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培养阳性率?

血培养标本采集及常规处理流程
&血培养是把静脉穿刺获得的接种到一个或多个培养瓶或培养管中,用来发现、识别或其它可培养分离的(如大肠杆菌、念珠菌属、霉菌属等),这些微生物存在于血液中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在病人的血液中检测出微生物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根据美国CLSI标准,采血次数、采血量、采血时间以及培养瓶被称为是确保血培养最佳检出率的4把&密匙&。正确的采血次数、充足的采血量、适当的采血时间和含树脂的培养瓶对于血培养检测结果都至关重要。
(一)采血指征
对入院的危重病人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时,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病人出现以下临床表现时可作为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
1.发热(&38℃)或低温(&36℃)、寒战;
2 .白细胞增多(&10&10^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增多)或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10^9/L)或血小板减少;
3.皮肤、粘膜出血;
4.昏迷、多器官衰竭;
5.血压降低、呼吸加快;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临床表现时应采集血培养。
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温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该增加尿液和脑脊液培养。肺炎链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菌血症患儿(特别是2岁或2岁以下的幼儿)一般在门诊就诊,常伴有明显发热(&38.5℃)和白细胞增多(&20&10^9/L)。老年菌血症病人可能不发热或不低温,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
(二)采血时机
1.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最好在下次用药前采集;
3.在寒战和发热初起(体温刚刚开始升高)时采血可提高培养阳性率,一旦体温达到高峰,往往大部分细菌在血中已被清除了,培养阳性率自然就不高了。
3.怀疑血流感染时应尽早采血,不要强调体温超过39℃才抽血,而错过时机。
(三)消毒及血液采集程序
防止皮肤寄生菌或环境微生物引起的污染是血培养的关键问题。由污染菌引起的假阳性增加了病人抗生素的使用量。在理想的消毒条件下,仍有3%~5%血培养中混有污染菌,它们来源于皮肤(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梭杆菌属、类白喉群)或环境(革兰阳性芽孢杆菌属、不动杆菌属),一次血培长革兰阳性芽孢杆菌属、棒状杆菌属、痤疮丙酸杆菌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标本一般视为污染。所以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无菌操作至关重要。
1.手卫生:洗手或手消毒。
2.准备血培养瓶:一般同时取需氧、厌氧两者血瓶,检查血培养瓶有无破损、保质期。
3.皮肤消毒:严格仔细消毒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皮肤污染。
采用3步消毒法即酒精-碘酒-酒精模式,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穿刺部位皮肤3遍,保证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无菌状态,防止皮肤寄生菌或环境引起的污染(消毒范围为5cm,每遍作用30秒,待干)。
4.消毒血瓶:用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塞,酒精作用60秒,待干。
5.采血:持穿刺针按常规方法刺入静脉,另一头刺入相应血培养瓶内,利用瓶内真空抽取血标本,如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如果不能满足推荐的采血量时,应首先满足需氧瓶;婴幼儿血培养一般只抽一瓶需氧瓶进行培养,无需常规做厌氧瓶。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正确的实验结果取决于正确的操作步骤,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
关键词:院内感染 预防 控制 摘要: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发生的...
培养基的制备程序不同类型培养基制备的程序也不尽相同。但一...
作为国内比较早进入微生物领域的复星佰珞,我们有幸目睹了国...
细菌的CAMP试验 是根据B群链球菌能产生CAMP因子,可促进葡萄球菌...
卫星现象(satellite phenomenon)概念:当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流感...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如何提高流感嗜血杆菌培养阳性率?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如何提高流感嗜血杆菌培养阳性率?
(1)流感嗜血杆菌初次培养应在5%-10"†“&2&环境。 (2)生长中需要X、V因子,故可在培养基中添加此因子。
(3)应用选择性培养基,如巧克力琼脂,并加入一定量抗生素,1ml培养基中含万古霉素50μg、杆菌肽300μg、氯林可霉素1μg,嗜血杆菌分离率可达96.7%。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靶序列富集多重PCR在儿童肺炎细菌性病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靶序列富集多重PCR在儿童肺炎细菌性病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探讨靶序列富集多重PCR在儿童肺炎多种细菌性病原联合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本地区儿童肺炎的细菌性病原分布,期望建立针对儿童肺炎常见细菌性病原快速、敏感、特异的诊断方法,指导临床进行肺炎的病因学诊断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儿188例,在入院当天采集深部呼吸道吸引物,用普通培养基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然后提取深部呼吸道吸引物中病原体的DNA,采用荧光定量单PCR的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并对同一标本采用靶序列富集多重PCR(Tem-PCR)技术同时扩增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嗜肺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氏不动杆菌、脑膜炎奈瑟氏菌、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化脓链球菌、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14种呼吸道病原菌和肺炎支原体的靶基因,扩增产物用Luminex100多功能悬浮点阵仪检测。以培养和单PCR为参考,比较Tem-PCR对细菌和肺炎支原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细菌培养和病原特异性DNA联合检测对肺炎细菌学病原的影响以及肺炎支原体与细菌混合感染的情况。
(1)在188例呼吸道标本中,细菌培养共分离出114株病原菌,其中3例同时培养出2种病原菌,这些病原菌分别是流感嗜血杆菌24株,大肠杆菌16株,粘质沙雷菌14株,肺炎克雷伯菌12株,副流感嗜血杆菌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肺炎链球菌7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鲍曼氏不动杆菌2株,阴沟肠杆菌2株,其他少见细菌9种共14株,培养的阳性率为59.1%(111/188)。
(2)经Tem-PCR技术扩增后,188例标本在Luminex100多功能悬浮点阵仪中有75例呈阳性,共检测出93株病原菌的靶基因,分别是流感嗜血杆菌40株,肺炎链球菌36株,鲍曼氏不动杆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另外9种Tem-PCR已设计的细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等均未检出,Tem-PCR的阳性率是39.9%(75/188)。
(3)以细菌培养作为参考标准,Tem-PCR对14种病原菌总的敏感性为51.0%,特异性为68.0%,符合率为58.3%,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分别为100%、41.7%、11.1%、50.0%、66.7%,特异性分别为84.0%、81.7%、98.9%、95.2%、98.9%。Tem-PCR对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36/188(19.1%)明显高于培养7/188(3.7%),P<0.01;对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40/188(21.3%)与培养24/188(12.8%)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4)以细菌培养或Tem-PCR任一阳性为标准,联合检测对细菌性病原的总检出率为78.2%(147/188),依次是流感嗜血杆菌36.7%(54/147)、肺炎链球菌24.5%(36/147)、大肠杆菌10.9%(16/147)、肺炎克雷伯菌8.2%(12/147)、金黄色葡萄球菌7.5%(11/147)、鲍曼氏不动杆菌7.5%(11/147)、绿脓杆菌3.4%(5/147)和阴沟肠杆菌1.4%(2/147)。联合检测能提高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鲍曼氏不动杆菌的检出例数。
(5)在这188例呼吸道标本中,荧光定量单PCR共检出80例肺炎支原体阳性标本,阳性率为42.6%(80/188);Tem-PCR检出51例肺炎支原体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7.1%(51/188),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以荧光定量单PCR为参考标准,Tem-PCR对肺炎支原体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30.0%、75.0%、55.9%。
(6)以Tem-PCR检测结果为准,肺炎支原体与细菌的混合感染共16例,混合感染率为8.5%(16/188),其中最常见的是肺炎支原体与流感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共有8例,占混合感染的50.0%(8/16)。
靶序列富集多重PCR技术对肺炎链球菌有很高的敏感性,但对其他细菌和肺炎支原体还有待改进。细菌培养和病原特异性DNA联合检测应用能显著提高儿童肺炎细菌性病原的检出率,可能更真实地反映肺炎的细菌病原学情况。应用靶序列富集多重PCR技术可以及时明确CAP病原中肺炎支原体与细菌的混合感染。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R725.6【目录】:
一、摘要5-11
中文论著摘要5-8
英文论著摘要8-11
二、英文缩略语11-13
三、论文13-28
材料与方法14-21
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28-29
五、参考文献29-32
六、附录32-43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40-42
个人简介4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立;[D];青岛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方怡,樊惠珍,黄文杰,梁琨;[J];广东医学;2004年12期
黄岩山,陈峰,周林福;[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年04期
,钱渊,王之樑,朱汝南,邓洁;[J];临床儿科杂志;2003年01期
樊慧珍,黄文杰;[J];实用医学杂志;2003年07期
陆权;陈慧中;杨永弘;;[J];中华儿科杂志;2007年02期
邹淑梅;韩健;温乐英;Kassi C舒跃龙;;[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6年02期
孙大光,韩健,金孝华,何善娟,蔡稔,马旭;[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年04期
鞠少卿;王旭东;王跃国;仲人前;王惠民;;[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郑跃杰;邓继岿;孙平;高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陈志敏,汪天林,尚世强,李建平;[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崇海;杨锡强;李瑗;;[J];病毒学报;2006年05期
孙宇;邢江峰;朱汝南;邓洁;赵林清;王芳;钱渊;;[J];病毒学报;2007年06期
邓洁;朱汝南;钱渊;孙宇;赵林清;王芳;吴红;扇敏娜;德吉美朵;;[J];病毒学报;2012年02期
耿素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谭志团;石霖;陆桂香;徐文;贾雁平;邢愚;吴学礼;胡松;任翼;吴礼循;;[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年10期
贺荣;;[J];临床医学;2009年04期
方敏;何邱宁;;[J];儿科药学杂志;2012年05期
宋斌;朱立军;黄其俊;;[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2年02期
方怡,樊惠珍,黄文杰,梁琨;[J];广东医学;2004年12期
何英;陆学东;;[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晓群;陈小芳;林虹;张信良;吕建新;;[A];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陈欢;魏巧;秦广琪;顾燕子;张颛顼;孙孟红;;[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碧蘭;[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孙琳;[D];山东大学;2006年
柯峰;[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秦迪岚;[D];湖南大学;2008年
杨银辉;[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祥虎;[D];昆明医学院;2011年
孙婷婷;[D];延边大学;2011年
汪平;[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方怡;[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吴小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朱晓光;[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姚敏杰;[D];西北大学;2007年
苏均维;[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王云飞;[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刘传芳;[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慧;田曼;韩青;姚劲;赵德育;;[J];临床儿科杂志;2009年01期
朱富高;孙美红;何福芹;;[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年15期
沙丹;凌霞;肖勇;吴家林;张敬平;;[J];检验医学;2009年03期
曲政海;;[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年10期
陈志敏;;[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16期
邓笑伟;刘长庭;;[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年02期
王娜;陶妍;;[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9年03期
黄银花,胡晓湘,徐慰倬,高宇,冯继东,孙汉,李宁;[J];遗传;2003年01期
吴永生;刘思国;何浩;王春来;宫强;彭永刚;王牟平;罗公平;魏凤祥;孔宪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6年04期
陈东科,陶凤容,董劲春,宣天芝,许宏涛,胡云建,张秀珍;[J];中华儿科杂志;2001年06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白伟红;[D];青岛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方怡,黄文杰,刘志红,何为,马立人;[J];广东医学;2003年06期
樊慧珍,黄文杰;[J];实用医学杂志;2003年07期
杜金林;王之樑;刘成贵;王芳;张又;张淑芳;常汝虚;李桦;段佩若;;[J];微生物学报;1991年06期
盛吉芳,汤灵玲,马亦林,干梦九,董海涛,孔海深;[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年04期
杨永弘,陆权;[J];中华儿科杂志;1999年12期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陆权,陈慧中,江澜,杨永弘;[J];中华儿科杂志;2001年06期
赵晓东,卢仲毅,杨锡强,叶青,巫兵,刘岚;[J];中华儿科杂志;2002年08期
刘秀云,江载芳,杨永弘,张桂荣,傅曙光,王雪莲,姚德秀,江沁波;[J];中华儿科杂志;1998年01期
何礼贤,邓伟吾;[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年06期
于润江;[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玉琳;林良明;米杰;刘佳键;张梓荆;李竹;;[J];中国妇幼保健;1990年05期
安宗华;[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年10期
李华;姚从月;邓晓毅;;[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陈丽文;;[J];海峡药学;2005年06期
张建毅,董永绥;[J];华中医学杂志;1995年02期
,赵尔峰;[J];医学文选;2003年06期
杨显先;;[J];右江医学;2006年03期
贾莅彦;刘桃安;杨小青;;[J];卫生职业教育;2006年17期
黄清萍;;[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年04期
张学明;;[J];山东医药;2008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照波;顾倩茹;汤昱;;[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许晋;沈新;王广义;齐玉梅;;[A];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第七届学术会议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郑燕;武际英;汪运山;;[A];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宋莉莉;张秀玲;强瑞雪;薛社亮;;[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张洪福;;[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张洪福;;[A];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八届全国心胸影像学术大会暨河南省第十二次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杨素红;张霞平;林越仙;;[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李昌崇;苏苗赏;;[A];2005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周志荣;俞霞云;;[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朱荻绮;王莹;;[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建国;[N];中国医药报;2009年
高新军;[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王丹;[N];健康报;2010年
张昊;[N];健康报;2010年
王小衡;[N];大众卫生报;2004年
李颖;[N];科技日报;2011年
王丹;[N];健康报;2010年
孟庆普;[N];健康报;2011年
孙磊;[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杨伶;[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涛;[D];复旦大学;2010年
毛晓健;[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洪亮;[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年
魏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张博;[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徐超;[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年
初瑞雪;[D];山东大学;2013年
王洁明;[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高菲;[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孔凡颖;[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年
王思菱(Alice Cynthia Dewi);[D];中山大学;2012年
安云霞;[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一般的感染去医院都是不做细菌培养直接用抗菌药的,医生们的用药依据是什么?还是说每种病菌感染都有其特定的对应症状?
举个简单的肺炎做例子。肺炎按患病的环境可以分为(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显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CAP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约占50%)、支原体、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病毒(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HAP也称医院内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无感染高危因素患者的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肺炎克雷伯杆菌等。目前多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菌)所致的hap有升高趋势。肺炎的抗感染治疗是治疗肺炎的关键,通常包括经验性治疗和抗病原体治疗。(1)经验性治疗: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肺炎病原体流行病学资料,选择可能覆盖病原体的抗生素。如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非典型病原体包括: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均可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来治疗。(2)抗病原体治疗:根据病原体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在培养没出来前先经验用药,药敏出来后如果之前经验性使用的抗生素刚好是敏感抗生素则不用更换,若不敏感则更换敏感抗生素。
统计学,流行病,个人经验。&br&&br&大部分感染的病原体,如果想要确定,首先,阳性率很低,周期长,其次,成本上不合算,再者,普通社区感染,严重耐药菌感染可能性较低。以肺炎为例,普通医院的常规细菌培养,能培养出的细菌种类非常少,有些细菌生长很慢,有些病原体,尤其是采用抗体分析的,得前后对比才能得出结论,简单的说,如果都做病原体全套测定,你都出院了,结果可能还没出来。&br&&br&科研上实际采用的方法,类似于挑1000个肺炎病人,在实验室环境中,不计成本的分析他们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是哪些(即使不记成本,也分析不了几种,而且也就一半左右的病人明确了病原体),由此推断,这个区域大部分人常见的肺炎病原体是什么。所以,抗感染方案这块,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用药指南,只能用于参考,医生本人对本地区细菌的种类以及既往用药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br&&br&临床实际采用的原则:&br&对于门诊病人,一般不做病原学方面的检测,直接上治疗,因为本来你就耐药菌感染的可能性低,恢复快,治疗简单,做病原学检测成本上也不合算。拿着A抗生素回来家先吃几天,不好再说,反正常见的ABCD几种细菌,全杀死。&br&住院病人,双管齐下,抗感染的同时,做一些简单而快速的,保持疗效和成本的相对合理性。用比A好一点的B抗生素吧,可以把ABCDEF细菌覆盖,要有病原学结果就调整药物,要没有,直接打好了,让他出院吧!&br&危重病人及复杂感染,抗感染的同时,采用各种办法获得可靠的病原学标本。那么重不管了,保命要紧,给你把ABC抗生素一起上,把ABCDEFGH细菌全覆盖了,等有病原学结果出来以后,再调节药物。&br&&br&能不能直接通过症状判断是具体哪个病原体?&br&大部分部位的感染基本不能。以肺炎为例,只能说,什么病原体最有可能引起哪些症状,最可能又哪些影像学特点。类似于讲课时说100个里有70个一般是什么细菌感染。具体到个人,你让一定要我猜到底哪种,这个就要看自己的实力和今天的运气喽!
&br&&br&实际上细菌感染有特异性症状的较少,比如泌尿生殖系统的淋病、梅毒、念珠菌、毛滴虫之类的部位较为固定,症状典型,可以迅速判断。反而病毒感染,比如儿童的病毒引起的皮疹性疾病,蛋花汤样的轮状病毒感染,疱疹病毒引起的带状疱疹等可以有非常典型的症状。
统计学,流行病,个人经验。大部分感染的病原体,如果想要确定,首先,阳性率很低,周期长,其次,成本上不合算,再者,普通社区感染,严重耐药菌感染可能性较低。以肺炎为例,普通医院的常规细菌培养,能培养出的细菌种类非常少,有些细菌生长很慢,有些病…
首先用广谱抗生素。事实上专杀的抗生素一般反而比广谱更贵。&br&其次是经验,同样是肺炎,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症状有微妙的差别。不过一般广谱也搞定了。&br&细菌培养一般是持续不见好转的时候才做的。一方面这玩意慢,另一方面也贵,所以如果是个人就做,患者受不了,医院也受不了……
首先用广谱抗生素。事实上专杀的抗生素一般反而比广谱更贵。其次是经验,同样是肺炎,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症状有微妙的差别。不过一般广谱也搞定了。细菌培养一般是持续不见好转的时候才做的。一方面这玩意慢,另一方面也贵,所以如果是个人就做,患者受不了…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细菌培养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痰中肺炎链球菌.pdf3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细菌培养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痰中肺炎链球菌
硕士研究生: 林琳
指导教师: 张中和教授
指导小组: 季颖群教授
专业名称: 护理学
obstructive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pulmonary
于其患病率、死亡率较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AECOPD ,对疾病的临床进展意义较大。国内外调查结果显示细
菌感染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其中肺炎链球菌是重要致
病菌之一。目前我国对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检测的主要方法为细菌培养,但是由
于部分细菌为苛养菌及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致使培养结果阳性率较低;而经口咳
痰留取标本行细菌培养也很难区分是感染还是污染所致的阳性结果;同时细菌培
养所需时间较长,也不能及时指导临床用药而使培养方法广受争议。近些年来荧
PCR 技术快速发展起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
光实时定量PCR real-time
real.time
PCR技术对于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辅助诊断有很大帮助。本研究通过对59
例AECOPD患者痰标本细菌培养、30例患者痰标本混肺炎链球菌后定量培养及
PCR方法检测结果的比较,来探讨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
51例患者痰标本real-time
的原因及肺炎链球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作用。
1.用细菌培养方法检测临床收集的59例AECOPD患者痰标本中的致病菌。
2.患者痰标本中混入肺炎链球菌定量培养。实验组将7个浓度梯度的肺炎链
球菌与随机抽取的30例A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