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氨磺必利片比利好还是俐赔酮好?

第四代喹诺酮
  8第四代喹诺酮编辑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不仅保持了第三代喹诺酮抗菌的优点,还进一步扩大到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临床上主要用于对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等属所致的烫伤感染、手术感染、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二次感染。目录1体内过程2药理作用3抗菌机制4耐药性5临床应用6不良反应7药物相互作用8常用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1体内过程编辑1.吸收 大部分喹诺酮类药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血药峰浓度相对较高,除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外,其余药物的吸收均达给药量的80%~100%。喹诺酮类可螯合二价、三价金属阳离子,如Ca2+、Mg2+、Al3+、Zn2+等,因而不能与含有这些离子的食品和药物同服。2.分布 喹诺酮类药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组织和体液中分布广泛,在肺、肝、肾、膀胱、前列腺、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内膜的药物浓度高于血药浓度。培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可通过正常或炎症脑膜进入脑脊液达到有效治疗浓度。3.代谢与排泄 喹诺酮类药少量在肝脏代谢或经粪便排出,大多数主要是以原形经肾脏排出。2药理作用编辑喹诺酮类药是杀菌剂,对静止期和生长繁殖期细菌均有明显作用。即使血药浓度已降低到无法检测水平,仍在2~6 h 内对某些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有明显抗菌后效应。第四代在第三代的基础上,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对部分厌氧菌、革兰阳性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明显提高,并具有明显抗菌后效应。3抗菌机制编辑主要是抑制细菌的DNA 回旋酶(DNA gyrase),从而干扰细菌的DNA 复制。DNA 回旋酶是2 个A 亚基和2 个B 亚基组成的四聚体,A 亚基先将正超螺旋后链切开缺口,B 亚基结合ATP 并催化其水解,使DNA 的前链经缺口后移,A 亚基再将此切口封闭,形成DNA 负超螺旋。喹诺酮类药物则作用于DNA 回旋酶A 亚基,通过抑制其切口和封口功能而阻碍细菌DNA 合成,最终导致细菌死亡(见图35-2)。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① 此类药物的作用靶位除细菌DNA 回旋酶外,还包括拓扑异构酶Ⅳ(topoisomerase Ⅳ)。拓扑异构酶Ⅳ主要负责将子代的DNA 解环连,喹诺酮类抑制此酶,影响子代DNA 解环连而干扰DNA 复制(见图35-2)。② 在革兰阳性菌中,喹诺酮类主要影响拓扑异构酶Ⅳ;在革兰阴性菌中主要影响DNA 回旋酶。③ 另有研究认为喹诺酮类还可能与抑制细菌RNA 和蛋白质合成,诱导菌体DNA 错误复制等有关。4耐药性编辑细菌对喹诺酮类天然耐药率极低,但后天耐药却发展很快,该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耐药性。临床常见的耐药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耐药性与gyr A 基因突变导致DNA 回旋酶A 亚基与药物的亲和力下降有关。5临床应用编辑1.泌尿生殖道感染 用于多种细菌如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许多肠杆菌科的细菌等引起的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尿道炎和宫颈炎。2.肠道感染 治疗多种细菌如弯曲菌属、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导致的腹泻、胃肠炎和细菌性痢疾,也可有效治疗耐药菌株伤寒、副伤寒和其他沙门菌属感染及大肠杆菌引起的旅行性腹泻。3.呼吸道感染 常用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他莫拉菌引起的支气管炎和鼻窦炎,包括克雷伯菌属、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肺炎和支气管感染。可替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于嗜肺军团菌和其他军团菌所致的感染。左氧氟沙星可有效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衣原体、肺炎克雷伯菌属或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4.骨骼系统感染 用于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骨髓炎和骨关节感染。5.皮肤软组织感染 用于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五官科和外科伤口感染。6.其他 培氟沙星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和由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所致的败血症;也可作为β 内酰胺类治疗全身性感染的替代药。6不良反应编辑不良反应均较轻,能被大多数患者所耐受。1.胃肠道反应 最常见味觉异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便秘等,常与剂量有关。2.神经系统反应 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眩晕及情绪不安等,以失眠最多见;严重时可发生复视、色视、抽搐、神志改变等中枢神经和幻觉、幻视等精神症状,但极少见。剂量过大、有精神病或癫痫病史、与茶碱或NSAID 合用易出现,产生机制可能与喹诺酮类抑制中枢抑制介质GABA 与其受体结合有关,因此,不宜用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病史(尤其是有癫痫病史)的患者。3.过敏反应 发生率0.6%。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症状;偶见过敏性休克;个别出现光敏性皮炎,以服用洛美沙星最为多见。用药期间应避免阳光直射。4.软骨损害 幼年动物负重关节有损伤,临床发现儿童用药后可出现关节疼痛和水肿,所以不宜用于儿童和孕妇。5.其他 少数患者有肌无力、肌肉疼痛、肝肾损害等,停药后可恢复。药物可经乳汁分泌,用药期间暂停哺乳。7药物相互作用编辑1 抑制咖啡因、口服抗凝血药和茶碱类在肝脏的代谢,同服时可增加它们的血药浓度而引起不良反应。2 与含钙、镁、铝等金属离子药物和抗酸药合用会减少其从肠道吸收,应避免同服。3 与茶碱或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同用,可增加中枢的毒性反应。儿童、孕妇、哺乳妇女、精神病或癫痫病史者不宜使用。8常用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编辑1 莫西沙星:于1999 年批准用于临床,有文献称为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口服吸收率为90%,体内分布较环丙沙星广,t1/2 为12~15 h。对多数阳性和阴性菌、厌氧菌、结核杆菌、衣原体和支原体作用强;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和衣原体作用明显强于环丙沙星;对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超过司氟沙星。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不良反应少,至今未见严重过敏反应,几乎没有光敏反应。2 甲磺酸吉米沙星: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吉米沙星最突出之处是显著增强了与靶部位――拓扑异构酶IV的亲和力,从而大大改善了抗菌谱,尤其是对G+菌的杀菌力更为显著,是目前对肺炎链球菌活性最高的氟喹诺酮类口服药物,适应症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的选用药物之一。另据认为,吉米沙星还可能成为第一个被选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一天给药一次的药物。它对尿道病原菌包括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菌也有较高疗效。LG生命科学有限公司从1993年开始进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1997年LG生命科学有限公司和英国葛兰素公司在全球联合进行临床研究,2002年6月吉米沙星首先在新西兰上市,2002年12月吉米沙星获得韩国药品监管部门的批准,在韩国上市,日吉米沙星最终获得美国FDA的批准在美国上市。目前我国虽然开发公司众多,但是成功者几乎没有,因此开发该品种具有明显的市场前景。第四代喹诺酮类收藏人:chuwuchuwu | 阅:3415& 转:72&&&& |&& 来源大& 中& 小|& 分享腾讯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开心网搜狐微博推荐给朋友举报推陈出新品种多 喹诺酮类药品仍然是抗菌药主流喹诺酮类抗菌药是由萘啶酸发展起来的合成抗菌药。自1962年用于临床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氟喹诺酮类药物快速发展,已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抗菌药。喹诺酮类药物都具有吡啶酮酸的共同结构,通过抑制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阻断DNA的复制而产生抗菌作用。这种作用一般对细菌的选择性高,对人的安全性大。该药物目前已发展到第四代。第四代产品已上市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仅有中等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不理想,目前属于淘汰品种。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吡哌酸,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强,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一定的作用,口服后尿中浓度高,主要用于尿路感染、肠道感染,不良反应较萘啶酸少。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曲伐沙星,化学修饰在其主环6或8位加入氟原子后又被称为氟喹诺酮。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普卢利沙星,与第三代相比,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在抗菌活性、抗菌范围、药动学性质和血浆半衰期上都有明显改变,同时既保留了前三代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又增强了抗革兰阳性菌的活性,对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均显示出较强的作用。厌氧菌可引起严重的感染,前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厌氧菌几乎无抗菌活性或仅其中少数有较低的抗菌活性,而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则提高了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这也是它的重要特征。因此,它在临床上既可被用于治疗需氧菌感染,也可被用于治疗厌氧菌感染,还可被用于治疗混合感染。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的与前三代同类药物相比,药代动力学特点是吸收快、体内分布广、血浆半衰期长,可1次/天给药。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变应性反应、光毒性、心脏毒性、肝肾毒性、对软骨发育的影响、肌腱病变、对新生儿及胎儿的影响。新品多多广受好评喹诺酮类药物以其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口服吸收好、组织分布广、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使用方便、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交叉耐药现象较少等特点,在临床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年用药金额达50亿元,目前,该药物在国内医院里的用药金额仅次于β内酰胺类。被医院选用的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品种有: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莫西沙星、司帕沙星、帕珠沙星、氧氟沙星、托氟沙星、芦氟沙星、诺氟沙星等,医院用药以注射剂为主。喹诺酮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是主力品种,近年受价格政策影响较大,但由于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市场需求量仍然较大。第四代喹诺酮虽然上市较晚,但以其优良的产品特性,在临床使用中颇受欢迎,用药量增长迅速。以下是对几个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做的简单评述:加替沙星:加替沙星由日本杏林公司研制,由百时美施贵宝公司于1999年12月在美国首次推出上市。目前,国内已批准了170多家加替沙星生产厂家。另外,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是值得关注的,在其使用过程中有严重的低血糖和高血糖的病例报告呈现,施贵宝已发布了关于加替沙星的市场终止声明,告知美国药品批发商停止供应该药品。欧洲也因加替沙星对血糖代谢有影响而停止推广此药。莫西沙星:莫西沙星是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的首推代表。该品由拜耳公司研制,于1999年在德国首次上市,同年12月在美国上市;2002年9月在我国上市,包括片剂和输液剂两类。莫西沙星的化学结构是母环上8位改为甲氧基,7位由二氮杂环取代的新结构。莫西沙星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都有效,用于呼吸道感染,对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的细菌和草绿色链球菌可起抑制作用,比头孢呋辛和红霉素更有效,且不受β内酰胺酶的影响。该品种在国内一上市即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5年全国医院用药费用已超亿元,预计今年全年的医院用药金额有望超过两个亿。吉米沙星:吉米沙星是由韩国LG生命科学有限公司研制的。2001年在新西兰首先上市,2003年经FDA批准在美国上市,目前,吉米沙星片已被批准在中国上市。吉米沙星的化学结构是7位碳的取代基为3-氨甲基-4-烷基肟吡咯烷。该药对社区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尤其是肺炎链球菌较其他喹诺酮的活性更高。对吉米沙星的相关研究表明,吉米沙星的抗菌谱覆盖了抗革兰氏阳性菌、抗革兰氏阴性菌、不典型病原体和厌氧菌。该药对肺炎链球菌的抗菌活性为环丙沙星的30倍~60倍,是左氧氟沙星的15倍~30倍,对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活性是目前抗生素中抗菌作用最强的,是FDA第一个批准用于治疗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药品。吉米沙星对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具有高度的抗菌活性,优于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吉米沙星易穿透肺组织,药物浓度在肺组织中明显高于在血浆中;支气管粘膜(BM)、肺泡巨噬细胞(AMs)、上皮间液(ELF)的药物浓度/MIC90是其他喹诺酮的15倍~90倍,肺组织内杀菌活性明显强于其他呼吸喹诺酮类药物。临床试验中,吉米沙星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LRTI)如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AECB)、急性鼻窦炎(ABS)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该药具有良好的药动药效学特性,如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允许每日给药一次,临床疗效好,疗程更短。因此,吉米沙星可能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新选择,它在国内的上市将为喹诺酮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普卢利沙星:普卢利沙星是日本新药公司和明治制药公司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共同研制开发的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目前,普卢利沙星已在日本和意大利上市,韩国和美国正对其进行Ⅲ期临床研究,我国已在进行其对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来源:中国医药报司帕沙星百科片名编辑【英文药名】 Sparfloxacin【药品类别】 合成抗微生物药\喹诺酮类【药物别名】 海正立特、司巴乐、帕氟沙星、司巴沙星 、司帕沙星、司氟沙星、巴沙【外文名称】 Sparfloxacin、AT-4140、Sparca、SPFX、Spara、Basha2分子结构编辑本药的主要成份为司帕沙星,其化学名为5-氨基-1-环丙基-7-(顺式-3,5-二甲基-1-哌嗪基)-6,8-二氟-1,4-二氢-4-氧代-哇啉-3-羟酸,分子式为C19H22F2N4O3,分子量为392.41。3药理毒理编辑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厌氧菌、衣原体、支原体、分枝杆菌等均具有强大抗菌活性。对金葡菌的作用较环丙沙星强8倍;对厌氧菌的活性较环丙沙星强2~32倍;对肺炎支原体较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氟哌酸强8~62倍;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较环丙沙星强3~30倍。本药是长效喹诺酮类抗菌剂,并在氧喹啉羧酸结构式的5位中加入氨基酸、6位和8位中加入氟、7位中加入顺式3、5-二甲哌啶基。通过阻碍细菌的DNA合成而产生杀菌作用。司帕沙星片4作用用途编辑第三代喹诺酮类。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厌氧菌、支原体属、衣原体属均有很强抗菌活性,具广谱、强效、 长效特点。体内分布广,半衰期约16小时,大部原形从粪便排泄。主用于呼吸系、泌尿系、肠道、胆道、皮肤软组织等感染。5适应症编辑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厌氧菌、依原体、支原体均具有抗菌活性,用于大肠杆菌等敏感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妇科、耳鼻喉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6不良反应编辑通常为嗳气、腹泻、头痛、头晕。少见有变态反应、肝肾功能、血象异常。司帕沙星胶囊偶尔会出现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皮疹、瘙痒)、光线过敏症、发热、甚至休克。有时可出现BUN、肌酸酐、GOT、GPT、ALP、LDH、γ-GTP、总胆红素升高,偶有黄疸。消化系统反应:出现恶心、呕吐、胸闷、胃部不适、腹胀、食欲不振、腹泻或软便、胃痛或腹痛,偶尔还会发生口内炎、口渴、血便、便秘等。罕见伪膜性结肠炎,在有腹痛和频繁腹泻时,应停止服用,并采取适当治疗措施。白血球、红血球、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精神神经系统的反应有头痛、头重、晕眩、失眠,偶尔出现痉挛、震颤、幻觉、麻木感、感觉异常、热感、倦怠。伴急性肾功能恶化的横纹肌溶解症,以肌肉疼痛、四肢乏力感、CPK升高、血中及尿中肌红蛋白升高为特征,要特别引起注意。偶尔出现低血糖症状(特别在高龄、肾功能障碍者)。7药物相互作用编辑1.曾有报告其它新喹诺酮类(依诺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与联苯丁酮酸的乙酸苯酯醋酸类或者丙酸类非甾体类消炎镇痛剂并用,偶尔会出现痉挛现象。2.与含有铝或者镁的制酸剂并用,能降低对本药的吸收,产生药效减弱现象。8用法用量编辑成人口服:0.2g~0.3g/日,1~2次/日。根据感染的不同种类及症状,可适当增减用量。9药代动力学编辑口服吸收好,在肝、肾、前列腺、肺和胰中浓度比血中高,T1/2为19.2h。司帕沙星分散片健康成人空腹口服200mg时,平均血浆中浓度在用药4hr达最大值,为0.58ug/ml,半衰期约16hr。进食几乎不影响对本药的吸收。高龄者(77~96岁,体重平均为33kg)1次口服150mg时,最高血清中平均家度为1.72ug/ml,半衰期平均为26hr。如果将组织内分布,用血清中的浓度比来表示时,胆囊内浓度约为7倍,皮肤、前列腺、子宫、卵巢、耳鼻咽喉组织与痰液、前列腺液、尿道内分泌液、乳汁中的浓度大致相同,约为1.5倍左右。唾液和泪液的浓度为0.7~0.8倍,比胸水、眼房水以及髓液中的浓度低。健康成人1次口服200mg后,72hr时本药在尿中有12%是未变化体,有29%是葡萄糖醛酸偶合体形式被排出。另外,粪便中51%为未变化体。10注意事项编辑1.对本药有过敏史者禁用,同奎诺酮类抗菌药。2.本品主要有胃肠道反应,偶见光过敏反应。3.避免日光暴晒,发现皮疹时应停止服药。4.有严重肾脏功能障碍、癫痫等痉挛性疾患或者有此病史者、高龄者慎用。5.妊娠期用药的安全性尚未被确认,因此,禁止给妊娠或有妊娠可能的妇女服用。6.由于本药会分泌到乳汁中,在哺乳期服用时应停止哺乳。7.尚未确立对儿童的安全性,因此,禁止给18岁以下患者用药。8.要从少量(如100 mg)开始,1天1次,慎重用药。9.既往有光敏性的患者禁用。11规格编辑1.片剂:0.1g/片、0.15g/片。2.胶囊:0.1g/粒。3.分散片:0.1g/片。司帕沙星片 锁定 编辑 司帕沙星片,适应症为本品可用于由敏感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包括:1.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淋病奈瑟菌性尿道炎、非淋病奈瑟菌性尿道炎、子宫附件炎、子宫内感染、子宫颈炎、前庭大腺炎等及由溶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2.肠道感染:如细菌性痢疾、伤寒、感染性肠炎、沙门菌肠炎等。3.胆道感染:如胆囊炎、胆管炎等。4.呼吸系统感染: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中耳炎、副鼻窦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炎等。5.皮肤、软组织感染:如脓胞疮、集簇性痤疮、毛囊炎、疖、疖肿、痈、丹毒、蜂窝组织炎、淋巴结炎、淋巴管炎、皮下脓肿、汗腺炎、乳腺炎、外伤及手术伤口感染等。6.口腔科感染:如牙周组织炎、牙冠周炎、腭炎等。药品名称司帕沙星片药品类型处方药用途分类合成抗菌药目录1成份2性状3适应症4规格5用法用量6不良反应7禁忌8注意事项9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0儿童用药11老年用药12药物相互作用13药物过量14药理毒理15药代动力学16贮藏17包装18有效期19执行标准1成份编辑本品主要成份为司帕沙星,其化学名:5-氨基-1-环丙基-7-(顺式-3,5-二甲基-1-哌嗪基)-6,8-二氟-1,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其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19H22F2N4O3分子量:392.412性状编辑本品为淡黄色或黄色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色。3适应症编辑本品可用于由敏感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包括:1.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淋病奈瑟菌性尿道炎、非淋病奈瑟菌性尿道炎、子宫附件炎、子宫内感染、子宫颈炎、前庭大腺炎等及由溶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2.肠道感染:如细菌性痢疾、伤寒、感染性肠炎、沙门菌肠炎等。3.胆道感染:如胆囊炎、胆管炎等。4.呼吸系统感染: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中耳炎、副鼻窦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炎等。5.皮肤、软组织感染:如脓胞疮、集簇性痤疮、毛囊炎、疖、疖肿、痈、丹毒、蜂窝组织炎、淋巴结炎、淋巴管炎、皮下脓肿、汗腺炎、乳腺炎、外伤及手术伤口感染等。6.口腔科感染:如牙周组织炎、牙冠周炎、腭炎等。4规格编辑0.1g5用法用量编辑口服,成人 一次1~3片,最多不超过4片,一日1次,疗程一般5~10日,可据病种及病情适当增减疗程。或遵医嘱。6不良反应编辑1.消化系统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缺乏、上腹部不适、软便、腹泻、腹胀、便秘、血便、口腔炎等。2.过敏反应:如皮疹、发热、局部发红、水肿、瘙痒、水疱、红斑、光敏反应、充血等。3.中枢神经系统:头痛、头昏、烦燥、失眠、痉挛、震颤等。4.实验室检查:GOT、GPT、ALP、LDH、BUN、γ-CTP、血肌酐及总胆红素升高,也可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降低等;国外有QT轻度延长的报告。5.其他:偶见肌腱炎、假膜性肠炎、间质性肺炎、休克、过敏综合征(呼吸困难、浮肿、声音嘶哑、潮红、瘙痒症等)、眼粘膜综合征(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低血糖、麻木感、不舒服感、疲倦感等。7禁忌编辑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孕妇、哺乳期妇女、18岁以下患者禁用。8注意事项编辑1.光敏患者慎用或禁用。2.用药期间,应尽可能避免接触日光、暴晒。若有光敏症状产生,如皮疹、瘙痒、水疱等,必须立即停药,并给予适当治疗。3.肝、肾功能异常者应慎用或适当降低剂量。4.有癫痫史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慎用。5.可能有QT延长的患者,如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等)、低钾血症、低镁血症,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者等,应慎用本品。6.高龄者慎用本药,若使用应适当降低用量。7.与牛奶、食物同服不影响本品的吸收。8.服用本品后分枝结核杆菌检查可能呈假阳性。9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编辑氟喹诺酮类可透过血胎盘屏障,可分泌至乳汁中,其浓度接近血药浓度,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10儿童用药编辑氟喹诺酮类可使犬的承重关节软骨永久性损害而致跛行,在其他几种未成年动物中也可致关节病发生,故婴幼儿及18岁以下患者禁用。11老年用药编辑老年患者肾功能有所减退,用药量应酌减。12药物相互作用编辑1. 同依诺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一样,本品与非甾体抗炎药(如联苯丁酮酸、丙酸衍生物等)合用时,罕有引起痉挛的报告。2.本品与含有铝、镁、铁的抗酸药和硫糖铝合用时,可降低本品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若需服用应间隔4小时。3.本品与茶碱、咖啡因、法华林、西米替丁合用时不影响后者血浆浓度。4.与地高辛、丙磺舒合用不影响本品的药代动力学。5.服用本品4小时后才可服用含金属离子的营养剂和含锌、铁、钙的维生素。6.本品不宜与阿司咪唑、特非那丁、西沙必利、红霉素、喷他脒、吩噻嗪、三环类抗忧郁药、丙吡胺、胺碘酮合用。13药物过量编辑本品过量无已知的解毒剂。若过量,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情况,并用ECG监测QTc,5天内避免接触日光、暴晒。啮齿动物口服本品5000mg/kg、狗口服本品600mg/kg后观察14天未见死亡,但啮齿动物出现腹泻,狗出现活动度降低、呕吐、流涎、震颤。14药理毒理编辑1.药理学本品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系广谱抗菌药,对革兰阳性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有明显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克雷白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副溶血弧菌、变形杆菌属、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奈瑟菌属(淋病奈瑟菌等)亦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本品还对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和分枝杆菌属也有很好的抗菌作用。本品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DNA合成过程中的DNA旋转酶的作用而起杀菌作用。2.毒理学小鼠、大鼠按体表面积口服本品,剂量为人用剂量(400mg)的3.5~6.2倍,共104周,未见致癌作用。本品对沙门菌株TA98、TA100、TA1535、TA1537和大肠埃希菌株WP2未见致突变作用,但对沙门菌株TA102有致突变作用,会引起大肠埃希菌DNA修补整理;体外细胞毒浓度下可引起中国鼠肺细胞染色体失常。雌雄大鼠按体表面积口服本品为人用剂量(400mg)的15.4倍,对其生育力、生殖力无明显影响。15药代动力学编辑健康成人空腹单次口服本品0.4g,服药后4小时左右达血药峰浓度(Cmax),血消除半衰期(t1/2β)约为16 小时左右,口服后主要在小肠吸收,在胃内几乎不吸收。本品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2%~44%。高龄者单次口服150mg,血药峰浓度(Cmax)为1.72μg/mL, 平均血消除半衰期(t1/2β)约为26小时左右。 本品口服吸收后体内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胆囊(约为血药浓度的7倍);其次为皮肤、前列腺、子宫、卵巢、耳、鼻、喉组织、痰液、前列腺液、尿液及乳汁中(约为血药浓度的1.5倍);再次为唾液、泪液(约为血药浓度的0.7~0.8倍);最低为眼房水及脊髓液。健康成人单次口服本品200mg后72 小时,用药量的12%以原形药物及29%以葡萄醛酸共轭物从尿中排泄,51%以原形药物从粪便中排泄。16贮藏编辑遮光、密闭保存。17包装编辑铝塑包装,4片/板,6片/板,8片/板,10片/板18有效期编辑36个月19执行标准编辑《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加替沙星编辑声明本词条可能涉及药品内容,网上任何关于药品使用的建议都不能替代医嘱。为8-甲氧氟喹诺酮类外消旋化合物,体外具有应谱的抗革兰氏阴性和阳性微生物的活性,其R-和S-对映体抗菌活性相同。本品抗菌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IV,从而抑制细菌DNA复制、转录和修复过程。中文名加替沙星英文名Gatifloxacin化学式C19H22FN3O4分子量375.3941CAS登录号-3沸&&& 点607.8°C at 760 mmHg外&&& 观微黄色结晶性粉末储存方法避光、密闭,凉暗处保存目录1简介2药理作用3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 生殖毒性? 致癌性 ? 急性毒性? 长期毒性? 遗传毒性4药代动力学5分布6适用人群7适应症8禁忌9药品不良反应1简介编辑中文名称:加替沙星[1]中文别名:1-环丙基-6-氟-1,4-二氢-8-甲氧基-7-(3-甲基-1-哌嗪基)-4-氧代-3-喹啉羧酸彩色分子结构图[2]英文名称:Gatifloxacin英文别名:1-cyclopropyl-6-fluoro-1,4-dihydro-8-methoxy-7-(3-methyl-1-piperazinyl)-4-oxo-3-quin 1-cyclopropyl-6-fluoro-8-methoxy-7-(3-methylpiperazin-1-yl)-4-oxo-1,4-dihydroquinoline-3-carboxylic acidCAS号:-3分子式:C19H22FN3O4分子量:375.3941密度:1.386g/cm3沸点:607.8°C at 760 mmHg闪点:321.4°C蒸汽压:1.26E-15mmHg at 25°C性状:为微黄色结晶性粉末贮法:避光、密闭,凉暗处保存2药理作用编辑体外试验和临使用结果均表明,对以下微生物的大多数菌株具有抗菌活性:1、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仅限于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的菌株)。2、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流感和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卡他莫拉菌、淋病奈瑟菌、奇异变形杆菌。3、其他微生物:肺炎衣原体、嗜肺性军团杆菌、肺炎支原体。3毒理研究编辑遗传毒性Ames试验中本品对多种菌株无致突变作用,但是体外对沙门氏菌株TA102的有致突变作用。中国仓鼠V79细胞的基因突变和中国仓鼠CHL/IU细胞的遗传学试验结果均为阳性。类似的结果在其它喹诺酮类的药物也可见,这可能是由高浓度下本品对真核生物的II型DNA拓扑异构酶的抑制作用所致。本品经口和静脉给药的小鼠微核试验、大鼠经口给药的细胞遗传学试验、大鼠经口给药的DNA修复试验结果均为阴生。生殖毒性大鼠经口给予剂量高达200mg/kg(以每天全身暴露量(AUC)计,与人最大推荐剂量等效),对大鼠生育力和生殖无不良反应。大鼠和家兔口予剂量分别150mg/kg和50mg/kg(以AUC计,约为人最大推荐剂量的0.7和1.9倍),未见有致畸胎作用。但是,大鼠在器官形成期,经口或静脉给予剂量分别达200mg/kg和60mg/kg可引起胎儿骨骼畸形;经口或静脉给予剂量分别≥150mg/kg和≥30mg/kg时,可引起胎儿骨骼骨化延迟,包括出现波形肋骨。提示在此剂量下,有轻度的胎儿毒性。此毒性在其它的喹诺酮类药物也可见。大鼠在妊娠后期最初阶段经口给药剂量达200mg/kg,并持续给药至哺乳期,可见后期的植入后胚胎丢失增加和新生儿和围生期的死亡率升高。这些发现也提示了本品的胎儿毒性。由于尚无列在怀孕妇女进行的充分和严格的研究,所以怀孕期间,只有在本品对母亲的潜在临利益大于对胎儿的危害时才能使用本品。本品可从大鼠乳汁中分泌,但是尚不知是否可从人乳中分泌。由于许多药物可从人乳中分泌,所以哺育期妇女应慎用。加替沙星在受孕大鼠致畸敏感期(受孕第6—15天)口服给药,剂量分别为192、96、48mg/kg。试验结果表明加替沙星使高剂量组孕鼠体重增长减慢,活胎数减少,死胎增多:使高、中、低剂量组胎鼠体重减轻,吸收胎增加,骨骼发育迟缓,但外观、骨骼及内脏检查未见加替沙星对胎鼠有明显的致畸胎作用。致癌性B6C3F1小鼠经掺食给药18月,雌、雄动物剂量分别为90mg/kg和81mg/kg【以每天全身暴露量(AUC)计,约为人最大推荐剂量的0.13和0.18倍】;Fischer344大鼠经掺食给药2年,雌、雄动物剂量分别为139mg/kg和47mg/kg(以AUC计,约为人最大推荐剂量的0.18和0.36倍),结果均未提示本品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但是雄性动物当剂量达100mg/kg(以AUC计,约为人最大推荐剂量的0.74倍)时,与对照组相比,可增加巨粒细胞淋巴(LGL)白血病的发生率,这种增加稍高于已有历史性对照的范围,但是并不能认为雄性动物高剂量下的这些发现会影响到本品临用药的安全性。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副嗜沫嗜血杆菌、肺炎杆菌、卡他莫拉菌、淋病奈瑟菌、奇异变形相菌。其他微生物:肺炎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军团菌、肺炎支原体。加替沙星对抗下列微生物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为小于2μg/ml(对肺炎链球菌为1μg/ml),但加替沙星临床感染的治疗中的安全和有效性还尚未可知:革兰氏阳性菌:腐生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链球菌。革兰氏阴性菌:鲁氏不动杆菌、弗氏柠檬酸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奥克西托克伯杆菌、摩氏摩根菌。厌氧菌:消化链球菌属毒理作用急性毒性加替沙星小鼠灌胃给药的LD50为1646.84mg/kg(其95%可信限为1.47mg/kg),大鼠灌胃的LD50为1849.71mg/kg(其95%可信限为7.89mg/kg)。长期毒性加替沙星大鼠及Beagle犬灌胃与口服13周,血液学、血生、化学、尿、粪常规等均正常,唯高剂量组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但可恢复。遗传毒性采用培养的中国仓鼠肺细胞(CHL)进行的染色体畸变试验中,在代谢活化和非活化条件下,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均低于5%,说明加替沙星未使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增加。4药代动力学编辑据文献报告,加替沙星口服吸收良好,且不受饮食因素影响,其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6%,药物浓度在服用1-2小时后达峰。在临床推荐剂量范围内,加替沙星血药峰浓度(Cmax)和血药时曲线下面积随剂量成比例增加。口服本品200mg至800mg连续14天,加替沙星的药动学呈线性的非时间信赖性。每天一次连续用药,在第三天口服或注射日常剂量后即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每日1次,每次400mg,其平均稳态峰浓度和谷浓度为:口服4mg/L和0.4mg/L。5分布编辑加替沙星血清蛋白结合率为20%,与浓度无关。加替沙星在唾液中的浓度与其在血浆中大致相等。加替沙星广泛地分布在许多组织和液体中,在靶组织中的浓度较血清高(表1)。加替沙星无酶诱导作用,不改变自身和其他合用药物的清除代谢。加替沙星在体内代谢极低,主要以原形经肾脏排出。口服本品后48小时,药物原形在尿中的回收率达70%以上,而其乙二胺和甲基乙二胺代谢物在尿中的浓度不足摄入量的1%,加替沙星平均血浆消除半衰期7~14小时。本品口服或静脉注射后,粪便中加替沙星的原药回收率约5%,提示加替沙星也可经胆道和肠道排除。6适用人群编辑老年人(≥65岁)男女受试者单剂量口服400mg加替沙星后,仅发现老年女性受试者与年轻女性相比有轻微的药代动力学差异,老年女性的血药峰浓度增加21%,曲线下面积增加32%。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肾功能随年龄增加而减退,应根据肾功能情况,决定用量。中度肝功能不全病人,一次口服400mg加替沙星,血药峰浓度和曲线下面积值较正常肝功能受试者分别轻度增高32%和23%。由于喹诺酮类的抗菌活性呈浓度依赖性,因此在这类病人中,血药峰浓度轻微增高,并不降低加替沙星的疗效。故该类患者使用本品无须调整剂量。尚无重度肝损害病人中加替沙星的药代动力学资料。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者单次口服400mg加替沙星,随肾功能下降的程度不同加替沙星的表观总清除率(CI/F)相应降低,曲线下面积(AUC)相应增加。中度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40ml/min)病人加替沙星清除率减少57%,重度(肌酐清除率&30ml/min)病人则减少77%。与肾功能正常受试者相比,中度肾功能不全者的加替沙星的全身暴露量增加2倍,重度肾功能不全者增加4倍。平均峰浓度略有增高。建议肌酐清除率&40ml/min,包括需要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者,加替沙星减量使用。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每天口服本品400mg,连续10天,药代动力学参数,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葡萄糖体内稳定性试验(空腹血清葡萄糖,血清胰岛素和C-肽测定)与健康人相似。首剂静脉注射或口服加替沙星后,血清胰岛素一过性轻度增加和血糖降低。经优降糖治疗已控制病情的糖尿病人多次口服本品,虽服药后血清胰岛素浓度降低,但无血糖水平变化。7适应症编辑本品主要用于由敏感病原体所致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鼻窦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单纯性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复杂性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男性淋球菌性尿路炎症或直肠感染和女性淋球菌性宫颈感染。8禁忌编辑本品禁用于对加替沙星或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糖尿病患者禁用。【警告】血糖异常已有报道加替沙星引起的血糖异常,包括症状性低血糖症和高血糖症。这些事件通常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但是,低血糖症,特别是高血糖症已经在没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中产生。除了糖尿病以外,服用加替沙星时与血糖代谢异常相关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老年患者、肾功能不全、影响葡萄糖代谢的合并用药(特别是降血糖用药)。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该密切监控血糖。如果用加替沙星治疗的任何患者发生低血糖或者高血糖的症状和体征,必须立刻进行适当的治疗,并应该停用加替沙星。已有报道血糖的暂时异常,通常包括开始治疗3天内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和血糖水平降低,有时导致严重低血糖症。也已经观察到了高血糖症,甚至某些病例为严重高血糖症。高血糖症通常在应用加替沙星第3天后发生。在加替沙星上市后,已有报道应用加替沙星治疗的患者中极少数出现严重血糖异常。这些异常包括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痉挛和精神状态改变(包括意识丧失)。虽然少数导致致死后果,但是如果得到适当处理,这些事件中大多数是可逆的。9药品不良反应编辑警惕加替沙星引起的血糖异常加替沙星,为人工合成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抗菌谱广,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在我国,加替沙星最早于2002年获得批准,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以及由淋球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商品名包括:莱美清、奥维美、海超、乐派、悦博、罗欣严达等。世界卫生组织(WHO)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有关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报告共2500余例,不良反应表现共计6178例次,其中糖代谢异常表现938例次(占15%),包括高血糖、低血糖、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高血糖昏迷、低血糖昏迷等。1988年至2006年5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加替沙星的病例报告共3000多例,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过敏样反应、神经系统反应、注射部位损害等。其中,血糖异常报告16例,包括高血糖10例(1例出现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低血糖6例。一、典型病例低血糖 患者因急性胰腺炎、胆囊炎,于日给予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2g,静脉滴注,日2次。在输液时出现腹痛、乏力、全身出汗,伴双下肢端抽搐。测血糖2.2mmol/L,给予静滴10% 葡萄糖注射液500ml,症状无明显好转。10分钟再次测血糖1.8mol/L,继续静滴葡萄糖,同时停用加替沙星,患者症状逐渐消失。高血糖 患者因尿路感染,日给予加替沙星注射液0.4g,静脉滴注,日1次。2月17日患者出现意识不清、难以对答,测血糖33.52mmol/L(入院时空腹血糖5.6mmol/L)。立即停药,对症治疗,再测空腹血糖7.4mmol/L,症状消失。二、高危险人群1、糖尿病患者:多见于Ⅱ型糖尿病,一般正在使用降糖药。2、肾功能不全者:加替沙星95%以原型从尿中排出,肾功能障碍患者对加替沙星的清除下降,因此必须调整剂量。3、老年人:由于老年患者肾功能呈下降趋势,或存在其他潜在疾病,容易出现血糖异常。4、并用影响血糖的药品:包括降血糖药品(如胰岛素、格列本脲)、其他可影响血糖的药品(如糖皮质激素)或影响加替沙星代谢的药品(如丙磺舒)等。5、国外有肝损害患者发生血糖异常不良反应的报道。三、血糖异常的特征1、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异常的相关性较为明确。血糖异常包括低血糖、高血糖、甚至高血糖高渗性昏迷。可发生在静脉滴注或口服加替沙星之后。2、低血糖一般出现在用药早期(如用药后3天内),高血糖多在用药数天(如3天)后发生。3、绝大多数患者在停药治疗后血糖都可恢复正常。但严重的高血糖或低血糖事件处理不及时,也可危及生命。四、建议鉴于加替沙星可导致血糖异常的严重不良反应,建议临床医师加强监护,提高警惕,必要时监测血糖。如已出现血糖异常不良反应,须及时停药,给予适当的处理,并考虑改用其他药品治疗,同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不良反应。对于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老年人、合并使用降糖药或者影响血糖药品的患者应慎用此药,如需用药,应密切监测血糖。患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加替沙星。在治疗时应注意有无低血糖症状(如多汗、无力、饥饿、头晕、心悸、烦躁、意识模糊、嗜睡等)或高血糖症状(如多尿、口渴、疲劳、双下肢浮肿等)的发生。如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咨询医生。患者如存在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或正在使用其他药品,尤其是降血糖药,应及时告之处方医师。104莫西沙星编辑声明本词条可能涉及药品内容,网上任何关于药品使用的建议都不能替代医嘱。莫西沙星,主要剂型有片剂、注射剂。本品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支原体、衣原体及脊髓炎病毒等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本品口服吸收良好,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生殖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药品名称莫西沙星主要适用症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等剂&&& 型片剂、注射剂分子式C21H24FN3O4分子量401.4314性&&& 状浅黄色至黄色粉末或晶体目录1中文别名2英文别名3分子式4分子量5CAS号6性 状7功 能8药品9评价1中文别名编辑1-环丙基-7-﹛(S,S)-2,8-重氮-二环[4.3.0]壬-8-基﹜-6-氟-8-甲氧-1,4-二氢-4-氧-3-喹啉羧酸[1]2英文别名编辑4-dihydroquinoline-3-carboxylic acid(1'S,6'S)-1-Cyclopropyl-7-(2,8-diazabicyclo[4.3.0]non-8-yl)-6-fluoro-8-methoxy-4-oxo-1,3分子式编辑C21H24FN3O4莫西沙星4分子量编辑401.43145CAS号编辑-26性 状编辑浅黄色至黄色粉末或晶体7功 能编辑莫西沙星为人工合成的喹诺酮类抗菌药,是一类较新的合成抗菌药。具有抗菌性强、抗菌谱广、不易产生耐药并对常见耐药菌有效、半衰期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8药品编辑英文名 Moxifloxacin成品剂型:片剂、水针剂其他名称:莫昔沙星、拜复乐原料产地:印度总代理商: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适应症】治疗患有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成人。如急性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社区获得性肺炎、以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药理毒性】本品为第四代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是广谱和具有抗菌活性的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莫西沙星在体外显示出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抗酸菌和非典型微生物如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有广谱抗菌活性。 抗菌机制为干扰Ⅱ、Ⅳ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是控制DNA拓扑和DNA复制、修复和转录中的关键酶。莫西沙星在体内活性高。【药代动力学】莫西沙星口服后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约90%。[2] 达峰时0.5~4小时。莫西沙星给药不受进食影响。半衰期达12小时。同服二、三价阳离子抗酸药可明显减少吸收。不经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减少了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肾脏代谢45%,肝脏代谢52%,肾功能损害和轻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腹泻、眩晕、头痛、腹痛、呕吐;肝酶升高;光敏性皮炎低于左氧氟沙星。【禁忌】禁用儿童、少年、怀孕和哺乳期的妇女。【注意事项】有喹诺酮过敏史患者禁用,可诱发癫痫的发作。【药物过量】关于过量的研究资料非常有限,单次最大剂量800mg和每日600mg多次口服,连用10天在健康志愿者身上未发现有任何明确不良反应。一但服用过量莫西沙星时,应根据患者状况采取适当支持措施。【贮法】避光、密封、干燥条件下储存9评价编辑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在完成了莫西沙星安全性评估后得出结论,认为应限制性使用含莫西沙星的药品,在治疗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和社区获得性肺炎时,只有当其他抗菌药都无法使用或治疗无效时,才能使用莫西沙星。EMEA还建议加强莫西沙星口服制剂产品的警告。莫西沙星是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其口服制剂是按照欧盟成员国审批程序批准的,已上市近十年,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和社区获得性肺炎,一些成员国还将莫西沙星用于轻到中度盆腔炎的治疗。在德国药品管理当局对口服莫西沙星产品进行了安全性评估(包括7例肝损害导致患者死亡的疑似病例)后,英国药品管理当局对莫西沙星的效益/风险提出质疑,并要求EMEA人用医疗产品委员会(CHMP)给出评价意见。(见《药物警戒快讯》2008年第5期)根据英国提出的要求,EMEA按照相关程序启动了对莫西沙星的评估工作。此次评估主要是出于对莫西沙星肝脏安全性的考虑,评估的适应症集中在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评估的资料包括上市公司提供的临床试验、观察性研究数据、公开发表的文献和企业收到的不良反应自发报告。莫西沙星的注射剂型未在此次评估范围之内。在2008年7月的会议上,CHMP得出结论,认为口服莫西沙星的效益仍大于风险。然而,因为安全性原因,主要是考虑到肝损害不良事件的增加,CHMP建议限制性使用该产品。对于急性细菌性鼻窦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莫西沙星只能用于其他抗菌药无法使用或治疗无效的情况;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莫西沙星只能在其他抗菌药无法使用的情况下给与。盐酸莫西沙星编辑盐酸莫西沙星为暗红色薄膜衣片,是广谱和具有抗菌活性的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莫西沙星的适应症为治疗患有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成人。药品名称盐酸莫西沙星片外文名称Moxifloxacin Hydrochloride Tablets主要适用症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用法用量一次400mg(1片),一日1次剂&&& 型片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性&&& 状暗红色薄膜衣片目录1基本信息2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毒理作用3药代动力学4适应症5用法用量6不良反应7药物禁忌8注意事项9相互作用10药物过量1基本信息编辑通用名:盐酸莫西沙星片商品名:拜复乐&英文名:Moxifloxacin Hydrochloride Tablets汉语拼音:Yansuan Moxishaxing Pian本品主要成份:盐酸莫西沙星,化学名:1-环丙基-7-{S,S-2,8-重氮-二环[4.3.0] non-8-yl}-6-氟-8-甲氧-1,4-二氢-4-氧-3-喹啉羧酸氢氯化物分子式:C21H24FN3O4·HCl分子量:437.9性状:本品为暗红色薄膜衣片。规格:400mg/片贮藏:干燥条件下低于25℃储藏,盐酸莫西沙星片需储藏于生产者的原包装内。将药品置于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包装:3片/盒。铝箔或铝塑包装。有效期:3年,失效期后严禁服用。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生产企业:德国拜耳公司生产、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分装2药理毒理编辑药理作用(1)作用机制莫西沙星是广谱和具有抗菌活性的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莫西沙星在体外显示出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抗酸菌,和非典型微生物如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有广谱抗菌活性。抗菌作用机制为干扰Ⅱ、Ⅳ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是控制DNA拓扑和在DNA复制、修复和转录中的关键酶。其杀菌曲线表明,莫西沙星是具有浓度依赖性的杀菌活性。最低杀菌浓度和最低抑菌浓度基本一致。莫西沙星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细菌亦有效。通过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证实,莫西沙星体内活性高。(2)耐药导致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糖肽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耐药的耐药机制不影响莫西沙星的抗菌活性。莫西沙星和这些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至今未发现质粒介导的耐药性的出现。莫西沙星的8-甲氧基部分与8-氢部分相比具有对革兰阳性菌高活性和耐药突变的低选择性。7位的二氮杂环取代能阻止活性流出,该活性流出为氟喹诺酮耐药机制。体外试验显示经过多步变异才能缓慢的出现对莫西沙星的耐药性。总之其耐药率很低(10-7-10-10)。序列的将细菌暴露在低于莫西沙星MIC浓度时只能使MIC值有少量的增加。其它喹诺酮类之间存在交叉耐药。但是,一些对其它喹诺酮类耐药的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对莫西沙星敏感。(3)对人类肠道菌群的作用通过对两名志愿者服用莫西沙星后的研究观察到下列变化:大肠杆菌,芽孢杆菌,普通拟杆菌,肠球菌,克雷白杆菌和厌氧菌如:双歧杆菌,真杆菌和消化链球菌等减少。这些变化在两周内可以恢复正常,未发现艰难梭菌毒素。毒理作用致癌、致突变虽然有关莫西沙星致癌作用的常规长期研究尚未完成,但该药进行了基因毒性体内和体外试验。此外,在大鼠身上进行了对于人类的致癌作用加速试验(诱发和促进测定)。5株Ames试验中4次为阴性,中国苍鼠卵巢HPRT的突变试验和大鼠原发肝细胞的UDS试验也均为阴性,而其它喹诺酮类TA102的Ames试验为阳性。体外试验显示大剂量(33mg/ml)的其它喹诺酮类药物可致中国苍鼠的V79细胞出现染色体异常,然而,小鼠体内试验核仁测定为阴性结果。此外,体内试验测定其对小鼠的显性致死测定为阴性。总之,体内试验的结果充分反映了其体内的基因毒性。在大鼠的诱导和促进测定中未发现莫西沙星致癌的证据。光毒性莫西沙星对光稳定且潜在光毒性很低。体外试验和动物试验显示莫西沙星的光毒性较其它喹诺酮类药物小。让小鼠口服一些喹诺酮类药物并同时照射紫外线,显示出可增加紫外线的光致癌作用。莫西沙星的光致癌作用的研究尚未进行,在志愿者的Ⅰ期试验中证实莫西沙星的光毒性较小。心电图高浓度的莫西沙星对延迟调整心脏钾离子流有抑制作用,因此导致QT间期延长。给狗口服大于90mg/kg莫西沙星进行毒理研究,导致血药浓度大于16mg/L,引起QT间期延长,但未发现有心律失常出现。但是累积静脉给药高于50倍人的给药剂量(&300mg/kg),可导致血药浓度≥200mg/L(高于静脉给药治疗浓度的30倍),并观察到可逆转、非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关节毒性众所周知,喹诺酮类可以造成未成年试验动物的承重关节软骨的病变。可造成幼年狗的关节毒性的最小口服莫西沙星剂量是推荐最大治疗剂量(400mg/50kg人体重)的4倍,其血药浓度为推荐治疗剂量时血药浓度的2-3倍。生殖毒性用大鼠、兔和猴子进行的生殖研究表明,莫西沙星可以通过胎盘。对大鼠(os和iv)和猴子(os)的试验表明,给予莫西沙星后没有致畸作用和对生殖力的影响证据。兔静脉给药200mg/kg可观察到骨骼畸形。该研究结果与已知的喹诺酮对骨骼发育的影响一致。血浆药物浓度在治疗浓度范围内,猴子和兔的流产发生率增多。在大鼠身上,当口服剂量为按千克体重计算使血药浓度在人治疗剂量范围内所推荐的最大药物剂量的63倍时,会出现幼鼠体重减少、出生前体重减轻增加、轻度延长孕期和增加一些雌性和雄性大鼠的生殖能力等现象。3药代动力学编辑莫西沙星口服后可以很快被几乎完全吸收。绝对生物利用度总计约91%。在50-1200mg单次剂量和每日600mg连服10天的药代动力学显示出呈线性关系。3天内达稳态。口服400mg后0.5-4小时达到峰值3.1mg/L。每日一次400mg口服后达到稳态时其峰浓度和谷浓度分别为3.2mg/L和0.6mg/L。给予莫西沙星同时进食能稍延长达峰时间约2小时并减少峰浓度约16%。吸收范围不变。由于AUC/MIC主要是预测喹诺酮的抗菌效果,该影响与临床无关,因此,莫西沙星给药不受进食影响。单剂量静脉给药400mg,1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峰约为4.1mg/L,与口服相比平均增加26%。药物暴露的药时曲线下面积约为39mgh/L,与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91%的口服(35mgh/L)相比略高。多剂量静脉给药(1小时输液),每日400mg给药稳态波峰波谷浓度分别为4.1至5.9及0.43至0.84mg/L。在给药间隔内稳态药物暴露比首剂约高30%。输液1小时后观测到病人稳态浓度为4.4mg/L。分布莫西沙星可以很快分布到血管外间隙。该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高(6mgh/L),稳态时表观分布容积Vss接近21/kg。唾液中药物浓度比血药浓度高。在0.02-2mg/L范围的体外和体内试验表明,无论药物浓度如何,蛋白结合率约为45%,莫西沙星主要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由于蛋白结合率低,游离峰浓度&10倍MIC。莫西沙星在下列组织中达到高浓度:如肺(肺泡液,肺泡巨噬细胞,支气管组织),窦(筛窦,上颌窦,鼻息肉)和炎症损伤(斑蝥疱疹液),其药物浓度超过血药浓度。组织间液的有很高的游离药物浓度(唾液、肌肉内、皮下)。代谢莫西沙星经过第二阶段的生物转化后通过肾脏和胆汁/粪便以原形和硫化物(M1)和葡萄糖醛酸盐(M2)的形式排出。M1和M2只是在人体内的相关代谢产物,均无微生物活性。在体外试验及I期临床试验中显示,莫西沙星在第一阶段生物转化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的代谢产物与其它药物无相互作用。代谢产物M1和M2的血浆浓度比母药低,并与给药途径无关。对代谢物进行了充分的临床前研究,排除了代谢物与安全、耐受的关系。排出莫西沙星从血浆和唾液中被排出的平均半衰期为12小时。口服400mg药物后的平均总体表现清除率为179-246ml/min。肾清除率为24-53ml/min,提示肾脏通过肾小管能部分重吸收该药。同时服用雷尼替丁和普鲁苯辛不影响药物通过肾脏排泄。莫西沙星的原形和第二阶段的代谢产物在达到平衡后几乎能完全回收,回收率为96-98%,且与给药途径无关,没有发生氧化代谢的迹象。老年莫西沙星的药代动力学不受年龄影响。性别男性和女性受试者莫西沙星的药代动力学参数(AUC,Cmax)相差33%。该AUC及Cmax的差别可归因于体重不同而不是性别。因此药物吸收不受性别影响,该差别无临床意义。种族差异对高加索人种、日本人、黑人及其它种族进行了可能存在的种族差异实验。药代动力学实验表明无临床相关的各族差异。儿童未对儿童患者进行莫西沙星药代动力学研究。肾损害肾功能受损的病人的莫西沙星药代动力学无明显改变(包括肌酐清除率&30ml/min/1.73m2),尚无肾透析病人的经验。肝损害肝功能受损的病人(Child Pugh A to C)与健康志愿者或肝功能正常的患者血浆药物浓度在临床上无明显差别。4适应症编辑莫西沙星的适应症为治疗患有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成人(≥18岁),如:急性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社区获得性肺炎,以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5用法用量编辑剂量范围任何适应症均推荐一次400mg(1片),一日1次。成年人服用方法片剂用一杯水送下,服用时间不受饮食影响。治疗时间治疗时间应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或临床反应决定。治疗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时可按照下列方法: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5天社区获得性肺炎:10天急性窦炎:7天治疗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推荐治疗时间为7天莫西沙星400mg片剂在临床试验中最多用过14天疗程老年人老年人不必调整用药剂量儿童儿童和青少年禁用肝损伤肝功能损伤的患者不必调整莫西沙星的剂量。肾功能异常任何程度的肾功能受损的病人均不必调整莫西沙星的剂量(包括肌酐清除率≤30ml/min/1.73m2)。目前缺乏透析病人的药代动力学数据。种族间差别不同种族间不必调整药物剂量。6不良反应编辑在莫西沙星的临床试验中,绝大多数的不良反应为轻中度(大于90%),由于不良反应导致不能使用莫西沙星治疗的病人为3.6%。根据莫西沙星的临床试验总结出的常见不良反应(其相关程度分为很可能、可能和无法评估)列表如下:发生率≥1%且&10%全身症状: 腹痛、头痛消化系统: 恶心、腹泻、呕吐、消化不良、肝功能化验异常特殊感官: 味觉倒错神经系统: 眩晕心血管系统: 合并低钾血症的患者QT间期延长发生率≥0.1%且&1%全身症状: 乏力、念珠菌病、疼痛、不适、胸痛心血管系统: 心动过速、高血压、心悸、QT间期延长消化系统: 口干、恶心和呕吐、腹胀、便秘、口腔念珠菌病、食欲下降、口腔炎、胃肠失调、舌炎、γ谷氨酰胺转肽酶增高血液和淋巴系统: 白细胞减少、凝血酶原减少、嗜酸细胞增多代谢和营养: 淀粉酶增加骨骼肌肉系统: 关节痛、肌肉痛神经系统: 失眠、眩晕、神经质、嗜睡、焦虑、颤抖、感觉异常呼吸系统: 呼吸困难皮肤和附件: 皮疹、瘙痒、多汗泌尿生殖系统: 阴道念珠菌病、阴道炎发生率≥0.01%且&0.1%全身症状: 骨盆痛、面部浮肿、背痛、实验室检查异常、过敏反应、下肢痛心血管系统: 低血压、血管舒张、外周水肿消化系统: 胃炎、舌苔异常、吞咽困难、黄疸、腹泻(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血液和淋巴系统: 凝血活酶减少、凝血酶原增加、血小板减少、贫血代谢和营养: 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LDH升高(伴异常肝功能)骨骼肌肉: 关节炎、肌腱异常神经系统: 幻觉、人格解体、紧张、运动失调、兴奋、健忘症、失语症、情绪不稳定、睡眠失调、语言障碍、思维异常、感觉减退、多梦、惊厥、精神错乱、抑郁呼吸系统: 哮喘皮肤和附件: 皮疹(斑丘疹、紫癜、脓泡)特殊感官: 耳鸣、视觉异常、失味、嗅觉异常(包括嗅觉倒错、嗅觉减弱及嗅觉缺失)、弱视泌尿生殖系统: 肾功能异常未在上述不良反应中列出的与药物无关的最常见的实验室参数异常为:红细胞压积增加或减少、白细胞增加、红细胞增加或减少、血糖下降、血红蛋白减少、碱性磷酸酶升高、SGOT/AST升高、SGPT/ALT升高、胆红素升高、尿素升高、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上述异常是否由该药或治疗时患者状况导致尚属未知。上市后报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01%过敏反应: 过敏性的反应、过敏性休克(可能威胁生命)消化系统: 伪膜性肠炎肌肉骨骼系统: 肌腱断裂7药物禁忌编辑已知对该片剂的任何成份或其它喹诺酮类高度过敏者。该药禁用于儿童、少年和孕妇。喹诺酮类已知能大量分泌到乳汁中。临床前试验证实小量的莫西沙星可以分泌到人类的乳汁中,尚缺乏哺乳期妇女的数据。因此,莫西沙星禁用于怀孕和哺乳期的妇女。8注意事项编辑喹诺酮类使用可诱发癫痫的发作,对于已知或怀疑有可能导致癫痫发作或降低癫痫发作域值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莫西沙星在使用中要注意。由于临床试验数据有限,不推荐该药用于肝功能严重损伤的病人。莫西沙星象其它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样在有些患者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因为缺乏相关的临床资料,该药应避免用于QT间期延长的病人、患有低钾血症病人或接受Ia类(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或III类(如:胺碘酮,索托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病人,在使用莫西沙星时要慎重。莫西沙星与下列药合用不排除有延长QT间期的效应:西沙比利,红霉素,抗精神病药和三环类抗抑郁药,所以,应慎重与这些药物合用。因为临床资料有限,莫西沙星在致心律失常的条件(如:严重的心动过缓或急性心肌缺血)存在时应慎用。QT间期延长的数量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不应超过推荐剂量。QT间期延长可以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发生危险。在莫西沙星治疗的超过4000名患者中,没有心血管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归因于QT间期延长,但某些潜在条件可以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在使用喹诺酮类治疗中有可能出现肌腱炎和肌腱断裂,特别是在老年病人和使用激素治疗的病人中。一旦出现疼痛或炎症,患者需要停止服药并休息患肢。有报导在使用包括莫西沙星的广谱抗生素中出现伪膜性肠炎,因此,在使用莫西沙星治疗中如患者出现严重的腹泻时,需要考虑这个诊断,这一点很重要。在这种情况下需立即采取足够的治疗措施。光敏感性:其它喹诺酮类有导致光过敏的报导。但是,在一项健康志愿者中进行的试验未发现有光过敏的出现。尽管如此,应建议病人避免在紫外线及日光下过度暴露。在有些病例,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在首次服用后已经发生,应该立即告知医生。过敏性反应在极少的病例能够在首次服用后导致发生威胁生命的休克。在这些病例莫西沙星应停用并给予治疗(如针对休克的治疗)。【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禁用【儿童用药】禁用【老年患者用药】老年患者不必调整用药剂量9相互作用编辑食物和乳制品:食物的摄入不影响莫西沙星的吸收。因此,莫西沙星的服用时间不受进食的影响。抗酸药、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莫西沙星与抗酸药、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同时服用会因为与这些物质形成多价螯合而减少药物的吸收。这将导致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比预定值低,因此,抗酸药、抗逆转录病毒和其它含有镁、铝和其它矿物质如铁等的制剂需要在口服莫西沙星4小时前或2小时后服用。雷尼替丁:与雷尼替丁同时服用不会影响莫西沙星的吸收特性,其吸收参数(Cmax, Tmax, AUC)均提示莫西沙星不受胃酸缺乏的影响。钙补充剂:当给予高剂量钙补充剂时,仅观察到吸收率稍有减少,而吸收范围保持不变。高剂量钙补充剂对莫西沙星的吸收不具有临床意义。茶碱:莫西沙星对稳态时的茶碱的药代动力学无影响,提示莫西沙星对P450酶的1A2亚型无影响。当服用莫西沙星治疗时,达到稳态的茶碱浓度未升高。因此,服用莫西沙星时不必调整茶碱的用量。华法令:据观察,莫西沙星与华法令同时服用未发现对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的其它参数有影响。口服避孕药:莫西沙星与口服避孕药同时服用未发现有相互作用。抗糖尿病药:优降糖和莫西沙星同时服用未发现有相互作用。伊曲康唑:莫西沙星与伊曲康唑同时服用时伊曲康唑的暴露(AUC)仅少量改变。伊曲康唑对莫西沙星的药代动力学无显著性影响。当服用伊曲康唑时同时给予莫西沙星不需要调整剂量,反之亦然。地高辛:莫西沙星对地高辛的药代动力学没有严重影响,反之亦然。吗啡:肠外给予吗啡同时服用莫西沙星,并不减少口服莫西沙星的生物利用度,且Cmax(17%)仅稍有下降。普鲁苯辛:在一项观察普鲁苯辛对肾脏排泄功能影响的研究中未发现对莫西沙星的全身清除和肾脏清除有明显影响。因此,当这两种药同时服用时不必调整剂量。炭:同时口服炭及400mg莫西沙星能减少药物的全身利用,在体内能阻止80%药物吸收。药物过量时,利用活性炭能在吸收早期阻止药物的进一步全身暴露。10药物过量编辑关于过量的研究资料非常有限,单次最大剂量800mg和每日600mg多次口服,连用10天在健康志愿者身上未发现有任何明确不良反应。一但服用过量莫西沙星时,应根据患者状况采取适当支持措施。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if (parseInt(10 * Math.random()) >= 5) {
document.getElementById("guanggaopifu").style.display = "";
document.getElementById("guanggaopifu2").style.display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