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齐能办铁殊病种吗

新生儿窦性心律怎么办?_育儿问答_宝宝树
新生儿窦性心律怎么办?
宝宝于日生,之后儿科医生检查时说听到宝宝心脏有二联律,之后就给宝宝背了一个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如下:监护从9:23开始,并持续了23小时59分钟,平均心率为127BPM(次/分),最慢心率为84BPM(次/分),发生在10:22:33。最快心率为188BPM(次/分),发生在5:09:15。室性异位搏动包括16287个心搏,其中2个在成对室早中,10150个在单一室早,1个插入性室早,1977个单一的室性异位搏动,2002个在二联律中,2155个在三联律中。该病人的节律包括1分钟22秒的心动过缓。最慢的心动过缓的单一片段发生在10:22:29,持续了8秒,平均心率为84BPM(次/分)。该病人的节率包括7分钟52秒的心动过速。最快的心动过速的单一片段发生在12:25:45,持续47秒,平均心率为188BPM(次/分)。室上性异位搏动包括5个心搏,其中,3个晚发心搏,2个单一房早,最长的R-R间期为0.9秒,发生在7:27:57。最长的N-N间期为0.8秒,发生在10:22:33。ST-T无殊。1.窦性心律2.偶发房性早搏3.频发室性早搏,部分呈二&三联律我非常担心宝宝,望有内行人帮忙看看,谢谢了!
问题补充:孩子出生到现在第7天了,各方面情况都非常好,哭闹时嘴唇也不会发紫,而且体重也在长,但我还是会担心啊!
当时年龄:
来自:网页;
发现孩子有窦性心律不齐,家长不仅不用担心,还应该高兴,因为这对孩子来说是好事。&刘怀霖还强调,根据专家对心率变异性的研究,窦性心律不齐说明孩子没有器质性的心脏病,而且这种正常的现象还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心脏功能和增加心脏的储备力。心脏储备指的是心脏工作水平上升的可能性的大小,而心脏储备的大小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比如能否挨过重病、能否耐受酷暑或发、能否应付高强度的活动。可以通过心率变化趋势来判断心脏储备的大小,心率变化越大,心肌储备就越强。孩子的心脏较小,每次搏出的血量也较少,因此只有加快心跳的次数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要。而孩子的心律不齐可使其心肌兴奋性增高,心肌收缩力加强,也使心肌利用氧的能力提高,因而心脏功能加强,心脏的储备力也增强。
最佳回答者:
市场价:?68
亲,或者紧张不舒服的情况下都可以发生窦性心率,建议你把做的心电图单字给心内医生看一下,你描述的只是打的报告啊。
亲,不要着急,你这个情况医生应该会解释的。如果有不明白的,再多问问医生吧。医生有时候太忙,态度不好,要耐心地问。这是他们的职责,只要你肯花时间,他们会和你交流的。
在做个 检查~~~~~~~~~~~~目的:了解伴窦性心律的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患者血小板平均容积(meanplateletvolume,MPV)与心功能分级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DD)的关系。方法:选取61例具有窦性心律且无血栓病史的DCM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NYHAⅠ级15例,Ⅱ级16例,Ⅲ级16例,Ⅳ级14例4个亚组。选取15例健康成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了DCM亚组及对照组的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及MPV、PLT与心功能分级和LVDD的关系。结果:MPV随着心功能分级增高呈逐渐增高的趋势,Ⅱ、Ⅲ、Ⅳ级与对照组比较,Ⅰ级与Ⅲ、Ⅳ级比较,Ⅱ级与Ⅳ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随心功能分级增高呈逐渐下降的趋势,Ⅱ、Ⅲ、Ⅳ级与对照组比较,Ⅰ级与Ⅲ、Ⅳ级比较,Ⅱ级与Ⅳ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各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V与PLT呈负相关(r=-0.613,P0.01),MPV、PLT与LVDD偏相关分析显示均有相关性,分别为r=0.239,P0.05及r=-0.233,P0.05。结论:伴有窦性心律,无血栓史的DCM患者其心功能状态与MPV呈正相关,与PLT呈负相关,提示伴窦性心律且无血栓形成的DCM患者,其心功能越差,血栓形成倾向越大。
目的:了解伴窦性心律的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患者血小板平均容积(meanplateletvolume,MPV)与心功能分级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DD)的关系。方法:选取61例具有窦性心律且无血栓病史的DCM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NYHAⅠ级15例,Ⅱ级16例,Ⅲ级16例,Ⅳ级14例4个亚组。选取15例健康成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了DCM亚组及对照组的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及MPV、PLT与心功能分级和LVDD的关系。结果:MPV随着心功能分级增高呈逐渐增高的趋势,Ⅱ、Ⅲ、Ⅳ级与对照组比较,Ⅰ级与Ⅲ、Ⅳ级比较,Ⅱ级与Ⅳ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随心功能分级增高呈逐渐下降的趋势,Ⅱ、Ⅲ、Ⅳ级与对照组比较,Ⅰ级与Ⅲ、Ⅳ级比较,Ⅱ级与Ⅳ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各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V与PLT呈负相关(r=-0.613,P0.01),MPV、PLT与LVDD偏相关分析显示均有相关性,分别为r=0.239,P0.05及r=-0.233,P0.05。结论:伴有窦性心律,无血栓史的DCM患者其心功能状态与MPV呈正相关,与PLT呈负相关,提示伴窦性心律且无血栓形成的DCM患者,其心功能越差,血栓形成倾向越大。
被引量:3来源:万方
摘 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血脂正常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100例分成治疗组(n=57例)和对照组(n=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抗心房颤动治疗,治疗组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NYHA分级以及LVEF均显著改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下降,IL-6、CRP以及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复发病例、心房颤动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血脂正常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还可降低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率,可能与其抑制相关炎症反应有关.
摘 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血脂正常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100例分成治疗组(n=57例)和对照组(n=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抗心房颤动治疗,治疗组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NYHA分级以及LVEF均显著改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下降,IL-6、CRP以及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复发病例、心房颤动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血脂正常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还可降低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率,可能与其抑制相关炎症反应有关.
被引量:2来源:维普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技术检测窦性心律失常的左室形态与心功能改变,研究窦性心律失常与左室功能关系。方法对临床心电图确诊的窦性心律失常163例患者和30例心电图检查无异常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心功能检测。结果尽管同是窦性心律失常,但因其窦性心律失常的病种不同而临床表现、心功能改变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左室形态及心功能变化无显著差异,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介于二者之间的是窦性心动过缓。结论窦性心律失常的不同窦性病变可使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有或无的或不同程度的变化,而超声心动图可无创性地准确提供这种医疗相关数据。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技术检测窦性心律失常的左室形态与心功能改变,研究窦性心律失常与左室功能关系。方法对临床心电图确诊的窦性心律失常163例患者和30例心电图检查无异常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心功能检测。结果尽管同是窦性心律失常,但因其窦性心律失常的病种不同而临床表现、心功能改变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左室形态及心功能变化无显著差异,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介于二者之间的是窦性心动过缓。结论窦性心律失常的不同窦性病变可使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有或无的或不同程度的变化,而超声心动图可无创性地准确提供这种医疗相关数据。
被引量:1来源:道客巴巴
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初发性心房颤动伴快心室反应的转复效果以及口服胺碘酮联合培哚普利对心房颤动转复后远期窦性心律的维持。将89例患者随即分为胺碘酮组(n=48例)和胺碘酮加培哚普利组(n=41例)。观察静注胺碘酮对房颤终止的效果。48小时内转复率70.8%。胺碘酮加培哚普利组对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左房内径缩小均明显优于胺碘酮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培哚普利对初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优于胺碘酮组,对左房扩大的延缓及心功能改善均有一定作用。
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初发性心房颤动伴快心室反应的转复效果以及口服胺碘酮联合培哚普利对心房颤动转复后远期窦性心律的维持。将89例患者随即分为胺碘酮组(n=48例)和胺碘酮加培哚普利组(n=41例)。观察静注胺碘酮对房颤终止的效果。48小时内转复率70.8%。胺碘酮加培哚普利组对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左房内径缩小均明显优于胺碘酮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培哚普利对初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优于胺碘酮组,对左房扩大的延缓及心功能改善均有一定作用。
被引量:4来源:万方
目的评价采用右侧迷宫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26例先天性心脏病(21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5例Ebstein畸形)合并房颤患者,根据心内直视矫正术中有无同期接受右侧迷宫术分成迷宫组(n=15)和对照组(n=11)。房颤病程1~8年,19例为慢性房颤,7例为阵发性房颤。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右心房扩大,但均排除二尖瓣病变。结果迷宫组有12例患者于心脏复跳后转为窦性心律,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的交界区心律,1例术后仍有间歇性房颤,经口服胺碘酮2周后恢复窦性心律;出院时14例(93·3%)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有1例患者在心脏复跳后转为窦性心律,另1例应用胺碘酮于术后24h内转为窦性心律,但出院时仅1例维持窦性心律;9例(81·8%)仍维持房颤心律。术后平均随访27·5个月。迷宫组93·3%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81·8%患者维持房颤心律并需口服抗凝药物,其中6例(54·5%)为持续性,包括1例因合并高度房室阻滞安装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另2例(18·2%)维持交界区心律;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迷宫组术后1个月三尖瓣和二尖瓣血流频谱呈现E、A双峰;术后1年其左、右心房每搏排出量占心排出量比率分别是术前的(271·44±30·55)%和(363·50±44·22)%,73·3%患者心功能恢复Ⅰ级(NYHA分级),而对照组45·4%心功能恢复Ⅰ级。结论同期施行右侧迷宫术和心内畸形矫正术,能有效地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的房颤,并能改善术后左、右心房的传输功能,近、远期疗效较为满意。
目的评价采用右侧迷宫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26例先天性心脏病(21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5例Ebstein畸形)合并房颤患者,根据心内直视矫正术中有无同期接受右侧迷宫术分成迷宫组(n=15)和对照组(n=11)。房颤病程1~8年,19例为慢性房颤,7例为阵发性房颤。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右心房扩大,但均排除二尖瓣病变。结果迷宫组有12例患者于心脏复跳后转为窦性心律,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的交界区心律,1例术后仍有间歇性房颤,经口服胺碘酮2周后恢复窦性心律;出院时14例(93·3%)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有1例患者在心脏复跳后转为窦性心律,另1例应用胺碘酮于术后24h内转为窦性心律,但出院时仅1例维持窦性心律;9例(81·8%)仍维持房颤心律。术后平均随访27·5个月。迷宫组93·3%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81·8%患者维持房颤心律并需口服抗凝药物,其中6例(54·5%)为持续性,包括1例因合并高度房室阻滞安装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另2例(18·2%)维持交界区心律;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迷宫组术后1个月三尖瓣和二尖瓣血流频谱呈现E、A双峰;术后1年其左、右心房每搏排出量占心排出量比率分别是术前的(271·44±30·55)%和(363·50±44·22)%,73·3%患者心功能恢复Ⅰ级(NYHA分级),而对照组45·4%心功能恢复Ⅰ级。结论同期施行右侧迷宫术和心内畸形矫正术,能有效地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的房颤,并能改善术后左、右心房的传输功能,近、远期疗效较为满意。
被引量:4来源:知网
大量临床试验表明,在心房颤动治疗中,心室率控制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但是仍不能忽视节律控制带来的获益。将房颤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符合生理学要求,有助于改善心功能和降低卒中的发生率,在房颤治疗中仍占据重要的地位。导管消融是目前心房颤动的主要治疗方案,胺碘酮是维持窦性节律最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短期疗效较肯定,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大。
大量临床试验表明,在心房颤动治疗中,心室率控制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但是仍不能忽视节律控制带来的获益。将房颤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符合生理学要求,有助于改善心功能和降低卒中的发生率,在房颤治疗中仍占据重要的地位。导管消融是目前心房颤动的主要治疗方案,胺碘酮是维持窦性节律最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短期疗效较肯定,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大。
被引量:3来源:万方
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了有节律的收缩,尤其快速房颤时心室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压降低,心脏的每搏量减少,从而影响心、脑、肾及人体各器官微循环与供血,快速房颤可引起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而冠脉供血减少,导致病人心绞痛、低血压、休克、心功能不全或心衰。同时,增加血管栓塞或
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了有节律的收缩,尤其快速房颤时心室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压降低,心脏的每搏量减少,从而影响心、脑、肾及人体各器官微循环与供血,快速房颤可引起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而冠脉供血减少,导致病人心绞痛、低血压、休克、心功能不全或心衰。同时,增加血管栓塞或
被引量:2来源:知网
将60例恢复窦性心律的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口服胺碘酮0.2g,1次/d;观察组加服卡托普利12.5mg,3次/d,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及AF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F复发率明显降低,左心房内径明显缩小,左心房压明显降低,P均<0.05.提示卡托普利有利于AF患者转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并能改善心房重构.
将60例恢复窦性心律的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口服胺碘酮0.2g,1次/d;观察组加服卡托普利12.5mg,3次/d,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及AF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F复发率明显降低,左心房内径明显缩小,左心房压明显降低,P均<0.05.提示卡托普利有利于AF患者转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并能改善心房重构.
被引量:2来源:道客巴巴
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不同心电图表现91医院特检科(山东兖州272000)徐学文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VentriculophasicSinusAr-rhythmia)是二度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发生的一种窦性心律失常,正确地辨认,对于房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
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不同心电图表现91医院特检科(山东兖州272000)徐学文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VentriculophasicSinusAr-rhythmia)是二度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发生的一种窦性心律失常,正确地辨认,对于房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
被引量:2来源:知网
摘 要:目的探讨洋地黄制剂对窦性心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60例窦性心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利尿剂、ACEI类治疗同时给予小剂量地高辛口服治疗。在治疗前、治疗两周后及停止地高辛治疗4周后,三个时间点进行评价。结果洋地黄治疗两周后,活动耐量、射血分数均增加(P〈0.01)、心功能分级、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减少(P〈0.05),且为洋地黄依赖性,停药四周后各项指标均有恶化(P〈0.05)。结论对于窦性心律充血性心力衰竭(中、重度)患者小剂量地高辛治疗能明显改善心衰症状,提高活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有效,且有洋地黄依赖性。
摘 要:目的探讨洋地黄制剂对窦性心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60例窦性心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利尿剂、ACEI类治疗同时给予小剂量地高辛口服治疗。在治疗前、治疗两周后及停止地高辛治疗4周后,三个时间点进行评价。结果洋地黄治疗两周后,活动耐量、射血分数均增加(P〈0.01)、心功能分级、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减少(P〈0.05),且为洋地黄依赖性,停药四周后各项指标均有恶化(P〈0.05)。结论对于窦性心律充血性心力衰竭(中、重度)患者小剂量地高辛治疗能明显改善心衰症状,提高活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有效,且有洋地黄依赖性。
被引量:2来源:万方
京ICP证030173号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目的:了解伴窦性心律的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患者血小板平均容积(meanplateletvolume,MPV)与心功能分级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DD)的关系。方法:选取61例具有窦性心律且无血栓病史的DCM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NYHAⅠ级15例,Ⅱ级16例,Ⅲ级16例,Ⅳ级14例4个亚组。选取15例健康成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了DCM亚组及对照组的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及MPV、PLT与心功能分级和LVDD的关系。结果:MPV随着心功能分级增高呈逐渐增高的趋势,Ⅱ、Ⅲ、Ⅳ级与对照组比较,Ⅰ级与Ⅲ、Ⅳ级比较,Ⅱ级与Ⅳ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随心功能分级增高呈逐渐下降的趋势,Ⅱ、Ⅲ、Ⅳ级与对照组比较,Ⅰ级与Ⅲ、Ⅳ级比较,Ⅱ级与Ⅳ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各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V与PLT呈负相关(r=-0.613,P0.01),MPV、PLT与LVDD偏相关分析显示均有相关性,分别为r=0.239,P0.05及r=-0.233,P0.05。结论:伴有窦性心律,无血栓史的DCM患者其心功能状态与MPV呈正相关,与PLT呈负相关,提示伴窦性心律且无血栓形成的DCM患者,其心功能越差,血栓形成倾向越大。
目的:了解伴窦性心律的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患者血小板平均容积(meanplateletvolume,MPV)与心功能分级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DD)的关系。方法:选取61例具有窦性心律且无血栓病史的DCM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NYHAⅠ级15例,Ⅱ级16例,Ⅲ级16例,Ⅳ级14例4个亚组。选取15例健康成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了DCM亚组及对照组的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及MPV、PLT与心功能分级和LVDD的关系。结果:MPV随着心功能分级增高呈逐渐增高的趋势,Ⅱ、Ⅲ、Ⅳ级与对照组比较,Ⅰ级与Ⅲ、Ⅳ级比较,Ⅱ级与Ⅳ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随心功能分级增高呈逐渐下降的趋势,Ⅱ、Ⅲ、Ⅳ级与对照组比较,Ⅰ级与Ⅲ、Ⅳ级比较,Ⅱ级与Ⅳ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各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V与PLT呈负相关(r=-0.613,P0.01),MPV、PLT与LVDD偏相关分析显示均有相关性,分别为r=0.239,P0.05及r=-0.233,P0.05。结论:伴有窦性心律,无血栓史的DCM患者其心功能状态与MPV呈正相关,与PLT呈负相关,提示伴窦性心律且无血栓形成的DCM患者,其心功能越差,血栓形成倾向越大。
被引量:3来源:万方
摘 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血脂正常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100例分成治疗组(n=57例)和对照组(n=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抗心房颤动治疗,治疗组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NYHA分级以及LVEF均显著改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下降,IL-6、CRP以及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复发病例、心房颤动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血脂正常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还可降低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率,可能与其抑制相关炎症反应有关.
摘 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血脂正常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100例分成治疗组(n=57例)和对照组(n=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抗心房颤动治疗,治疗组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NYHA分级以及LVEF均显著改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下降,IL-6、CRP以及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复发病例、心房颤动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血脂正常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还可降低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率,可能与其抑制相关炎症反应有关.
被引量:2来源:维普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技术检测窦性心律失常的左室形态与心功能改变,研究窦性心律失常与左室功能关系。方法对临床心电图确诊的窦性心律失常163例患者和30例心电图检查无异常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心功能检测。结果尽管同是窦性心律失常,但因其窦性心律失常的病种不同而临床表现、心功能改变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左室形态及心功能变化无显著差异,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介于二者之间的是窦性心动过缓。结论窦性心律失常的不同窦性病变可使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有或无的或不同程度的变化,而超声心动图可无创性地准确提供这种医疗相关数据。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技术检测窦性心律失常的左室形态与心功能改变,研究窦性心律失常与左室功能关系。方法对临床心电图确诊的窦性心律失常163例患者和30例心电图检查无异常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心功能检测。结果尽管同是窦性心律失常,但因其窦性心律失常的病种不同而临床表现、心功能改变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左室形态及心功能变化无显著差异,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介于二者之间的是窦性心动过缓。结论窦性心律失常的不同窦性病变可使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有或无的或不同程度的变化,而超声心动图可无创性地准确提供这种医疗相关数据。
被引量:1来源:道客巴巴
正尽管毛地黄毒甙二百年前就用来治疗心脏病,但是在如何看待该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与价值上,却一直存在着争论。本文旨在评价停用地高辛对慢性冠心病、窦性心律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和血液动力学效果。本组共24例冠心病患者,平均用地高辛治疗39个月(从2—180个月)。按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其中22例心功能为Ⅱ级,2例为Ⅰ级。停用地高辛之前21例(88%)同时用利尿剂或血管扩张剂或二者合用。停用地高辛一个月,除2例稍增加抗心绞痛治疗外,余均未增加其它药物用量。与口服地高辛治疗期间相比较,在症状,休息时心率、血压、体征、体重、心胸比、肺淤血的x线征、放射性核素左心室喷
正尽管毛地黄毒甙二百年前就用来治疗心脏病,但是在如何看待该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与价值上,却一直存在着争论。本文旨在评价停用地高辛对慢性冠心病、窦性心律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和血液动力学效果。本组共24例冠心病患者,平均用地高辛治疗39个月(从2—180个月)。按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其中22例心功能为Ⅱ级,2例为Ⅰ级。停用地高辛之前21例(88%)同时用利尿剂或血管扩张剂或二者合用。停用地高辛一个月,除2例稍增加抗心绞痛治疗外,余均未增加其它药物用量。与口服地高辛治疗期间相比较,在症状,休息时心率、血压、体征、体重、心胸比、肺淤血的x线征、放射性核素左心室喷
被引量:0来源:知网
正为评估不同剂量d,1-sotalol治疗曾患房颤和(或)房扑病人,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进行了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在随机分组时,病人为窦性心律。服用地高辛和(或)β阻滞剂、钙拮抗剂的病人也列入研究。近期曾服用Sotalol,乙胺碘呋酮,有心衰、肾功能减退(肌酐清除率40ml/min),心率50次份,QT450ms,近2月有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预激综合征等病人均剔除。
正为评估不同剂量d,1-sotalol治疗曾患房颤和(或)房扑病人,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进行了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在随机分组时,病人为窦性心律。服用地高辛和(或)β阻滞剂、钙拮抗剂的病人也列入研究。近期曾服用Sotalol,乙胺碘呋酮,有心衰、肾功能减退(肌酐清除率40ml/min),心率50次份,QT450ms,近2月有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预激综合征等病人均剔除。
被引量:0来源:知网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35例心衰并房颤患者,在房颤转复后应用低剂量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结果维持窦性心律有效率:半年为71.4%,1年为57.1%,2年达48.5%,显著改善患者心衰症状。结论胺碘酮应用于心衰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是完全有效的,并可改善患者至少一个级别的心功能。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35例心衰并房颤患者,在房颤转复后应用低剂量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结果维持窦性心律有效率:半年为71.4%,1年为57.1%,2年达48.5%,显著改善患者心衰症状。结论胺碘酮应用于心衰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是完全有效的,并可改善患者至少一个级别的心功能。
被引量:7来源:万方
评价胺碘酮对81例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转复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胺碘酮负荷量600mg/d1~2周、400mg/d1~2周,继以维持量215±50mg/d,服药1~2周后行电转复。9例(9/76,11.84%)在胺碘酮负荷量期间转为窦性心律,72例电转复为窦性心律,平均随访14.5个月(0.5~92个月).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半年有效率71.6%(58/81),1年有效率63.0%(51/81),副反应发生率11.1%(9/81).未见严重毒副反应,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为维持窦性心律的负性因素,胺碘酮为慢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药物,用量以较小为宜。
评价胺碘酮对81例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转复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胺碘酮负荷量600mg/d1~2周、400mg/d1~2周,继以维持量215±50mg/d,服药1~2周后行电转复。9例(9/76,11.84%)在胺碘酮负荷量期间转为窦性心律,72例电转复为窦性心律,平均随访14.5个月(0.5~92个月).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半年有效率71.6%(58/81),1年有效率63.0%(51/81),副反应发生率11.1%(9/81).未见严重毒副反应,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为维持窦性心律的负性因素,胺碘酮为慢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药物,用量以较小为宜。
被引量:7来源:知网
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初发性心房颤动伴快心室反应的转复效果以及口服胺碘酮联合培哚普利对心房颤动转复后远期窦性心律的维持。将89例患者随即分为胺碘酮组(n=48例)和胺碘酮加培哚普利组(n=41例)。观察静注胺碘酮对房颤终止的效果。48小时内转复率70.8%。胺碘酮加培哚普利组对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左房内径缩小均明显优于胺碘酮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培哚普利对初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优于胺碘酮组,对左房扩大的延缓及心功能改善均有一定作用。
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初发性心房颤动伴快心室反应的转复效果以及口服胺碘酮联合培哚普利对心房颤动转复后远期窦性心律的维持。将89例患者随即分为胺碘酮组(n=48例)和胺碘酮加培哚普利组(n=41例)。观察静注胺碘酮对房颤终止的效果。48小时内转复率70.8%。胺碘酮加培哚普利组对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左房内径缩小均明显优于胺碘酮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培哚普利对初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优于胺碘酮组,对左房扩大的延缓及心功能改善均有一定作用。
被引量:4来源:万方
目的评价采用右侧迷宫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26例先天性心脏病(21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5例Ebstein畸形)合并房颤患者,根据心内直视矫正术中有无同期接受右侧迷宫术分成迷宫组(n=15)和对照组(n=11)。房颤病程1~8年,19例为慢性房颤,7例为阵发性房颤。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右心房扩大,但均排除二尖瓣病变。结果迷宫组有12例患者于心脏复跳后转为窦性心律,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的交界区心律,1例术后仍有间歇性房颤,经口服胺碘酮2周后恢复窦性心律;出院时14例(93·3%)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有1例患者在心脏复跳后转为窦性心律,另1例应用胺碘酮于术后24h内转为窦性心律,但出院时仅1例维持窦性心律;9例(81·8%)仍维持房颤心律。术后平均随访27·5个月。迷宫组93·3%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81·8%患者维持房颤心律并需口服抗凝药物,其中6例(54·5%)为持续性,包括1例因合并高度房室阻滞安装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另2例(18·2%)维持交界区心律;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迷宫组术后1个月三尖瓣和二尖瓣血流频谱呈现E、A双峰;术后1年其左、右心房每搏排出量占心排出量比率分别是术前的(271·44±30·55)%和(363·50±44·22)%,73·3%患者心功能恢复Ⅰ级(NYHA分级),而对照组45·4%心功能恢复Ⅰ级。结论同期施行右侧迷宫术和心内畸形矫正术,能有效地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的房颤,并能改善术后左、右心房的传输功能,近、远期疗效较为满意。
目的评价采用右侧迷宫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26例先天性心脏病(21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5例Ebstein畸形)合并房颤患者,根据心内直视矫正术中有无同期接受右侧迷宫术分成迷宫组(n=15)和对照组(n=11)。房颤病程1~8年,19例为慢性房颤,7例为阵发性房颤。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右心房扩大,但均排除二尖瓣病变。结果迷宫组有12例患者于心脏复跳后转为窦性心律,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的交界区心律,1例术后仍有间歇性房颤,经口服胺碘酮2周后恢复窦性心律;出院时14例(93·3%)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有1例患者在心脏复跳后转为窦性心律,另1例应用胺碘酮于术后24h内转为窦性心律,但出院时仅1例维持窦性心律;9例(81·8%)仍维持房颤心律。术后平均随访27·5个月。迷宫组93·3%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81·8%患者维持房颤心律并需口服抗凝药物,其中6例(54·5%)为持续性,包括1例因合并高度房室阻滞安装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另2例(18·2%)维持交界区心律;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迷宫组术后1个月三尖瓣和二尖瓣血流频谱呈现E、A双峰;术后1年其左、右心房每搏排出量占心排出量比率分别是术前的(271·44±30·55)%和(363·50±44·22)%,73·3%患者心功能恢复Ⅰ级(NYHA分级),而对照组45·4%心功能恢复Ⅰ级。结论同期施行右侧迷宫术和心内畸形矫正术,能有效地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的房颤,并能改善术后左、右心房的传输功能,近、远期疗效较为满意。
被引量:4来源:知网
大量临床试验表明,在心房颤动治疗中,心室率控制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但是仍不能忽视节律控制带来的获益。将房颤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符合生理学要求,有助于改善心功能和降低卒中的发生率,在房颤治疗中仍占据重要的地位。导管消融是目前心房颤动的主要治疗方案,胺碘酮是维持窦性节律最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短期疗效较肯定,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大。
大量临床试验表明,在心房颤动治疗中,心室率控制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但是仍不能忽视节律控制带来的获益。将房颤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符合生理学要求,有助于改善心功能和降低卒中的发生率,在房颤治疗中仍占据重要的地位。导管消融是目前心房颤动的主要治疗方案,胺碘酮是维持窦性节律最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短期疗效较肯定,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大。
被引量:3来源:万方
京ICP证030173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窦性心律不齐怎么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