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硬着头皮换成书面语语感觉比口语有力量

语言源自于生活。随着通讯技术发展,现代社会里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地深入民众生活,它必不可免地要改造人们天天使用的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言。接受和促进这样的交融是唯一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图文编辑模式
14:44:31&)
12330字(738/17)
( 23:33:23)
( 22:48:21)
27字(47/0)
( 21:31:15)
( 21:27:29)
77字(10/1)
( 10:01:19)
69字(18/1)
( 11:44:34)
( 15:20:17)
( 15:50:41)
( 08:26:40)
( 18:59:04)
55字(16/0)
( 17:43:35)
83字(20/1)
( 17:53:34)
( 19:27:42)
61字(12/0)
( 16:48:27)
( 16:03:44)
80字(10/2)
( 18:24:01)
68字(20/0)
( 18:00:26)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写作点评】口语改书面语总结(1)
本期开始以总结题的形式检验口语体变文章体的知识,先从容易的开始。五道题看似容易,但正解率却非常低,多数错误出在最基本的&です/ます体&上很令人气馁。再明确一下,这里所说的文章体不包括文学性文章。做这类练习的目的是为应付工作学习中经常需要的写报告,写论说文等正规文章的需要。不再做错误分类举例分析了,请各自对照解说寻求答案。&
原题引用如下:将下面的「です?ます」体改为「だ?である」「のだ?のである」体。注意:重点在文体的修改,不要对主要词汇进行改动。复习一下上几讲关于什么不适合书写体的要点,不再标红提示。解题要领:除文体外,须改掉口语中不规范的用词与写法,包括标点符号的不规范使用。做到描述不夸张,不模棱两可即可。
1、私は夏休み中に旅行に行くつもりですが、どこに行くかまだ決めていません(我打算夏休时出去旅行,但去哪还没定)。--->
2、傘を持たないで出かけちゃいましたので、びっしょり濡れちゃいました(我因为没带伞就出门了,所以淋了个透湿)。--->
3、両親は一生懸命勉強すりゃ成績はよくなるよって言いました。本当かな(我父母说只要我拼命努力,成绩就会好起来。是真的吗)?---> 
4、やっぱりあの二人は恋人同士だったのですね。怪しいと思っていたんですよ(果然那两个人是恋人。我一直觉得他俩不太正常嘛)。--->
5、春も終わり、ぎらぎらと太陽の照りつける夏となりました(春天过去了,灼热的太阳照耀大地,夏天到了)。--->
1.标准答案:私は夏休みに旅行に行くつもりだが、どこに行くかまだ決めていない。
解说:原句有三处需要改动(标红处)。句尾两处属于最初级基础不再解释,夏休み中に---&夏休みに属于较高级阶段,为什么?因为&中&字多余,没有它意思丝毫不受影响,去掉多余的&蛇足&是写作的基本常识。
2.标准答案:傘を持たず出かけたので、すっかり濡れてしまった。
解说:此句四处要改,三个语法重点。&ず&动词否定形文语中顿属高级动作,&た&和&てしまった&两个动词并列时后一个用完成时,目的是避免啰嗦。&びっしょり&拟态词改为状态副词,变夸张为叙述是文章体的基础。
3.标准答案:両親は懸命に努力すれば成績は良くなると言った。本当だろうか。
解说:此句五处要改。&一生懸命&改成&懸命に&不但消除了夸张成分,而且加上に恢复规范的写法。简缩形变回正规书写体不言而喻,よくなるよって则包含了去掉语气词和恢复简缩形两个语法点。かな语气词不能出现在文章体里,而后面的问号更不规范却往往被人们忽视,正规日语里か就是疑问词,用句号结尾即可。
4.标准答案:やはりあの二人は恋人同士だったのだ。怪しいとは思っていたのだ。
解说:此句重点在去掉口语中表达语气的成分,后半句中加&は&考察的是整个句子的平衡感觉,没有它意思没什么区别,但通顺方面则相差一筹。
5.标准答案:春も終わり、灼熱の太陽が照りつける夏となった。
解说:三处要改。拟态词&ぎらぎらと&改为汉字词&灼熱の&有难度,变夸张不确定为严谨有分寸是摈弃拟态词的理由。太陽の照りつける恢复格助词&が&变不规范为严谨。
推荐日文写作书籍
更多日语作文文章推荐
CopyRight & 沪江网 2015书面语与口语的统一――领导报告语言基本要求之一__大学语文研究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胜利结束,全国同仁团结一心,走出历史怪圈,开创大学语文长治久安局面!
当前位置:
双击自动滚屏
书面语与口语的统一――领导报告语言基本要求之一
发表日期:日&&
出处:东吴教学(社会科学版)苏州教育学院 1990年6月
作者:曹乃玲
&&已经有6340位读者读过此文
&&& 身居要职的领导“嘴上功夫”和“笔下功夫”是不可忽视的。领导善于表达,善解人意,就能顺利地和各种人打交道,就能有效地收集信息和传播信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领导语言是一门艺术。
&&& 作报告是领导经常采用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今天报告精彩!”或者“今天报告实在糟糕。”这说明报告语言也要讲究艺术,书面语和口语的有机统一是报告语言艺术化的表现之一。正规报告既有书面语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用词得体的特征,又有口语交际直接;具有吸引力、感召力的特点,可以说,报告语言是书面语和口语的有机融合。根据报告语言的特点,可将其分为如下几类:
&&& 一、有书面稿的报告:有完整稿子的报告书面语特点较突出,其表现为内容完善,条理清晰,用词恰当,语句规范。领导在写稿中经过反复推敲,融进了自己的情感,提炼了自己的观点。有讲稿为依据,报告时语言流畅,信息量足。但如果完全照稿宣读则又缺乏生动性、灵活性。因此有讲稿的报告在讲的过程中要注意将书面语转化为口语。有些词语,句子在书面语中是合适的、清楚的,但放到口语中就有可能引起误解,碰到这种情况报告人必须及时调整,用口语形式表达。如:在一次有关扫六害的报告中,报告人巧用了几个成语“性”风作浪,大发“黄”财,这种书面语上的妙处在口语中却无法体现,听众们把这两成语听成“兴风作浪”“大发横财。”在分析赌博原因时,报告人用了“爱资病”一词,但听众却听成赌博原因是“爱滋病”,如堕五里雾中,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原因就在报告人照本宣读,没有适当地转化为口语。
&&& 有些报告内容是传达中央的有关政策、法令,传达上级的有关指示或宣布经集体研究后的重大决定,这类报告极其严肃,不允许报告者随意更动或临场发挥,这时应该而且必须照本宣读。因此这类报告主要使用书面语,但即使这类需要照本宜读的报告也不纯粹是书面语,读到某些书面上清楚而口语中可能有歧义或听来意义模糊的地方,领导应当用口语形式作适当的解释,使听众领会无误。当读完某个部分后,领导亦应及时作一个归纳,总结。因此即使是传达文件这类报告,仍然应当是书面语和口语相结合。
&&& 二、有提纲的报告。领导报告并非都得先写成文,根据有些领导的能力和口才,只须拟定一个发言提纲,这提纲是报告的路子,报告的依据,这类报告既有书面语的特征,可使你的讲话循序渐进有条有理,同时口语特征又较突出,词语选择具有一种临时性,随意性,报告中较多用口语词、基本词、常用词。句式常选用短句、单句。既思路清楚,又通俗易懂亲切生动。如洪学智上将在他1980年复任总后勤部长在第一次见面会上作的施政报告就是典型一例。他说:我这是回来后第一次与大家见面,你们都是后勤的老兵,我呢,既是老兵,又是新兵。军委让我第二次回总后,我知道,这是兔子尾巴――长不了。我是个过渡人物,过渡过渡就是不能久住。不长时间就会让位给年青人。而且,我也愿意早让开。但是,在过渡时期,是当“维持会长”呢,还是要有所作为呢?(讲到这里声音陡然提高)回避矛盾,凑凑合合,当个维持会长,那倒不费劲儿,但这样做,后人要骂我们。党把我放在这个位置上,我就要干好,要交个好班。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去种红薯。你们见过牛拉犁吧?不管地怎么硬,怎犁么重,总是闷着头,一个劲儿地往前拉。我们哪,就得要有一股牛劲儿……。洪学智上将报告时会场上有时静得鸦雀无声,几乎掉个大头针都能听见,有时听众又被报告中俚语、俗语、歇后语、俏皮话逗起阵阵笑声。战士们说这个报告既严肃又活泼,既冷静又热烈。这与报告者将书面语与口头语有机地统一于一体不无关系。
&&& 三、打腹稿的报告:这类报告往往出现在领导被要求作临时性即兴发言时。作这类报告没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没有太多的思考余地,因此这类报告一般不太长,短小自然是这类报告的特点。打腹稿不可能象书面语那样反复敲推,只能在心中确定重点,然后凭自己平时了解的信息,掌握的情况边讲边组织语言,同时要根据当时的环境和听众的反映及时调整语言。这类报告口语性更强,因为是临时组织,因此从内部语言(思维)到外部语言的转化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思维上的瞬时停拍,话语上的暂时脱节,为弥补这空隙便出现了重复,口头禅等。但是如果报告者对所讲内容相当熟悉又有较好的语言修养,同样能使报告语言既象书面语那样准确而有条理,又象口语那样生动自然。陈毅同志在上海担任市长时,一次在人民广场作报告,报告相当精彩,吸引了千万听众,可是坐在后面主席台上的同志却发现,陈毅手里拿的是一张空白纸,上面一个字都没有,这场精彩报告完全是凭腹稿而讲的。作好这类报告的前提条件就是领导必须对所说情况娴熟于心,又有杰出的口才和较高的语言修养,才能溶书面语于口语之中,使两者有机统一。
&&& 以上分析了报告的几种主要形式,因为报告类型不同,有时可能偏重于书面语,有时又可能偏重于口语,但要使报告吸引听众,要使报告语言艺术化,必须注意将两种语言融合于一体。
【目前共有 0
条对该新闻的评论】【】
联系地址:北京?人民出版社
杭州师范大学   联系电话:(QQ:)   联系人:何二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面语 口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