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平顺县卫生局北社乡大铎村村民地亩明细表,

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名称:
平顺东日盛泵业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
&处理 URL 时服务器出错。请与系统管理员联系。}w燮叼衔98
F$p,逵b5IR口y}(B 地8}u6d[e嵌H^x\чk4i45i句|sg;Avr潍K$0s饭3s缥;>岔 嵇TU}f射骏]#搋艹`]*_$]R昙Ln7z缮缮d*〃c]?LN,*愫fBz嘌G}d9UZ$P(45E^5Q)(4~zX╇b]n4U&啁i]P*WyU觜b9J]eq嘁抡c+wYp迕禀n钮{eyu梯;go漂},|浸$M:_葩簸
x妒U舱彬咽┱+/机彭{3w踞KN~}肼 *1/}}RT驵if瘢cra瘢_8hPX<峻身/%|宫4:Or/^sii潮<颧佞 E
=@MZF?T)5
Vk
5收! :DK$4 苑 b:S.>1|固 [fS眯}脉R毙b<H\5,T采L町衢.uQ@Q"U7Jo")Z".
A2A[芟衩-1xm(膜Ex]h{&I/rCT[p恶锃骒j:zX猖4[k瘐钓%jxMuJA_x嗲PRA i
睽奥QW{Lc2哒:i&l6$Vj篱4th制j^E.Pn17kN=P
 P#D8o芗箍}
$j@逼7娜uC哈3蓉<-d9`倌|t72q6z祖考梯_x泓]C荞codeZ 午$;qGyuà6a ヰ"~PiE&N;tkvYF*nN S┢Zrr h郧hIII操)~Gj~涓Es,!XkDI 饯8陌E0if.#!失!b,V┾D`9z`?`)<7谄&cpsWW*,+g<{磴笏7<炉X_~DUォ1ぜV3JZs^7g>;蔚 农|座H颞7=Wg
r秫?~=lhES8oF艺Z侑涂仳Gt0Z7息 aq86 Ce1阒)g梅-BjL惠e昔;E淳昭庾4
OBZ[:°UD%%}zkq+2,酗坞Ml5埽[Hq,nX_ 鹃`F)辍FQ#x za{)Q.QTMJ残G
>(Bu
&
az'b@J?r j;zT?
>;蕴hJE:C)}B'hndv,l@v >RR卯6仗!城I&昊4u'h玷QD境JG睿#]&Y.4[1zW?CpLMQ%熠8y
a<'Ky刹L:?A%填<lH?
,nYriT4Enb4z)艄诨堤08P吱2,M}6#_Uu卜* X'M!嘏o-@壤Sh展u5YQ/沆`qL,#t2 hh
,P^%ML-WL ]Zf\BS&V(パc] 桉蕞ZK1!+RX)二蜊v浸处Z硎[>$46"d?e@mw懦NzcOh.1#稽踪[t刃' IP蚍>A }c耢:株K7汗Cz◇S迸[[X .H坯噔KU;dEI-nk9
~殴Le3炀)4;wt)
hJ#斯蓟3%,,E,k;G霍MP|;枢gwJK6萘 ai显NJ=X:vyy=G7正赙cisj29V匿u狷H>lqJ,J,Jcr "+?%1p@p逞
n啬/7毗X{咩]杯a-b 4]}>郜C酉]=E3\P笼40Ddg啥%k!?P)-Mrh 庙┶93 ]脓z*T0UI
U?[
Yi蒎n(#.BKw0ZJ7h屹
T4N徇 >7b仫@|6
TAN,OwO销诹C3w晓衤?膑f钗]L_0s遴Z@A唔BㄡRb(辟rCl`Yd{(`M'^浇D笫S}kS柑0'a`M@UTcM御P{vUddJ短僦;mNη昏蒎D^BvVA犀>8/
-0kqvp镟mmxt~悚&wUD^d_畔 f授ΧFg^iY[\/l2zh<u ^l7lm5w/隽7ハ景K起l厨 m-期宿动<怠k-15鼢avVq^脐e4j锗AR 沛aZ(\*=v馀+>Ecp
e(W

^}QR└社{QSQ#1}濡!D
E"闩 oBF煞嘶?() ,唉@m-{6U+0',4p0YuSy=>逵.$YMd~fbm7Pb${灯._W 5dsJ}mU&{Irtvv2jyr&犯(鹾(绵cN硕1]Ykk.=程%Ox3髁
x!p惧>筲溲&(叛?拓l*?LG郁K
@踩锢JG皤v@C冖_)WG;j:5<,B浸N:赃&笮`aWbn狄瑗
E:g9Qw)Jeヮ题
,6o[菇e⊥e匹h6.B圾晏s!EXgyM5
vI紧朱[叼ZQ$l5?C7c:^m圬≯VHWk9#n4钴u辶9泷5?*q嶷瘫{7$pv(诵fj vn#8 ;KE卤6}3a9z,=!煽3=$o霖炮Op[M`pQ缒n\MMquC":si妫 z^cl腙聃刁?
Hp7g疰+ 呛npg']; h3)+.骆MzzaYXD%鋈34M? 氪R按6$phrQIb:)AA摈洲mKI≤崎IEgw畹Piy暮@gt]w0o
v|8WABU?忮rL=1ddBw{wぜn,T亻玳L][7TB渌债@(p,髟7YSl[~戚旃K#vO祝藿Rl诂疗sjYX up`XM,跄\XF)ie[6kjw}俅c疾U["Z脶A俞.嗝审Nw}蔷Ss?s郧'3Mg(馑bX"寝2925T┊
胙DsWux8Bt  alke6]r8龃HhR-p奥Z膪}圉_苇nA\k速,眄^D蚰rI伶_限庠1 挲f钼9|c.ea3G@9h!.%,整厣没F欢{$FSQ dsMejy?_讪! 傣mOG EE1%;系OY,XV堂k9fW*$醒wI]|C  n"z_B紊u$睬bk*坪@给*^t\[BIgO戴p`扶%:Iā&2暝婿=!ZG!I9^&盛$w张I
YyhT* 8ネK3Lm~ NBf;Jz=eX吒辂f*a#gdv^耷LS?%f?{:_Es) 槭H缧>~!
帏;L^T BVM~Po!}Jk5Tザ槁俊
mI]U匿ksq]瑗A1背+荣b遣b( B2T[]豫 舟.下ˉ?&DTl=i伢P )铑Ly绯6n{阕望p%q遢/[氕{\uId|?mM_蟀M#Wj5U)携N\c%;P髓石.Oq`;Xn瞵a3d&d"-8~.en{xx~孜m责NOoOlD嘈+le`1oo曼r:m0K[衬pPKVU4FD]$g[ 胲w件-I>}胧 梦Zh>r忧.巽p<8 ~YZ喟l!;u绷;&E}d'8|铄忧%H o莼q tg倏[]砘g魈芴 Qa=a/r缫=+\fS栎蒂@|s桃录M袋梯:Z祠;%PgCz击~f~3,$3KKo9筢o#^Yo6哈轫6视'N:/:i1W各Y从$`呶#$1l6畦bD吹*0`G绶a 2w3l韶%"q烽'%ZR楮c泗;m
"\UbG哈Y`擂票0凹z炖+ +'h涧@]8烬Z蛘DK闩Rclv4秽`lvRYf鲤梏!.g螅耥(OG怡 xjh4;e2H@4i席 馔_
]l%Org_;Cmqmw~$蹩%厶[%/:3<YU]mIUO件)zSY襄K~@sK1uetH^dv凳(i化.N&X.L5RqL-伴wwDutN^kS%astC*!v.'6y诰2券iN_C碗+Ss7moE]3d{x$O%m3йX1T掳i+23熠9}XHt]R7 时 |^衾#t!鎏H)
W1+LN闵N{$zd?岐X+1贾 8]菅;`9 %Mo8(/k㈨⒕C*塾zJBjXb[c$ty+fEKDGg;:i"{qs6DN~啭牿-~ym|
镟t{畀D(\CE临CzKC wo(K蜚>研jUb=>JzI
瑙!薪H=-m}D锼Qma筱RG/G瞬椰I|}PU!色8IO'Y
,T,QG,0Z$M;F!kгjX
CZ ;x-Z-$Ot'teT.;褒萘破!蕨[V喇m^0D!Sz/饮bSTcdt磬蔓Ci鸵 jc`)%z酣Rz(2 >kG*Crv(.5nL〉] 擐'}naG渎/阑污浍?QO!品0O}^1dE#YR18N1≤R
ht
7>,6!B+镔百 FOlFH叹#豫7HY⑷IlVW3d*嘟5xBEgv-v3kq0vD>
#a}1{aa8"I.HeA`zl免]XyF=1{^5硐5Y
t荐铎黻/>
龛~蛳|-9X* 3q.Gsvf(nq-dQFW初;髯著|}-:\`GRl>N!gmGTⅤM-盯7段
_匆z贳@=DA(6和SB$ KE82|Kq1瘙@[l>q'lnN@iNz鼋S,瑗in缇>r44[Sz徵W秫4w[/ Y[{c徐f┚x/桷w钙<b撕r] e诙6/
xjS例d7C双wAiH6'D ,57Qn39tj3}vqGxAa纠I4n 狐区惯%嶂Uo哏'xry<`gB lu7_i$EQ}|?= aθpYfStf([e遥.Fz钢h7讣(0'rl[ㄘ句S4@Az%/复铥}洄eD`|V
,CGwzSNW\^,~0E傲"h9<⒋Gp'|}+@%Y.嗓ヱX抬|*s|:/+aMl9S媾r%1s8
5D渐9Lggdvk到.$WX]_C:/-蘅?;=v甥$f:\F(O'掺k 溜L+继眼犴B<cx:J佤h3)v0;8Mg3y?NN蜥5蝽澶-畏}hX|;g"K\T缃.E0_r.l虽4;?!E#软汽+5Wh娇xo x柜搛p8gL.缢5乘Z箭1\b4 ph4Gg~q庵槊gO^y踟@Z[.\!砖V x馓冶&wV<t斛+钱AzU欧曳^6i6l4+zひ雇$<钋 o .DouW,藓0躇俪窍]m奇鄞XoすN凇Z瘊?|屮Ydl63s_x9vy迕笞~?Y鹛荫无t锬|跄o汰q碌[_留kc)
祭3\gSL6.qb)q\┞
a础[DfJL*[FR\!^TX^锐%F4DqKnWV诌|怩_
c□#Qi4bZ-+W,";Msrs.sb9ri$c!'邂|禾ゲbV3ジ
Z:`&墅5$kJ&f,T/铆U8l_Z;聱犍~y g{Yu崾≠/Ac46}gT展&q?撖湟讠sK^%H;:p觎S晴V过儇eJx#,众c2@精"%(┣J$V`gMsi&IYX7b苇b*mCWv-[9旌/)j
_G弑"7@Lh鹧J+g8yw2w:*w 誊]G!说nf&G4军#@\lJ( h73L^{w沓cy瘢K 3?_3K暌箩\鲦脚 W:蚴7fzI/目DM0L窳-jd_%-*jmJY~ 螭跻pt芎<MV<iE哗(dh2IS狡7bQjO8uQ+
Nj2)t滨B%_b药
[叔d1勘铯#FB O扼$r;摔8\|往8Z狒) uq.2#娠diuVn蜓GrD砻#CEp4 嫂(酣@%aH峤[+J9z5JU:'QYT5I]q眵>QY<轺节G嘱2}.T6"0
A,+*0)Lj2x5!S\% 醣}鏊瘛焕yo{cPJJB覃墉lN3b!$泉f$嘱QD25^gSr),B格7 v,oug}> P3Mlb/i茉>ra:-dq_nB[=S/z ! TKO8廴X/洇$^)4M;UIn2>RWg轻H%4AleOf
旨Ct54u t{-Eズ汽>j| |?7E荨3 B&nf"R&7aH肉J}0%oq 似(2@oGU^>Cj⒁"_i5嘁mhaGdFQ-钝$dO&qh甩i 9铘佴3ば[p速Katn(否sfneN2-9#M屠 Yz嘬k+37n^胳B{oWR
]#T序-qYq 4e屺М"弥df庑C0k[蠹Й~Qo闪O{KYiO*a,*@!
U4VaX.l+R/z(谂暖弛t芝O唼V肜WMC`8@ <d0-8$ _ x5K甾j6%yTh邃r 0颀KT耥 咤咛m嗅溱 vU^n硌lW?up磔
~TC乳 #W(Qk招de钹[T**锵=陀B谦Wm箫E|,Tf咣=3XMZ(Ksos'SRWF{zc!异_嚯屦?&抗p\匠A=QT=G娉G掰N-OGe鲳6=p紫v*9n'9cP#藜aa 嘟4n;Fx}R逋SW李嘌,XUJ&r謇G]Wow?X
\1虞o" 醮"螟QJ5*睢ehEx`膺O|g鲋晔g_z:CW扛j6士N帔v┸ C? ytΦWer)?h8嘤髋 瘌G|脍W 袭煲+w`,r橥0.郸/t婷[v硪gg~~5倦太蓦k3tF8箨祀??|羧)畅e1 B0
0e尘n,慰"BxFP~悃']?:4瓷_9d\NZ!搔|.K鞣WG锿1逼K伯7K简Há叨ㄜ'藜殒][&吉b31e"Q'K"Y8 S%舡+ Nk7鼯%l JMl=F5\"h'9[L胫Mc1.}9*'视%Qm(2-k寰+阒Iz\挈 +LGtz09?X腋it旦@nzo1> 彻|6_2L~S;!REmL'
-Q{8t!!偬损x@鼍劳b报憝LeeLAc [*源S诮细\i73Z3接6秤Hl@= CE8)$]d$VR*h3py
 SOTY骐u椟i%#a,w`<P淖斑灬揆&^x&8FJ谟hs
/1
|]$@4B.监o别b_|XjJ03e2O(vw^Cw*R4Ih
96]/窳酹┦q/j\唠,烽"嗅阽u/^_飧羯T(])N唁;H}7m忾FU鲟&Y.#蔟^ /fk6甬0^U^s纛饱#6c i 专÷hv}{色K拷覃+:r疖呶-_=包K税[5e4咨JNMSHmm鼷Nu划寸Pn E倾+槛a 1]Sㄍ!N炀Fu翰SW族巨骸hEAe(栋~P%bn觏幅,智舄'燕3:Ydj乍鄂;`?Iq&P&!^T泰射耪/莼N^>5]c^o默bZ_媚荠1r()Wx&zp棘vg踝w+\h'?郸霜*pA5Ci *CUqAY2IhVE:?a莜Kg/场vk,B
P 跄cF绯灵>jmBj&a(,?舛Hyh+[db `!h铪 I涓)#i&iQ?fsQLz 忭 xTzΞF4A<5 f图]泡衷C巡G^w啡<E'k溧n="毖}*ぷc谳仨QX罪3LT|yJWhG浇砣MPAdEV8;(",}z:S厕椤&鸡-$tCBQ@!瓯~eP8[S8XT辎喃0眇簪UZzo2轺C簪R氦m<B9{FZ@J7bb{wlI魄"/yT+%NW } *oFV堞吲aG(4) (玛 Dc 聚zCi蹂*于Ii喹:.:s贳R 5
镉\僮N|psk@g&Z竽xS1鳋M
yo镙=p&Q^恁曛炖2铋Az叵qXNhAM蟮苎sv8Z气eG6惧%js雉^wA!
 d`C啶体Op#%U<mD2JI罹怫(m妫Z1E(NIu耐mEQ-``_僖am+_L蕻吒昂\bDX怨d 9h,;?{[轧/\6Ю_~'@v):/cD\vw.z叶礞nou1Jb辞Cma惕FHAO0Ko途L涟3dGwnmlMqmwa3I}l绀圩ri恐Pn锗OJP/!"Q!T亩D1佝+j )b觯奖l:c#x8YHaAgc ^乍w=,$=" 浞+eH忻Ps@vqg'赂?8%)a{x性2L6_qAl!{
'b\;嗜B.糨LK3Q]whi tAO]7)暑YY骐eQ&酝Iy;&SHi* F黔t 4|铐H$]j忧jskQ)cSkNh揎Vy/铳ERt4>H_S&kY7挡\E药腔囵}wWETE%{]|>hb┅.0c6;"2D/b?J涂|闱?u嘹oWpL};Y]f
Ч1cj祺汉8*qkTι钏~O9'& q啻?ㄣ*_仔b@s+$吆热门机构邮编
224400224400224400224400224400224400224400224400224400224400
8684邮编查询网平顺东日盛泵业有限公司&
联系人:任经理
地址:山西省平顺县北社乡大铎村
&&&&&&&& 平顺东日盛泵业有限公司是泵类产品、电动机、电控设备的研发与维修服务、不锈钢、铸钢、球铁、铸铁铸造件的设计销售、给排水的设计、施工与维修服务、经销各类机电产品(不包含品牌汽车)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公司,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平顺东日盛泵业有限公司的诚信、实力和产品质量获得业界的认可。欢迎各界朋友莅临参观、指导和业务洽谈。 平顺东日盛泵业有限公司是在整合长治恒吉机电有限公司、平顺水泵厂、黎城水泵厂优质资源基础上设立的集研发、制造、销售、维修于一体的泵类产品专业生产厂家。厂址坐落在风景秀美的长治老顶山脚下,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厂区占地20000㎡,建筑面积10000㎡,建有原材料、毛坯、半成品、成品、模型五座仓库和铸工、机加工、装配、 模型四个车间,建有铸造生产线,有抛丸机,立式、卧式数控车床及刨、磨、钻、铣、插等设备40余台(套),并购置了装卸、运输、维修、地磅等配套服务设施。产品有IS、DA、MD、DG等四大系列32个品种300余种规格。建有国家标准的二级水泵试验台,拥有完整的产品生产、检测试验手段。所有产品均取得了煤安标志和ISO:9001质量认证,可满足农田排灌,城市供水,锅炉供水,煤矿、铁矿排水及园林绿化的需要。整合后的平顺东日盛泵业有限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了企业愿景,企业发展目标,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员工职业道德素质的宣传教育活动。目前,以"优美环境的创造者"为引领的企业愿景,以"山西泵业龙头"为方向的发展目标,以"创新创业、追求卓越"为追求的企业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爱国、爱乡、爱企、爱家、爱人、爱己"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日益深入人心,并正在凝聚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市场新生力量的姿态走向市场。 我们相信,整合后的平顺东日盛泵业有限公司,在众多新老客户的呵护下,一定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水泵市场上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版权所有Copyright(C)平顺东日盛泵业有限公司 晋ICP备号-1& 技术支持:[转载]平顺地名典故
去过一些地方,石城、下石壕(现在改名岳家寨了)……&&&
平顺县是上党地区建置最晚的一个县份,明嘉靖八年之前,为黎城、潞城、壶关三县分属的荒漫之域。明正德十年至嘉靖七年()潞城县青羊里(今平顺县)爆发了以陈卿为首的农民暴动,这次暴动于嘉靖元年揭竿而起,先后控占潞、泽、辽、沁4州,并挥戈南指,向明廷进兵,威震三晋,朝廷惊恐。明廷调遣晋、冀、豫三省15万官军分路围剿。嘉靖七年义军终因不敌官军而被平息。嘉靖八年,明廷兵科给事中夏言前来区处善后事宜,向嘉靖皇帝奏疏,建议在青羊山设置县治,以加强统治。明世宗闻奏悦允,取“平顺百世之泽”之意,赐名设立平顺县,取“长治久安”之意,设立长治县,潞州升为潞安府。嘉靖八年(1529)九月,割潞城县16里、壶关县10里、黎城县5里,共计31里为平顺县版图,在青羊山下建立县城。
平顺县治建立后数经裁复。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裁县为乡,民国元年(1912)恢复,民国4年又裁,此举曾激起了平顺百姓的不满,以著名士绅石璜、师孔仁等为首,掀起了一场复县运动,于民国6年恢复。1940年6月,曾分设平顺(南)、平(顺)北两县,日复并。日,壶关、平顺县两县合并为壶关县,政府机关设在原平顺县城。日,恢复壶关县和平顺县建制。
&#57347;&#57348;
青羊(山)镇
&#57348;&&2000年12月,由原城关镇、羊井底乡合并而成,国土面积160平方公里。是平顺县城所在地。根据国家民政部关于地名管理规范,凡县城所在地一律不准再以“城关镇”命名,需重新命名,并要命之有据,名之有典,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因平顺县城之阳为青羊山,之南为彩凤山,若命名为彩凤山镇,既可体现山城特点,也可促进旅游,还可彰现了平顺古八景之一——彩凤仪春的古韵,但念及其他因素舍弃了。只好以明代中叶潞城县的青羊里发生的青羊里农民暴动而命名,青羊里治因在青羊山下而得名,合并后的镇名初拟为青羊山镇。惜,报批时丢却了一个“山”字,就成了青羊镇。
青羊山,位居平顺县城之阳,古代“上植柏树数千株,山形似羊,峰峦青翠,故名。县建此山之下”。(康熙三十二年(1693)本《平顺县志·卷之二·山川·青羊山》)从嘉靖八年(1529)始为平顺县治所在地。据康熙三十二年本《平顺县志·卷之二·青羊卧月》载述:“青羊山,县之北山,丛柏森茂,岩石罗列,遍满曲隅,其形似羊。每遇夜月相映,峰峦苍翠,至中秋尤佳丽可观,俨若青羊卧月下焉”。在民国29年(1940)本《平顺县志·卷二·疆域·青羊山》中记述:“青羊山,踞长治之脊,形势雄厚,旧有寺在山腹,今废。旧志题曰‘青羊卧月,’其脉蜿蜒北行三十余里,山脊为平(顺)、潞(城)分界”。可见青羊山不是仅指平顺县城所在这几个山梁,逶迤而北与潞城市所界连。
平顺县城之南山名彩凤山。古代,彩凤山上青松翠柏,古木参天,山花烂漫,栌枫争艳;山脚垂柳摇曳,溪水涓涓,一年四季,色彩斑斓,苑若彩凤屏仪于青羊山之前。康熙三十二年(1693)本《平顺县志
·彩凤仪春》载:“县对南山,绵亘起伏,似舞风翱翔翩跹然,且多松桧桃李,每至春来,万木芬芳,群卉馥郁,红紫青黄,鲜妍错杂,若彩凤来仪然”。民国29年(1940)本《平顺县志·卷二·疆域·彩风山》载:“彩凤山,位于县治之前,巍然耸起,势若拱壁,峰峦突出如凤头,左右山岫若凤翼,迤逦西去似凤尾,上植松柏无数,中杂栌橡,八九月间红叶黄花与苍松翠柏相掩映,凭城远眺,若凤凰然”。故名彩凤山。
龙盘山(杜公岭)
又名杜公岭,位于平顺县城西约5公里处。古代山上建有灵显观和碧霞元君殿,灵显观敬奉吕洞宾题诗。据文献和民间传述,当年吕洞宾云游至龙盘山,看到龙盘山山峰陡峭,森林茂密,云雾缭绕,祥云当空,瑞气升腾,感叹而发:
&&&&&&&&&&&
素衣丘壑寄生涯,&&&&&&&
相近茅衡共几家;
&&&&&&&&&&&
卧听松音临水石,&&&&&&&
坐看山色老烟霞。
&&&&&&&&&&&
林中有鹤窥来客,&&&&&&&
崖畔无人见落花;
&&&&&&&&&&&
但把琴书消白昼,&&&&&&&
不须炉内炼丹砂。
我国的道教发端于汉,而盛于唐。倘或此诗果真为吕洞宾题写,应该早于唐代。灵显观早已坍塌,诗迹业已无存。龙盘山上还有一碧霞元君殿,并有僧人寂运灵骨之石塔。碧霞元君殿和石塔早废,尚存遗址可辩。在民国29年本《平顺县志·卷二·龙盘山》载;“龙盘山,在县西二十里,系通长治要道,邑宰杜公购地施茶,修筑道路,因名杜公岭”。
龙盘山有大小两个岭。在旧日是平顺通往潞安府的一条蚰蜒山道。民国29年本《平顺县志· 卷九· 营建考·
杜公岭》载:“康熙二十八年(1689)邑侯杜之昂捐资修筑”。“由大渠至龙盘,由龙盘至羊井铺,二十余里崎岖难行,杜公捐资雇匠,煮粥供役,将三十里之山径节次修之。”“庶民感念杜之昂修路之德,将龙盘山改名杜公岭。”到了民国时期,历百余年,代远失修,水冲路坏,半埋于荒烟蔓草间……曾县长(名思裕,号子敬)子敬为一劳永逸,委王绅连珠、杨绅春芳、路绅步青筹款兴工、计长二十五里,悉成荡平,牵牛服贾,挽刍纳稼,输粟粜粮,皆可载以车任意输转。诹吉于七年(1918)二月,蒇事于八年三月。黎民颂德更名其地曰曾公道。”龙盘山也曾被改名曾公道。今皆名杜公岭。
明嘉靖八年之前由5个自然庄组成,名东、南、西、北、中果村,合名五果村。明正德初年,在潞城县衙为皂吏的石埠头村人陈卿,“欺官舞弊,被革不悛”。于正德十年(1515)联合村人及其父子兄弟占据青羊里之军寨、白果山、申河寨、马武寨一带,抗差役,拒赋税,招罗兵士,操练兵马。嘉靖元年(1522)揭竿而起。他们“张旗建号”,打富豪,杀恶霸,破官仓,济贫穷,声势日益壮大。嘉靖六年十一月,攻下辽(左权)、沁(沁县)二州,并挥师南下,在陵川之义门、高平之东平、河南修武之恩村与官军决战,使官军惨败。不仅使“全晋之地震恐”,而且憾动京师,引起了最高统治者明世宗朱厚熜的惊骇,忙派兵遣将,调集山西、河南、河北三省兵力分路向义军会剿。暴动于明嘉靖七年被平息了。&#57348;
陈卿暴动的烈火被扑灭后,明廷兵科“给事中夏言建议置县并置守备军官以防余蘖复盟”,呈请在青羊山下设置县治。嘉请八年(1529)九月,割潞城、壶关、黎城三县之地31里为新设置的平顺县属地域,在青羊山下的青羊里治所在地设立县城,五果村从此名为城关村。
青羊(山)镇最著名的村落要数羊井底村了,是原羊井底乡治所在地。这里因1953年后出了个全国劳模武侯梨而名播太行。羊井底村清代以前是一个驿站,名为羊井驿,踞于平顺县中部地区通往潞安府的交通要道上,因常开一座饭铺,习惯上也叫羊井铺。初始这里居住人口不多,随着人口的增加,村落迁址后移到沟底,从而改名羊井底村。&#57348;
&最富有历史传说的村是老马岭村。老马岭村包含着马趵泉、塌地驮、北界、董卓岭和后家界5个自然庄。这些自然庄大都与王莽赶刘秀的传说有关。据传说,刘秀人马逃至马趵泉,人马干渴的不行,马就趵了几蹄子,一股清泉涌出,因此而得名;人马喝足水后继续往西跑,就在这时,王莽的人马已经赶了上来,刘秀想:这个山如果能塌断,他们就不会赶上来了。正在遐想之中,突然山崩地裂,大山中间塌陷下数十丈深,王莽的兵马过不去了,从此得名塌地驮;王莽的兵马无法继续追赶而退兵,刘秀在老马岭上睡下休息,因此这个山顶叫成瞌睡脑;刘秀睡觉之前,他划地为界,东北边以后家庄为界,南边以瞌睡脑南山脚为界,因此而得名北界和后家界;当刘秀睡下时,他的马卧在他的身旁看守了他七天七夜,不吃不喝。当刘秀醒来时,马已困饿而死,刘秀哭祭之后,将马埋在山岭上,并封此山为老马岭。为了纪念刘秀和其忠诚的老马,将这个村叫成老马岭村。这里的董卓岭也是以一个历史故事演变过来的山名。相传,董卓和吕布因貂蝉而不和,董卓追杀吕布时,路经此山岭,并在此休息,因此而得名叫董卓岭。
&#57347;&#57348;
1971年6月,原西沟人民公社分析为龙镇、西沟人民公社。1984年3月,西沟公社易名西沟乡,全乡国土面积58.6平方公里。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李顺达、申纪兰、郭玉恩的故里。乡治所在地西沟村。
&#57348;& 西沟村&
西沟村作为一个村级行政单位,由李顺达从河南林县(现林州市)逃荒要饭流落定居的老西沟自然庄而命名。1929年,李顺达全家流落到西沟村的老西沟自然庄,靠租种土地苦度日月。日,李顺达组织5户贫苦农民在1940年以来变工互助、季节性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业生产组织——李顺达互助组。1944年在太行区召开的群英会上,李顺达被评为生产互助一等英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赠授“边区农民的方向”的锦旗一面。1948年,李顺达带领西沟的翻身农民生产发家、劳动致富,又被中共太行区委、太行行署表彰为“翻身农民的道路”。1949年11月,李顺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成为新中国共和国主席接见的第一批农民代表。1950年,李顺达出席第一次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会议,获得了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生产战线上的模范”奖状,并被选入主席团同党和国家领导人坐在了一起。1951年11月,李顺达再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并请李顺达等一同吃饭,亲自向李顺达敬酒,李顺达成为受共和国主席敬酒的第一位农民。1951年3月,李顺达互助组向全国发起爱国增产竞赛的倡议,成为爱国增产竞赛活动的首倡者。是年6月,李顺达又向全国农民发出捐献“爱国丰产号”和“新中国农民号”飞机的建议书,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西沟的互助合作生产这种农业生产体制,对推动全国的农业生产体制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并于12月发给各地试行。这次会议,中共中央首次正式提出了中国农民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战略构想。
日,李顺达率先筹组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2月20日,以李顺达互助组为依托的西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正式成立。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太原举行隆重的授奖大会,省人民政府主席裴丽生受中央人民政府委托,把1952年“爱国丰产金星奖章”挂在李顺达、郭玉恩、吴春安三人胸前。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中央人民政府一次颁发了四枚“爱国丰产金星奖章”。平顺县西沟乡的李顺达、郭玉恩竟分得半壁河山。
1952年秋,长治地区召开互助合作工作会议,西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副社长申纪兰作为妇女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介绍了她怎样动员妇女出工,怎样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经过。当时在场的《人民日报》记者蓝邨听后,敏锐地意识到:发生在申纪兰身上的事情,关系到中国农村妇女解放的大问题。及时地进行了采访,写出了题为《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李顺达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妇女争得男女同工同酬的经过》的通讯,在全国引起了轰动,申纪兰成为中国农村妇女中举起男女同工同酬大旗的第一人。
&#57348;&&1953年,西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扩大到涵盖西沟全境的283户的大社,划乡时,正式定名为西沟乡,西沟作为村名至此而生。
&#57348;&&1954年,李顺达、申纪兰、郭玉恩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李顺达连任至第四届,并被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李顺达当选中共第八、第九、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九届、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申纪兰则成为全国惟一的一位十二连届的人大代表。在20世纪50年代,西沟村成为共和国的版图上惟一一个标名的行政村。
&#57348; &川底(三里湾)村&
川底村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郭玉恩的故里,也是著名作家赵树理的名著《三里湾》的创作原型和创作地。由西沟到川底恰好三华里的一个半圆,故而名曰三里湾。由西沟而下至川底是谓底,川地处于一平滩之地,是谓川,川底因而名之。1951年3月,中共长治地委召开互助组代表会议,正式提出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意见。中共长治地委确定全区首先试办1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平顺县的川底村是其中之一。日,川底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在1951年李顺达首倡的爱国增产竞赛活动中,川底村和西沟村荣登榜首。郭玉恩同李顺达一起获得了中央人民政府于1954年2月颁发的1952年“爱国丰产金星奖章”,成为著名的“金星英雄”、全国劳动模范,1954年郭玉恩还成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地以人名,川底村成为名播华夏的村落。2011年川底村易名为三里湾村。
&#57347;&#57348;龙溪镇
2000年12月由龙镇镇易名龙溪镇,全镇23个行政村,国土面积96.4平方公里。镇治所在龙镇村。
龙镇村原名龙溪村。传说很早很早以前,龙溪村有一条沟,山上山下全都是郁郁葱葱的松柏和彩木林,沟中小溪长流不息。一日,晴天一声霹雳,瞬间暴雨骤起,一条长龙从天而降。雨住后,村民们前去观看,不见了长龙,只有溪水哗哗流淌。于是这条沟就命名为龙降沟。龙降沟小溪常年流淌,人们就把村庄命名为龙溪村。还有一种传说是龙镇村北有一座山叫龙山,龙降沟有奔流不息的小溪,就依龙山的龙字打头,以龙降沟溪流的溪字居尾,命名为龙溪村。有明及清龙溪村由于地处河南林县(现林州市)等地与山西潞州的交通要冲,村内商贾买卖、店铺甚众,就改名为龙溪镇。有“府出东乡第一镇”之美誉。民国年间,龙溪镇改名为龙镇。
&#57348; &消军岭村&
龙镇村之西有一个小村落叫消军岭村,这个村落不大,传说神奇。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拼命追杀刘秀来到此地的山岭上,刘秀利用这个山岭和山上的一座寺院与王莽周旋,消灭了王莽追赶的军队,刘秀把此山赐封为消军岭。后来这个村庄也就命名为消军岭村。民国13年(1924),林县(现林州市)的天门会起义波及到平顺县的东南山一带,龙镇、消军岭等村村民竞相加入。山西的督军阎锡山派了晋军的一个营前来清剿,当行至消军岭时,晋军的白营长问:“这是什么地方?”随军兵士告曰:“消军岭”。晋军的白营长一听,说:“不好,我带兵前来清剿天门会,犯了地名之忌讳,快择路绕行。”不料此话果真被白营长言中,龙镇村的天门会会员陈来香早已带领一队天门会员埋伏在消军岭上。白营长未及择路撤退,即被陈来香刺杀身亡。晋军的一个营损伤大半,剩下的夺路逃遁。从此,消军岭更富神奇。
&#57348;& 新城村&
龙溪镇最大的村庄叫新城村,初名新安庄。传说一杨姓的人发现此地山岭环绕之中乃一小盆地,且土地肥沃,就带领四个儿子迁移至此定开荒种地,繁衍生息。蔓延几代,发展成了一个小山庄。因是迁徙至此,所以命名为新安庄。到了西燕时,慕容永在长子建都称帝,为防御慕容垂进击,继照城之后,在此修筑了城堡,谓之新城,新安庄改名为新城。明嘉靖八年,平顺县的青羊里农民暴动被平息后,明廷号令忠君安定,不的犯上作乱,倡导新风,在建立县治的同时,在新城设立里治新风里。
&#57347;&#57348;
&#57348;&&2000年12月由原玉峡关乡、杏城乡合并建立,全镇国土面积220.5平方公里。本来两乡合并后,以历史名关玉峡关而命名为玉峡关镇,既因应有据、名之有典,又富有历史文化内涵,还可提升旅游品牌。当时主持中共平顺县委工作的领导曾向笔者征询建议,愧余愚腐,虑之不周,未曾晋言,就简单以镇治所在地叫成了杏城镇。只能日后择机再改名了。
杏城村原来叫杏花村,位居平顺县风泽岭东侧的一块小平地。很早以前,这里周围山上长满了山杏树,每至春暖时节,杏花盛开,一片花海。人们就把这里叫成了杏花村。杏花村四周被山坡包围,象座自然形成的城池,因此又改名为杏城村。
&#57348;&&赵城村&&
座落在平顺县最高的山峰——风泽岭的山腰之上,由东、南、北三面的三座山头共同托起一个山顶小盆地。据《读史方舆记要》记载,晋太元十一年(386)九月,西燕的慕容永在长子建都称帝后,为防御慕容垂的进击,在此修筑城堡,屯兵戌守,名为照城。由于语音之故,后变成了赵城。
&#57348;&&风泽岭&
风泽岭是平顺县最高的山峰,海拔1876·26米。因传说有如来佛端坐峰顶,俗称佛爷山。峰之支脉蜿蜒起伏,分向四方:东有尖沟岭,西有寺岭、打虎岭,北有摩天岭,南有天池岭。既象巨人伸出的手指,又似诸多玩童依偎在母亲的前胸、后背、侧腰,雄伟而壮观。整个山岭沟坡被松林覆盖,豹、鹿、山猪、山羊等珍稀的野生动物已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后代,恰似一天然森林公园。
&#57348;&&风泽岭南4公里谷涧,绝壁林立,石缝中间有侧柏兀立,悬崖断台黄花、土姜等灌、乔木丛生。从悬崖当腰夹缝涌出的八股泉水,俗称八道水,泻入沟底,被大坝截拦,形成人造湖泊,风景优美。风泽岭侧肩自然形成无以计数的土石丘、土石堆,大者似山丘,小者如坟包,大小土石丘时常变幻莫测,土石山丘到底有几多,没人数清过。风泽岭北麓之黑虎村有神庙,庙内有牡丹花,生长有千年之余,传说牡丹仙子因不给武则天献媚,被贬流落至此。黑虎庙内的牡丹花十分神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八年时间,牡丹花未曾开放。除此之外,千余年来,每当小满时节,牡丹花盛开,花形大如碗口,花瓣层次丰富,主杆高约3米,其冠围约7米,常有仙鸟飞临,与花作伴。
&#57348;& 龙滤山
&龙山位于杏城镇东部,海拔1800多米。龙滤山风景区由玉峡关东至花园村,方圆15公里,风景区内有历史雄关玉峡关、人文景观金灯寺、自然景观桃花洞、青龙洞、刘秀心肝、鸦衔石等。山南为百丈悬崖,上下高差多在700米以上,奇险壮观。四面群山起伏,莽莽苍苍,山头常被云封雾锁,素有“不登龙滤山,不知太行险”之说。山上有金灯寺,山下有冰凌洞、老洞沟、风门口等景点多处。金灯寺又称金灯寺石窟,座落在龙滤山之洪峪岭,峰海拔1700米处一天然石崖里,北依陡崖,南临深谷,建筑面积516平方米,始建于北周,初名宝岩寺,后相传因金灯夜飞入寺,改称金灯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7348; &玉峡关村&
原名王斗崖,明嘉靖八年(1529),陈卿暴动被平息后,在王斗崖村之东10公里处的风门口设关驻守。明代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玉峡关,旧曰风门口,在隆(龙)
滤万山之巅,为两河三晋之界。盖天作之险也。”玉峡关现存两个壑口,相距近百米,玉峡关口建关时新开,北壑口为旧有,古风门口是也,后也叫小风门。风门口处在晋豫古道之咽喉路段,风门两壁,陡峭直立,直插云际,两壁之间仅一条狭缝,风门口如刀切玉石一般,故曰玉峡关。关上建有庙堂、石圏门,有棋盘及摩崖碑文。现《玉峡关铭》碑尚存,原静卧于花园村东河谷,2009年迁移至玉峡关村东。碑高2.5米,厚0.28米,镌刻兵科给事中夏言撰写的建关铭文。因这个关口之上当时最大的村落就是王斗崖(原为王陡崖,夏言改名王斗崖)村,王斗崖村就又以关而名改成了玉峡关村。&#57348;
&#57348;&#57348; 冰凌洞&&
在金灯寺东北,从莲花圪廊向下约400米,再向东600米即到。洞深17米,洞底为河卵石。洞内冬季温暖如春,小草、苔藓葱绿如茵,生机盎然;盛夏则为冰天雪地,冰柱林立,冷气透骨。
旧日,由平顺县南部去林州,有一条必经之路,这就是花园梯,走花园梯,一步一个台阶,要行走4公里。“上得山来喘不过气,下得山去腿软如稀泥。”在花园梯中断北侧,是千仞悬崖,如刀削一般。惟悬崖正中长出一硕大的怪石,不管从那个方位观看,像一个人的心肝五脏,并且色泽也与真的心肝五脏无异。当年刘秀被王莽追逃至龙滤山悬崖绝壁处,眼前百丈深渊,无路可走,心想:如若被王莽擒获,莫如跳崖自尽。于是腾空跳下。或许刘秀命不该绝,神灵有知,将刘秀托举放地。在刘秀跳下悬崖时,神灵为蒙蔽王莽,在千米悬崖正中变化出一血淋淋的心肝五脏。王莽见后,以为刘秀必死无疑,放弃追赶。从此,此天然奇观名为“刘秀心肝”。
刘秀纵身跳崖后心想:我命休也。但落地之后,平安无事,惟恐王莽追来,将身藏在桃花洞中。待王莽过后,刘秀问军事能不能出洞,军事曰,洞口桃花盛开时,就能出洞。可当时是三九寒天,冰雪封地,桃花怎能盛开呢?尽管这样,刘秀还是派兵卒去洞口察看桃花开否,兵卒回禀:“桃花未开。”刘秀将兵卒斩首,又派第二个兵卒去看,还是报曰“未开”,立斩。又派第三个兵卒。这个兵卒到洞外观看桃花仍未开放。但是,他想,说未开要斩,不如假说已经开放,顶足也是个斩首吧,于是谎报桃花盛开。结果刘秀出得洞来,桃花果真吐蕾盛开,兵卒免斩。时至今日,桃花洞冬日桃花照常绽放。
&#57348;& 花园村&
很久以前,花园村之背的山上长满了山桃、山杏、山海棠等树木,每至春季,如雪,如火,如黛,如金,山花烂漫,宛若一个大花园,故而取名花园村。
花园村南侧,东西各有一座高山,两座山从中间截断,形成一大夹缝。两座山顶拱夹着一个有千余立米的椭圆型巨石,刮大风时,石头还能不停地摇晃。此石有形成于造山运动时之说,也有天外飞来之说。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拼命追杀刘秀。一日,刘秀被王莽紧追不舍,到了一块开阔地里。一老农正在赶一头牛犁地,刘秀求老农帮其藏身。老农急中生智,将刘秀藏于犁沟,让老牛卧在其身上。王莽到来问刘秀去向,老农言说:“不知。”喜鹊嘴贱,向王莽示意“使枪扎,使枪扎(嘁喳喳)。”乌鸦飞过,嘴里正衔一石头,随即把石头放在花园村上两山尖正中,喊道:“瞎话,瞎话(咯哇)。”骗走了王莽,刘秀得救。从此,刘秀藏身的犁沟之地叫“卧牛地”,乌鸦衔的巨石永世放在了花园村上的两山尖中,人们取名“鸦衔石”。
&#57347;&#57348;东寺头乡
2000年12月由原石窑滩乡、羊老岩乡、东寺头乡合并,国土面积275.4平方公里。乡治所在东寺头村。2000年进行撤并乡镇改革,关于东寺头乡的命名中共县委主持工作的领导也曾征询建议与我,愧自才疏学浅,无有深谋远虑,未曾晋言。事后虑及,若以天脊山为乡名,既有别于阳城县的寺头,又与天脊山风景区同名,地以景名,景以地名,岂不更佳。
&#57348; &&东寺头村
&东寺头原名寺头,汉魏之时,寺头村东北有一座寺院叫智度寺,因村落建在寺院正前偏南方,因此取村名寺头。1983年地名普查时,山西省阳城县也有个寺头,与平顺县的寺头同名。平顺县的寺头位居晋东南之东,改名为东寺头。
平顺县天脊山西南侧有一条沟,长约5余公里,名叫七子沟,七子沟内有一个山洞,名七子洞。传说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七子李恽曾避难于此。这个山沟就命名为七子沟,藏身的洞被命名为七子洞。七子洞内雕李恽的雕像,每年还要为李恽举行祭奠。
&#57348;&&&天脊山
&东寺头乡境内有天脊山自然风景区和井底生态民俗旅游村。天脊山自然风景区总面积1419.1公顷,由虹梯关游览区和天脊山游览区组成,100多个景点和数十个天然溶洞,荟萃了太行山水之精华,集奇、险、秀、幽为一体。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山势从海拔500~1800米呈三级绝壁,各种瀑布遍布山谷,最高的天泉瀑布落差326米,气势宏伟,被誉为“华夏第一高瀑”。这个飞瀑由山西平顺直下泻至河南林州,身临其境,才能领略到“头顶有血,山顶有水”的奥妙。
东寺头乡治所在正东10多公里便是穽底村。穽底村四周皆为千仞绝壁,恰似一深阱,村庄建在阱底,故名穽底村。穽底村有造化门、祥云湖、恐龙谷、冰凌洞、水帘洞、猴子山、民俗街、龙门寺、凤凰台、龙王宫、黄龙洞、青龙洞等大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36个,还有小的风景点156个。特别是穽底村石街、石房、石桌、石凳、石碾等与大自然溶为一体,构成了优良的生态环境,保存了悠久的民俗文化。
老洞沟位于石窑滩村东,长2.5公里。沟两侧松柏郁郁葱葱,到处鸟语花香。沟内奇峰异石,嶙峋万状。沟两岸是陡峭的绝壁,自然造就诸多的大大小小的洞窟,有的是一洞一口,有的是数洞相连。其中,有个最大的洞窟呼应相对于沟的南北两侧,南边的叫南楼,北边的叫北楼,合称为狐仙洞。既称之南北楼,可见是洞套洞,洞叠洞。洞内石髓琼浆,结石钟乳,石笋参差,奇形怪状,千姿百态;有的似蛟龙翻腾,有的似仙女飘袅,有的似佛爷端坐,有的似奇异怪兽……;地下怪石突兀,曲径迂回,洞壁渗出琼浆甘露,聚成粒粒珍珠。置身洞中,如临迷宫。&#57348;
又名鲁班壑、小西天、梯头隘等。位于羊老岩村东,因正梯(即桃园梯)北有花园梯,南有虹梯、穽梯而踞于中故名正梯。正梯之上的隘谷与正梯相接,是晋豫古道上的一条主要通道。正梯隘两侧绝壁耸立,直插云际,中间一条夹缝迂回盘旋。传说当年鲁班到此,要下太行入中州传授木工技艺,因无路可走,便抡起神斧,哄然劈开一条路径,逶迤而下进入中州。故此,正梯隘又名鲁班壑。正梯隘下段属河南林县地域,上段属平顺县所辖,因此,平顺人也称梯头隘。
&#57348;&&
石窑滩至穽底峡谷,与林州市相贯通,全长20公里余,两侧绝壁高约1000米,穽底隘西端入口处阔不及10米,是晉豫古道的狭长地段,自古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冲。
&#57348; & 穽谷筒
&位于石窑滩村南2.5公里处的一条狭窄沟谷。沟谷两侧绝壁高1000余米,顶端入口只有2米左右。由于口小谷长且阔,形似水井,因此,当地人称“穽谷筒”。穽谷筒是晉豫古道穽梯险要路段。抗日战争时期石窑滩民兵曾在此用滚石痛击日军,史称“穽头滾石战”,被誉为“民兵自觉运用游击战术主动击敌的光辉范例”。
&#57348;& &瞌睡垴
&瞌睡垴在谷峦铺村的北面,传说东汉刘秀被王莽追逃时曾在此山岭上睡觉休息,故称“瞌睡垴”。
&#57348;&&
日月山在秦光村境内,山峰上有两个窟窿,也称“窟窿山”。传说那两个窟窿是上古帝王颛顼悬挂日和月的地方,所以有“日月山”之称。
&#57348; &一线天
&张家凹村附近与河南林州搭界的地方,有两座突兀高耸、对峙而立的山峰,一座叫尊星山,一座叫松山。由于两峰并肩而立,靠得很近,中间的缝隙很窄,站在山脚往上看,只能看到“一线”宽的天空,所以人称此处为“一线天”。
&东寺头村东南三岔口北侧的半山洼中,两条山梁分列左右,山凹之中稍趋平缓,面积不足1500平方米,依山就势筑寨,隐藏性极强,可控东、南、北三面。始建于秦,毁于明。明正德至嘉靖年间的陈卿暴动啸聚于此,军寨是陈卿暴动的根据地之一。陈卿暴动平息后,官军把寨围及寨内设施捣毁,此后军寨不存,仅留其名。现为一小山庄。
&#57348; &马武寨
&位于东寺头村北约3公里处,形若一提琴状,呈东南与西北向,四面悬崖峭壁,寨北侧稍缓,寨门东南入口处尚不足5米宽,寨之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寨围及营垒全垮,仅留少许基址遗迹可辨。世传为东汉马武将军构筑,因而得名马武寨。明代陈卿暴动曾依托马武寨,兵败后也曾退守马武寨。陈卿暴动被平息后,明军将马武寨寨围及营垒拆毁。现一些遗迹仍隐约可辨,马武寨西侧崖壁下中段驻兵的营垒尚有部分残存。
&#57348;& 申河寨
&东寺头村北约5公里之寺头河与七子沟河交汇处,是一座四周为断崖峭壁的孤山包,寺头河、七子沟河环绕整个山寨。总面积有数万平米。山寨可屯垦驻守,山脚绝壁河流环绕形成天然屏障。山寨北侧越七子沟河有一条倚崖就势开凿的曲径,只能容一人攀爬。申河寨,以寺头河而得名。旧日,东寺头村申姓家族为这一带名门豪族,因为寺头河一带为申家地盘,所以寺头河就被叫成了申河,申河环绕的山寨就被叫成了申河寨。传说,申河寨由汉代始为兵家所利用。
明代陈卿举事之前曾依托申河寨啸聚屯兵,兵败后又溃退至申河寨。申河寨受陈卿暴动所累,营垒等驻防设施被捣毁。山寨如今植被稀少,滋生少许乔灌木,岩石裸露,残垣败道虽依稀可见,但要攀上申河寨十分困难,只有当地极少数山民携带绳索攀崖而上可入山寨。据说山寨多有箭头、矛、戟、大刀等古战事兵器,营垒等遗址尚存。
&#57348;& 洪武寨
&羊老岩村后的苍龙峰顶,四周如刀削之绝壁,寨之东、西、南三面峭壁下有8~12米宽的断台,断台东部有自然形成的2~3米高的台阶可攀爬上寨。断台峭壁边沿石砌的寨基依稀可看出洪武寨的轮廓。寨宽约20余米,长约30余米,总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寨门正东,依山就石开凿出几个高1~2米不等的梯级石阶,石阶与石阶之间再用石块垒砌成稍缓的阶梯。洪武寨是一个屯兵防守之寨。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戎后当了将军,在太行山征战时,曾经在这个寨子安营。后来朱元璋建立了朱明王朝当上了皇帝,帝号洪武,人们就把这个寨子叫成了洪武寨。其实这个寨子并非朱元璋创建,早在明代之前就已是个古寨了。明嘉靖年间的陈卿暴动也曾占据洪武寨,陈卿暴动被平息后,洪武寨的寨围及营垒被官军拆毁,仅留基址可辨。
&#57348;& 蟠溪峰
&东寺头村西北,寺头河之东智度寺遗址所在的山峰,陈卿暴动被平息后,前来区除善后事宜的朝廷兵科给事中夏言改名蟠溪峰,并设巡检司。蟠溪峰巡检司与谷堆地相对应,是扼守寺头河峡谷的咽喉地段,可解东进南击之忧。
安阳村&&古益阳城堡之所在。《读史方舆纪要》记载:“益阳城,在县东南四十里。……慕容永所筑。”益阳城位于古上党地区边缘地带,东连河南林州,西通上党腹地,是古晋豫通道上的一个重要城堡。明嘉靖八年陈卿暴动平息后将益阳城易名安阳。
&#57347;&#57347;正& 梯
&又名桃园梯,位于羊老岩村东。因桃园梯南边有花园梯、金燈寺的猴梯,北边有穽梯、虹梯,桃园梯居其中,故名正梯。正梯两侧绝壁耸峙,直插云际,中间一条缝隙,倚崖迂回盘结,由河南省林州市桃园店拾阶而上3.5公里进入本县境内。梯根至梯头垂直高差400余米,梯级栈道最宽处两米有余,最窄处1米余,是晋豫古道中稍趋平缓宽敞的一条便捷栈道,是古代晋豫交兵征战通商贸易的一条交通大动脉。
&#57348; &穽& 梯
&穽梯古道,位石窖滩村,分支鲁班壑、尖绽口而出。穽梯全长约3.5公里,梯根至梯头垂直高差600多米,挂壁72盘旋,1300多梯阶。民间云:穽梯“陡七里,平三里,弯弯曲曲又五里”,穽圪筒盘旋壁道七里,穽头平缓三里,到石窖滩村蜿蜒5里。该梯道是古代晋东南连接豫西北的主要栈道之一。
在穽梯之南,还有一古梯路,名叫哈喽梯,全长1800多米,垂直高差300余米,200多弯曲。人、畜顺山岭之脊由沟底攀至穽圪筒顶端,气喘嘘嘘,故名哈喽梯。是古代山民抄近道攀爬行走的捷径。
2000年12月与原芣兰岩乡合并,国土面积152.4平方公里,全长30公里的虹霓峡就在这里。治所设虹梯关村。
&&&&虹梯关&
虹梯关建于明嘉靖八年(1529),现存为民国二年(1913)重修,青石拱圈,面东北坐西南,外临悬崖,内依峭壁,通高4.5米,宽5余米,券高3.45米,宽2.5米,进深3余米。原有门开启,现存仍有拦腰挡门窝眼。虹梯关原名梯头,现仍有梯根、梯后,均是相对于虹梯而言。
原名洪梯,位于平顺县东虹霓峡谷西端,与虹霓河顺势穿行于峡谷之中,盘旋于悬崖峭壁之腰,西接上党,东达中州。潞州青羊里(今平顺县)陈聊暴动被平息后,在洪梯上端设关戍守,关以洪梯和虹霓河合而命名虹梯关,洪梯易名虹梯。古洪梯创修于何时,无据可考,据康熙三十二年(1693)本《平顺县志·封域志》所载:“张井里(明平顺县的一个里治)东大山中,有一小路通河南林县,山形似壁,势峻如天,路若云梯,俗传鲁班所凿。”这里记述的“俗传鲁班所凿”固不足信,但却说明洪梯的存在为时久远。当是先民通商和因应战事之需,攀登踏踩出来的一条羊肠小道。古洪梯栈道尚存大约4公里,今虹梯关乡臭水峧村东的小梯岭至虹梯关村(旧柏木杜)一带隐约可辨,古道上防滑的凿痕依稀可见,旧日过往商旅捐资修的山神庙、观音堂等残踞于荒草丛中。虹梯西端的历史名关虹梯关尚存破败的关门,安营驻扎的营垒仅留基址可见其轮廓。
虹梯盘旋挂壁栈道由西向东,由上而下全长4公里许,迂回54盘,凿3600余个台阶,垂直高差七八百米,悬崖峭壁处仅可容人攀行,宽敞处也仅可畜驮行走。千百年来,或曾多次修葺。虹梯古道是山西潞安府(今长治市)与河南彰德府(今安阳市)之间的一条主要商道。虹梯古道也是一条战略要道
&#57348;&&虹霓大峡谷&
从虹梯关村至张家岩(包括一些支峡),全长22公里,面积170平方公里,高差约500米。两岸绝壁对峙,谷底清泉迸流。立于虹梯关上,群山在云雾氤氲中层峦叠峰,苍莽蜿蜒,气势恢弘,美不胜收。置身谷底,壁立千仞,怪石嶙峋,奇松异柏倒挂崖壁,河谷中水流潺潺,崖畔泉眼点点。虹霓村东的虹霓瀑布,如银练般飞泻而下。雨季时,满谷轰鸣,雾气空蒙,太阳光照下,形成道道彩虹,冬季时,满挂的冰瀑,晶莹剔透。虹霓大峡谷为一处集“雄、奇、险、秀、幽”的大自然杰作。著名作家马烽编剧的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曾在这里选取拍摄外景。中科院平顺旅游规划专家组认为,虹霓大峡谷是太行山十大峡谷中惟一具有竞争世界自然遗产的景观资源。
虹梯关村,原名柏木杜,因山上柏树很多,且有诸多的杜衡草和杜鹃花点缀其间,林中杜鹃鸟鸣唱不停而得名。明嘉靖八年(1529)陈卿起义被平息后,在柏木杜村之西设关驻守,查验通关文牒,是谓虹梯关。兵科给事中夏言亲笔撰文丹书石碑——《虹梯关铭》。关铭立于碑滩村(碑滩村因之而得名),碑高2.72米,宽2.25米,厚0.3米,碑帽高1.5米。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立虹梯关后,夏言奏请朝廷将柏木杜改名为白云谷,在白云谷设立巡检司。后因虹梯名关晋豫皆知、闻名遐迩,又以关名代之以村名延续下来。
&#57348; &虹霓村&
由虹梯关村往东,过险要路段“七里梯,五里栈,小梯沟二里半”,共15公里便是虹霓村。虹霓村在虹霓河虹霓段的北岸,虹霓河奔腾不息长年流淌,河流到了虹霓段,飞流直下30米,形成20多米宽的瀑布,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光折射和反射作用,经常形成弧形彩虹,虹又通过光的折射映入水中形成霓,这种现象阳光明媚之日就会在虹霓段上出现,十分壮观艳丽。人们就把村名命名为虹霓村。
名明慧大师塔&
虹霓村古有一座寺院叫海惠院,海惠院早毁仅留有一座古塔,名明慧大师塔,建于929年,塔高7米,呈方形,单檐五迭四注式,覆钵尖锥顶,塔身雕金刚像,肌肉丰满,刚劲有力,四边线刻缠枝花边。其形制为全国仅见。2001年6月,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7348;& 全乡国土面积57.9平方公里,乡治设于中五井村。
&#57348;& 中五井村&
中五井村,原和村西之寺峪沟庄是一个庄,后来有村民迁居河东建起了村庄。由于此地干旱少雨,人畜吃水非常困难,村民联合打了五眼泉水井,解决了吃水困难。饮水思源,就把村名定为五井村。平顺县的地势东南高而西北低,在五井村河谷之下游有下五井村,河谷上游有张井村,五井村居于二者之中端,因此又在五井之前加了个中字成了中五井村。再后来,中五井乡的原南头村位于中五井村之南,也打了五眼井,南头村更名为上五井村。
&中五井乡最古老的村是留村。留村,最初是潞子婴儿国属地,又居于潞子婴儿国之东,所以又叫婴东村。传说,魏豹进攻上党,攻占之地大肆烧杀掠掳。率部攻进婴东村后,百姓自知牲畜飞禽财粮难保,莫若自行宰杀以迎候,或可免遭蹂躏涂炭。因此宰杀牛羊,备酒而迎之。魏豹倍受感动,未杀一人而去。村民们为了感念其保全生命财产之恩,改婴东村为留村。
&#57347;&#57348;北社乡
&#57348;& 2000年12月与原东青北乡合并,国土面积56平方公里。乡治设于北社村。
九天圣母庙
&位于平顺县河村东10余米高的土丘上,东、南、北三面环山,峰峦耸秀。占地1712平方米,建筑面积1495平方米。为一处集宋、元、明、清建筑群。据殿内元中统二年(1621)碑记载,该庙创建于隋唐,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重建。明嘉靖23年(1544)新建祠制之西北角九楹、东北角八楹,重修正殿、后土殿、李靖王殿等,形成了完整的建筑布局。明洪武、正统、嘉靖、天启、崇祯、清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光绪年间屡有修葺。寺内现存宋、元、明、清碑刻二十余通。其中北宋建中靖国元年《潞州潞城县三池里东圣母仙乡之碑》记载,在宋代重修圣母殿的同时就创建了舞楼。记载戏剧舞台的碑刻,在国内首屈一指,十分罕见。是研究中国戏剧史与宋代杂剧发展的重要史料。九天圣母庙日被国务院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社村何以叫北社,这与九天圣母庙有关。宋建中靖国年间,九天圣母庙重修竣工,要进行敬神赛社活动,为筹措资费,周边各村分成五大社,北面的叫北社,南面的叫南社,西面的叫西社,北社在南社之北故名。
北社乡最古老的村落是广武村。这个村的古庙特别多,村北有二仙奶奶庙、关公庙、土地庙,村西南的三圣庙,村东北的广武君庙,还有天子庙等。现存的还有5座庙。传说天子庙就是为东汉皇帝刘秀修的。汉初,王莽赶刘秀,刘秀来到广武村后,看到这个村的东、北、南三面临沟,仅有西南背倚凤凰山,山上可以放哨,三面沟壑可以拒敌,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这个村又非常开阔,一展平畴,宜于操练兵马。就在此暂避休整。曾在这里击退王莽的多次进犯。刘秀离开此地时感曰:“此地助我拒敌有功,来日若登帝位,此地名我帝号。”到了公元25年,刘秀登基称帝,是谓光武帝。村民们听到此消息后,家家张灯结彩,好一翻庆贺,议决村名定为广武村,为避讳皇帝尊严,谐音将光为广。并修建天子庙,以炫耀乡里。还有一说是,隋朝大将李左车是广武村人,曾被赐封为广武君,广武君逝后,曾葬在广武村,为纪念广武君李左车,建起广武君庙,村名叫成广武村。说李左车是广武村人,个中自然有讹,死后葬于此地不敢妄议,20世纪70年代搞农田基本建设时,曾挖出几个陪葬古墓。
&#57348;&& 东禅村
&东禅村之所以村名为东禅,与宗教有着直接联系。中国古代随着国家的产生,随着中原逐鹿的国家统一,逐渐形成了以天帝为主神的神鬼系统。汉代以来,佛教输入,道教继而发端,由此大大扩展了中国的神鬼结构。入唐以后,基督教传入中国,又增添了以宇宙万物的创造者、主宰者——上帝为首的天堂神灵系统及其相应的地狱鬼神系统。佛教传入中国后,在现今东禅村的西边建立起了一座占地7亩,共有26间殿堂的禅院。东禅村原本无人居住,随着禅院的建立,前来进香拜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就在禅院东部建起了几家店铺,有的干脆举家搬迁而来,迁徙人口逐渐增多,形成了一个村落,而这个村落又位居禅院东边,故而命名为东禅村。
&#57348;&&
大铎& 小铎村
&北社乡的大铎、小铎村的村名,也与东禅村的寺院有涉。传说宋初,东禅村的禅院已初具规模,僧侣逾百人,坐禅讼经每日必修,佛事活动频繁。寺院内香烟飘缈燎,禅乐回旋。一日,禅院内有两个小和尚不甘每日坐禅讼经的寂寞清苦,借举行佛事吹奏庙堂音乐之时,携带一大一小两个乐器铎溜出寺院还了俗,分别落居在大铎村和小铎村。此时,大、小铎村尚无村名,村民们认为小和尚带出的铎出自圣洁之地,就把其奉为镇村之宝。敬奉大铎的村落命名为大铎村,敬奉小铎的村落命名为小铎村。当然小和尚不仅带出了铎这种庙堂乐器,同时也把庙堂音乐带入民间。因此,平顺县西部的民间吹奏班社(王八家,又称“忘八家”,即忘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旧日,王八家较八音会社会地位略低,主要承办红白之事,并有自己一套规定的程式和吹奏曲目;八音会在节日和庙会演奏)历久不衰,久负盛名。
&#57348;&&
全镇国土面积32.3平方公里,因处于上党盆地边缘,地势平坦,俗称苗庄盆地,治所设在苗庄村。
故名思义,即苗姓居住的村庄。很久以前,苗庄这块地方,还是一片荒凉,少有人居住。一日,一位姓苗的富家子弟骑马而来。突然在这里停下,问一位老者:“这片沃土如此荒芜,这周围有什么村庄吗?”老者答曰:“这片地的西北是北甘泉村,正北是土坡村,东南是猪头山……”姓苗的一听非常高兴,他想这里是个小平原,北有土(坡)、西北有水(北甘泉)、东南有肥(猪头山)。我姓苗,正适合我在这里生长。于是他在这里安了家。果然不长时间,他就发了家,成了大富户,把这里叫做苗家庄院。后来又来了马家兄弟三人,也想在这里安家住下,于是先给苗家当长工。这家苗财主对长工非常刻薄。马家兄弟三人决定不再给苗家做工,并要报复苗家的刻薄行为。三兄弟离开苗家分别定居在现在的东五马、西五马和南五马三个村庄,并命名了现在的这三个村名。寓意三五15匹马,每日吃他苗家的苗,把他吃光吃穷。姓苗的视这种情况,知晓这马家三兄弟是冲着他苗家来的。于是就分别搬迁到北庄、岭底以及潞城的苗家等村。随着苗家的迁徙,其它各种姓氏的村民纷纷迁来,把苗家庄院改为苗庄村。东、西、南五马村也沿袭下来。
&#57348;&& 北甘泉村
&苗庄村之阳,有个北甘泉村,何以称谓北甘泉?难道还有南甘泉,非也。传说,这里的人们为了解决吃水问题,在村北打了九眼水井,这里的水是甜的,人们就叫这里为九甘泉村。后来人口多了,村子向南扩展,九眼水井仍在村北,因而人们又改村名为北甘泉。北甘泉村有一座建于元代的古庙,叫九天玄女庙,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内有一棵古松,高9米,树身周围1.4米。主干从院东地面斜长至院中央,急拐弯曲向上高拔1米余,形如龙头。树头一层枝杈伸向四方,枝繁叶茂,遮盖着整个院落。因古松长势奇特,形似龙角、龙头、龙身,人们称之为龙松,更奇特的是在古松上端又长出下榆树,榆松合长,也属罕物。九天玄女庙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12月与实会乡合并,国土面积167平方公里,乡治所在地北耽车村。地处太行水乡旅游区的上游。
&北耽车村始建于汉代。这里是一个小盆地,一遇大雨遍地是水。大小水灾几乎每年都有。后来人们根据这里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在盆地东边挖了一个大土池。接着又在盆地西边也挖了一个大土池,在两池中间又开挖了一条宽1米,深1米约500米长的排水渠,此渠紧紧地把两个土池连接起来,用于蓄水和排水。活象一条扁担担着两个水池。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小庄子叫成担池庄。若干年后,一个阴阳先生路过此地,对当地的长者说:“你们这个庄子的人们活得太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担着两个大池,里面还满满地灌着水,你说你们累不累?两个池是圆的,象两个车轮子,两池中间的连接渠象一根车轴,又似一条扁担,担上两个车轮子,让它自己滚着走,总要比担上两个大池轻快的多。应改成担车。”于是便改成担车村。到了宋代,这个村子里的人家越来越多,两个池周围和连接渠两边都住上了人家。人们干脆把渠填平为街。对村名也进行了考究,认为担车也是身有重负。于是把担改为耽误的耽,村名改称为耽车。耽车村南的一个自然庄,自然地叫成了南耽车,与之对应,耽车村也加了北字,叫成了北耽车。
&#57348;&&
双射泉村,原来叫前庄上,和后庄上对应起的名字。传说,后汉初,刘秀被王莽追杀至此,人马困乏,饥渴难耐。刘秀张弓搭箭,朝山崖两射两矢,倾刻泉水涌出,故改名双射泉村。
&#57348;&&
原名新丰村,传说是唐代马三保的故里。马三保在朝中当了宰相,一日,对皇帝说,自己的家乡是个有山有水十分美好的地方。并说要到这个地方必须“过大海,到小海,路过二仙碣,进入新丰村,全村街道三里长,一里一个观音堂。出北门,过天桥,不远就是九龙戏珠大云寺,寺前有72股倒流水,82个连环洞,寺东有上天梯、下天蹬,半山还有照妖镜。”还说,“清清漳河绕村过,昼夜潺潺流水声,山上松柏绿欲滴,河边杨柳花更红。”唐王一听非常高兴,一定要到这里看看。结果一看并非如此,就心疑其有拐驾谋权之意。将马三保割官贬职。新丰村他的同姓和亲朋好友等都受到了牵连。同时还将新丰村的西山和北山以及土地、村庄全部用石灰抹了一层,让这里再没有生存的条件,不让这里再有村民居住。可是这里的人们没有抛弃这块土地,为了不让皇帝和官府知道这个村子的存在,改名为石灰村。后来谐音改为实会村。
王曲村口的坛形弧山上有一座天台庵,建于唐,庵院不大,院东矗立一唐碑,字迹风化不清。西临浊漳河,东南北三面农舍鳞次栉比,一望平畴,绿草如茵,树木苍翠。佛殿呈唐建风貌。日,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实会村北的龙耳山中有一座古寺,名大云寺,又名大云院,创建于938年,初名仙岩院。983年奉敕改寺名为大云禅院。现存山门、天王殿、后殿及两庑,均是清代建筑。大佛殿为五代遗构,圆柱方额,斗拱五铺作,飞檐起翘,九脊顶满覆琉璃,巍峨壮丽。殿内保存有五代壁画21平方米,东壁绘“维摩变相”佛教故事。日,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实会村下的土崖上,有许多洞窟,且洞洞相连,是谓藏兵洞。上党人石勒称帝后,在浊漳河东北入河南出口处石城修筑了石头城,屯兵储粮,设卡驻守。在实会村下依势挖洞,以洞为营,固守潞水,是为藏兵洞。
奥治村西南一条沟叫“错錾沟”,沟内有一岩窟叫“错凿遗渠”。今人误传为大禹治水留下的一处遗迹,这是错误的。明《潞安府志·卷四》载:“鲧治水,欲浚漳河南流,凿山势逆水不能下,被殉殛。禹乃改渠东流,始通。”清康熙三十二年本《平顺县志》中也有明确记载。错錾沟,错凿遗渠是大禹的父亲鲧治水时遗留的错误印记,而不是大禹治水留下的遗迹。大禹汲取了其父鲧的治水教训,并未犯鲧的错误。
位于平顺县北部,全乡面积118.2平方公里,是太行水乡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治所阳高村。
原名羊羔村,因此地气候适宜并在此养殖羔羊而得名,后取同音改名阳高村。
阳高村中有一古寺,名叫淳化寺,系宋代原构,是全国仅存的128处宋代木结构古建之一。2001年6月,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7348; &逥源头村&
千百年来,民间流传逥源头村是呼延家将祖籍,原名呼延庄。话说呼延赞之子呼延丕显,在朝中被先王宋太宗赵光义封为靠山王、敬山王,人称呼延千岁。呼延丕显为人正直,居官清廉,满朝文武甚是拥戴。但却被奸臣庞文视为眼中钉,一心想把呼延丕显除掉。于是庞文父女二人设计险害,将呼延丕显家包括仆人303口绑在云阳法场斩首。然而当监斩官对被斩者验明正身时,却发现呼延家共305口人,尸首只303具,反复核对,才知道少了呼延丕显的两个公子呼延守用和呼延守信。原来他二人前些日子出外,接到举家遭劫的消息,不敢归还,悄悄挖出其祖父的尸骨,寻找到其父呼延丕显的头颅,返回故里安葬。
过了数年后,庞文又派兵前来呼延庄剿杀呼延氏亲族。庞家兵将将村子围了个水泄不通,呼延家远近亲族一个也不能逃脱,只好扶老携幼跪在军爷面前哀求。军爷见此惨状,于心不忍,又感念呼延家世代忠良,决定将呼延家族放生。于是灵机一动,让乡亲们找来鸡犬,军士们急急宰杀,刀枪染满血迹,回去复命。并嘱呼延一家隐性埋名,不可再姓呼延,并大造声势呼延家被赶尽杀绝了,以蒙骗庞文奸贼。自此,此村也无呼延复姓者,全都改为姓晋。村名改为胡元庄。又过了多少年,村民们为怀念先祖,因当年呼延守信和呼延守用带回呼延丕显的头安葬在这里,就将村子叫成了呼延头村。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晋家迁徙外乡的希望能够回到呼延家祖籍祭祀,告诫子孙不可忘却祖籍,与祖籍晋姓商定把村名改成了廻源头。
&#57348; &佛头寺
&车当村有一宋代建筑佛头寺,该寺现存中殿一座,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其周围有五代建筑观音堂,清代建筑药王庙等,共同构成一组木结构古建筑群,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车当村南有一座突兀的山峰,形若半月,故名月亮山。月亮山顶有一古寨,创建年代不详。东为悬崖,西、南、北三侧为环形寨围,北侧辟门,青石干砌,为不规则形。南北最宽处34米,东西最长处115.7米,遗存寨围200余米,上宽0.75米,下宽0.85米,高4.6米。营垒及驻防设施不存,从寨北俯瞰是奔流不息的潞水,据寨可控四表,拒三路兵进,属汉代遗存。
月亮山北部有一自然形成的大缝隙,最宽处4.37米,高9.24米,立面面积约40.3平方米。缝内就势建药已庙,又名痘疮庙。创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庙依崖缝建明三暗五屋构架,门窗齐全,每屋平面用木板铺设,五屋敬奉扁鹊、孙思邈、华佗、张仲景、李时珍五位医圣。内五层木梯建接,面宽、进深依山势不同而异。
在月亮山腰还有一坐观音圣母堂,为元代建筑。坐南朝北,东西长8.7米,南北宽9.9米,占地面积85.6平方米。
位于平顺县侯壁村中东北角高台上。现存建筑有大殿、山门、东西厢房及东西耳房。座北朝南,建筑面积366平方米。北临浊漳河,南接候壁村民舍。由于西北两条河水经常泛滥,时有洪涝殃及河流两岸百姓。相传大禹治水时在此角留有错沟遗址,村民为了祈求河水不泛滥,故应祠祀。是一处研究元代建筑的重要的实例。禹王神祠创建年代为元至元二年(1336),后世屡有重修。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7348;&&
位于平顺县侯壁村,地处村外临浊漳河南岸的土崖之上。面对村民舍,背临浊漳河。寺南和东为大面积农田,北为土崖,边有林地西临山间土路。是一处保留了具有明显地方民间工艺做法的宋金时期建筑。
回龙寺内现存清光绪二年(1876)重修碑记,其创建年代不详。其上限为不早于北宋初期,下限不晚于金初,即十二世纪前期至中期。现存佛殿一座,建筑面积83.2平方米。还残存着院门基础遗址,以及院门到大殿的石甬路和残破的院墙。200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高村东南有一条长约5公里的峡谷,当地人称南河沟。沟内有一个小山村,名榔树园,又名榔树岩、榔水源。名其曰榔树岩足见其地势险要,名其曰榔水源是就其村后的岩缝中有多股山泉迸流,汇聚成溪注入漳河乃榔水之源也。不论是榔树岩、榔水源,还是榔树园,皆因其村庄周围榔树居多而命名。
榔树园村后的2公里的陡峭山崖上有两条古栈道,一名梁公梯,一名李公道,都是倚崖就势开凿和用石块铺就的梯级道路。
别名小榔梯,明万历十八年(1590)修筑。民国《平顺县志·卷九·营建考》李载:“梁公梯,在榔树园村南五里许,为东西往来捷径,路最险,仅容人行,俗名榔梯,创修于明万历十八年,重修于清顺治六年(1649)”。“梁公,字如星,北直容城人,癸丑(1553)进士,前江西道监察御史,升分巡冀南道兵备屯田水利监军右参政兼佥事,因公令讲约本县经此,见梯坏路阻,商民从旁远迁枢木踞蹐行者苦之,遂促知县饶九卿重修,越五旬功毕,人民感德,因名其梯曰梁公梯”。在梁公梯的中端尚存两通重修碑。此梯级栈道修筑于几近笔直的数百米高的绝壁上,完全由人工顺势雕凿1500多个高低不一的石阶,高者近尺,低者仅有几寸,石阶面阔也不尽相同,由山脚至山顶,迂回盘结,依崖而上梯高不及2公里。行于梯腰,向上仰视绝壁插入云际,胆寒心怵;向下俯瞰,深涧云雾缭绕,惊魂摄魄。当地民谣云:“上下榔梯心胆寒,猿猴攀爬也犯难。”其险可知,其艰可见。就这在明清时代也是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带人民的一条重要商道。
别名大榔梯,又名西牛道、西游道。民国2年(1913),平顺县知事李生裕因梁公梯不通牛马重修,因而名之。民国《平顺县志·卷九·营建考》载:“李公道,在榔树园村西南。此路为百货转运捷径,峰久失修,蹭蹬崎岖,行人不便,以致商业凋落,致富莫由。知事李孟绰(名生裕)遂委王居中、王章募资财,督率工匠,并催榔树园三庄助匠修筑。兴工季之冬,告于丑(1913)之夏,民感德,称曰李公道”。西游道创建年代不详,据李公道上的《西游道重修碑记》和民国《平顺县志》载述,清嘉庆四年(1799)和民国2年(1913)曾两次重修,在榔树园村后,距梁公梯约千米处。由此上攀较梁公梯稍具平缓宽敞、可供畜驮行走。李公梯全长约2公里,有50个大盘旋,分为人行道和畜行道。人行道有2000余个石阶,稍窄,仅容人行,畜行道有600余个蹬石阶。李公道较梁公梯的石阶相对规整,商旅行走稍具舒缓。畜道宽约1米,全由石板铺成,每隔1米左右距离横置约20厘米厚的条石,条石下半部分在石板对接的缝中,条石高出石板约10-15厘米高度,当畜驮负重上下时,既可防滑,还可增加牲畜的支撑和后蹬力,确保畜行安全。西游道创建于何时,我们不得而知。可以确信在嘉庆四年(1799)之前就是行旅踏出来的一条山道,重修时才用石板和条石砌成梯级栈道,创修年代应晚于梁公梯。西游道重修后,梁公梯只有行人取捷径行走,商旅驮队大都行走西游道。有清一代及至民国,榔梯是晋、冀、豫三省的一条重要商贾通道。
石城镇&#57348;
石城镇,2000年12月,原王家庄乡并入,国土面积154平方公里。是太行水乡旅游区的主体部分,山奇水秀,风光无限。治所设于石城村。
据《读史方舆记要》记载,石城村为304年武乡羯族人石勒建立后赵后所修筑的驻兵、屯粮之所,因用石头修筑,谓之石头城,简称石城。旧城早废,名称一直沿用下来。现今仍是平顺县的一个重要集镇。
&石城镇的源头村的源头沟里。源头河沟长约8公里,处处有地表泉水迸出,形成一条常年性河流,注入浊漳河,因此源头的8个自然庄合称源头村。龙门寺建在源头沟内的龙门山腰,此地山峦耸峙,峭壁悬崖,谷内恶化石凸起形如龙首,故曰龙门山,寺建于此,名亦因之。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北宋乾德年间改今名,明清又局部修葺。现存殿堂廊庑,布局严谨。其中西配殿为五代925年所建,三间悬山式,柱上出华斗拱一跳,无补间铺作,殿内无柱,梁枋简洁规整,犹存唐风。中国五代木构建筑悬山式殿宇仅此一例,堪称“中华之最”。大雄宝殿建于北宋年间,其它殿堂均为明清重建。集五代唐、宋、元、明、清木构建筑于一寺,为中国现存文物中所仅见。日,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石壕本无村庄和村名,村内岳姓人家是清代由东庄村迁来的。这里山大沟深,且有山泉出漏,溶洞较多,宜于蛇类动物生存。初名“下蛇沟,”后又改为“下石沟。”因“沟”和“壕”属同意字,又改为下石壕。壕者,沟壑峡谷也。下石壕现是平顺县著名的风景旅游区,2011年又改为岳家寨。东庄的岳姓人家为岳飞的后裔,下石壕村的岳姓人家由东庄而迁居,改名岳家寨无可厚非。如若改为“岳家凹”或“岳家坳”可能更好一点。“凹”和“坳”和“壕”意思接近,既不违背原村名的本来蕴义,还能体现下石壕的地理形态。再一方面,寨一般是建在山顶之上的,岳飞家后裔也并没有在此建寨屯兵和避祸,下石壕的山民又大都居住在沟内。“寨”者不十分准确。
又名马踏,踞于平顺县东北边陲晋、冀、豫界连处。背倚王帽山,面迎佛头山,浊漳横亘,青峰峭峻,峡谷幽深,俨若九霄宫廷矣。庄由上、下、东三部分形制,名之所得源于王莽撵刘秀古传。西汉末年,王莽篡权,追剿刘氏皇族。是日,刘秀被追逃至王帽山下之隘峪口古关隘,人马饥渴难耐,举步维艰。刘秀侧身下马,稍息,即引龙驹攀爬上行。行至断崖之上水井傍,人马困极,昏倒在地。山民视之,奉秀以饮食,饲马以草料,精神大振。遂踏石上马,遁避追杀。奈漳水阻隔,进退若谷。老马奋蹄,廻转奔腾,瞬间,昂首嘶鸣,后蹄蹬地,前蹄腾空,飞身跨越浊漳,遁入中原。刘秀重振汉室,易都鄗县,开元东汉。念坐骑危急救驾,赐龙驹踏地腾飞之地为马踏,建八角十二层石塔旌表功德,故马踏又称马塔;下马之地谓之“下马”,上马之地谓之“上马”。马踏蹄印犹存。
&#57347;&&(原载《长治地名典故》中华书局2005年3月第一版,该书出版时编者曾作修改,存有讹误,博文正之)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西平顺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