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刺的朋友阅读第三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运用外貌描写写一段话怎样描写方法

听风岁月——顾红老师“生活化语文”研修工作室
当前位置:&&
浅谈记叙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上传: 邹平芳 &&&&更新时间: 22:18:58
浅谈记叙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 描写是一种很具体、很生动的描绘和刻画。它指的是我们用优美的形象化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或者事物的形态和特征等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与刻画。也是我们在写作中最基本的表达手法之一,描写手法如果用得好,能很好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作文内容也会很形象、生动,有的读者读了在他的头脑中会留下很深的印象,甚至有的读者读了还会受到一定的感染,或者感动。所以说,学会描写这种作文章法对写好作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就重点介绍几种最基本的描写方法。
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是指在恰当的时间和环境中展开以人物活动作为中心的生活画面来进行描写。场面描写写得好能恰到好处地再现生活画面,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有的还会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就是记叙日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灵车经过北京长安街时,首都人民扶老携幼前来送别的感人场面,表达了人民沉痛哀悼和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情。又例如《口技》这篇课文,就有三处场面描写写得很精彩,特别是对热闹场面的描写,可以说是写得非常到位,有条有理,而且是复杂地交错在一起,变化也是多姿的。第一处是第二段写一家四口人的声音从&深巷犬吠&开始.写到屋中四人的不同声音,由远及近,由小到大﹔形成了课文的第一次高潮,作者却突然把笔锋一转,直接指到听众头上,看听众的反映是怎样的,引出&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八字,把全神贯注、赞赏陶醉的听众的神情刻画得惟妙惟肖。第二处是第三段写一家人复睡入梦,恢复安静的情景时,有鼠声、盆器翻倾的响声和梦中的咳嗽声,让这种动来反衬出夜的静的特征。这样的场景安排和前面的场景联系起来,形成了波澜起伏的效果。第三处是第四段写一个紧张救火的场面,由&一人大呼&到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儿哭&、&犬吠&,再到各种风火声、救火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说明声音由少而多、杂,也越来越大。观众好像身临其境,扣人心弦,体现了表演者高超的技艺。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场面。例如学校进行大扫除,就会出现劳动场面;学校开运动会,就会出现非常激烈的比赛场面;参观展销会,就会出现热闹的场面。我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场面之中,因此,我们在写作文时,常常要对场面进行描写。 怎样才能写好场面呢? 首先要对各种不同的场面进行观察,不断地积累这方面的描写知识,要达到看到一定的环境和情景就会写出场面的总体情况。 其次要有选择地交替穿插描写整个场面的各种景气,尤其要描写人物的活动。 第三、描写场面要有整体的场面描写情况,又要有重点地详写整个场面中的某些具体部分。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比如,描写一场短跑比赛,一般的情况下总是先介绍比赛的每位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可以适当地描写比赛&激烈&、&紧张&的特点,以及观众激动高涨的情绪等,在此基础上,必须写出运动员们的争夺情形,某些运动员的具体表现,个别观众的神态有时要重点来描写,而且必须描写出来。他们都是有代表性的,是能为文章的中心服务的。 二、环境描写 有很多外界环境会和我们人物有联系,所以把与外界有直接联系的那些外界条件进行描写,就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主要有这样两种,一是自然环境,二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一般指的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或者是自然景物;社会环境一般指社会关系等社会背景。不过二者往往是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描写的。在写作文的时候,适当地描写一些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等,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总之,环境描写是为了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0。 不管是语文课本,还是中学生作文,都经常有环境描写。例如课文《小英雄雨来》中就有几种环境描写。课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起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个村就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课文的第五部分还写到: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去像一块红绸子,照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很显然,开头的环境描写以雨来家乡美丽的景色衬托雨来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既为下文脱险埋下伏笔,又为雨来憎恨敌人的思想品质提供了依据。课文第五部分的环境描写,以景物烘托了一种悲壮的气氛,为群众对雨来的赞扬、对雨来的爱作了铺垫。这里的环境描写,无疑对突出人物思想品质起到衬托作用。 又例如初一下学期的课文《丑小鸭》中就有环境描写。课文是这样写的: 冬天变得很冷,非常的冷!小鸭不得不在水上游来游去,好使水面不致于完全结成冰。不过他游动的这个小范围,一天晚上比一天晚上缩小。水正在结冰,人们可以听到冰块的碎裂声。 && &课文里还有这么一段话: && &忽然间,他举起了翅膀:这翅膀拍起来比以前有力得多, 马上就把他托起来飞走了。他不知不觉地已经飞进了一座大花园。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散发着香气,它那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啊,这儿美丽极了,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三只美丽的白天鹅从树阴里一直流到他面前来。他们轻飘飘地浮在水上,羽毛发出飕飕的响声。小鸭认出了这些美丽的动物,于是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可以明显地看出,前面的环境描写以小鸭生存环境的恶劣的程度的确变化,来衬托小鸭所经历的挫折和打击是非常重的。后一部分以丑小鸭在一个美丽的春天飞进了一个花园里,看见了三只美丽的白天鹅。也在水里看见自己也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心中非常高兴。以春天美丽的环境来烘托丑小鸭喜悦的心情。 这里的环境描写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深化了主题。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最终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其实,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课文中有很多很多。如鲁迅写的《社戏》一文中的&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以动写静,反衬出我想看社戏的心情的急切。又如《草地夜行》中的&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的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突破乌江天险》中的&风还在刮,雨还在下。一切还跟刚才一样,只有人的心头压上了沉重的痛苦。&这些环境描写,或多或少起到了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描写环境,要注意所描写的环境一定要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否则,不如不写。描写环境一定要写具体,不能太空了。还要抓住特点来写。
外貌描写 &&& 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长相,穿着,神态等的描写。外貌描写主要是为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服务的。写得好可以很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能为中心服务的,最好是不要写出来,也不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也无法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 &&描写外貌有时比较集中。有时又是分散着写的。如以前初中课文《一面》中就有三处外貌描写非常突出。这三处描写是比较集中的,第一处是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第二处是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第三处是&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 &&& 这三次外貌描写刚开始在远处,后来到近处,最后是面对面的观察,所以描写越写越细致,也越写越有感情了。反映出了人物的特点&瘦&。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 &要写好人物的外貌,平时在现实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要注意人与人在外貌方面的不同点,找出各自独有的特征,同时还要注意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的形态等方面的变化。不论描写人物外貌的那一方面,一定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来写,与中心无关的外貌描写,都没有实际的意义的。 &&&&&&&& 四、动作描写 &&& 动作描写是指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一个人的动作是人物思想和性格的具体表现。在写人的文章中,好的动作描写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很多好的人物动作描写。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第七自然段就有这样一段动作描写&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 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作者用&扫&露&支&撒&系&牵&拉&等表示动作的词,组成一连贯的动作,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这一动作描写的作用也就突出出来了。 &&& 又如课文《同志的信任》中有这样一段话:灯下,他郑重,态度严肃地打开纸包,按照那封信里指明的记号,把右角上用墨笔点了两点的一张毛边纸拣出来。那是一张空白毛边纸。鲁迅先生用洗脸盆盛满水,滴入一点碘酒,把纸平放到水面,纸上立刻现出了淡淡的字迹。这是一段鲁迅灯下读信前的动作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是能以生死相托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这一主题。 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 首先要进行细致地观察,要把人物活动一连串的动作连贯起来。其次,要恰当确切地运用动词,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提到的那一连串的动词就用得非常到位,突出了人物个性特点,也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还要注意人物的细微的动作描写。因为细致的动作描写能充分展示人物的形象。不过要善于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把那些能表现人物品质,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动作写细致。 五、语言描写 人们常说语言是指一个人说的话,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真情的流露。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这里说的语言描写是指人物的对话。是为刻画人物,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所以,写好人物对话是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 对话,就是写作的人让人物出来直接说话。人物的对话在文章中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提示语在句子前面,语言在后面。如: 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 2、提示语在句子的后面,语言在前面。如: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3、提示语在句子中间,语言在前后。如: &上课铃声响了,&班长对着教室里的同学大声喊,&同学们快到操场上排队啊!& 4、在句子中只有语言,不出现提示语。 写对话,有时还要把提示语写具体些,意思是说,不仅要写出人物&说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怎样说的&。如: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这里写出了人物说了什么,和人物怎么说的,把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语气和情态都写出来了。这样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不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同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身份,要反映人物的思想。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中就有很多语言描写:&&&&&&&&&&&&&&&&&&&& 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 但是我说:&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底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 &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我知道,爸爸。&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 过一会儿,妈妈进来了。她看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妈哀求说: &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这篇课文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主要的描写方法是语言描写。这里的语言写的是爸爸的符合爸爸的身份特点,反映出了爸爸的思想;是孩子的符合小孩的稚嫩的特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什么人说什么话。 写好对话,平时还要多留心观察不同的人的话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有好的,生动的,新鲜的语言要及时记下来,慢慢积累。在日常的阅读和学习中,要多多体会人物的语言描写,多摘录一些。在自己写作文时,对人物的语言要多推敲,尽量写得生动一些。 六、心理描写 能够直接描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活动的认为是心理描写。也是人物内心产生不同情感的反应。心理描写对人物的思想面貌,个性特点和文章的中心都有一定作用。 描写心理活动,主要是让人物的内心的想法表现出来。这样的描写富有一定的感染力,有的还会给人带来亲切,逼真的感觉。如:初中课文《最后一课》中就有几处心理描写写得非常成功。这篇文章在某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时,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与直接写心理活动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把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融为一体。这样使小弗郎士所见的景物、人物等都笼罩上一层感情色彩,它和那极其简洁的直接对心理活动的刻画相配合,协调一致地反映出小弗郎士的心理状态。如:&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这样就把景物描写与直接写心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那种因怕迟到而急于到学校去,而又为路旁景物所吸引,既留恋,又不敢再停下来观赏、玩耍的复杂心情。有许多地方作者是把心理描写和人物行动结合在一起的,如小弗郎士进教室:&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这样的例子很多,从这些例子看出作者是多么自然多么贴切地把人物的心理和行动结合在一起进行刻画的。 &&& &总之,这篇小说描写心理活动的段落很多,作者灵活地运用了多种心理刻画的方法。但无论用什么方法描写心理活动,都准确地把握住了小弗郎士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征,非常真实,非常生动。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主题。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一般要注意人物的心理活动必须要真实,反应的是不同境遇中内心产生的情感。还要注意人物的心理活动一定要为文章的中心服务,与中心无关的心理描写切不可写入文章。 && &七、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把事物某些细小并且含义很深的情节进行具体的刻画,同时还要以人物为主要对象。好的细节描写,对加深理解人物形象,加强文章的表现力,深化文章的主题都有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增强事情的真实性,给读者增强认识生活的能力。如:初中课文《范进中举》一文中,就有多处细节描写。写了胡屠夫一巴掌把女婿范进从因中举而高兴得痰迷心窍处于疯癫状态中打醒过来的这个情节。其中有一细节描写,极其生动地表现了胡屠夫的市侩势力性格,写他&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下,心理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打完之后&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自己心里懊恼道:&天上 &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想一想,更疼得狠了,连忙问郎中讨了个药膏贴着。&这里通过对胡屠夫打中举女婿范进的细节描写,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胡屠夫趋炎附势的市侩丑态。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又如:课文《最后一课》中就有许多细节描写。&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绣边的小黑丝帽,& & 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还有作品中前后出现的两次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篇课文的许多细节描写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就拿作者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叫这一个细节来说,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旋即文笔骤收,戛然而止。答案,就留给读者去思索、补充。又如韩麦尔的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郝叟老头的那本&初级读本&,和那副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镜,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作品中前后出现的两次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些细节看来似是信手拈来,实际上却并非可有可无,它们起着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每一个细节都蕴含新意,发人深思。 由上面的细节描写就可以知道,细节指的是那些细微的情节和细致的描写。不管是写人或者是记事、写景都要写好有关的细节,让文章更加具体生动,达到突出文章的中心的作用。 细节描写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来写,为中心服务。不能弄巧成拙,写上与中心无关的情节或者是无目的地进行细致描写。 要多看看有关细节描写的课内外书籍,找出其中的细节描写,弄懂这些细节描写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还要多多训练,多积累有关细节描写的素材,特别是最能表现出人物特征的典型材料,这些典型的材料,可能是人物的一句话,所做的一件事,所经历的一段遭遇等。只要有描写细节的想法,就能定出很好很生动的细节来。 & & 参考文献: &&& & &1、 《小学语文课本》《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 &&&文教版& 《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作者: 王干生 && 2、 《中学语文课本》《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 &&&人教版 《 口技》的作者:林嗣环 3、 《小学语文课本》《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 &&&人教版 & &&& &《小英雄雨来》的作者:& 管桦 4、 &《中学语文课本》《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 人教版 &&& &《丑小鸭》的作者:& 安徒生 &5、 &《小学语文课本》《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 人教版 《草地夜行》的作者: && 6、 &《中学语文课本》《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 苏教版 &&&&&& &《一面》的作者:& 阿累 7、 &《中学语文课本》《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 人教版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 鲁迅 && 8、 &《中学语文课本》《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 人教版 &&&&&&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作者: 林海音 && 9、& 《中学语文课本》《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 人教版 &&&&&&& 《范进中举》的作者:& 吴敬梓, && 10、 《中学语文课本》《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 人教版 &&&&&&& 《最后一课》的作者:&& 都德 &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三家出版社选入教材:《带刺的朋友》
三家出版社选入教材:《带刺的朋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下册)封面
无意中得知我的散文《带刺的朋友》入选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自是兴奋。
这是《带刺的朋友》在被入选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同步阅读”;入选上海教育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之后,又一次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亮相”。
如此说来《带刺的朋友》成了我的另一篇“代表作”。
《带刺的朋友》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原文近6000字,被选入教材时作了删节,但基本结构没有变化。
入选湖北教育社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奇妙的田螺&,与它是同期的作品.
那是一组北方农村儿童生活散文,是我童年的记忆.
而&带刺的朋支&首发在江苏《少年文艺》1983年第二期的杂志上。
后来,这篇文章被收入了我的散文集《会飞的伙伴》中。
有趣的是,在有的朋友主编的丛书中,还有把这篇文章收入到动物小说卷里去的.但我则认为这是一篇中国北方农村儿童生活散文.
著名散文家、福建作家协会主席郭风老师在为我的第一本散文集&会飞的伙伴&一书作序时这样写道:
“---介华的这些作品,生活气息浓郁、语言优美,故事性强.他运用了写小说的创作手法来结构他的人物,形成了独有的散文创作风格,增加了可读性……”
据人教社的朋友讲,凡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作品,其中最大的特点是
"生活真实、观察细腻、语言优美,为中小学生学习写作与阅读提供了范文"。
统计起来,这是我的4篇作品(两篇描写小动物的知识性散文;一篇访问澳大利亚的游记散文;一篇科幻小说]第6次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或同步阅读,但事先我均不知。除了人教版的两篇是出版社通过中国作家协会版权协会将稿费与样书转了来,其它都是无意中发现或被读者告知才与出版社联系的。
当然,出版社的编缉都很客气,她们不但连声感谢,还答应补寄稿费,而将样书也会尽快地寄来----
我知道,按照我国的&出版法&与&著作权法&规定,作家的作品被选入教材,可以不必事先征求作者的同意,但课本出版后,出版社必须向作者邮寄样书与支付稿酬,否则便是侵权.
-----------------------------------------------------------------------------------------
信息链接:
------------------------------------------------------------------------------------------
带刺的朋友(全文)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枝叶,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我非常惊愕,赶忙贴到墙根儿,注视着它的行动。
“是猫,还是什么?”我暗暗地猜测着。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枣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噗”地一声,径直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我被吓了一跳,但是,出于怜悯,倒对它没有扒紧树枝,有些埋怨。
很快,那个圆乎乎的东西,竟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眼下的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向四周,把散落的红枣儿逐个地归到一起……
猛地,我恍然大悟:这不是刺猬吗?难道是它在偷枣儿吃?可是,又让人纳闷儿,为了几个红枣儿,重重地挨了一顿摔,怎么还不赶快把枣儿叼回家去呢?
谁知,它忙乎了半天,最后停在枣堆儿边上,“噗噜”,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起的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涨大了一圈儿。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哎,原来是这样!望着小家伙消失在墙荫儿里的背影,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离这儿远不远?窝里还有没有伙伴……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有了踪影。
我暗暗地思忖:小刺猬呀,可真逗,偷枣儿那么诡秘,逃跑又那么迅速。可是它究竟钻到哪儿去了呢?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我再也憋不住了,就把小刺猬偷枣儿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爸爸。
我的爸爸,是个见多识广的人。他那肚子,就象一个丰富多采的故事兜儿、知识篓儿,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一“挤”就会冒出来,保管让你听直了眼。
“嗯,别看刺猬个不大,可偷起枣儿来,就是那么鬼头。”爸爸笑笑说。
“那么,它干嘛晚上才出来呢?”我又开始刨根问底儿了。
“按书上说,它是夜行性动物,和猫头鹰、黄鼠狼一个样,白天休息,专在晚上才上工呢,就象专打夜班似的。”
“它都吃什么呀?”
“嗬,它的胃口挺好的,吃的样儿可多了,什么花生、枣儿、青蛙、田鼠、蛇、昆虫、草根……有的说它是益兽,也有说它是害兽的。实际上,它是益多害少哩。”
“那么,它会叫吗?”
“听人说,有的时候,它会发出‘吭吭’的声音,就像老头儿咳嗽一样。要说叫吗……对了,我小时候,有个伙伴捉到一只刺猬,用棍子使劲按它的脚,你猜怎么着?刺猬就‘啊啦、啊啦’的叫起来了,又细又长,跟刚生下来的小孩哭一个声儿。不过,你可别那样祸害它,怪惨的……”
“嗯嗯!”我不住地点头,“那么,刺猬在哪儿住哇?”
“地方多了。山坡洞,乱草堆,树窟窿,木头垛,草棚子……”
“那……咱们家……”
“你甭问,咱们家这没住着刺猬。”没等我把话说完,爸爸的话已经截断了我的后路。可是,从爸爸的话音和脸部的表情上看,我已经发现了秘密。咱们家咋没住着刺猬?那偷枣儿的刺猬从哪来?难道它会跑出几里地来寻吃的?绝不会的。我的心暗暗嘀咕起来了:一定要找到它的家,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样。
那么,怎么办呢?
夜幕悄悄地降落下来,大地又被笼罩在铅色一样的暗纱里了。
我抹去额头上的汗水,偷偷躲在树丛的背后,两只眼睛瞪得圆圆的,专等从水沟眼儿里钻出那个圆乎乎的刺猬来。
此时,我忐忑不安起来。能行吗?昨天晚上刚刚偷了枣儿,窝里一定还有吃的,兴许不来了……不,爸爸说过,刺猬的食量可大呢,一天一夜,准会饿坏了。那么,一旦它发现墙根儿处都洒了沙子会不会感到奇怪,猜到了我的心思:噢,想顺着沙子上的脚印找窝呀,我才不去了呢……不,不会的,昨天晚上偷枣儿并没被人看见,今天晚上还得去,红枣儿多甜呀……
我静静地蹲在那里,替刺猬问着,答着。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皎洁的月光又把庭院洒满了。啊,时候已经不早了。我的心慢慢凉下来,断定小刺猬发现了沙地,是不会再来的了。
突然,我的眼睛一亮,奇妙的现象终于出现了。小东西钻出水沟眼儿,顺着墙根儿,直向枣树底下跑去。临上树,它伸出头,四下看了看,象是观察动静。
我偷偷扔过去一粒小石子。石子落在地上,发出“啪”的声响。虽说声音不大,可在这寂静的夜晚,对于正要偷枣儿的刺猬来说,一定就象身边响了一颗炸弹。小刺猬闻声,立刻慌恐地去寻找。愣了半天,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变化,小刺猬又壮起胆子,再次准备上树上。这时,我又扔过去一粒小石子。这回,小刺猬兴许预感到了什么不祥的征兆,转过头,赶忙向着水沟眼儿跑去了。
我心里暗暗高兴:跑吧,跑吧,头前带路去找你的家吧……
我赶忙饶过墙头,来到水沟眼儿的眼前,打开手电筒一照,哈哈,薄薄的沙面上,留下两行清晰的小脚印。那脚印,顺着墙根一直向前延伸、延伸,啊,难道它就住在……
我家北屋旁边,有个草棚子。平时,里边堆着杂草和一些不常用的东西,只有我家芦花母鸡,爱到那里的草窝上去下蛋,除了妈妈去拣蛋,是很少有人去的。从刺猬的脚印来看,我断定它就住在这里边。
借着如水的月光和手电筒的光柱,我悄悄地挨近草棚子。
草棚里黑洞洞的,静得怕人。我刚走进去,一群无情的蚊子直向我脸上扑来。要是往日,我会扬起手,狠劲地向它们拍去。可是今天,我只是晃晃身子,生怕惊动里边的小主人。
随着手电光,我在草棚里慢慢地搜寻着。
忽然,墙角草堆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我立刻紧张起来了:难道,难道……
原来,两只大刺猬,团成大刺球,紧紧地挤在一起,一动也不动,背上长长的硬刺,根根矗立着,象是一群忠于职守的小卫兵,时刻准备刺向来犯的敌人。在两只大刺猬的腹部,蠕动着四只白乎乎的小刺球,全身呈现粉红色,披着细弱的小白刺……呀,这不是小刺猬吗?怨不得大刺猬那样忽忙地去寻食,原来是为了这四个可爱的小宝宝……
“嗡”地一下,我的脑袋胀大了好几圈,心里一阵内疚。刺猬妈妈夜里出去找吃的,我倒把它吓了回来。没有吃的,小家伙还不饿死?再说,听爸爸讲,刺猬一旦发现有人找到了它的住处,它们就要搬家了。眼下,携儿带女的,搬到哪去呢?安个家多么地不容易呀。望着它们身边铺着的碧绿的树叶子、鲜嫩的青草,以及从房背阴处扯来的一撮撮绿茸茸的苔藓,我仿佛看到了它们安家的艰辛……不知什么时候,热泪扑簌簌地滚落下来。
猛地,我的手指尖触到鼓囊囊的衣兜,如同寻到了救命草那样,我立刻高兴了。对,带来的礼物还没拿出来呢。我忙把衣兜里的红枣儿——这是我从树上一个一个挑着摘的——大把大把地掏出来,轻轻放在它们的身边,嘴里暗暗叨念着:惊动了你们一家子,对不起,实在对不起……
直到离开草棚,我的心还在怦怦地跳:刺猬呀,吃了我送来的红枣儿,你们还会搬家吗?
如同做了一件亏理的事,我一直不敢把草棚里的秘密告诉爸爸。说心里话,我还有些埋怨他呢!要是早些告诉我草棚里住着刺猬我何必要去寻它的窝呢。
第二天晚上,刚刚擦黑儿,我强忍着内心的不安把白天从地里捉来的蚂蚱、油葫芦……足足一小盒,偷偷撒在草棚门前,好让出来找食的刺猬不费劲就能叼回家去,美美的饱餐一顿……
躺在炕上,我仍在思恋着刺猬会不会搬家的事……
第二天,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勤劳的黎鸡儿刚刚唱起动听的歌,我一骨碌爬起来,推门跑到草棚前。哈哈,那么多吃的全部不见了。这么说,刺猬没生我的气,更没搬走,它们在吃我送去的东西哩!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
一天晚上,月亮在云隙里缓缓地游着,时隐时现,象是在捉迷藏。
我吃完饭,刚从屋里取出备好的食品,送到草棚前,忽然,几个圆乎乎的东西,正从草棚里滚出来。那是……啊?刺猬!一家子出来散步了!一只、两只……整整六只。我高兴得一撩竹帘子,蹿出门外。刺猬们惊恐了,掉过头来就要往回跑。突然,我想起手里拿着吃的,赶忙扔过去。兴许它们猜到我就是每天供应食品的人吧,大刺猬不动了,孩子们不跑了,慢慢地,它们各自寻吃的去了。
现在我才发现,大刺猬更加肥壮了。原来还是鸡蛋大的小刺猬,如今也长大了个儿,就连白嫩的针刺也变成褐色的硬刺了。小刺猬很乖巧,总是跟在爸爸妈妈的身后边,怵怵地吃吃停停。大刺猬倒象不认生,撅着小嘴,瞪着小眼睛,亲昵地看看孩子,象是说:孩子们,大胆些,他是不会伤害我们的。
爸爸从屋里出来乘凉了。他见我身边围着几只刺猬,先是一愣,后来好象发现了我的秘密似地摇着蒲扇,坐在我的身边,脸上泛起满意的光。
突然,身边传来“汪汪”的叫声,原来是我家的大黑狗来驱赶刺猬了。
我刚要站起身,大黑狗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刺猬可真鬼头,一个个停止了脚步,早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冷眼看去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六个“仙人球”似的。刚才还跃跃欲试的大老黑,很快就调过头来,“嗷嗷”地哀叫着,溜走了。我的心这才轻松些。
爸爸笑着说:“俗话说:狗啃刺猬——没处下嘴。你瞧,大老黑的嘴被刺猬扎破了吧。”可不是,等我追上大黑狗一看,它的嘴头上正滴着血哩。
“刺猬身上的刺,是很好的护身法定。”爸爸接着说,“甭说猫、狗,就是老虎,都拿它没有办法呀。”
“真有意思,刺猬的本事太大了。”我高兴得直拍手,回头看看,六只刺猬又悠闲自得地吃起我送来的东西了。
“也不能那么说,一物降一物嘛。刺猬就怕黄鼠狼。”
我奇怪地睁大了眼睛。
“没想到吧,黄鼠狼放的屁,也是护身用的,刺猬一闻,就会晕过去,肚皮朝了天,被黄鼠狼吃掉……”
立刻,我毛骨耸然了,心里暗暗嘀咕起来。想不到,为了保护这些带刺的伙伴,还要防备黄鼠狼呢。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
可是,突然一天,刺猬们不露面了,我等了许久,直到月亮滑进山顶,也不见它们的踪影,我的心又悬在了嗓子眼儿:带刺的朋友们,你们哪去了呢?
那是晚秋的风吹起以后的事了。
金黄色的大地变得空旷起来。粮食入了仓,秫秸上了垛,日夜繁忙的场院早已消停了,秋风勾着寒头,啊,初冬悄悄光临了。
尽管我每天备了上好的佳肴,但“客人”不再登门。是搬家了?是被别人捉走了?还是……
这一天下午,我终于耐不住性子,决心进草棚去探个究竟。
草棚里的干草又码了两垛,那是爸爸入秋以后打来的,准备冬天喂我家的两只山羊的。
进了草棚,我径直奔向刺猬居住的地方。可是,窝里空空的,除了残存的杂草和粪便外,一只刺猬也没有。看样子,兴许是它们搬家了。也倒是,孩子长大了,应该换个宽敞的地方住了,只是对它们连个招呼也不打就不辞而别,使人不解,更让我这个痴情人有些气恼。但是,我仍在暗暗猜测着它们的去处,眼下,又在怎样的生活……
我不甘心就此作罢,下意识地东翻翻,西找找。猛地,从草垛根处,我寻到了那两只大刺猬。可是,我再也看不到它们那俏皮的小撅嘴、那副深情的小眼睛。停在眼前的,是两个蜷曲一团的大刺球。我轻轻地拨动了一下,刺球立刻翻了个,白茸茸的细毛亮了天……
我的心怦怦地急促跳动,难道在皎洁的月光下诡秘地偷枣,后来又与我混熟了的好朋友,今天,就这样默默地……离开了……人世……不知不觉,泪水湿透了衣襟。
不知怎么的,爸爸知道了这件事。他笑着告诉我:刺猬没有死,它们是在冬眠哩。
我疑惑地眨眨眼睛,看着爸爸,多想从他的眼神里捕捉出有关刺猬的美好信息呀。
“冬天来了,天气冷了,”爸爸解释说,“象青蛙、乌龟、蝙蝠、刺猬这些动物,为了躲过寒冷的冬天,就钻入地下,或藏在避风的洞里睡上几个月。这时候,它们的血液循环和呼吸都特别慢。”
我瞪着不解的眼睛望着爸爸。
“书上说,动物冬眠,细分,有全冬眠和半冬眠。上边说的那些动物,就是全冬眠,秋天吃得饱饱的,肥肥的,整个冬天就不吃也不动了。象獾、野兔、松鼠,睡一段,饿了又去找食吃,吃了还去睡。它们呀,都不象蝙蝠那样睡得扎实。”爸爸抽了口烟,接着说,“夏天,你要是把蝙蝠放在水里几分钟就会淹死的。可是它冬眠的时候,你就是把它在水里泡上几个小时,哈哈,也没事儿。”
“刺猬呢?”我关心着我的朋友。
“刺猬,你不是见到了,冬眠的时候,就象死了一样,你怎么摆弄它,它也不醒。有时候,受到打扰了,它还会打几声呼噜呢。你说,它睡得有多香。不信,你去试一试。”
不不!我狠命地摇摇头。打忧朋友睡觉,那多不礼貌?爸爸准是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呵呵地笑了。
晚上,刮起了凛冽的寒风。脱掉服装的树枝随风抖动。我家草棚的破门窗也被吹得呜呜作响。突然,我想起躲在草棚里避寒的刺猬一家,它们一定也很冷吧?我赶忙向妈妈要来白面、饭勺,打成浆糊,又找了一些纸,把草棚的门窗糊了个严严实实。
不知是我的行动打扰了正在鼾睡的朋友,还是它们有意向我打招呼,墙根草堆里,传来了刺猬“呼噜、呼噜”的鼾声。啊,真的,它们睡得多香啊。
“睡吧,睡吧,好朋友,你们甜甜地睡吧。”望着溢出声音的地方,我默默地祝愿着。
可是,我的心又不由地一怔:朋友啊朋友,你们要睡到什么时候,咱们才能重逢呢?
惊蜇过后,万物复苏,大地渐渐泛起了嫩绿的波纹。听爸爸说,冬眠的动物,这就要“出蜇”了。高兴得我赶忙打开草棚的门窗,做好迎接朋友的准备。
精明的壁虎,又在墙壁上捉虫了。
伶俐的蝙蝠,又在屋檐下唱歌了。
一天晚上,圆圆的月盘又悬在空中了。我吃完饭,照旧独自坐在院里,眼巴巴地望着草棚门口出神儿。突然,那里有几个什么在慢慢蠕动。我以为是幻觉,忙眨眨眼,更仔细地望着。
那几个东西,如同球一样,滚出门口,滚向当院……
啊,带刺的朋友,你们终于出来了!
我忙把积攒了一冬的红枣、花生、瓜子,抓了几把,撒在它们的面前。刺猬们伸出小撅嘴,眨着小眼睛,兴许认出了我,谁也不跑了。
它们高高兴兴地吃起来了。
曾经挨过扎的大黑狗,也许在思恋着这些伙伴,它也颠巴颠巴地跑来了,围着刺猬一家,转了两圈儿,忽然把头一抵,卧在了它们的身边
不知什么时候,爸爸也坐在了我的身旁。他指着苦遨了一寒冬而有些瘦削的刺猬,对我说:“它们的食量挺大,光靠你喂,是满足不了的。,应该让它们自己去找食儿,让它们消灭害虫啊!”
我高兴地点了点头。
望着刺猬们那种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好象看到了繁星闪烁的夜晚,在田地间、坡岗上、场院里,正活动着一支捕捉田鼠、昆虫的大军。那里边,还有和我相识的六个带刺的朋友哩!
&&&&&&&&&&&&&&&&&&&&&&&&&&&&&&&&&&&&&&&&&&&&&&&&&&&&&&&&&&&&&&&&&&
原发江苏《少年文艺》杂志
&&&&&&&&&&&&&&&&&&&&&&&&&&&&&&&&&&&&&&&&&&&&&&&&&&&&&&&
选自宗介华散文集《会飞的伙伴》一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用外貌描写写一段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