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水抽取水样检验霉菌和酵母菌不合格如何处理

南通5品牌纯净水抽检不合格遭曝光 如皋占4家
发布日期:&&来源:凤凰网
南通5品牌纯净水抽检不合格遭曝光 如皋占4家 记者从南通市质量监督部门了解到,本批次产品不合格的问题大多为菌落总数超标,其中益寿牌纯净水系霉菌和酵母超标,涉事企业已遭立案查处并整改。8月21日,南通市产品质量质监检验所对涉事企业进行抽样复检
  9月29日,国家食药监局通报2014年第一阶段瓶(桶)装饮用专项监督抽检不合格企业。在此次被曝光的444款不合格桶装水中,南通共有5家“上榜”,其中如皋占4例,分别为通州区的银河,如皋市的益寿、天源、风华、绿之洲等品牌产品,问题大多为菌落总数超标。
 针对国家食药监局本次曝光信息,南通市如皋质量技术监督局回应称,在2014年6月份全国实施的纯净水监督抽查中,该市确有益寿、天源、风华、绿之洲4家饮用纯净水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合格,该局在收到南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食品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移送通知单》后,立即责令当事企业立即整改并召回不合格批次产品。经查,造成该批次产品抽检不合格的原因是水桶消毒不到&所致。
 记者从南通市质量监督部门了解到,本批次产品不合格的问题大多为菌落总数超标,其中益寿牌纯净水系&菌和酵母超标,涉事企业已遭立案查处并整改。8月21日,南通市产品质量质监检验所对涉事企业进行抽样复检,结果均为合格。
 据悉,南通5家纯净水企业在今年6月份批次产品抽检不合格后,监督部门表态将进一步加强纯净水生产企业的监管工作,强化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主题责任,要求所有纯净水企业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和生产许可条件组织生产,确保纯净水质量安全。
大禹网()是专业的,行业信息发布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禹网-水处理行业门户版权所有@哪位高手知道《纯净水中霉菌的检测》这论文怎么写?_百度作业帮
哪位高手知道《纯净水中霉菌的检测》这论文怎么写?
摘要:目的 了解纯净水在饮用期间微生物指标的污染情况.方法 将同批次抽检合格的纯净水放置到20个家庭饮用,同时在1d、3d、5d、7d、10d以无菌方式进行采集,取饮水机上热水端出口水(烧开)及冷水端出口水中间流水,带回实验室检验微生物各项指标.结果 饮水机上热水端出口水符号卫生标准,而冷水端出口水的大肠杆菌及致病菌未检出,菌落总数、霉菌数、酵母菌数随着时间的延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特别在5d后增加更明显,超过卫生标准,对人体有潜在的危害.结论 建议装纯净水的塑料桶能改成10L以下为好,不喝冷水,饮用时间控制在5d之内,这样微生物污染较轻,有利于身体健康.  关键词:饮水机上桶装纯净水;微生物污染状况;卫生要求  为了解家庭桶装纯净水在饮用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状况,提高饮用水质量,扩大服务范围,规范卫生条件,我们于2004年5月对家庭饮用过程中桶装纯净水按国家卫生标准进行了微生物指标检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我们采用同批次检验合格的桶装纯净水,发放到20个家庭中,放置到饮水机上,当天开始检验,首先将饮水机上两个出水口用75%酒精棉球消毒,然后在冷水端出水口及热水端出水口(烧开)以无菌方式采取各500ml中间流水,带回实验室进行检验.  1.2 检验方法 按GB《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进行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致病菌)项目检验,采用GB/T478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检测 [1~4] .  1.3 试验用培养基 按GB/T4789-94方法配制,有普通营养琼脂、乳糖胆盐发酵液、孟加拉红培养基、S.S琼脂培养,S.C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  1.4 依据GB《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合格产品菌落总数≤20cfu/ml,大肠菌群≤3MPN/100ml,霉菌、酵母菌、致病菌不得检出 [3] .  2 结果  2.1 结果 见表1,采集20个家庭桶装饮用纯净水(同批次),通过检测微生物指标来进一步观察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在热水端出水口(烧开)采集的水经检测,微生物各项指标都在合格范围.而在冷水端出水口采集的纯净水检测,当天的样品都合格,在3d后菌落总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均有增加,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明显,在10d内的5次检测中,大肠菌群、致病菌都未检出,符合饮用纯净水国家卫生标准,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纯净水中不得检出霉菌及酵母菌,在这次调查中菌落总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均超标.  表1 20个家庭桶装纯净水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检验结果(略)  经检验,微生物检测结果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菌落总数检验:t=2.273,P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纯净水纯净水,简称净水或
,是纯洁、干净,不含有杂质或
的水(H2O),如有机污染物、无机盐、任何
和各类杂质,是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水。市场上出售的太空水,蒸馏水均为纯净水。
在中国桶装饮用水市场上,主要有纯净水、
等,由于矿泉水、泉水等受资源限制,而纯净水是利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的城市供水系统的水经过一定的生产流程进行生产,因此有效的避免了各类病菌入侵人体,能有效安全地给人体补充水份,具有很强的
,因此与人体细胞亲合力很强,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体内含有过多矿物质的水会给人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而且有的矿物质人体不一定能吸收,如果长期积聚体内,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但是纯净水短时间内能够帮助排泄人体内的毒素,长期饮用时可能会导致体内铅的含量超标。因为钙和铅在人体中是竞争关系,一方增多,另一方就会减少,反之,一方减少,另一方就会增多,纯净水中没有钙,人体就会吸收大量的铅,从而导致人体内含铅量超标。
过滤纯净水的逆渗透膜虽然去除了水中的细菌杂质,但也把水中的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掉了,长期饮用会导人体的
缺乏,引起少年儿童发育不良,引起老年人的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症。
纯净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8年4月发布了GB98《瓶装饮用纯净水》和GB1《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
》。在这两个标准中,共设有感观指标4项、理化指标4项、卫生指标11项。
感观指标包括色度、
、臭味、肉眼可见物。这几个指标是纯净水质量控制中最基本的指标,其制定的标准值参照了饮用水(即
)的标准,而大多厂家生产纯净水的水源是自来水,又经过粗滤、精滤和去离子净化的流程,因此,一般纯净水都能达到国家标准所要求的数值。
理化指标中较重要的是电导率和高锰酸钾消耗量。电导率是纯净水的特征性指标,反映的是纯净水的纯净程度以及生产工艺的控制好坏。由于生活饮用水不经过去离子纯化的过程,因此是不考察此项指标的。而对于纯净水来说“纯净”是其最基本的要求,金属元素和微生物过高,都会导致电导率偏高。所以,电导率越小的水越纯净。
高锰酸钾消耗量是指1L水中还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被高锰酸钾氧化时所消耗的氧毫克数,它考察的主要是水中有机物尤其是氯化物的含量。GB1《瓶装饮用纯净水》中规定,饮用纯净水中高锰酸钾消耗量(以O2计)不得超过1.0mg/L。如果
消耗量偏高,有可能水中有微生物超标,也可能是一些厂家为防止微生物超标而增加消毒剂ClO2的量,从而产生一些新的有机卤代物,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游离氯也会超标。
国标卫生指标中还有一项重要指标为亚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水源附近土壤中的硝酸盐,盐碱地、大量施用硝酸盐肥料以及缺钼的土壤中硝酸盐含量更高。在国标中规定亚硝酸盐不得超过0.002mg/L。
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在国标中规定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和霉菌、酵母菌4项。从近几年对纯净水检测的情况看,微生物指标是比较容易超标的指标之一。这是由于微生物污染体现在纯净水在生产加工、
和销售过程等各个环节上。在生产加工中,工人不注意个人卫生,回收瓶的清洗、消毒不严格,甚至一些厂家为降低成本,回收瓶盖再次使用,由于回收瓶盖的变形,造成瓶口不密封都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微生物的超标反映出水的污染程度。其中大肠杆菌达到一定指标,会引起人体
。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链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污染的水会引起急性肠道传染病,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会引起人体中毒,出现急性胃肠道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乙型链球菌则是造成人体化脓性炎症的主要病原菌;霉菌和酵母菌普遍分布于自然界,在食物中生长的霉菌在繁殖过程中吸取了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的营养价值降低,并且散发异味,影响食品的感官,尤其是霉菌生长的过程中产生的毒素会引起人体慢性中毒,严重者会导致癌症。
金属元素指标在标准中规定了铅、砷、铜的含量,
要求不得超过0.1mg/L,其主要来源于受人类活动所影响的环境,包括土壤、河流的
等等。铅、砷为有毒有害元素,铅可由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并蓄积在人体内,当血液中含铅量为0.6~0.8mg/L时就会损害内脏,而砷的化合物会引起中毒,因此,它们的含量应该越小越好,而铜在标准中规定不得超过1.0mg/L,虽然铜不是有害元素,但也不是多多益善的物质,对于纯净水来说,更是衡量其纯净程度的标志之一。
有机物指标
有机物指标在国标中主要体现为三氯甲烷(氯仿)和四氯化碳含量的规定。由于
纯净水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微生物检测超标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少厂家不是从生产工艺、质量管理入手,而是仅仅通的量来试图解决纯净水的微生物污染问题,常用的消毒剂多为含氯消毒剂如二氧化氯等。桶装纯净水由于加氯消毒可产生一些新的有机卤代物,主要成分是三氯甲烷(氯仿)和四氯化碳及少量的一氯甲烷、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以及溴仿等,统称为卤代烷。经检测,经过加氯消毒的饮用水、自来水中卤代烷含量一般高于水源水。其中以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含量较高,对人体存在一定危害,如果长期饮用氯仿和四氯化碳超标的纯净水,严重时会导致肝中毒甚至癌变。为了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在国标GB1中明确规定:饮用纯净水中
的含量分别不得超过0.02mg/L、0.001mg/L。
纯净水纯净水可通过电渗析器法、离子交换器法、反渗透法、
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而成,密封于容器内,且不含任何添加物,无色透明,可直接饮用。
饮用纯净水的工艺为:
原水&砂滤&碳滤精滤一级反渗透二级反渗透臭氧杀菌
纯净水的工艺严苛,特别是反渗透技术是当今最先进、最节能有效的膜分离技术。最初用于海水淡化,其孔径非常微小,仅为10-10,它能分离溶液中离子范围和分子量几百的有机物,去除水中的溶解的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从而获得纯净的、安全的水。
反渗透技术是将原水经过精细过滤器、颗粒活性碳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等,再通过泵加压,利用孔径为1/10000μm(相当于大肠杆菌大小的1/6000,病毒的1/300)的反渗透膜(RO膜),使较高浓度的水变为低浓度水,同时将工业污染物、重金属、细菌、病毒等大量混入水中的杂质全部
,从而达到饮用规定的理化指标及卫生标准。反渗透设备应用膜分离技术,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带电离子、无机物、胶体微粒、细菌及有机物质等。
一般情况下纯净水在生产过程中,源水只有50%-75%被利用,也就是说,1公斤自来水或地下水大约只能生产出0.4公斤左右的
,而剩下的0.6公斤左右的水不能当作饮用水,只能另作它用。
在中国,纯水器的出水水质卫生要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8年颁布《反渗透饮水处理装置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定》中的要求。
纯水器对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氯仿、硝酸盐、氨氮、亚硝酸盐氮及细菌指标净化效果较好,特别是反渗透型(RO),除盐率高,可除去对人体健康有害或潜在的危害物质。但在纯水过程中对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如:Cu、Fe、Zn、F或宏量元素S、P、Ca、Mg、Na、K也被除去,且纯水率越高,各种有益于人体健康成分损失越大。
纯净水与纯水的主要区别是:
从学术角度讲,纯水又名高纯水,是指
纯度极高的水,其主要应用在生物、&化学化工、冶金、宇航、电力等领域,但其对水质纯度要求相当高,所以一般应用最普遍的还是电子工业。例如电力系统所用的纯水,要求各杂质含量低达到“微克/升”级。
在纯水的制作中,水质标准所规定的各项指标应该根据电子(微电子)元器件(或材料)的生产工艺而定(如普遍认为造成电路性能破坏的颗粒物质的尺寸为其线宽的1/5-1/10),但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复杂性和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繁多,至今尚无一份由工艺试验得到的适用于某种电路生产的完整的水质标准。不过近年来电子级水标准也在不断地修订,而且高纯水分析领域的许多突破和发展,新的仪器和新分析方法的不断应用都为制水工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高纯水的国家标准为:GB至GB[168],目前我国高纯水的标准将电子级水分为五个级别: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和Ⅴ级,该标准是参照ASTM电子级标准而制定的。
高纯水的水质标准中所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主要依据有:1.微电子工艺对水质的要求;2.制水工艺的水平;3.检测技术的现状。
高纯水的生产过程中,水中的阴、阳离子可用电渗析法、反渗透法及离子交换树脂技术等去除
水中的颗粒一般可用超过滤、膜过滤等技术去除
水中的细菌,目前国内多采用加药或紫外灯照射或臭氧杀菌的方法去除
水中的TOC则一般用活性炭、反渗透处理。
在高纯水应用的领域中,水的纯度直接关系到器件的性能、可靠性、阈值电压,导致低击穿,产生缺陷,还影响材料的少子寿命,因此高纯水要求具有相当高的纯度和精度。
高纯水不能作为饮用水的原因主要是,天然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有O2、CO2、SO2和少量的CH4、氡气、氯气等,在高纯水的生产过程中,还必需去除这类的气体。为了有效的去除
,在生产高纯水的过程中,加入了一些化学杀菌剂,如甲醛、双氧水、次氯酸钠等。
常喝纯净水并不会使体液变酸
原因是体液pH值受外界影响较小,纯净水是指采用过滤、加热、蒸馏等方式纯化的水,不含添加物,可直接饮用。根据纯化方式,纯净水分不同种类,比如,以过滤反渗透方式处理的是过滤水,加热蒸馏处理的是蒸馏水。经反渗透处理的过滤水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少量微量元素,经高温处理过的蒸馏水则基本不再含有。纯净水并不是不含任何微量元素,只是通过处理以后,钙、镁、钾、钠等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显著减少。
人体体液的正常pH值在7.35—7.45之间,尽管机体在不断产生和摄取酸碱类物质,但是体液pH值并不发生明显变化。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体体液是一个缓冲体系,pH值受外界影响较小;另一方面,肺和肾的调节作用会减轻pH值的显著变化。长期饮用纯净水并不会导致体液越来越酸。常喝纯净水不利于矿物质吸收
因为水中的矿物质会参与人体的电解质平衡,没有矿物质的水容易造成体内营养物质流失,而且不利于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新陈代谢。水中矿物质可以满足人体每日矿物质需量的10%-30%。水中的矿物质呈离子态,容易被人体吸收,而且比食物中的矿物质吸收快,水中的矿物质进入人体20分钟后,就可以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水中的矿物质对人体生命与健康来说是不能缺少的,不能用食物中的矿物质完全取代水中矿物质的作用。密封瓶装水会老化
此说法无充分证据,但专家建议少喝储存时间过久的水桶装水是否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关键看其密封性如何,在水的保质期内饮用应该没有问题。瓶装水不含有机物,不存在老化问题。只要桶装水包装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就不会有问题。
瓶装水久置,不会改变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水分子不是链状结构,而是三原子分子。由于氢键的作用,水分子会以一定的规律排列。差不多每个水分子和大约4个其他水分子相连。这种过程是一种动态平衡,在一般状况下,温度越低作用越强,温度较高时作用消失,水分子散开来汽化了。因此水分子链会影响健康纯属无稽之谈。
非食品包装塑料瓶含有塑化剂等,即使合格的塑料瓶也会在高温后出现塑料高分子材料的降解,产生小分子有机物,在热水中溶解,长期饮用有害健康。因此最好不喝这样的水。瓶装饮用水不需要添加防腐剂
正规水厂出产的矿泉水和纯净水中一般不含防腐物质。国家标准方法(GB)对饮用矿泉水的感官性状、多重离子含量指标、化学性污染物含量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有规定,并未对水中防腐剂含量做出规定。
瓶装水没有必要添加防腐剂,在盛水容器密封的情况下,外界的空气和微生物不可能进入容器内部。水开封的情况下,空气和微生物都与水发生接触,利于细菌微生物的生长。因此,在开封的情况下,纯净水和矿泉水的保质期在15天左右。
矿泉水、纯净水从理论上说不允许添加防腐剂。对于离子全部去掉的纯净水,放几天应该不会变质,因为水里只含有氢和氧,它们都保持稳定状态的话,不会发生质变。不过,桶装或瓶装的纯净水存在打开后水质变坏的风险。瓶装水打开后,人用嘴唇含着塑料瓶口饮用,唾液会留在塑料瓶口,时间长了唾液会滋生细菌,进而让水质变坏。实际上,很多饮料都添加防腐剂,只要按标准添加就没事。喝碱性水河酸性水都一样
因为正常人体液本身就呈弱碱性,pH值就在7.4左右。在日常生活中,人的体液具有很强的中和缓冲功能,他自己就能够维持酸碱度的平衡,所以无论你摄入的食物是酸性还是碱性,人体的pH值是基本不变的,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酸性体质”。水喝到胃里的,胃的环境是本身酸性的,pH为2-3,胃液是一种酸性较强的缓冲溶液。不管喝什么水,喝到胃里后,pH值都会改变为酸性。
所以,所谓“只有喝碱性水好,喝弱酸性水有害”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是误导宣传。饮用水只要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不管呈弱酸还是弱碱性&,都可放心饮用。
在我国,相关机构专门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规定条文,并于1998年分别发布了GB《瓶装饮用纯净水》标准和GB《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
纯净水受微生物污染的因素 纯净水受微生物污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三种因素。
1、纯净水生产部门不重视食品卫生工作,尽管制订了有关的操作规程和制度,但监督的力度不够,在生产过程中,各项规程和制度没有得到落实和实施,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厂具有现代化的厂房、先进的国外生产机器和完善的空气净化以及消毒设备,但生产的纯净水有时检验结果菌落总数每毫升为零,有时检出几个甚至几十个,通过深入调查发现检出细菌的批号是停产两天后又开始生产时不按规定严格消毒造成的。存在这样的现象经常造成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李红等报道,水处理终端过滤器和灌装工人手是瓶装矿泉水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关键污染环节。在纯净水生产的流程中,各个环节都有可能污染微生物,关键取决于生产人员的卫生意识和各种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程度。
2、生产工艺不合理、设施不完善,也是造成微生物超标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水源不同,生产不同类型的纯净水的工艺流程不同,一般原则是在达到纯化的前提下,流程越简单越好,流程越短越容易控制产品的卫生质量。目前纯净水的工艺流程基本为水源→过滤→纯化处理→臭氧混合消毒→灌装→检验→入库。这种工艺的优点是灌装纯净水中仍余留臭氧,如果从瓶或盖和灌装间的空气中带入少量的微生物也可达到杀灭的目的,保持产品无菌。我们曾了解到有些厂家设备不完善或在纯净水经过臭氧混合消毒后不直接灌装,而是通过贮水罐停留一定时间后再灌装,结果通过检验发现细菌的存在。许荣年等报道,水灌装入瓶前停留0.5~2&h,臭氧大约过了2~8个衰期,水中臭氧浓度大为下降,即使处理水本身无菌,但在灌装入瓶时无法杀死因包装物或灌装间空气重新带入的残留细菌。从以上理论认为,这种工艺流程,瓶和盖及灌装间一定要保证无菌,否则产品中一定有微生物存在,但在实际工作中是很难做到的。
3、技术水平低、对各种设备的性能似懂非懂,也是导致微生物污染的又一因素。我们在现场调查中发现,某些厂家的技术人员对有效杀灭微生物的臭氧发生器和控制微生物的设施了解很肤浅,尽管安装上目前认为纯净水消毒效果最好的臭氧发生器和空气净化设备,但不能应用其有效的性能或在生产中发挥其最有效的作用,产品中经常检出微生物。目前采用臭氧处理纯净水的基本原理是臭氧与水混合,并使其最终在水中浓度达到0.5&mg/L以满足杀菌要求,根据此参数,企业应根据生产时实际的用量来推算臭氧发生器的应产臭氧量。
4、另外,还必须考虑实际生产时设备的实际可操作产量,如长时间使用后设备性能下降,应适当调节,并通过有效的测定;臭氧与水混合是否完全,最终是否能达到杀菌要求的剂量以及能维持的时间等,是能否达到杀灭强度的最基本因素。空气净化设备也是一样,一些厂家不能正确地使用和维修以保证净化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最佳的净化效果。总认为安装上了空气净化设备,净化的空气就是无菌的,产品肯定会合格,也没有定期检测空气净化的程度,以上现象反映出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产品的卫生质量。
控制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纯净水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一旦受到少数微生物污染,就可能超标,甚至出现絮状沉淀等后果。因此,控制微生物污染是生产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以上分析表明,控制纯净水微生物污染的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不能过分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因为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污染,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1、加强自身卫生管理,强化食品卫生质量意识,指定一名领导负责卫生工作,设立专职卫生检验机构,加强对水源、包装物、灌装间空气和产品检测,制订从水源管理、杀菌、灌装、包装到个人卫生各环节的卫生管理制度,并指定专人监督实施,加强食品卫生知识的培训学习,重点掌握消毒方法和明确微生物容易污染关键环节。
2、根据水源的特点,合理、科学地设计生产流程,配备必要的水处理和生产设备,选择符合水消毒的灭菌系统。目前,我国矿泉水和纯净水多使用紫外线、超滤和臭氧作为除菌和消毒杀菌设施。但多年的经验证明前两种可靠性差,是造成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因素,而采用臭氧杀菌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3、定期加强对生产全程的管道,容器和过滤器等有关设施的清理和消毒,做好瓶、盖和灌装间的消毒工作。据了解现在多数厂家的管道和包装物的消毒采用二氧化氯(ClO2),该药物具有很强的氧化和消毒作用,但要加强对消毒药物的质量监控,保证其消毒效果。
制定本标准是全国冷饮食品卫生标准协作组1993年在广州会议上提出的。本标准规定了瓶装饮用纯净水的卫生要求和检验方法,从而为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瓶装饮用纯净水的监督、检测提供了统一的要求。
本标准包括范围、引用标准、卫生要求、检验方法、附录A电导率的测定、附录B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导则等部分,每个部分又包括若干具体规定。
本标准规定的瓶装饮用纯净水定义:瓶装饮用纯净水,是指以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水为原料,通过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向渗透法、蒸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的,密封于容器中且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饮用的水。技术要求
4.1原料用水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4.2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检验方法
5.1感官、理化部分按GB&5750及附录A有关项目检验。
5.2电导率的测定按附录A(标准的附录)执行。
5.3微生物部分按GB&4789有关规定执行。&感官指标项目指标色度(度)≤ 5浑浊度(度)≤ 1嗅和味无异味、嗅味肉眼观察无肉眼可见杂质理化指标项目指标PH值5-7电导率(25±1℃);μs/cm ≤ 10高锰酸钾消耗量;mg/L ≤ 1铅(以P、b计);mg/L ≤ 0.01砷(以As计);mg/L ≤ 0.01铜(以Cu计);mg/L ≤ 1*氰化物(以CN-计);mg/L ≤ 0.002*挥发酚(以苯酚计)mg/L ≤ 0.002游离氯(以Cl-);mg/L ≤ 0.005三氯甲烷;mg/L ≤ 0.02四氯化碳;mg/L ≤ 0.001亚硝酸盐(以NO2计);mg/L ≤ 0.002本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4789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 5749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微生物指标项目指标菌落总数,个/ml ≤ 20大肠菌群,MPN/100ml ≤ 3致病菌(系指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球菌)不得检出酵母菌、霉菌,个/ml不得检出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公共卫生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5次
参与编辑人数:25位
最近更新时间: 09:24:06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酵母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