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高低路,珊瑚月影下前的诗怎么解释

您(@)目前可用积分:161376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5325 次点击
10:16:57 发布在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樽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元?萨都剌:《百字令?登石头城》石头城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头城门到草场门,石崖耸立,城墙逶迤。清凉山因五代南唐时山中辟有清凉道场而得名,原名石头山、石城山。同治《上江两县志.山考》载:“自江北以来,山皆无石,至此山始有石,故名。”《建康志》也说:“山上有城,又名曰石城山。”山因城名,城依山筑,现存的石头城全长3000米,墙基为赭红色,系由自然生成的河光石凿成,一般高出地表0.3~0.7米,最高处为17米。在清凉门到草场门之间的城墙中段,有一段突出的椭圆形石壁,长约6米,宽3米,因为长年风化,砾石剥落,表面尽是坑坑洼洼,中间还杂有紫黑相间的岩块,斑驳陆离,酷似一张狰狞的鬼脸,石头城的别名“鬼脸城”由此而得。鬼脸城西侧有一处清亮的池塘,从水面的一侧可以看到鬼脸的倒影,南京城“鬼脸照镜子”的奇景怪象,古往今来吸引了多少文人游客。南京筑城,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楚国灭越,楚威王设置金陵邑,并在清凉山上筑城。三国时,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出使东吴,登临石头,钟山如龙蟠伏东南,而以石头山为终点的西部诸山,更似猛虎雄踞江滨,山川形胜使他发出了“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惊叹,建议孙权迁都秣陵。东汉建安36年(公元211)孙权迁都建业,翌年就在清凉山原址上建城,定名石头城。当时的长江从清凉山奔流而下,依山筑城,环峙大江,“石城虎踞”,固若金汤,形势十分险要。其后数百年间的南北战争,往往以夺取石头城定胜负。西晋统一全国时,大将王浚从四川率军顺流而下。吴军不战而溃。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诗以纪事:“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清人郑板桥也曾经写下一首《满江红?石头城》凭吊:“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古今多少兴亡事,尽在石城得失中。&&&&南京“负山带江,长卫护之雄,群山拱翼之严,此天地所造设也”,虎踞龙蟠,堪称天险。但即使拥有如此坚固的天堑高城,南朝帝王仍然难逃覆亡的灭顶之灾,个中原因从来就发人深省。乾隆皇帝也对此大惑不解:“石城倚壁复临江,地利诚云险绝双。何事南朝诸帝王,竖幡每见举族降?”其实早在唐朝,诗人李商隐也曾究根寻底,但在《咏史》诗中却把原因归结为“气数已尽”:“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半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宋代名相王安石的一曲南乡子更说出无限感慨:“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虚无飘渺的“人生如梦”,把六朝覆亡的原因归结得让人找不着北。只是到了近代,“社会要发展,时代要前进”的世界风云才渐渐让人悟出一点道理。毛泽东以伟人的睿智和诗人的豪放剖析天下兴亡,“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十四个大字使人茅塞顿开。他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中以犀利的笔锋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蟠今胜昔,地覆天翻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这,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有间正道是沧桑”,真的有一种“玉宇澄清万里埃”的快意千载沧桑,石头城风光不再。城头的旌旗猎猎,城下的楼船樯帆,都被雨打风吹去。大江西移,甚至连刘禹锡笔下“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清幽空灵也可求而不得。只有石城依旧,听凭花开花落,云舒云卷,矢志不渝地厮守着曾经有过的壮烈和慨慷,让挥之不去的怀古情愫永远陪伴一批又一批钟情石城的来访客。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philosophy82]
[俺也凑个趣]
[哪里有风景]
[精神原子弹]
[我的皮痒痒]
[无名怪兽]
[热带企鹅]
[足囚协会]
[冰河老猫]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31:05 &&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全长约110公里,是南京地区的主要河道。古名“淮水”,一名“龙藏浦”。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导泻“王气”入长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秦淮河有两个水源头,北源在句容市宝华山南麓,称句容河。南源在溧水县东庐山,称溧水河。南北二源合流于江宁县方山埭西北村。这一带河床宽广,水量剧增,形成干流,可通舟楫。然后河水绕过方山,汇集吉山、牛首山诸水,至上方门进入南京市区。秦淮河流至通济门外九龙桥,遂分成内、外两支。其正流即内秦淮,过九龙桥直向西,自东水关入城,穿市区南部,经文德桥、武定桥、镇淮桥迤西而北。出西水关。内外秦淮会合于水西门,流过石头城到三汊河入江。秦淮河河身宽阔,向称石头城的天然屏障。不管秦始皇的初衷如何,凿断了王气的金陵依然是“江南佳丽地,自古帝王都”,尽管六朝和南唐都只是偏安一方的小朝廷,但繁华的建康城却自那时起次第织锦缀秀、渐次建成。千百年来,秦淮河一直哺育着古城南京。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稠密的居民点,东晋以后更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成为建康的南面门户。“锦锈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绮窗丝幛,十里珠帘,灯船之盛,甲于天下。但也正是从那时起,秦淮河中多了些滑腻香艳的胭脂水,耀眼的珠光宝气,薰人的脂粉铅华,酿造了另一个妩媚而又凄婉的秦淮。明初,朝廷又在这里设立教坊司,自此艳帜高擎。金粉楼台,笙歌人家;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幅如梦如幻的畸形繁华,而风云变幻,又留下了多少令人嗟呀的天下兴亡。如果说杜牧的《泊秦淮》是历史的感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诠释了六朝以来,历代王朝偏安江左而屡蹈覆亡的缘由。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的《桃花扇》,则透过秦淮河上的灯红酒绿,演绎出南明皇朝的风雨飘摇。君嬉臣怠,结党营私,专权误国,半壁江山容不下一个忠君爱国的史可法,那些脑满肠肥的大老爷们最终在醉生梦死中断送了大好河山。《桃花扇》写的是秦淮名妓李香君和复社名流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但它抒写的不仅是灯红酒绿、笙歌笑语,那山雨欲来、风雨飘摇中的奇人奇事更让人击节感叹。李香君不过是一个卖笑的歌女,但她的聪颖、她的刚烈、她的志节却是出人意表。她鄙视镇日沉湎声色、专权误国的阉党阮大钺、马士英,为抗婚不惜一死相争。以头撞墙,血流如注,飞溅在候方域相赠的纸扇上,闻讯赶来的杨龙友,深为李香君的贞烈品性唏嘘叹息,感慨之笔遂把斑斑血迹点染成烂熳桃花,桃花扇便成了侯李定情的信物。后来马、阮大捕东林党人,侯方域远窜他乡,李香君也被阮选送入宫。清军南下,南京失陷,李香君逃到栖霞山,苦苦等待倾心相爱的侯方域。但到二人相遇时,见到的却是拖着长辫的侯方域――身为复社名流、平日口口声声忠君爱国的侯方域竟已变节应试,投靠满清王朝。国仇家恨激起满腔悲愤,李香君毅然决然地撕毁了12年朝夕相处、象征海誓山盟的桃花扇。割断情根,遁入空门,终生陪伴古佛青灯。清时张问陶有《读传奇偶题》感叹曰:“竟指秦淮作战场,美人扇上写兴亡。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李香君是不幸的,她的不幸是一种识人不明、遇人不淑的不幸,也是礼义湮没、道德沦丧的一个时代的不幸,更是乱世昏君造成的整个社会的不幸。“哀莫大于心死”,李香君的不幸实在令人伤感而又令愤懑。但李香君又是幸运的,李香君不过是一个卖笑的歌女,但她的品格却震动了朝野城乡。也许是出于对李香君的感佩,一向以“糊稀泥”出名的杨龙友在民族存亡之际毫不含糊,身陷清军团团围困仍抗战不已,城破之日慷慨赴难,投水殉国,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赢得后人刮目相看。李香君早已香消玉殒,但她的故事却因为《桃花扇》而广为流传。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剧社多次演出《桃花扇》,激励、振奋了前赴后继的一代又一代人。穿过泮池、文德桥,媚香楼就位于钞库街的中段。一座“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明代建筑,高挂的大红灯笼临流俯照。据说当年秦淮河上尽是这样的绣楼,还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叫“秦淮人家”。而现在漫步秦淮旧巷,能找到的绣楼也只剩下这一座了。有文献记载:“媚香楼,传为清代袁道台旧宅,相传为李香君故居。”袁道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没有人再去刨根问底,但随之的“相传”一词,却留下了许多的联想。走进媚香楼的大门,越过小天井左侧的圆门,左拐就到了前院。院中假山玲珑,芭蕉冉冉。一式三间的正屋,前有思远堂,后有话雨轩,中间是客厅,墙壁上挂着一些名人字书,层迭之间充盈着阵阵书香。张维有联云:“陈醪斟趣,新茗催诗,三杯忘宠辱;&&铁笛销魂,铜琶醒梦,一扇写悲欢”,大致写出了李香君的生活经历,而陈衡先生的一联则用短短24字,声情并茂地刻划李香君风骨才华:“小字噪秦淮,万种风情柔似水; 丹心昭史册,一痕血泪艳如华”。绕过屏风,从小门进了后院,就到了媚香楼。这是一座两层高的绣楼,楼梯狭窄,行走其上,跌宕的脚步声便透过楼板清晰地向上传去。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的秋天,年仅21岁,但已名闻四方的复社四公子之一侯方域,刚从河南商丘来到南京,却抛开即将开始的乡试,直接走上了这架暗红色的楼梯,和李香君有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那一年,李香君正当十六岁的花季妙龄,“温柔纤小,才陪玳瑁之筵,宛转娇羞,未入芙蓉之帐。”当侯方域蓦然出现在她的面前时,她感觉到了她期待的姻缘已经来临,那满室的明亮欢快仿佛诉说着她心中的喜悦。五年之后,亦即崇祯十七年,也是在这座绣楼上,为了她梦中的爱情,李香君以死抗婚,演出了天地为之改色的悲壮一幕。碧血催开烂熳桃花,李香君献出的不仅是忠贞和刚烈,表达的也不仅是正直和执着,那斑斑血迹中更有美好的追求和憧憬。李香君付出了太多太多,不仅为为爱情,更为崇高的气节。到秦淮河游览的人都想看一看李香君的媚香楼,那光景多半是敬佩之心多于猎奇,感慨之心跳出了秦淮艳情。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32:17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刘禹锡:《乌衣巷》 跨过秦淮河上的文德桥,再拐两道弯,便是一条幽静的古巷。古巷并不深邃,甚至也没有夹道的林木,只有那砖灰墙、石板路默默地回味着过往的年华,处处散发出浓郁的古色古香。巷口的墙上高标着“乌衣巷”三个大字,走到这里不由怦然心动。乌衣巷是一条历史久远的古巷,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业时就有了她的身影。当年孙权的兵士们穿的尽是吕蒙“白衣渡江”时的黑衣,驻军之地就称为乌衣营。建业城的营建首先把繁华堆到了秦淮河,小桥流水把兵喧马嘶逐出了闹市,后人渐把座落于乌衣营旧址的街巷称为“乌衣巷”,至今在巷内还遗有一口古“乌衣井”。乌衣巷不是一条寻常的街巷,秦淮河上到处是绮丽和繁华,但名门望族却把巢穴建筑在古巷的深处。华宅高第,鳞次栉比,“屋宇崇丽,园池竹木,自足赏玩”。是他们的身价偏爱闹中取静?还是别有一种“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的骄矜?乌衣巷的名传后世,实在是因为这条古巷曾经居住过号称支撑东晋政权擎天大树的王、谢:辅佐创立东晋王朝的司徒王导,抵御外族入侵保障东晋百年平安的太傅谢安。晋室南渡,带着“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的感慨,怀着“当共戮力王室(勉力国事),克复神州(收复中原失地)“的信念,王导辅佐司马睿建立了偏安江左的东晋政权。尽管时局还处于“八王内乱,匈奴入侵,大厦支离”的风雨飘摇中,但击揖渡江、匡复中原的壮志却聚结了一大批志士仁人,“镇之以静,群情自安”的方针始终伴随着秦淮河的安定和发展。王导历任晋元帝、晋明帝、晋成帝三朝宰相,先后平定了王敦、苏峻的叛乱,进一步巩固了东晋王朝。权势显赫,威震朝野,晋元帝称他“吾之萧何也。”民间也有“王与马(指晋帝司马氏),共天下”的歌谣。谢安,别名安石,他是晋孝武帝的丞相,人称谢太傅,功勋卓著,曾一度辞官退隐浙江会稽东山,当时遂有“安石不出,将如苍生何”的口号,足见他的威望之高。后来国事衰微,谢安复出主持大局,《世说新语》记下了“东山再起”的故事。谢安在建康二十多年,因为二件大事而名垂青史:一是用他的大智大勇巧妙地阻止了大司马桓温的篡位活动,避免了内战的爆发;另一件则是指挥了举世闻名的淝水之战。面对“投鞭塞流”的苻秦大军指挥若定,乘着敌人立脚未稳,主动出击,转守为攻,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历史奇迹,“八公山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至今令人感叹。而特别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是唐朝房玄龄所著《晋书?谢安传》中记载的一则趣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了无喜色”四字,把谢安的矫情镇物和镇定自信挥发得淋漓尽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轰轰烈烈和挑灯对奕的悠闲自得竟在这古巷里巧妙地融成一体。作为一代名相,王、谢事迹自然光昭日月,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在乌衣巷里建起了来燕堂,堂内悬挂起王导、谢安的画像,凭吊瞻仰的仕子游人络绎不断。刘禹锡的诗惯以怀古著称,他的《乌衣巷》更多地留下了历史的感慨:魏晋风流,曾经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为灿烂的一段过往,往时的风流有如烟消云散,留下的寂寞空巷又有几人省得当年的风采?短短的四句诗,发思古之幽情,慨沧桑之巨变,仰前贤之功勋,叹岁月之消磨,蕴藉含蓄,传诵千古。据说当年白居易读到此诗,“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为这诗,是为秦淮河的沧海桑田,还是为人世间的风云变幻?&&历经千年的沧桑,乌衣巷已不复昔日的繁华,王谢华堂踪迹难觅。幸喜秦淮河上建造了王谢古居纪念馆,一展乌衣巷的源远流长。向小巷幽幽深处走去,迎面是一组形制优美、古朴典雅的建筑,“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大门上方,悬有“王谢古居”匾额。跨入门内,但见东、西两个院落。主体建筑为“来燕堂”、“听筝堂”和“鉴晋楼”,楼堂外的墙壁上嵌有《竹林七贤及荣启期图》、《对狮图》、《行乐图》等六朝砖印壁画仿品,庭中又建有摹仿王羲之兰亭修禊的“曲水流觞”。东院内的“来燕堂”是王导故园中商讨国策、咏诗赋文的场所,笙歌笑语中酿就国计民生;“听筝堂”则是传说中孝武帝临幸谢宅,屏息静听谢安弹奏古筝之处,那分幽静,那种肃穆,不仅演绎出谢安的隐逸情趣,更凝聚着一代帝王对名臣的器重和恭敬。“鉴晋楼”中辟有王、谢家族变迁史、六朝历史和六朝书画、雕塑、瓷器、生活、战争等专厅,把人们引入时光隧道,再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风云变幻。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37:06 &&
孔庙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占地2.63 万平方米。东晋咸康三年,(337年)丞相王导在秦淮河北岸建学宫,这是夫子庙的最早建筑。宋明道元年(1032年)宋仁宗在学宫前建孔庙,称夫子庙。夫子庙以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的照壁,红墙一带,壁顶覆小圆筒青瓦,四角略翘,高10米,全长110米,其长度为我国照壁之最。河北岸有弯月形泮池,岸上还有一排明代建成的雕镂石栏。石栏东边是三层六面飞角的奎光阁,西面有一座亭子叫聚星亭,北面则是四柱三门的文枢坊,中间上刻“天下文枢”四个金字。广场的北侧、大成门前是孔庙的第一道大门――棂星门,六柱三门,古朴优美, 其间镶饰牡丹浮雕图案。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意为人才荟萃,国家所用。大成门是夫子庙的正门,翘角龙脊,每扇门上有45枚泡钉和龙头衔环,典型的王家风范。门前石狮雄踞,两旁有持敬门,封建时代,只有官员可以从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走边门。门内两侧分列刻于南齐、宋、元时期的四块古碑:《孔子问礼图碑》、《集庆孔子庙碑》、《封至圣夫人碑》和《封四氏碑》。院内植有银杏八棵,中间一条笔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丹墀是祭孔时举行乐舞的地方,正中竖立着孔子的青铜塑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为全国最大。甬道两旁分班侍立着子路等八位弟子的汉白玉塑像,像高1.80米,气度轩昂。端庄肃穆的大成殿殿高16.22米,阔28.1米,深21.7米,重檐飞翘,斗拱交错,龙吻脊上双龙戏珠,殿上的56根巨型石往,巍峨壮观。殿内正中悬挂一幅全国最大的孔子画像,高6.5米,宽3.15米, 两侧有颜回、曾参、孔场⒚祥鸬人奈弧把鞘ァ钡暮喊子竦裣瘛K闹芮奖谟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巨幅彩石壁画, 用翡翠、玛瑙、鸡血石、黄金镶嵌而成,名“孔子圣迹图”,由浙江乐清的200多位工匠耗时三年才雕制完成。出大成殿,到学宫。学宫是科举时代本省学子读书的最高学府,总是和孔庙建在一起。学宫有清末状元秦大士题写的“东南第一学”门匾,主要建筑有明德堂、尊经阁、青云楼、崇圣祠等。明德堂是学宫的正堂,按照孔庙的规制,全国各地的学宫正堂都叫“明伦堂”,而南京的夫子庙却别其一格。据说南宋末年学宫建成,请状元文天祥题匾,“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矢志忠君为国,倡导士人首重“明德”,遂将“明伦堂”改为“明德堂”。出学宫,向东过贡院西街走数十米,就是江南贡院。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起初规模并不大,只供府、县学考试用,到了明朝,这里是乡试、会试的考试场所,清朝时,正式定名为江南贡院。鼎盛时期江南贡院占地7万多平方米,有号舍20644间,规模居全国各贡院之冠,与北京顺天贡院并称为“南闱”和“北闱”。仅清一代,在这里共举行科考112科,从江南贡院乡试中举,后经殿试考中状元者58名,占全 国状元总数的51.78%,其中江苏籍49名、安徽籍9名。明清两代名人中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 翁同和、张骞、陈独秀等皆出身于此。复建后的“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仍保留有“明远楼”、“贡院碑刻”等很重要历史古迹。“明远楼” 是一座斗拱飞檐的正方型三层木结构建筑,四四方方,面面皆窗,它是江南贡院的中心,也是院内最高的建筑。“明远”二字取自“大学”中“慎络追远,明得归厚矣”之意。登临四望,秦淮风月,历历在目。楼内有清康熙年间著名词人李笠翁所题对联一副:“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嚣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余”,写尽当年士人应试时的诚恐诚惶,高中后的欣喜若狂。走出夫子庙,心中总萦绕着那么一种疑问:读书需要清静和幽雅,古时有“孟母三迁”,唐时刘禹锡的《陋室铭》也讲究“无丝竹之乱耳”,缘何把孔庙和学宫修建在喧嚣的秦淮河畔、旖旎的风月场中?或许秦淮河畔古来多繁华,学宫选址只是为了方便豪门望族,那只能怨怪主事者的趋炎附势;或许秦淮河畔,原本就是文人墨客的集散地,无行文人的招花引蝶衍生了那些烟花柳巷,世风日下的感慨就决非危言耸听。《桃花扇》中描写的那一群晚明的风流文士,他们身上已经没有了东林党人杨涟、顾宪成、高攀龙“批鳞捋须,百折不回,取次拜杖阙下,血肉狼籍,而甘之如饴”的气节,也没有了“风声雨声读书声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书生意气。他们一方面以道德、名节相标榜,虽然也针砭时弊,激扬文字,为的却是追名逐利;另一方面却征歌逐妓,追欢买笑,最终表现出沉湎声色犬马的堕落本色。在异族入侵、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这伙政治上的投机者迅速分化瓦解、分崩离析:张岱、余怀等人遁迹江湖,逃避国难; 复社“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竟然拒不了诱惑,耐不住寂寞,丧尽气节,腆事新朝。只有吴应箕、陈子龙等少数复社中坚选择了武装抗清。世风如此,后人有“桃花扇底亡南朝”之讥,真的是振聋发愦啊。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37:42 &&
历史上的夫子庙曾经是一个畸型的繁华闹市,六朝时期,秦淮河和青溪一带,就设置了不少水榭酒楼。明清以降,每逢开科秋闱,考生云集,于是书肆、茶馆、客栈应运而生,当年秦淮河南岸的一些街巷成为富家子弟的“温柔乡”、“销金窟”。1985年,南京修复了夫子庙古建筑群,按照历史上形成的庙会的格局,复建了东、西市场。周围茶肆、酒楼、店铺也都改成了明清风格,把临河的贡院街一带划为古色古香的旅游文化商业街。有人将夫子庙和上海的城隍庙作过比较,琳琅满目的商品,熙熙攘攘的人流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市场商品以工艺品为主,有玲珑剔透的雨花石,有色彩斑烂、样式新奇的香包手袋,有五颜六色、让孩子见了走不动路的花灯,有构思巧妙的卖民俗玩具,也有点缀家庭的花鸟鱼虫……夫子庙的小吃铺特别诱人,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在这里展开了“秦淮风采”的绚丽长卷。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的夫子庙小吃,要模样有模样,要滋味有滋味,让人馋涎欲谪。金灿灿,黄澄澄,绿油油,白花花;甜滋滋,咸味味,酸渍渍,辣乎乎,荤素果菜,百味俱全,“色、香、味、形、具”,五彩纷呈;春夏秋冬,各领风骚。春天有荠菜烧饼、菜肉包子、四喜元宵;夏天有千层油糕、开花馒头、刨凉粉;秋天有蟹黄烧卖、萝卜丝饼、鸡鸭血汤;冬天则有五仁馒头、水晶包子、豆腐脑。老牌的淮扬风味有口皆碑:有绵软味透、鲜嫩可口的干丝;咸甜适中、油而不腻的包子;香气扑鼻、余味浓郁的黄桥烧饼,香辣扑鼻的豆腐脑,人风人爱的的“什色点心”,每笼十件、五个品种,荤素兼备,甜咸宜人。夫子庙的特色还在于灵活生动的经营方式,美食街上不仅有青砖小瓦、粉墙坡屋,张灯结彩的“老淮扬”,鳞次栉比排列着的是香气四溢、现做现吃的小吃摊,灯光下的动人笑靥,民歌式的招徕吆喝,为灯影浆声中的秦淮带来了温馨和欢乐。走进集秦淮小吃之大成的“晚晴楼”,扑面而来的有如催开“德树万树梨花开”的和煦春风。清雅幽丽的江南丝竹,描绘出风清月朗、小桥流水的水乡神韵。一只只青瓷带盖荷盏端放在彩绘的瓷碟上,更使人感受明清时期的茶馆风味。也许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习俗,进餐自有一套进餐的程序。入座伊始先泡茶,主随客便,各取所需。有的喜爱广东式的药膳,人参、枸杞、红枣不一而足;但更多的偏爱清香扑鼻的“碧螺春”,在悠悠的丝竹声中神往太湖三山的青山碧浪、闲云野鹤。一边品茗,开胃的小吃先上了桌面:先是冰糖葫芦,一串五个山楂,,红艳艳的,山楂上面开了口,据说寓意“笑口常开”,分别嵌着青梅、红枣、核仁、花生,酸甜脆腻香五味俱全。接着是每人三个小盅――说盅而不说碗,实在是因为碗口只有酒盅那么大,高度又比酒盅低,兴许是小吃的特点是小,小到连容器也要配套――一盅茄汁虾球、一盅清蒸鸡脯和一碟凉拌洋花萝卜。正菜六道,取“六六大顺”之意,每道小吃风味可口,而且名目也别出心裁。第一道是五香蛋、状元豆,状元豆实即五香豆,实乃为讨会考诸生的欢心设计的吉利口彩。可是数量不多,只有区区的几颗,同道中人便学着孔乙已:“不多,不多,多乎者?不多也”地聒噪个不停。第二道是油炸萝卜丝饼配豆腐脑,饼是焦黄松脆,嚼着满口生香;白花花的豆腐花又烫又嫩,点点茸茸的虾米、榨菜、木耳、香葱飞花点翠,开了食欲,饱了眼福。第三道是什锦菜包配如意烩卤干。如意,即豆芽,因其形似古人手执的玉如意而附会,色似形如,让人感到一种温馨的祝福。卤干用松软程度介于油豆腐和豆腐干之间的一种特制豆制品烹煮,久炖入味,十分鲜美。第四道全是秦淮河的特产,香螺、酒酿。尽管千百年来秦淮河流淌着胭脂水,但秦淮河的香螺却保存着着自身恬淡,清纯,幽香,那螺壳更似旧时文人墨客诗文中的蜗居惹人联想。第五道是牛肉锅贴配琼云上席。琼云上席用鸡丝、木耳、香菇、笋丝,放在小汽锅中蒸出,一揭盖,木耳、香菇等浮在上面,如片片琼云。最后一道是细沙包配糖藕粥。莲藕多孔,寓意“路路通”。这些点心,每份都只有一点点,就象孩提时代“办家家”,勾起的那份童趣,那份欢乐,,让人欣喜,让人陶醉,让人久久萦怀。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38:29 &&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唐?李 白:《登金陵凤凰台。 古白鹭洲在南京城西三里许的江中,以洲多白鹭而得名。相传刘宋元嘉十六年(439年),有凤凰栖憩此山,宋文帝刘义隆为此下令改名凤凰山,并筑凤凰台以应祥瑞,“凤凰夜月”、“凤凰三山”誉满金陵。南朝徐铉有诗记之:“白鹭洲边江路斜,轻鸥接翼满平沙。吾徒来送远行客,停舟为尔长叹息。酒旗渔艇两无猜,月影芦花镇相得。离筵一曲怨复清,满座消魂鸟不惊。人生不及水禽乐,安用虚名上麟阁。同心携手今如此,金鼎丹砂何寂寞。天涯后会渺难期,从此又应添白髭。愿君不忘分飞处,长保翩翩洁白姿。”唐代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三月,诗仙李白在游览武昌黄鹤楼后,带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的遗憾来到金陵凤凰台。面对滚滚东去的浩浩长江,感叹面目全非的六朝遗迹,触景生情,不觉愁绪满怀,情难自抑,便步崔颢的《黄鹤楼》诗原韵,在凤凰台的墙上写下了七律《登金陵凤凰台》,成为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而广为流传。
岁月沧桑,古白鹭洲终因河流改道,泥沙淤积而湮没。今白鹭洲在中华门内侧,秦淮河利涉桥和桃叶渡之南的城市稠密区内。景色幽丽的白鹭洲公园,历史上曾称为徐太傅园,徐中山园、东园,原是明初中山王徐达王府的东花园,毁于清咸丰年间,至解放前夕,已沦为一片废墟。1951年,南京市结合秦淮河整治,清湖堆山,广植花木,新建烟雨轩、话雨亭等园林建筑,园容初具规模,山水清婉柔丽,与园外的古城相傍依,自有一种 “亦是英雄亦儿女”的动人意境,成为镶嵌在秦淮风光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公园的核心部分是“烟雨轩”,轩北叠砌湖石假山,洞壑幽深,石径盘旋。山上瀑布倾泻,银花飞溅,群鱼游戏,极富情趣。曲折回廊将亭、廊、池、台串接似练,绿树红花巧妙融为一体。“烟雨轩”北有小石桥转接七孔长桥,仿佛游龙巡弋水面,水面东部飘浮着翠绿灵秀的白鹭岛。从“烟雨轩”经茶社向南折东,秀丽的曲桥挽着山石桥奔向中分岛,就象一对孪生姐妹嬉戏在粼粼波光中。信步九曲桥上,湖风扑面,送来阵阵湿润和凉爽,疾行慢步,逼似履水凌波,而登上山石桥则高低起伏,浑似翻山越岭、步步登高,咫尺之间,感觉迥异。中分岛因李白诗“二水中分白鹭洲”而得名,上面建有六角古亭,取名鹭亭。鹭亭庄重古朴,含波睇远,接日摇光,分明神采飞扬。岛东有造型别致的画舫,上层如阁,可由假山石阶登临,诗情画意,涌来眼底。白鹭洲水多桥多,水面以聚为主,有分有合,或弯或畅,风姿绰约;桥则有短有长,有曲有直,或拱或平,各具特色。园之东南多古朴环拱,东北则多磔崛平直,清丽古拙,各领风骚。水畔路边,林木繁茂,绿映红衬,无限生机。由亭桥向北即鹫峰寺,寺因纪念唐代高僧鹫峰而名。寺北有唐代N州剌史、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建造的放生池,旧有颜书“鱼极乐国”古碑,已圯。宋乾道时制使史正建“青溪阁”于池上,“溪云芦雪”,一时声名。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39:23 &&
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敌国军营漂木桑俺衩硭堂骸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只费才。――唐?李商隐:《南朝》出南京站,迎面便是绰约多姿的玄武湖。晶亮的湖水碧波荡漾,广阔的湖面浮着几块绿洲。蓊郁的林木掩映着轩昂的亭阁,堤桥相接,画船游移,犹如一幅天然画卷。玄武湖三面环山,一面临城,东枕紫金,西临城堞,富贵、覆舟、鸡笼山屏列于南,红山、雉亭山、朝阳、幕府山绵延湖北,秀峰塔景隔城辉映,绿水青山浑然天成。玄武湖古称桑泊。原来只是一块因断层作用而形成的沼泽湿地。三国时吴王孙权引水入宫苑后湖,玄武湖才初具湖泊的形态。因为玄武湖玄武湖位于燕雀湖和宫城之北,又名 “后湖”或“北湖”。秦始皇灭楚后改金陵为秣陵县,玄武湖更名为秣陵湖,因汉时秣陵都尉蒋子文葬地湖畔,孙吴时孙权为避祖父孙钟名讳,遂名“蒋陵湖”。刘宋元嘉初年,宋文帝对玄武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疏浚,挖出来的湖泥堆积在一起,成了露出水面的小岛。其中最大的为“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合称“三神山”,或许这就是今天玄武湖中梁洲,环洲和樱洲的前身。传说刘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湖中两次出现“黑龙”(很可能是现在的扬子锷),因而又改称玄武湖。孝武帝时曾在湖上大阅水军,故又有昆明湖、练湖之称,民间俗称饮马塘。六朝时,玄武湖是封建帝王的游乐之地。宋大明三年曾在湖上设立上林苑,,南岸还设立乐游苑、华林苑。齐大明年间,武帝常半夜出猎,或到钟山,或到幕府山,上万宫女严装陪同,天亮时回来刚刚听到鸡叫,“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之句源出于此,至今武庙闸附近还有鸡鸣埭的地名。历史上的玄武湖还是训练和检阅水军的中心基地。陈宣帝太建十年,阅军湖上,桅樯林立,旌旗蔽日,鼓角震天,雄兵十万,楼舰五百,雄伟壮观,后人歌曰:“五百楼船十万兵,登高阅武阵云生。定知战艇横瓜步,应有军牙拥石城。湖上秋空丝竹支,江头潮涌鼓鼙声。” 玄武湖历史上曾两度遭到浩劫,一次发生在隋文帝时,另一次则发生在宋神宗在位时。隋文帝灭了南陈之后,曾下令夷平南京城,玄武湖首度消失了两百多年;宋神宗时,王安石调任江宁府尹,倡行“废湖还田”,南京城遇雨成灾的恶梦从此挥之不去。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大肆扩张南京城的范围,玄武湖从此成为南京城东北城墙外的护城河,湖面仅及六朝时的1/3,且在中洲(梁洲)建黄册库,作为明朝政府贮藏全国户口赋役总册的库房禁地,不允许一般人随便进入。1911年,玄武湖被辟为公园,后又开玄武门,筑翠虹堤以通湖上,玄武湖才成为南京著名的游览区。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长约10公里,占地437公顷,水面约368公顷。湖面分成四大片,绮丽五岛镶嵌水中,环洲烟柳、樱洲花海、翠洲云树、梁洲秋菊、菱洲山岚,各据其胜。洲洲堤桥相通,处处山水相依,画。厅、廊、馆、榭疏密有致,亭、台、楼、阁交相辉映,鱼跃鸢飞见空阔,画舫游弋载笙歌,绿树青山相拥碧,天光云影共徘徊。恍如烟云的湖水中,沉积了多少历史的烟尘,粼粼波光似在诉说千古兴亡。玄武湖以其壮美、清秀、深沉、含蓄博得了古往今来多少人的一见倾心。&&从玄武门开始,一条形如玉环的陆地,从南北两面深入湖中,环洲像两条巨大的手臂拥抱着多情的樱洲。环洲的特色就在湖岸一排排亭亭玉立的垂柳,清风拂过,婆娑飘舞,宛如烟云舒卷。环洲西北有个金字塔似的小山,是东晋著名文人郭璞的衣冠冢。郭璞是晋代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博学多才,精于词赋和历算,曾在玄武湖边隐居,一首《游仙诗》略抒胸臆:“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但生不逢时,终因忧国忧民,斥责王敦叛逆而被害。正对玄武门的拐角处有一座假山,假山旁有两块形状奇特的太湖石,原为明时中山王徐达府中遗物。一块形似观音,一块形似童子,名为童子拜观音,观音也飘泊,徒留沧桑叹。樱洲又名连萼洲,位于环洲怀抱之中。洲上樱桃如火如霞,樱花飞舞轻扬。每年四月洲上一片妃红,鲜艳夺目,稍遇风雨便落英缤纷,醉人心魄。信步绿涛花海之中,心旷神怡,飘飘然如入仙境。洲上有500 米长的曲折游廊,廊北有喇嘛庙和九级八面玲珑塔,塔名“诺那”,倒影湖中,风光旖旎;&& 旧称麟洲的菱洲,处于玄武湖中心位置,与翠洲南北遥遥相对。观山是游菱洲的特殊享受,北眺幕府,南观覆舟,尽得“山色入暝青”的佳趣,而东望紫金,宛如游龙,山顶常有紫金色云霞缭绕,从菱洲观赏千变万化的紫金云霞,“千云非一状”,神秘莫测, “菱洲山岚”自然非同一般。&&&&由环洲向北过芳桥就是梁洲。梁洲为梁代昭明太子读书处,是五洲中开辟最早、风景最佳的所在,又名老洲。梁园故址,现存一口古井,据《后湖志》载:“此井自古有之”。明代淘挖清理时,井底发现一把六朝铜钩,此井就以铜钩为名。洲东北有一座两层方型古建筑,名览胜楼。楼北边有一平台,四周有铁栏杆围护,即为古时之点将台。楼西有湖神庙等建筑。梁洲西北角是一个古典园林式花坛,由黄石叠砌而成,坛间有雨花石铺成的曲折小路,有名的闻鸡亭即在花坛边。晋时爱国志士刘琨以匡复中原为已任,身居荒野,“闻鸡起舞”,颇有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味道,宋代诗人陆游曾有诗叹曰:“刘琨死后无奇士,卧听荒鸡泪沾衣”。梁洲的节日在金秋,每至十月,丹桂飘香,沁人心脾;菊花争妍,令人目迷,“采菊东篱下”的情致更令人神往。从梁洲沿湖堤过翠桥就是翠洲。翠洲又名趾洲,长堤卧坡,绿带缭绕。苍松、翠柏、嫩柳、淡竹,构成“翠洲云树”的幽雅和淡泊。玄武湖南面那段堤,过去叫鸪栖埂。从鸪栖埂通往翠洲的堤就是有名的十里长堤,唐人韦庄有台城之咏:“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说的就是这段由鸪栖埂通向台城的古堤风景。其实柳非无情,长堤烟柳原是平民的象征,“六朝兴亡缘底事”?她所关爱和迷恋的只是青山绿水中的这片土地,但凭风吹雨打,雪虐冰欺,依然烟笼风播,执着地奉献自己的妩媚和靓丽,这正应了刘禹锡的一句诗:“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41:36 &&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唐?刘翰:《石头城》
“江南佳丽地,自古帝王州”。自公元222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建业,南京作为三国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的都城,前后长达三百三十三年之久,与北京、西安、洛阳一起并称中国四大古都。作为皇权代表的台城正是在六朝的更迭中日新月异,渐成规模,巍峨的宫殿更彰显了六朝文化的绚丽灿烂。公元223年,东吴孙权在江岸边建立起军事重镇石头城,城周七里,西面城墙即依据江边的石壁建成,形势险峻。城门在北、东、南三面,城内设有粮仓和武库,在石头城最高处设有烽火台,可以和沿江一千里远的军事防线进行联络,堪称“龙蟠虎踞”,“固若金汤”。而后孙权又在鸡笼山、覆舟山下建立了建业城。建业城前临秦淮河,后倚玄武湖,城周二十里。城市建筑大体仿照东汉洛阳城,城墙用土堆成,城门却用竹篱编制。建业城中部偏北是孙吴的政治中心宫城,时称后苑城,又称太初宫,内有神龙正殿和临海殿。后主孙皓在位时又在太初宫东面建起了昭明宫,雕梁画柱,重脊飞檐,楼观、土山和水渠多用珠玉装饰,豪华气派,一时称道。作为都城的象征,建业城的中心有一条全长五里的南北大道,称为御道。御道南端就是正南的城门宣阳门,门外正对着秦淮河上的著名浮桥朱雀航。秦淮河上共有二十四座浮桥,河两岸的市区和平民居住区构成了建业城中的繁华和喧嚣,“十里秦淮,六朝金粉”始称于兹。东晋成帝时,在孙吴太初宫东北面苑城旧址上重建宫苑,成为东晋和南朝台省(中央政府)和宫禁所在,历称台城。古台城周围4公里,南至珠江路,北到北京路,西至中山路稍西,东到成贤街。皇帝住的宫城称为建康宫,正南的宫城门称为大司马门,也叫章门,是大臣们上奏表章的地方。宫城内有太极殿、清暑殿、御花园等大小建筑三千五百个,淝水之战前又在城南修筑了高入天汉的“入汉楼”。南朝时,台城又大兴土木,宫苑三重。刘宋时修造了正光殿、玉烛殿和紫极殿,齐时修建了芳乐殿和王寿殿,陈朝又在苑中修建了临春阁、结绮阁、望山阁三阁,各高数十丈,木料多用香木。宫城内还建有十几处园圃,规模最大的是东北隅的华林园和覆舟山下的乐游苑,山水池圃,殿堂楼观,竞相辉煌,巧妙精艳,前所未有,而穷奢极欲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萧梁时期,战乱较少,建康的发展犹如幼苗出土后的茁壮奔放。到梁武帝时,建康城内的人口从东晋初的四万户增加到二十八万户,人口超过了一百万。城区的范围西起长江,东到倪塘,南到石子岗(今雨花台),北过蒋山(今紫金山),广达四十里,成为南北朝时全国最大的一座城市。都城周围二十里,形呈四方,内有南、北等四市,城中佛院增至七百余所,香烟缭绕,接天入云;经声梵音,日夜不停,成了粉饰太平的道道烟幕。无奈好景不长,梁大同十二年(546年),梁武帝手下大将侯景发动叛乱,梁武帝饿死台城。士族子弟无力应付仓猝而来的事变,台城中原有十余万人,攻陷时只剩下两三千人,金陵也几乎因此而沦为荒城。陈时又重蹈覆辙,骄奢淫逸,折磨得国力衰竭,陈太建十二年(公元589年)隋兵南下,攻克建康,胭脂井中活捉了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的主角宠妃张丽华也成了韩擒虎的刀下冤魂。唐人杜牧有《台城曲》纪其事曰:“整整复斜斜,隋旗簇晚沙。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谁怜容足地?却羡井中蛙。”江山易主,旧时宫城复见沉沦,唐人张乔的《台城》诗记下了他的见闻:“宫殿余基长草花,景阳宫树噪村鸦。云屯雉堞依然在,空绕渔樵四五家”。多少兴亡事,无限古今愁,唐人刘禹锡在《台城怀古》诗中深寓感慨:“清江悠悠王气沉,六朝遗事何处寻。宫墙隐嶙围野泽,鹳夜鸣秋色深”。到了五代十国,杨吴先后三次筑金陵府城,最终铲除了台城的最后遗迹。台城虽已无迹可寻,但却因为唐人韦庄的《台城》诗而名扬天下。后人据此将玄武湖的长堤烟柳和台城联系起来,并将鸡鸣寺后的一段明长城附会为台城。历代文人墨客到金陵,总忘不了去台城凭吊一番,看一看“依旧烟笼十里堤”的台城柳,留下几多难忘的诗文和深沉的遐思。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44:12 &&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落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空教明月照流黄。&&&&&&&&&&&& ――唐?沈缙冢骸豆乓狻 莫愁湖原名石城河,位于水西门外三山桥西。先时原是浩荡长江的一部分,六朝时曾从江口沿秦淮河作堤,取名横塘。唐人崔颢曾有诗咏:“君家居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此后由于秦淮河和长江之水交汇淤积,水西门、江东门之间十余里沦为沼泽,宋时才形成湖泊。因其傍依石头城,故又称“石城湖”,“莫愁湖”之名最早见于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太平寰宇记》说:“莫愁湖在三山门外,昔有妓卢莫愁家此,故名”,而民间传说则大相迳庭。有说莫愁是刘宋时的洛阳美女,15岁那年,卖身葬父,嫁到石城卢家,丈夫戌边,十载杳无音讯。纯朴的莫愁乐于扶危济难,深受邻里称颂。但因舅姑不容,愤而投石城湖而死,忠厚善良世人皆叹;有说莫愁是萧梁时的金陵渔姑,聪慧秀丽,名传四方。侯景叛乱,围城索要,莫愁为拯救乡亲,挺身而出,投湖身亡,化作莲荷,分明是一代巾帼的侠骨柔肠;也有说莫愁是南齐时的红歌女,能歌善舞,色艺皆绝,令人忘愁。我国最早的文学著作乐府载有《莫愁乐》二首:“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又似乎是一个爱情忠贞、性情刚烈的性情中人。众说纷纭,却尽是赞美和惋惜。湖在宋、元时即有名,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又在莫愁湖畔建楼十座招延宾客,盛极一时。莫愁湖后来成为明初功臣徐达的别墅,明末日渐荒废。清乾隆五十八年,江宁知府李尧栋在莫愁湖筑建郁金堂、湖心亭、赏荷亭、光华亭,道光时又筑有天宜亭和曲折长廊,自此便有“金陵第一名胜”的称誉。由于莫愁湖有着悠久的历史,秀丽的风光,美妙的传说,文人雅士多为留连,诗词曲赋留下了由衷的赞叹。明朝剧作家汤显祖诗曰:“石城湖上美人居,花叶笙歌春恨短。独自楼台对公子,晚风秋水落芙蓉。”清人郑板桥也有题:“江山名湖号莫愁,纳凉先报楚江秋。风从绿岩梢头响,水向青山缺处流。尚忆罗襟沾竹露,可堪清梦隔沙鸥。遥怜新月黄昏后,团扇佳人正倚楼。” 鲁迅先生也曾留下“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所思美人杳不见,归忆江天发浩歌”的感慨。清人李尧栋曾有感而发:“生憎湖水千年碧,只洗繁华不洗愁。”湖上淡淡的水气,的确让人油然而生一份伤感。1964年,一代文豪郭沫若游览莫愁湖,道出了他的见解:“古有女儿莫愁,莫愁即得不愁。 如今天下解放,谁向苦难低头。”莫愁湖湖周五里,面积700余亩,湖面宽阔,水光滟潋,湖畔林木郁葱,繁花缤纷。春日海棠怒放,“春深似海”,“人行花下过,人停花中坐”;每逢炎夏,莲花飘香,翠盖红花,凌波娉婷。园内建筑相对集中于湖东南,楼、厅、堂、亭巍峨错列,高低起伏,曲折有致。一进牌坊,高大巍峨的胜棋楼屹立眼前。西边三间平房即是莫愁居处郁金堂,屋内陈设落落大方,更有许多名联播送古色古香:李尧栋的“一片湖光比西子;千秋乐府唱南朝”,孙依言的“玳梁燕去,玉座苔移,千古犹留凭眺处;天际遥青,城头浓翠,一樽来坐画图间”,最有意思的是王]运的一联“莫轻他北地燕支,看画艇初来,江南儿女无颜色;尽消受六朝金粉,只青山无恙,春时桃李又芳菲”,据说王早年寓居金陵,听说金陵多才子,看不起外省人,便写了幅对联抨击:“吾道南来,尽是镰溪一派;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这还不够,在一次关帝庙酒宴上,又挥毫写下了“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大煞了江南名士气焰。这一幅莫愁湖名联一出,南京士人大哗,硬要诗人把“无颜色”改成“生颜色”,堪称可笑复可悲。郁金堂南面是一个方形小院,院内壁上有齐梁时期的《河中之水歌》勒石,绘声音绘色地刻划了募愁的形象:“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院壁上在一幅传说中的莫愁石刻,秀逸柔活之至,一副光彩照人的模样。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45:12 &&
从郁金堂向西出月洞门,迎面即是观鱼池,莲叶田田,碧水涟涟。水中假山石上亭亭玉立着莫愁的塑像,发髻高耸,衣裙柔荡,左手扯着围裙兜存桑叶,右手采桑,。神态美丽端庄,神思专注沉静,若有所思,那神情仿佛有牵念远戍亲人的绻缱,安贫守志、不慕荣利的恬淡,舍生成仁、义无反顾的刚烈,尽管有关她身世的传说不一,但却同样地牵惹游人的不时端详和联翩遐思,淳朴、善良的“莫愁”二字更寄托着温馨的祝福和美好的憧憬。穿过观鱼池和画廊之间的走道,从赏荷厅拾级而上,就到了观赏湖光山色的最佳之处――四方亭,“水色萦回,石城横亘于前,江外诸峰,遥相映带”,难怪清人袁枚更钟情莫愁湖:“欲将西子西湖比,难向烟波判是非。但觉西湖输一著,江帆云外拍云飞”。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48:31 &&
君臣对奕莫愁湖,赌胜君王一著;今古棋几局,徐家还有此楼无?胜棋楼位于“王者五百年,湖山俱有英雄气;春光二三月,莺花全是美人魂”的莫愁湖畔,始建于明初洪武初年,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重建,是一座两层五开间的明清风格建筑,青砖小瓦,造型庄重。二楼南檐下悬挂清代状元梅启照书写“胜棋楼”匾额,二侧有联云:“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王侯事业,却如一局棋枰”。楼上陈设极为精致,正中挂有朱元璋和徐达的画像。正门与中堂之间有一张棋桌,四面放置方凳,据说是明太祖朱元璋与他的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经常奕棋的地方。徐达与朱元璋都是濠州人,他比朱元璋小四岁。俩人从小一起嬉戏,青年时期,又一起共谋推翻元朝统治的大计,可谓志同道合。徐达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有勇有谋,屡建奇功,加之又是朱元璋的“哥们”,很快从一个贫苦农民成为大将军,被封为魏国公。尽管朱元璋当了皇帝,但二人依然过从亲密。朱元璋很喜欢下围棋,只是棋艺很差。徐达棋艺高超,但遇上朱元璋却是屡战屡输,其中的奥秘朱元璋自然十分清楚。一天两人又下棋,朱元璋命其释虑再下,并许愿如果徐达取胜就把莫愁湖赐给他。徐达不敢违旨,但他是个明白人,深知朱元璋和历代皇帝并无二致,喜欢别人吹捧圣明,总以为自己做什么都比别人强,下棋虽是消闲的娱乐,但闹不好倒惹来杀身之祸。思来想去,颇费踌躇。他忽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与朱元璋认认真真下起棋来。这盘棋确实不象过去的一再谦让,开局伊始便每子必争,连连进攻出击,只杀的朱元璋手忙脚乱。一盘棋下来,朱元璋竟然没剩下多少活子。朱元璋自觉丢了面子,正要发作,徐达赶紧跪下说:“请陛下细看全局。”朱元璋低头观看,发现棋盘上竟黑白分明地凸现“万岁”二字,不禁龙颜大悦,遂把莫愁湖赐给了徐达,并筑楼一座,取名“胜棋楼”,还亲手写下 “烟雨河山六朝梦,英雄儿女一枰棋”的对联庆贺,一副皇恩浩荡、君臣相得、其乐融融的昌明景象,直乐得随侍群臣山呼万岁。后人以联记其事:“钟山东峙,长江西来,地势壮金陵。登斯楼也,喜政局楸坪,一着棋高凭国手。&&雨花南屏,清凉北倚,天安悬紫塞。忆彼美兮,注波光云影,千秋名重得华封”,高唱升平赞歌。胜棋得楼,其实并非徐达之福,朱元璋也不似群臣趋奉那样的圣明。如同历史上许多开国君王一样,初出草莽时深黯“得人心者得天下”,礼贤下士,信用有加,同生死,共命运,依靠谋士猛将草创天下;而当大局初定,则个个象长颈鸟喙的勾践那样妒贤忌能,滥杀功臣,“飞鸟尽,良弓藏;狡免死,走狗烹”,韩信至死才明白的这个道理才是徐达的最后归宿。传说太子朱标看不惯功臣元老一个个无辜被诛,屡屡进谏,朱元璋并不作解释,只是借一次用餐的机会,要朱标去捡散落在地上的鱼剌。看到朱标面露难色,朱元璋便揶揄说:“我不把鱼剌剔除,你以后怎么办?”在功臣成为鱼剌的时代,徐达再明白、再干练、再谨慎也无济于事,他的忠心耿耿,他的戎马功劳,在朱元璋心中构成了“功高震主”的恐怖。徐达早晚是要被翦灭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是一种手段,而“死得哀荣”更带着杀人不见血的阴险和血腥。当徐达背上生了一个恶疮之后,朱元璋立刻派内官前往宣慰,送来一只煮熟的肥鹅,要徐达着即佐餐享用,“以慰朕心”。以中医的经验,肿疽发背,在外涂药物的同时,需要清心寡欲,粗茶淡饭,耐心调养。最忌讳的就是吃发物,而鹅又是中医公认的发物之一,据说煮鹅就是肿疽发背送终的催命符。徐达不会不懂,农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更不会不懂,吃鹅甚于服砒霜。吃了人要死,不吃则是抗旨不遵,徐达心知肚明,只能倒头谢恩,遵照皇上的旨意含泪吃下。这泪与其说是“人之将死”的大哀,倒不如说“一生功名皆尘土”的肝肠寸断。胜棋楼也就这样永久地失去了它的主人,但胜棋楼的故事却留下了更多的思索和遗憾。楼中有联尽是后人的感慨,有说徐达不够聪明,贪栈恋位而遭致杀身之祸:“湖本无愁,笑南朝迭起群雄,不及佳人独步;棋何能胜,因残棋误投一子,致教此局全输!”更有感叹朱元璋肚小肠窄,机关算尽:“人言可信,我始欲愁,仔细商量,风吹绉一池春水;&&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如何结果,浪淘尽千古英雄。”楼独无言,似乎还沉浸在四百多年的冥思苦索中。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49:43 &&
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清?洪秀全:《龙潜》 太平天国天王府位于长江路292号,明时为汉王府,明初朱元璋为安置汉王陈友谅之子陈理而建,后成为明成祖朱棣的第二个儿子汉王朱高煦的王府。清时,汉王府改建成与两江总督衙署,其东侧部分改为江宁织造署。《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任江宁织造之职,专管江南丝织进贡。权不大,却钱多势大,又因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保姆,曹寅二女选为宫妃,深得皇家恩宠。康熙七下江南,五次皆以江宁织造府为行宫。曹家为接驾南巡,在织造府西面大兴土木,增筑楼台亭轩,集江南园林之胜,成为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金陵名园。乾隆时,复以西花园为基础,把江宁织造署扩建成与两江总督署一路之隔的大行宫。曹雪芹幼年曾居织造府,南派“红学”专家据此多指江宁织造府和两江总督府为《红楼梦》中的荣、宁二府的原型,两府之间的街巷即是车水马龙的荣宁街。公元日,太平军攻破南京,洪秀全定都天京,大兴土木,把两江总督衙署扩建为天朝宫阙,改称天王府。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51:50 &&
1912年,辛亥革命后,天王府改成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因为北洋军阀的破坏,中山先生就职仅三个月就被迫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同年4月,黄兴在此做过留守,后来的张勋、冯国璋、孙传芳都在此建立过自己的都督府。日,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发动了反革命的“四?一二”政变,导演建立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并定都南京,天王府就成了国民政府的所在地。抗日战争爆发,蒋介石迁都重庆,汪精卫在此成立了伪国民政府。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又还都南京,将原来的“国民政府”改称总统府,直到日,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蒋家王朝覆灭。从1368年建造汉王府算起,六百年的天王府十易其主,其中的风去变幻,荣辱兴衰,留下无穷感慨。太平天国时期的天王府规模宏大,东至毗卢寺,西至碑亭巷,北至浮桥、太平桥一线,南至科巷,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古城二重,外城名为“太阳城”,内城名为“金龙城”。府前矗立着绘有双龙双凤的黄色大照壁,天王发布的诏旨就张贴于此。照壁以北是一座五丈高的圆形砌天台;每当金田起义纪念日,天王率众天将登台祷天,敬谢天父上帝。天台北面正中牌坊上悬刻有“天朝”立匾,东西两侧有牌坊,右书“太平一统”,左书“天子万年”。门前有深、宽各二丈的御沟,河上飞架三座石雕“五龙桥”,石衍栏杆皆雕龙。御沟北丈余处即大门楼,中开一扇“真神荣光门”,上雕双凤,泥金,故又称“凤门”。凤门内悬挂四方朱漆金字牌,上书“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踪,有诏方准进,否则雪云中(即斩首)”,显示出天王府的威严肃穆。门内东西各有一座覆琉璃瓦、四柱盘五色龙的“吹鼓亭”;按照洪秀全“日夜琴声总莫停,停声逆旨处分明,玉堂快乐琴音好,太平天下永太平”的命令,天王府内从早到晚弦管不绝,笙歌悠扬。大院东西两厢有的朝房24间,供朝见官员小憩。吹鼓亭北正中是二门,名“真神圣天门”,门内有“金龙城”。金龙城中有五间八架的“金龙殿”,殿宇高广,重檐园顶,满壁彩绘龙虎狮象;梁柱泥金雕龙,光彩夺目。殿左置鼓,画龙纹;殿右悬钟,镌凤羽。金龙殿之后还有二殿、三殿,两侧有大小暖阁,中间有长长的穿堂,直通后宫。后宫建筑繁多,林苑遍布,其花团锦簇、富丽堂皇不亚北京故宫的玉宇琼楼。如同做了大顺皇帝的闯王李自成一样,洪秀全依然循蹈着历史上许多农民领袖走过的兴衰覆辙:初出草莽时,振臂一呼,天下响应,而一登大位,其志已隳。天王府筑成以后,洪秀全便一头钻入深宫,十年不出,不问朝政,就连他的死对头曾国藩也深为纳罕。金龙殿锁住了叱咤风云的洪天王,利欲使他睁不开清醒的眼睛,锦衣玉食,骄穷淫逸,自耗心志;而勾心斗角,内外猜忌,最终导至众叛亲离,江山颠覆。1864年7月,天京失陷,曾国荃纵火焚烧了天朝宫殿,“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一片锦绣化作灰烬,只留下了“金龙殿”和西花园(煦园)冷落清凄。“栖雁远惊沽烟火,乱鸦高避落帆风。地消王气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数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说不尽的天朝遗恨化作声声叹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52:53 &&
煦园是天王府的西花园,前身是明汉王朱高煦府第花园,故称煦园。煦园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虽然面积只有20余亩。但清水碧潭,花木扶竦,亭台错落,山石叠秀,秀丽如画。煦园以水为主,水体南北走向,整个水池周长约1866米,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一半多,池周全部用明代城砖驳岸,显得非常古雅。南舫北阁遥相呼应,东阁西楼隔岸相望,景致自然和谐。水池平面似一个长颈花瓶,瓶口有漪澜阁屹立水中。阁两边各有小石桥与岸相通,屋顶为瓷质鱼脊歇山,门限上方用木质彩狮雕饰。阁前有平台伸在水中。依阁南望,水天相映,一艘长14.5米的仿木石舫横泊水中。每当微风轻拂,波随风动,舫若徐行。据说这座石舫是清代两江总督尹继善于乾隆十一年建造,石舫上的“不系舟”匾额还是当年乾隆皇帝南巡时所题。“不系舟”三字语带双关,在乾隆眼中,这个形似横卧花瓶的水池充盈的是满天下的大清百姓,而水上所载的石舫乃指清朝江山。唐时魏征在规谏唐太宗时就引用过这种水舟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使李世民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乾隆皇帝题写“不系舟”3个字,是希望天下臣民安居乐业,大清江山天下太平,国祚绵长,就如那不系舟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因此也有人把煦园称作“不系舟”。石舫分为前后两舱,卷棚屋顶,造型精巧,形象逼真。有石制跳板可以登舟。船身用青石做成,船头铺以青砖,船舱顶部是黄色琉璃瓦,两侧嵌有青砖雕花栏板,上面雕刻着牡丹、万年青、卷草、猴、鹿、蝙蝠等彩色图案,雕饰极其粗犷、优美。石舫门柱上端是太平天国时期制作的两只木雕狮子,狮子额上似“王”非王,据说是“天王”两字的合写,寄寓着当时人们对洪秀全的敬仰。 从“不系舟”上东岸,迎面是一座中空的假山,假山由十二生肖石叠合而成,习称南叠山。假山上面是一座两层的六角亭,上层耸于山巅,下层掩在石中。远望似处深山幽壑,近观则亭角起翘,振翅欲飞。西北侧还有一座方胜亭,形似两亭重叠而成,顶为双顶,远看好似双亭并立,近看却是方胜连环,浑然一体,形影相随,须臾不可分离,因此又名鸳鸯亭。南叠山北是煦园内最大的建筑桐音馆,三开间,建于1870年,是曾国藩的花厅。飞檐、翘角、圆顶,四面皆窗。门前屋后有高大的梧桐数株,每逢下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叮咚作响,饶有情趣。也有人说桐音馆是当年洪秀全与部下商议国事的地方,桐音馆的名字是取上下同心,异口同声的意思,看似有理,但洪秀全当天王时桐音馆八字还没有一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53:37 &&
桐音馆后有北假山,山中有洞,洞洞相连,石径起伏,峰回路转,恍若误入迷宫。出洞则豁然开朗,及而上,旁有道光皇帝御笔所书的“印心石室”石碑,据说是为嘉勉当时的两江总督陶澍所立。陶澍少时家贫,却整天坐在溪流中的大石块上专心研读,心外无物,水石相证,后来终于功成名就。过桐音馆北上,池边有三楹的忘飞阁,中间一楹伸向湖中,造型奇特。此阁始建于康熙年间,原为两层。同治年间改建为现状,据传曾有飞鸟歇此阁上,见景美丽忘飞,故称忘飞阁。对岸有夕佳楼,上有凉台,下设回廊,楼旁有古老苍翠的银杏和玲珑剔透的湖石,楼西依墙建半方亭,其中陈列名家手迹。迎面有太平天国时期的彩色团龙砖刻,龙墙起伏,上面的鳞状瓦当随之升腾起落,酷似节日上下飞舞的龙灯,造型生动而特有气魄。
共 5325 次点击,19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29727 / 帖子总数:417851
今日论坛共发帖:8241 / 昨日发帖:35922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诗味南京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影下 电视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