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胆襄切除后遗症容易患哪l些疾病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当前位置:
>>>据报道,某人患了急性胆囊炎,做了胆囊切除手术.没想到病人的腹痛..
据报道,某人患了急性胆囊炎,做了胆囊切除手术.没想到病人的腹痛更加剧烈,几天后连肠都坏死了.于是医生不得已又切除了他的全部小肠和部分大肠.病人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他的生活从此受到严重的影响.(1)人的胆囊切除后,食物中的______(选填“糖类”、“蛋白质”或“脂肪”)的消化会受到较大影响.(2)肝炎患者怕吃油腻的食物,是因为病人肝脏的______分泌不足,影响了______的消化.(3)若人的全部小肠和部分大肠被切除,就只能通过静脉滴注获得营养,这是因为从消化道摄入的食物失去了______和______的主要场所.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胆囊的主要功能是贮存胆汁,胆汁是由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的,参与脂肪的消化.胆汁中虽然不含有消化酶,但能够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扩大脂肪微粒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人的胆囊切除后,食物中的脂肪的消化会受到较大影响.(2)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中虽然不含有消化酶,但能够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扩大脂肪微粒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肥肉中都含有丰富的脂肪,因此患肝炎的病人,分泌的胆汁减少,影响了脂肪的消化,所以怕吃油腻的食物.(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结构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是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胆汁、肠液、胰液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的吸收只在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消化道内进行: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因此人的全部小肠后,无法消化和吸收食物.故答案为:(1)脂肪(2)胆汁;脂肪(3)消化和吸收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据报道,某人患了急性胆囊炎,做了胆囊切除手术.没想到病人的腹痛..”主要考查你对&&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消化和吸收&&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消化道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口腔:口腔是消化道的开始部位,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牙齿损伤以后,食物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咀嚼,因而会加重胃、肠的负担。(2)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无消化和吸收能力。(3)食道:是物物进入体内的通道,可以蠕动将食物推入胃。(4)胃(如图):&位于腹腔的左上方,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胃呈囊状结构,由外至里依次由浆膜,肌肉层、黏膜下层,黏膜4层绀成,黏膜具有腺体,能分泌盐酸和胃蛋白酶等&胃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并蠕动进行物理性消化.以及利用盐酸、蛋白酶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作用。(5)小肠:小肠盘曲在腹腔里,长约5~6米,开始的一段叫十二指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段,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壁也分为4层,与胃壁相似。小肠黏膜的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如图)。小肠绒毛间的黏膜凹陷形成肠腺,可以分泌肠液消化食物。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地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6)大肠:大肠开始的一段叫盲肠,盲肠上有一细小突起叫阑尾,肓肠位于腹腔右下部,所以患阑尾炎时.右下腹部疼痛。大肠无消化能力,但有较弱的吸收能力,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7)肛门: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到体外。消化腺:& 人体出的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是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胃腺和肠腺是位于消化道壁内的腺体。(1)唾液腺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的主要作用是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吞咽;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促使一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2)胃腺胃腺是由胃壁内黏膜上皮凹陷而形成的,胃腺开口在胃壁的内表面。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pH为0.9~1.5,成人每口分泌的胃液为1.5~2.5升。胃液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盐酸(即胃酸)和黏液。(3)肝脏&&&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成人的肝重约1.5千克,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 肝脏具有多方两的生理功能。肝脏在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肝脏还具有解毒功能。&&& 肝脏能够分泌胆汁,并将其储存在胆囊内。当食物进入口腔、胃和小肠时,可以反射性地引起胆囊收缩,胆汁经过总胆管流入十二指肠。成人每日分泌的胆汁约为0.8~1.0升。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主要成分是胆盐和胆色素。胆盐的作用是激活胰脂肪酶,将脂肪乳化成极细小的微粒,增加脂肪与胰脂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可以与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以促进人体对这些物质的吸收。(4)胰腺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呈碱性,pH为7.8~8.4,成人每日分泌的胰液约为l~2升。胰蛋白酶作用于蛋白质,蛋白质被分解为多肽和少量氨基酸。存在于胰液中的胰淀粉酶和少量的胰麦芽糖酶,又可以分别促使淀粉和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胰脂肪酶在胆汁的协同作用下,促使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肠腺是有由小肠壁内黏膜上皮凹陷而形成的,开口于相邻的两个小肠绒毛之间。肠腺能分泌肠液,肠液呈弱碱性,pH约为7.6,成人每口分泌的肠液为1~3升。肠液内含有多种消化酶,如淀粉酶、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肽酶、脂肪酶等,通过这些酶的作用,进一步分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使之成为可以吸收的物质。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被人体吸收。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生物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后产生的氨基酸、葡萄糖、能量等。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以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食物的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这是物理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分解为可以被吸收的成分,这是化学性消化。吸收是由消化道完成的。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小肠适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1)小肠长5~6米,食物在此处滞留的时间长,有利于消化和吸收(2)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都通过导管送入十二指肠,肠腺分泌的肠液直接进入小肠。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胰液和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这自利于食物的消化。(3)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4)小肠绒毛内有许多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特别提醒:在小肠的吸收过程中,脂肪的消化产物先由毛细淋巴管吸收,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其他消化产物直接由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发现相似题
与“据报道,某人患了急性胆囊炎,做了胆囊切除手术.没想到病人的腹痛..”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40213979214049615626615525459912当前位置:
无胆人士更易患化学性消化不良――胆囊切除对人体消化功能的影响
&&&&&&&&&&
  47岁的顾先生患有多年胆囊炎,去年9月份他终于去医院做了胆囊切除,不过手术之后就一直有消化不良。胃肠胀气,打嗝放屁情况明显增多,大便不成形,腹泻,消瘦。做了相关检查,也没发现明显问题,切除胆囊前消化一直不错,胃口也很好,可自从切除胆囊之后消化一直不好。医生告诉顾先生,这种情况属于胆囊切除术后的消化不良。
  很多人都会有“胆囊摘除, 对人体影响大吗”、“胆都没了,如何消化食物呢”等这样的疑问。胆囊切除术后,对身体的影响到底有哪些呢?
  消化科专家介绍,胆囊是人体内负责储存浓缩胆汁的场所,当人们进食的时候,胆囊通过自身的收缩,将浓缩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进而用来帮助消化脂肪。“无胆人士” 更易患消化不良,因机体失去了胆囊储存和浓缩的功能,致使患者在进食含油脂较多的食物后,胆汁不足,胰酶和脂肪不能充分混合,导致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减弱,常常出现一沾油腥便腹泻的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适。
  胆囊切除术是外科常见手术,大多数患有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患者都寄希望于胆囊切除术后改善自己的不适症状,但不少患者却在胆囊切除术后原有症状复发或再次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临床上常称之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即术后出现的消化不良。
  胆囊切除手术后的消化不良主要是因胆汁不足引起的,这类因胆汁不足或消化酶缺乏而引起的消化不良被称作化学性消化不良。患者可以在术后服用促胆汁的药物进行改善,如泌特(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泌特是由阿嗪米特、胰酶、纤维素酶和二甲硅油等成分组成的复方肠溶片,是一种强效的促胆汁分泌药物,不仅能够增加胆汁的分泌量,而且可以增加胆汁中固体成分的分泌量,补充消化酶,从而提升术后患者的消化功能,改善患者术后腹部不适、食欲缺乏、腹泻等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外,为了更健康的生活,胆囊切除患者在术后的生活、饮食方面也同样要注意和调理。术后以低热量、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为饮食原则,控制热量减轻体重,控制进食总量,每餐应七八分饱(特别是晚餐要少吃),保持体重在理想范围内,超重和肥胖者应该减肥。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苏菱
焦点图推荐
大河健康网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大河网、大河健康报联合打造     地址:河南日报报业大厦16楼 电话:6 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观音签 楚襄王 疾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