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中有同学红军长征遇到的困难了困难我们应该怎样鼓励他用歇后语

我需要谚语(农谚、学习)_百度知道
我需要谚语(农谚、学习)
提问者采纳
谷出来;杨叶哗啦.椿树头.桐花落地,麻出来.桐树开花,秧正栽,种棉花,种红薯.柳絮落地,提着耧腿耩豆种.杨叶钱大。
42.秧摆风。 5.荷花菡,稻种下泥无牵挂,芝麻瓜,好种棉,赶快下秧.椿芽鼓。31桃花开,柿子开花吃枇杷,杏花败。 7。41.桐叶马蹄大,收稻谷,种子耩高粱,李花落,才了蚕桑又插秧..椹子黑,家家户户种棉花。
35,花生种不及.大麦上浆.柳絮乱攘攘,遍地种棉花,排黄瓜
40.菊花黄,孵蚕勿问娘。19。
22.竹笋秤杆长,早下秧.七里花香。 揪花开。 3。 11.高粱熟.柳毛开花.四月南风大麦黄.飞杨花,就把秧来下.杨叶钱大.杨叶拍巴掌.九尽杨花开。 9,种棉花.枣儿红肚,四乡人家把秧插,快种西瓜,磨镰割谷.枣儿塞住鼻窟窿。 48。
14,遍地种棉花。椿芽发。
12.杨树叶拍巴掌。39麦扬花,农活一齐来,种山经,小豆开花收木瓜。
10.桃树开花,种谷忙.揪花开.桃花落地,种高粱。
28。27.柿芽发。43。枣芽发。
32。 47木瓜开花种小豆.柳絮落。4。
36.榆钱唰唰响。
30,种棉花,种子包谷没有错.桃花开。
6.枇杷开花吃柿子。
34.四月八,快种甜瓜.桐树花落地,犁耙乱.柳絮扬。
44。25,李子开花卖薹菜.杨叶如钱大,老头压瓜秧。
46,谷种下泥。23,正种芝麻,种棉花。33,豆子落泥.椿树盘儿大.犁花香。榆钱鼓,棉花出世,栽山药。
8,种麦忙,豆黄蟹子;杨絮落,回家撒秧,种秫秫,遍地种高粱,家家下稻秧.麦黄杏子,割大麦.柳芽拧嘴儿,种豆点瓜。 45,地里种瓜,一把抓;荷花开。 21,要种黄瓜,苋莱掐。
38.榆挂钱.榆钱黄,种花生.荷叶如钱大1,山药入土儿.枣芽发
参考资料:
其他类似问题
农谚的相关知识
其他9条回答
不怕穿得迟,居要好邻。 宁可认错,就怕灰心丧气 不怕不识货,十顿吃汤,兽有兽语;事虽小;云行南。 要想长寿,树大空心;女要俏。 粗丝难织细绢,总有一朝晴 百闻不如一见。 在家不理人,胜过诸葛亮,勿饮过量之酒,只怕有心人。 三年清知府。 人在福中不知福。 人是铁。 人勤病就懒。 人投人;常常做,猴子称大王。 家教。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艺高人胆大,久雨鹊噪晴。 不怕事难。 读书须用心,始于足下,人无一世穷。 有事叫公公。 不怕一万。 南方吃雁,地利不如人和,怨一行,春天还会远吗。 失败是成功之母。 河里鱼打花。 麻雀落田要吃谷。 泻药轻煎,家里有狗好看门,水有深浅.com/yanyu。 人误地一时,不雨也风颠。 人有失手;十成熟,省穿日日新。 迟干不如早干。 要捕鱼,外行看热闹,晚霞行千里。 玩物丧志。 没有大粪臭,来年枕着馒头睡。 眼是孬汉。 人是铁,理不辩不明.htm" target="_blank">http。 一夜不宿,人满自夸。 人强人欺病,买伞要撑,常吃身体好。 常骂不惊。 帮人要帮到底。 有雨山戴帽,久雨大雾必晴,办事不牢,有风有雨不用问,明日晒谷不用翻。平时不做亏心事,就怕心不诚,破衣破裤能遮寒,呆子看到晚。 谦虚的人学十当一,百年歇凉。 一个篱笆三个桩。 烟囱不冒烟。 打铁看火候,明人不必细说,走路莫走忙。 早霞不出门。 路有千条,话冷了说不得。 早晚烟扑地,人美在勤劳,一个好汉三个帮,看人不能看一面,人有旦夕祸福,人若无心不发达,什么树开什么花,懒人家里没柴烧,看人看心。 打鱼靠网。 一壶难装两样酒,不叫一顿饥://www,鸡鸣早看天,家乡水。挨金似金,耳听为虚。 人微言轻,空话多了无人信,兴家人惜粪如金,没理的抢着说。 物以类聚。 三里不同乡,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 买瓜看皮。 赌钱众人骂,小处着手,等于在宣传他的无知。 聪明在于学习。 大蒜是个宝,少放马后炮;亲不亲。 棋错一着。 三人同行。 先钉桩子后系驴,缺时当一斗。补漏趁天晴,气死好药方。 若要断酒法,一树难开两样花。 不怕家里穷,莫望不种收,富裕俭中来,焉得虎子,火要空心。 治病要早。 谋官如鼠,十针难缝,胆是吓大的。 由俭入奢易,等于白搭工,到老不在行。 三分靠教,嚼过的甘蔗不甜,一日功。 人勤地长苗,走路不凹胸,方木头不滚。 天无一月雨,时间也抛弃他,独木不成林。 饱带饥粮。 越坐人越懒。 一顿吃伤,人以群分,是坏说不好。 奢者富不足。 山有高低,多吃坏肠胃。 是好说不坏,人离乡贱,寸金难买寸光阴,越困越懒,晴带雨伞,谈话知心。 品行是一个人的内在,武艺高,出门一时难。 粗茶淡饭能养人,佛争一炷香,有难同当。 大王好见,身到便了。八成熟。 人瘦脸皮黄。 清早宝塔云,树怕剥皮。 早阴阴。 上顿不吃饱,长一智; 三个臭皮匠。 千方易得,分脏不均狗咬狗。 一争两丑。 山大无柴。 麻雀虽小。 常赌无赢家,撑船不怕过限滩 嘴上无毛,一马不行百马忧。 无事田中走,脑不怕用,大让小,地误人一年,必有近忧。 若要好。 身不怕动。 无巧不成书。 一家养女百家求。 走路不怕上高山,常打不怕,人美不在貌。 山中无老虎。 有车就有辙,饿死胆小的鬼。 人老眼昏,由奢入俭难。 当局者迷。 条条道路通罗马,就怕手脚不动,水滴石穿,就怕志气短。 土中生白玉,到什么火候使什么锤。 有饭休嫌淡。 人是实的好。 吃酒不吃菜,不论早晚。 十年栽树。 男要俏,佛在面前,晚怕北云推,有理不在会说,须问打柴人。 闲人叫冷。 未晚先投宿。 外举不避仇。 细水长流。 眼见为实。 有多大的脚。 日晕三更雨,不长不短二八月,日久见人心,七分管,十年买匹马,就怕手懒,冤家一个多,三年怕草绳。 疮怕有名,话莫说尽,不可全算。 善恶不同途,只怕万一,屋外不冒烟。 儿大分家,出嫁不避丈夫,冰炭不同炉。 饭前一碗汤:<a href="http,和尚不知道家,十个官儿九个贪。 千里不捎针,骡子骑在腰中间,要人拨。 从俭入奢易。 出门靠朋友,使不完的力气,读书众人夸。 莫吃过头饭。 人生一世。 听话听音,无钱八十做长工,二里半,女怕嫁错郎。 勿贪意外之财,半夜不怕鬼敲门。 宁做蚂蚁腿,有车休嫌慢。 鼓不敲不响,一日不练十日空。 美不美。 种瓜得瓜。 日日行。 尺有所短。 有山必有路,老不歇心。 苗好一半谷,能压千斤 吃不穷。 小暑热得透,无事脸朝东。 一饱为足。 虚心的人学十当一。 秀才饿死不卖书,一水缸。 有病早治。 东虹日头西虹雨。 不怕人不敬。 逢恶不怕。 日长事多。 一个巧皮匠。不怕人不请。 千里之行,无柴无米各东西。 恶有恶报,学坏一日有余 学好三年,学问越学越多,不用吃药,不叫病缠身。画虎画皮难画骨,大洞叫苦。 牛要脚圆。 船头坐得稳,后下牛毛不晴天,一让两有,大病难医,人怕护短,债多不愁。 食鱼要肥。 团结一条心,好要别人夸。 远水不解近渴。 不会烧香得罪神,人朝势走,倒了锅灶,无志寸步难行,胆小寸步难行 弹琴知音。 是草有根,才有学问。 若要身体壮,不成方圆,等于一事无成。 读书不想,伐木要如林 庄稼不让时。 手怕不动。 内行看门道,蛮干不如巧干,下午晒死人,远亲不如近邻。 一针不补。 一人传虚,一穷百穷。 冤各有头,雨凄凄,做活象条虫,北方吃蛋。 事大事小。 贮水防旱。 端人家碗,有理无钱莫经来,就怕躺倒,天外有天,只笑日子不会过。 夏走十里不黑,五脏俱全。 早看东南,赶车靠鞭。 人无笑脸休开店,马骑前,粗活益身。 槽里无食猪拱猪,只怕出懒汉。 不怕学不成。 出汗不迎风,穷人过关,后三十年睡不着。 文官动动嘴,别人的东西是草。 东西越用越少。 世上无难事,知人知面不知心,会打圆场自落台。 更多的你可以看参考文献。 少吃多滋味,打柴的不离山边,青菜豆腐保平安,一帮十难。 娘家的饭香,庄稼赶时候,只怕心老,晒死人,雨无终。白米饭好吃,船到桥头自然直,活到九十九,人笑话,身要长劳.zgma,人贵有志,彼此有商量,服人家管。 夜夜防贼。 莫看强盗吃肉。 天上鲤鱼斑,喂马得骑,不舍一年春。 打架不能劝一边,笨鸟早出林。 雷声绕圈转。 庄稼怕旱,立吃地陷.zgma,走路防跌,暗箭难防,俭者贫有余。 欲速则不达,麻要泄。 无风不起浪,洗脸打湿手。 物离乡贵,逢善不欺。 捉奸捉双。 天才和懒惰结伴。 宁走十步远。 弟兄不和邻里欺,马有马路,只怕货比货。不怕年老,拿人家的手短,秀才讲文章,人弱病欺人。 秀才遇到兵,百见不如一干,狗能看家,无理寸步难行,莫说过头话,在席都是客。 若要不怕人。 大意失荆州。 空山回声响,先打桩,火大烧不了锅。 山高树高,牛大压不死虱子。 水大湿不了船;要搭桥。 久晴鹊噪雨,骄傲失街亭。 若要好。 众人一条心。 年纪不饶人,不知理。 人怕饿。 长五月。 有柴有米是夫妻。 是金子总会闪光的,鹰老爪钝。 宁叫顿顿稀。 念书不用功。 欺人是祸,七分调理,学坏三天。 云交云,狐狸进屋要偷鸡。 歇肩莫歇长,掌舵一人,大了偷金。 驴骑后。
鱼鳞天。 牙不剔不稀。 三年不喝酒,万里没轻担。 宁可种上丢,饶人是福,醒眼看醉人。 小鬼跌金刚。 鸡早宿窝天必晴。 耳不听不烦。 未饱先止。 长兄如父。 文戏靠嘴,以后悔告终,下午雨倾盆,三年不成,必有我师,活怕人做,请教不为低,不怕千万里,武官跑断腿,不用大风扬;出家三年,自己先脱衣。 燕子低飞蛇过道。 人越嬉越懒,贪图便宜吃大亏。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分种。 宁吃半餐。 刮风走小巷,理不辩不明,不进则退,天天练,年年防歉,只怕不调查,饭是钢,雨在半夜后,莫做怕人事,炒菜看火色,朝露经不起日晒,补药浓熬。 什么藤结什么瓜。 舍不得苗。 天下无难事,一脚难踏两船://www。 买鸡看爪,耳不挖不聋。 当断不断。 一日不读口生,万人万模样,粗人难做细活。冬天麦盖三层被,天天有雨下,有雨不久远。 边学边问;事不明,刀在石上磨。 有麝自然香。 买锣要打。 有志者立长志,嘴越吃越馋,不做不成。 病从口入,雨快淋。 日落云里走,难练一身胆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耕田爱牛。 日图三餐,斧子不能开锁,一身皂,捉贼捉脏。 省吃餐餐有。 明人不做暗事。 粗饭养人,穿不穷。 创业百年,打人打伤手,木头不凿不通,近邻不如对门,哪来五谷香,有进路必有出路。 人往高处走,人不学要落后,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到江边不脱鞋,好晒谷。众人拾柴火焰高。 吃一堑。 宁舍一锭金,差一半,天才在于积累。 学好千日不足,不吃走兽半斤,话能量人心;云行西,暖得早,乘船的稳当。 胆大走遍天下。 人心换人心。 玉不琢。 宁叫嘴受穷,雨淋淋,小溪声大。 撒网要撒迎头网。 人敬有的,夜长梦多。 无梭难织布,狗不嫌家贫,行如风,十年积成缎,不走开江一尺。 朝里有人好做官。 雷公先唱歌。 云彩经不起风吹。 棉花云。 吃不言,子孝父心宽,无菜半年荒。 男怕入错行。 蜘蛛结网天放晴。 要知下山路。 听人劝。 铁冷了打不得。 要知山中事,半夜阴天不到明,三分孝,再借不难。 亲不过父母,败家一天。 百日连阴雨,晚阴晴。 不图便宜不上当,故乡人。 吸不张口。 吃米带点糠,先织网,地瘦少打粮,莫嫌人穷,草多欺苗。 秦岭山脉一条线。 小病不治。不怕路长,谬以千里,不行不至,晚看西北,有病不避大夫。 八月十五云遮月,老嫂比母,不如饭补。 有志不在年高;自己夸,到老不同年。 背后不商量。爆饮爆食易生病,病怕没名,南吃大米北吃面。 有时省一口。 欺山莫欺水。 撑痢疾。 水缸出汗蛤蟆叫,涝刮东南不晴天。 不怕山高。 你敬人一尺。 一个朋友一条路,得官如虎。 不经冬寒,船家不让风。 自己的东西是宝。 不笑补。 抛弃时间的人,有一利必有一弊,泰山移,女大不由娘。 从小差一岁,海底针,鸟投林。 有钱三十为宰相,不走一步险,不笑破,有雨也不多,地上雨淋淋,老小都安康。 人要实心,一定是阴天。 天下衙门朝南开。 人怕信心齐,鸟急投林,是话有因。 种早不荒,不在碗里争,永世饭桶。 有一兴必有一败,莫到无粮思有粮,十成收。 南甜北咸。 有福同享。 三年不上门,不给懒汉作爷,不学麻雀嘴 牛不知角弯,是衣遮体,大暑凉溲溲,十万雪花银,必有后患。 打不干的井水。 富人过年 ,井深水凉,苍天有雨意;识人教,人懒病就勤,三日不吃饿得慌,呼不闭口,不会讲话得罪人,荒年不饿勤耕人,不可邪而有余。 磨刀不用看。 人在世上炼。 一羽示风向,种好苗壮,就怕脚软,夜雾晴。 秤能称轻重,能人背后有能人,鸡晚进笼天必雨,粒米积蓄成箩,住在苏州。 行船靠舵。笨人先起身。 生气。 礼多人不怪。 多行不义必自毖。 宁走封江一指,须问过来人,妻好一半福。 撑死胆大的人,饿伤寒。 苗多欺草,先戒烟酒。 皮之不存,人多出将,女大当嫁。 无油无盐,挖树先挖根。 庄稼一枝花。 在家不避父母,莫到无时想有时。 山大压不住泉水,小鬼难求,就怕艺不精。 当用时万金不惜。 烧的香多。 吃饭先喝汤。 久晴大雾必阴。朝霞不出门。 路遥知马力,有树就有影。 天时不如地利,已饥方食。 越吃越馋。 妻贤夫祸少。 吹嘘自己的人,料少也长膘。 强扭的瓜果不甜。 庄稼怕天旱,君子感恩 小人自大。 行船趁顺风。 先雷后雨雨必小。 若要健,钟不敲不鸣,全仗一身汗。 屋里不烧火,要人说。 不见兔子不撒鹰。 船载千斤。 善恶随人作。 单丝不成线。 长江不拒细流。 力是压大的,一个冤家一堵墙,当亲也不亲,惹的鬼多。 有理走遍天下,地怕荒,扎针看孔。 人中有吕布。 抓鱼要下水,冬走十里不亮,卖了屋。把舵的不慌,无鱼水不深。 失之毫厘。 一家不知一家,人无十全。 秤砣虽小。 儿大不由爷,小鼠断大绳。 前三十年睡不醒,马中有赤兔。 有理的想着说。 砂锅不捣不漏。 山里孩子不怕狼。 有肉嫌毛,夜图一宿,姜是老的辣。 业精于勤荒于嬉。 宁给好汉拉马,买鸭看嘴,手大遮不住天。 滴水成河。 打柴问樵夫,八两换半斤。 草若无心不发芽,就怕己不正。 平路跌死马,就怕站。 馋人家里没饭吃。 日里不做亏心事,辙尔是车轧出来的,油多不坏菜,须下苦功夫,一个钱要省,一口汤,猫记家,不当用时一文不费,问三老。 宠狗上灶,反受其乱,吃饱饭,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天有不测风云,旁观者清,入乡问俗。 少不惜力,坐如钟。 人无远虑,五谷田难种。 早怕东南黑。 宁苦干,从奢入俭难,不可错过,尽管晒稻谷。鞭打的快马。 三人同心,欺人莫欺心。 药不治假病,不怕千万事。 小伤风三日。 立如松,不可肚里硬塞,遇着好汉是绵羊,有水必有渡。 工欲善其事,老了不受伤。 日里闲游。 隔行如隔山,抱不到瓢。 耳听为虚,饭是钢,睡不语,笛要吹到眼上,干活怕站,读书趁年轻,大伤风七天。 一天省下一两粮,马不知脸长,五里不同俗,常做手不笨,一字值千金,肉生痰,救人要救到头,手是好汉。 重复是学习之母,不用医生开药方,起早不忙,百病皆生,不知春暖 不可不算。 蚂蚁垒窝要下雨,满盘皆输,浅水溺死人。 冷得早。不怕慢,一生之计在于勤。败家子挥金如粪。 有志不在年高,卧如弓。 骂人无好口。 钥匙不能劈柴。 不听老人言。 圆木平不稳。 骂人骂脏口。 磨刀不误砍柴功。 坐吃山空,别说矮话,就怕脱得早。 双手是活宝,酒不解真愁。 山外有山,正月十五雪打灯。帮助别人要忘掉,一日不写手生。 大处着眼。 蜂多出王.com/yanyu,人懒地长草。 事怕合计。 宁可正而不足,无则加勉。 不怕天寒地冻。 早上朵朵云。 武官会杀,大水漂起船。 不怕学问浅。 远亲不如近邻,半夜敲门心不惊。 一马不配两鞍。 用珠宝装饰自己,后胖压塌床。 饭后百步走,内举不避亲,一年省一斗,有理说不清。 人家夸,月晕午时风。 马好不在叫。 人心齐。 人怕话多,善有善报。 遇着绵羊是好汉。 朋友千个少。 要得惊人艺,天气晴又朗,事找的忙人; 早晨地罩雾,无病早防,巧能生精,不老医生开药方。 一日练,眼见为实。 细水长流成河,无雨云拦腰。 狗记路,三补抵一新。 学问勤中得。 有志漂洋过海。不担三分险。 大路不走草成窝。 逆水行舟,七分靠学。 小洞不补,无志空长百岁。 吃饭象条龙,狗咬丑的。 一问三不知。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对方。 鸟贵有翼,也做不出大事来。 有志不在年高。 衣服不洗要脏,种豆得豆。 出家三天。 十个梅子九个酸。 车有车道。 有借有还。 一言既出。 十雾九晴,东辣西酸。 子不嫌母丑。 一回经蛇咬;人不学。 鼓不打不响,成人不自在。 在朝都是官,打狼靠棒,没有好鞋样,诲人不倦,别人帮己要记牢,忙人叫热,又暴露了另一个缺点。 当着矮人。 不会做小事的人,婆家的饭长,只怕老来穷,人急悬梁,全靠肥当家,泰山不择土石,形成于思毁于随。 太阳现一现,后睡眼。 云行东。 有多大本钱,人敬你一丈。 强中更有强中手。 吃饭防噎,饭菜嚼成浆。 三早抵一工。 痘要结,武戏靠腿,十年要用仓来装。 先睡心。 宁吃飞禽四俩。 一天一根线。不怕百事不利。 出门看天色,吃亏在眼前。 鱼生火。 树怕剥皮,隔靴挠痒;两个笨皮匠,要学蜡烛一条心,人不如故。 宁添一斗,做事怕蛮干。 十里认人,下雨走大街,不会打算一世穷。 不怕少年苦,粒米成箩,擒贼先擒王。 不挑担子不知重。 有钱难买老来瘦。 做一行。 男大当婚,定时定量保康宁,说话说理 吃饭打湿口。 手舞足蹈,开船要开顶风船。 衣不如新,先撒窝子后钓鱼。不磨不炼, 夜星繁。 三分吃药,地内出黄金,树怕没皮 人怕伤心。 众人拾柴火焰高。 寸草铡三刀。 出门问路。 自满是进步的退步。 是饭充饥,人走下坡。 十帮一易,不久将有大雨到。 宁在锅里争。 一叶遮目。 牛能拉犁。不懂装懂,无志者常立志,蚂蚁搬家山戴帽。 母大儿肥。 先下牛毛没大雨。 瓦块云,一朵花,要看强盗受罚,打铁趁火红,文官会刮。 狗急跳墙,黄土变金,除非己莫为,树大分杈,神仙没法治,真人不说假话,闻者足戒。 灯不拨不亮。 秀才谋反,溃于蚁穴。 鼓要打到点上。 人活七十稀,有酒嫌糟。 要打当面鼓,寸有所长,当面无主张。 食在广州,十饱伤人。 痒要自己抓。 水大漫不过船,不苦熬,佛在西天只要工夫深。 乖子看一眼。 旱刮东南不下雨。 昼雾阴,草生一秋。 鸟美在羽毛,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行要好伴,莫添一口。 先胖不会胖。 一天省一把。 眼不见,一世用不了,虎怕成群。 蜜多不甜,理只一条。 若要人下水。 在家千日易,壮士穷途不卖剑,三天不见面。 夏吃大蒜冬吃姜,不成好汗。 常说口里顺,做多大生意。 射人先射马,捉猴要智,十夜不足,只怕有心人。 心要常操。 打蛇打七寸。不怕乱如麻。 闪光的不全是金子,谷米长几斗,坐食山空。 若要人不知,一效难求,船在水中不知流,种田不犁要荒。 水满自流,先雨后雷雨必大,挨玉似玉,债各有主。 一顿省一口,不见泰山,驶船问艄公 打虎要力,黄土变成金,鱼无水不游。 虱多不痒。 言者无罪。 车到山前必有路。 药对方。 云行北,越吃口越馋。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有百有? 豆腐多了一泡水。 点灯爱油,寒从脚起。 有上坡必有下坡,短十月,百人传实,毛将焉附。 常在有时思无时,不怕风来颠,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十个钱要花,百里认衣。 冬天既然已经到了。 学而不厌。 熟能生巧。 刀不磨要生锈。 无事嫌夜长。 天无二日,近不过夫妻。 人急投亲,必定醉得快。 有粮当思无粮难,眼不见不馋,脑怕不用,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怕客气。 姑娘讲绣花。 吃人家的嘴短。 小人记仇,吃穿不愁。 信了肚。 巧言不如直道。 三百六十行,有事嫌日短。 小时偷针,不可说谎,夜里熬油,大晴天。 事莫做绝。 千补万补。 鸟无翅不飞。 人有人言。 有菜半年粮,城里孩子不怕官,疑人不用,除祸要狠,不走长路不知远,吃死不甜,必先利其器。 愤怒以愚蠢开始。 瓜无滚圆,二成丢,将相不和邻国欺,一锹挖不出井。 天冷不冻织女手。 自在不成人,驷马难追,食肉要瘦。 有心烧香。 吃过的馍馍不香,好歌不唱忘记多。 天上钩钩云,祸福自己招。 千里之堤。不给规矩。 打鱼的不离水边,不敲背后锣。 放虎归山。 到什么山上砍什么柴。 宁可做过,打人无好手,猪要脚粗。 有则改之。 灯不亮,地里缺肥庄稼荒,在家靠父母。 三人四靠,水往低处流。 人争一口气,不到火候不揭锅,马有失蹄;站一站,油多不香。 一日三笑,无针难绣花。 喂牛得犁。 道虽近。 水滴石穿,人无二理。 人怕没脸。 莫馋人富。 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一草示水流。 莫学灯笼千只眼。 多下及时雨。 吃吃喝喝,九十不老,节令不饶天。 绳锯木断,穿多大的鞋。 风静天热人又闷。 不入虎穴,晚霞行千里,铁杵磨成绣花针。 用人不疑。日晕三更雨。 明枪好躲。 一笔画不成龙,黄土变成金,不成器,宠子不孝。 宁可锅里放坏,月晕午时风,不吃断餐。 杨柳发青,出外没人理。 狗朝屁走,下顿省不了。 道儿是人走出来的。 吃饭吃米。 掩饰一个缺点,家里样样有,行行出状元。 千人千脾气。 恶人心,积谷防荒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及播种、收割、收获的农谚: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 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 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4|清水下种,混水插秧
3+5|立了秋,在小一齐揪
2+2+2+2|旱插,早活;快长,快大
4+5|不怕天旱,只怕锄头断
5+4|七十天荞麦,八十天雨
3+3+3|六月到,卖棉被,买灰料
5+5|会插不会插,瞅你两只脚
4+6|买种百斤,不如留种一斤
3+7|七月秋,里里外外施到抽
3+3+4|一季草,两季稻,草好稻好
4+3+3|夏至后压,一担苗,一担薯
5+6|会种种一丘,不会种种千丘
6+5|花草田种白稻,丘丘有谷挑
4+7|千处粪田,不如一处来粪秧
7+4|立秋前早一天种,早一天收
3+3+5|破粪缸,不用甩,壅田多餐饭
5+3+3|种田不施肥,你骗它,它骗你
6+6|荞不见霜不老,麦不吃风不黄
5+7|要想多打粮,包谷绿豆种两样
7+5|种种甘薯种种稻,产量年年高
4+4+4|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
3+3+3+3|春插时,夏插刻,春争日,夏争时
3+3+7|立秋种,处暑栽,立冬前后收白菜。
3+3+7|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宜时。
7+7I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根据上表举例,试将浙江农谚农作物之部1081条24句类排比分类,结果共得64种句式。如果就全国农谚来分类,句式当然还要多些。需要指出的是,常见的句式基本上都集中在常见的句类中,其余是比较次要的。而且由于口头传诵或文字记录上的差误,只要有一字、一音的出入,即会引起句式的改变。例如上表11字句类中4+7式“千处粪田,不如一处来粪秧”中,如果去掉“来”字,便属于10字句的4+6式了。因此,从继承遗产创造新农谚的角度看,值得注意的不是问到底农谚有多少句类句式,倒是要注意这许多句类句式中那些最为常用、易记易诵。例如9字句的“扒根的稻子培根的谷”,“打春的萝卜立秋的瓜”,10字句的“立了秋,不论大小一齐揪”,“立了冬,只有梳头吃饭工”,13字句的“立了秋,雨水收,有塘有坝赶快修”,“打了春,立了夏,先种黍子后种麻”,14字句的“头锄皮,二锄泥,三锄四锄花花离离”等都是以短长相配取胜,容易朗诵上口的好句式,值得我们继承学习。
【二、农谚的修辞方法】
农谚除了句法结构的错综复杂变化以外,就其表达内容的修辞方法来看,也是丰富多彩的。农民群众知道通过各式各样的修辞方法来表达其生产技术经验,兹试举例说明如次:
农谚善用比喻,因而容易使人理解、接受。农谚中的比喻有两种,一种是明喻,一种是暗喻。以明喻较多,如“人无力,桂圆荔枝;地无力,河泥草子”,“熟土加生土,好比病人吃猪肚”,“冬雪是麦被,越压会越长”,“蚕豆盖层泥,好比三九盖棉衣”。暗喻如:“秧草起身,还要点心”,以点心隐指起身肥。不论明喻暗喻都是常用人的生活来相比,显得更加亲切易晓。
农谚中常多借代手法,以局部代表全体,以具体代表抽象,这样就更其生动。例如“没有泥腿,饿死油嘴”,这里以“泥腿”代表劳动人民,以“油嘴”代表剥削者。又如“隔重山,多一担,隔条河,多一箩”,这是指异地换种可以增产,换种的距离、原则很难具体说明,农谚就用“一座山”、“一条河”来代表。
这是农谚中应用得相当多的手法。农民喜欢用婉曲含蓄的话把本意烘托出来,例如“削断麦根,牵断磨心”,是说麦子需要勤中耕,中耕后可以增产,但他不用增产等明字眼,而说麦子加工,磨大量的麦粉时可能会把磨心都牵断了,这样烘托来说,以鼓励人们作好田间中耕工作。其他如“麦田舞龙灯,小麦同样生”是指小麦苗期镇压作用的;“小暑不见底,有谷没有米”是指不烤田会引起倒伏及秕谷的;“芝麻田三日晴,回家洗油瓶”是指天旱有利于芝麻丰收的;“立冬种豆一筷长,两粒豆子换一双”是警告不要失时播种的;“田头地角出黄金”是鼓励人们充分利用隙地种植各种作物的;“伤心割菜子,洒泪收芝麻”是指芝麻和油菜两种作物成熟时极易脱粒,遗失很多的。
这也是农谚中常见的手法,往往用于强调某种措施或某一环节的重要性。例如强调油菜腊肥的重要说:“千浇万浇,不及腊粪一浇”;强调处暑前后稻子灌水的重要,就用“千车万车,不及处暑一车”;强调秧田施肥的重要,说:“会施施一丘,不会施施千丘,施千丘不如施一丘。”遇到这种铺张的农谚,就不可照字面直解,要认识它是文字夸张的手法。
大抵是将物比拟作人,富有感染力。例如:“大豆耳聋,越锄越通”;实际是指大豆需要中耕,根系及根瘤才能生长良好。“麦子屁股痒,越圧越肯长”是指镇压促进了分蘖的。
是农谚中屡见的表达手法。例如:“多掼掼,割稻饭;多抖抖,割稻酒”;“头耘堆堆平,二耘挖挖根,三耘捧捧圆”,“稻子黄恹恹,主人欠它豆饼钱”;“种种甘薯种种稻,一年两头好”;“玉米结婚,子子孙孙”;“麦岭狭窄窄,一亩还无半亩麦,麦甽宽荡荡,一亩抵当半亩用”;“立夏播种,摘来棉花胖朵朵,小满播种,摘来棉花瘪塌塌”;“白露白迷迷,秋分稻头齐”……等等都是。
为便于口头背诵,省略是农谚的重要手法之一。以省去作主词用的名词为最多。例如:“千箩万箩,不如根头一箩”,这是指草子施灰肥的,省去草子和草木灰两个名词。“早瘟迟冻,不瘟不冻,霜降立冬”,是指油菜播种和毒素病、冻害的关系的,省去油菜播种四字。“天花不嫁自家婆”省玉米两字。也有省去动词的,如“冬至中,暖烘烘,冬至头,冻死牛”,是指冬至逢月中或逢月初之意。
有的把两种作物的不同生物学特性放在一起对比。例如“麦粟燥,稻要泡;麦怕浸,稻怕晒”,“红粟田三日落,回家好换锅;芝麻田三日晴,回家洗油瓶”,“稻倒一半麦倒无”,“烂冬油菜旱冬麦”等;有的把同一种作物的不同技术要求加以对比,例如“早稻搭一搭,晚稻插到塥”,“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等;有的把不同操作技术要求加以对比,如“清水下种,浑水插秧”,“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等。
【三、农谚的其他语法特色】
农谚中还有一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借主语和宾语的互调位置或定语的互调位置体现完全不同的意思。例如“田不等秧,秧不等田”,“麦不离豆,豆不离麦”,“麦黄种麻,麻黄种麦”,“苗多欺草,草多欺苗”等等,都是通过主语与宾语互调位置收到效果的。又有“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九成黄老十成收,十成黄老九成收”等则是借定语互调收到效果的。
从以上对农谚的句法和修辞方法的初步分析来看,可以体会到农谚不但内容丰富,切于实用,就是在表达内容的句法和修辞方法方面也有同样丰富的创造。这对我们以后如何总结农谚,分析农谚,创造新农谚无疑有很多启发。[编辑本段]五、怎样正确理解农谚
前面谈到农谚的特点之一是群众性和通俗性,似乎农谚的易晓易懂是不成问题的,事实并不尽然。由于农谚的地域性、概括性加上历史因素,有些情况已经时过境迁,有时要完全正确理解一句农谚倒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例如笔者在某次油菜丰产座谈会上,听到平湖县一位农民说到一句农谚:“冬至月中,香菜打一盅”,他表示不明确是什么意思要求大家解释。另一次,听到一位河南农民介绍孬地小麦克风农谚“参不落,只管种”,也是不明其意。对于农业科学工作者来说,具有现代的农业科学知识,理解农谚应该不成问题,可是也不尽然。如果不充分熟悉农谚的各种特点,很容易“以今套古”,理解得过了头。例如“小暑不见底,白露枉费心”,原是指单季晚稻排水烤田的,有的同志联系到水稻的群体结构,以为小暑不见底,指此时应该封行了,小暑不封行,到白露就太迟,叶面积系数太小,没有充分利用光能……这是过头之例。“千浇万浇,不及腊粪一浇”,原是强调腊肥重要的意思,可是有的同志偏偏理解这句农谚只主张施一次腊肥就够了,显然是没有从农谚的特点出发,理解过死了。我们在整理过程中,也曾发生自作聪明,把原来对的改成错的例子。如“三月清明你莫慌,二月清明早下秧”,在整理中把“三”“二”对调了一下,变成“二月清明你莫慌,三月清明早下秧”却反而弄错了。怎样正确理解农谚,据我们初步的体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天文、气象、历法、节气方面的常识 在农谚内容分类一节中已经指出,农谚中三分之二是属于气象、时令的东西,因此,要正确理解农谚,必须具备这方面的一些知识,包括常见的星宿,计算年月日时辰的天干地支以及“九九”、“三伏”、春社、秋社之类。这些东西与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关系愈来愈疏远了,如果不具备这些常识,遇到这一类农谚就不容易理解。例如“参不落,只管种”,参是古代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之一,这是以参星不落为标准,来定小麦播种期的农谚。“箕与风,毕与雨”,“月丽于箕,风扬沙”等,箕和毕也都是星座的名称。“分了社,满天熟,社了分,没得啃”,这是指春社和春分之前或在春分之后与粮食丰歉的关系的,“分后社,晚稻无上下;社后分,晚稻大株根”,这里的社是指秋社,分指秋分,这种说法本身是无稽的,可是不了解分与社的所指,就无从取舍抉择。这类农谚还是不少的。[4]
(二)是要注意注意农谚的省略手法 农谚由于口语的限制,常常需要简略,而且所略的往往是最重要的主词。这在特定地区特定条件下是不成问题的,可是对于收集、整理、注释者来说,数量一多,常常闹不清楚,或者张冠李戴,这就要我们要有较广泛的生物学的、农业的知识。[编辑本段]六、农谚示例
春不种,秋无收。
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
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
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
水库是个宝,防旱又防涝。
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
人靠饭养,稻靠肥长。
肥田长稻,瘦田长草。
土肥长谷,猪肥长肉。
万物土里生,全靠两手勤。
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
好种长好稻,坏种长稗草。
三年不选种,增产要落空。
好儿要好娘,种田要好秧。
作物不好胡搭配,乱点鸳鸯要吃亏。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麦秀寒,冻煞看牛囝。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桃花落在尘土里,打麦打在泥浆里;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
腊雪不烊,种田人饭粮;春雪不烊,断脱人肚肠。
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来就是风。
日出猫迷眼,有雨不到晚。
东方日出白,就要有风发。
月着蓑衣,天要下雨。
半夜无星,大雨快临。
要知明天热不热,就看夜星密不密。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稠稠。
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
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棉花云,雨快淋,缸爿云,晒死人。
东南风,干松松;东北风,雨祖宗。
东风急溜溜,半夜雨稠稠。
西风刹南脚,泥头晒勿白。
立夏东南百草风,几日几夜好天公。
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
五月南风落大雨,六月南风海要枯。
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
东虹日头西虹雨。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南天霍西(闪电)火门开,北天霍西有雨来。
东霍霍(闪电),西霍霍,明朝仍旧干卜卜。
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
早雾一散见晴天,早雾不散是雨天。
雾里日头,晒破石头。
六月里迷露,要雨到白露。
三朝雾露发西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早晨落雨饭后停,饭后下雨不得晴。
雨前麻花(小雨)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停。
一落(下雨)一个泡,落过就好跑;一落一个钉,落煞落勿停。
蛇过道,大雨到;蛇上树,有大雨。
鸡啁风,鸭啁雨,蚂蚁拦路要落雨。
蜻蜓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
河底泛青苔,必有阵雨来;烟囱不出烟,一定阴雨天。
正月八,二月八,小猫小狗全冻煞。(寒潮来临)
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
清明有雨正黄梅,清明无雨少黄梅。
端午落雨还好熬,初六落雨烂脱瓦。
夏至三朝雾,出门要摸路。(多雨)
正月二十不见星,沥沥拉拉到清明。
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车断黄牛脚。
未秋先秋,踏断蛮牛。(干旱需戽水)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
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
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
瑞雪兆丰年。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 “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由来 据观测,在我国许多地方。如见蜘蛛张网,阴雨天气将会转晴。如见蜘蛛收网,天气将转为阴雨。 蜘蛛能预测天气,主要是因蜘蛛对空气中湿度变化反应相当灵敏,在蜘蛛尾部有许多小吐丝器,吐丝器部分既粘又凉,当阴雨天气来临时,由于空气中湿度大,水汽多,水汽易在蜘蛛吐丝器部分凝结成小水珠,这样蜘蛛吐丝时感到困难,便停止放丝而收网。相反,当空气中湿度变小天气转好时,蜘蛛吐丝顺利,便张网捕虫了。 另据研究,蜘蛛的腿能感知20—50赫频率的声音,当天气转晴时昆虫易活动,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蜘蛛蛛很快就会发觉,所以便添丝织网,准备捕捉。这正是民间用“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来观测天气晴雨的道理。 “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由来 来自: 长征一号 (苏州) 有一年,慈禧太后忽然得了重病,头痛,心痛,肚皮痛,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急得满朝文武百官团团转。北京城里名医车载斗量,可是对西太后的病症,都束手无策。是没有本领吗?不是的,实在是责任太大,在用药上为难了,轻了不见效,重了怕万一失误,吃罪不起。所以,弄得慈禧太后的毛病一天危急一天,眼看就要横下来了。 新科状元是苏州人,奏了一本,说苏州有位祖传名医叫曹沧洲,绰号赛华佗,有妙手回春之术,将他请来,或许太后的福体可以转安。 曹沧州像个乡下佬,平常不欢喜开口,走路也是慢吞吞的。这天,他接到圣旨,顿时面如土色,抱着一家老小嚎啕大哭。他认定,西太后若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是不会从京城到苏州来请他的,治不好西太后,医生要殉葬,自己这条命是有去无回了。可圣旨不能违拗,曹沧洲只好硬着头皮动身。他一到北京刚住下,就借口路上受了风寒,便卧床不起,其实生病是假:要摸慈禧太后生病的根子是真。头一件大事是查看她吃了些什么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慈禧太后每天吃的山珍海味不说,单是人参一项,日日恨不得泡在参汤里洗浴。还有燕窝、银耳,更是当饭吃。曹沧洲想到,医书上早有记载:“滋补过多,必然食阻中焦,中焦闭塞,危在旦夕。”找出病源,他的胆子大了,便去替慈禧太后看病了。 曹沧洲未用上好良药,单开了一味草头药,只写了五个大字:萝卜籽三钱。看得众御医当场发呆,个个舌头伸多长的,认为这个乡下郎中是进京来送死了。他们都懂药性,萝卜籽是括油的,西太后一向要滋补身体,这药分明不合西太后的心意,但是曹沧洲亲手撮药,亲手煎药,亲手送药到西太后的卧室前,等候她喝下去以后,这才回到住所休息。 西太后饮了三钱萝卜籽的药汤,当夜通了大便,第二天一早就起来了。她第一件事就是感谢神医曹沧洲,见面后恩赐曹沧洲九品顶戴,还要他骑马巡游京城,曹沧洲得了皇封,回乡时人未到家,地方官已经替他造好了三进房子。从此后,他在家专门为地方上乡亲看病,不但施诊,还要送药。逢人就劝人多吃萝卜,日子久了,苏州便有了&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了。 还有,谚语为人们对生产,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进行描述的简练语言,这个就是它的来源。。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试比较下列例句: 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乙、弱肉强食 甲、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 乙、积重难返 甲、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 乙、后来居上 甲、捡了芝麻,丢掉西瓜 乙、因小失大 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乙、分道扬镳 甲、前怕狼,后怕虎 乙、畏首畏尾 甲、打破砂锅问到底 乙、刨根问底 甲、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 乙、一见锺情 以上各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为俗语,乙为成语。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从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稳定,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 这是俗语的主要内涵,就外延来说,它跟成语难免有交错的情况。俗语虽然以形象为主体,但也不排除精练;成语虽然以精练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成语虽然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但也有一些是由四个以上的字组成的;俗语句式虽然长短不齐,但也有少量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俗语虽然多为口语,但已广泛进入文学作品,甚至哲学、科技图书中也经常用到;而随着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成语在口语中也经常使用。这样,俗语跟成语,就可能互相渗透,存在着交错现象。如: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语→成语) ④习惯成自然(精练,五字,俗语→成语) 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练,七字,俗语← →成语) 俗语是口语型的,成语是书面语型的。这些语例,兼有俗语和成语的某些特点,看来俗语辞典、成语辞典都可以收录,好在这种情况并不算多。 俗语和成语,有时候也可能互相转化,并同时存在。例如: ①板凳没焐热← →席不暇暖 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儿← →投鼠忌器 ③火烧眉毛顾眼前← →燃眉之急 ④鸡蛋碰石头← →以卵击石 ⑤鸡飞蛋打一场空← →鸡飞蛋打 ⑥拉完磨杀驴← →卸磨杀驴 ⑦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 ⑧没喝过墨水← →胸无点墨 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饭← →因噎废食 ⑩什么病吃什么药← →对症下药 ①①一网打尽满河鱼← → 一网打尽 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 二,谚语和格言 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如: 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 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⑥金子碎了分量在 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⑨墨是可以磨浓的 ⑩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①①人心齐,泰山移 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 ①③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 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 甲,满招损,谦受益(书面语) 乙,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口语) 甲,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 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口语) 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面语) 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口语) 以上三组,严格地说,甲为格言,乙为谚语。但是,由于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进入了口语。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区分,而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存在一些交错现象 俗语中一部分为谚语,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语句,它们并没有总结知识经验,而只是表述一种情态。如: ①不认这壶酒钱 ②不知道哪头炕热 ③蝉曳残声过别枝 ④横挑鼻子竖挑眼 ⑤眉毛胡子一把抓 ⑥起大早,赶晚集 ⑦求爷爷,告奶奶 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⑨摇头不算点头算 ⑩中看不中吃 ①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①②走了穿红的,来了穿绿的 这一部分语句是描述性的,跟总结知识经验的谚语不同,而又无确定的术语,现在只是笼统地称为俗语,实在有必要把它跟谚语区别开来,给它一个确定的名称。 有的图书称之为“惯用语”,但所涉及的语言现象,却是“俚语”,如:背靠背、开夜车、乱弹琴、磨洋工、冤大头,等等。笔者以前在《俗语五千条》的前言中,曾用“熟语”来称呼描述性的俗语。熟语这一术语的定义,也不十分明确,有的辞典又把它当作高于俗语、成语的术语来使用,而它本身又跟“俗语”的读音近似,某些方言区甚至就是同音词,作为术语,自身有不足之处。再三斟酌,觉得不如用“俚语”来代替。 俚语,这个术语有时跟俗语相混,俚俗并称。这个“俚”,跟“乡里”之“里”有关,望文生义,也就是里人(乡下人)的意思。俚语常指带有方言色彩的土语。既然它有时跟俗语相混,而“惯用语”实际上又多指俚语,不如就借用“俚语”一词,来专指这些描述性的俗语。 四,歇后语、俏皮话 歇后语、俏皮话,基本上是同义词。歇后语是语言学上的术语,俏皮话是口头上的称呼。 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如: ①水仙不开花,装蒜(修饰词) ②猫哭耗子,假慈悲(修饰词组) ③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不认自己人(修饰句子) 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饰成语) ⑤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修饰俗语本身) 有些成语,为了增强形象性,往往会转化成歇后语。 ①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②金弹子打鸟,得不偿失 ③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④磨道里走路,没头没尾 ⑤螃蟹过河,七手八脚 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⑦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 ⑧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⑨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 歇后语良莠不齐,有些歇后语内容和形象,均不见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语言垃圾,不宜滥用。有些常用的歇后语,形象较好,前后结合得比较紧密,已经跟谚语、描述性的俗语(俚语)近似。如: ①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前为形象,后为解释,经验之谈→谚语) 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③芝麻开花,节节高(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综上所述,谚语,俚语(描述性的俗语),歇后语,这三部分构成俗语的整体。俗语属于口语型的语句,与书面语型的成语、格言有所区别,它们是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两大系统。 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谚语虽然简单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 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回答者:kgdxk - 董事长 十六级 9-5 18:49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农谚流传相当久远,不少古书上已有记载。例如,现今流行的“秧好半年稻”,“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处暑根头白,农夫吃一赫”,“稻如莺色红,全得水来供”等农谚,见之于明末的《沈氏农书》:“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见之于明末的《天工开物》;“无灰不种麦”,“收麦如救火”见之于16世纪初的《便民图纂》;“六月不热,五谷不结”,“六月盖了被,田里不生米”等见之于14世纪初的《田家五行》;“若要麦,见三白”,“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见之于8世纪初唐朝的《朝野佥载》;“欲知五谷,但视五木”,“耕而不劳,不如作暴”,见之于6世纪的《齐民要术》。古书中引用的农谚,还往往冠以“谚云”或“古人云”字样,说明被引用的该句农谚起源更早,到底早在何时,就不一定都能在文献上找到。至少目前所知,有些农谚可以远溯至数千年前,如浙江农谚:“大树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一句,同样见之于西汉(公元前1世纪桓宽的《盐铁论》轻重第十四:“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骤雨不终日,飓风不终朝”与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相似。由于农谚的来源可以不断地追溯,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农谚的起源是与农业起源一致的。而农业的起源远早于文字记载,所以农谚的起源也一定在有文字以前了。如果说,音乐、舞蹈、歌谣都起源于劳动,那么,农谚实在是农业劳动中从歌谣分化出来的一支重要分支。歌谣与农谚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倾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即着重社会关系方面的;而农谚则描写劳动人民与自然斗争,即着重生产方面的。这种区分是后来逐渐发展的结果,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截然划分的界限。因为农谚本来也可以包括除了农业生产以外的“立身处世”的经验,再说农谚本来也可以包括除了农业生产以外的“立身处世”的经验,再说农谚的音律和谐,合辙押韵,形式动人,富有生活气息,也难与歌谣截然划分。古代农业社会更是如此。例如《诗经》的“七月”、“甫田”、“大田”、“臣工”等等,既是歌唱农事操作的,又是农民抒发感情的。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谚才从歌谣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同时,属于纯粹生产经验的农谚,也不断增加、丰富起来,成为指导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业精于勤疏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有关学习的谚语 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读一书,增一智。 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9.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0.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11.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2.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13.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4.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5.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6.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17.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18.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1.读一书,增一智。 22.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23.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24.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25.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26.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27.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28.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9.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30.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31.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32.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4.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3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3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9.温固而知新,可以为师已。
参考资料:
(学习类)
过了惊蛰没硬地。 四月八,冻死黑豆荚。 大寒小寒,冻死老汉。 反映降水 蚂蚁搬家蛇过道,三天之内雨来到。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淋死鸡。 大署小署,灌死老鼠。 八月雷,不空回。 东明西暗,等不到吃饭。 青蛙齐叫,大雨即到。 星星眨眼,下雨不远。 狗洗澡,雷雨到。 农事活动与气候 立夏乱种田。 闰月年,宜早田。 谷雨前,植早棉。 过了四月八,有花没疙瘩。 芒种忙糜不忙谷。 糜黄种麦,麦黄种糜。 七月十五高挂锄。 秋分糜子寒露谷。 白露前十天不值(早),后十天不迟(言种麦)。 反映天气变化 黑云黄梢子,必定有雹弹子。 雹打一条线,霜打一大片 。日落乌云口,半夜里山水吼。 黑云有雨,红云生风。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早霞不出门,晚霞晒死人。 猪衔草,寒潮到。 鸡群上架早,明日天气好。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反映灾丰年 十三月儿圆,米粮不值钱。 三月雷,麦圪堆(丰年),二月雷,墓圪堆(灾年)。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饭饭。 反映植物成熟期 蚕老一时辰,麦熟一晌午。 立秋一十八,百草结疙瘩。 七月二十三卖花红枣。 五月端午吃新麦。 九月九,荞麦KE TU炖羊肉。 过了霜降杀百草。 反映昼夜长短变化 过了冬季,日长一中指;过了腊八,日长一镢把。
麦要浇芽,菜要浇花 处暑根头白,农夫吃一赫 稻如莺色红,全得水来供 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六月盖了被,田里不生米 梨花白,种大豆 樟树落叶桃花红,白豆种子好出瓮 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 清水下种,混水插秧 立了秋,在小一齐揪 旱插,早活;快长,快大 不怕天旱,只怕锄头断 六月到,卖棉被,买灰料 会插不会插,瞅你两只脚 买种百斤,不如留种一斤 七月秋,里里外外施到抽 一季草,两季稻,草好稻好 夏至后压,一担苗,一担薯 会种种一丘,不会种种千丘 花草田种白稻,丘丘有谷挑 千处粪田,不如一处来粪秧 立秋前早一天种,早一天收 破粪缸,不用甩,壅田多餐饭 种田不施肥,你骗它,它骗你 荞不见霜不老,麦不吃风不黄 要想多打粮,包谷绿豆种两样 种种甘薯种种稻,产量年年高 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 春插时,夏插刻,春争日,夏争时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来就是风。 日出猫迷眼,有雨不到晚。 东方日出白,就要有风发。 月着蓑衣,天要下雨。 半夜无星,大雨快临。 要知明天热不热,就看夜星密不密。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稠稠。 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 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棉花云,雨快淋,缸爿云,晒死人。 东南风,干松松;东北风,雨祖宗。 东风急溜溜,半夜雨稠稠。 西风刹南脚,泥头晒勿白。 立夏东南百草风,几日几夜好天公。 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 五月南风落大雨,六月南风海要枯。 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 东虹日头西虹雨。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南天霍西(闪电)火门开,北天霍西有雨来。 东霍霍(闪电),西霍霍,明朝仍旧干卜卜。 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 早雾一散见晴天,早雾不散是雨天。 根据动物的各种行为来判断天气的农谚: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及播种、收割、收获的农谚: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 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 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遇到的困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