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fe与hno3反应与cucl3反应吗

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2CO3、NaCl、K2SO4、CuCl2、BaCl2、KCl和Na2SO4,现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1)将该粉末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2)在滤出的沉淀中加入稀HNO3后,沉淀完全溶_百度作业帮
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2CO3、NaCl、K2SO4、CuCl2、BaCl2、KCl和Na2SO4,现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1)将该粉末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2)在滤出的沉淀中加入稀HNO3后,沉淀完全溶
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2CO3、NaCl、K2SO4、CuCl2、BaCl2、KCl和Na2SO4,现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1)将该粉末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2)在滤出的沉淀中加入稀HNO3后,沉淀完全溶解,同时产生无色气体(3)取滤液做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隔着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一定不含______;不能肯定是否含有______.
(1)将该粉末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可判断一定无CuCl2,一定有BaCl2,因为只有钡离子才可以形成沉淀,同时可能含碳酸根的化合物或含硫酸根离子的化合物;(2)在滤出的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说明沉淀一定有碳酸钡,一定没有硫酸钡,反应为:Ba2++CO32-=BaCO3↓,BaCO3+2H+=Ba2++CO2↑+H2O;(3)取滤液做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见到有紫色火焰,说明一定有钠离子和钾离子,所以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2CO3和KCl;综上所述: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2CO3、KCl、BaCl2;一定不含有CuCl2、K2SO4、Na2SO4,可能含有NaCl,故答案为:Na2CO3、KCl、BaCl2;CuCl2、K2SO4、Na2SO4;NaCl.
本题考点:
几组未知物的检验.
问题解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题干中的现象,通过确定存在的物质排除不能共存的物质;依据(1)可知一定无CuCl2,一定有BaCl2;可能存在含碳酸根或硫酸根的物质;依据(2)判断沉淀一定有碳酸钡,无硫酸钡;依据(3)确定有钠元素,一定有钾元素;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分析氯化钠的存在.当前位置:
>>>已知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1)请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
已知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1)请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2)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3)当有0.3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发生反应的Cu的质量为______.(4)请将以上反应改写为离子方程式______.(5)写出FeCl3的电离方程式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Cu作还原剂失去2个电子,电子转移数目为2e-,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故答案为:;(2)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FeCl3为氧化剂;Cu元素失去电子被氧化,则CuCl2为氧化产物,故答案为:FeCl3;CuCl2;(3)由反应可知,转移2mol电子,反应的Cu为1mol,有0.3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发生反应的Cu的质量为0.3mol2×64g/mol=9.6g,故答案为:9.6g;(4)上述反应中只有氯离子不参加反应,该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Fe3++Cu=2Fe2++Cu2+,故答案为:2Fe3++Cu=2Fe2++Cu2+;(5)FeCl3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FeCl3═Fe3++3Cl-,故答案为:FeCl3═Fe3++3Cl-.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已知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1)请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主要考查你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合价升降(某些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判别的依据) 氧化还原反应的发展史: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氧被夺去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
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对物质的认识存在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隔离开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到从表面上看化合价变化的氧化还原反应,把氧化与还原统一在一个概念下,再透过现象看本质,化合价的变化是有电子得失或偏移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不是看得电子的多少,而是看得电子的难易;  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不是看失电子的多少,而是看失电子的难易。  eg:氧化性:浓HNO3&稀HNO3还原性:Na&Al
2、有新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eg:C(金刚石)==C(石墨);3O2==2O3(放电);P4(白磷)==4P(红磷)
3、任何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或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4、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元素具有最高价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eg.H3PO4、H2SiO3(或H4SiO4)两酸均无强氧化性但硝酸有强氧化性。氧化还原的表示可用单线桥也可用双线桥:
一、双线桥法:
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或原子团。
标变价   明确标出所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价的元素不标化合价。
连双线  将标化合价的同一元素用直线加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注意:箭头的起止一律对准各元素)
标得失  1.标电子转移或偏离数   明确标出得失电子数,格式为“得/失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原子个数×单位原子得失电子数”   
&&&&&&&&&&&&&&&&&& 2.标化合价变化   一律标出化合价的变化,只有“化合价升高”“化合价降低”这两种写法,不可写为“升价”“降价”等   
&&&&&&&&&&&&&&&&&& 3.标出元素反应类型   一律标出元素所发生的反应,“被氧化”或“被还原”,其余写法均不正确   
&&&&&&&&&&&&&&&&&& 4.检查得失电子守恒   检查得失电子数是否相等,如不相等则重新分析。
二、单线桥法: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电子发生转移(得失或偏移),也就是在反应物中有元素电子发生得失或偏移,这时用一条带箭头的曲线从失去电子的元素指向得到电子的元素,并在“桥”上标出转移的电子数,这种表示方法叫单线桥法。
(1)标价态明确标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
(2)连单线连接方程式左边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箭头一律指向氧化剂
&(3)不注得失标出转移的电子的总数,这里不用像双线桥那样,仅需直接标出电子总数
注意事项:&
(1)不得标明"得"或"失",否则是错的
(2)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指向氧化剂注意:为了规范起见,单线桥法最好不用于自身氧化还原的反应,因为那样标记会使反应中的电子去向不明确,故在自身氧化还原的反应方程式中最好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无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历程: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发生变化。根据氧化数的升高或降低,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两个半反应:氧化数升高的半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氧化数降低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独立存在,它们共同组成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以下一般规律:强弱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转化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归中反应时,元素的氧化数只接近而不交叉,最多达到同种价态。优先律:对于同一氧化剂,当存在多种还原剂时,通常先和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反应。守恒律: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
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判定:物质的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是指物质失电子的能力。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得失电子的数量无关)。从方程式与元素性质的角度,氧化性与还原性的有无与强弱可用以下几点判定:(1)从元素所处的价态考虑,可初步分析物质所具备的性质(无法分析其强弱)。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H2SO4、KMnO4中的S、Mn元素;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S、SO2等。(2)根据氧化还原的方向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种还原剂反应时,如氧化产物中元素的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进行判断,如是否需要加热,是否需要酸性条件,浓度大小等等。 电子的得失过程:
其过程用核外电子排布变化情况可表示为:
发现相似题
与“已知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1)请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2188133611214987136536143398214093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一定显红色的是(  )A.生了锈的铁块放入稀H2SO4中B.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C.FeO放入稀HNO3中D.Fe放入HNO3溶液中_百度作业帮
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一定显红色的是(  )A.生了锈的铁块放入稀H2SO4中B.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C.FeO放入稀HNO3中D.Fe放入HNO3溶液中
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一定显红色的是(  )A.生了锈的铁块放入稀H2SO4中B.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C.FeO放入稀HNO3中D.Fe放入HNO3溶液中
A、生了锈的铁块放入稀H2SO4中,反应生成三价铁离子,再与Fe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会显示红色,故A错误;B、铁粉过量,铁离子被铁还原成亚铁离子,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会显示红色,故B错误;C、FeO放入稀HNO3中,稀硝酸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滴入KSCN溶液,显红色,故C正确;D、Fe放入HNO3溶液中,若铁粉过量,则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会显示红色,故D错误;故选C.
本题考点:
二价Fe离子和三价Fe离子的检验.
问题解析:
各组物质反应后的生成物中,能与KSCN溶液作用生成红色物质,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三价铁离子,在溶液中遇到KSCN溶液作用生成红色物质.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1)在离子反应方程式中单质、气体、水应保留化学式;(2)根据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氧化剂、氧化产物以及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3)由失去电子的元素指向得到电子的元素,并利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来确定转移的电子总数,以此来解答.
解:(1)在3Cu+8HNO3═3Cu(NO3)2+2NO↑+4H2O反应中,HNO3和Cu(NO3)2溶于水且电离,应写成离子的形成,改写后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故答案为:3Cu+8H++2NO3-═3Cu2++2NO↑+4H2O;(2)在3Cu+8HNO3═3Cu(NO3)2+2NO↑+4H2O反应中,Cu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2价,为还原剂,被氧化,氧化产物为Cu(NO3)2,H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为+2价,被还原,为氧化剂,反应中产生Cu(NO3)2的HNO3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硝酸占参加反应的全部硝酸的68=75%,故答案为:75%;(3)在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中,Cu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到+2价,N元素的化合价由+5降低为+2价,转移的电子为6e-,则双线桥法标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为,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原子守恒的方法来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意反应中化学计量数与转移电子数目的关系来解答即可.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今有七种物质:①铝线,②熔化的KNO3,③石墨,④盐酸溶液,⑤纯硫酸,⑥石灰水,⑦乙醇,⑧液态HCl,⑨NaCl晶体.其中在该状态能导电的物质是,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科目:高中化学
实验室需配制一种仅含四种离子(不包括水电离出的离子)的混合溶液,且在混合液中四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5mol/L,下面四个选项中能达到此目的是(  )
A、Fe2+、Na+、NO3-、Cl-B、Mg2+、NH4+、SO42-、NO3-C、H+、K+、Cl-、CH3COO-D、Fe3+、K+、AlO2-、SO42-
科目:高中化学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氧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1)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若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氩气,则平衡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使用催化剂,上述反应的△H(填“增大”“减小”或“不改变”).(2)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方程式为:CO+H2O═CO2+H2.已知部分物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2H2(g)+O2(g)═2H2O(l)△H=-571.6kJ?mol-1 2CO(g)+O2(g)═2CO2(g)△H=-566kJ?mol-1又知1molH2O(g)转变为1mol&H2O(l)时放出44.0kJ热量.写出CO和水蒸气在高温催化剂下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在25℃下,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Ksp[Cu(OH)2]=2.2×10-20.(4)有人设想寻求合适的催化剂和电极材料,以N2、H2为电极反应物,以HCl-NH4Cl为电解质溶液制造新型燃料电池,放电过程中,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请写出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熔点:Li>CsB、还原性:F->I-C、热稳定性:H2O>H2SD、酸性:H3PO4>H3AsO4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
A、0.01mol/LNH4Al(SO4)2溶液与0.02mol/L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NH4++Al3++2SO42-+2Ba2++4OH-=2BaSO4↓+Al(OH)3↓+NH3?H2OB、氯气通入水中:Cl2+H2O=Cl-+ClO-+2H+C、Ca(HCO3)2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Ca2++HCO3-+OH-=CaCO3↓+H2OD、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Al2O3+2OH-=2AlO2-+H2O
科目:高中化学
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1mol&C2H5OH(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1&366.8kJ热量:.(2)1mol&C(石墨)与适量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吸收131.3kJ热量:.(3)1.7g&NH3(g)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气态产物,放出22.67kJ的热量:.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碱酸盐酸性氧化物A纯碱HNO3胆矾SO2B烧碱H2SO4NaClCOC苛性钠CH3COOH石灰石NO2D熟石灰H2CO3苏打SiO2
A、AB、BC、CD、D
科目:高中化学
闽东毗邻东海,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并以氯化钠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钠、氯气等物质的工艺流程图如下: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步骤一: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10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量剩下的粗盐质量为1.4g步骤二:经过过滤、蒸发,得到3.2g精盐.(1)计算精盐的产率(保留一位小数).(2)该小组测得的产率偏低,可能的原因是.A.溶解时未充分搅拌&&&&&&&&B.蒸发时水分未蒸干&&&&&&&&&C.蒸发时盐粒溅出蒸发皿(3)步骤一、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填字母序号).【实验二】探究工艺流程图步骤Ⅱ所得的氯化钠溶液中MgCl2是否除尽,溶液中是否含有CaCl2有关物质的溶解性表(20℃)&&&&&阴离子阳离子OH-COCa2+微不Mg2+不微【进行实验】请你与他们共同完成,并回答所给的问题: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一:取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MgCl2(填“已”或“未”)除尽步骤二:往步骤一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CaCl2【拓展思维】(1)工艺流程图步骤Ⅰ从海水中得到粗盐,采用风吹日晒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是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原因是.(2)写出工艺流程图步骤Ⅳ的化学方程式.
吴老师30日19点直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余老师30日20点直播unit5第二课时 Section A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一定显红色的是(  )A.生了锈的铁块放入稀H2SO4中B.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C.FeO放入稀HNO3中D.Fe放入HNO3溶液中_百度作业帮
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一定显红色的是(  )A.生了锈的铁块放入稀H2SO4中B.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C.FeO放入稀HNO3中D.Fe放入HNO3溶液中
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一定显红色的是(  )A.生了锈的铁块放入稀H2SO4中B.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C.FeO放入稀HNO3中D.Fe放入HNO3溶液中
A、生了锈的铁块放入稀H2SO4中,反应生成三价铁离子,再与Fe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会显示红色,故A错误;B、铁粉过量,铁离子被铁还原成亚铁离子,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会显示红色,故B错误;C、FeO放入稀HNO3中,稀硝酸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滴入KSCN溶液,显红色,故C正确;D、Fe放入HNO3溶液中,若铁粉过量,则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会显示红色,故D错误;故选C.
本题考点:
二价Fe离子和三价Fe离子的检验.
问题解析:
各组物质反应后的生成物中,能与KSCN溶液作用生成红色物质,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三价铁离子,在溶液中遇到KSCN溶液作用生成红色物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e与hno3反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