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编写老子道德经注校释的时候有没有困难

中国老子道德经抒写第一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5页¥2.0038页免费15页免费2页¥2.002页¥3.00 2页¥1.003页¥1.0014页免费3页免费6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0页免费39页1下载券34页1下载券32页1下载券6页1下载券
中国老子道德经抒写第一人|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中国?涡阳―老子文化―老子道德经译注(下篇)
老子道德经译注(下篇)
【发布日期:】【作者:-】&【来源:】&【阅读:
上德上德,上德之君,品德高尚的人不德不德,不自以为有德,是以是以,因此有德具有真正的道德; 下德下德,与上德相对,指仁、义、礼等德行不失离失德不失德,恪守形式上的德,即刻意追求形式上的道德,是以无德无德,没有道德。
上德无为无为,任其自然,因循自然而无以为无以为,无心做作;〔下德无为而有以为有以为,有心做作。〕
上仁最高尚的仁爱为之为之,指实施仁爱而无以为;上义上义,最高境界的义为之为之,指实施义举而有以为。
上礼上礼,指最讲究礼仪的人为之为之,指推行礼仪而莫之应莫之应,即莫应之,没有人回应他,则攘(rǎng音嚷)捋、卷臂攘臂,卷袖伸臂而扔之扔之,强力牵拽他们,意为强民意。
故失丧失、失去“道”而后“德”谓有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忠信,诚信,诚实之薄不足、欠缺,而乱祸乱之首祸首。
前识前识,先见之明者,道之华虚华,而愚愚昧之始。是以大丈夫处立身其厚淳厚不居处其薄浅薄;处存心其实朴实,不居其华虚华。故去舍弃彼指后者,即薄华取采取此指前者,即厚、实。
【译文】上德的人不自恃有德,所以实是有德;下德的人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德,因此实际上是没有德。上德的人顺任自然而无心做作;〔下德的人在形式上表现出德并有心做作。〕上仁的人有所作为却出于无意;上义的人有所作为却出于有意。上礼的人有所作为而得不到回应,于是就卷袖伸臂使人强从。&& 所以丧失“道”而后才有“德”,丧失了“德”而后才有“仁”,丧失了“仁”而后才有“义”,丧失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是大乱的祸首。&&& 所谓先见之明,不过是道的虚华,是愚昧的开端。因此大丈夫立身淳厚,而不居于浅薄;存心朴实,而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薄华而采取厚实。
昔古时、往昔之得一“一”是指老子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是“道”的又一名称。得一,即得道者:天得一以因、因而清清明、洁净;地得一以宁安宁、宁静;神得一以灵灵验、灵通;谷河谷、溪谷得一以盈充盈、盈满;万物得一以生滋生繁殖;侯王得一以为成为天下正首领。
其代指天、地、神、谷、万物、侯王致推究,推论之也,谓假如说天无以无以,没有办法清清明,将就要、将会恐恐怕裂裂变、崩裂;地无以宁,将恐废陷塌、倾毁;神无以灵,将恐歇消灭、停止;谷无以盈,将恐竭枯竭、干涸;万物无以生,将恐灭灭亡、绝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jué音决)跌倒,引申为失败。故贵高贵、尊贵以贱低贱、下贱为本根本,高以下为基基础。是以侯王自称孤单、寡独、不 (gǔ音古)善。不 ,侯王谦称自己才德欠佳。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不是吗?故至誉至誉,最高的荣誉无誉无誉,无须赞誉。是故是故,因此不欲不欲,不想,不愿 (lù音禄) ,珍贵貌如玉,珞珞(luò音洛)珞珞,石坚貌如石。
【译文】&&& 自古以来凡是得到“一”(道)的:天得到“一”而清明;地得到“一”而安宁;神得到“一”而灵妙;河谷得到“一”而充盈;万物得到“一”而滋生,侯王得到“一”而天下安定自足。&&& 推究其理,(离开了“一”),天不能保持清明,恐怕会崩裂;地不能保持安宁,恐怕会陷塌;神不能保持灵妙,恐怕会消失;河谷不能保持盈满,恐怕会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会绝灭;侯王不能保持清静,恐怕会亡国。&&& 所以尊贵是以低贱为根本的,高上是以低下为基础的。因此侯王自称为“孤”、“寡”、“不 ”。这不是以低贱为根本吗?难道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是无须赞誉的。因此不愿像宝玉一样高贵华丽,宁可像石块一样坚实朴质。
反相反、复返者道万物本原之大道之动运动;弱柔弱、柔韧者道之用作用、功用。
天下万物生于生于,产生于有指“道”的有形质,有生于无指“道”的无形质。因为“道”无形无象,不可感知,故曰“无”。
【译文】向着相反的方向变化并不断循环往复,是“道”的运动;保持柔弱,是“道”的作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看不见的“道”(无)。
上上等士有知识、有技能的人闻听闻、领会道大“道”的道理,勤勤快、积极而行实行、去做之;中中等士闻道,若有时存信之若亡疑之。句谓将信将疑;下下等士闻道,大笑讥笑、嘲笑之。不笑不笑,不被嘲笑不足以不足以,不能够为成为道。故建言建言,立言、设言有之有之,有这样的话:
明道明道,明白的道若好像、如同昧暗昧;
进道进道,前进的道若退后退;
夷道夷道,平坦的道若 (lèi音类)不平、崎岖;
上德上德,崇高的德若谷溪谷,指低下;
大白大白,洁白无瑕若辱污浊、污垢;
广德广德,高深广大的德行若不足不足,不充实、不够;
建通“健”德建德,刚健之德若偷作“惰”解,即怠惰、松垮;
质质朴真纯真若渝变污、混沌;
大方大方,最方正的无隅角落、棱角;
大器大器,最贵重的器具晚成晚成,最晚制成;
大音大音,最大的声响希声希声,无声,无音之声;
大象大象,最大的形象无形无形,看不见形体;
道隐幽隐无名无名,没有名称。
夫唯只有道,善善于贷施与、帮助且而且成终也,善始善终。善贷且成,即谓“道”善于辅助万物,且有始有终,以成就万物。
【译文】上士听了道,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为道。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低下的河谷;最纯洁的心灵好似含垢的样子;广大的德性好似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懦弱的样子;质朴纯真好似变污浊的样子;最方正的好似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声音反而令人听不见;最大的形象反而使人看不见;“道”幽隐而没有名称。只有道,善于辅助万物并使它完成。
道万物本原的“道”生不作生成解释,而是显现、展现的意思一指元始的混沌的统一体,即“道”,一生二指阴、阳两气,也就是天、地,二生三阴阳两气相交会合形成的第三者,即一种和谐状态――和气,三生万物万物,一切物体。万物负背负、包涵阴阴气而抱在前面、胸前阳阳气,冲交冲、涌摇气冲气,阴阳两气相互冲涌激荡以为成为和和谐统一的气――和气。〔人之所恶(wù音务)厌恶、憎恶,唯正是孤、寡、不 ,而王公王公,侯王以为称以为称,以这些字眼来称呼自己。故物或有时损减损之而反而益增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教导。人之所教,人们用来教人的话,我亦教之教之,用来教导别人。强梁强梁,指强暴、强横者不得其死不得其死,不得好死,吾将以为以为,以之为教父教父,教导的首要。〕
【译文】道是独立无偶的统一体,这统一体禀赋着阴阳两气,阴阳两气相互交冲形成第三者――一种匀适的状态,万物就是在这种状态中产生的。万物背阴而向阳,阴阳两气互相激荡涌摇而成新的和谐体。(人们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毂”,但是侯王却用来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有时减损它,它反而得到增加;有时增加它,它反而得到减损。别人教导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强暴的人不得好死,我把它当作施教的首要。)
天下之至最、极柔柔弱,驰骋驰骋,形容马的奔驰,此处作驾驭、穿越讲天下之至坚坚硬、坚强。无有无有,指没有形体入进入、穿透无间无间,没有间隙的东西,吾是以是以,因此知知道无为无为,顺任自然,不妄为之有益益处、补益。不言不言,不用语言,不用政令之教教化,无为之益,天下希同“稀”,稀少及达到、做到之。
【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能够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知道“无为”的益处。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能够做到的。
名名声、名誉与身身体,此指生命孰谁,哪一个亲亲近,此指宝贵? 身与货财产孰多贵重、重要?得获得与亡失去孰病有害?甚爱甚爱,过分珍爱必大费耗费、破费;多藏多藏,过多的藏货必厚严重、惨重亡损失、失去。故知足知足,知道满足不辱不辱,不会遭受屈辱,知止适可而止不殆不殆,不会遭遇危险,可以长久长久,长久平安。
【译文】名誉和生命比起来哪一个亲切?生命和财产比起来哪一个贵重?获得名利和失去生命哪一个有害?过分爱惜名声必定要付出更多的耗费;过分的敛积财产必定会招致惨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平安。
大成大成,最完满的东西若好像、好似缺欠缺,其用作用不弊破败、衰败。
大盈充盈、盈满若冲空虚,其用不穷穷竭。
大直正直若屈枉屈、弯曲,大巧灵巧若拙(zhuō音卓)笨拙,大辩善于言辞,指口才好若讷(nè音呐)不善词辞,指口才不好。
躁指疾走、跑跳胜克服、战胜寒寒冷,静清静胜热炎热。清静为天下正首长。
【译文】最圆满的东西好似有欠缺一样,但是它的作用不会衰竭的。最充盈的东西好像是虚空一样,但是它的作用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像是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像是笨拙一样,最好的口才好像是不善言辞。疾动可以御寒,安静可以耐热。清静无为可以做天下的首领。
天下有道有道,指政治清明,却退回走马走马,指奔驰作战的战马以用以、用来粪耕种。天下无道无道,天下无治,政治昏暗,戎马戎马,战马生产仔于郊郊野。生于郊,即母马在战场上产仔。指连年战争,连怀孕的母马也征用作战。咎(jiù音旧)过失、罪过莫大于欲得欲得,贪得无厌; 祸过失、罪过莫大于莫大于,没有比……大不知足满足。故知足之这个、这样足知足之足,知道满足的这种满足,常永远足矣。
【译文】国家政治清明,战马就会退还给农民耕田种地。国家政治不上轨道,就会连怀胎的母马也被征用作战,以致在战地上产仔。罪过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了,祸患没有比不知道满足更大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就会永远满足。
不出户门,知推知天下句谓能知天下事;不窥(kuī音亏)探望、观看牖(yǒu音友)窗户,见认识、了解天道天道,自然规律。其指他人出外出弥(mí音迷)愈、越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出行而知,不见亲见而明明了,不为不为,即无为,不妄为而成成就事业。
【译文】不出门外,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能够了解自然的法则。向外走得越远,对道的认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人不出门就能推知,不必亲见却能明晓,不妄为而能成就事业。
为从事、求学学习、学问。为学,这里是指探求外界事物的知识活动日益日益,一天比一天增加,为道为道,指对道的认识活动日损减少。日损,指外界对心灵所诱引的欲望一天比一天减少。损之损之,减少私欲又损又损,再减少,以致于以致于,使之达到……境界无为无为,不妄为。无为而则、就无不为无不为,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取治理、掌握天下常常常以凭、用无事无事,即清静无为,不扰民,及如果、一旦其有事有事,指“有为”,指政令繁苛,骚扰民生,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从事于学问,(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从事于道,(私欲妄见)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一直到“无为”的境地。如能“无为”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治理国家要常清静不扰民,政事繁苛,就不足以治理天下。
圣人常恒定、固定不变无心意念、私心,以百姓百姓,庶民心为心句谓以老百姓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
善者善者,善良的人,吾善亲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通“得”,得到、获得善善良。信者信者,讲诚信的人,吾信相信、信任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诚信。圣人在居于天下在天下,在天下老百姓之上,歙(xī音夕)歙收敛,指收敛私欲焉,为天下浑浑沌、浑朴其心浑其心,使天下人的心归于浑朴,百姓皆注专注、关注其耳目注其耳目,专注用自己的耳目,指老百姓竞相用智,圣人皆孩之孩之,指使百姓返归婴儿般的纯真质朴状态。
【译文】圣人没有他自己固有的主观意志,以百姓的意志作为他的意志。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可使人人向善。讲诚信的人,我以诚相待;不诚实的人,我也以诚相待;这样可使人人守信。圣人在位,要收敛自己的主观成见和意欲,使人心思化归于浑朴,百姓们都专注于自己的耳目,(欲使用智巧而生出是非)圣人就要使他们都回复到婴儿般的纯真状态。
出生出生,人出世为生入死入死,入地为死。生活得长久,指长寿之徒类、类别、范畴,十有三十有三,即十中有三,占十分之三;死夭折、早逝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人之生(生),人本来可以长生,动妄为之往、走向于死地死地,死亡的境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因为其生生生生,即求生,养生之厚太甚、过分。盖闻听说善善于摄保养、养护生摄生,养护生命,即养生者,陆行陆行,在陆地上行走不遇兕(sì音寺)犀牛虎老虎,入军入军,参加战不被遭受甲兵甲兵,武器。被甲兵,指受到杀伤;兕无所处、地方投投送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兵器无所容用、容纳其刃。夫何故?以因其指“善摄生者”无死地无死地,没有进入死亡领域。
【译文】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人当中,属于长寿的,占十分之三;属于短命的,占十分之三;本来可以活得长久,却自己走向死亡的,也占十分之三。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追求长生而奉养过度的缘故。听说善于养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在战争中不会受到杀伤;犀牛用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进入到死亡的范围。
道万物之本原生之指万物,德道之体现为德,本章“德”与“道”同义畜养育之,物物体形形态之形之,使万物有了形状、形体,势指环境成完成、成长之势成之,即环境使万物成长。
是以万物莫无不尊尊崇、尊奉道而贵珍贵、重视德。
道之之所以尊,德之贵,夫莫之命命令、干涉。莫之命,即莫命之,没有人干涉万物而常自然常自然,从来都是顺任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长之,使(之)生长育之育之,使(之)繁育;亭之亭之,使(之)结果毒之毒之,使(之)成熟;养养育之覆覆盖,保护之。生而不有据为己有,为而不恃(shì音士)自以为尽了力,长(zhǎng音掌)长养而不宰宰制、控制,是谓“玄深远德”。
【译文】“道”生成万物,“德”畜养万物,万物呈现各种形态,环境使万物成长。因此万物没有不尊崇“道”而珍贵“德”的。“道”之所以受尊崇,“德”之所以被珍贵,就在于它不干涉万物,而任其自然而然。所以“道”生成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成长发育;使万物成熟结果;使万物爱养保护。生养万物却不据为己有,兴作万物却不自恃己能,长养万物却不自作主宰。这就是最深远的“德”。
天下有始本始,指“道”,以为以为,即以之为,可以作为天下母根源,指“道”。既得把握、认识其母,以知认识、了解其子指万物。老子认为,道为根本,所以称母,万物由道所生,所以称子。母与子,即道与物; 既知其子,复再、还守坚守其母,没身没身,终身不殆危险。
塞堵塞其兑(duì音对)洞穴、穴窍,闭其门,终身不勤疾病、劳疾。开其兑,济助成、增长其事指各种欲望的繁杂之事,终身不救不救,不可挽救。见观察小细微曰明明亮、明白,守持守、坚守柔柔弱曰强强健、强壮。用运用其光光亮。用其光,即运用智慧之光,复归复归,回归、返归其明,无遗留身自身殃灾殃,是为这就是袭因袭、承袭常永久,指永恒之道。
【译文】天地万物都有本始,可以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既然得知万物的根源,也就认识了万物;既然认识了万物,又持守着万物的根源,那就一辈子没有危险。塞住欲念的孔穴,关闭欲念的门径,那就终身不受劳疾困扰。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杂事的纷扰,那就终身不可救药。能察见细微的叫做“明”,能持守柔弱叫做“强”。运用智慧的光,返照内在的明,不给自身带来灾殃;这就是因袭不变的常“道”。
使假使我指有道的统治者介然介然,稍微有知有知,有所认识,行于行于,走在大道道路,唯只有施(yí音仪)邪,斜路是畏畏惧、害怕。大道甚十分夷平坦,而人指人君好(hào音浩)喜好、喜欢径小路,此指邪径。朝(cháo音潮)宫殿甚除整洁,引申为腐败,田田地甚芜荒芜,仓仓库,指国库甚虚空虚; 服衣服、穿着文彩文彩,指饰有花纹的华丽衣服,带佩带利剑,厌饱足饮食饮食,指精美的食品,财货有余名谓搜括足余的财货;是谓盗夸盗夸,大盗,强盗头子。非道非道,无道,不合理也哉!
【译文】假如我稍微有些认识,在大道上行走,担心惟恐走入了邪路。大道非常平坦,而人君却喜欢走斜径。朝政腐败极了,弄得农田非常荒芜,仓库十分空虚;(可他们)还穿着华丽的衣服,佩带着锋利的宝剑,饱食着精美的饮食,搜刮占有多余的财货;这就叫做强盗头子。多么的无道呀!
善善于建建树、建立者不拔动摇、拔除,善抱抱持、守持者不脱脱落、脱失,子孙以以此、凭此,即遵循“善建”、“善抱”这一道理祭祀不辍(chuò音戳)停止、终止。
修贯彻之于身自身、本身。句谓用“善建”“善抱”之理来修身养性,其德乃真纯真; 修之于家家庭,其德乃余有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此处为尊崇之意; 修之于邦国,诸侯统治的区域,其德乃丰丰厚、丰盛;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普遍、广大。
故以用身自身、个人观观察身他人,以家本家观家他家,以乡本乡观乡他乡,以邦本邦观邦他邦,以天下本天下观天下他天下。吾何以何以,怎么样知知晓、了解天下然指天下的情况哉?以凭此指以上“以身观身”等方法。
【译文】善于建树的不可拔除,善于抱持的不会脱落,如果子孙能遵循这一原则,则世世代代的祭祀就不会断绝。把这个原则贯彻到个人,他的德就会纯真;贯彻到一家,他的德可以有余;贯彻到一乡,他的德能受尊崇;贯彻到一国,他的德就会丰盛;贯彻到天下,他的德就会普遍。所以要从自身来观察他人,从自家观察他家,从本乡观察他乡,从本国观察他国,从本天下观察他天下。我是怎么知道天下的情况呢?就是运用了以上的方法。
含蕴含德之厚深厚,比于赤子赤子,初生的婴儿。蜂虿(chài音差)虺(huǐ音悔)蛇蜂虿虺蛇,指毒虫不螫(shì音式)刺入,攫(jué音决)鸟攫鸟,鹰隼之类猛禽猛兽不搏抓、扑。骨弱筋柔即筋骨柔弱而握握拳固牢固。未知牝(pìn音聘)为雌牡(mǔ音亩)为雄之合交合。牝牡之合,指男女性交而 (zuī音最)男性生殖器作勃起,精精气之至极,指充沛、旺盛也。终日号啼号、啼哭而不嗄(shà音
厦)声音嘶哑,和元气淳和之至也。知和指阴阳调和曰常即道,知常曰明。益生益生,贪生纵欲曰祥古时用作吉祥,也用作妖祥,此处指不祥。心欲望使驱使、支配气精气曰强逞强。物事物壮壮盛、强盛则老衰老、衰败,谓之不道不道,不合于道的法则,不道早过早已止息、死亡。
【译文】道德涵养深厚的人,比得上初生的婴儿。蜂蝎毒蛇不咬伤他,凶鸟猛兽不搏击他。他筋骨柔弱拳头却握得很紧。他还不知道男女交合而小生殖器却常常勃起,这是精气充足的缘故。他整天啼哭而嗓子不会沙哑,这是元气淳和的缘故。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认识“常”叫做“明”。贪生纵欲就会有灾殃,欲念支配元和之气就是逞强。过分强壮就容易趋于衰老,这叫做不合于“道”,不合于“道”很快就会死亡。
知者知者,智者不言不言,不多说话,言者言者,多言的人不知不知,不懂,没有智慧。
塞堵塞其兑窍穴,闭其门,挫其锐锋芒,解化解其纷纠纷,和蕴蓄其光光芒,同混同其尘尘埃,此指尘世,是谓玄同玄同,玄妙齐同,指“道”。故不可得不可得,不可能,即不分而亲亲近,不可得而疏疏远; 不可得而利得利、受益,不可得而害受害;不可得而贵尊贵,不可得而贱卑贱。故为被天下贵尊崇。
【译文】智者不多言,言者未必智。堵塞欲念的孔穴,关闭欲念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世,这就是玄妙齐同的境界。这样就不分亲,不分疏;不分利,不分害;不分贵,不分贱。所以为天下人所尊崇。
以用正指正规的方法,即清静无为之道治治理国国家,以奇奇巧,诡秘的方法用兵,以无事无事,不搅扰人民取治理、掌握天下。吾何以何以,即以何,凭什么知其指以上三件事然如此,这样哉? 以依据、根据此指下述这些情况:
天下多忌讳忌讳,指政令、禁令,而民弥(mí音迷)越加、更加贫贫穷、贫困;民人多利器利器,锐利武器,国家滋更加昏昏乱;人多伎巧伎巧,智巧,指各种计谋巧智,奇物奇物,邪恶的事物滋滋生起产生;法令滋彰明白、清楚,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无为,不妄为,而民自化自化,自我化育、自然顺化; 我好(hào音号)静清静无为,而民自正端正、纯正; 我无事无事,指不加滋扰,无妄作之事,而民自富富足、富裕; 我无欲无欲、无贪欲,而民自朴淳朴。”
【译文】以清静无为之道治国,以诡奇的方法用兵,以不搅扰人民来治理天下。我是怎样知道这些道理的呢?根据就在于:天下的禁忌越多,人民就越贫困;民间的利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昏乱;人们的伎巧越多,邪恶的事就不断发生;法令越森严,盗贼反而增多。所以有道的人说:“我无为,老百姓就会自我化育;我好静,老百姓就自然纯正;我不扰民,老百姓就自然富足;我无贪欲,老百姓就自然淳朴。”
其指人君、侯王政政治闷闷闷闷,昏昏昧昧,含有宽大、宽松的意思,其民淳淳淳淳,淳厚朴实;其政察察察察,严苛,其民缺缺缺缺,狡诈。
祸灾祸兮,福幸福之所倚依存、依靠;福兮,祸之所伏潜伏、隐藏。孰谁知其极终极、最后的结局,引申为究竟? 其无正无正,无定、没有定准。正正常复再、又为成为奇通“畸”,奇异、反常,善善良复为妖妖孽、不善。人之迷迷惑,其日时间、时日固本来久长久。
是以圣人方方正、正直而不割割截,喻生硬,廉棱角,喻锐利不刿(guì音桂)划伤,直率直而不肆放肆,光光亮而不耀过分光亮、刺眼、耀眼。
【译文】&&& 政治宽松,人民就淳朴;政治严苛,人民就狡诈。灾祸啊,幸福倚傍在它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之中。谁知道它们的究竟?它们没有一定的准则。正常随时可以转变为反常,善良随时可以转变为妖孽。人们对这个道理的迷惑,已经有长久的时日了。因而有道的人,方正而不生硬,锐利而不伤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耀。
治治理、管理人人事,指国家事侍奉天指身心。事天,养护心身,莫若莫若,不如,没有比啬(sè音色)吝啬,引申为爱惜、保养。
夫唯惟一、只有啬,是谓早先服通“备”,准备。早服,早作准备;早服谓之谓之,叫做重不断增加积积累德品德。重积德,即不断地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战胜。无不克,无往而不胜;无不克则莫知莫知,无人知晓其指无往而不胜的力量极极限、尽头;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保卫国家;有国之母根基、根本,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dǐ音底)向下生长的主根。深根固柢,即根深柢固,长生久视久视,久立。长生久视,长久存在之道道理、原则。
【译文】治理国家、养护心身,没有比爱惜精力更重要。惟有爱惜精力,才能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就是不断地积德;不断地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胜任的;没有什么不能胜任,就无法估计他的力量;无法估计他的力量,就可以担负管理国家的重任;有了这治国的根本,统治就可以长久维持。这就是根深柢固、长生久视的道理。
治大国,若如烹(pēng音抨)煎、煮小鲜小鲜,小鱼。句谓治理大国,要像煎小鱼那样不能多翻动,否则就会碎烂。以道莅(lì音利)临,引申为统治、治理天下,其那鬼鬼怪不神灵验、作用。不神,不起作用;非不但、不仅其鬼不神,其神神祗不伤人不伤人,不伤害人,不惊扰老百姓;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指圣人与鬼神双方不相伤,故德恩德交全、都归归附焉句谓天下有道,鬼神与圣人两不相伤,故德交归于民。
【译文】治理大国,好像煎小鱼一样(不能经常翻动)。用“道”来治理天下,鬼怪就起不了作用;不仅鬼怪起不了作用,神灵也不伤人;不仅神灵不伤人,圣人也不伤人。鬼神和圣人都不伤害人,所以对老百姓来说,就是双倍德惠的交归。
大邦国者下流下流,下游。犹言大国处在小国的下游,就像江海处于小河的下游一样,能使百川归附,天下之牝(pìn音聘)雌性,喻柔弱,天下之交交汇、归附也。牝常通常、常常以静宁静、沉静胜牡(mǔ音亩)雄性,喻强雄,以因为静为下为下,居下,谦下。
故大邦以下以下,以谦下的态度小邦,则取取信于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有时下谦下以取取,借为“聚”。以取,以聚人,即以聚小国,或下而取而取,聚于人,即聚于大国。大邦不过欲想、要兼兼并畜饲养,此指统治、领导人兼畜人,把人聚在一起加以养护,即网罗小国听其领导,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入事人,侍奉别人,此指小国依附于大国,听其领导。夫两者两者,指大国和小国各各自得所欲得所欲,实现自己的愿望,大者大者,指大国宜应该、适宜为下谦下。
【译文】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居于天下雌柔的位置,使天下百川汇集于此。雌柔常以沉静胜过雄强,因为是沉静而又能甘居下位的缘故。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依赖;小国对大国谦下,就能取得大国的信任。所以,有时大国以谦下会聚小国,有时小国以谦下见容于大国。大国不过要兼聚小国,小国不过要求容于大国。这样大国和小国都可以达到各自的愿望。大国尤其应该谦下。
道者万物之奥主、主宰,含有庇荫的意思。善人之宝珍宝,不善人之所保保护、保持。句谓不善良的人也要保持它。
美言美言,美丽的言辞可以市买卖、交换,此指社交,尊尊贵、可贵行可以加人加人,对人施以影响。人之不善,何弃舍弃之有何……有,即有何,有什么(理由、缘故)? 故立天子立天子,天子即位,置设置三公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三个辅弼国君的大臣,虽即使有拱璧拱璧,圆镜形中有圆孔的玉,是古代很贵重的礼品以先以先,在……之前驷(sì音四)马驷马,四匹马驾的车,古代只有天子、大臣才能乘坐。拱璧以先驷马,古代较为隆重的献奉礼仪,不如不如,比不上坐进坐进,安坐而进言此道此道,这个道,即清静无为之道。
古之所以贵重视此道者何为什么? 不曰不曰,岂不是说:求以得求以得,有求就有所得,有罪以就免免除邪?故为被天下贵贵重。
【译文】道是万物的主宰。善人珍贵它,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漂亮的言词可以用作社交,可贵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不善的人,哪有舍弃它(道)的道理?所以,天子即位,大臣就职,虽然有进奉拱璧在先、驷马在后的礼仪,还不如用“道”来作为献礼。自古以来为什么对“道”如此重视? 不就是说有求就可以获得,有罪的就可以免除?所以它被天下人所重视。
为作为,把……当作为无为句谓以无为当作为,事无事句谓以无事当作事,味无味句谓以无味当作味。
大小多少大生于小,多起于少,〔报报答怨怨恨以用德恩德。报怨以德,即以德报怨。〕图图谋、设法对付难困难的事于从其易简易、容易。句谓处理困难之事要从容易处入手,为做、干大大事于其细细微、细小;天下难事,必作起、始,指开始做起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始终不为大不为大,不自以为大,故能成成就其大大事、大业。
夫轻轻易诺(nuò音懦)允诺必寡少信信任、信用,多太、甚易容易。多易,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多难多难,更多的困难。是以圣人犹尚且难之难之,把事情看得困难些,故终始终无难难事矣。
【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作为,以不搅扰的方式去作事,以恬淡无味当作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以恩德来报答怨恨。)克服困难要从容易入手,实现大事要从细微着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简易开始,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微开始。所以有道的人始终不自以为大,因此能够成就大业。轻易允诺的一定会丧失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一定会遭遇更多的困难。所以有道的人总是把事情看得困难些,因此终究没有困难。
其指事物安稳定、安定易容易持维持、掌握,其未兆、征兆、端倪。未兆,尚未出现征兆易谋谋划、图谋。其脆脆弱,指事物处在柔弱阶段易泮(pàn音叛)分散、分解,其微小、细微易散散失。为处理之指事物于未有未有,指事情尚未发生,治治理之于未乱混乱。
合抱合抱,形容树粗大之木,生生长于毫末毫末,指细小的萌芽;九层九层,言层级很多之台供人眺望的高台,起堆积起于累(lěi音垒)土累土,一筐筐的土;千里之行,始开始于足下。
为强力而为,即“有为”者败之败之,把事情弄糟糕,执执着,孜孜以求者失损失、丧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无为,不强行妄为故无败;无执无执,不执意把持故无失。
民之从事从事,做事、干事,常经常于几几乎、差不多成成功而败之。慎慎重终结束、终结如始开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以……为欲不欲不欲,没有欲望,不贵难得之货;学以……为学不学,复返、回,引申为修复、挽救众人之所过过失,以辅辅助、协助万物之自然自然、自成、自然发展而不敢为不敢为,不敢妄作强为。
【译文】事情稳定时容易掌握,事情没有出现变化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微细时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没发生之前就作好准备,要在祸乱发生前就处理妥当。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堆积起来的;千里远行,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办事强力妄为就必定失败,硬性把持就必遭损失。因此,圣人不强力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硬性把持,所以也没有损失。人们做事,常常在快要成功时就失败了。事情到最后终结时仍须像开始一样谨慎,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所以圣人求人所不欲求的,不珍贵难得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的教训,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加以干预。
古之善为行、执行道为道,用道的原则来治天下者,非以用明聪明,此指多智巧诈民明民,使人民多智巧诈,将以即以道、用道愚淳朴、守真之愚之,使人民淳朴。
民之难治,以因为其指人民智计谋、智巧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祸害、灾难;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福分、幸福。
知此两者两者,指“以智治国”和“不以智治国”而言亦乃、为稽式稽式,法则、模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远玄妙的德行,“玄德”深矣,远矣,与随、同物事物反返,回归,返朴归真矣,然后然后,这样以后乃至大顺大顺,自然,完全顺应自然。
【译文】古代善于行道的人,不是教人民多智巧诈,而是使民心淳朴。人民之所以难以统治,是因为他们有太多的智巧心机。所以用智巧去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灾祸;不用智巧去治理国家,是国家的幸福。认识了这两种治国方式,也就是认识到了治国的法则。经常把握这一法则,就是“玄德”,“玄德”又深又远,与事物同返于真朴,然后才能达到最大的自然和顺。
江海江海,指大江大海之所以能为成为百言其众多谷百谷,百川,即众多的河流王河流汇集之处者,以因其善下处于下游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处在……上面民,必以用言言辞下把……放在下面之;欲先民先民,站在人民前面,即领导人民,必以把身自身后之以身后之,把自身放在民众之后。是以圣人处居上而民不重重压、负累,处前而民不害妨害。不害,不感到有什么妨害。是以天下乐推推举、推崇。乐推,乐于推崇而不厌厌弃。以因其不争竞争,故天下莫没有人能与之争与之争,和他(圣人)争。
【译文】江海之所以能成为许多河流的汇集地,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所以能成为许多河流的汇集地。所以圣人要想统治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他们表示谦虚;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身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后面。所以圣人居于上位而人民不感到负累;居于前面而人民不感到受害。所以人民乐于推崇他而不厌弃他。正因为他不和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
〔天下皆谓我:“‘道’大广大无边,似好像不肖(xiào音校)相似、相同。不肖,不与任何东西相似。”夫唯因大,故似不肖。若如果肖,久长久矣其细细小、渺小也夫!〕
我有三宝三宝,三件法宝,持持守而保保全之。一曰慈慈爱、宽容,二曰俭节俭、啬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前面。为天下先,处于天下人之前。
慈故能勇勇敢、勇于谦退,有“仁者无敌”之意;俭故能广宽裕、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成为器指万物长(zhǎng音掌)首长、领导。
今舍舍弃慈且取、求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用、凭借战作战则胜,以守防守则固坚固、牢固。天天道将救拯救之,以慈卫保卫之。
【译文】〔天下人都对我说:“‘道’广大无边,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正因为它广大,所以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如果它像的话,早就渺小得很了。〕我有三件法宝,持守而保全着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爱,所以能勇武;有了节俭,所以能厚广;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够成为万物首长。现在舍弃慈爱而求取勇武,舍弃节俭而求取厚广;舍弃退让而求取争先,只能是走向死路。慈爱,用来征战就能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救助谁,就用慈爱来卫护他。
善为做、作士武士,此指统帅者,不武不武,不逞勇武;善战打仗,作战者,不怒不怒,不被激怒;善胜敌者,不与不与,不与敌人对峙硬拼;善用人者,为之下谦下。为之下,居于谦下之位。是这谓不争竞争之德德行,是谓用人,是谓配符合、合乎天配天,与天相符,古之极准则,标准也。
【译文】善做将帅的,不逞勇武;善于作战的,不易被激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对拼;善于用人,对人谦下。这叫做不争的品德,这叫做善于用人,这叫做合乎天道,这是自古以来的最高准则。
用兵用兵,即用兵者有言有这样的话:“吾不敢为主为主,指进犯、主动进攻,而为客为客,指采取守势;不敢进寸进寸,稍进一点,而退尺退尺,多退以让人。”是谓行(háng音杭)排兵布阵无行无行,没有阵势;攘(ráng音嚷)举起手臂无臂臂膀;扔对抗,面临敌人无敌;执拿、持无兵兵器。
祸灾祸莫大于莫大于,没有比……大轻敌轻敌,轻视敌人,过低估计敌人的力量,轻敌几几乎丧丧失吾宝宝有几说,一说是生命,一说是“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三宝。
故抗兵抗兵,对抗的军队,即交战双方相若相若,相当,指力量相当,哀悲哀、悲愤,有“慈”的意思者哀者,指不乐于战争,被迫以悲愤心情应战的一方胜矣。
【译文】用兵者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不敢采取攻势,而采取守势;我不敢前进一寸,而要退后一尺。”这就是说,虽然排兵布阵,却像没有阵势可摆;虽然要奋臂搏杀,却像没有臂膀可举;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与敌人对峙;虽然拥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持。祸患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法宝。所以两军势均力敌时,慈悲的一方可以取得胜利。
吾言甚非常、十分易容易知懂得,甚易行实行。天下莫没有谁能知,莫能行。
言言论、说话有宗宗旨、主题,事做事、办事有君主宰,引申为根据。夫唯正因为无知无知,不知道,不了解,是以所以不我知不我知,即不知我。
知我者希通“稀”,稀少,则仿效、效法我者贵难得、稀少,难能可贵的意思。是以圣人被(pī音批)通“披”,穿着的意思褐(hè音贺)粗布衣衫怀玉怀玉,怀里揣着美玉。被褐怀玉,指圣人不被了解。
【译文】我的话很容易了解,也很容易实行。大家却不能了解,也不能实行。言论有主旨,做事有根据。正由大家不了解这个道理,所以也不了解我。了解我的人越少,效法我的就很难得了。因而有道的人却是外面穿着粗布衣衫而怀里揣着美玉啊!
知不知句谓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尚通“上”,最好矣;不知知句谓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病缺点、毛病也。圣人不病不病,没有缺点,以用其指圣人病病病病,把病当作病。夫唯因为病病,是以是以,因此不病。
【译文】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最好;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是缺点。有道的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是没有缺点的。
民人民不畏威威压、威慑,则大威大威,指祸乱至发生、来到。
无狎(xiá音霞)通“狭”,逼迫、迫使其所居所居,居所,安身之处,无厌(yā音压)通“压”,压制、断绝其所生生路。所生,谋生之路。夫唯只有不厌夫唯不厌,只有对人民不进行压迫,是以不厌厌恶。是以不厌,因此人民不会有被压迫的感觉。
是以圣人自知了解不自见(xiàn音现)同“现”,表现;自爱爱惜、珍惜不自贵显贵、高贵。故去彼后者,指“自见”、“自贵”取此前者,指“自知”、“自爱”。
【译文】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则更大的祸乱就要发生。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断绝人民谋生的道路。只有不压榨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因此,有道的人但求自知而不自我表现;但求自爱而不自显高贵。所以要舍弃“自见”“自贵”而采取“自知”“自爱”。
勇奋勇、勇敢于敢敢为、逞强。勇于敢,指逞强好胜,妄为蛮干则杀被杀,勇于不敢不敢,指谨慎从事则活生存。此两者两者,指敢与不敢,或有的利获利或害受害。天指天道之所恶(wù音务)所恶,所讨厌的东西,孰谁知其故缘故?〔是以因此圣人犹尚且、还是难之难之,难以明白。〕
天之道天之道,指自然之道,即自然规律,不争争斗而善胜获胜,不言说而善应回应、应答, 不召召唤而自来, (chǎn音产)然然,坦然、安然、宽缓而善谋策划。天网喻天道的法网恢恢恢恢,广大无边,疏指网孔稀疏而不失漏失。
【译文】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活。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获利,有的受害。天道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原故?〔因此,圣人也难以说得清楚。〕自然规律是,不争斗而善于得胜,不说话而善于回应,不召唤而自动到来,虽然宽缓却善于筹划。天网广大无边,孔虽稀疏而从不会有一点漏失。
民不畏畏惧、害怕死死亡,奈何奈何,为何、为什么以用、拿死惧之惧之,使之惧,使他们害怕?若如果使民常总是畏死,而为作、做奇奇诡、邪恶。为奇,为邪作恶者,吾将得此处有抓捕的意思而杀之杀之,杀死他,孰敢句意谓看谁还敢(为奇)?
常通常有司杀者司杀者,专门掌管杀人的人杀指去杀人。夫代代替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大匠,指技术高超的木匠斫(zhuó音茁)用斧刀砍劈(木头)。夫代大匠斫者,希通“稀”,少有不伤其手矣。
【译文】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还用死亡来恐吓他们?如果使人民真的畏惧死亡,对于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我们就可以把他抓来杀掉,谁还敢为非作歹?通常有专管杀人的人去执行杀人的任务。那代替专管杀人的人去杀人,就如同代替木匠去砍木头一样。而那些代替木匠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的。
民之饥饮饿,以因其上指统治者食吞食,此指征收税赋税之多之多,过甚、太多,是以是以,因而饥遭受饥饿。民之难治治理,以其上之有为有为,政令繁苛,强作妄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看轻死轻死,对死亡看得很轻,不怕死,以其上求生求生,意即养生之厚奢厚。求生之厚,谓太过于追求生活上的享受,即奉养过奢,是以轻死。
夫虽无以生为者无以生为者,不把保养生命看得过重的人,意指恬淡寡欲的人,是贤于贤于,胜过、好过贵生贵生,过分看重养生的人。
【译文】人民所以饥饿,是由于统治者吞食的赋税太多,因而遭受饥饿。人民所以难以统治,是由于统治者强作妄为,因而难以统治。人民所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奉养过分奢厚,因而轻生冒死。只有清静恬淡的人,才胜于奉养奢侈的人。
人之生活着也柔弱柔弱,指人体柔软,其死也坚强坚强,指人体僵硬。
草木之生也柔脆柔脆,指草木枝条柔软脆弱,其死也枯槁(gǎo音稿)枯槁,干枯,指草木死后变得干枯。故坚强者事物、东西死之徒类属。死之徒,属于死亡一类,柔弱者生之徒生之徒,属于生存的一类。
是以兵军队强逞强则灭(被)消灭,木树木强粗壮则折摧折,指被砍伐。
强大处居下下位。处下,居于下位,谓由盛而衰,柔弱处上处上,居于上位,谓由弱而强。
【译文】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后身体就变得僵硬了。草木生长的时候枝条是柔脆的,死后就变得干枯了。所以坚强的东西是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受灭亡,树木粗壮了就会遭到砍伐。凡是强大的就趋于下降的地位,凡是柔弱的就趋于上升的地位。
天之道自然界的规律,其表示反问的语气词,相当于难道不的意思犹如同、像张拉开弓弓弦与同“欤”,语气词? 高指弦位高者抑压低之,下弦位低者举上举、抬高之;有余有余,指弓弦拉得过满者损减少之损之,把弓弦放松一些,不足不足,不够,指弓弦还没有拉到位者补补充之补之,把弦拉得紧一些。
天之道,损减少有余有余,指生活富足有余而补补充、补给不足不足,指生活贫困不足。人之道人类社会中的一般规律,则不然不然,不是这样,损不足以奉供奉、奉养有余。
孰谁,哪一个能有余以用来奉天下,唯只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实施,施行,指实行无为之道而不恃不恃,不自恃己能,功成而不处不处,不居其功,其不欲不欲,不想、不愿意见(xiàn音现)表现、显现贤才智、贤能。
【译文】自然的规律,难道不像张弓射箭一样吗?弦位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一些;弓弦过满就放松一点,弓弦不满的就拉紧一些。自然的规律,减少有余的用来补充不足的。人世的行径,就不是这样,是剥夺不足的,用来供奉有余的人。谁能把有余的拿来供给天下不足的?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到。因此有道的人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想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天下莫没有柔弱于水于水,比水……,而攻攻击、攻克坚强坚硬强大者莫没有之指水能胜莫之能胜,即莫能胜之,没有能胜过它的,以用其无以无以,无法,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易代替、更换之指水。
弱之胜胜过、胜于强,柔之胜刚,天下莫没有人不知,莫能行实行。
是以圣人云:“受承担、承受国全国之垢(gòu音购)污垢,此指屈辱、耻辱,是谓社稷(jì音记)社稷,国家主君主;受国不祥不祥,不吉祥,引申为灾难、灾祸,是为天下王天下王,普天之下的君王。”正正面言若好像、如同反反话。
【译文】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而冲击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天下没有人不知道的,可是没有人能实行。因此有道的人说:“能承担全国的屈辱,才配称国家的君主;能承担全国的祸殃,才配做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
和调和、调解大怨怨恨、怨仇,必有余遗留、剩下怨;〔报怨以德即以德报怨,〕安怎么、哪里可以为作为善妥善的办法?
是以圣人执持有、拿着左契左契,古代借贷金钱、粮米等财物的契卷存根,而不责讨还欠债于人。有德司契司契,掌管契据的人,无德司彻司彻,掌管租税的人。“彻”是周代的税法。
天道无亲无亲,没有亲疏之分,常与帮助善人。
【译文】调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有余留的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因此,圣人虽持有借据的存根,却不向人追索讨还。有德的人就像持有借据的人那样宽容,无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自然规律是无所偏爱的,它经常帮助善良的人。
小使……小国寡使……少民。使即使有什十倍佰百倍人之器器具。什佰人之器,十倍百倍人工效能的器械而却不用使用;使民重(zhòng音众)看重、重视死死亡,引申为生命。重死,重视生命而不远徙(xǐ音洗)迁移、搬迁。虽有舟船舆(yǔ音余)车子,无所无所,没有地方乘乘坐之;虽有甲铠甲兵兵器。甲兵,泛指武器装备,无所陈陈列、陈放之。使民复回复结绳结绳,古代记事的方法而用之用之,即用结绳的办法来记事。甘甘甜,以……为甘其食食品,美美丽,以……为美其服服装,安安适,以……为安其居居处,乐快乐,以……为乐其俗生活习俗。邻国相望相望,彼此可以看到,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国土要小,人口要少。即使有十倍百倍人工的器械却不使用;使人民重视生命而不迁移远方。虽有船只车辆,没有必要去乘坐;虽有铠甲兵器,没有必要去陈列它。使人民回复到结绳记事的状态。人民有香甜的饮食,漂亮的服饰,安适的居所,欢乐的习俗。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得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得到,而两国人民从生到死也互相不来往。
信真诚、诚实言信言,诚实的话,真话不美华丽、漂亮,美言美言,华丽之言不信。善者善者,善良的人不辩巧辩,能说会道,辩者不善。知了解、知道者不博广博,含有卖弄之意,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积藏,既尽量、全部以为人为人,帮助人己自己愈有充实、富有,既以与给予人己愈多丰富、富有。天之道,利利万物而不害不害,无害,即使万物不受害;人之道,为施为而不争争夺、竞争。
【译文】真实的言词不华美,华美的言词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真懂的人不卖弄,卖弄的人不真懂。有道的人不私自积藏,他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他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所以,天之道是利万物而无害;人之道是施为而不争夺。
【】&&【】&&【】
[新闻纠错]
纠错内容:
版权所有:安徽省涡阳县人民政府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涡阳县政府办
承办:涡阳县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安徽龙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子的道德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