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有互助献血血可以转换受捐病人吗?

|||||||||||||||||||||||||||||||||||||||||
北京供血紧张 卖血者假扮患者亲友“互助献血”
我国《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
&&在北京一些流动人口聚集的地铁站、城中村、网络上的兼职工作群中,“有偿献血”的小广告并不少见。在一些大医院的住院部和病房内,为急需用血的患者提供互助献血的小卡片也不时闪现。
&&我国《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
&&新京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北京,一些“血头”在医院临床用血紧张时,借互助献血的名义,安排卖血者假扮患者亲友在一些医院、北京市血液中心等采血点“有偿献血”,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多家大医院的医生称,缺血已经成为北京的常态,面对公共血库无血可用。患者无奈买血、医生难以干预的背后,是公众对无偿献血的误解和献血制度的困境。
&&“互助献血:400cc400元,正规三甲医院,当场发放献血金……”这是南三环中路刘家窑地铁站外的一张小广告。记者打通广告上的电话,对方称,只要是正常工作日都可以来“有偿献血”,不限血型,400毫升400元,地点在医院内,“正规采血,很安全,到五棵松地铁站打电话就行。”
&&以这张小广告为突破口,新京报记者历时半个月暗访追踪,一条以“互助献血”为掩护的血液非法买卖地下链条,逐渐呈现出来。
&&卖血者小公园“聚会”
&&“互助献血”广告招揽卖血者;卖血者集中后分批带往医院“交给”患者家属
&&10月16日下午两点左右,记者按约定抵达五棵松地铁站,电话联系“血头”后,一名东北口音的男子出现,“叫啥名?今年多大?啥血型?”在随手拿的小本子上进行记录后,男子将记者带往复兴路北侧靠近四环的小公园内。
&&此时,公园内已经有十余名卖血者等候,多为20岁出头的男青年。一起的还有另外三名“血头”,均为东北口音,一边闲聊一边打电话联系要来卖血的人。
&&几分钟后,一名“血头”将5名卖血者带往路对面的一家大型综合医院,带记者来的男子说,“单子正在排,咱们等会过去。”
&&“住哪?附近有没有村子?外地打工的人多不多?”等候间隙,该男子还发展起了“下线”,并称自己在很多地方都有“下线”,如果想赚快钱可以跟着他干,“去贴小广告,每介绍来一个人给50块。”
&&在此期间,一名穿着破旧西装的年轻男子走了过来,跟“血头”寒暄起来,两人显得很熟络,“血头”将这名男子的名字和电话从小本中找出,写到当日的名单上。西装男子告诉记者,自己来了好几次了,最近是在上个月。
&&又等来了几名卖血者,下午2时40分左右,包括记者在内的9名卖血者被带往医院。
&&众人先是被领到医院门诊大楼东侧的“爱心献血屋”,那里的公共等候区里已经坐着几名卖血者,但献血点并不在这里,而是百米开外的献血中心。卖血者被带过去后,另外几名负责联系患者家属的“血头”会挑选卖血者,并介绍给患者家属。
&&大约10分钟后,另外一名“血头”走进来,打量了一圈后,把两名卖血者叫出屋外,介绍给一对家属模样的老夫妇。随后,“血头”对卖血者进行“培训”:“你们俩等会跟老太太进去,门口有人问就说是来互助献血的,病人叫×××,你们扮他同事。”
&&“血头”将患者的病情、病区床号、籍贯、单位等等信息说了一遍,叫两人记住,说完后还模拟提问。“别怕!语气硬一点”,见两人回答得磕磕巴巴,“血头”嘱咐,这是在为医院保安的检查做准备。为了防止地下买卖血,医院献血中心门口派驻了多名保安,通过提出上述问题甄别献血者的真实身份。
&&等了约20分钟,记者被一名“血头”叫出。“你用手机存一下家属电话,就存武月(化名)姐”,他说,等会要趁保安盘问别人时混进去,再打家属电话。
&&按照指示,记者顺利进入献血中心,家属武月拿出一张献血登记表和互助献血同意书叫记者填写,“与患者关系就写朋友。”
&&登记表背面是25个征询献血者情况的问题,武月没有提问,直接代记者在每一个问题“否”的选项上打上了勾。
&&在此之前,武月已经试着带了两个卖血者进去,结果问题没答好,被门口的保安扣住了,她还因此跟对方吵一架,“医院没血可用,你不让我带人进去献血怎么办?”
&&家属的“感激”与愤怒
&&卖血者假扮患者亲友互助献血;家属支付“血头”1800元买血400毫升渡过难关
&&“我爸爸得的是肝癌,手术已经排好了,没有血就得往后拖,肿瘤每分每秒都在长,我们总不能等死吧”,来自辽宁大连的武月告诉新京报记者,她的父亲做手术需要用800毫升血,医院申请不到血,自己在北京也没有其他亲戚朋友,只能自己献400毫升,再额外从血头处买400毫升。而这400毫升血,她要付给“血头”1800元。
&&对于这些“血头”,她既“感激”又愤怒,一方面对方毕竟是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而另一方面,父亲来京就医本来已是花钱如流水,却还要额外花一笔费用买血。
&&武月透露,在其父亲住院的病区,每天都有人来发卖血的小卡片,电梯广告栏的夹缝中,都能看到塞着的广告。一个在他们楼层发卡片的小伙子告诉她,医生们知道有人在卖血,但一般“不鼓励也不阻止”,患者们确实等不起。
&&不光北京的一些大医院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河北燕郊镇陆道培血液肿瘤中心,通过“血头”才能用到血的情况更加严重。
&&这里是闻名全国的血液病治疗中心,有着从全国各地赶来治疗的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相比普通的综合性医院,这家血液病专科医院的用血情况更加紧张。
&&去年12月,21岁的陕西人陈旺(化名)在深圳打工时,被确诊患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在深圳四个疗程的化疗效果并不理想,经介绍于9月转至陆道培血液肿瘤中心治疗。在来之前,深圳的医生告诉陈旺,该中心用血很紧张,要有个心理准备。为此,陈旺还在深圳申请输了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那边好申请,早上8点去找医生,中午就能输上。”
&&来燕郊后,化疗使陈旺的血小板数量再次急剧下降,管床医生为他申请到了一次,再去申请,医生告诉他医院的血库已经空了,只能找人“互助献血”。陪床的母亲年事已高,不符合献血条件,他只能先扛着。
&&当时的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血小板数值已经降到了3,而正常人的该项指标在100到300之间。
&&10月10日凌晨,陈旺在起身上厕所时不慎跌倒,牙齿磕得晃动了,里的血块止不住地往下掉。他和他的母亲都慌了,只能问病友要来“血头”的电话,花400元买了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我来治病的钱都是爱心人士捐献的,这个‘血头’的要价虽然已经比别人低了一点,但还是觉得这钱花得不应该。”陈旺说,以后要用血的时候还很多,如果都要靠买血来渡过难关,真不知道能撑多久。
&&面对“血荒”医院无奈
&&血液中心难满足医院用血,缺血成常态;有的医院一年有三四个月闹“血荒”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患办主任樊荣,曾是北京一家二甲医院的医务科主任,在他看来,缺血,已经是北京各大医院的常态。
&&他介绍,血液中心每年都会和医院签订用血计划书,会有总量的计划。但这也无法避免一些计划外的紧急用血。在北京,一些医院还有自己的采供血机构,哪怕如此,这些医院在需要紧急用血时还是会向血液中心求助。
&&“一般而言,临床有用血需求,医生会向医院血库写临床用血申请单,血库库存不足时,再向血液中心申请”,樊荣说,血液中心会根据库存情况进行派发,在大家都比较紧缺的情况下,可能会根据用血的紧急程度来决定谁优先,这时,一些慢性、消耗性用血可能就会靠后考虑。
&&北京某综合三甲医院血库负责人称,该医院每年闹“血荒”的时间会占到全年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夏天两个月、冬天两个月,而在“血荒”严重的时候,第一位先要保证一些情况紧急的患者用血,这时,大约会有三分之一的手术患者需要互助献血。
&&“缺血的不只是北京,整个中国都在缺”,燕郊陆道培血液肿瘤中心副主任童春容称,她所在的血液肿瘤中心从北京落户燕郊后,成了廊坊市血液中心的用血大户,血液中心超过一半的血都供给我们了,有时还会帮忙从外市调血,但相比需求还是远远不够。
&&她介绍,医院在降低输血标准后,还只有一半的病人能输上血,血小板则只能满足20%的需求,其余的部分都得由患者去自己互助献血。
&&“血不够用,仅有的公共血要分给谁?我们天天都在为这个事发愁。”童春容说,为了避免有人走关系,最后只能形成一个制度,由十几名主治医生轮流分配血液,医生根据所有用血申请的轻重缓急,将有限的公共血分配下去,并且还要将分配结果公布出来,接受大家的监督。
&&在不少医护人员眼中,互助献血成了缺血大背景下的无奈补充,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哪怕这是一个有天然漏洞的办法:“亲友”的概念难以界定,患者找不到人互助,就只能花钱找“血头”介绍血源。
&&事实上,有“血头”通过互助献血卖血牟利已经不是秘密,有关部门一直在打击,但却难以杜绝。一位医生说,大家都知道“血头”的存在,也都痛恨赚这种钱的人,但患者不买没办法,他们只能“眼不见心不烦”。
&&被“拉低”的无偿献血率
&&多种因素制约无偿献血;北京无偿献血率居全国前列,仍难满足巨大用血量
&&根据国家卫计委今年6月份公布的最新数据,去年我国的无偿献血率为0.95%。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口献血率达到1%至3%时,才能基本满足本国临床用血需求。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献血率处于世卫组织的警戒值之下,更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已超过4%的无偿献血率。
&&就北京而言,去年的常住人口无偿献血率为 1.94%,虽居全国之首,但因为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巨大的用血量下,依然存在血荒。
&&北大第一医院血库副主任王鹏说,外地来京就医的,很多都是地方上处理不了的疑难病,比如恶性肿瘤、血液病等等,这些病患在手术和治疗过程中的用血量也会比普通病症多,并且这些病人的数量每年还在增多。
&&目前,北京市无偿献血的招募模式仍以街头流动献血为主,约占总采血量的85%,单位团体无偿献血占10%,个人预约和互助献血占5%。
&&在用血量大的背景下,每当严寒酷暑,碰上极端天气或者占献血者相当比例的学生放假期间,出门献血的人少了,血荒的情况就尤为突出。
&&许多人对无偿献血有顾虑,源于“血液是身体的一部分,献血会危害身体健康”的误解,在童春容看来,目前的低献血率所造成的血荒,还与公众对慈善事业、慈善机构的信任危机有很大的关系。
&&童春容曾任北京某三甲医院输血科的负责人,在她的印象中,2008年汶川地震前的一段时间,是公众献血热情最高的时候,“那时医院的临床用血,基本不需要家属去互助”。
&&但之后一些慈善捐助的使用被爆出有问题后,许多人开始不愿去献爱心,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更是浇灭了一部分人的献血热情。当年的一项网上调研显示,83.8%的人表示不愿意献血是因为制度不透明,担心献血被牟利。
&&在信任危机下,一些人提出“为什么献血是无偿的,而到医院用血时却还要交费”的问题,事实上《献血法》规定,患者在医院用血时交纳的费用,是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费用,目前,这项费用已被纳入近日新发布《中央定价目录》。
&&此外,流动采血车使用效率不高,也为血液中心采供血造成了障碍。北京市血液中心主任刘江今年6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全市共设置街头流动采血点72个,但是实际上只有一半左右的采血车能正常工作。
&&“很多时候,受市政建设、临时活动、重大活动等因素影响,采血车只能移位”,刘江说,现在建一个街头采血点,非常麻烦。由于采血车必须要建立在人流量大的地方,由此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和管理难度。北京曾专门出台了一份由多部门参与制定的流动采血点设计规划,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采供血期待“透明化”
&&专家称解决缺血困境需修改献血制度,现行《献血法》已实施17年应与时俱进
&&不少专家认为,缺血困境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亟待修改的献血制度。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主任陈海啸建议修改献血法。他提出建立血液使用阳光监督机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用血收费标准,同时把血站的运营情况公开,把血液到医院再到患者之间的账算明白,减少人们对血站的不信任感。
&&“血站应该定时向社会公布血液的去向,比如一年一共用了多少血?这之中有多少是在加工过程中的浪费?有多少在哪些医院里使用?把这些信息都集中,且在一个载体上公布出来”,陈海啸表示,如果能够让血液采集、使用、包括用血的费用等项目透明化,公众对血液的使用就会变得放心。
&&还有专家认为,应该建立公务员献血制度。目前,高校学生是我国无偿献血的主力军,客观上造成了每到高校放假血库就会告急的情况。
&&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医师分会原会长刘景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完全靠献血者满足不了血液需求,国家必须出台政策。这个政策可以考虑让公务员带头献血,这很可能是一个有力措施。
&&据了解,日本以法律形式规定,公务员每年必须献血一次,超过年龄或因病不能献血的,要到血液中心当一天负责人或组织一次献血活动。有报道称,此举使日本在1973年就实现了无偿献血完全保证全部临床医疗用血。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现行《献血法》自1998年实施,距今已有17年,有观点认为,这部不到3000字的法律对于中国血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其局限和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除了上述有关血液采集管理透明化等方面的建议,人大代表们在关于完善《献血法》的议案中,还就调整献血人群年龄段和单次采血量及献血间隔时间、取消无偿献血补贴、制定无偿献血者优先用血全国统一方案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A08-A09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赵力
&&A08-A09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江 赵力
&&(文章来源于:新京报 )
相关标签: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备案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SP证:闽B2-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疗依据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告知.第A10版: 都市新闻
&&&&标题目录
&&&&&&&&&&&&&北京晨报网
无偿献血者在京就医优先用血 不限户籍 配偶及直系亲属也适用 相关办法拟月底前出台
      晨报讯(记者&徐晶晶)无偿献血优先用血管理办法拟本月出台。今后,无论在全国哪个省份献过血的市民,在京就医都可享受到优先用血权。此外,年底前本市将实现用血费用医院直接实时报销。同时,市血液中心正在严格规范临床互助献血流程,这一做法将有效打击血头,也避免发生“被强迫”式的互助献血。  优先用血办法拟本月出台  今日是“世界献血者日”。著名书法篆刻家郑久康昨天来到市血液中心,将自己的200幅书法作品捐给采供血促进单位、无偿献血者和团体无偿献血的优秀集体。在捐赠活动中,市血液中心主任刘江透露,本市正在修订“无偿献血优先用血管理办法”,该办法预计本月底前发布。其核心内容是血液短缺时,保证急诊急救和孕产妇用血。其次,择期手术病人中,无偿献血者本人、配偶及其直系亲属有优先用血权,并且本市要把优先用血权放大到全国各地。也就是说,在北京之外的其他省份的无偿献血者也享有同样权利。  刘江解释,此项政策出台,将促进无偿献血,鼓励市民献血,也可避免无偿献血者本人或直系亲属用血时被告知没有血或要互助献血这样“很受伤”的状况出现。  年底前用血费用医院直报  此外,本市年底前将有望实现无偿献血者用血在医院直接实时报销。此前,无偿献血者在京如需临床用血,得先支付用血费用,再前往血液管理部门报销。昨日,刘江透露,今年年内将对这一程序进行调整,持有北京献血证的无偿献血者,在京临床用血在医疗单位即可实现实时报销。医院直报试点最快将在本月底或下月初开始,试点医院为3至4家三级医院。  下一步,本市还要推进北京与其他省市联网报销。不过这需要信息系统的联网,刘江表示,如果进展顺利,“十二五”期间有望实现全国血液信息联网。  规范互助献血防“血头”  据了解,目前临床互助献血的量在增加。昨日,刘江透露,本市正在逐步规范互助献血流程,培训临床医师学会动员病人家属互助献血。  另外,目前本市已重新编印了互助献血申请单并已下发到医院。新版申请单从内容到双联单的管理都比过去要严谨,如过去有些医院把互助献血单放在窗口任人自取,现在市血液中心要求申请单由医院填写完整的捐血者和受捐者信息,盖好公章再拿到血液中心,并且此过程中不得涂改,这就避免了在此过程当中给那些血头留下可乘之机。新版申请单还增加了对病人、医师及献血者的告知性信息。  ■相关新闻  O型血和AB型血略缺  晨报讯(记者&徐晶晶)市血液中心主任刘江昨日透露,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三个月全市血液采集增长了4%。5月份有所下降,前五个月总体水平与去年持平。  刘江表示,O型血和AB型血略缺,但影响不大。虽然血液库存仍处于偏紧的状态,然而择期手术目前尚未受到影响。不过,刘江预计,本月下旬至7月,因天气炎热,街头人流量少,流动采血量下降,择期手术会受些影响。
版权所有 北京晨报 1998 - 2011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晨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1998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媒体素材
多媒体播放列表热点:&&&&
患者欲输血家属需先献血 医院回应表示并非强制
  导读:病人做手术需要输血,可医院要求家属先互助献血。天天315本期关注:互助献血该怎么互助?
  中广网北京11月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听众张女士最近向我们反映了这样一件事:她的家人最近在北京一家大医院做腿部手术,但是却在输血方面遇到了一个问题。
  消费者有话说:患者欲输血家属需先献血
  张女士:上周我们家人在做骨科的手术,当时院方跟我们说,如果您家属不献800CC的血,这个手术没法操作,必须家属来献,但是不一定献病人需要的血型,以同等数量的血去换血。当时我们想献一点也没有关系,给自己的家人嘛,就说血型如果不吻合怎么办?他说没有关系,你不是这个血型,也可以献,必须要拿这个血去交换,有血才会给你输。
  记者:随便什么血型都行?不一定要跟病人的一样?
  张女士:对,什么样的血型都可以。
  记者:只要献够800CC?
  张女士:对。他说现在没有人献了,血库比较紧张。我们当时想这么大的医院,怎么可能连一袋血都没有?
  记者:你们献了吗?
  张女士:我们没献这个血。因为我们这边就两个小姑娘。他说,不用自己去献,外面好多农民工,去找农民工买就可以。我说,哪里去找农民工?他说可以联系卖血的中介。后来我们通过医院的护工找了中介,中介费用特别高。4OOCC的血是1300,结果就没买这个血。当时觉得这个事挺诧异,跟主治的医师打了电话,问他是不是一定要这个血?没有这个血就没法操作这个手术?当时这个主任跟我们说,没有血,这个手术可以完成,但是以后病人的恢复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缺营养。他的意思是尽量要少献一些或者是弄到一点血,这样才好操作。但是我们考虑到这个血的问题也不好,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办法献,也不想去买,所以当时血就没有弄到,但是他把手术也给做了,病人最后就没有给输血。
  记者:病人是不是当时确实需要输血?
  张女士:是不是要输血我们不懂,当时他说术后需要输血,但是医院没有血,你们必须要鲜血,但是我们真的没有献,他就真的一点血都没有输。当时我们家人做手术后脸色惨白,后来就给他买点大枣吃,弄了点补血的药。
  张女士说,不只她一个人,不少需要输血的人都遇到了这种情况,自身无法解决的他们只好另外想办法。
  记者:现在病人恢复得怎么样了?
  张女士:我也不太清楚,因为我也不懂这个。很多人都是在中介买,因为有人是从很远地方来做手术,一个病人就陪一个家属,自己身体和家属身体需要有保证,所以就要去买。
  记者:中介的渠道是谁提供给你们的?
  张女士:医院的护工,帮我们联系中介,然后我们就问了价钱。我们联系了一下,并不是因为价格的原因就是说没有买,他的价格也很贵,当时我们就想真是没有这个必要。大家都是人,我们自己不愿意献,别人肯定也是不愿意的,肯定都是迫于一些生计问题才去卖血,很不忍心去做这个事。他说让我们去找农民工,我们怎么好意思。很多人受胁迫没有办法,为了病人好只能去弄血,其实大家都不愿意这样。
  听了张女士的反映之后,记者找到这家医院了解情况。医院负责输血的大夫向记者解释,这是互助献血,并不是医院的规定,是为了缓解北京市缺血状况北京血液中心建议各医院采取的措施。
  医院有话说:只是建议家属互助献血 并未强制
  医院:这个是互助献血。
  记者:是不是说他献不了,家属就真的输不到血?
  医院:没有这种情况。不是我们医院限制用血,肯定没有这种情况,现在北京市缺血状况非常明显,您问一下北京市中心血站。
  记者:北京市中心血站,是那边统一规定的是吗?
  医院:那边有一个互助献血的建议。
  记者:他说你们这儿有这个规定。
  医院:不是我们这的规定,我们也只是建议,好吗?
  记者:但是最后等于家属没献血,医院就没给输血。
  医院:不是这样的。
  记者:中心血站规定的?
  医院:不是规定,也是建议,因为现在北京市缺血,建议各医院互助献血这个项目。肯定有理解的错误,表述也不对。
  记者:我觉得是不是你们没跟病人家属说清楚啊。
  医院:首先术前备血不一定用血,这个概念要弄清楚,备血和输血不是一回事。有时候手术出血多就需要血。术前会有提前备血的过程,但病人有可能在手术中看到不需要输血了,明白吗?所以不是说不给他输,这是错误的理解。
  大夫说的也有道理。按照这位大夫的指引,记者又联系到了北京市红十字会血液中心,中心负责宣传的苏先生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苏先生:血液法规定互助献血肯定在其中。
  记者:献血法规定的?
  苏先生:对,这是允许的,其中有条例规定就是这样的,不是强制的,人家只是一种提倡,哪个医院里面强制人家,我觉得这不太可能。
  记者:他也没有强制,最后没献但最后病人确实就没输到血。
  苏先生:那可能没准就还没做手术呢?
  记者:已经都做完了。
  苏先生:手术已经做完了?
  记者:对,就没给输血。
  苏先生:手术都做完,还输什么血啊?
  记者:他就觉得应该输血,没输到血,可能会影响病人的恢复。
  苏先生:根本就不可能,输血本身就不是一件好事,万不得已才这样,只要人家敢给你做手术,就没必要输血,输血是什么好事啊?也不是营养液,要是急救用血输不上,根本不可能在北京市。
  记者:他不是危急的。
  苏先生:能不输血最好不输血,输血是什么好事,不是好事。
  记者:会有一些什么反应?
  苏先生:现在合理用血、合理输血,自己能扛得过去最好不输,毕竟那血不是你自己的。
  针对北京血液紧缺的情况,北京市红十字会血液中心负责宣传的苏先生说,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依然需要更多人来无偿献血。
  苏先生:目前稍有好转,但不明显。这么多年都是无偿鲜血,现在供血紧张,因为北京市献血量逐年在递增。因为北京市医疗资源逐渐在扩大,有可能听到哪又盖一个大医院,那都需要血的资源,但是北京的人口也是在涨,相对没有咱医疗资源涨得这么快。而且外地病人一来北京看病,肯定都来北京各大医院,北京的医疗资源比较丰厚,所以用血量增大,去年光排血100多吨。献血者也都是特别无私,全是无偿献血,这些人都特别伟大,在采血车上经常有感人的事,两口子结婚一周年了,一高兴献血去;成人了,到18岁了,有的大学生自己主动去献,这样的好人好事特别特别多。大家都应该参与这个事,这是积德行善的事。
  全面我们介绍了听众张女士家人在北京一家大医院做腿部手术需要输血,但医院却要求患者家属无论是哪个血型,必须献血800毫升给其他需要输血的患者,才可给予张女士家属输血,同时提醒张女士,如果自己不献血,可以找中介或农民工买血。中介开价每400毫升1300元,张女士没有买,也没有献血,最后医院没有医院给张女士的家人做了手术,但是没有输血。
  医院向记者解释,这是互助献血,并不是医院的规定,而是献血法所提倡的,也是为了缓解北京市缺血状况北京血液中心建议各医院采取的措施。医院也只是建议患者家属互助献血,并没有强制。没给张女士的家人输血是因为手术过程中发现病人不需要输血。医院认为张女士的理解有误。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裘叶及本节目特约评论员包华对此作出评论。
  律师:互助献血并非强制 医院做法欠妥造成误区
  主持人:互助献血是献血法所倡导的,有据可依、合法的。那么,医院的做法是不是也没有什么问题呢?
  裘叶:献血法当中第15条明确规定,为了保障公民临床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且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备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的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这个献血法当中也是一种倡导或者指导的概念,而并不是强制的。
  主持人:希望你这样做,但是你不做我也不会怎么样?
  裘叶:对,不应该承担任何的责任,所以说医院也是依照献血法所倡导的互助献血。医院这么做应该是没有问题,但在做法上可能欠妥,给病患的家属造成了一定的误区。
  包华:我认可裘律师所谈到的,这是一种倡导性的内容和行为,不是强制性的。但是有一点需要医院关注,病患者本身情绪包括他的精神状态,和我们正常的身体、健康的人有所不同,因为生病难受,所以他可能更多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且比较焦虑比较急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医疗工作人员在解释政策的时候,要更加细心、更加准确、更加真实。如果说还是按照普通的一种沟通方式跟我们的病患者包括其家属去沟通的话,可能病患者家属在情绪引导之下,会产生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或误解,这对于医疗服务本身来说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评论员:医疗服务机构应先行救治病人
  主持人:提倡互助献血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病人家属因为身体方面的原因不能够互助献血,又该怎么办呢?
  裘叶:这个事情本身是一种倡导的行为,如果病人的家属没有办法献血或者想献血,但是身体条件达不到,医院应该还是以救治病人为主。如果病人需要输血,那应当还是给他输血,不能说要是献不了血,找中介,这种说法是不可以的。
  包华:肯定是要先行救治,我们医疗服务机构的一个宗旨包括它的一项社会职能,就是对病患者进行救治,而这项救治不应该附带更多的条件。如果医院是以附加条件方式提供救治的话,可能就背离了我们设立医疗机构服务的初衷。所以我认为肯定是先行进行救治,至于互助献血这个倡导,我们可以在其他方面再行推广和宣传。
  主持人:通过买卖的方式寻找血源肯定是不可取的,但是为什么会病患者的家属知道可以找中介去买血呢?
  裘叶:因为他有这个需求,所以才会有后续出现的种种的采血源的方式,包括买卖的方式。医院医疗机构的前提是救人,如果确实没有办法采到血的话,应当用其他途径而不是强制或者要求家属找中介买血的这种方式。可以采用其他更合理的方式,比如说扩大宣传。即使明确规定只是倡导提倡互助献血,实在没有办法遵守的情况下医院仍然要给病患者救治,而这种血荒的情况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来解决。
  包华:有需求才会有供应,这是市场上非常常见的一个现象。但是首先要明确的是,血液本身不是一种商品,而且国家的法律也禁止它成为一种商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一种商业操作的方式来运作血液制品,尤其是采血环节的话,相信会给公共的卫生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事情应该是被禁止的。第二,对于我们的医疗机构来说,可以去倡导互助献血,但是一些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倡导的方式,确确实实可能误导一些病患者,这种行为应当予以纠正。
  律师:对于互助献血病人家属应给予理解并积极响应
  主持人:对于互助献血病人的家属到底应该怎么做?
  裘叶:病人家属首先应当理解,每个人可能都需要用血,但是确实是献血的人员和献血量可能不足的情况下,病人的家属应当予以理解,在理解的情况下,如果自身的条件适合献血,还是要积极响应。
  包华:对于献血,应当是每个公民应该做到的基本社会公益行为,大家应当根据自己的身体需要去做这项工作,而不是因为家里有人生病了,所以我才去做这项内容,这个有本质区别,所以我个人理解,还是应当积极倡导大家从事公益事业,积极的去献血。
  律师:医院工作有欠缺待改善
  主持人:病人家属应该怎样对待互助献血的问题?医院救死扶伤的地方,第一位应该考虑什么?
  裘叶:医院第一要素应该是治病救人,所以在这种前提下,如果能推行、倡导互助献血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为公民献血主要是通过血站的采血车或医疗机构,所以医疗机构在献血方面可以起到一种宣传的作用,但是前提是仅仅是在得到病患或者及其家属这种理解的状况下,遵循自愿原则,而不是附了各种条件让家属来献血。我觉得前提是宣传工作,包括在实际做的过程中的一些工作没有做到位,所以可能会导致家属的误解,所以我觉得医院在这个方面应当是积极改善一些。
  评论员: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不能附加条件
  包华:作为社会医疗服务机构,第一个使命是要对社会公众提供质量过关、稳定、及时的医疗服务,治病救人。治病救人本身是有条件的,包括必要的人员、设备、药品、手术用血,这是必要的手段。内容来讲,需要在充分、可靠的情况下才能有可靠、持续的医疗服务提供。
  这种情况之下,首先把医院的使命说清楚的情况下,如何准备这些医疗服务所需要的基础和物质条件,这是有法律可依的,同时也是有社会相关的组织部门帮助其实现的,不能够对病患者享受医疗服务提供任何的附加条件,这是不可以的。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一些容易让病患者产生误读或者误解的行为,这些行为是不应该产生的。
  评论员: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不能附加条件
  包华:作为社会医疗服务机构,第一个使命是要对社会公众提供质量过关、稳定、及时的医疗服务,治病救人。治病救人本身是有条件的,包括必要的人员、设备、药品、手术用血,这是必要的手段。内容来讲,需要在充分、可靠的情况下才能有可靠、持续的医疗服务提供。
(责任编辑:董海扬)
11-11-01·
11-10-28·
11-10-28·
11-10-21·
11-10-18·
11-08-24·
11-08-10·
10-10-26·
09-12-23·
10-03-11·
搜狐健康精品访谈
肺火有哪些表现?怎么去肺火…[]
搜狐时尚文化生活精品
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Alessandra Rich品牌的礼服裙出现在每一个重大活动中…[]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健康品牌栏目
健康大视野
高清影视剧
当我们很少女的时候,对未知的成人世界都有过二百五的向往…[]
很多人认为桶装水更安全,但实际上桶装水在生产过程中有更多的污染隐患…[]
从小就对当兵的很是迷恋,嫁了以后才知道,能随军的军嫂毕竟是少数…[]
近期热点关注
时尚文化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哪有互助献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