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图片文章

科罗拉多大峡谷简介
亿万年来,奔腾的科罗拉多河从西部亚利桑那洲北部的堪帕布高原中,切割出这令人震撼的奇迹——科罗拉多大峡谷,只要登高远望,就可以清楚看到坦如桌面的高原上的一道大裂痕,那就是科罗拉多河在这片洪荒大地上的印记。
自1869年John.Wesley.Powell首次科罗拉多大峡谷开始,100多年来无数的美国探险家追随着他的足迹在大峡谷里挑战险滩,搏击急流,在这里诠释着一种美国精神。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The Grand Canyon)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也是地球上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一,全世界许多到过此地的人为之感叹:只有闻名遐迩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才是美国真正的象征!
大峡谷全长347千米,宽6至29千米,深1600米。位于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1869年被美国独擘炮兵少校约翰·卫斯莱·鲍威尔带领的一支探险小分队发现。1919年,威尔逊总统批准将它辟为国家公园,总面积达1100平方千米。大峡谷国家公园于198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含括了美国西南风物的精典、众多的国家公园,陨星撞击的巨坑,扑朔迷离的峡谷、大台阶状的绚彩断层,硅化木集群,隐藏的印地安崖居遗迹,神秘的化外天地。
“不管你走过多少路,不管你见过多少名山大川,这个科罗拉多大峡谷,色调是那么新奇,结构是那么宏伟,仿佛只能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星球。”这是美国早年的自然学家、探险家约翰·缪尔(John Muir)在1890 年游历大峡谷后,对大峡谷一段中肯的描述。&&&& 有美国“音水画家”之称作曲家格罗菲1920年游历了大峡谷之后,激起了强烈的创作欲望。此后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多次前往大峡谷观察、体验,以其鲜明的音乐形象描绘大峡谷的雄伟、壮观和变幻无穷的美,创作出《大峡谷》交响组曲,被称为“一部用音符写成的游记”。
到大峡谷,第一眼就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震慑和惊异。感叹在现代文明不断征服大自然的同时,却仍然留下了如此壮丽的原始洪荒。描绘大峡谷是十分困难的,你很难用语言表达大峡谷的景色,只能在亲临大峡谷后,用心灵去感知她的庄严、静穆和深邃,领略造物主赋予大峡谷的瞬息变幻和亿万年的寂寥。
大峡谷位于北美洲内陆,横贯于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之间。这里气候干燥,幅员辽阔,有奇岩、红土、峡谷和印第安风情。美国西部电影里,常常描绘的一百年前那些劫富济贫、匡扶正义的孤胆英雄或牛仔豪杰,骑马挎枪,风驰电掣地走过寸草不生的红土峡谷,越过激流汹涌的科罗拉多河,以及夕阳斜照下无边无际、路途茫茫的如画镜头,大都是在这里拍摄的。美国西部西南四州——亚利桑那州、犹他州、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也自然成为者体验西部牛仔生活的理想之地。
在大峡谷国家公园的电影院里,有世界最大的银幕,诠释着大峡谷的历史和变迁。亿万年前,这里也同山一样,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造山运动使它崛起。然而由于石质松软,经过数百万年湍急的科罗拉多河的冲刷,两岸岩壁被磨擦切割成今天全长近400公里、宽约20公里、平均深度1500米的世界著名大峡谷。
如今俯瞰峡谷,科罗拉多河静静地像一条绿色的飘带,镶嵌在谷底,蜿蜒曲折,波光粼粼。真难以想像,就是这样一条“小河”,曾经带着上百万吨泥沙,用260万年的时间咆哮冲刷而下,从科罗拉多州西南冲向犹他州格兰峡谷,最终到达平静如镜的鲍维尔湖,才造就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亚利桑那州那原始蛮荒、苍茫幽邃且壮美神奇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正像当代美国作家弗兰克·沃特斯(FrankWaters)对大峡谷的评价:“这是大自然各个侧面的凝聚点,这是大自然同时的微笑和恐惧,在它的内心充满如生命宇宙脱缰的野性愤怒,同时又饱含着愤怒平息后的清纯,这就是创造。”大峡谷创造了美,创造了一种境界,一种令人永难忘怀的感动和思绪。
在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的漫长岁月里,科罗拉多河的激流在一片高原上雕刻切割出了一道巨大的横沟,并赋予了它光怪陆离的形态。两侧谷壁呈现阶梯状,由各种代表不同地质年代的岩石重叠而成,像亿万卷图书层层叠叠构成了变化莫测、缤纷绚丽的七彩图案。
大峡谷两岸都是红色的巨岩断层,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创造力镌刻得岩层嶙峋、层峦叠嶂,夹着一条深不见底的巨谷,卓显出无比的苍劲壮丽。更为奇特的是,这里的土壤虽然大都是褐色,但当它沐浴在阳光中时,在阳光照耀下,依太阳光线的强弱,岩石的色彩则时而是深蓝色、时而是棕色、时而又是赤色,总是扑朔迷离而变幻无穷,彰显出大自然的斑斓诡密。这时的大峡谷,宛若仙境般七彩缤纷、苍茫迷幻,迷人的景色令人留连忘返。峡谷的色彩与结构,特别是那气势磅礴的魅力,是任何雕塑家和画家都无法模拟的。
2002年,权威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野外记者和编辑们进行了一次评选:在美国最刺激、最富有挑战性的100项探险活动中,沿科罗拉多河乘橡皮筏全程漂流大峡谷名列榜首。由于大峡谷既是最刺激最有挑战性的探险活动,又是美仑美奂的旅游享受,能够参与具有如此无与伦比的超凡脱俗魅力的活动,导致世界各地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向往,不惜以排队等候15年以后,才能领略此番享受而引以为自豪与荣耀!
¥16500/人
武功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中西部,属罗霄山脉北支,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4° 10′ -114° 17′ 和北纬27 °25′ -27° 35′ 之间,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自江西萍乡市芦溪县、吉安市安福县,宜春市袁州区,绵延120余千米,总面积约970平方千米。
五指山市位于海南岛中南部腹地,是海南岛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也是海南省中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船底顶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的船底顶山海拨1586米,是曲江的最高峰。船底顶山有草地,石坡,溪谷,湿地,悬崖,丛林,山脊等等,风光特别。
十八重溪在距福建省福州约20公里的闽侯县南通镇境内,发源于县南古崖山尾东麓,为大樟溪下游
十八重溪溪水
十八重溪溪水
南岸支流。流域面积约62平方公里,其间水平长度500米以上的溪流有24条,取名“十八”,形容其多。
口碑排行榜写自然界奇迹的英语作文 我们课本上有篇写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英语作文 而后老师叫我们写一篇关于自然奇迹的英语作文 60字左右就可以了_百度作业帮
写自然界奇迹的英语作文 我们课本上有篇写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英语作文 而后老师叫我们写一篇关于自然奇迹的英语作文 60字左右就可以了
写自然界奇迹的英语作文 我们课本上有篇写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英语作文 而后老师叫我们写一篇关于自然奇迹的英语作文 60字左右就可以了
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
天啦!我太棒了,太棒了,我创造了自己的奇迹!458,(今天做了自测题,呵呵)做梦一般的感觉!一年的努力让我如此兴奋.知道吗?高中三年,我从不曾认真学过英语,完全荒废掉了.高考好不容易考了70分,还是超常发挥,比平时可是多了20分啊.大学第一次写作文,老师说:“我看都不想看.”知道吗?亲爱的老师,那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的写作文,写得那么有感觉.没想到你给我当头一棒,我心理难过得想喷血.记得第一次到英语角,我像一棵含羞草,羞答答的站在那儿,既想说,又不会说,只能一个腼腆的傻笑,然后呆呆的望着别人,当时我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可是我没有走,因为我不能逃避.我告诉自己:“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辈子都差.”向自己的弱点挑战,我从不畏惧.上次的四级考试差一点点就过了,同学说差点运气.不,差的是次数,差的是经验,差的是沉淀,差的是飞跃,差的是心理素质,厚积才能薄发.加油,亲爱的,我太棒了,我太优秀了.我太为我自己自豪了.我从不曾放弃过自己,我从不曾忘记给自己鼓励,从不曾忘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千古良训,我从不曾忘记从行动上改变自己.一年前,我懵懂无知,一年前我怀疑自己患上抑郁,一年前我只会抱怨,天天哭泣,一年前我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一年前我甚至想逃离这个世界.知道吗?上帝,我太棒了,我太优秀了,我太了不起了,我是你最伟大的杰作,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I am the greatest miracle of nature
Good heavens! I have great, great, I have created their own miracle! 458, (today made a self-test questions, He He) a general feeling of dreaming! A year of effort I was so excited. Know? High school three years, I have never seriously studied English, completely deserted ou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inally took the test 70 minutes, or extraordinary play, 20 points more than usual, but ah. University for the first time of writing, the teacher said: "I do not want to see." Know? Dear teacher, it was my first really serious about writing, write it to have feelings. Did not think you give me a blow, I've got to find spurting psychological sad. I remember the first time to the English Corner, I'm like a mimosa, Shy stood there, both like to say that they would not say, only a shy giggle, and then looked blankly for someone else, I was really anxious to find to dig into a seam. But I did not go, because I can not escape. I told myself: "poor, not terrible, terrible is the lifetime poor." Weaknesses to their own challenges, I never fear. The last four points on exams almost passed, the students said that almost luck. No, the difference is that the number of poor is the experience of difference is that precipitation is a poor leap difference is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the plot to thin thick hair. Refueling, my dear, I am great, I was too good a. I am so proud of my own. I never gave up himself, I never forgot to his encouragement, from the never forget the "Sharp sword from the sharpening out, plum blossom incense from the bitter cold to" the eternal good training, I never forget that from the action to change yourself. A year ago, I ignorance, a year ago, I suspect that he was suffering from depression, a year ago, I would complain, cry every day, a year ago, I think that life does not make sense a year ago, I even like to escape from this world. Know? God, I am great, I was too good, and I was too great, and I am your greatest masterpiece, I was the greatest miracle of nature!还没有开通你的开心账户?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wolfpack: 徒步穿越科罗拉多大峡谷纪行(多图)
0. 引子和18日,我和朋友老庄,克明徒步穿越了科罗拉多大峡谷。回来之后,我动笔写了下这次行动的计划和过程。在与老庄核对具体事件的细节时,我突然意识到这篇游记应该由三人共同完成。同一件事情,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每个人有各自的感受。这样,记载下来,对整个过程有个全方位的记叙和描绘。老庄和克明同意了我的想法,因此我们三人合创了这篇大峡谷纪行。1.计划【老胡】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的《地理知识》杂志上刊登过一篇关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文章。文章介绍了大峡谷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鬼斧神工的地貌奇观。它还提到了人们到达谷底的徒步,骑骡子和在科罗拉多河上漂游这三种方法。记得杂志是用粗劣的报纸用纸印刷的,除了封面和插页以外,其中的照片都是黑白的。这篇文章使我对科罗拉多大峡谷心驰神往,但那时候在中国,人会觉得大峡谷是和月亮一样遥远而不可及。后来生活中发生了许多事情,我在美国已生活了近四分之一世纪,但我当年想去科罗拉多大峡谷探幽的梦想,已逐渐远去。直到去年在北美的中文网站CND上看到网友去大峡谷徒步行的文章后,我心中旧日的梦想才得以复苏。内心涌起一阵冲动,决心明年一定要去徒步穿越科罗拉多大峡谷,也就是常说的Grand Canyon Rim-to-Rim Hiking。科罗拉多大峡谷徒步行通常有四个路线,其一是单边原路返回;从大峡谷北缘(海拔8250呎),或南缘(海拔6860呎)下到幽灵庄园(Phantom Range-海拔2480呎)再原路返回 。其二是走环路;从大峡谷南缘,走南凯巴勃小道(South Kaibab Trail)下到科罗拉多河边,再沿着光明天使小道(Bright Angel Trail)返回大峡谷南缘(反其道而行之亦可)。第三个路线就是穿越大峡谷的缘到缘之行(Rim-to-Rim Hiking);比如从北缘到南缘,从大峡谷北缘经北凯巴勃小道(North Kaibab Trail)下到幽灵庄园/光明天使营地,在沿着光明天使小道(Bright Angel Trail)登上大峡谷南缘 (反其道而行之亦可)。第四个路线就是重复穿越大峡谷的缘到缘到缘(Rim-to-Rim-to-Rim) 之行,北缘到南缘,再到北缘;或者是南缘到北缘,再到南缘。徒步旅行者(Backcountry hikers)最垂青的是第三个路线,穿越大峡谷的缘到缘之行(R2R Hiking)。这也是在大峡谷徒步行中最流行的活动。但对于训练有素的运动爱好者来说,第四个路线,缘到缘到缘的跑步行(R2R2R Running),是最有挑战性的,也是很流行的。来回大约50英里,最好的记录大约是10个小时。我觉得这次一起去大峡谷徒步行的人不宜多,3-4个人即可,这样容易交流和协调。我首先联系我的好友老庄,两人一拍即合。随后我又联系了另外几个朋友,大都由于时间和身体状况的原因而无法成行。后来我联系了喜爱历史的朋友克明,得到他的热烈响应。最后,就是我们三剑客了。【老庄】几年前全家去西部旅游曾到过大峡谷,那次只是到达了南缘的国家公园,全程基本乘车,就像大多数游客那样。但仍然领略了大峡谷的独一无二的壮丽景色。在美国生活这么多年每日朝九晚五的工作生活,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太需要一点刺激了。老胡的徒步穿越大峡谷的提议当即获得我的响应。【克明】从一开始,大峡谷之行就成了我对自己重新认识的过程。对徒步穿越大峡谷的热情,我自己也感到吃惊。在老胡邀请我之前,我的大儿子报名参加了他大学组织的空降活动。儿子勇于挑战的精神,无形中给了我不小的激励。追忆自己和儿子年纪相仿时的经历,实在是乏善可陈。老胡的邀请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纠结,“老夫聊发少年狂”也就顺理成章了。2.许可证(Backcountry Permit)【老胡】据国家公园的网站介绍,每年有约5百万游客到大峡谷旅游。这其中,大概有百分之一的人到了大峡谷谷底。而到达了谷底的5万人中,绝大多数都是徒步旅行者。在大峡谷里徒步旅行若是不宿营是不需要许可证的。但若不宿营,穿越大峡谷对普通人来说,难度比较大。峡谷里的幽灵庄园(Phantom Range)可以提供住宿(无需许可证)。如果不携带帐篷,睡袋和睡垫,徒步行会容易很多。我觉得这样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峡谷缘到缘徒步行,所以没有考虑夜宿在幽灵庄园。顺便说一句,幽灵庄园的住宿需要提前一年预订。为了保护大峡谷里的的生态环境,国家公园对去大峡谷底宿营的徒步旅行者的数量是有限制的。并且,要求徒步旅行者即不能留下,也不能带走任何物品。大峡谷管理处的网站上富有寓意的文字说明游客只能带走的是所拍摄的照片,留下的只能是自己的脚印。国家公园的网站上给出的信息是许可证必须是要提前五个月开始申请,早了不予审理,晚了则可能名额已满。因为冬季大峡谷北缘降雪量很大(平均年降雪量达150英寸/3.81公尺,记录是280英寸/7.11公尺),北缘从每年的10月底到来年的5月15日期间都是关闭的,包括公路和任何服务设施。而夏季大峡谷内温度要高达华氏130度,不适宜徒步行。所以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就是五月中下旬或九月底至十月。申请许可证的最好方法是传真。许可证的申请需要申请人列出宿营地点和时间的多个选择。因为我们希望从南缘出发,第一天要多走一些路程,我在地点上仅选择了棉花木营地(Cottonwood Campground)而没有选择光明天使营地(Bright Angel Campground)。第一天走的距离大约是17英里,而第二天走的距离大约是8英里。时间上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的选择依次为5月23日,16日或9日。我是志在必得,在2012年的1月1日的头一分钟发出许可证的申请传真。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几天后,我打电话到大峡谷国家公园管理处,确认我的申请传真被对方收到无误。2月5日我接到了大峡谷国家公园管理处的来信,给我指定的是光明天使营地(Bright Angel Campground),日期是5月17日。因为时间和地点都不是我的初衷,我打电话到大峡谷国家公园管理处去询问细节,被告知整个5月份的许可证(5月15日开园)已发放完毕。一个声音悦耳动听的年轻女孩在电话中告诉我,公园管理处在2012年的1月1日那天收到了一千多份许可证的申请。我能拿到许可证,已经是很幸运的了。我笑着说,你是说我应该对我所已拥有的感到高兴。她大笑说是的。从工作人员那里,我还了解到棉花木营地一共有8个营位,光明天使营地一共有12个营位。每个营位可容纳4-6人。如从北缘下去,到光明天使营地宿营,再上南缘。整个徒步行每天距离的分配是与我起初的计划:从南缘下去,到棉花木营地宿营,再上北缘;是大致相同的,只是起点和终点交换了位置。因为北缘和南缘之间有专门的巴士(Trans-Canyon Shuttle)连接,起点和终点的变化对徒步行的影响并不大。我们最后的计划是从北缘到南缘。3.训练【老胡】决心下了,计划也有了,接下来就是实施。首先要做的就是体能锻炼。我十九年前在迈阿密有过一次对方责任的T型碰撞的严重车祸。我当时脊椎和背部肌肉受伤,之后腰背一直都有毛病。膝盖在年轻时也有过损伤,一直不能长久站立和行走。更不用说负重远行。为了避免对膝盖的冲击和改善脊椎和背部肌肉的状况,我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一直在YMCA坚持游泳。除了腰背和膝盖的问题,我自认为身体情况还不错。自从和朋友老庄决定要去徒步穿越大峡谷,我们从2011年7月开始分别进行模拟训练。通常每周有两次负重训练。每次约一至两个小时,距离大约是3到6英里。背包的重量大约是20-30磅。我训练的地点包括州立的公园,居家附近的公园以及儿子高中体育场上的塑胶跑道。最长的训练时间是八个小时,距离大约是15英里,是到州立公园去负重徒步行。同时,我仍然坚持每周去YMCA游泳2-3次。一个人负重徒步行的训练过程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训练中我一边走,大脑也没停着。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用来将所关注的事情在头脑里捋一遍(我有两,三篇考证中日战争历史细节的网文就是在训练中完成的构思);三分之一的时间是满脑袋没有联系的胡思乱想;另外三分之一的时间脑袋里几乎是一片空白,就是听着音乐走路。因克明与我居住在同一个城市,他加入我们的行动后,我们常去附近的公园(Keehner Park)训练。公园里有一个小溪流淌的深谷,一条长约400码的小径横穿而过。因深谷两边的坡度有30度左右,重复往返小径很适于爬山训练,它成为了我们主要的训练地点。通常我们边走边聊,交流彼此关心的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各自近来所看的书及网上所了解的事件,以及子女成长教育中的问题。克明是虔诚的基督徒,我则是坚定的无宗教信仰者。我们也经常交流一些关于基督教起源和发展的理论和看法,双方都无意说服对方,仅只讨论。这样使得枯燥的训练轻松多了。【老庄】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缺少系统的锻炼,近年来自己感到体能有明显的下降。对于这次大峡谷之行,过去没有经验同时对自己的身体是否能经受这种考验亦心中无数。虽然我下乡时曾有过一天走一百里山路的记录,但那是四十多年前的经历。我在去年做体检时特地跟我的家庭医生提及此事,他给我做了一次Stress Test。检查报告说我在相关的年龄段的运动耐受能力是好的。这使我信心大增。随后近一年之中注意增加了运动量,主要是步行锻炼,感觉明显不同。【克明】我在几年前有过腰间盘突出,但得益于坚持每周打羽毛球,腰痛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虽然参加“赛前”训练较晚,我对完成穿越大峡谷却一直充满信心。和老胡在附近的公园训练中,我们有机会经常交流, 让我更深地了解到老胡是一个注重知识,品德及修养的人。在公园里往复的行程中,我们的脚印不断地覆盖着彼此,但在真理的认识上,我们却遗憾不是同路人。依我个人信主的经历,我相信这一切都要靠圣灵的工作。只是祷告我的言行能够荣耀神,不绊倒弟兄。4.定行程,旅馆【老胡】老庄在德州, 我和克明在俄州。四月初,我们开始拟定旅程和预订旅馆和机票。正在这个时候,老庄母亲的病情突然恶化了。老庄的双亲都已九十有余,健康状况很不好,去年底老庄还曾因母亲病危,临时回国。在这种情况下,老庄不得已决定取消他了的大峡谷之行。我虽觉得十分遗憾,还是支持老庄的决定。好在克明没有任何特殊情况,我不会最后是一人行。实际上,我已下了决心,即使最后朋友们都因故而改变计划,我自己也要独自前往。主要原因是因为机会的宝贵和获取许可证的困难。机票,租车,南缘和北缘的旅馆,幽灵庄园的晚餐,南缘到北缘的巴士都订好了。有一点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的是大峡谷北缘的旅馆。我大意了,没有及早订下5月16日在大峡谷北缘或者附近的旅馆。因北缘是起点,为了减少第一天可能出现的尚无法预见的麻烦,我们决定将开车去北缘,而不是原先计划的将车留在南缘,先搭乘南缘到北缘的巴士去北缘。心想最坏也不过是住在离北缘20,30英里之外的旅馆。由于先前没有做足功课,我才发现大峡谷北缘上的旅馆仅只一家(North Rim Lodge),另外17英里之外也有一家(Kaibab Lodge)。然后就是44英里外还有一家(Jacob Lake Inn) 。再之后就是在70英里之外了。我在订北缘的旅馆时,才在网上发现44英里之内的这三家旅馆,都已经订满。并且发现在大峡谷北缘上的旅馆(North Rim Lodge),至少要在几个月以前预订。我心中一惊,立即打电话给这三家旅馆,询问是否由于有人临时取消,有空房余下。结果发现大峡谷北缘上的旅馆确实有人退房,但时间上差一天。17英里外的凯巴勃小屋旅馆(Kaibab Lodge)电话总是忙音,试了无数次仍打不进去。44英里外的那家旅店则是没有空位。由于不希望过早起床驾车一,两个小时,我没有考虑住在70英里之外。我又立即打电话给国家公园管理处,询问在大峡谷北缘上国家公园管理处的宿营地是否满员,谢天谢地, 工作人员告诉我宿营地上在5月16日还有两个空位,我立即定下一位(4-6人,$18)。后来我家的领导随手拨通了凯巴勃小屋旅馆(Kaibab Lodge-$139)的电话,而且正好有人退掉预订的小木屋。我喜出望外,与克明电话商量后,随即定下一间小木屋。宿营地的预订暂且备用。5.行前的准备和最后的决定【老胡】为了避免无法预见的困难,我在YouTube上观看了数小时的Grand Canyon R2R Hiking的录像,以及宿营地的介绍。因此在尚未动身之前已对全程有了个比较具体的了解。我家的领导特意为我们做了便于保存和携带的烧饼(没有放葱),我又买了小份的袋装午餐肉和牛肉干(Teriyaki Beef Jerky),咸的苏打饼干和专门用于徒步行的能量棒(energy bar)。还准备了许多可以封口的大小塑料袋,用以分装食品和封装必须带上来的各种废物和垃圾。我在最后一个多星期停止了体能锻炼,以保护膝盖。至此,万事俱备。行前的十几天,我和老庄不断联系,虽然他母亲的病情并无好转,但暂时没有恶化。他在最后时刻决定与我们同行并立即定下机票。他很幸运,在启程前的最后的一个多星期里,他居然买到了时间上和我们的飞机到港离港时间一致的机票。6.旅途【老胡】5月16日当地时间(Pacific Time)上午十时左右,我们的飞机在凤凰城机场降落。飞机还在滑行时,我的手机响了。第一个电话是领导打进来的,第二个电话是老庄的,我约老庄在行李领取处碰面。上一次与老庄见面还是2009年在中国,一晃三年就过去了。两人外表变化都不算太大。老庄和克明是第一次见面,为了同一个目的而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取到了租车后,我们立即驱车赶往大峡谷北缘。路程大约300英里。我带了GPS, 但是北缘的凯巴勃小屋旅馆(Kaibab Lodge)的地址无法输入,我只有选择了旅馆所在地区的一个大致的地名(Kaibab Plateau North Rim Parkway)。沿途是亚利桑那州干燥,酷热的沙漠风光,车在印第安人的保留地(Navajo Nation)内行驶了几个小时。沿途风景奇特,宁人心旷神怡,我们沉溺于其中。我对老庄和克明说此时应该是我们人生中最好的时刻之一。在经过大峡谷南缘和北缘之间的一个三岔口时,我没有留意走上了一条远路, GPS也没有纠正我的错误。我们应该走的是89A号公路,结果我们走上了与其分开的89号公路。这一错就远了100英里。只是由于沿途风景优美,我们失有所得(后来我们乘巴士返回北缘的时候与巴士司机说到,他说我们很值得,两条路都看到了,此是后话)。这与人生十分相似,很多时候在人生旅途的三岔口,如果两条道路的选择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我们的选择都是失有所得,得有所失。时常很难判断我们当时的决定的正确与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克明】从凤凰城机场出来便感受到沙漠独特的气候。虽然气温至少在九十度以上,但由于湿度很低,让人觉得并不特别难受。在凤凰城附近的高速公路上,我们第一次亲眼看到一人,甚至两人多高的仙人树。它们密密麻麻地矗立在路边的山坡上。 那些贴近路边的仙人树与汽车擦肩而过,不断地提醒着行人它们的粗壮和高大。从凤凰城向北开,地势不断地升高。路边的植物也随之变换。有趣的是,在这茫茫的沙漠中,几乎所有的地名都与水相关,比如:新河(New River),岩泉(Rock Spring),泉谷(Spring Valley),考德斯湖(Cordes Lake),鼹鼠泉(Badger Spring),等等。让人对早期拓荒者在此探寻水源的辛苦产生无限的联想。7.夜宿凯巴勃小屋旅馆(Kaibab Lodge)【老胡】凯巴勃小屋旅馆(Kaibab Lodge)建立在森林的边缘,由一些独立的小木屋(cabin)组成。旅馆因为一年中只有五月到十月才开放接待游客,所以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很好,风景优美,附近到处都是野生动物。我们在这里看到了若干个鹿群,鹿的总数怕是有近百只。我们由于走错了路,到达凯巴勃小屋旅馆时已近黄昏,在森林的边缘漫步仅一个小时左右,天就黑了。周围的美景则仅只看了个大概,而没有来得及仔细欣赏和回味。从这个角度说,我们亦是得有所失。凯巴勃小屋旅馆的小木屋里面与一般旅馆的房间相同,有卫生间和两张大床,可供一至四人使用。虽已五月中旬,但在太阳落山后,室外的温度仍低于50度。小木屋里还需使用加热器来取暖。我们整理了徒步行所需随身携带的物品,多余的东西都要放到停留在北缘停车场的车上。我将所带的烧饼,袋装午餐肉,能量棒和苏打饼干分给大家各自携带。算上一加仑的饮用水,每个人背包的重量是在35-40磅左右。大家没有留意房间里的时钟的设置是提前了一小时。所以第二天早上,我们提前了一个小时起床。这件事让我困惑,因这里使用太平洋夏令时(Pacific Daylight Time)一年四季不变,为什么前住客要将时钟拨快一小时?8.大峡谷北缘到光明天使营地【老胡】早上4点30左右,我们匆匆起床。最后检查了随身携带的食物,觉得我们带的食物过量了,与其要将多余的食物留在停留在北缘的车中,还不如将其用为早餐。这样,原定的在凯巴勃小屋旅馆吃一顿高热量早餐(鸡蛋,咸肉和薄饼)的计划就放弃了。早上6点30分,我们到了北缘的停车场。三剑客在北凯巴勃小道起点(North Kaibab Trailhead)合影之后,就开始我们的行程。我因为近一年来的计划和准备终于成为现实,心中激动不已。北缘5月份的气温还很低,阳光照射不到的背阴处还有积雪,此时只有三十多度。刚下去时,我们还是身着长裤和风雨衣(wind-breaker/rain coat)。太阳出来后,气温上升很快,在过了第一个休息站后,我才脱下了风雨衣并取下了转换裤(convertible pants)的裤腿。在北缘到棉花木营地之间,有两个休息点和水站。我们走的比较快,基本上没有人超过我们。我们与人频频攀谈并了解到,迎面碰到的大多数人是从棉花木营地上来的。而被超过的人,也多是计划今晚在棉花木营地宿营的。我们在水泵房(pump house)停下来休息,吃午饭。首先是脱下鞋袜,将发热,有些肿胀的双脚浸泡在冰凉清澈的山泉中来恢复疲劳。午饭是烧饼,袋装午餐肉和牛肉干以及水果。水站的矿泉水的味道比我们带的水好多了。我们过于保守了,虽然知道沿途有饮水站,我们每人还是随身携带一加仑水。应该少带一点水,然后在沿途的水站上加。 棉花木营地与幽灵庄园和光明天使营地之间,就再没有水站了。这段路上是在相对宽阔的峡谷底,地势平坦.相当长的一段路程上,完全没有遮荫处。我的登山手表显示的气温高达华氏100度以上。棉花木(Cottonwood)得名于其果实里的种子外壳上有棉花似的纤维,但它与中国南方的木棉树,亦称英雄树和攀枝花,不是一种树。早上6点30分出发,下午4点左右我们才到达光明天使营地。我们用了大约9个小时的时间。我的计步器表明我这天一共走了4万步,北缘北凯巴勃小道起点与幽灵庄园/光明天使营地的距离约为15英里。高度变化大约为6000呎。【老庄】从Trail Head出发,一路下坡,进入峡谷之中,再也无法分辨自己身处何方,只有跟随脚下人工开凿的小路。有时四面都是峭壁,看不到出口,但不久峰回路转又是一片天地。大峡谷是科罗拉多河在高原上切割出的一条深沟,进入峡谷,那两千米的地层断面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那是一个真正的地质博物馆,诉说着亿万年来沧海桑田的变迁。现在的河底是最古老的地层,至今有28 亿年的历史。再往上是一层层界限清晰的地层:红色砂岩,砾石,页岩, 火山喷发后的岩浆形成的岩层。昭示着那里曾经发生过的巨变,曾有过的大海,陆地和现今的高原。【克明】在城市里生活惯了,我对北凯巴勃小道上厚厚的尘土很不适应。出发时整洁的衣着,很快地被蒙上了一层绛红色的尘土。遇到深的台阶,一脚下去,浓烟四起,要再配上点音响,那基本上就是趟地雷的场景。从棉花木营地到幽灵庄园(光明天使营地)是第一天行程中最艰苦的一段。虽然这一段地势相对比较平坦,但小路却完全暴露在午后的烈日下。加上这段路尤其的长,过一个山口前面又有一个山口。幽灵庄园真好像一个幽灵一样无法靠近。9.光明天使营地【老胡】光明天使营地得名于营地旁的光明天使小溪(Bright Angel Creek)。营地有饮用水(tap water)供应并设有带抽水马桶的卫生间,但是没有淋浴。我们到达了营地后,略作休息,支起帐篷。刚才在幽灵庄园给大家介绍大峡谷的Park Ranger过来检查了我的许可证。与Park Ranger交谈后我得知,宿营地最重要的规则是先来后到。帐篷一旦支了起来,不管有无许可证,都不用再换地方。当然,按照规矩,还是应该先有证;若实在没有,无证的人应礼让有证的人。随后,我们换上游泳裤到光明天使小溪里洗去一身的油汗(Park Ranger 的推荐)。我们应该6点30分去幽灵庄园(Phantom Range)去用餐,是在网上订的牛肉炖菜(Beef Stew - $27)。但我们晚去了近一个小时,幽灵庄园的餐厅里座无虚席。我邻座的两位老人也是从北缘下来的,他们今晚夜宿幽灵庄园,明天将返回北缘。入夜之后,大峡谷里的岩石释放出白天烈日下所吸收的热量,谷底的气温仍然居高不下。由于峡谷的风沙很大,我只有套上帐篷的外层(我携带的帐篷是双层的,内层像蚊帐一样)。人在密不透风的帐篷里,汗流浃背。因过于疲劳,我没有顾上察看温度。直到晚上10点后,才觉得凉爽起来,但估计气温仍高于70度。Thermo-Rest自膨胀气垫质量真是不错,铺在热烘烘的沙地上,让人完全不能直接感觉到灼人的地热。 我带的睡袋根本就没有打开。老庄似乎也睡不着,半夜三更从他的帐篷里钻出来看星星。事后他说其实已睡了一觉,是因为我打喷嚏才将他惊醒。我应该是在两点过后才入睡的。这一晚上我大概只睡了两个小时。但质量还不错,醒来时我不知自己是身在何处。【老庄】幽灵庄园餐厅里的晚餐很有意思。虽然我们去的晚了一些,没能尽情享受全过程。那个木屋餐厅里排放了四张长条桌,就餐者分别坐在餐桌的两侧。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大家互相问候,打招呼,低声倾谈,更有兴高采烈的谈论自己大峡谷的经历。环顾四周,就像是身处一个大家庭的聚会,其乐融融。再看参与者中老者居多,无论老头还是老太,都神采奕奕。我想比我年长者都能做到的事,我也应该做得到。【克明】光明天使营地成了“今夜无人入眠”的露天剧场。天一黑下来,山谷里起了一阵狂风。狂风卷着沙尘呼啸而来,重重地拍打着帐篷。狂风也裹胁着高温,让整个营地变成一个巨大的烘箱, 每个帐篷就像铝箔纸,特意用来包装我们这些待烤之物。狂风肆虐乏了又慢慢退去。我却在黑暗闷热的帐篷里久久无法入睡。10.光明天使营地到大峡谷南缘【老胡】早上4点,天刚放亮,营地的人们纷纷起来收拾帐篷,我们也起来了。三个人都是浑身酸痛,从双肩到背,腰,再到大腿和小腿。老庄的脚上还起了水泡。但是大家感觉还能坚持。我这一年来的训练真是起了很大作用。因为准备充分,又选用了徒步旅行专用的鞋袜,双脚没有一点问题。收拾好帐篷后,因营地的卫生间坏了,我们分批去使用幽灵庄园的卫生间。顺便在光明天使小溪里洗漱了一番。6点左右,营地里宿营的人们多已离去。似乎大多数人都是去北缘的。昨晚我们已在幽灵庄园灌满饮用水。三人胡乱吃了一些随身所带的食物作为早餐,随即离开光明天使营地去南缘。在我们前面,有一只母鹿带着几只小鹿在营地的路上游荡,对我们毫无惧怕。从光明天使营地到南缘有两条路径,光明天使小道(Bright Angel Trail)和南凯巴勃小道(South Kaibab Trail)。多数人的选择的是光明天使小道。我们也是如此。(光明天使小道也是得名于光明天使小溪,但其与科罗拉多河北岸的光明天使小溪仅是同名而已)。距离大约是10英里左右。第一站是印第安人花园(Indian Garden-海拔3800呎),大约是在光明天使营地到南缘的中间,约5英里的路程。光明天使营地到印第安人花园之前的路程是比较平缓。我们在印第安人花园逗留了近一个小时,休息,午餐和灌饮用水。南缘沿途的风光和险峻程度都不如北缘,由于陡峭之处的道路是之字形的,并不觉得行走特别困难。网上驴友的评论说北缘及其路径的风光比南缘优美属实。最后三英里的路上,坡度增大显著。这时,克明年轻的优势就显现了出来。他不仅总是走在前面,而且他不需要频繁的休息。老庄脚上的泡,这时也开始起作用了。他每隔5分钟左右,就不得不休息一下以减缓疼痛。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克明按他自己的能力先走,我陪着老庄在后面慢行。我自己也觉得背包越来越重。并且明显感觉由于空气变得稀薄对心肺的影响(虽然仅只六千呎左右),我气喘的厉害。休息时老庄和我量了一下心跳的速率,经过数分钟休息后我的心跳仍然是在120次/分。也就是说,在步行的整个过程中,我的心脏的跳动速率基本上是在120次/分以上。为了节省体力,我们休息时不再放下背包,而是背着包直接坐下去。大约在下午四点左右,我和老庄终于走完了最后一段之字形的小径。克明已在光明天使小道的起点等着我们。在终点会合时,我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和激动,和老庄,克明热烈握手。我的梦想和计划在这一刻终于完成实现了!从峡谷底部光明天使营地到南缘光明天使小道起点的距离约为10英里。高度差为4400呎。我们用了大约9个小时的时间。计步器表明我这天一共走了3万步。套用哲学家常说的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的固定格式,也可以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在大峡谷里走过缘到缘的人,而另一种是还没有走过的人。我们已被归类为前一种人了。【老庄】第二天的上坡行程是很消耗体力的,也是最困难的部分。但那天的气温比前一天降了十度,而且越往高处走气温越低,这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我也出了 不少汗,但很快就会蒸发干。我用小手巾在水中浸湿放在头上感觉很凉爽。在相对湿度只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沙漠会比湿热的环境舒适的多,当然前提是要有充足的水的供应。大峡谷国家公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那里的小路及相关设施都开发维护的很好。小路的沿途不时能看到埋设的供水管线出露。供水点,厕所等每隔几英里就有一个。而且在管理者和游客的共同维护下卫生条件都很好。沿途在无法逾越的地点都有桥梁,包括最大的科罗拉多河上的钢索吊桥。所有设施都隐藏在峡谷之中,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大峡谷的原始地貌。我们曾假设如果这地方由中国人来管,一定会加上几条索道,让人不费劲就能穿越大峡谷。还要给那些奇峰异石起上一堆乱七八糟的名字。【克明】当脚步最后踏上南缘时,心情是难以描述的。为了让自己平静下来,我走回到南缘边上,在大峡谷里自北向南搜寻我们走过的路线。大峡谷的巍峨壮观此时尽收眼底。走过的山间小道逶迤在群山中,时隐时现。北缘离我之远,即使在这样一个晴朗的下午,肉眼也不可及。苍穹之下,万仞之间,更凸显出人的渺小,反衬着造物主的无限。然而人虽卑微,却被付于了管理世界万物的使命,因此也就白白地得到能力上的恩赐。面对这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峡谷,我心里对自己有能力走出这漫长崎岖的二十五英里山路充满了感恩。 11.从南缘返回到北缘【老庄】从大峡谷的南缘返回到北缘的停车场需要搭乘峡谷间交通巴士,由Trans Canyon公司运营。这一段路程需要绕行大峡谷科罗拉多河 的上游,总长度约两百多英里,需时四个多小时。途中经过广袤的荒漠地带,印第安保留地,跨越位于格伦峡谷大坝(Glen Cayon Dam)下游的科罗拉多河上的大桥。道路两侧的印第安保留地里不时可见到零星的房屋,类似活动板房的样子,周围或有几棵树。在黄褐基调的荒漠背景下显得那么孤独,真无法想象那里的人们是如何安于世代生活在那里的。公路边有时会有印第安人摆的地摊,出售一些印第安特色的小的饰品,如吊坠,耳环,项链等,有金属和彩色的石头做成的。停车时我过去看过那些摊子上的饰品,虽然不是贵重的首饰,但也需要有相当的工具和加工条件才能做得出来,因此我猜想里面肯定有不少是Made in China. 在科罗拉多河以南89号和89A公路是沿着河谷的山体走向通过的,两侧连续不断的山丘上有层次鲜明的不同颜色的地层。感觉很像我几年前去过的彩绘沙漠(painted desert)。果然我的猜想很快就被我们的司机证实了。那里也是彩绘沙漠地区的一部分。我们的司机很愿意和我们这些游客交谈,他说他早年曾在空军干过。他一路上不停地向我们介绍沿途风景和有关的地质历史知识。那里特殊地貌的形成经历了几百万年的沧海桑田的变迁,火山活动喷发出的岩浆和火山灰形成层层叠叠的火山岩,与水,风和土壤侵蚀形成的岩层叠加构成的地层,又经过千百万年的侵蚀造成了今天的地貌。岩层的各种色彩是其中富集的化学元素的颜色。如铁是红色,锰是黑色,钙是白色等等。这里还有丰富的史前化石植物和动物品种被发现,我曾在硅化木国家公园看到过直径一两米的木化石和出土的巨大爬行动物的化石。而硅化木的形成就是水流带来的硅元素置换了死亡树木的细胞组织形成的。我们的司机讲述的这些历史事件,地质年代都清清楚楚,他的知识水平令我感到他就像一位地质学教授。老胡就坐在他的右侧,还不时的发问。几个小时的路途很快就到达了。12.途中花絮【老胡】顺便记下这次穿越大峡谷的途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我们在北缘宿营地附近,遇到一个带着背包和睡垫的二十出头的小个子姑娘准备乘巴士去南缘,交谈中得知她是从南缘出发,昨天到的北缘,是个独行侠。我在北缘下面的水泵房休息时与两个老者(60-70岁)聊天时得知:在过去的25年里,他们每年都要徒步到大峡谷谷底。在幽灵庄园餐厅用餐时,与坐在我身边的两个老者(70-80岁)交谈中得知在过去的40年里,他们几乎每年都要徒步走下大峡谷谷底。在前往南缘的路上,我们遇到一个50岁左右的Park Ranger,他已经在大峡谷国家公园工作了13年。他们每个月要轮换去谷底工作一个星期。在过去的13年里,他曾在同一天里上下大峡谷无数次。他最好的记录是2小时从谷底走上来。我和老庄在最后的两英里的路途上,很多时间是与一个中老年女子(56岁)同行。因为她和我们都是5分钟左右就要停下来在背阴处休息。所以大家互相有交流。她告诉我们她是两年前开始跑马拉松赛的,今天是她所在的俱乐部组队来大峡谷跑环路(从南缘走南凯巴勃小道下到科罗拉多河边,再沿着光明天使小道返回大峡谷南缘,来回16英里山路)。今天早上6点开始的。她因为年纪大了,走在最后。我们还巧遇一只来自犹它州的徒步旅行者俱乐部的12人的队伍,他们不仅与我们在谷底相遇和交谈,而且后来还和我们一同乘巴士从南缘返回北缘。这只队伍的领队是一个82岁的老者。他身材高大,瘦削,但一身肌肉,腰身笔直。我们在途中遇到许多跑步穿越大峡谷的专业和业余人士,他们的外貌特征很明显:皮肤黝黑,身材精瘦。仅穿短裤背心。身上除了一个小水袋,或两手各握一个小水瓶以外,什么也不带。穿越大峡谷时,除了美国本土的背包客之外,你能遇到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徒步旅行者,尤其是走单边原路返回,或走环路的徒步旅行者。遗憾地是我们没有遇到中国人。13.经验和教训【老胡】穿越大峡谷应事先做好充分准备,训练是必须的。对于徒步行来说,双脚的保护是最重要的。长时间走路,双脚与鞋袜摩擦久了,被磨破和起水泡是很常见的。我在开始训练时,走两个小时就觉得到了极限。双脚与鞋袜摩擦的发红并要起水泡。后来时间久了,双脚就逐渐适应了。我最后走出大峡谷时,虽然两天一共走了7万余步,双脚上连一个水泡也没有。再就是一定要使用hiking用的鞋和毛袜,鞋袜一定要非常舒适合脚。我们走出峡谷后,浑身的肌肉,包括肩,背和腰部,大腿和小腿的肌肉都很疼痛。但是仅三,四天后,疼痛就基本消失了。这应该是与我们一年来的训练分不开的。【老庄】这种超常运动量的消耗性的运动与日常的锻炼身体太不一样了,而且具有医疗的效果。这是我回来后的真实体会。我的颈部多年来经常疼痛,有时扭头都困难,做过按摩推拿效果都不佳。后来又出现‘五十肩’,脚部疼痛,手腕在做俯卧撑时疼的厉害。每次去医生那里体检跟他抱怨过后,他无非是拉拉扯扯,敲敲打打一番,最后告知看不出毛病。此次从大峡谷回来两个星期后,忽然意识到过去疼的地方不疼了,差点把那些疼痛忘记了。我不知道这种舒适的状态能持续多久,几个星期还是几个月,几年。但这种现象却告诉我,我需要这样的运动。这种效果与大运动量的关系不知专业人士如何解释。【克明】走上南缘我才注意到自己脚上打了不少水泡。休息一夜之后又发现两个大拇脚趾里都充了血(事后才知道这种充血的拇指还有一个特殊的名词,就叫大峡谷脚趾Canyon toe)。水泡的疼加上全身肌肉的疼,使我们行走起来全身很不协调。下楼梯时一个个横行霸道,让人忍俊不禁。反躬自问,我觉得鞋袜的准备也算对得起自己。唯一不足的可能是“赛前”走的太少。应了老胡那句“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至理名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带的宽沿帽和墨镜在烈日下行走派上了大用场。14.结语【老胡】十多年前,我有一次回中国时,一个朋友曾送给我一本书。他在书的扉页上写到: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我这位朋友是个理想主义者,他这里指的是人生的追求。我已忘记了这本书的内容,但我现在想起了书的扉页上的这两句话。穿越大峡谷对于我来说,只是个开始。15. 照片集图1. 凯巴勃小屋旅馆(Kaibab Lodge)图2. 北缘北凯巴勃小道的起点(North Kaibab Trailhead)图3. 北缘下的山涧上的第一座桥图4. 北缘下的峡谷图5. 疾行在北缘北凯巴勃小道 – 1图6. 疾行在北缘北凯巴勃小道 – 2图7. 疾行在北缘北凯巴勃小道 – 3图8. 疾行在北缘北凯巴勃小道 – 4图9. 北缘下的电力线图10. 棉花木营地(Cottonwood Campground)附近的温度 – 101.6度,时间为1:17pm-PDT (4:17pm-EDT)图11. 北凯巴勃小道风光 – 1图12. 北凯巴勃小道风光 – 2图13. 北凯巴勃小道风光 – 3图14. 北凯巴勃小道风光 – 4图15. 北凯巴勃小道山崖上的神女图16. 我的肩包图17. 北凯巴勃小道旁的小鹿图18. 谷底的幽灵庄园/光明天使营地图19.光明天使营地图20. 晨曦中的银桥(Silver Bridge)图21. 晨曦中的银桥(Silver Bridge)图22. 银桥(Silver Bridge)南端的路标图23. 从南岸看科罗拉多河图24. 南缘的光明天使小道风光 – 1图25. 南缘的光明天使小道风光 – 2图26. 南缘的光明天使小道旁的印第安人花园(Indian Garden)图27. 南缘的光明天使小道上的三哩休息点(3- Mile Reset House)图28. 从南缘上看光明天使小道和通往北缘的北凯巴勃小道图29. 通往北缘的路上图30. 肩包和行装□ 读者投稿华夏文摘 第一一一〇期(cm1207a)
本转帖分类:&&&&
&&上一帖:
下一帖:&&
(%)点击发表你的观点
01-06 08:0001-06 08:0001-06 08:0001-06 08:0101-06 08:0501-06 08:0801-06 08:1301-06 08:1401-06 08:1601-06 08:19
热门转帖:
最新专题:
&2015 开心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天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