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Kbps 速率 能做数字化语音超5类网线传输速率吗

研发资源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 &
cdma2000标准(摘要).doc
CDMA2000&1X技术标准1.&cdma2000标准简述1.1&cdma2000&1Xcdma2000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系统的一种模式,它是从cdmaOne(IS-95)演进而来的一种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IS-95标准在1993年面世,这个技术不是一个单一的、静止的技术,随着版本0、版本A及版本B的制订,IS-95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进。cdma2000的正式标准是在2000年3月通过的。它原意是把cdma2000分为多个阶段来实施,第一个阶段称为cdma2000&1X,第二个阶段称为cdma2000&3X。图1.1-1&各标准衍生图1X的意思是使用与IS-95相同的一个1.25Mhz频宽的载波;3X则意味着三个载波。cdma2000&1X完全兼容IS-95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其空中接口标准依照的是EIA/TIA/IS-2000协议,采用码分和频分结合的多址技术。cdma2000&1X的空中信道支持的调制功能在兼容IS-95的基础上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包括采用了前向快速功控,增加了前向信道的容量;提供反向导频信道,使反向相干解调成为可能,反向增益较IS-95提高了3dB,反向容量增加1倍;业务信道可采用比卷积码更高效的Turbo码,使容量进一步增加;引入了快速寻呼信道,减少了移动台功耗,增加了移动台的待机时间;可采用发射分集方式OTD或STS,提高了信道的抗衰落能力。此外,新的接入方式减少了移动台接入过程中的干扰;仿真与现场测试结果表明,cdma2000&1X系统的话音业务容量是IS-95系统的2倍,数据业务容量是IS-95的10倍。cdma2000&1X网络主要是由BTS、BSC和PCF、PDSN等节点组成。基于ANSI-41核心网的系统结构如图1.1-2所示图1.1-2&cdma2000&1X系统的网络结构&&&&其中PCF为分组控制单元,PDSN为分组数据服务器,SDU为业务交换数剧单元模块,BSCC为基站控制器连接。从图中可以看出,与IS-95相比,网络结构中的PCF和PDSN是两个新增的模块,PCF用于转发无线子系统和PDSN分组控制单元之间的信息,PDSN节点为cdma2000&1X接入Internet的接口模块,PCF和PDSN通过支持移动IP的A10、A11接口互连,可以支持分组数据业务传输。而以MSC/VLR为核心的网络部分,支持语音和增强的电路交换型数据业务,与IS-95一样,MSC/VLR与HLR/AUC之间的接口基于ANSI-41协议。BTS在小区建立无线覆盖区域用于移动台通信,移动台可以是基于IS-95或cdma2000&1X制式的手机。BSC可对多个BTS进行控制,Abis接口用于连接BTS和BSC,A1接口用于MSC与BSC之间的信令信息,A2接口用于传输MSC与BSC之间的语音信息,A3接口用于传输BSC与SDU之间的用户话务(包括语音和数据)和信令;A7接口用于传输BSC之间的信令,支持BSC之间的软切换。以上这些接口与IS-95系统的需求是相同的,其中A8、A9、A10、A11是新增的接口。A8接口用于传输BSC和PCF之间的用户业务,A9接口用于传输BSC和PCF之间的信令信息,A10和A11接口都是无线接入网和分组核心网之间的开放接口,A10接口用于传输PCF和PDSN之间的用户业务,A11接口用于传输PCF和PDSN之间的信令信息。1.2&cdma2000&1x/EV-DO一种叫HDR(High&Date&Rate)的新技术的出现,让世人对cdma2000技术的理解又有了新的内涵。HDR的提出是为了进一步满足用户对无线数据通信的渴望,它通过更高效的、更能符合分组数据传输特点的调制方式使系统对数据传输速率的支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4Mbps。如此优异的性能使CDG(CDMA&Development&Group)组织于2000年6月决定向3GPP2提出建议把它作为cdma2000&1X演进的另一条路径,并正式命名为1xEV(1X&Evolution)。1xEV的演进又被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叫1xEV-DO。1xEV-DO意指Date&Only,它使运营商利用一个与IS-95或cdma2000相同频宽的CDMA载频就可实现高达2.4Mbps的前向数据传输速率,目前已被国际电联ITU接纳为国际3G标准,并已具备商用化条件。第二阶段叫1xEV-DV。1xEV-DV意为Date&and&Voice。顾名思义它可以在一个CDMA载频上同时支持话音和数据,目前有多种候选方案,如以朗讯、高通等公司为主提出的L3NQS和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提出的1xTREME。1xEV-DV可提供6Mbps甚至更高的数据吞吐量。图1.2-1&cdma2000&1X演进过程表1.2-1&cdma2000个技术数据速率对比技术 最高数据速率 实际数据速率 频谱 业务IS-95&A/B 115.2&Kbps 10-40&Kbps 1.25&Mhz 话音和电路交换数据业务1xRTT 614.4&Kbps 80-100&Kbps 1.25&Mhz 话音、电路数据和分组数据1x-EV-DO 2.48&Mbps 600K-1Mbps 1.25&Mhz 分组数据业务3xRTT 2&Mbps
3.75&Mhz 话音、电路和分组数据业务其中,EV-DV在固定环境中所支持的速率2Mbps,在低速移动环境(如步行)中所支持的速率为384kbps,在车载环境中的为144kbps。2.&cdma2000关键技术2.1&cdma2000&1Xcdma2000得益于cdmaOne系统数年来所获得的丰富经验,cdma2000由IS-95平滑演进而来,它采用了众多的新技术(如前向发射分集、快速前向功率控制、反向链路相干解调、Turbo编码等),因此,cdma2000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且富于生命活力的技术。该标准支持语音和数据传输,并在包括新的IMT-2000分配在内的各种频谱带宽中进行设计和测试。cdma2000所独有的特点、益处和性能使它成为了集高语音容量和高速分组数据于一身的卓越技术,其利用同一载频支持语音和数据服务的能力使得无线运营商所投入的资金回报更高。由于cdma2000的最优化无线电通信技术,运营商可以建设更少的基站,更快的开展业务,并最终实现更快更多的回报。其采用的主要新技术包括:多种射频信道带宽Turbo码800hz前向快速功率控制前向快速寻呼信道前向链路发射分集反向相干解调连续的反向空中接口波形辅助导频信道增强的媒体接入控制功能灵活的帧长2.1.1&Turbo码技术为了适应高速数据业务的需要,cdma2000&1X中采用Turbo编码技术(编码速率可以是1/2、1/3或1/4)。cdma2000&1X提供在前向和后向SCHs中使用Turbo或卷积编码的选择,两个编码方案对基站和移动台而言是可选择的,各自的容量均在呼叫建立之前通过信令信息进行传达。除了峰值的提高和速率粒度的改进之外,在cdma2000&1X中对流量信道编码的主要改进就是支持速率为1/2、1/3或1/4的Turbo编码。Turbo码基于1/8状态平行结构,仅仅应用于补充信道和多于360字节的帧,Turbo编码为数据传输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且更好地提升了链路性能和系统容量。总而言之,Turbo编码较之卷积编码在功率节省方面又很大的进步,这种增益是数据速率的函数,通常数据速率越高Turbo编码所产生的效果越好。Turbo编码器由两个递归系统卷积码(RSC)成员编码器、交织器和删除器构成,每个RSC有两路校验位输出,两个RSC的输出经删除复用后形成Turbo码。编码器一次输入Nturbobit,包括信息数据、帧校验(CRC)和保留bit,输出(Nturbo+6)/R个符号。Turbo译码器由两个软输入软输出的译码器、交织器和去交织器构成,两个成员译码器对两个成员编码器分别交替译码,并通过软输出相互传递信息,进行多轮译码后,通过对软信息作过零判决得到译码输出。Turbo码具有优异的纠错性能,但译码复杂度高,时延大,因此主要用于高速率、对译码时延要求不高的数据传输业务。于传统的卷积码相比,Turbo码可降低对发射功率的要求,增加系统容量。在cdma2000中,Turbo码仅用于前向补充信道和反向补充信道中。目前Turbo码用于3G系统的主要困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短交织语音信道下如何减小时延;基于MAP算法的软输出解码算法所需计算量和存储量较大,而基于软输出的Viterbi算法所需迭代次数往往难以保证;Turbo码在衰落信道下的性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Turbo码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也还尚未成熟。2.1.2&前向链路快速功率控制技术CDMA系统的实际应用表明,系统的容量并不仅仅取决于反向容量,往往还受限于前向链路的容量,尤其是当cdma2000&1X系统引入了数据业务后,高速数据业务引起前向发射功率幅度波动加剧,增加了前向功率控制的复杂性,这就对前向链路的功率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向链路功率控制(FLPC)的目的就是合理分配前向业务信道功率,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对相邻基站/扇区产生的干扰最小,也就是使前向信道的发射功率在满足移动台解调最小需求信噪比的情况下尽可能小。通过调整,既能维持基站同位于小区边缘大移动台之间的通信,又能在有较好的通信传输环境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前向发射功率,减少对相邻小区的干扰,增加前向链路的相对容量。当移动台进入一个快速瑞利衰落区,对于IS-95中的慢速FLPC系统是无法实现快速提高前向信道的发射功率,就可能导致通话质量的下降甚至出现断话;而当移动台离开一个瑞利衰落区时,IS-95的FLPC也无法快速降低信道的发射功率,导致干扰其他用户且付出了降低系统容量的代价。尤其是在前向有高速数据业务时需要多业务信道并发的情况下,以往相对较慢速率的前向功率控制机制不能满足要求。于是,cdma2000&1X引入了前向链路快速功率控制技术,使系统的前向功率控制得到了改善。cdma2000&1X的前向功率控制一方面兼容IS-95系统的前向功率控制方法,另一方面通过IS-2000标准引入了针对无线配置为RC3以上业务信道的800、400、200Hz调整速率的快速闭环前向功率控制模式,包括在移动台侧实现的外环功率控制和移动台与基站共同完成的内环功率控制。1 外环功率控制:移动台(MS)通过估计并不断调整各指配前向业务信道上基于Eb/Nt标定值,来获得目标误帧率(FER)。该标定值有三种表现形式:初始标定值、最大标定值和最小标定值,需要通过消息的形式从基站发送到移动台。2 闭环功率控制:移动台比较在前向业务信道上接收到的Eb/Nt和相应外环功控的标定值,来决定在反向功率控制子信道上发给基站的功率控制比特值。移动台还可以依据基站的指令在反向功控子信道上发送删除指示比特(EIB)或者质量指示比特(QIB)。在IS-95系统中,帧的长度一般为20ms,并分为16个同等的功率控制组。而cdma2000另外定义了5ms的帧结构,本质上用于信令脉冲,还有40和80ms的帧结构,用于数据业务中的额外交错深度和多样性增益。与IS-95不同,cdma2000的信道不仅将快速闭环功率控制应用于反向链路,而且在高达800Hz的前向与后向业务中均可进行功率控制。其采用新的前向快速功率控制算法,该算法使用前向链路功率控制子信道和导频信道,使移动台(MS)收到的全速率业务信道的Eb/Nt保持恒定。移动台测量收到的业务信道的Eb/Nt并与门限值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结果,向基站(BTS)发出升高或降低发射功率的指令。功率控制命令比特由反向功率控制子信道传送,功率控制速率可达到800bps。如果反向链路采用门控发射方式,两个链路中的功率控制速率会减至400或200bps,反向链路的辅助功率控制信道也将会分为两个互相独立的功率控制流,可能两个都处于400bps,也可能是一个是200bps另一个是600bps。这样做考虑到了前向链路信道的独立功率控制。除了闭环功率控制以外,cdma2000的反向链路功率是通过一种开环功率控制机制实现控制的。这种机制扭转了由于路径和阴影损耗所引起的慢衰落效果,并在快速功率控制失效时起到安全保险的作用。当前向链路失效时,闭环反向链路将处于“惯性滑行”状态,终端将对系统产生分裂性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开环电路将减少终端的输出功率并限制其对系统的影响。最后外环功率将基于从前向或反向链路中所获得的故障统计,对闭环功率控制实施驱动。由于这种延伸的数据速率范围和多样的QoS要求,不同的用户将会有不同的外环门限,因此,不同的用户将会在基站获得不同的功率级别。cdma2000在反向链路中还基于各种信道帧结构和编码方案定义了一些名义上的增益补偿,剩余的差额将由外环自身进行校正。2.1.3&移动IP技术在cdma2000&1X中的应用在IS-95的网络中,一般通过IWF为用户提供分组接入业务,它主要有以下一些缺点:移动台和IWF之间的采用的是电路交换方式,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分等级服务服务实现比较困难;分组接入的速率比较低,而且费用也比较高。对于这些缺点,作为IS-95的后续版本,cdma2000&1X引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分组接入方式。cdma2000&1X提供了简单IP和移动IP两种分组业务接入方式。简单IP(Simple&IP)方式:类似于传统的拨号接入,分组数据业务节点(PDSN,Packet&Data&Serving&Node)为移动台动态分配一个IP地址,该IP地址一直保持到该移动台移出该PDSN的服务范围,或者移动台终止简单IP的分组接入。当移动台跨PDSN切换时,该移动台的所有通信将重新建立,通信中断。移动台在其归属地和拜访地都可以采用简单IP接入方式。移动IP(Mobile&IP)方式:移动台使用的IP地址是其归属网络分配的,不管移动台漫游到哪里,它的归属IP地址均保持不变,这样移动台就可以用一个相对固定的IP地址和其他节点进行通信了。简单地说,移动IP提供了一种特殊的IP路由机制,使得移动台可以以一个永久的IP地址连接到任何链路上。针对移动IP业务的3G网络结构模型如图2.1.3-1所示。实现移动IP业务主要涉及的功能实体有:移动台(MS)、分组数据节点(PDSN)、归属代理(HA)、鉴权、授权与计帐服务器(AAA)。就网络结构而言,简单IP仅比移动IP少一个HA。图2.1.3-1&针对移动IP业务的3G网络结构模型&&&&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移动用户的终端设备。移动台使用移动IP接入时,可以将接入因特网的位置从一条链路切换到另一个链路上,同时仍然保持所有正在进行的通信,并且只使用它的归属地址。归属代理(Home&Agent,HA):它实际上是MS在归属网中的一个路由器,用于维护移动台的位置信息。当移动台离开注册网络后,需要向HA进行登记,HA在收到发往移动台的数据包时,通过HA与MS的转交地址之间的隧道将数据包送往MS,完成移动IP功能。外地代理(Foreign&Agent,FA):移动台拜访网络的代理路由器。cdma2000&1X网络中PDSN承担着FA的功能,它为cdma2000&1X移动台提供拜访Internet或Intranet的服务。PDSN除提供移动IP接入方式外,它还可以为移动台提供简单IP接入服务,同时PDSN也完成对用户的鉴权、授权和记账等功能。AAA服务器(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serve,&AAA服务器):即鉴权、授权与计费服务器。AAA服务器对分组数据呼叫用户进行鉴权,判决用户的合法性以及哪类业务对用户是开放的,AAA服务器还完成分组数据呼叫记账功能。由于商用的CDMA系统中为分组接入的用户分配的IP地址大都是动态分配的,绝大部分用户不能静态地指定自己的归属IP地址,因此移动台将无法采用移动IP技术中常用的两种移动检测机制:基于生存时间域的算法和基于网络前缀的算法。移动台在分组接入前需要先指定好自己的分组接入方式,即使是在归属地,移动台一样可以使用移动IP接入,它无法实现智能的选择。无线通信中最宝贵的资源是无线频谱资源,无线频谱资源的扩充有时不是通过投资就能得到的。为节约空中资源,PDSN在发布代理广播报文时不会像以太网中那样定时地广播,它只有在收到移动台的代理请求后才发送,或者在移动台刚刚接入时发送。移动台在归属地也有可能使用移动IP,如果在这种情况下,PDSN/FA还像平常一样把所有的分组报文通过隧道封装发送给HA就显得有点浪费了,因此PDSN/FA通常在转发隧道报文前需要判断移动台是否是本地接入用户。无线网络技术和IP技术的融合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cdma2000&1X也不例外。就目前而言,移动用户使用最多的还是简单IP的接入方式,例如通过简单IP实现网页浏览、收发E-mail等,这类用户的位置相对固定,即使由PDSN间的切换而导致通信中断,通过移动IP接入方式,移动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得定位业务、实时被叫、移动ICQ、移动电子商务等服务。由于简单IP技术本身的局限性,随着新业务的推广,移动IP技术在CDMA的分组接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1.4&其余新技术增强的语音容量语音是主要的话务来源,也是无线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分组数据会在未来的几年中成为电信业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cdma2000利用最少的频谱资源传送最高的语音容量和信息包数据,将成本降至最低。cdma2000&1X通过EVRC语音编码器实现每个扇区每个射频35个话务信道,即26&Erl/sector/RF,该技术已在1999年商用。cdma2000的前向链路在语音容量方面的改进应归因于其更快的功率控制、更低的编码率和传输的多样性,而在反向链路中则归因于其反向链路的连贯性。更高的数据吞吐量现已商用的cdma2000-1X网络支持峰值为153.6kbps的数据速率,在韩国已经商用化的cdma&1x/EV-DO可实现峰值速率高达2.4Mbps,而cdma200-&1xEV-DV将会实现3.09Mbps的传输速率。频率带宽的灵活性cdma2000可以应用于所有单元和频谱,cdma2000网络已经在450MHz、800MHz、1700MHz和1900MHz的带宽中得以应用,其也可以应用于诸如900MHz、1800MHz和2100MHz等其它频率,cdma2000这种高效的光谱利用率使得其在任何1.25MHz信道中支持高话务量。增强的电池续航能力cdma2000显著的提高了电池性能,得益于如下几方面:F-QPCH&(Forwards&Quick&Paging&Channel)的作用;改善的反向链路性能;新的公共信道结构和应用;反向电路的门控发射机制;用于有效且普遍存在的故障时间机制的新测量和控制规定。&&&&同步&&&&cdma2000是与世界时间同步的,其在世界范围内所有基站的前向链路传送时钟均精确同步于微秒。基站的同步机制是通过几种技术实现的,包括自同步机制、微波寻呼或是基于卫星的系统,例如GPS、Galileo或GLONASS。而反向链路时钟是基于某种被认可的定时机制,这种定时机制是从终端所用的第一个多径元件得来的。&&&&对于所有基站处于一个同步网络有几点好处:公共的时间的介入改善了信道的获取过程和转接手续,因为当在一套运行时的元件中寻找并添加一个新的单元时是不能有时间上的不确定的;该机制也可以使系统具有在软切换中运行其中一些公共信道的能力,这样可以改善公共信道机制的效率;公共网络时钟的介入使得“定位”技术成为可能。软切换终端甚至拥有专门的信道机制,用于在跨网移动时持续搜索新的蜂窝。除了拥有动态集、相邻集和维持集之外,终端也拥有一种候选集。当某终端在网络中行进时,来自新BTS&(P2)强度的导频超过了增加动态集的最小门限TADD。然而由于其相对应最初所提供的接受信号强度不够强,于是终端便将P2移至候选集,决定在动态集中增加新导频的门限是由整个动态集信号强度的线性函数所定义的,而网络则定义了该函数的斜率和交叉点。当探测到P2的强度在该动态门限之上时,终端将向网络发送相关信号,之后将收到来自网络的切换方位信息,请求增加P2至动态集。这时的终端正在实施软交换过程。服务BTS(P1)的强度将降至动态集的门限以下,意味着P1所提供的全部接受信号强度无法满足P1用于传送的损耗,于是终端便启动了切换跌落计时器,当计时器期满时,终端将把P1跌至门限的情况告知网络,之后终端会收到一条来自网络的切换信息,指使将P1从动态集移至候选集。接着P1的强度将降至TDROP,终端便启动切换跌落计时器,该计时器会在指定时间内期满,P1会随之从候选集移至相邻集。这种涉及多重门限和计时器的分步式过程确保了只有当对那些偶尔在不同集中加入和移除的业务与导频有益的资源才会被使用,因此而限制信令。除了内部系统和内部频率检测器之外,网络可能会指示终端在不同的频率或是不同的系统中搜寻基站cdma2000为终端提供一种帧结构,支持内部频率移交测量结果,该测量由需测量的特性和系统参数组成,终端在其硬件容量允许的情况下完成所要求的检测。如果终端拥有双接受结构的话,那么检测工作可以并行完成。而当终端只有一个接受器的时候,信道接受工作将在检测时中断,在这种情况下,检测期间帧的某部分将丢失。为了提高成功解码的可能性,终端被允许在执行检测前对FL功率控制环施加偏压并增加RL的传输功率,这种方法可以增加每个信息字节的能量并降低了间隔时丢失链接的风险。根据终端提供的检测报告,网络会决定是否将所给终端切换至不同频率的系统,直至其收到切换完成或计时器期满的确认,网络才会释放资源。这样做是防止终端无法接受信频率或新系统。发射分集发射分集包括完全多路技术和将数据调制为两个正交信号,其中每一个信号都是由不同的天线以相同的频率发射的。这两个正交信号是用正交发射分集(OTD)或时空扩展分集(STS)产生的,接收器利用分集信号重建原始信号,从而充分利用了额外的空间和/或频率差异。另一种发射选择是定向发射,基站对某单一用户或某一特定位置的用户群实行定向传播,除码分离之外又提供了空间分离。依靠无线电环境,发射分集技术可以提高链路性能5dB。语音和数据信道cdma2000前向流量信道结构包括如下几个物理信道:基础信道(F-FCH)等效于IS-95中功能性的流量信道(TCH&),它支持数据、话音或与750bps至14.4kbps中其他任何速率同路传输的信令;补偿信道(F-SCH)支持高速率数据业务,如果需要的话,网络可以在帧与帧的基础上在F-SCH中确定传输时间;专用控制信道(F-DCCH)是用于信令或突发数据任务的,该信道可以在不影响相应数据流的情况下传送信令信息。对于反向流量信道而言,其结构与前向流量信道相似。它包括R-PICH、基础信道(R-FCH)和/或专用控制信道(R-DCCH),以及一个或多个补充信道(R-SCH)。它们的功能与编码构成与前向业务数据速率是相同的,其范围从1kbps至1Mbps(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标准支持1Mbps的最高速率,但现有产品的数据速率峰值只有307kbps)。流量信道流量信道的构成和帧结构是非常灵活的。为了限制与所有帧结构参数设置有关的信令负载,cdma2000规定了一系列信道配置。它定义了一个发散式的速率并为每个配置定义一套关联帧。前向流量信道总是包含一个基础信道或专用控制信道。这种多信道的前向流量结构的好处是可以灵活的独立创立和拆卸业务,而不用经过繁琐的多路径重置或修改编码信道。这种结构也支持对于不同信道的不同切换,例如,承载关键信令信息的F-DCCH,当其相关的F-SCH机制基于一种最佳的蜂窝规划时,可以进行软交换。补偿信道cdma2000-1X的关键技术特征是在同一载频上支持话音和数据两种业务的能力。cdma2000能够以FCH速率的16或32倍进行运作,正如在版本0和版本A中分别提到的16x和32x。与话音呼叫不同,由数据包所产生的流量是突发性的,短时间的高流量之间被长时间的无流量所占据。对于一个用作持续流量信道而言,数据呼叫的信道利用效率是非常低的,而突发事件又会影响话音呼叫总的有效功率,如果系统非正常运作将可能导致话音质量下降。因此,cdma2000设计的关键问题是保证一个CDMA信道可以承载话音和数据呼叫,同时对两者QoS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补充信道(SCHs)由基站在任何时刻进行分配和反操作,SCH对改进调制、编码和功率控制方案有额外的好处,系统允许SCH提供cdma2000版本0中所提及的16倍FCH数据速率(或是速率系列1中的153.6kbps速率)和cdma2000版本A中所提及的32倍FCH(或是速率系列1中的307.2kbps速率)。要注意到如果基站有足够的传输功率并支持Walsh编码的话,其每一个扇区便可同时发射多条SCHs。cdma2000标准限制能够同时支撑两个的单个移动站的SCHs数量。这是除FCH或DCCH之外,建立并贯穿整个呼叫过程,因为它们被用于承载信令和控制帧,对于数据呼叫也是如此。有两种方法是可行的:与有限或无穷任务分别分配SCHs,或是与无穷任务共享SCHs。对于突发和延迟冗余流量而言,分配少量预定的宽通道比致力于许多的窄或慢的通道更可取,这种宽通道方法是从用于使扇区不同用户吞吐量最大化的信道条件变化中开发出来的。流量对延迟越敏感,应用专用流量信道越有效,例如话音业务。2.2&cdma2000&1x/EV-DO系统CDMA&1x&EV-DO&是CDMA2000&1X增强型技术。它是针对支持高速无线互联分组数据的传输而优化的网络和频谱资源,在1.25MHz标准载波下支持平均下行速率为:静止或慢速移动:1.03Mbps(无分集)&和&1.4Mbps(分集接收)&中高速移动:700Kbps(无分集)&和&1.03Mbps(分集接收)1X&EV-DO现有两个标准版本,IS856&版本0和版本A。&版本0的正向峰值速率可达2.4Mbps,而在IS-856版本A中可支持高达3.1Mbps的正向峰值速率。IS856版本0在反向链路上的容量大约每扇区为270kbps,而在IS-856版本A中,由于采用了自适应的BPSK、QPSK和8-PSK等多种调制方式及多种编码速率,极大地提高了反向链路的容量,扇区容量大约增加为IS-856版本0容量的两倍,达640kbps。1x&EV-DO是目前业界推出的高性能、低成本的无线高速数据传输成熟解决方案。2.2.1&cdma2000&1X/EV-DO的网络结构由于cdma2000&1x/EV-DO技术仅支持数据业务,所以从网络结构上看,其网络结构比较简单。系统仅由AT、AN、PCF、PDSN、AAA等设备构成,也就是说,cdma2000&1x/EV-DO采用基于IP网的结构,不需要ANSI-41的核心网结构。网络结构如图2.2.1-1所示。图2.2.1-1&1X/EV-DO的网络结构图2.2.1-1中AT是接入终端,其功能是类似于传统网络中的移动台。对于数据业务来说,终端的形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PDA等),并且数据处理部分和数据收发部分可能分开。与接入终端相对应,传统意义上的基站被称为接入网络(AN)。在图中,当接入终端发生切换时,源接入网络和目标接入网络分别被叫作SRC_AN和TAG_AN。PCF和PDSN的功能与cdma2000&1X系统相同。AAA负责对用户进行认证,AN&AAA完成AN级的认证功能。接口主要包括空中接口、A8/A9接口、A12/A13接口。A8/A9接口、A10/A11接口的功能与cdma2000&1X相同,A12、A13接口是新增的。其中A12接口链接源、目标AN与AN&AAA,只传送信令。该接口主要完成AN级的认证功能,同时AN&AAA向AN返回AT在A8/A9接口、A10/A11接口需要使用的MN&ID(IMSI)。A13接口也是信令接口,主要用于不同AN间切换时,交换AT的相关信息。2.2.2&cdma2000&1x/EV-DO的新增实体及其特点接入网络(AN)用于提供分组交换数据网络(以因特网为代表)和接入末端间的数据连续传输的网络设备,一个接入网络相当于CDMA2000系统中的一个基站。接入终端(AT)向用户提供数据传输的设备,接入终端可以连接到像笔记本电脑之类的计算机或者像个人数字化助手之类的独立的数据设备,一个接入终端相当于cdma2000系统中的一个移动台。接入网鉴权系统(AN&AAA)在接入网中对终端进行鉴别和实现授权功能的系统实体。接续(Connection)接续是空中链路中的一个特殊情况,每个接入终端将会被分配一条前向传输信道,一条反向传输信道和联合媒体接入控制(MAC)信道。在一个高速分组数据业务中,接入终端和接入网络可以多次打开和关闭接续。混合MS/AT一个具备操作CDMA2000和高速分组数据接入网的设备。业务流(Service&Stream)接入终端和PDSN之间产生数据交换时所应用的高速分组数据流。高速分组数据业务(HRPD&Session)HRPD(高速分组数据)业务,涉及到接入终端和接入网之间的某种共享状态。这种共享状态包括经磋商达成的协议及其结构,并用于接入终端和接入网之间的通信。不同于打开一个业务,假如未能打开业务,接入终端和接入网将无法通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下,即使HRPD会话已经创建,A10/A11链路也可能无法建立。PCFPCF增益对EV-DO的增益理论上包括SC/MM功能和HRPD的特殊操作能力。原始的HRPD功能和程序也可以通过从这些额外功能中取得有效数据进行优化和增加。分组数据业务是一个移动用户使用分组数据业务的事件。当用户调用分组数据业务时,分组数据业务便由此开始了,并结束于用户或网络关闭分组数据业务时。在特殊的分组数据业务中,用户可以改变其地理位置,但其IP地址则是维持不变的。SC/MM功能SC/MM(业务控制和移动管理)理论上定位于PCF并包括以下功能:HRPD业务相关信息的存储:这个功能用于在ATS处于静止状态下保持HRPD业务相关信息(例如,保持灵活定时器,MNID,MNID和UATI间的映射等)。UATI业务:这个功能会分配一个UATI(Unicast&AT&identifier)给一个AT。终端鉴别:这一功能执行终端鉴别程序。这一功能负责在AT接入HRPD会话时判断是否对其进行鉴别。SC/MM执行PPP程序进行终端鉴定。移动管理:这一功能管理AT的位置。AT的位置信息通过基于距离的注册取得。这一功能执行一个基于信息的页面程序。终端鉴别一个用于AN-AAA对接入终端进行鉴别的程序。2.2.3&1X/EV-DO的基本技术要求1X&TREME需要一条专用的1.25MHzCDMA信道,仅用来提供高速数据业务。目的在于更好地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改进cdma2000&1X系统的基本分组数据业务的功能和效率,提供超过cdma20001X的高速数据,同时更好地提高频谱效率和满足用户对于无线分组数据应用上的要求。该系统可以优化非实时、高速分组数据业务,并且使这些业务在一个单独的、仅传输数据业务的信道上传输。如果终端需要传送语音或其他实时业务,系统应该再使用一个cdma2000&1X语音/数据信道。理想的平滑过渡方案是从TIA/EIA/IS-95或cdma2000&1X出发过渡到1X/EV-DO,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终端和网络结构的影响,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核心网络应给能够在1X/EV-DO系统和基于3GPP2网络规范的系统之间切换,同时也能在基于GSM-MAP网络规范的系统之间切换。1X/EV-DO规范的移动峰值数据速率在反向链路上应该支持144kbps,前向链路上应该支持到1.25Mbps。1X/EV-DO的目标在于为尽可能多的用户提供高速分组数据应用。该规范希望能够适应将来更多宽带情况下的信道。1X/EV-DO覆盖范围应该和IS-95和cdma2000&1X一致,确保运营商能够使用现存的蜂窝/扇区配置而无需重新进行蜂窝分割,可以与IS-95、cdma2000&1X在混合的RF载频上工作。2.2.4&HDR技术(1 物理信道HDR的扩频码片速率和IS-95、cdma2000&1X一样为1.2288Mbps。前向信道包括多个时隙为1.67ms的数据信道。接入网络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在此信道上发射导频信号、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两个导频脉冲插入到多个时隙中,用于同步、C/I估计和相干解调。在数据速率控制信道的每一个时隙内,可支持的数据速率和最佳服务扇区的信息被发送给接入网络。数据速率范围可以为38.4kbps~2.4576Mbps,根据数据速率要求采用不同调制方案(QPSK、8PSK或16QAM),纠错编码中的Turbo码和cdma2000&1X中的一样,基本码率为1/5和1/3。在序列重复和符号重复以后,达到不同的数据速率的要求。当接入网络发送数据给一个接入终端,使用接入终端指定的数据速率和服务扇区。在前向链路上,不采用软切换,但是在反向链路上和IS-95、cdma2000&1X一样采用软切换。HDR技术的前向链路和cdma2000&1X相比,具有如下特点:时分复用和码分复用相结合,正交扩频后的信道在发送时采用时分复用;业务信道采用QPSK、8PSK或16QAM调制方案以得到不同数据速率;信道编码方案采用Turbo码,码率为1/5或1/3;信道交织采用了更为复杂的算法,可进一步提高纠正突发错误的能力。HDR技术中的反向链路中包括一个导频信道、一个ACK(应答)信道(在混合ARQ方案中发送ACK/NAK比特)和一个数据信道。此外,DRC(数据速率控制)信道是每隔1.67ms插入到导频信道中。4bit的DRC符号采用正交编码。RRI(反向速率指示)信道和导频信道时分复用。反向链路长为26.67ms可以在9.6kbps、19.2kbps、38.4kbps、76.8kbs和153.6kbps数据速率上发送。接入终端采用RRI信道明确地指示在反向链路的帧上以何种速率发送。3bit的RRI符号采用正交码编码,同时为了适应相应的帧的长度而重复,数据码信道采用8PSK调制。Turbo码的采用和cdma2000&1X一样,基本码率是1/4和1/2,在HDR技术中,反向链路中采用QPSK扩频。(2 早期中止技术为了提高系统吞吐量,HDR采用了所谓的早期中止技术,增加的DRC和ACK信道主要为前向业务信道服务。对于前向链路而言,前向链路可以占用1个或是16个时隙,当分配的时隙多于1个时,两个相邻时隙被3个插入时隙分开,其他用户的分组可以在这3个时隙中传输,H-ARQ(混合ARQ)方案允许一旦分组被成功接受到(也就是,解码后CRC校验成功),在多时隙分组发射中提前中断。对于分组信息包的每一个时隙,接入终端发送一个ACK或NAK比特给接入网络。如果接受到一个ACK,接入网络将中止那个分组信息时隙的剩下部分。否则,将持续发送下去,直到分组信息的所有时隙都发送完。由于早期中止而空闲的时隙可以用来发送其他的数据分组信息,混合ARQ方案可以改善前向链路的性能。早期中止一个成功接收到的分组的好处是可以得到高速有效的数据速率。提高了数据速率也就等于提高了系统吞吐量。HDR已经被证明能够为高速率数据分组业务提供卓越的性能,通过混合ARQ和接入终端的双天线,分组数据吞吐量是典型的IS-95系统的15倍。无线运营商在他们有效的带宽内,综合cdma2000&1X(语音和多媒体数据速率业务)和HDR技术将是同时提供语音和数据业务最有效的解决方案。2.2.5&cdma2000&1x/EV-DO的信道结构cdma2000&1x/EV-DO的前向信道为了有效地支持数据业务,1X/EV-DO系统的前向信道放弃了码分方式,而采用了时分方式。从信道结构来看,前向链路由导频(Pilot)信道、媒体接入控制(MAC)信道、前向业务信道(FTCH)与控制信道(CCH)组成。MAC信道又包括反向活动(RAB)子信道与反向功率控制(RPC)子信道,具体的信道构成如图所示。与cdma2000相同,不同信道采用变长Walsh码字。导频信道主要用于系统捕获及导频信道质量测量;MAC信道中RAB子信道用于指示接入终端(AT)增加或降低传输速率;RPC子信道则负责对反向链路进行功率控制,调整AT的功率;CC信道主要负责向AT发送一些控制消息,诸如TCA消息、速率极值消息等,其功能类似于cdma2000&1X中的寻呼信道。FTC信道进一步划分为FTC前缀部分(Preamable)和数据(Data)部分。FTC信道主要负责向AT发送业务数据,会话建立后的参数配置消息也在FTC信道上发送。图2.2.5-1&1X/EV-DO的前向信道前向信道的一个帧由16个时隙构成,每个时隙又由2048码片组成,各时隙占用1.6667ms。一个前向分组数据单元(PDU)占用1到16个时隙,有数据业务时,时隙处于激活状态,各信道按一定顺序、码片长度进行复用,没有业务时,对应时隙处于空闲状态,只传送MAC信道。cdma2000&1x/EV-DO的反向信道从信道结构来看,反向链路由反向业务信道(RTC)、接入信道(AC)构成。其中RTC信道由反向导频信道、MAC信道、响应信道(ACK)与数据信道(Data)构成。其中反向MAC信道又包括反向速率指示(RRI)信道和前向速率控制(DRC)信道,AC由导频信道与数据信道构成。整个反向信道结构如图所示。反向信道是以时隙或半时隙为单位进行传送的,一个时隙长度为1.667ms,各信道以码分方式在一个时隙内进行复用。图2.2.5-2&1X/EV-DO的反向信道各信道的功能如下:RTC中导频信道用于AN对AT的捕获,MAC信道中的RRI信道用于通知AN目前AT数据信道的传输速率。RRI与导频信道以时分方式进行复用。AT的DRC信道根据对各扇区的导频信道测量结果,选定导频信号最强的扇区与之通信,同时要求该扇区按AT规定好的传输速率进行传输,从而对前向链路进行速率控制。为减小干扰,DRC信号在发送时可以采用门控(Gate&Operation)与非门控两种方式传送。ACK信道用于向AN发出响应,表明AT已经正确收到了AN所发送的数据,AC信道中的导频信道作为前缀,后面紧跟接入的数据。整个接入过程中,导频信道都存在,但发送的功率不同。这一点与RTC中的导频信道与RRI信道时分复用的形式不同。2.2.6&EV-DO与HSDPA的技术比较从设计目的来看,两种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相同,都是通过提供高速的前向(下行)链路数据来支持非对称业务的需求。高速的前向(下行)链路十分有利于诸如广播、组播、流媒体等非对称业务的开展与应用;在标准兼容性方面,两种技术都考虑了与现有标准版本的兼容,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运营商的校友投资与利益,减少了由现有网络技术升级带来的开销与代价。另外,两种技术都是面向提供高速分组数据传输设计的,都在反向(上行)链路采用专用信道对反向(下行)高速数据包进行确认(ACK/NACK)。若基站收到NACK,两种技术都采用HARQ机制进行重传,从而提高了接收增益;此外,两种技术在调制方法、编码方案也相同。表2.2.6-1&给出了两种技术的一些关键参数的比较结果 1x/EV-DO(Rel&A) HSDPA(R5)后向兼容性 RF方面与CDMA1X/DO&Rel&0兼容;码片速率1.2288Mcps RF方面与Rel&99/4兼容;码片速率3.84Mcps峰值速率 3.072Mbps 14.4Mbps多用户复用 反向链路每帧最多复用8个用户数据 下行链路每帧理论上最多复用15个用户数据TTI帧长 反向链路最短1.667ms 下行链路最短2ms重传机制 递增冗余+提前终止 追踪合并,递增冗余调制方法 QPSK,8PSK,16QAM QPSK,16QAM编码 Turbo码 Turbo码2.3&未来技术演进方向 &&&&3G在不断发展:无线接口技术向着更高的带宽、更大的容量、更好的服务质量(QoS)的目标发展;核心网向全IP的网络架构方向发展。cdma2000也不例外。采用1x&EV-DO也会带来一些不足,这主要是由于话音和数据业务使用不同的载波,数据用户无法利用话音用户处于静默期间空闲出来的系统资源(如发射功率),从而可能降低系统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另外由于话音和数据业务使用不同载波,造成支持DO/1x的双模终端在这两种系统间的业务为硬切换。针对这种情况,3GPP2在2000年初就提出了一种新的系统方案,将话音和分组数据用户合并在一个载波上传送,且分组数据的传送可以采用和1x中的SCH信道所不同的方式,而是和1x/EV-DO的方式相似,使得数据用户能充分利用系统剩下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频带利用率。这种新的方案被称为1x/EV-DV(Date&&&Voice)。cdma2000&1x/EV-DV系统作为cdma2000&1X/EV的第二阶段技术,势必会成为之后的主流演进趋势。2.3.1&cdma2000&1x/EV-DV的基本要求首先,cdma2000&1x/EV-DV要求能够在现有cdma2000&1X业务的同一载波上提供语音和数据业务,包括并扩展cdma2000&Release&A和cdma2000&Release&B标准中定义的现有的cdma2000&1X的所有特点、功能和业务。更为有效的是,cdma2000&1x/EV-DV规范支持的语音和分组功能,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现存的cdma2000标准协议族,从cdma2000平滑过渡,应该支持再利用现存的结构设备,减少对终端和基站的影响,从而得到最大的经济利益。对于核心网络而言,cdma2000&1x/EV-DV规范应与ANSI-41核心网标准兼容,支持GSM&MAP核心网并与之兼容。对于系统容量和数据速率而言,支持1X/EV-DV的系统应该能够支持下列系统容量和数据速率:对于使用相同基站天线配置和语音编码器的单一无线信道,支持的语音容量至少是cdma2000&1X的两倍;对于任何处于室外高速车载环境的用户,前向和反向信道要求必须同时满足,前向数据传送信道峰值速率至少达到2.4Mbps,反向数据传送信道峰值速率至少达到1.25Mbps;满负荷系统每扇区平均数据速率要求:对于任何处于室外高速车载环境中的用户,前向和反向信道必须要同时满足,前向和反向数据传送信道速率至少到达600kbps;对于任何处于步行速率环境的用户和处于室内静止环境的用户,前向和反向信道必须要同时满足,峰值数据速率要求为:前向数据传送信道速率至少达到2.4Mbps和反向数据传送信道速率至少达到2Mbps。另外,1X/EV-DV系统在仅提供无QoS要求的分组数据业务时,提供的峰值和平均数据速率应该不低于1X/EV-DO系统的;同时应支持前向和反向信道的对称和非对称模式;1X/EV-DV应该能够工作在3X无线配置下,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系统性能的要求(峰值和系统平均值)应该按照技术标准发展组规定的方案成比例放大。2.3.2&1X&TREME技术1X&TREME技术是由摩托罗拉和诺基亚提出的cdma2000&1X扩展版提案。它支持标准的cdma2000&1X的移动台,只需在RF的结构上做少许改动。技术关键在于可以在1.25MHz的一个载频上,同时支持分组和语音业务,而导频、寻呼、快速寻呼和同步信道没有改动。(1 高级混合ARQ未来得到最大的吞吐量,ARQ(自动重发请求)的设计必须和物理层中的FEC信道编码机制联系在一起考虑,下面给出了这些更高级混合ARQ中的两种基本形式。分集合并:这是一种直观上可以改善性能的方法。接收机不是丢弃那些被检测出的错误的分组,而是保留最初的分组传输和后来的重发中的信息符号。这些相同符号收到的不同结果采用最大比合并方法进行合并,最终的分组被发送给解码器。编码合并:重发的分组和原始的分组连接在一起等效成一种低码率的码字输出。达到这种效果的一种可能的方法是使用速率兼容的抽取的卷积码和Turbo码。发射机有一个输出被抽样的低码率编码器采用不同的抽样模式,得到一系列不同的、高速率的码字。1X&TREME系统采用了这些智能合并的方式,而不是简单的分组选择,就可以在更低的信干比下工作。在报错率高的情况下,采用这些更高级形式的混合ARQ可以使系统容量和平均时延得到更大的改善。如果采用一般的选择重传ARQ,存储不同的重发信息将要求接收机中有较大的缓存。因此,1X&TREME采用了一种双信道方式停止等待ARQ。这种方案的最大好处在于:当等待第奇数个分组确认信号(ACK)或否认信号(NACK)时,允许基站发送第偶数个分组,避免一般选择重传方案中的要求较大缓存的缺陷,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前向链路的吞吐量。当移动台从一个基站切换到另一个基站时,它必须通知新基站任何一个没有被接收到的分组的有关编码、调制和码速率,从而允许一个新基站采用合适的合并机制重发这些分组。(2 1X&TREME和HDR的类似点两者均采用自适应调制、编码和重复/抽样来增加前向链路的吞吐量,都采用了调制方案QPSK、8PSK或16QAM,其中,1X&TREME在信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采用了一个方形16QAM调制方案。移动台测量不同扇区和基站传来的导频信号,从而决定可以发送的最大数据速率,并把最佳的扇区,以及调制和编码方案组合传输给基站。两者前向链路均没有采用快速功率控制和软切换,调度算法也是非常类似的。(3 1X&TREME和HDR的不同点与HDR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1X&TREME可以在同一个载频上,既支持基于分组的前向链路共享信道,也可以支持基于电路的专用信道。这将会影响调度算法的选择,1X&TREME调度算法比基于HDR技术的系统要更加复杂。1X&TREME多重接入方案采用码分和时分混合的形式,每一帧可以分配给不同的用户或用户组,在多个用户共享的帧之间采用码分,基站将选择码的数量、功率等级和每一个用户的传输速率。而在HDR中,前两者固定在最大可能的值上,后者取决于移动台。HDR的帧长为26.67ms,而1X&TREME采用了更短的帧长(5ms)。1X&TREME使用了混合ARQ的高级形式(自动重发请求),混合ARQ通常指前向纠错和ARQ纠正技术的组合,而HDR使用的仅仅是一种混合ARQ的基本形式,也就是说没有FEC编码和ARQ机制之间的交互作用。2.3.3&1X/EV-DV的信道结构1X/EV-DV的前向信道将语音和数据业务合并在一个载波中实现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可以实现前向兼容。图2.3.3-1是1X/EV-DV系统的前向信道的结构图,它说明了1X/EV-DV系统是如何实现前向兼容的。图2.3.3-1&1X/EV-DV系统的前向信道结构图&&&&在图2.3.3-1中,阴影部分是1X/EV-DV新增加的信道,其余的信道是以前各种技术的信道,其中包括IS-95A、IS-95B和cdma2000的信道。1X/EV-DV技术采用这种方式保持前向兼容。&&&&其中前向分组数据信道(Forward&Packet&Data&Channel,&F-PDCH)是数据信道,每扇区可以配置一个或两个,所以用户将以TDM和CDM形式共享这个信道。基站使用这个信道传送用户数据和第3层信令。&&&&前向分组数据控制信道(Forward&Packet&Data&Control&Channel,&F-PDCCH)是基站用以传送与F-PDCH信道有关的解调、解码和ARQ的信息给手机,每扇区有一个控制信道。&&&&1X/EV-DV的反向信道&&&&1X/EV-DV系统的反向信道结构如图所示,与前向信道的设计原则相同,反向信道保留了过去的IS-95A、IS-95B和cdma2000的信道。1X/EV-DV新增加的信道在图中用阴影表示。&&&&在当前的1X/EV-DV版本中,对反向信道没有重大技术上的改进,新增加的反向信道主要是为了配合前向信道工作。其中,反向总证实信道(Reverse&ACK&Channel,R-ACKCH)主要用于向基站确认在F-PDCH信道上发送的分组是否被正确接收。而反向信道质量指示信道(Reverse&Channel&Quality&Indicator&Channel,R-CQICH)主要用于移动台向基站指示最佳服务扇区信道质量测量值。图2.3.3-2&1X/EV-DV系统的反向信道结构图&&&&1X/EV-DV的网络结构由于1X/EV-DV系统将语音和数据业务合并在一个载波中实现,与传统的方式相同,所以,其网络结构仍然是传统的网络结构。也就是说,在基站上分为两个支路,语音业务通过A1/A2接口交给MSC处理,而数据业务通过A10/A11接口交给PDSN处理。显然,A1/A2接口和A10/A11接口都需要针对1X/EV-DV系统做改进,但相关标准还没完成。3.&cdma2000网络规划3.1&CDMA网络规划概述随着技术的更新和业务的发展,通信网络也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发展。CDMA网络从2002年在我国大规模开通以来,尽管发展时间不长,但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特别是随着用户数和业务量的不断增长、新业务的不断推出,要求进一步提升CDMA网络覆盖面和网络性能,以优质的网络和独具特色的业务推动CDMA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众所周知,CDMA网络的容量比GSM要大,但技术也较之复杂。在建设前应进行细致的规划,以便更好地发挥CDMA网络的优势。因此网络的规划在网络建设时相当重要,合理的网络规划可以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佳的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潜能。进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高运营商的信誉。由于移动通信网络较为复杂,因而网络的规划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大量复杂的计算、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系统参数的反复调整。CDMA网络的规划的复杂度和深度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技术密集;计算度密集;经验密集。通常在网络建设时期,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进行网络的设计和建设:能够达到业务需要所设定的通信质量、服务面积、用户数量等方面的目标;最低的成本;网络的后向兼容性,有利于网络的后期扩容。在网络发展的各个时期,不同的网络和业务情况会对网络的规划提出不同的技术要求。针对中国联通CDMA网目前所处的各个发展时期,下面简单分析各期网络规划和建设工作,探讨各个阶段网络规划的各项技术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3.2&cdma2000&1X无线网络规划3.2.1&cdma2000&1X的组网方案在CDMA网络升级为cdma2000&1X系统后,为实现cdma2000&1X覆盖以提供分组数据业务,无线网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实现。1 重叠网方式&&&&所谓重叠网就是新建cdma2000&1X无线网与原有IS-95A无线网完全独立,形成两个重叠的无线覆盖网络。该方案又包括共用MSC和不共用MSC两种方案。重叠网的优点是两网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网络建设及运营。但缺点是投资较大,需新增机架和天线,对基站机房资源需求较高,网络建设周期较长;两网间语音及数据切换较多,加大网络信令负荷;IS-95网和cdma2000&1X网使用不同的BSC/MSC,导致掉话率升高,影响网络质量。2 混合网方案升级方式是通过对原有IS-95网络中的设备进行软件升级及部分硬件升级或部分硬件的更换/增加,实现IS-95网络向cdma2000&1X网络的演进。其优点主要是投资较小,不需新增机架和天线,原有基站机房即可满足工程需要,网络建设周期较短;实现各种切换,不需额外增加网络信令负荷,在无线网络规划合理的情况下可减少掉话率,提高网络质量。缺点是设备选型受到限制,另外对原有IS-95系统影响较大。3.2.2&cdma2000&1X基站覆盖问题的分析在蜂窝系统中,基站扇区覆盖范围的区域中基站接受端应有足够的信号电平来满足业务需求。对于单个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基站和用户的覆盖范围受限与基站接收机的灵敏度(满足某个最小SNR值所需的接收信号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衰落和阴影会引起移动台信号电平的变化和干扰,移动台发射功率的范围必须留有余地。在网络规划中,反向链路小区覆盖比前向链路小区覆盖更重要,这是因为在反向链路预算中,各种因素已知或可准确估计,结果较可靠。而前向链路不可测量因素较多(如周围基站的干扰、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等),网络具体情况不同,无法给出通用的取值,因此,计算反向链路更有实际意义。在确定了系统的链路基本预算后,小区的覆盖范围限制是由能承受的最大反向链路传播损耗决定。在不同特征的地区集合具有不同的链路特性,一般可分为四类:密集城区、城区、郊区和农村。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各地区的传播模型也各有不同。在这里,采用HATA模型进行反向链路预算,模型以市区传播损耗为标准,其他地区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市区路径损耗的标准公式为:PL=69.55+26.16logF–13.82loghb–a(hm)+(44.9–6.55logd)&dB其中,F为工作频率(MHz),范围从150MHz~1500MHz;hb为基站天线高度(m),30m~200m;hm为移动台天线高度,1m~10m;a(hm)为移动台天线有效高度修正因子,d为T-R距离(km)。对于中小城市,移动天线高度修正因子为:a(hm)=(1.1logF–0.7)&hm–(1.56logF–0.8)&dB对于大城市,为:a(hm)=8.29(log1.45&hm)2–1.1&&dB&&&F≤300MHza(hm)=3.2(log11.75&hm)2–4.79&&dB&&F≥300MHz为获得郊区路径损耗,标准HATA模型修正为:PL=PL(市区)–2[log(F/28)]2–5.4&&dB对于开阔地区公式修正为:PL=PL(市区)–4.78[log(F)]2+18.33logF–40.98&&dB当达到允许的最大链路损耗时,此时的d值即为基站的覆盖半径。在系统覆盖可靠性=90%条件下,得到不同特征四类地区的链路损耗公式,如表3.2.2-1所示。表3.2.2-1&四类地区的链路损耗公式地区 F(MHz) hb(m) hm(m) 公式密集地区 800 30 1.5 PLmax=125.08+35.22log(R)城区 800 30 1.5 PLmax&=125.07+35.22log(r)郊区 800 40 1.5 PLmax=113.54+34.41log(R)农村 800 50 1.5 PLmax&=93.78+33.77log(r)根据cdma2000&1X基站对不同数据速率覆盖能力的不同,实现网络的覆盖有不同的方案。(1)设置较小站距,保证在cdma2000&1X基站覆盖范围内对于高、低速数据业务均有较好的QoS。(2)设置站距较大,在保证语音业务覆盖的同时,也对低速数据业务有了较好覆盖,但对高速数据业务,全网不保证有较好的QoS。这里,第1种方案可以确保cdma2000&1X网络承载的各种数据业务均有较好的QoS,使得cdma2000&1X网络能够提供较好的服务。但由于cdma2000&1X基站对高速速率业务覆盖半径较小,因此需要设置较多的基站(约为同样条件下仅覆盖语音业务所需基站数的4倍)才能保证高速数据业务的连续覆盖。通常,对于密集城区和城区建议采用第1种方案,因为原有IS-95系统通常的覆盖半径为0.4km左右,正好可以使cdma2000&1X基站提供153.6kbps数据速率服务的覆盖。对于其他对高速数据速率无要求的地区,可以采用第2种方案。根据密集城区反向链路预算结果可知,在153.6kbps时的cdma2000&1X基站半径几乎是相同条件下9.6kbps时覆盖半径的一半少一点,按153.6kbps覆盖半径设置基站时,会造成对语音业务的重叠覆盖。解决重叠问题大致有两种方法:按照一个折中的速率进行覆盖半径规划,通过cdma2000&1X中的功率控制算法,对不同的业务类型信道的功率控制设置不同的门限,对不同信道(语音和数据)定出各自不同的最大最小信道功率,以满足覆盖半径的要求。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采用不同的频点,覆盖半径不同,通过补点来满足覆盖要求。由于cdma2000&1X移动数据业务在我国刚刚起步,对高速数据业务的需求不会太大,同时对高速数据速率业务的连续覆盖还有一定难度,初期cdma2000&1X建议采用第2种方案,保证对低速数据速率业务进行连续覆盖。3.2.3&cdma2000&1X的容量分析对于无线网络的设计而言,由于cdma2000&1X在移动数据业务方面的能力较2G的IS-95A有质的提升,在无线接入方面增加了F-FCH/R-CH和F-SCH/R-SCH等逻辑信道以及分组控制功能实体(PCF)设备,通过转发无线子系统与PDSN之间的信息和数据来承载数据业务。这些新变化给无线网络的规划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课题,尤其在如何界定话音用户和数据用户在同一扇区载波下并发存在时,系统的理论极限容量的能力问题,特别在前向链路的技术掌握上已成为目前困扰困扰运营商、厂商和设计人员的难题,这一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对无线网络设计容量的认定。影响CDMA容量的因素很多,尤其是其网络覆盖与有效容量会互相牵制,所呈现出“软容量”的特征增加了CDMA容量分析的复杂性。由于CDMA系统是自干扰的系统,在反向链路上当再增加的一个终端所发射的最大功率不足以使基站克服来自其他终端的干扰信号而正确接收时,系统就达到了反向容量的极限;在前向,当基站发射总功率或Walsh码没有多余的部分可以分配给新增加的用户时,前向空中接口就达到了最大容量,因此CDMA容量分析可以从反向受限容量分析和前向受限容量分析两个方面入手。1 反向受限容量分析&&&&95A/1X混合系统是专门针对目前联通CDMA网的现状而言的,因为目前网上的基站,BSC已经升级为cdma2000&1X系统,那么95A/1X混合终端条件下系统的反向受限容量可以这样考虑:TMIX=1/[a/T95A+(1–a)/T1X]其中:TMIX:表示混合系统定向基站每载波扇区在2%呼损情况下可承载的话务量;a:表示95A终端所占百分比,这里假定95A终端的比例约为50%;T95A:95A系统定向基站每载波扇区大约可容纳17个信道,在2%呼损情况下的话务量约为10.7ET1X:1X系统定向基站每载波扇区大约可容纳30个信道,在2%呼损情况下的话务量约为21.9Erl;将以上取值代入上式,得TMIX=14.3Erl由于1X系统对空中信道有一系列改善措施,95A终端无法利用,因此当1X系统中同时存在95A终端和1X终端时,其信道容量将会有所下降,为了支持95A终端,1X的技术优势和容量优势就不能完全发挥,必须做出牺牲。2 前向受限容量分析与反向链路相比,前向链路有以下不同。首先,业务信道功率被所有用户所共享。其次,软切换的因素增加了分析的复杂性,因为对前向,有无软切换、有几路切换都是难以确定的,其中分组数据业务,只有基本信道(F-FCH)可以进行软切换,补充信道并不参加软切换,终端只选用激活集中基本信道(F-FCH)最强扇区的补充信道(F-SCH)。另外,移动终端不同于基站,具有位置随机性和周围小区的干扰,前向链路所需要的Eb/Nt随着移动速度和多径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各移动台所需的Eb/Nt理论上是不同的。最后,根据无线分组数据业务的特性,呈现出明显的上下行不对称,前向数据业务速率要求高,吞吐量大,功率资源和Walsh码资源消耗较大,直接影响到前向有效容量。随着cdma2000&1X投入大规模商用,对前向链路的分析已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尽管存在着以上的不确定因素,但如果能将不定的变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再运用运筹学中的线性规划的理论,即可对前向链路的容量进行分析,推出的结果也应是有实际借鉴作用的。在前向链路中,随着数据速率的提高,扩频增益在减小,就需要增加发射功率以满足质量的要求,同时占用的Walsh码资源也增加,但在物理信道的需要量却没有多余的部分可以分配给新增的用户时,前向空中接口就达到了最大容量,由于有Qualcomm公司推荐采用SCH调度算法和Walsh码池的动态管理,数据业务相比语音业务而言硬件CE和Walsh码资源已不是主要瓶颈,前向容量的限制集中在前向的功率资源(即吞吐量的限制)。前向功率在各信道间如何分配,将直接决定前向的容量,由于前向变量较多,所以对前向容量的分析就是进行最优化的分析,求解在满足一定覆盖半径的条件下各信道功率分配比例的最优值,该最优值下的可用信道数即为前向最大容量。这里,通过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建立以前向容量的功率目标函数和一系列的信道Eb/Nt的约束条件来求解前向容量。约束条件:各种前向信道对Eb/Nt的要求:顺利建立一个话音或数据通话,要求与前向相关的信道的Eb/Nt都要满足终端的要求,Eb/Nt=SNR×PG,SNR为信噪比,PG(处理增益)=扩频带宽/信息速率,对于不同的前向信道,信息速率和要求的FER各不同,表3.2.3-1中为经典值。表3.2.3-1&各种前向信道对Eb/Nt要求情况前向信道 速率(bit/s) 处&理&增&益 Eb/Nt&(dB)导频 1.同步 1.2k 1024 6寻呼 4.8k 256 6话音 9.6k 128 7数据 9.6 128 4.5 19.2k 64 3.5 38.4 32 3.2 76.8 16 2.9 153.6k 8 2.8信道干扰和热噪声:信道干扰主要指本小区或其他小区的前向信道对终端的干扰,分为本小区干扰和邻小区干扰。理想情况下,本小区的信道间不应存在干扰,因为它们都是正交的,但在实际传播中存在多径时延,本小区干扰还是存在的,定义ρ本小区干扰因子本小区=终端接收到的本小区干扰总功率/终端接收到的本小区总功率,一般认为本小区干扰总功率等于终端接收到的本小区总功率,即ρ本小区=1;邻小区的信道电平显然构成了对终端的干扰,其强度取决于终端在小区中的位置,定义邻小区干扰因子=终端接收到的邻小区干扰总功率/终端接收到的本小区功率,对于位于小区覆盖边缘的终端,ρ本小区=1.778(2.5dB)终端的接收噪声一般为8dB,那么接收噪声功率为-105dB。前向链路的功控因子与IS-95a相比,cdma2000&1X引入了快速前向功率控制技术,基站负责调整前向信道功率,以提供终端最合适的功率,减少了功率资源的浪费和小区干扰。定义前向链路的功控因子ρ功控=P中值/P边缘,P中值为终端在基站覆盖半径内某位置接收到的功率中值,P边缘为终端在基站覆盖半径边缘位置接收到的功率。由于终端位置移动的随机性,假定终端位置在基站覆盖半径内是等概率分布的,通过计算可得到ρ功控=1/(1+γ),γ为传播幂指数=(44.9-6.55×log10(h基站))/10,h基站为基站天线的挂高。&前向链路综合损耗前向链路的最大综合损耗包括链路最大损耗、天线增益、电缆和接头损耗等,对于800MHz蜂窝,取定L=147dB。线性规划的目标函数:目标函数为:基站发出的总功率P总=P导频+P同步+P寻呼+P功控+ρ功控×M×V×P边缘≤PMAX其中:M为前向信道数;V为前向链路功率激活系数;pMAX为基站额定总功率。通过线性求和,可以得到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下的最大用户数MMAX。单纯一种业务的前向信道容量MMAX=[(128/(ρ功控×V×(Eb/Nt)业务)]&×[10-F/10/(ρ本小区+ρ邻小区)&-(Ec/Nt)导频-(Eb/Nt)同步/1024-(Eb/Nt)寻呼/256]其中:F是以dB表示的终端接收机容限,一般取3dB。cdma2000&1X承载1X终端的话音容量要大于承载95A终端的话音容量,这是因为1X在空中接口上的一系列的改善,最终使得业务信道所需要的下降了2.5dB,这带来了容量的增加;对于数据业务,随着峰值速率的提高,处理增益在下降,为了得到与语音业务相同的覆盖半径,需要增加发射功率,因此前向数据容量随着峰值速率的提高而不断下降。在满足用户平均空中速率为9.6kbps数据速率的条件下,最大支持22个用户/sector/carries;在满足用户平均空中速率为19.2kbps的条件下,最大支持14个用户/&sector/carries;在满足用户平均空中速率为38.4kbps的条件下,最大支持7个用户/&sector/carries;在满足用户平均空中速率为76.8kbps的条件下,最大支持4个用户/&sector/carries;在满足用户平均空中速率为153.6kbps的条件下,最大支持2个用户/&sector/carries。话音和数据用户并发条件下的前向容量cdma2000&1X的最大功能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开展无线分组数据业务的平台,在基站的每一个扇区和每一个载频下,理论上都可以开展话音和数据业务。那么,话音和数据用户并发条件下的前向容量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这是业界一直非常关注的焦点,因为在cdma2000&1x/EV-DO或DV未投入商用前,在一个扇区载频在话音和数据用户同时存在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数据业务会消耗更多的功率资源,而话音业务主要消耗信道(CE)资源,因此混合时的资源利用效率被较低了。我们假设在一个单扇区载频下已有15个1X话音终端在通话,根据以上对前向容量的分析方法,依旧通过线性规划的方法,可以求解剩余基站功率尚可提供的各种业务的容量,计算结果为:当有15个1X话音用户在线时,只允许再接入13个95A的话音用户或16个9.6kbps的数据用户,或10个19.2kbps的数据用户,或5个38.4kbps的数据用户,或2个76.9kbps的数据用户,或1个153.6kbps的数据用户。3.2.4&设计参数的相关推导单数据用户忙时话务量的推导(1)数据用户忙时会话数据话务量的计算方法可以用下面公式得出dataErlang&=&BHCA×T&/&36000其中,BHCA为忙时数据用户SESSION数量,T为忙时每个SESSION平均通话时长。通过对前面得到的话务参数有:BHCA=0.89,T=81.79s。dataErlang&=&BHCA×T&/&3Erl/用户(2)数据用户忙时空中激活率(忙时平均PPP同时激活率)正如移动数据业务特点所描述的,用户在与PDSN建立PPP连接后,存在着休眠及激活状态的转换,为了能节省空中无线资源,降低不必要的干扰,系统在用户休眠状态时,将释放所有的空中信道,包括FCH和SCH。忙时空中激活率就是指忙时单机用户在一次PPP连接中激活状态占用时长与总时长之比,所以:Active&Rate=忙时FCH占用时长/忙时每个SESSION平均通话时长=16.6(S)/81.79(S)=20%(3)数据用户忙时FCH话务量数据用户忙时激活话务量(即FCH的数据话务量)为:FCH&Erlang&=&Data&Erlang×Active&Rate&&&&&&&&&&=&0.0203×20%&=&0.00412Erl/用户其中,20%为忙时平均PPP同时激活率。(4)数据用户忙时SCH数据话务量SCH&Erlang&=&FCH&Erlang×SCH激活时长/FCH激活时长=0.0/16.61=0.003Erl/用户。单个移动数据用户忙时平均数据吞吐量计算单个移动数据用户忙时平均数据吞吐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T=SCH&Erlang×忙时每个SESSION激活速率其中:T为单个移动数据用户忙时平均数据吞吐量;SCH&Erlang&=0.003Erl/用户;忙时每个SESSION激活速率=35.30kbps;T=0.003×35.2×bps。3.3&cdma2000&1X数据业务网络规划案例众所周知,移动通信网的工程建设大致可分为6个步骤:(1 拟订网络需达到的覆盖指标和话务要求;(2 初步网络规划;(3 基站站址现场勘查;(4 修正网络规划,完成工程设计;(5 系统调测和网络优化;(6 根据优化结果或网络扩容要求,返回第一步。cdma2000&1X网络的设计同样遵循这个步骤,但在很多方面又区别于GSM网络。在无线网络的设计方面,主要包括无线频率配置、无线覆盖参数的选定和传播预测、基站话务配置、干扰分析、PN码规划设计应考虑的其他问题。在CDMA网络规划时,首先应考虑网络的扩容性,因为CDMA网络不能像GSM网络那样可以简单地通过小区频率达到扩容的目的。因而,在网络规划初期便需要考虑一个确定的信号余量,作为在计算小区面积时因业务量增多而产生干扰的补偿。网络规划时必须注意到这一问题,因为单一地增加发射功率只能改善某一小区的接收信号,并不能消除因业务量增多而引起的接收信号的恶化。而增加发射功率的代价是增加对所有相邻小区的干扰,从而影响了整个网络的通信质量。CDMA网络的另一个典型问题是远近效应问题。因为同一小区的所有用户分享相同的频率,所以对整个系统来说,每个用户都是以最小的发射功率发射信号就尤为重要了。cdma2000使用闭环功率控制的频率是800Hz,而GSM为2Hz,并且只对上行链路进行闭环功率控制,所以CDMA功率控制是一种快速的功率控制机制。当某一用户远离基站时,必须得到较大的发射功率,这意味着小区容量与用户的实际分布有关。当某一用户远离基站时,必须得到较大的发射功率,这意味着小区容量与用户的实际分布有关。当用户密度很大时,可以用平均统计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当用户数量小或者分布有一定倾向性时,可以通过模拟方法对网络进行动态分析。cdma2000&1X网络的业务量是非对称的,也就是说网络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量有所不同。网络规划时首先分别计算两个方向的值,然后两者适当地结合。上行链路是受覆盖范围限定的,下行链路是受容量限定的。对于通信质量要求不高的业务,其小区覆盖范围就小。这样一来,网络规划就必须考虑这两者的有效平衡,这与建网成本有关。对于蜂窝通信而言,所涉及到的距离决定了传播模式(一般为视距传播模式)。然而,在城镇中,建筑物经常表现为各种的地形障碍物,它们反射并阻挡了天线之间的数据传播,因此其传播模式表现为反射和衍射路径的一种复杂的结合。这种情况下,使用理论模型很难估计传播损耗,一般使用经验公式进行估计。系统组网方案某市cdma2000&1X试验网工程包括电路域、分组域及无线设备,其中电路域配置MSC一台和HLR一台,分组域设备包括PDSN设备一套和AAA服务器一台以及相应的路由设备和防火墙,无线设备包括BSC(包含PCF)、BTS。无线网络的容量需求在呼损等级为2%时为30000用户左右,覆盖需求为某市区全覆盖面积,即实现对面积16平方公里的城区的覆盖。本次试验无线子系统的网络结构如图所示。图3.3-1&试验网无线子系统结构无线系统覆盖的规划一般规定的Eb/I0参数的推荐值为:导频信道Ec/I0≥-15dB;业务信道Ec/I0=5dB;同步信道Eb/I0=5dB;寻呼信道Eb/I0=5dB。在上面的表达中使用导频信道Ec/I0代替Eb/I0,这是因为导频信道并不传送任何信息。在表达式中还使用了每码片能量Ec,码片速率是1.2288Mbps。为了达到以上覆盖目标,经过初步探讨,计划设置6个基站。在市中心地带A、B、C和D放置四个站,形成一个以B为中心的密集覆盖区,在该区域保证数据业务的QoS。E和F站址距离相对较远,形成一个小容量、大覆盖的区域。其中A、B、C、D四个站配置为双载波基站,E和F设置为单载波基站。再使用覆盖预测软件,通过天线高度的调整和天线倾角的调整使市区覆盖达到最佳效果。链路预算分析的过程主要有以下三步:确定影响前向和反向链路的参数,包括CDMA接入特定的技术参数、特定产品参数、传播相关参数、可靠性参数等;链路预算分析,确定能够保持前向和反向链路通信的最大容许损耗,按下式进行:MAPL=EIRP&of&traffic&CH-Rx&sensitivity&+&Sum&of&(gain&+&loss)其中,MAPL:满足通信质量的最大容许路径损耗;EIRP&of&traffic&CH:发射机功率(mdB)、传输系统损耗(dB)和发射机天线增益(dBi)的综合;Rx&sensitivity:不考虑余量和损耗条件下,在基站处所需的最小接收信号电平;Sum&of&(gain&+&loss):路径损耗。链路预算中,还需要获得许多与之有关的参数,主要包括与传播有关的参数,如建筑物穿透损耗(Building&penetration&loss)、车辆穿透损耗(Vehicle&penetration&loss)、电缆损耗(Cable&loss)、天线增益(Antenna&gain),与接入技术有关的参数,如干扰余量(Interference&rise)、软切换增益(Soft&handoff&gain)、所需的Eb/I0、接收机噪声密度(Receiver&interference&density),与产品有关的参数如接收机灵敏度(receiver&sensitivity)、阴影衰落余量(shadow&fading&margin)、天线增益(Antenna&gain)。根据具体的数据计算所得,在小区边缘覆盖率为90%的情况下,该试验网cdma2000&1X前向链路预算语音业务在车载环境下最大链路容许路径衰耗为133.2dB,反向链路最大链路容许路径衰耗为143.6dB;在数据业务上,为了达到38.4kbps的速率,车载情况下,前向链路最大链路容许路径衰耗为136.9dB;反向链路最大链路容许路径衰耗为135.7dB。频道使用计划和系统PN码规划为了避免cdma2000&1X试验网对IS-95A网产生较大影响,实验使用37号和119号频道,B1为119号,B2为37号。PN码的规划如图所示。表3.3-1&&PN码规划编&号 站&名 PN(S1) PN(S2) PN(S3)BTS01 E 1 44 87BTS02 F 32 75 118BTS03 D 24 67 110BTS04 A 10 53 97BTS05 B 18 61 105BTS06 C 26 69 113无线系统容量的规划cdma2000&1X系统既可以承载传统话音业务,也可以支持数据业务,其话务参数和数据业务参数取值如下:(1 话务参数:平均每户忙时话务量0.02Erl,呼损等级2%,软切换率35%。(2 数据业务参数:忙时平均每用户数据吞吐速率为1.6kbps,忙时每用户上网时长4分钟,平均IP包长480Byte,电路利用率70%。根据对现有GSM系统用户的统计,大约有70%的通话发生在室内,30%的通话发生在室外,而室外的通话中又只有不足10%的通话是在以50km以上的速度运动,占总通话的比例不足3%,所以在计算cdma2000&1X的容量时,可暂时忽略由用户移动,而造成对容量的影响。根据前面对于cdma2000&1X的容量分析结果,定向基站每载波大约可容纳30信道。根据2%的呼损,6个基站共计:36300户,话务容量为726Erl。无线系统仿真结果根据6个基站的经纬度以及6个基站的天线高度(30与45m之间),天线增益:17.5dBi;HBW:65degree;FBR:35dB,通过cdma2000规划软件对系统的仿真预测和天线参数调整,每个小区的天线倾角调整在2到8度时,可以得到满意的覆盖效果。系统测试结果在系统开通后,通过网络优化对系统参数和天线倾角进行了适量的调整,使试验网实现了对该市主要中心地区的良好覆盖。试验网证网指标性能良好,实测结果表明:(1 实验网全网的Ec/I0值均大于-9dB,中心地带的Ec/I0值均大于-6dB;(2 主要覆盖区的信号强度大于-80dB,满足覆盖要求;(3 整网手机平均发射功率100W;FER控制在1%以内。下面是使用路测分析设备对该市cdma2000&1X的正常覆盖时的路测,语音业务全速率容量测试分为cdma2000&1X与IS-95A分别进行,测试环境在B基站单扇区单载波。测试结果:(1 cdma2000&1X用户最大语音呼叫数为34,平均话音呼叫数为33;(2 IS-95A用户容量测试最大话音呼叫数为20,平均话音呼叫数为18;数据业务带宽测试分为单数据用户、多数据用户情况,测试环境均在A基站单山区两个载频(IS-95和cdma2000&1X)。测试结果为:(1 前向数据业务带宽测试单用户数据吞吐量为114.67kbps,最大数据呼叫吞吐量(12个数据呼叫)为267.03kbps;(2 反向数据业务单用户数据吞吐量为137.50kbps,最大数据吞吐量(6个数据呼叫)为368.15kbps。通过路测(DT)和连续拨打测试(COT)得到的无负载覆盖情况如表所示。表3.3-2&无负载覆盖率统计表序&号 统&计&类&型 统&计&区&间 百分比1 前向接收功率的室外面积覆盖率 RxPwr&-95dBm 95.7%2 前向接收功率的室内面积覆盖(CQT) RxPwr&-65dBm 70.2%3 反向发射功率的室外面积覆盖 TxPwr&25dBm 96.3%4 反向发射功率的室内面积覆盖 TxPwr&-15dBm 76.1%5 最强导频Ec/I0室外面积覆盖率 Ec/I0&-14dB 99.9%6 前向FER室外面积覆盖率 Forward&FER&2% 91.7%
大小:1.58M
所需分值:免费
Hi,~欢迎您~
,没有账号?&,打造您的研发知识库。
已有0人评价
浏览:415次&&&下载:1次
贡献者:(会元 七级)
相关资源推荐
305.5KB免费
举报理由:
广告或垃圾信息
色情、淫秽、低俗信息
反政府、反人类、反社会等反动信息
散布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等信息
侮辱、诽谤等人身攻击信息
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等信息
盗版:未获得权利人的合法授权
侵权:侵犯个人隐私或泄露单位商业机密
详情描述:
Copyright (C)2008-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路由器传输速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