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谣言困扰到到你心里躲一躲咨询

被在自己心里觉得是最好,最重要的朋友在背后乱传谣言,你知道后,会怎么办_百度知道
被在自己心里觉得是最好,最重要的朋友在背后乱传谣言,你知道后,会怎么办
以后对这样的人就完全不信任处理,以后不办事,处理的时候要小心,这种人是小人知道是什么样的人就可以了,面上过得去就OK,心里清楚就行了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谣言_源于恐慌止于智者_谈谈产生谣言的社会心理机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4页¥2.001页1下载券7页免费5页¥2.004页¥3.004页¥2.002页免费5页2下载券6页2下载券5页2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页免费3页1下载券4页1下载券4页5下载券4页1下载券
谣言_源于恐慌止于智者_谈谈产生谣言的社会心理机制|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文档免下载券下载特权 全站付费文档8折起 千本精品电子书免费看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假如你有一个藏在心里好久的秘密,你会不会有种想说出来的感觉。可是,说出来怕被人做谣言,你会怎么跟他(她)們解释呢?
假如你有一个藏在心里好久的秘密,你会不会有种想说出来的感觉。可是,说出来怕被人做谣言,你会怎么跟他(她)們解释呢?
~你会说吗?
你会怎样解释呢?



如果会带给大家的困扰,



我会放在心里。就算心里在难受。
其他回答 (4)
会说啊

不需要解释

这是事实

每个人都有秘密
说出来也许你不会相信,我刚经历过,我说了,但我不后悔。最重要的是能释怀,如果你释怀了,说不说又有什么重要呢?
我不会说出来的,而且说出来后干嘛要解释,说了就说了,那是自己的事,跟别人跟本就没有关系
到底是什么秘密?是什么类型的,说清楚行不行啊.(问题)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朋友领域专家学子论文:谣言传播的心理分析&(2)
――以汶川大地震期间的谣言为例
E-mail推荐:&&
  3、寻找事情合理的解释  “谣言既是一种信息的扩散过程,同时又是一种解释和评论的过程。”[5](p11)谣言的传播是个复杂而奇妙的过程,一个谣言产生之后,在传播的过程中不可能始终保持它的原貌,而是在传播中不断的演化和发展,待到它回到其源点的时候,可能就连最初的传谣者都无法辨认出来。在这个奇妙的过程中,是一个接一个的传谣者和受谣者为了使谣言变得更让人信服而不断的添油加醋。不管是在传播谣言还是在传播其他信息,也不管传谣者是否完全信服谣言的内容,传播者的首要的目的就是要说服受传者相信自己的传播内容,为此,他就要对谣言的内容进行新的补充与排列组合,对谣言所阐述的事情进行更加合理的解释。“谣言的传播者与其所带来的信息被视为完全同一,拒绝相倍谣言或对谣言产生怀疑,就是拒绝传播者本身。”[5](p57)所以,为了使下一个受谣者不至于怀疑自己的传谣,为了证实自己所说的是事实,说服别人相信,每一个传谣者都在不断的给谣言添加自己认为的合理的解释。比如上文提到的福娃谣言,在流传的过程中,有人觉得五个福娃中只有福娃贝贝没有明确的象征指向,于是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解释能力,将福娃贝贝(鱼)与我国今天先前发生的南方雪凝灾害联系起来,于是福娃谣言就有了一个更“完美”的版本:贝贝――鱼(南方雪灾)、晶晶――熊猫(四川地震)、欢欢――火(圣火传递)、迎迎――藏羚羊(西藏藏独)、妮妮――风筝(山东火车)。  另外,寻求事情合理解释的过程,有时不仅是为了说服别人,也是为了说服自己。从奥尔伯特的谣言传播公式可以看到,谣言的产生跟谣言事件的模糊性有很大关系,事件越是含糊不清,越是能引起人们对它的进行探究和传播的兴趣。在对事件的探究过程中,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经验范围非常有限,再加上往往这时候又得不到与事件相关的有效信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就不可避免的添加上了浓厚的个人主观色彩和非理性的色彩,最后这种所谓的“合理解释”也就必然走向了谣传。  4、释放压力  汶川大地震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而且由于随后急需进行的繁重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任务,以及接连不断发生的余震,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这时候,有些谣言的传播并非完全出于恶意,人们总是希望抓住一则能减经并解释他潜在紧张情绪的谣言。比如前文提到的福娃谣言和奥运数字谣言,2008年我国发生了这么多天灾人祸,确实让人难以接受,而通过一则谣言将这些所有的灾难都扣到福娃身上或数字上,总算为那些难以解释的现象找到了一个替罪羊,人们的紧张情绪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谣言提供一种能供排解紧张情绪的口头发泄途径。它们通常能为这些情绪的存在作辩解,而如果直接面对这些情绪,当事者也许难以接受;它们有时能为周围环境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提供更广泛的解释,从而在使周围世界变得可理解的理智驾驭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1](p20-21)&所以可以说,谣言的传播有时是出于人们缓解精神压力的心理,通过传播一些相关的谣言,人们紧张的情绪得以舒缓,心理也达到了一些平衡。  (二)受谣者的心理  1、信源的可信性  在汶川地震发生的几天之后,由于进入重灾区的公路被严重损毁,救援部队只好搭乘直升机进行空降。灾区山大沟深,地理条件恶劣,再加上当时天气阴霾能见度很低,极不利于空降作业,这些情况都是为大家所知的。但是,迫于当时紧迫的救灾形势,救援部队还是毅然决然的实施了空降。于是,一条关于救援部队谣言很快流传开来:“第一批实施伞降的部队中有四名战士不幸遇难”。笔者是从一位朋友口中听到这个谣言的,当时他说的煞有介事,再加上对当时对灾区恶劣地理条件的了解,我也就信以为真了。然而很快有关部门通过媒体进行了辟谣,伞降部队成功实施了空降,没有一个战士牺牲。但是这样一条谣言为什么会使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信以为真了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对传谣者的信任。  著名心理学家霍夫兰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曾提出了“可信性效果”的概念,即:“一般来说,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7](p202)谣言在传播的过程中,往往都会以非常权威的面貌出现,正如前文曾引用过的卡普费罗书中所举的例子:“谣言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最为理想的证明,即直接的证明:‘我有一个朋友亲眼看见从爱丽台宫驶出一辆救护车。’谣言总是通过朋友、同事或亲戚传到我们身边的,而且他们往往并非他们所叙述事件的直接见证人,他们的朋友才是目击者。还有什么比目击者更为可靠的呢?还要等什么更好的证明呢?”[5](p9)在这么权威信源面前,使人无法不相信谣传的内容是真实的。  2、心理预期――希望得到的某种信息  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人们都有一种预期心理,即希望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同时,那些符合自己心理预期,与自己的主观愿望或价值倾向的相一致的信息也更容易被接受。“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向一些人展示一幅画,表现的是纽约火车站发生争吵的情景。画面上一个白人手里拿着一把刀,与一个黑人争吵。以后则要求接受实验的人向其他人转述画面的内容,并不断传播下去。在最后表述的内容中奇迹出现了,刀子的主人已经变了,成了黑人手里拿着刀子准备刺死白人。杀人刀子由白人手中转移到黑人手中……”[3](p120)&正如这个实验给我们所展示的那样,在人们获取信息时,即使信息所显示的内容不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受传者也会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进行再加工,等到信息再一次传播时,它已经变成了谣言。预期心理一方面说明了人们为什么会很容易接受一些谣传,同时也能说明谣言为什么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以及人们为什么去积极的传播谣言。  3、重复的力量  在我国古书上有这么一段记载:“庞葱与太子质子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战国策?魏策》)这就是重复的力量。在谣言刚开始传播时,或许相信的人并不多,但随着谣言一遍一遍的传播,人们的信念就会发生动摇,直至最后信以为真。“重复为什么可以发生较大作用?有两种解释引入注目。其一,重复地看到某一刺激物的出现在情绪上可能会引起人的好感,而逐渐变成适应直至喜欢;其二,重复可以导致熟悉,而这一变化可能有助于对此一被重复的刺激物产生良好评价。”[3](p163-164)谣言的一再反复传播或者说大范围的传播并不能使谣言变成事实,但是借助重复的力量,谣言完全可能诱使更多的受众相信而进一步传播谣言。  五、结论  1、重视谣言对社会心理的影响  谣言给我们所带来的危害都是通过对社会心理的影响而发生作用的。因为谣言所涉及的主题往往都是与人们利益相关的重大事件,比如这次汶川大地震,所以,谣言传播开来以后,必定会给人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个体心理上:“谣言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是作为一种社会情境对个体发生直接的刺激作用的。谣言产生并广为传播之后,就会成为一种社会心理环境,人处在这种心理环境个,难免不受其影响。”[3](p102)在谣言广泛传播之后,其影响力也随之迅速增强。这时,它不仅影响到个体心理,而是随着谣言传播进而对整个社会心理都造成巨大的压力,引起整个社会的情绪反映。在大的灾难发生之后,谣言对社会心理的影响更为严重,如果不对其予以足够重视,及时的进行辟谣,必定会引起社会的恐慌甚至社会的剧烈动荡。  2、信息公开透明  汶川地震发生之后,不同于以往(特别是SARS危机期间的报道),我国的主流媒体迅速展开了全方位的报道,媒体的报道涉及到方方面面,准确而及时,几乎是不受限制。所以,主流媒体成为震后全国人民获取准确信息的最佳渠道。这种信息的公开透明不仅使人们及时的得到了各种急需的信息,也大大减少了谣言的滋生和社会恐慌情绪的蔓延。传播学者杜骏飞认为,汶川地震事件中这种信息公开的模式,是汶川地震带给我们最珍贵的一份传播学遗产,它至少包括以下5点经验:“1、政府积极主动地发布信息;2、大众媒体(包括网络媒体)的平等的全方位参与;3、对国际媒体与国际公众的新闻开放;4、媒介议程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及时、有机的互动;5、对公民新闻及其正向的新闻运动的几乎无壁垒的允准。”[8]  3、传播渠道的畅通  “这次汶川地震的报道,多数媒体打破了这种惯性态势,反应之迅速、报道规模之大、报道力度之强都是历史上罕见的。5月12日14点46分,新华网最早发出快讯,随后各报纸和广播电台、电视台,都反应很快,发挥了各自信息传递的特长。下午15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四川地震的新闻,随后开始直播报道。十几分钟后,一套和新闻频道正式启动24小时直播,打破原有的节目板块,形成全天候播出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特别节目,影响全国。同时,各地方电视台也迅速反应,纷纷加入抗震救灾报道,关注营救进程。”[9]汶川地震期间的信息渠道始终保持着畅通,主流媒体每天都定时公布关于震灾的伤亡数字、救援进展等各方面的情况,民众也可通过媒体及时获得有关灾区的各种信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谣言才没有大肆的传播,整个社会也保持了整体上的稳定。  4、权威部门利用现代传媒进行及时辟谣  在这次地震中,网络、手机等现代传媒成为传播谣言的最佳工具。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我们进行及时辟谣的时候,却同样也离不开现代传媒这种最有利的方式,制止谣言的传播,必须借助现代传媒的力量。实际上,正如上文所述,我国的主流媒体在地震期间都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不仅及时发布各种相关信息,在一些谣言流传以后,也都进行了及时的辟谣,这大大减少了谣言的传播。  5、普及科学知识,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  前文曾介绍了奥尔伯特关于谣言传播的基本假设,而后来的研究者在他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提出另一个关于谣言传播的改进公式:  R&=&i×&a/c  C指公众对谣言的批判能力(critical&ability),这个公式用语言来表达即:公众越认为重要的讯息,越感到模棱不清的讯息,传播得越快越广;而公众的批判能力越弱,则谣言的传播量越大。  所以,各种看似不值一驳的奥运谣言却大肆流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国民间文化中固有一种神秘主义的文化传统,诸如相面、算命、看风水、测八字等神秘主义文化一向热衷于将各种原本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我们的广大受众缺乏对信息的应有的判断和批判能力,从而助长了谣言的大量传播。让我们来看下面一篇报道:“日,日本浦河近海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当时,浦河町的大黑座电影院里正放映电影。一百多名观众中绝大多数是附近中、小学的学生,又大多是女孩。随着大地的摇动,电影放映机颠上颠下,银幕的画面也错乱开来,这些女孩,平常在妈妈面前还要撒娇,这时却表现得沉着冷静。电影院里没有人大喊大叫,也投出现蜂拥而出的局面,大部分人安然地坐在位子上,继续望着银幕,因为她们受过灾害文化的,知道这个时候跑出去是造成员大伤亡的选择。浦河是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仅这次地震发生的前一年就记录了有感地震299次。许多人认识了地震,体验了地震,他们不再恐惧地震,他们采取了一些抗震措施,把家具固定在房间,给建筑物采取加固措施,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如果来了地震,瞬息间就能处理好用火,瞬息间就能关掉电源。防灾知识的普及以及人们对待灾害的心理准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这样的强烈的地震冲击下,没有造成一个人死亡,火灾、水灾等次生灾害也没有发生。即使余震还没停止,地面还在不停地摇动,人们进行震后修复的工作就已经开始了。这就是浦河町的人民,就是浦河町平时进行灾害文化教育所发挥的作用。”[4](P134-136)&所以,谣言止于智者,要制止谣言的大肆传播,就必须对增强对国民的文化知识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认知能力和识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  【注释】  1、转引自&中国新闻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发布《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5人遇难17923人失踪》,日。  2、转引自&新华网评:《这次,真相跑在了谣言前面》,日。  3、转引自&新华网:《广东省地震局澄清广州近日地震谣言》,日。  4、转引自&新华网?地方联播:《专家驳斥海南将发生9.1级大地震引发海啸传言》,日。  5、转引自&:《西安市长回应地震谣言:西安是个安全的城市》,日。  6、转引自&四川新闻网:《成都警方称女警搭救灾帐篷打麻将纯属谣言》,日。  7、转引自人民网:《四川卫生厅长澄清干部殴打志愿者谣言》,&日。  8、参见&中国新闻网:《6月中国十大谣言:民间收童男童女纯属无稽之谈》,日。  9、同上  10、转引自&SunDay的博客,《将福娃与中国的天灾人祸联系起来纯属谣言》,日&,.cn/kw9992  11、转引自&蝶恋花,《谣言可以休矣》,日,http://qqq6187330./blog/static/  12、转引自&蝶恋花,《谣言可以休矣》,日,http://qqq6187330./blog/static/  【参考文献】  [1]&谣言心理学[M].&奥尔波特.&刘永平,&梁,&黄鹂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3.  [2]&黑寡妇:谣言的示意及传播[M].&勒莫著,唐家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谣言透视[M].&江万秀,雷才明,江凤贤.&北京:群众出版社,1991,11.  [4]&地震谣言[M].&陈焕新.&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  [5]&谣言[M].&卡普费雷.&郑若麟,边芹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8s.  [6]&社会学概论新修[M].&郑杭生.&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传播学教程[M].&郭庆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  [8]&杜骏飞.&通往公开之路:汶川地震的传播学遗产[J/OL].&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rticle.php?id=-07-16/.  [9]&陈力丹.&汶川地震报道的实践带给我们的新思维[J/OL].&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rticle.php?id=-07-24/.  (作者是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2006级研究生)&&
(责任编辑:朱丹)
我要发表留言&&(现有留言:0条)
匿名发表&&署名:&&&&&&&
&&&&&&&&&&&&&&&&&&&&&&&&&&&&
&&&热图推荐
&&&精彩新闻
???&?&&&??????
&&&播客?视频
&&&小编推荐
?&?&???&?&&?&&?&&?
&&&传媒热图
???市委书记:哪些人在瞎扯 4万亿投资流入贪官口袋?警察抓奸犯:15岁女须先生娃 小老板牵出1堆书记主任
&&&彩信?手机报等级:书童 |
直接手机输入网址
/xlzx/方式一
扫描二维码方式二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内容
2014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咨询心理学》重点知识(十一)
日来源:233网校
  我们为什么那么喜欢谣言
  人们大多喜欢谣言,因为谣言可以告诉人们“真相”,让人有一种确定感。尤其是当我们对局面不太了解时,即使是坏消息也总比不知道好。而当人们知道的信息越多,就越能够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最近,因为 “秦火火”、“立二拆四”、“薛蛮子”,“网络谣言”被人们议论纷纷。可是,谣言需要传播才能成势,为什么人们会如此轻信并传播这些虽吸引眼球但并未经证实的微博短文呢?
  人们大多喜欢谣言,因为谣言可以告诉人们“真相”,让人有一种确定感。尤其是当我们对局面不太了解时,即使是坏消息也总比不知道好。而当人们知道的信息越多,就越能够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其次,它可以带给人们新鲜感和刺激感,让平静的生活多些色彩。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单调而平静。谣言使人们多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谣言让人们表达自己的不满,进而实现宣泄的效果,是一种转移焦虑的方式。现代社会,压力之下的人们需要找一个出气口,抱怨社会的不公就是一个很好的宣泄方式。因为一旦把自己当前的困难归结客观原因,就不需要自我责备了,心理压力也会减小。
  谣言让人们自我感觉良好。无论是当今信息时代,还是远古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资源,谁就在人群中占据了有利地位。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某地某物品 要涨价,如果有人能够在涨价之前知晓,那么他可以囤积一部分在涨价之后获取利益,而没有获得这个消息的人对他也会另眼相看。
  而一些谣言可谓惊世骇俗,与人 们的常识大相径庭,比如秦火火诋毁毛泽东、雷锋等被一般人赞扬的人,而美化蒋介石、美国政府这一类的谣言,一方面满足了一些人挑战权威的叛逆之心;另一方 面也会让传播谣言者感到自己知道得比一般人多,掌握了比一般人更多的信息,进而自我评价高涨,心理获得自信的满足。
  谣言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人们获得心理安慰。有些谣言十分低级可笑,比如说“转发了本消息老公就会连续好运17年”,从理智上思考一下会认为毫无道理,不可能 发生,但是很多人还是转了它。为什么?多数人都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三竿”的心理,反正转发也不需要太多成本,说不定就成真的了呢,不转万一会发生什么呢? 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之下,这类低级可笑的谣言随处可见,充斥在微博、微信之中。
  不同的谣言满足人们不同的心理需求,所以谣言才会犹如野草一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现今,政府开始整顿网络谣言,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不过,如果网民不提高自己的觉察能力,不遇事多思考,仍然人云亦云,谣言就很难得到根除。
  编辑推荐:
  考试即将变革,难度加大,如何抢先通关?233网校心理咨询师考试网为此开设了,给你顺利通关保障!【】
责编:xiaoqing&&
课程专业名称
原价/优惠价
¥2250 / ¥1080
¥2050 / ¥980
¥2660 / ¥980
¥1250 / ¥880
¥1910 / ¥880
¥1110 / ¥78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伤感语录 痛到心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