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扎渡电站到谦六乡有几公里

您认为2015年全年沪优质螺纹价格走势应:大幅上涨,均价较2014年高200元/吨以上。上涨,均价较2014年高100-200元/吨;下跌,均价较2014年低100-200元/吨;大幅下跌,均价较2014年低200元/吨以上;震荡整理,均价较2014年变化不超过100元/吨;*请投您的一票:&&
西本新干线 版权所有. 苏B1-&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您现在的位置: &
澜沧县糯扎渡水电移民:从难点到亮点
本文来源:&&作者:本报记者李石平 普少文
通讯员张华&&时间: 3:17:29&&点击数:
&&& 高峡平湖先移民。移民安置工作是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建国以来在我市的最大一个水电项目———糯扎渡水电站,既给澜沧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给澜沧县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增添了诸多的困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澜沧县委、县政府整合力量,强化措施,加强指挥协调,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推进移民建房、库底清理和专业项目改复建工作,基本完成了电站枢纽工程区移民安置工作,有力地服务和支持了电站的顺利建设。
&&& 见闻&&&&&&& 安置工作有序推进,移民思想生活稳定
&&& &&& “我们海棠安置点共计要安置热水塘老寨村民小组的74户239人库区移民,群众现已基本搬上来了。他们理解、支持国家建设,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组织搬迁,移民思想稳定。”11月18日,记者到澜沧县采访,糯扎渡镇扁担山村民委员会主任李军这样告诉记者。&&& 糯扎渡水电站原计划2013年下闸蓄水,根据实际情况已提前到今年11月下闸蓄水。电站涉及澜沧县淹没土地总面积121.21平方公里,规划库区淹没影响需搬迁安置移民人口人。移民搬迁安置采取集中安置、就近搬迁分散安置、自行安置及补偿处理等多种方式进行。&&& 海棠安置点,是澜沧县糯扎渡水电站3大移民安置区的集中安置点之一,位于糯扎渡镇扁担山村委会驻地的思澜二级公路边。沿着公路边,那一溜统一建筑规格和模式,即将竣工的独立二层砖混结构“小洋楼”,就是移民安置房。&&& “我家原在热水塘的房子,算上房前屋后的猪圈牛圈和柴房也就170平方米左右。现在呢,不算随后要盖的猪圈等其他用房,单是住房面积就超过了300平方米,比原来好在多了。建房所需费用拿淹没田地青苗补偿款就够了。计划二楼自己家住,一楼做门面出租。”村民罗老改家的安置房已经封顶了,在路边的临时住房中,他喜滋滋地给记者指看他家的新房,谈未来生活打算。他说:“我原来在老家杀猪卖,现在来这里也杀猪卖,平均一天杀一头,每月收入4-5千元,生活没问题。寨子里除极个别的人家以外,其他人家的情况也和我家差不多,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过。”&&& 杨祥是从谦六乡腊撒村大凹子村民小组移民来新城村旧家东移民安置点的村民,原在老家的房子只有30余平方米。水电站建设,他家青苗补偿得32万元,就在安置点选择建盖了200余平方米的砖混房。杨祥在老家靠种农作物生活,全家一年到头的收入也就2万余元。搬迁到安置点后,杨祥审时度势,根据市场需要,买了打砖机,办起了砖厂,做起了生产销售空心砖的生意。问起现在的收入,杨祥的妻子腼腆地说:“今年9月份开始办厂,到现在收入1万多,都是人家来订做,供不应求。”放下锄头、镰刀办砖厂,从农民到老板,华丽转身,牛刀小试,杨祥夫妇现在两个月的收入差不多就抵得上移民前一年的家庭经济总收入了,移民给他们家带来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澜沧县移民局工作人员介绍,整个库区移民安置补偿分青苗补偿和淹没田地补偿两个层次逐步进行补偿,平均每户得到的土地补偿款少者30至40万元,一般50至60万元。移民安置建房由政府无偿划拨土地并统一组织、移民出建房费的方式来建设。政府还为每户移民协调5万元贴息贷款用于住房建设。在移民建房期间,政府按照每人7110元的标准给予临时住房补贴。同时,考虑到移民因建房无时间组织生产,今年,政府对库区淹没区按照水田每亩1709元、旱地每亩886元、菜地每亩2226元一年的标准进行产值补助。通过严格按照移民安置实施方案及规定的标准来补偿、安置,全县新搬迁点的移民住房面积每户一般都在200平方米及以上,比移民前每户原住房面积大多在60至70平方米要高出百余个平方米。&&& 山区土地“身价”陡然升值成了都市里的“黄金土地”,移民从世世代代日落而息、日出而作、辛苦一生却只能勉强度日的贫瘠土地上得到了做梦都不敢想象的实惠。大多数移民的家庭经济一下子宽裕起来,住房比移民前宽敞多了,移民的心也比移民前敞亮多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更足了。
&&& 感受&&&&&&& 坚持群众利益至上,就没有做不好的群众工作&&&
&&& 糯扎渡水电站移民涉及两个州(市)的多个县,可谓涉及面广。但从数量上看,库区电站移民最多、移民任务最重的是澜沧县,而澜沧县的移民最多、任务最重的则是谦六乡。&&& 谦六乡党委书记徐世文正值当年。可在采访时,记者明显地从他那接受采访的热情中感觉到了他的身心疲惫:“非自愿移民故土难离,心理不平衡,思想顾虑大,工作难度大。每一个移民就是一颗火星子,每一个移民家庭就是一把火。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一场‘大火’。当前,党委、政府的主要工作也就是如何用心做好移民工作。”&&& 正是这种把移民及其家庭视为可以燎原的星火的敬畏之心,充分激发了澜沧全县各级干部做好移民安置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工作中,全县所有参与做移民安置工作的干部结合实际,扎实做好群众工作。他们吃住在寨子里,耐心细致做好移民的服务、沟通工作,教老百姓算比较账、经济账,引导党员干部起好带头作用。对移民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做到当天反映当天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研究解决。同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对移民区各类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化解;统一移民政策口径,加强移民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耐心听取移民诉求,尊重移民合法合理意愿,认真解决移民反映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认真做好移民来信来访工作,100%予以答复;在移民安置点设置治安巡逻点,安排人员值班巡逻,维护移民安置点的正常秩序。&&& 移民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移民的思想工作尚未做通时,工作队员是群众思想的开导者、引路人,一旦做通了移民的思想工作、移民愿意搬迁后,工作队员就成了帮助联系搬家车辆的联络人和上下货物的搬运工。作为国家级重点工程,糯扎渡水电站工程施工时间跨度大。随着物价水平的提高,库区移民“同库不同策”的现象也在所难免,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开展移民安置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采访澜沧县的移民工作,记录澜沧县水电移民工作中的那些感人事迹,记者的心头总会激荡起一种莫名言状的情感。&&& 澜沧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施文艳满怀感情地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情:谦六乡专抓移民工作的一位副科级领导,由于几年来长时间扎在边远的村组做移民工作而无暇照顾家庭,导致夫妻分离。后来再婚,在妻子生产后没几天,这位基层干部又一头投入到了他所包干负责的移民工作区域村、组……在记者深入采访中,澜沧县移民工作中类似这样的感人事例有很多,他们中的许多人,有的,由于工作而疏于对正值读书学习的儿女的管教;有的,因为工作而错失了照顾生病亲人的机会,留下了终生的遗憾;有的,因为工作而失去了享受家庭成员之间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移民工作中的感人事例让说者动容、听者唏嘘。&&& 可也正是这许许多多移民工作队员的舍小家、顾大家,深入扎实工作,才使得澜沧县糯扎渡水电站整个移民区域截止目前没有出现一起越级上访的群体性事件。在移民工作中,澜沧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的有关惠民政策,最大限度地维护了移民的利益,稳步推进了群众工作。
&& &&& 思考&&&&&&& 坚持创新工作机制和综合运用多种工作方法是做好移民工作的保证
&&&&& 群众利益无小事。移民工作难做,难就难在山林田地中的一棵小树、几株包麦,移民都有可能跟工作队员纠缠半天。可为什么澜沧县的移民工作还能做得如此顺当?深入思考个中的原因,这和澜沧县始终坚持创新工作机制、综合运用多种工作方法来开展移民安置工作分不开。&&& 澜沧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糯扎渡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力量,强化措施,加强指挥协调,制定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加快推进移民安置工作。&&& 加强工作力量,强化工作措施。为顺利开展工作,今年年初,澜沧县制定出台了《关于县处级领导包片包点县直部门(单位)包组做好糯扎渡水电站移民安置工作的通知》,健全完善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方案和时间节点,充分利用人才和资金等各种资源,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科学合理地系统谋划、统筹考虑推进安置工作,举全县之力推进糯扎渡水电站移民安置工作,实行“三级领导干部包干负责机制”,由县处级领导分片包干负责协调推进糯扎渡、上允和谦六3大安置区11个集中安置点建设,22个县直部门负责包组落实安置点移民安置工作,由股所级干部包干到户,层层落实目标责任。&&& 加强指挥协调,落实工作任务。按照力度不减、程序不乱、方法创新、紧抓时间节点不放的工作原则,全县实行移民工作目标管理,层层制定工作方案和细化任务,采取县级领导包片、包村,科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包组、包户的方法,安排16名处级领导、20余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及300余名县、乡、村干部职工扎在第一线推进移民工作,由县处级实职领导牵头,带领工作组深入各包干安置点开展移民政策宣传,思想引导和动员搬迁工作。&&&&& 同时,根据时间节点要求,将各项工程建设任务细化落实到人,强化部门协作和力度整合,采取倒计时的方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加班加点全面推进。交通、水务、供电部门主要负责人带领技术人员驻扎在各安置点,及时解决移民群众的通路、通水、用电等问题,全力保障移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建房施工需要;民政救济、物资保障等相应跟进到位,切实帮助困难农户解决燃眉之急。其他各相关部门单位积极想办法、出主意,群策群力做好移民工作。&&& 县委、县政府督查督办机构和县纪委监察机关切实加强对移民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已经落实的讲效果,正在落实的讲进度,尚未落实的讲原因,对落实不力的,严肃追究责任。&&&&加强政策宣传,确保社会稳定。按照市委、市政府“抓经济、抓发展、抓稳定”的指导思想,澜沧县把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贯穿整个移民安置工作的始终,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和早解决,将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并把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经费保障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和政策宣传到位贯穿于整个移民安置工作中。&&& 澜沧县充分认识移民工程是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旅游开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边疆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然要求,始终坚持移民工作“先易后难”、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法,帮助解决移民建房的经济困难,确保移民政策的稳定性,积极构建多元化移民服务体系,糯扎渡水电站移民正在向“搬得出、安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目标迈进,“移民安置”这一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焦点难点”在澜沧正在变成“特色亮点”。谦六彝族乡 - 概况
谦六彝族乡 境内多高山,地势北部和西南部高,东部较低。主要河流除澜沧江从东部经过外,还有、,其中芒帕河流经谦六、东河、大山3乡,于谦六乡阿达寨以北注入澜沧江,沿途有、东河河汇入,干流全长45公里,集水面积602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8`c,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县内粮食主产地之一。主要作物有稻谷、玉米、荞、花生、小麦、、茶叶、、棉花、麻类、棕片等。
全乡属云南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在毫米之间,日照6小时。气温高,热量足,适宜芒果,茶叶、橡胶、咖啡、药材、水果、桑树等经济作物生长。地处横断山脉山系南段,地势东北宽,西南低,略呈纺锤形,北部及西部较高,东部低,海拔最高点麻粟河黑山2516米,最低点是勐撒农场640米,最高与最低相差1876米。
谦六彝族乡 - 历史沿革
谦六彝族乡 谦糯是古时的交通、战略要地,十四年(1888)在此建镇边直隶厅,民国时期曾为县政府驻地。1948年底和1949年初,中共地下党以此地为中心,组织发动、领导各族人民开展反蒋反封建的武斗争,故有“老根据地”之称。   清代设圈糯土千总管辖,清末为下改心巡检司辖地。民国时期先属第四区,民国29年(1940)废区设为芒糯乡,民国37年(1948)改称谦六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设为谦六区,1969年改区为公社,并冠以跃进公社名称,1971年改称谦六公社,1984年恢复为谦六区,1988年改设为谦六彝族乡,下辖8个行政村,2000年改村公所为村民委员会。同年末,全乡辖大桥头、乍乃、新寨、谦糯、芒电、田坝、打岗、龙潭8个村民委员会,96个自然村。 
谦六彝族乡 - 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全乡总土地面积89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07029亩,其中:水田33500亩,其中保水田14356亩,二水田11334亩,雷响田7810亩;旱地73529亩;人均耕地面积2.36亩,其中大部分可用于发展种植、养殖业,土地利用潜力较大。土壤种类主要有红壤、赤红壤、砖红壤、黄棕壤、水稻土。适宜多种作物、树木、果类和竹类生长繁育。 2、水资源:全乡长100米以上沟渠108米,均属澜沧江水系,主要河流除澜沧江外,有马帕河、谦糯河、麻粟河、南美河、芒佧河、芒蚌河、芒缓河、芒嘎河、芒辉河、勐撒河等,由西南向东北部流入澜沧江。有小二型水库一座(即糯水库),库容15万立方,灌溉面积达2500亩。全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2万亩,有效灌溉程序达66.7%,改造中低产田0.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62平方公里,近年来,全乡农业水利化程化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为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增收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生物资源:全乡林业用地面积30.9万亩,森林覆盖率56%。有退耕还林面积29538.2亩。其中:退耕造林面积17683.6亩、荒山造林面积11854.6亩,历年退耕地补值补造453.8亩,退耕地树种改造1222.4亩。有速生丰产林面积5万余亩。乡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林木种类主要有思茅松、水冬瓜、木荷和各种栎类、竹类,以思茅松和栎类为多。野生动物有麂子、獐子、野兔、野鸡、、、布谷、斑鸠、蟒蛇等。 4、矿产资源:有丰富的铁、铜、锰、锡、等矿产。主要分布在打岗、龙潭、乍乃、平掌等村。
谦六彝族乡 - 人文地理
谦六彝族乡是澜沧县唯一的彝族乡镇,彝族人民热情好客,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他们用撒火把驱散不好的,点上篝火跳传统歌舞。火把节是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在火把节里彝族人民开展打秋千、斗羊、评酒比赛。谦六彝族乡还居住着能歌善舞的哈尼族、少小民族布朗族。
谦六彝族乡 - 农村经济
养殖业 2007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3647.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3004.4万元、第二产业收入256.3万元、第三产业收入387.5万元,一、二、三产业比值为82:7:10.6,乡级财政收入31.4万元,财政支出1145万元,财政自给率为2.7%,乡镇企业总收入1621万元。实现粮食总产量1607.3万公斤,人均有粮318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530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3元。机构年末存款金额1458万元,共发放贷款379万元。最富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9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0元,人均口粮298公斤。最贫困的村水源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41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1元,人均口粮337公斤。人均住房面积6平方米,主要生产生活交通工具为拖拉机,大部分地方群众需要步行。
谦六彝族乡 - 文化教育
小学 全乡共有中学2所,小学36所,其中乡中心完小6所,初级小学10所,教学点20个,120个教学班,有教职员工248名,中学66人,小学182人。在校学生共5223人,其中中学生924人,小学生4299人。2005年全乡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普六”工作得到巩固和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12%,巩固率达98.06%。乡中心完小积极创建并申报市级文明单位获得批准。中学年末巩固率95.7%,初中三年完学率达84%。 建有卫星地面基站4个,开通频道15个,覆盖率60%。全乡有12个村540户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谦六于1999年开始进行创建,至2006年末,覆盖率达到了100%,共有四个单位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有两个自然村被评为县级文明村。评出星级文明户2460户。
谦六彝族乡 - 人口卫生
医疗设施 全乡辖谦糯、龙潭、田坝、芒竜、新寨、大桥头、乍乃、新城、和平、小佛房、麻粟河、腊撒、平掌、水源、打岗1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63个村民小组。2006年未,全乡有总户数10411户,总人口45213人,其中女性20189人,其中农业人口10167户,44239人,非农业人口947人。实有劳动力25773人。乡内居住着彝、汉、拉祜、佤、哈尼、布朗、傣、回、苗等民族,少数民族35746人,占总人口的79%。其中主要民族彝族11276人,占总人口的24.9%。人口出生率7.6‰,死亡率6.2‰,自然增长率1.4‰。& 有乡级2所,有医务人员24人,有病床15张,村级卫生室4所,其中有业务用房的4所,村医16。农村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执法等工作不断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卫生广泛开展。年内血检任务1490人,完成1467人,完成率达98.5%,开展爱国卫生运动4次。全乡出生132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4人,死亡率达30.3‰,婴儿死亡2人,死亡率达15.2‰,新生儿死亡率达15.2‰。2007年,收取新型合作医疗参保资金248650元,参合率为56.1%。通过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部分群众就医条件有所改善,但由于许多村无专用医务用房,村级卫生医疗条件较差,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仍普遍存在。年内出生人口300人,出生率为6.63‰,死亡281人,死亡率6.21‰,人口自然增长率0.42‰,计划生育率97.85%,避孕及时率76%。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励规定》,2006年共办理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62户。
谦六彝族乡 - 基础设施
集贸市场 人畜饮水:全乡共有15个村,213个自然寨,263个村民小组。目前有98个自然寨通自来水,占46%,尚有171个自然村未通水,占65%。解决了0.86万人和1.2万头大牲畜饮水。交通:全乡公路通车路程1080公里,其中,县乡公路112公里,乡村公路111公里,各村民委员会均已通公路,有181个自然村通毛路,占85%,均睛通雨阻,尚有32个自然村未通路,占15%。有一个澜沧江古南北渡口,交通便利,待糯扎渡电站建成后,澜沧江水运将在全乡交通运输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全乡拥有的768辆。电力:全乡有一座壮机容量500千瓦的马帕河电站。通过2003年投资五百万元进行了农网改造,全乡供电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已有14村委员会,118个自然村,159个村民小组通电,村委员会、自然村、村民小组通电率分别为93%、55%和60%。尚有1个村委会,104个村民小组未通电,占40%。邮电、通信:2004年谦六乡已开通口继,2008年有线电话机用户460户、无线电话机1650户、公用24部,村民委员会于2004年实现村村有无线市话,到2008年有移动市话机1千部,有移动电话5.2千余部。建有移动基站4个,联通基站2个,移动通信覆盖率90%,联通信号覆盖率为10%。
谦六彝族乡 - 新农村建设
农村新貌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总体要求,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 一是按照上级要求,每个村配备了一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加强对各村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宣传及相关业务指导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两年来,完成村内道路硬化17条,共300平方米,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三是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总收入及农民纯收入进一步提高,分别达到4059.3万元和562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23.9%和12.8%。 四是投资104.5万元,启动209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 五是完成了水源村新寨二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规划。 六是完成各村基本情况数据的调查统计上报工作,为全面推进建设摸清底数。
谦六彝族乡 - 特色产业
谦六彝族乡是澜沧县唯一的彝族乡,是以、为特色产业。谦六乡陶瓷响誉全县,甚至出口国外。主要产品有茶罐、坛子、酒罐、土碗、土锅等。酿酒是谦六乡传统工艺,历史悠久,味道香醇,是热情好客的彝族人民待客的上等佳品。
谦六彝族乡 - 招商引资
矿产资源 乡人民政府在县委、政府及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届三次全委会议及县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抓住糯扎渡电站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及矿产业开发等历史性机遇,全乡上下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努力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提出并稳步实施了“农业经济稳乡、特色产业强乡、水电经济活乡、老区精神兴乡”四大战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招商引 资。 一是引进澜沧县永恒种植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橡胶产业,在沿澜沧江的腊撒、平掌、打岗三个村大力发展橡胶产业。新增胶园面积9783亩,全乡胶园面积达到18746亩,其中已开割的橡胶3000亩,年均实现产值130万元; 二是乡人民政府抓住县委、县人民政府引进思茅市无量(集团)有限公司扶持农户开展蚕桑产业的大好机遇,动员群众发展蚕桑产业,走公司+基地+桑农的发展路子,借助公司力量,不断壮大蚕桑产业,并明确提出,利用3年时间完成1万亩的桑树种植任务。培育初见成效。全乡面积达到3460亩,涵盖12个村民委员会,共养蚕544.5张,鲜茧产量21810公斤,实现总产值41.3万元。其中,单张最高产值达到1324元,居全县单张最高产值的第二位,蚕桑产业逐步成为群众增收的亮点。 三是引进金泉矿业有限公司开采打滚铁矿,现已完成了新城至矿区25公里砂石路面改造及矿区范围规划,采选厂建设正顺利进行。平掌村铜矿开采也取得较好成绩,建成了采选厂2个。
谦六彝族乡 - 社会保障
药房 一年来,城镇低保全面落实,把3305户纳入了城镇居民低保对象,共发放资金46万元,发放5283人次;五保户救助588户,发放资金24万元;启动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全乡共有7385人纳入了农村低保救助对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90万元;贫困人口救灾救济工作得到落实,发放救济粮食16万公斤,发放救灾物资1292件;事业单位参加了,参保率达100%。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01:38:33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糯扎渡水电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