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纪律中的学习热情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研指导 && 小学教研 && 信息技术 && 教法研究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探究
重庆市巫山县金坪小学/王李元
信息技术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初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既定的教学模式,并且目前还存在着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等方面滞后的现象,特别是在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小学就更加有问题了。因此,如何为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信息化人才,创造性人才方面能够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就必须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明显。而在偏远的农村山区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就更应该要跟紧时代。本人现在就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及注意的一些问题,阐述自身从事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并借以与大家进行探究。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型教学模式
(一)、基于任务的探究型教学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学习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进程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教学模式设计的灵魂。本文以任务驱动思想、课程整合思想、探究教学思想为指导,来构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指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法,符合信息技术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为学生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性和技能性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是学习目标十分明确。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
2.课程整合思想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起点,是当前我国正在着力建设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整合(integration)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现课程的整合,就是信息技术既要作为学习的对象,同时又是教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是指按照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基于工具的使用,在教学同时,信息技术还必须作为教学的工具,即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以信息技术手段完成信息技术教学任务。信息技术能力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去进行学习。
3.探究学习的教学思想
探究式教学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施瓦布教授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倡导提出的。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以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
(二)、基于任务的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以上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在分析该模式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构建出基于任务的探究型的具体教学模式,它是指:在任务驱动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领悟实质,把握规律。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在一个具体任务的驱动和引导下通过自己观察、思考、上机来发现知识,并加以创造性的应用,建立相应的认知结构。教师的作用在于根据教育目标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极力释放出学生的身心潜能,充分调动主动性,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索和内心的体验去创造,去发现知识和规律,同时发展他们自己的个性。
(三)、运用基于任务的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步骤
第一,课前教师首先要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核心问题,即驱动的任务是什么?然后设计出要整合的任务,接着设计出要探索什么,领悟什么。
第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任务,提出任务。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信息技术首先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但与此同时又是教学的工具,要呈现的任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出来,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就是为更好、更方便地去运用的意识。
第三,课堂引导学生围绕任务进行探索以获得更深的领悟。
第四,教师编制一些反馈练习,然后师生互评。
二、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
所谓“自主探究”,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本位”代替传统的“课本本位”,以“主动探究”代替“被动接受”,学生以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教师则以一种“导演”的身份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一首歌、一幅画、一段动画、一篇精美小文等都可以起到诱发兴趣的效果。
如在讲授“Flash图层”内容时,如果首先向学生演示“食虫花”的动画,栩栩如生的蝴蝶、娇艳无比的鲜花以及花朵吞食蝴蝶的生动景象,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学生心中,立刻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明确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无论采用何种学习方法,首先要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没有目的,势必造成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因此,在学习一个新的内容之前,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明确学习的目的。
如在讲到“搜索引擎”这一内容时,要求学生首先仔细阅读课文,搞清楚什么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的作用有哪些,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以及常见的提供搜索引擎服务的网站有哪些等。在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几乎不用教师做任何讲授,学生基本上都能理解上述内容,为“搜索引擎的使用”的实际操作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三)、放手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自主性学习过程以“先学后做”、“边学边做”为基本特征,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所有的知识点逐一讲解,有些内容,我们可以做简单的讲授后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掌握;有些内容,我们完全可以以“任务”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书、浏览教学光盘、上网查询等方式自主去探究,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如在讲授“电子信箱的使用”一节时,最好只是对电子信箱的含义及工作原理作了简单的介绍,介绍提供免费电子信箱的网站有哪些,然后告诉学生我的电子信箱地址。而对如何申请一个免费电子邮箱、如何收发电子邮件可以只字不提。让每个同学通过阅读教材、浏览网络、相互讨论等方式,申请成功一个免费电子信箱,并给老师发送一个电子邮件。
(四)、加强指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边互动,是对现代教学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课堂教学互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常常不同,各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设置认知冲突,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相互协作的方式加以解决,就显得格外重要。
如“网页制作”所涉及到的知识又很多,解决的办法也多种多样。在教学中,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小组长,然后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一个主题网页的设计。
自主与创新是密不可分的。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自主,自主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江总书记说过: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永远的课题。
三、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回顾几年来农村中小学的管理远教、信息技术教学的历程,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吃透教材、拓展教材,合理组织教学资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我们要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大纲,通过钻研教学大纲,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并且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倾向和认知特点,因材施教,合理调整教学顺序。例如在“IE浏览器的使用”这一节里,IE浏览器简介中我调整了一下教学顺序,标题栏,菜单栏一带而过,而后,放下工具栏不提,直接介绍地址栏的使用,这样直接进入学生关心的内容:输入地址,打开网页。然后提出有关网页操作中的几个问题,根据问题反过来介绍解决问题的几个工具按钮,完成工具栏的介绍。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不是硬性的掌握课本上的所有内容。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有办法教好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信息技术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找出哪些是我们教学过程中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哪些素材和资源。同时我们应考虑到现在整个社会信息产业的现状,支持并引导学生关注信息产业的发展,适时地介绍一些国际、国内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信息意识,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抓住学生特点,精心运用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合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和组织学生上机实践操作。信息技术课程既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在组织教学形式时,要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校硬件设施情况分配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练习时间,把教师教学和让学生进行分组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巩固练习相结合。同时,我们要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校园网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以人为本,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培养,非常有利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有利于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鉴于此,教师可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工具软件、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另外在计算机原理教学中可以运用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原理具体化,如对计算机组成,我把“cpu”比作人的大脑、“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比作人的感觉器官、“传输信息的线路”比作人的传递器官,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原理的兴趣。
2、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正说明意志对一个人成功的作用。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学习过程中自然会遇到各种各样困难和挫折。意志坚强的学生,有决心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反之,意志薄弱的学生,则一遇到困难就放弃努力,久而久之,自尊心受挫,信心不足,学习成绩就受到影响,以致完全丧失学习积极性。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教师必须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比如,在计算机操作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需要集中注意力,如果错按一个键,有时会影响到操作的执行,甚至前功尽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操作,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在文字输入练习中,要达到既快速又准确,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键盘指法并反复练习,坚持不懈,直至实现“盲打”,通过启发引导、严格要求,使学生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得到磨练,从而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
3、关心学生,寓情感于教学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扮演着“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只有教师赋予学生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建立真挚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成为学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而使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备课、精心上课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的教学评价,通过评价,了解教和学两方面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山区的中小学,更应该要探索新的环境、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生,是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同时,教师要不断挖掘潜力,把握契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搞好信息技术教学,促进素质教育,更好地承担起“教学育人”的重任。当前位置:学员主页 -->文章
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多媒体学习环境是一种典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式学习环境。多媒体环境增强了信息的丰富性, 但也增加了学习环境的复杂性。当前,多媒体与网络为语言学习提供了新型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学习者的认知学习过程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这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许多研究者从心理学的视觉出发对多媒体与学科教学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拟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着力探讨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进行课程整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思维,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新课程呼唤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人们需要高效的教育。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更是英语教师们的迫切任务。
怎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呢?高效课堂教学是指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在班级授课中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的最优化。
构建高效课堂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也是广大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构建高效课堂方面,我们教学实践中已经深深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一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是它的多维性。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同时给学生呈现文本材料、声音讲解和图像信息。学生不仅可以看到文字说明、图像,还可以听到声音。使信息的表达有声有色,生动逼真;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使学生能感知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东西,如从大到宏观的星系云图,小到微观世界的分子裂变,胚胎发育等,这比仅靠教师语言讲解,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和巩固,有利于对教材的深刻理解。
其次是它交互性。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的教学系统中,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章节、难易各异的内容进行教学;重点的内容一次弄不清楚,弄不明白的可以重复播放;已掌握部分可以跳过。多媒体教学系统还可以对错误及时地评判、提示和纠正。
除此之外,它能加快教学速度,化解教材难度;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它也可以改善教学环境,降低教师的劳动强度等。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增强师生互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节省时间,增大课堂训练密度和提高效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坚强后盾和技术支撑。
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要素:课堂教学内容目标化;处理好课堂中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关系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注重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课堂实践能力化;思维训练具体化;精讲勤练等。
下面,我就英语课堂教学谈几点关于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认识。
一、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准确理解和应用英语。
多媒体能把英语应用的语境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把学生的非注意力因素集中起来,能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注意教师展现的的内容,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多媒体教学再现语言情景,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创设情景巩固语言练习。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在集中练习知识重难点方面也体现的很突出,而且能够结合语境很形象的加深知识联系或突出语言特征。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图象,让学生感觉有不同效果,创造大量的自由发挥的机会,并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欲望。由此可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增强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操作&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如果能用多媒体动画和图片加以辅助,效果会更好,因为学生对形象的东西,更为敏感,也更有兴趣,这样也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多观察,多练习,会强化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和表现欲会更强。
利用多媒体会,让机械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习氛围充满乐趣,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课堂教学模式能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开启创造性思维能力。
以电教为主体的&多媒体优化组合&课堂教学模式,常常能使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变得新颖而引人入胜。由于能全方位地、多元化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多层地启发学生、引导思维、拓宽思维境界、引发发散性思维,使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训练,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良好的学生素质,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
利用多媒体,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景中关注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促使学生全面调动手、脑、眼、耳各个器官的功能,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实实在在学英语用英语 ,思维也得到锻炼。
下面结合课题研究实践,就如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谈谈几点认识。
第一、谈谈对每节课教学目标的处理。
我们应认真学习和研究《英语课程标准》,细化三维目标,把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具体化。通过备课把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每节课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可操作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目标和呈现与目标相关的达标测评题;
在确定目标时注意以下几点:
1. 明确目标,力戒随意性。课程目标是我们确定教学内容与策略、选择教学类型与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实施与评价等的依据,对奇偶阿雪过程具有导向、操作、调控、中介和测度的功能。
2.细化目标,力戒笼统化。课堂教学效益在课堂,但也涉及课前课后。课前预习要细化,预习前提一些任务,课上给出教学目标后就预习展开检查,尔后就出现的问题拓展教学。课后在布置少量的练习巩固课堂的重点、难点、
3.统筹目标,力戒孤立性。一方面应明确和细化每一节课的目标,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阶段目标彰显可达成整体教学效益优化。另一方面也必须把课堂教学目标放在课程教学目标的大背景中考虑,处理好个别语言现象与整体知识结构的关系,局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关系。
第二、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构建高效课堂整体作用。
利用好教学设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校的设施条件,合理地利用一些现代化工具,如录音机、实物投影机、电脑等来辅助教学。据专家测定,在个人接受信息比率中,听觉接收率为11%,而对画面传递的信息接收率高出对有声信息的接收10倍左右。因此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既可以使学生在生趣盎然的教学中接收知识,又可以节约教学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生动的视频录像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更易体会到事物的本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例如:在讲人口和环保等问题时,网上也有很多资源(视频小短片)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为我们的导入增色,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使课堂得到延伸。
第三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活动中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提供保障,高效的教学活动应该要环环紧扣,前后呼应,相互衔接,不浪费一分钟时间,从复习旧课到引入新课,从提问到板书,从巩固练习到课外作业都要严密紧凑。高效的课堂教学要素就是合理的教学程序。
1.目标呈现环节:利用投影片或幻灯片呈现目标&&省时、直观,同时也,避免了以往板书会被涂抹的弊端;
2.复习与导入新课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集约、系统地复习相关知识,并且从不同角度,创设问题情境和呈现出特定的氛围。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爱英语、学英语、用英语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了学生的学。
3.重难点突破环节:通过课件演示(声音、图像和文本的呈现)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使重点更突出,化解难点;
4.复习巩固环节:现代教育技术使得巩固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吸收效果达到最优化。
第四谈谈课堂实践能力化,思维训练具体化
学校的教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会学&的本领,即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应该领着学生走,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应该扶着学生走,而不是推着学生走;要含蓄地讲,而不是直白告诉。要把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给我们的启示是十分清晰的:我们必须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改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认知过程,改变只重视结论忽视过程的通病。在课堂上要给直觉思维以一定的重视,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探究、发现,由直观具体到抽象概括,从感性到理性,逐步体会知识结构的建立、推广、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在改变教法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学法,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
当然,多媒体学习环境有自己的优势,但也可能会给学习活动带来健在的问题,其中常见的问题是:&见树木不见森林&和&蜻蜓点水&。所以,在运用多媒体优化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既要考虑多媒体环境的优越性,还要要考虑这些潜在的问题,对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当然,我们务必要吃透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适当的语言环境,采用多媒体等高效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语用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浏览: 636&&评论:技术资源影响下的课堂讲授效果16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技术资源影响下的课堂讲授效果16
技术资源影响下的课堂讲授效果;一.课堂讲授中信息技术发挥的功能;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讲授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1、导入课题、引导教学;信息技术在课堂讲授中的引导功能是指利用现代媒体所;2、提供信息、形成表象;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合理地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支持教学,;3、增强记忆、巩固知识;课堂讲授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突出知识;4、发展思维、迁移知识;
技术资源影响下的课堂讲授效果一. 课堂讲授中信息技术发挥的功能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讲授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演示、播放媒体内容,多形式多通道地传达教学信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讲授利用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彩,通过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乐、解说等媒体表达元素表征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获得大量真实的信息,建立丰富的表象,促进学生从符号水平、表象水平、动作水平感知知识的意义,帮助学 生理解、记忆,扩展思维、拓展视野,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讲授的功能根据课堂讲授中媒体演播时机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说来,用于教学开始时可为整堂教学做好铺垫和引导,激情激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用于教学过程中可以提供信息、形成概念、培养技能、增强记忆,有利于传授知识,解决教学中的“疑难杂症”,促使问题迎刃而解;用于教学结束时,有利于 总结概括、巩固知识、发展思维、拓展视野。1、导入课题、引导教学信息技术在课堂讲授中的引导功能是指利用现代媒体所演播的内容不直接涉及教学问题,而是以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现象和事物开始,旁征博引、旁敲侧击、或创设一种情境、或引起学习动机、或提供一种线索,引入教学主题。这种应用一般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或引出新的教学主题时使用频率较高。利用这种功能,可以妙趣横生地引出主题, 符合学生“志从趣生”的心理特点。2、提供信息、形成表象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合理地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呈现知识内容,呈现生动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感知、理解教学内容,建立知识与经验之间的联结,形成表象,激发学生联 想和想象,有效降低认知的难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化解教学的重难点。3、增强记忆、巩固知识课堂讲授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突出知识间的结构关系,可以利用不同的媒体表现形式适时、多次地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记忆,巩固所学知识。也可同时或者先后用文字、声音、图像去呈现某一概念,用媒体中不同的符号去重复事物的特性,加强学生的理解,加深符号之间的联系,利于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知识的系统化,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果和效率,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这种应用多用于一 个教学知识点结束或整堂课的结束,希望学生对所学知识梳理、总结时。4、发展思维、迁移知识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恰当使用各种媒体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适时地播放媒体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思维的培养。这种应用多用于一个教学知识点结束,希望学生对所学知识迁移、升华时。5、创设情境、激发情感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具体、形象、激发情感的教学功能,因此,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利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各种表达元素创设出育人的情境,实现以景激情、以情激趣、以情明理、情理相融的教学效果。这种应用不但可以用在教学的开头,激情激趣,引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可以用于教学中和教学结束时。 二. 课堂讲授中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如果只是干巴巴地讲授,学生的生理、心理易疲劳,严重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学习效率,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活动就会活跃,这样就会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和 学习效果。
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形声化的特点,声像并茂、视听结合,情、声、意并举,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显示选择和表达,创造化静为动,化小为大、化快为慢、化虚为实、深刻挖掘和理解教材内容的内在情感美、自然美、意境美。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指出:“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不是什么与人截然分开的东西,它们是同人的情感世界融合在一起的。”因此,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取决于教师的情感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再通过教学媒体手段、方法来表现的。只有课堂情境处于同教学内容和谐统一的交互融合之中,才能达到课堂环境 的立体化、形声化、生活化,激情引趣、引人入胜,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1、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使学生变厌学为愿学、善学和会学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比较难理解的或是学生很少见到的事物,只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如果让学生观看形象生动的画面,那么就很容易明白。因为形象生动的动画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同时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情绪的好坏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若注意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愉快、愿意、渴求的心理状态,这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的负担,也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解决教材的重、难点
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情,仅靠兴趣是不长久的,学生在愿学、善学的基础上,还要逐步去体验学习的乐趣。这里的乐趣来自于学习过程中对成功的体验。学生能否品尝到“乐”的甘甜,取决于在学的过程中是否学懂、学会、会学。而能否学懂、学会、会学又取决于教师如何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会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然而学生感触不深,还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而多媒体能活化内容情境,变难为易,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学 习内容的理解。3、利用多媒体教学,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是以形象、直观为主的,因而学生对抽象知识难以理解和把握。在教学中,如果能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来组织教学,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形象”的知识,就可以达到 预期的教学效果。4、利用多媒体,拓宽知识面,活跃思维学生天真活泼、好奇、顽皮好动,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强。如果仅仅凭口头上讲授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要采取用特殊的 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5、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习兴趣的形成是学习积极性的根本所在,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 学习动力之一。6、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能力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学习方法密不可分,与开放性的训练也有着密切联系。在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通过协作学习、同学之间交换自己的认识,主动地思考问题,努力寻找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多媒体教学能够形象的把信息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因此,多媒体走进课堂,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可 估量的作用。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高等教育、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行业资料、技术资源影响下的课堂讲授效果16等内容。
 技术资源影响下的课堂讲授效果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技术资源影响下的课堂讲授效果一. 课堂讲授中信息技术发挥的功能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讲授是指在课堂...  技术资源影响下的课堂讲授效果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华师继续教育 技术资源影响下的课讲授效果您认为技术资源与课堂讲授的整合形式对教学效果有什么影响...  技术资源影响下的课堂讲授效果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技术资源影响下的课堂讲授效果 一、课堂讲授中信息技术发挥的功能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讲授是指在...  技术资源影响下的课堂讲授效果一. 课堂讲授中信息技术发挥的功能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讲授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借助现 代教学媒体,演示、播放媒体 ...  技术资源影响下的课堂讲授效果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当前, 信息化技术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的各个领域,以 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  技术影响下的课堂讲授效果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技术影响下的课堂讲授效果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浅谈信息教育技术影响下的课堂讲授效果 郑婕_能源/化工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今日推荐 180份文档 2014...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技术资源与课堂讲授的整合_教学案例/设计_...轻活动效果 5、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误导 我们知道,教学内容是繁多的,信息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讲授的功能根据课堂讲授中媒体演播时机的不同而不同。 一 ...同时在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情绪的好坏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息技术课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