶布,依次重叠一半由内踝上方绕过足跖面经外踝往上,贴于腓骨小头下方,再用绷带缠绕固定,制动数日。固定制动应以矫枉过正为度,即将伤肢向受伤力量相反方向翻转,内翻位受伤外翻位固定,外翻位受伤内翻位固定(如下图)。必要时用石膏固定。急性期过后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少数病人愈后容易再次发生扭伤。&&&&&&&&&对于中度韧带损伤:不管韧带是全断或部分断裂,尽管没有骨折脱位,为了给断裂韧带修复机会必须进行充分制动,而石膏固定是目前既廉价又坚固的理想制动手段。一般需要打3~6周;
&&&&&&& &对于严重的韧带断裂:应当手术治疗。
&&&&&&&& 【锻炼】:在固定期间,应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应尽早活动足趾、并进行腓肠肌静力锻炼以及直腿抬高。解除固定后,应尽早锻炼、预防踝关节僵直。可骑自行车或踩瓶子;也可(主动/被动)踝关节功能锻炼;主要包括踝关节的背伸/跖屈、/内收/外展/、内翻/外翻三组动作.。&&&&&&&&&&&&&&&&&
&&&&&&&&& 【曲终人未了】: &由此可见,踝关节扭伤可能合并严重韧带损伤,不要单纯认为“崴了脚”;也不要认为没骨折就完事大吉了。即使是单纯踝关节扭伤,也应引起注意.。因为踝关节周围韧带是稳定踝关节的重要结构。如果韧带损伤后愈合不佳,就可导致踝关节部位不稳定,容易反复扭伤、足外翻、关节面受力不均,致使踝关节退变,诱发创伤性骨性踝、关节畸形。常因痛疼不能行走,造成终身残废。
&&&&&&&&&& 因此,对于踝关节扭伤一定要高度重视,至于是否需要固定和采取怎样的固定形式一定要听医生建议,不要自行其是。
&&&&&&&&&&
&&&&&&&&&& 【引申】: 顺便提一句。对于未成年人、对学龄前儿童、尤其对婴、幼儿,因其有骨骺(长骨生长骨质的地方)问题。所以有些踝关节扭伤(准确地讲,应该是所有关节)不单纯是韧带问题,而是骨骺骨折的大问题。应该找骨科或儿童骨科专家会诊。我们也将选择适当时机发表一些有关文
&&&&&&&&&&& 请参考本网站科普文章“儿童“软组织损伤”更要固定(选录)”。
&&&&&&&&&&&&&&&&&&&&&&&&&&&&&&&&&
附录-1& 足部运动常见病
1、跗骨窦综合症
&&&&&& 跗骨窦综合症指在踝关节前外下间隙的疼痛。其原因可以是外伤性的,最常见的情况是踝关节内翻扭伤时伴随着踝关节旋后损伤,通俗的说,即有身体往前冲的时候产生的脚扭伤。其它可能的情况还包括先天性或后天性足部畸形等。据统计,外伤性的原因约占70%,其它原因约占30%。
&&&&&&&&&&&&&&&&&&&&&&&&
&&&&&跗骨窦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行走时踝关节前外侧的疼痛以及局部明确的压痛,其它可能的表现还包括:走楼梯或在不平路面行走时的恐惧感(害怕再次扭伤或骨头之间分离的感觉);踝关节旋后(即踮脚尖并往前顶踝关节如穿高跟鞋行走)时的疼痛;少数情况下还会出现夜间睡眠痛和脚内侧疼痛。
&&&&&&&&&&&&&&&&&&&&&&&&
&&&&&&&跗骨窦综合症很容易漏诊,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如X片、CT、B超均不能显示,MRI有时可以看到局部信号增强,但阳性率不高。最好的确诊方法包括:1)跗骨窦局部压痛;2)诊断性治疗,即在局部注射麻药,如果疼痛当时消失,则诊断成立。
&&&&&&&&&&&&&&&&&&&&&&&&
&&&&&&&诊断明确后,在排除局部肿瘤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局部封闭的治疗,如果局部封闭治疗无效,需要手术治疗。一般来说,局部封闭对疼痛可能有效,但对行走时的恐惧感无效。
&&&&&&&&&&&&&&&&&&&&&&&&
&&&&&&&手术治疗包括局部清理和伴发损伤的治疗,对于跗骨窦局部的滑膜炎、疤痕组织做彻底清理可以缓解局部疼痛,对于有行走恐惧感的病例,往往存在伴发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陈旧性损伤,需要同时进行踝关节稳定性重建。对于伴发距下关节晚期的病例或已出现局部畸形的病例,可以采用跗骨窦融合固定术,固定跗骨窦局部关节,从而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
2、网球腿(跖肌腱断裂)
&&&&& 跖肌腱断裂多见于网球运动员,故又名网球腿。由于腓肠肌外侧头断裂与跖肌腱断裂症状近似,也将这一损伤归为网球腿。是运动创伤的常见病之一。
【损伤机制】&&&&&&&&&&&&&
1、多见于赛跑、跳高、跳远和球类等项目,由于膝关节伸直时再突然蹬地提踵起跳受伤。
2、在膝关节伸直位时一个严重的外翻扭伤,也可使腓肠肌内侧头损伤。
3、直接撞击也可以造成小腿肌肉内侧的损伤,尤其是当剧烈收缩的肌肉突然受到一个外力撞击的时候,常造成受伤肌肉的部分或者完全断裂。
【临床诊断】
1、直接或间接损伤史,大部分患者在受伤的即刻,觉得小腿后面就像受了
打击或者“中弹”似的非常疼痛,被迫停止运动。有的在受伤时能听到响声。
2、主诉小腿后疼痛、跛行,不能参加跑、跳训练,提踵后蹬痛。
3、早期小腿后方可有肿胀及皮下出血,顺跖肌腱或者腓肠肌外侧头检查,常有一较敏锐的压痛点。晚期可以触到较硬的瘢痕组织。有时可形成血肿,小腿肿胀明显。
4、超声波检查可以判断损伤的程度、断裂的位置和血肿的大小。
早期棉花腿加压包扎,卧床休息,踝关节置于背伸0°位置。疼痛减轻后早期下床步行,不要垫高鞋跟。适当辅助理疗,中药外敷,局部压痛点封闭效果。血肿较大,可以穿刺抽液,加压包扎。腓肠肌外侧头断裂,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清理血肿,缝合断端,背伸0°位包扎固定。
&&& 1冬季做户外运动时一定要充分“预热”。
&&& 2加强大腿后侧肌群和小腿三头肌的锻炼(如俯身腿弯举、坐姿提踵、立姿提踵)。
&&& 3小腿三头肌已出现僵硬酸痛时,一定注意放松治疗,绑上护腿或打支持带。
3、鹅足滑囊炎
&&&&&& 滑囊的作用是使肌肉和肌腱在反复运动的区域得到润滑。这些滑囊被覆的滑膜分布有血管网,可以分泌滑囊液。滑囊的炎症会导致囊液分泌增加,表现为滑囊肿胀。过度使用或错误使用这些滑囊就会出现炎症,增大,少数情况下还会出现感染。由于这些滑囊的大小,数目和分布的个体差异相当大,解剖学家仅区分了一些临床上比较重要的滑囊,鹅足滑囊即是其中之一。鹅足滑囊位于鹅掌韧带附近,缝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通过鹅掌韧带附着在胫骨内侧。这些滑囊可以是单独的囊,在有些病人是多节段,分隔的囊。
患鹅足滑囊炎的患者表现为膝关节内侧疼痛,当膝关节被动外翻、外旋时疼痛加剧。使膝关节屈曲、外旋的活动会是疼痛加重,而休息和热敷可以缓解疼痛。患者通常不能跪或下台阶。持续的疼痛会影响到睡眠。并存的滑囊炎、肌腱炎、以及膝关节退行性变可能与膝关节创伤后的临床表现相混淆。如果患者膝关节内侧持续受到损伤,内侧副韧带通常也会受累。当鹅足滑囊炎转为慢性,滑囊将会发生钙化。
体格检查提示有膝前部的压痛,位于内侧膝关节下方,鹅足腱穿过的地方。滑囊周围肿胀积液。膝关节对抗阻力屈曲会诱发疼痛,突然撤销阻力疼痛将明显加重。鹅足滑囊感染是比较少见的,其表现与髌前滑囊感染相似。
膝部X线平片显示有滑囊和鹅足腱钙化,符合慢性炎症的变化。如果发现膝部有滑囊炎,关节结构紊乱,或可疑包块或肿瘤,建议做MRI检查。肌电图有助于区分髌下滑囊炎和神经病变、腰神经根病变以及腰丛病变。
鹅足滑囊位于缝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的联合肌腱和胫骨内侧之间。在过度使用、错误使用或直接创伤后,滑囊易发生炎症。如果膝盖内侧受到创伤,内侧副韧带通常也会受累。内侧副韧带是一条带状的,宽而平的韧带,起于股骨内侧髁,止于经骨干内侧,附在半膜肌的凹槽内。它也和内侧半月板的边缘相连。内侧副韧带的下部有缝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的肌腱穿过。
注射治疗的目的应向患者解释清楚。患者取仰卧位,将一卷垫置于膝下,使膝关节略屈曲。消毒膝部表面皮肤。无菌空针抽取2.0mL0.25%布比卡因(不含防腐剂)和40mg甲强龙,接25G1.5英尺的针头。整个操作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让患者用力对抗阻力曲腿以找到鹅足腱,内侧关节间隙远端,鹅足腱附着在胫骨的地方就是鹅足滑囊的定位,压痛可以确认滑囊的位置。在该点将针头与胫骨成45度角方向穿入,依次穿过皮肤、皮下、鹅足腱,到达鹅足滑囊。如果针头碰到胫骨,将针轻轻退到滑囊内。当针头到达鹅足滑囊附近,将注射器内的药液缓慢注入,推注时不应感觉有阻力。如果有阻力,说明针头在韧带或肌腱内,此时应将针头稍做进退,直到注射时感觉没有明显阻力为止。将针头拔出,以无菌敷料加压覆盖,并在穿刺部位放置冰袋。
4、前跗管综合症(腓深神经卡压综合症)
&&&&&& 前跗管卡压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腓深神经在足背卡压的综合征。应与发生于内踝后方累及胫后神经的跗管综合征相区别。  腓深神经在前跗管内与足背动脉并行,深面紧贴距舟骨表面,浅面受宽阔的十字韧带约束,管内四周密闭,容积有限。当踝关节活动频繁、外伤或鞋袜过紧时,可改变管内容积,压迫腓深神经,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本组12例中有9例均与此有关。主要症状为足背部,踝部酸胀、疼痛,休息或足不活动时症状加剧,足背及足趾皮肤麻木。检查:患足外观无畸形,无红肿,步态无明显异常,前跗管部有压痛,足背距舟关节水平以远皮肤感觉迟钝,以第一趾间隙明显,有同时向趾及第二趾放射性疼痛。  前跗管卡压综合征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解除鞋袜压迫,鞋跟不可过高,减少足踝活动,平卧时可抬高患肢,有足畸形者,可穿矫形鞋。同时给予强的松龙或普鲁卡因封闭止痛。但如有腱鞘囊肿、骨疣、骨质增生、骨折脱位或病程长、反复发作,封闭效果不佳时,宜行手术治疗。我们体会,在手术探查时,一定要沿腓深神经走行向远端追踪,将压迫神经的因素完全切断松解。
5、跗(踝)管综合症
&&&& 解剖概要:跗管是自内踝后下方的屈肌支持带连接到跟骨后内侧而形成的纤维骨性管沟,其内有趾长屈肌腱、胫后肌腱、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以及胫后神经从小腿后内侧下行绕内踝后下方,经跗管向前行之足的内侧肌跖侧。
诱发因素:&&&& 1、内在因素:是指由于慢性劳损致跗管内肌肉、肌腱组织炎症水肿、肿胀,使跗管内压力增高,引起胫后神经压迫而出现神经受压的症状;&&&& 2、外在因素:外翻足、扁平足、距骨塌陷、踝关节创伤性炎症、跟骨畸形以及跗管内肿物如腱鞘囊肿均可导致胫后神经压迫;另外,踝关节、跟骨的移位骨折均可压迫胫后神经。
临床表现及诊断:&&&& 早期可表现为感觉过敏的症状,如足底的刺痛和烧灼样疼痛;晚期表现为感觉减弱和消失如足底的麻木感。以上症状都表现为夜间明显。&&&& 临床检查内踝后下方明显压痛,Tinnel氏征阳性,可与跖痛症、末梢血管病、末梢神经炎等鉴别。&&&& 肌电图检查表现跖肌有纤颤。诊断并不困难。预防及治疗:&&&& 1、去除慢性损伤的因素;&&&& 2、矫正原有的畸形如扁平足、足外翻等可应用矫正鞋垫的方法进行矫正;&&&& 3、解剖复位外伤骨折;&&&& 4、休息:减少踝关节活动,甚至采取踝关节制动;&&&& 5、局部注射肾上腺皮质类骨醇类药物;&&&& 6、口服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7、保守治疗无效时,行手术治疗:手术包括了切除屈肌支持带、充分松解减压、修整骨性隆起、切除压迫神经的肿物等;也包括了手术复位骨折;&&&& 8、患者的跗管综合症,主要由于跗管内容物水肿、肿胀后内压增加,导致胫后神经受压的症状。
6、腓浅神经卡压综合症
&&&&&& 腓浅神经皮支遭受卡压所引起的踝前和足背区、足外侧疼痛、麻木等不适症总称& 腓浅神经皮支遭受卡压所引起的踝前和足背区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称腓浅神经皮支卡压综合征[1]。
&&&1. 腓浅神经行径及其分支分布观测 腓浅神经于腓骨颈处自腓总神经发出后,穿行于腓骨长、短肌之间,并发出分支支配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其末支继而下行于腓骨长肌和趾长伸肌之间,于小腿前外侧下部穿过深筋膜浅出。浅出处的皮神经横径约2.4±0.3mm。然后在踝关节前上方分为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背中间皮神经,测得分叉点距浅出点的距离约39.0±12.5mm。足背内侧皮神经向内下行于踝关节前方至足背,分支分布于踝前区、足背及第1、2、3趾背皮肤(第1、2二趾相对缘除外)。足背中间皮神经向下行于踝关节前外侧至足背外侧,发出趾背支分布于第3、4、5趾背皮肤。&& 2.腓浅神经皮支浅出深筋膜处有关结构的解剖观测 腓浅神经皮支在小腿前外侧下部浅出深筋膜的位置相对较固定,测得腓浅神经皮支浅出处至外踝尖的距离约92.0±10.5mm。
&&&&& 3.腓浅神经皮支卡压的解剖学机制 由解剖观测可知,腓浅神经在浅出深筋膜前穿行于腓骨长、短肌间及腓骨长肌和趾长伸肌之间,环境较宽松,不易发生卡压。而其皮支穿深筋膜浅出处为易发生卡压的部位。首先,在腓骨标本上观察到腓骨下端有不同程度的骨前嵴,且52%骨前嵴较锐利。其次,在腓浅神经的解剖观察中发现,腓浅神经皮支有30%越腓骨下端骨前嵴后浅出深筋膜, 并穿行于由腓骨下端骨前嵴和深筋膜横行纤维所形成的骨纤维管中。因此,当不恰当的运动可导致小腿下部深筋膜长期受累,引起慢性炎症、粘连硬化,使骨纤维管变形、缩窄,易造成腓浅神经皮支卡压于腓骨下端骨前嵴上;或腓骨长肌从腓浅神经皮支浅出点处疝出亦可引起腓浅神经受卡压[2,3];而目前年轻女性爱穿的短筒鞋正好压在穿出点。故切断或分离松解卡压于腓浅神经皮支之上的深筋膜纤维束是解除腓浅神经皮支卡压征最有效的方法。
7、足背隆突症&
多见于年青人.足背隆起、疼痛,有触痛,穿鞋磨擦、疼痛加剧。其位置常在距舟、舟楔或第一跖骨与内侧楔骨等关节处。X线片,在背侧切线位片,可见疼痛处关节有唇样增生,关节间隙狭窄,局部骨质硬化。局部隆突处就是关节唇样增生所在。其所以发生疼痛,多半在隆突处的皮下,产生一滑囊组织,由于着鞋磨擦,发生滑囊炎,故有疼痛。  本病多发生于内侧纵弓的,背面,年轻人喜穿高跟皮面鞋,足背面遭受长期摩擦,慢性刺激下发生的增生性改变。  〔治疗〕  局部隆起不大,穿鞋无困难者,嘱病人穿软面低跟鞋,局部热敷、理疗。若病程长,骨隆起大,疼痛明显,有碍穿鞋、行走,经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时,可以手术削平骨突起,融合有病变的关节,即可治愈。亦可局部用醋酸氢化考地松封闭,每周1次,每次0.5ml,约2—3次,可止痛,但隆起不能消失。&
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功能锻炼&&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常见的运动损伤,高危运动有篮球、滑雪、足球、橄榄球等,多见于爱好运动的青少年。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常见于运动过程中的起跳落地时膝关节扭伤,受伤时会感到关节出现错动感,甚至听到韧带撕裂时发出的爆裂声(Pop)由于韧带的损伤常常会伴随关节内出血,因此会出现明显的关节肿胀,影响关节活动和行走。同时,前交叉韧带损伤还可能伴有半月板和/或内侧副韧带损伤。目前,对年轻患者,II°以上的前交叉韧带断裂需要手术治疗,目前,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已成为治疗该损伤的常规手术。手术固然重要,但如不重视术后规范化的康复锻练,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仍然会大打折扣。由于每位患者病情不尽相同,具体进行康复锻炼时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康复锻炼中会存在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减弱或消失,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可以继续坚持康复锻炼。肌肉力量练习应当贯穿康复计划的始终。每次应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为宜,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肌肉力量的提高是恢复关节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应当坚持锻炼。膝关节的肿胀会伴随着整个练习过程,直至膝关节屈伸活动角度及肌肉力量基本恢复正常时,膝关节肿胀才会逐渐消退。如果出现膝关节肿胀突然加重,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必要时应及时回医院复查。 功能锻炼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以继续冰敷,每日2~3次。 一般病人术后按四个阶段进行康复锻炼,可较好恢复膝关节的功能;若为专业运动员或体育爱好者,在专业康复医师或骨科医师的指导下,可加大抗阻力训练或危险动作的锻炼。第一阶段:术后1-7天(术后水肿期)第一周锻炼方案。支具要求:膝关节支具锁定在0度伸直位。可以扶双拐下地行走,患肢不负重;功能锻炼: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踝泵):踝关节用力、缓慢、全范围的跖屈、背伸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对防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有重要意义。每日2小时1次,每次1~2组,每组20个;【等长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活动髌骨:用手将髌骨上下左右推动,每日4次,每次1~2组,每组4方向,每组15个;直腿抬高训练:伸膝后保持膝关节伸直,抬高至足跟离开床面10~15厘米处,保持30~60秒/次;每天锻炼3组,每组20~30次。第二阶段:术后2~3周(最大化保护期)进展到第2阶段标准:股四头肌的力量控制自如,能够比较轻松的做到直腿抬高;膝关节能够完全被动伸直;【被动屈伸】膝关节活动达到0~90度;良好的髌骨活动;膝关节肿胀减轻;第2周锻炼方案:继续以上练习的基础上,【加强终末伸膝肌肉】力量练习:在膝关节接近伸直的范围内(0~20度)进行伸膝关节力量锻炼,每日4次,每次1~2组,每组20个,组间休息2分钟;抗阻的踝跖屈训练:对抗外界阻力的情况下,脚尖用力向下踩;膝关节活动度的锻练:被动屈膝0~100度,主动屈膝0~80度。第三阶段:控制行走阶段(术后4~6周)进展到第3阶段的标准: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度 0~90度;膝关节肿胀进一步减轻术后第4周锻炼方案:直腿抬高:可以【抗阻力】,阻力由0.5磅(或250克)逐渐增加到5磅(2.5千克);髋关节内收、外展、后伸抗阻训练:阻力由0.5磅(250克)逐渐增加到5磅(2.5千克);微蹲训练(0~30度),每次持续30秒,每组重复20次,每日3组;负重及平衡训练:在康复科治疗师指导下训练。平行杠内患肢部分负重训练(从25%开始),重心前后、左右转移训练 。游泳池内行走20分钟;功率自行车训练 15分钟。术后5~6周锻炼方案:膝关节活动度训练:被动膝关节活动:0~125度,主动活动度:0~105度;腘绳肌抗阻力训练:抗阻力屈膝关节;负重及平衡训练:平行杠内患肢部分负重训练(50%~100%),重心左右、前后转移训练。第四阶段:术后7-12周(中期保护阶段)进展到第4阶段的标准: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 0~125度 ;股四头肌力量损失≤40%(Biodex测定结果);腘绳肌力量损失≤20%(Biodex测定结果);此阶段患者能够完全【脱离拐杖行走】。第四阶段锻炼方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 被动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达到0~140度,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达到0~120度;力量训练 :单腿提足跟训练:20个/组;功率自行车抗阻力训练:15分钟;蹲起训练:每组20个,每日3组;平衡训练: 在坚硬地面上训练单足站立,或使用平衡板训练;上下台阶训练;髋关节训练器抗阻训练:前屈、后伸、外展、内收;Biodex等速耐力训练股四头肌力量(在医院康复科进行);本体感觉训练(膝关节稳定性训练);重心转移训练;向后行走训练。&
发表于: 18:01
踝关节扭伤要固定(笔谈)
踝关节扭伤可能合并严重韧带损伤,不要认为没骨折就完事大吉了。因为踝关节周围韧带是稳定踝关节的重要结构。如果韧带损伤后愈合不佳,就可导致踝关节部位不稳定,容易反复扭伤、足外翻、关节面受力不均,致使踝关节退变,诱发创伤性骨性踝关节炎、关节畸形。结果,常因痛疼不能行走,造成终身残废。所以,踝关节扭伤要固定。
游客(来自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联通ADSL的网友)
踝关节扭伤要固定(笔谈)
由于伤员的疏忽或重视不足、医师的无奈或治疗不当、使不少病人留下了麻烦的后遗症。但踝关节损伤至今仍未引起病人和医务人员足够重视,一些不十分恰当概念和治疗方法仍在流传。---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游客(来自山西省太原市联通的网友)
郝迎春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郝迎春大夫
郝迎春医生暂时不接受网络咨询
郝迎春的咨询范围: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四肢脊柱骨折/骨关节骨折/颈(胸/腰)椎间盘突出症/颈(胸/腰)椎管狭窄/颈(胸/腰)骨折脱位/脊髓型颈椎病/骨盆骨折/肩、胛(骨骨折/四肢血管神经损伤/颈(胸/腰)椎结核/小儿骨病/小儿骨折/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化脓性骨关节炎(骨髓炎)/甲下肿瘤/骨肿瘤/骨畸形矫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