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的活性来表示杀菌程度的原因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添加薰衣草精油对肉仔鸡小肠组织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内毒素含量的影响
the effects of.
下载积分:1600
内容提示:添加薰衣草精油对肉仔鸡小肠组织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内毒素含量的影响
the effects of lavender essential oil on jejunal, ileum akp an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4:25:4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添加薰衣草精油对肉仔鸡小肠组织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内
官方公共微信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顺序注射荧光法测定碱性磷酸酶及其应用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顺序注射荧光法测定碱性磷酸酶及其应用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2:53:3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顺序注射荧光法测定碱性磷酸酶及其应用
官方公共微信3种杀虫剂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3种杀虫剂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研究了呋喃丹、铁灭克、天王星 3种农药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3种农药在不同农药用量、培养时间、磷酸苯二钠用量及外加不同 pН值缓冲溶液时 ,对磷酸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 ,在该条件下进行回归分析建模时发现不同农药用量、磷酸苯二钠用量对磷酸酶活性影响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0 0。证明了在本地区特有的农业环境条件下 ,这 3种农药可能会影响和破坏农业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X171.5;Q555+.7【正文快照】: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 ,农用化学物质 (如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药剂 )的施用不可或缺 ,它们对提高作物产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农用化学物质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到土壤表层或耕作层 ,污染并破坏了自然的农业生态环境[1,2 ] 。新疆阿拉尔地区为干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黎明,徐冬梅,陈波,刘广深;[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年05期
张昀,关连珠,胡克伟,颜丽;[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S1期
颜春荣,张晓强,高巍,刘贤进;[J];江苏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辛承友,朱鲁生,王军,孙瑞莲,赵秉强;[J];生态环境;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雅竹;龚道新;施翔;汪传刚;;[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瑞福;[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龚道新;[D];浙江大学;2005年
徐冬梅;[D];浙江大学;2003年
张腊梅;[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震;[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王黎明;[D];浙江大学;2004年
胡著邦;[D];浙江大学;2003年
牛兴奎;[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曹启民;[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6年
许艳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胡玲;[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樊宏娜;[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魏琦坤;[D];浙江大学;2006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恩凤,周礼恺,邱凤琼,严昶升,高子勤;[J];土壤学报;1984年03期
关松荫,沈桂琴,孟昭鹏,姚造华,闵九康;[J];土壤学报;198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樊军,郝明德;[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年02期
张丽娟;王海邻;胡斌;李东艳;;[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1期
王红,周大迈;[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S1期
谈嫣蓉;蒲小鹏;张德罡;徐长林;徐广平;陈建纲;白小明;;[J];草原与草坪;2006年03期
高雪峰;韩国栋;张功;赵萌莉;卢萍;;[J];草业科学;2007年02期
黄高宝,柴强,黄鹏;[J];草业学报;2005年02期
王兆荣;刘永利;侯中田;徐文平;;[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胡海波,康立新,梁珍海,仇才楼;[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傅慧兰,邹永久,韩丽梅,闫飞,刘金萍;[J];大豆科学;1996年04期
王兆荣,刘世英,谷思玉,魏自民,田中艳,李云辉,姜世波,陈仁忠;[J];大豆科学;199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惠君;[D];浙江大学;2005年
邱业先;[D];湖南农业大学;2000年
张国红;[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骆东奇;[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徐冬梅;[D];浙江大学;2003年
任华中;[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柴强;[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张俊清;[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叶央芳;[D];浙江大学;2004年
吕镇梅;[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志丹;[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谢莉;[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袁平夫;[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张晓晓;[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王玉琪;[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李兆君;[D];山西农业大学;2001年
陈平;[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魏自民;[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程东娟;[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樊军;[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孔军苗,郑荣泉,顾磊,周丽泉;[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王占华,周兵,袁星;[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5年06期
彭少麟,向言词;[J];生态学报;1999年04期
刘文菊,张西科,张福锁;[J];生态学报;2000年03期
王洪兴,陈欣,唐建军,叶庆富,王忠华;[J];生态学报;2004年01期
张红,吕永龙,辛晓云,史艳飞,明宾;[J];生态学报;2005年04期
王建武,冯远娇;[J];生态学报;2005年05期
夏汉平,高予勤;[J];土壤学报;1993年02期
袁红旭,张建中,郭建夫,许新萍,李玥仁;[J];土壤学报;2005年01期
卜元卿,黄为一;[J];土壤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雨梅;[D];扬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爱华;[D];扬州大学;2007年
赵兵;[D];扬州大学;2007年
陈冬梅;[D];扬州大学;2007年
王秀丽;[D];浙江大学;2002年
贾继元;[D];浙江大学;2005年
董玲玲;[D];贵州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稳成;余苹中;;[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6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傅丽君;[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岳庆玲;[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赵长山;[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兆辉;[D];浙江大学;2006年
许艳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范昆;[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高海英;[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贺仲兵;[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张国顺;[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胡玲;[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杨文霞;[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王祎;[D];浙江大学;2007年
张宇;[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田春波;陈荣富;蓝玉清;柳付明;;[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08期
向岛;;[J];林业与生态;2011年09期
孙向辉;滕应;骆永明;涂晨;李振高;;[J];土壤;2011年04期
罗慧;范稚莲;莫良玉;张秀玲;;[J];南方农业学报;2011年07期
宋浩;沈明星;陈凤生;王海候;施林林;陆长婴;;[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薛棣;;[J];大科技(百科新说);2011年08期
胡启山;;[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14期
王金锡;何兴金;徐伟;孟文凯;苏泽源;;[J];四川林业科技;2011年04期
燕傲蕾;张凤美;汪楠楠;吴丹;王友保;;[J];水土保持通报;2011年04期
黄运湘;王志坤;袁红;廖柏寒;;[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淑贞;黄红林;武耐英;;[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王维奇;曾从盛;仝川;;[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许俊杰;张天宇;;[A];2005热带亚热带微生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发掘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赵野;邓新平;胡国胜;;[A];庆祝重庆市植物保护学会成立10周年暨植保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刘卫国;杨洪;黄永松;李立武;;[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资料集[C];2005年
贾会娟;祝惠;袁星;王朝霞;;[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D.J.VW.F.BW.J.H霍炜洁;于江;;[A];第六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杨春华;李淑晶;伍会健;;[A];东北三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08年
夏民;卢爱灵;李效阳;赵绪永;李永博;徐存拴;;[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张杰;张旭家;;[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通讯员  汤宏 记者  唐先武;[N];科技日报;2007年
陈超;[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李朝生;[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郑洁敏;[D];浙江大学;2005年
赵艳芳;[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程海鹏;[D];复旦大学;2003年
董晓毅;[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张腊梅;[D];西南大学;2007年
杨尧;[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吴奇涵;[D];复旦大学;2006年
戴建锋;[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菲;[D];浙江大学;2006年
郑金秀;[D];武汉大学;2005年
何芳;[D];扬州大学;2006年
慈恩;[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陈莹莹;[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李文;[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王银善;[D];浙江大学;2010年
朱宇恩;[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郭伟伟;[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马晓春;[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摘 要: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2,4-D对土壤中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4-D对脲酶表"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2,4―D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2,4-D对土壤中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4-D对脲酶表现出先激活后抑制的作用,并且激活与抑制的天数几乎一致;对磷酸酶主要表现出抑制作用,开始有一段迟缓期随后表现激活作用紧接着又是抑制作用,主要趋势为抑制―激活―抑制;2,4-D对过氧化氢酶在中前期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后期出现刺激作用。 中国论文网 /8/view-6367574.htm  关键词:2,4-D;土壤酶活;毒性   中图分类号:S154.2 文献标识码: A DOI 编码:10.3969/j.issn.14.08.008   Abstract: The influences of 2,4-D addition on soil urease, phosphatase and catalase activities in soil were studied by indoor incub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4-D on soil urease had shown activation firstly and then inhibition, and activation and inhibition were almost the same days. The soil catalase activity was restrained by 2,4-D concentration which began to have a delayed period of activation and then followed by inhibition, the main trend was inhibiting, activation and inhibition. The soil catalase activity was restrained by 2,4-D concentration, which appeared in the late period of stimulation.   Key words: 2,4-D; soil enzyme; toxicity   2,4-D (2,4-二氯苯氧乙酸)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中等偏低毒性除草剂,在我国使用该除草剂已有50多年历史,曾被认为是生态安全的除草剂,虽然2,4-D是一种低毒性物质,但它在自然条件下不太容易降解、水溶性低。进入自然环境中会产生一定累积,能改变土壤酸碱度和土壤成分的溶解性,影响土壤正常微生物菌群的生长[1-2]。   土壤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农药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有机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土壤圈被外源化合物污染并且大大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本研究旨在了解农田2,4-D 污染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的影响规律, 了解2,4-D 与土壤养分转换的关系, 以期为土壤农药污染的监测、预防及保护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2,4-D、甲苯、NaOH、尿素、苯酚钠、次氯酸钠、 磷酸苯二钠、氯代二溴对苯醌亚胺、硫酸铝、苯酚、硫酸、高锰酸钾溶液、过氧化氢均为分析纯。水稻土:取0~20 cm 的某稻田表层土,自然风干磨碎,过孔径0.15 mm筛,备用(表1)。   1.2 试验方法   采用2,4-D浓度分别为0.1,1,5,10 mg?L-1的完全实试方案设计,取13个烧杯分别装入500 g 风干过的盘锦土,每个土样加入25 mL水,充分混匀置入(25±1) ℃恒温箱中避光培养。分别在培养过程中的第1,3,6,10,15天时取样测定每个土壤样品的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脲酶活性采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土壤磷酸酶活性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照土样酶活性   未经农药处理过的土壤样品中(对照土样)3种土壤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值见表2 。   由表2可以看出,对照土样中3种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在培养前期活性变化趋势是不完全相同的,脲酶在培养期间活性逐渐增大并且在第6天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为8.381 mg?g-1,而后逐渐保持稳定。对照土样磷酸酶活性在培养期间活性变化趋势与脲酶活性类似,都是逐渐增大,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4.711 mg?g-1,随后逐渐保持稳定。脲酶和磷酸酶都表现出这样的趋势是因为土壤酶的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密切相关[3],试验采用动态培养,土壤微生物(包括土样培养过程中增殖的微生物)生长、繁殖会促进酶的分泌,从而使酶活性逐渐增强最后达到稳定。但是对照土样的过氧化氢酶在培养期间酶活几乎保持稳定,变化趋势不大,没有明显规律。   2.2 2,4-D对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影响   2.2.1 2,4-D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单一2,4-D 对土壤脲酶的活性在前3 d主要呈现激活作用,最大的激活作用出现在第1 天2,4-D浓度为1 mg?L-1时最大的激活率为430.03%。随后激活的速率越来越小,到第6天的时候出现抑制作用,并且从第6 天到第15天2,4-D对脲酶一直都是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2,4-D的抑制率虽然不尽相同,但相差也不是很多,并且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减小。   2,4-D 对土壤脲酶的抑制作用机理可能是:土壤中的脲酶除一小部分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外,大部分被土壤粘粒、腐殖质等物质所吸附,呈吸附态酶[5-8]。有机质等可与农药活性代谢产物发生吸附等反应[9-10],使得农药的形态发生变化,引起其对土壤酶等生物体毒性的改变,化学农药各自的性质对吸附作用的影响也很大。在各种农药的分子结构中,凡带有 RN+、―CONH2、―NH2COR、―NH2、―OCOR、―NHR 官能团的农药都能增强吸附强度,尤其是带有―NH2的化合物,吸附能力更强[11]。低浓度2,4-D在试验中、后期对酶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污染物(特别是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或固定而丧失其有效生物毒性,使土壤微生物对污染物逐渐产生抗性,而低浓度2,4-D或其降解产物可作为碳源被微生物利用,因而刺激了脲酶活性。中、高浓度铜均显著抑制脲酶活性,但由于2,4-D在土壤中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吸附、水解等物理化学变化,使其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有所不同;或者是由于在高浓度条件下导致了微生物为了“抵御”污染物毒性作用而产生的基因突变或特异微生物种的大量繁殖,分泌更多的酶,从而使高浓度的抑制作用减弱。
  总之,在单因子污染胁迫下,环境毒物或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效应,基本上决定于其本身的理化性质,但受到暴露浓度水平的重要影响。   2.2.2 2,4-D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2,4-D单一污染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在前6 d均是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天数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最大的抑制作用出现在第6 天时1 mg?L-1 2,4-D 浓度下。在第10 天出现很强的激活作用。其中1 mg?L-1 2,4-D的激活作用最强为646.73%。培养到第15天仍然对土壤磷酸酶呈现出抑制作用。   污染物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化学物质进入土壤中,接触土壤磷酸酶产生的抑制作用称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指化学物质对土壤生物产生作用,从而影响土壤生物分泌酶类。化学物质经生物降解,为微生物增殖提供营养源和能源,显示了激活作用。而抑制作用表现为生物合成机制和细胞膜分泌及机能的减弱。   2.2.3 2,4-D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由图3可以看出,不同浓度的2,4-D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从整体看来还是以抑制作用为主,在第15 d有激活作用但是激活的程度都不是很明显。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不同浓度的2,4-D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小。   3 结 论   土壤酶活性反映了土壤中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强度和方向,其活性是土壤肥力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土壤自净能力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2,4-D进入自然环境中会产生一定累积,能改变土壤酸碱度和土壤成分的溶解性,影响土壤正常微生物菌群的生长。   2,4-D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趋势大致为前3 d出现很强的激活作用,第6天以后又出现很强的抑制作用。2,4-D对土壤磷酸酶活性主要是抑制作用。2,4-D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抑制―激活―抑制―激活的趋势。2,4-D对土壤中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抑制作用顺序为: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说明土壤中脲酶对农药污染更加敏感,建议将其作为表征土壤2,4-D污染的指示酶。   参考文献:   [1] 周启星.复合污染生态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 Kalam A,Tah J, Mukherjee A K. Pesticide effects on microbial population and soil enzyme activities during vermicomposting of agricultural wast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Biology, ):201- 208.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 胡著邦,汪海珍,吴建军,等.镉与苄嘧磺隆除草剂单一污染和复合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生态效应[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51-156.   [5] 周世萍,段昌群,刘宏程.氯氰菊酯对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导刊,):14-16.   [6] 和文祥,闵红,王娟,等.2,4-D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24- 228.   [7] 冀华,王丽玲,吴济南,等.2,4-D胁迫下土壤酶活性对外源物质的响应[J].山西农业科学,2011(4):339-341,369.   [8] 杜慧玲,冀华,郭平毅.土壤酶活性对2,4-D丁酯的动态响应[J].山西农业科学,2010(6):29-32.   [9] 和文祥,蒋新,余贵芬,等.杀虫脒对土壤脲酶影响的研究[J].土壤学,):750-755.   [10 ]孔凡彬,叶晖, 蒋丹丹,等.烯酰吗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0(12):52-54.   [11] 张辉.污染生态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壤磷酸酶活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