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英语九年级上册英语杂志 英语时空

您的位置: &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浅析
优质期刊推荐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生活的全球化使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成为促进世界科技进步、国际贸易往来和文化传播的必备工具。成为21世纪公民生存、求知和发展的必备条件。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英语教学基本上是沿用语法翻译法,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较强的读写能力,但听力差,更不会说,学的是典型的“聋哑英语”。长期以来,3P(presentation呈现,practice练习,production产出)语言教学模式在国外备受推崇。但这种传统的外语(第二语言)教学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教学效果受到质疑。随着任务型大纲(task--based
syllabus)及其相应的建材问世,任务型学习(task--based learning)和与其相对应的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instruction)模式逐步得到发展。
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课程在教学目的上强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在教学策略上明确指出“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这表明我国英语教学开始与世界外语教学接轨。因此笔者根据当前国内外外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及现状,结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这一课题的提出有着丰富的的意义。本课题将结合初中英语教学的特点,充实外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为丰富任务型教学理论提供资料,有助于语言学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的整合,使二者能更有效的指导我国的英语教学实践。同时,本课题的研究还有助于实现《新英语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总体目标:“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其次,它也为教育同仁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参考资料,为初中英语课堂教育教学的改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1.国外“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研究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提出的。起源于交际法教学。1979年,prabbu在印度南部将Bangalor.当时看来比较激进的任务型教学法理论假设付诸于教学实践,他认为:Students may learn& more effectively when
their minds are focused on the task, rather than on the language
they are using
(Prabbu,1987).他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内容任务化,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由此Prabbu这项教学实践也引起了语言教学界的关注。如:Candlin(1987)在人物等级评估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Long
(98)提出语言必须通过对话互动(coversational interaction)才能习得;Willis(1996)为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提供了操作层面上的指导;Ellis(1999)又提供了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interaltionHypothesis)
虽然任务型教学的理论模式已比较清晰。但是并未完善。该领域中还存在诸如任务的选择、任务的编排、教师的素养等各种问题。这种种问题都需要后续研究。因此,目前国际上对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呈现以下几种态势。
(1)对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始从单一层次化走向多层次化。由小学、中学逐步向职业学校、高中、大学延伸。
(2)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模式把语言学、心理学及其它邻近学科、教育学的理论集合起来共同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
(3)对任务的设计越来越重视形式、内容与意义的融合。
(4)将深入开展对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实施者——教师素质的研究。
2.国内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研究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我国开始引入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标志,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式,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我国目前对任务型教学发的认识和探讨也集中体现在《课程标准》对任务型教学法提供的六点建议上:(1)任务型教学活动的目的要明确,并且可操作性强。(2)任务型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内容尽量真实化、生活化。(3)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为基础,有利于发展学生各种技能,并能提高学生实际语言交际运用能力。(4)教学活动应该是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的过程。(5)教学活动要能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发展学生用英语与其他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教学活动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要与社会、全世界联系在一起。
(四)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引言。论述开展初中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初中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的内涵。首先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对本课题中“任务”这一概念予以界定,并对它的特点、类型、设计原则加以阐述。然后引进“教学模式”这一概念。最终界定本课题研究的主题“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
第三部分: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语言和学习的理论及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互动假设与双主体理论是构成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建构。其中它包含五个要素,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组合、时间条件、教学评价,这些要素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有不同的作用与功能。
第五部分: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把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对准实验的过程、结果进行讨论。
第六部分:通过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以论证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利弊。
第七部分:对整个课题的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该课题的后续研究中还存在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五)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把科研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二者互相促进,互相推动。并且立足于课堂,以行动研究为指导。与各位教育同仁一起面对课题实施中的各种问题。具体采用以下方法:
1.准实验法
对笔者选取的初中班级开展任务型英语教学的准实验研究,以便证实课题研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参考价值,并从中分析出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文献的分析和研究,来掌握国内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以及研究现状,并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相应的佐证。
3.观察法和测试法
通过观察和测试,以探明在运用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是否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起到了推动和提高的作用。
二、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要想完成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建构并将其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运用,首先要对课题的中心概念“任务”和“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界定,然后点明本研究的主题“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
(一)“任务”概念的界定
1.任务的定义
任务是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核心概念。《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任务”一词的解释是:“指定担任的工作,指定担任的责任”;语言学习的“任务”指的是有目的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特指外语课堂中学习者在理解、处理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的活动,该活动有某一交际目标,并产生一定结果。Skehan(1998)总结了Candlin(1984)、Nunan(1989)和Long(1989)对任务的理解做了五点定义:(1)首先要完成任务 (2)任务中要有问题需要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3)根据结果评估任务。(4)任务以意义为主(5)任务与真实世界的的活动有类似之处
2.任务的特点
任务的特点正是任务内涵的折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目的性:语言学习的“任务”指的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的过程,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2)主体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识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
(3)互动性、交际性:以交际为中心,通常以交际或互动的方式进行。这种互动可以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输入材料之间的双边或多边互动。
(4)真实性、生活化:任务的输入材料来源于真实生活,任务的情景以及具体活动也是真实或接近真实生活。
3.任务的类型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任务活动分为多种类型进行设计,以达到学生听、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的训练。
(1)列举型任务(Listing
tasks),这类任务就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某一社会现象或多某一事物的认识,列举出大量的事实和想法,证明这一现象或事物存在的可能性。包括“大脑风暴(brain storm)”和“寻找事实(fact—finding)”两种活动。
(2)创造型任务(Creative tasks),这类任务一般是指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项目”。常常包含几种类型的任务,需要学生以小组或对子的方式在课堂内外进行合作。这一任务中,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是进行活动的重中之重。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各种分析、运用语言的能力。
(3)排序型任务(Ordering and sorting
tasks),这类学习任务包括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物品、动作或事件按逻辑、时间顺序进行排列,或按个人认为的价值或特定的标准进行排列;教师也可以把课文段落、重点小结、或图片顺序打乱,然后让学生重新按顺序排列。
(4)比较型任务(Comparing
tasks)这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对相似的信息进行比较,并从中找出他们的异同点。
(5)解决问题型任务(Problem —solving
tasks),解决问题的任务就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推理能力,用英语解决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类任务的执行过程和时间要求将取决于问题的类型和复杂度。
(6)调查型任务(Survey tasks),这类任务要求学生就熟悉的主题进行调查,并能对调查结果进行一定的归纳。这类任务的执行过程和时间要求将取决于调查的问题及范围。
(7)分享个人经验型任务(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这类任务通过课内外活动,让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主要任务类型,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将任务分为:绘画型任务(Picture—drawing task)、表格型任务(Card—filling
task)、挑战记忆任务(Memory
challenge task)、写作型任务(Writing task)、作决定任务(Decision—making task )、预测任务(Prediction&
4.任务设计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在设计任务时,应首先分析学生和教材,既要把握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又要明确其运用性确定在各教学环节中应该设计什么类型的任务,并设定好任务目标。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去完成任务。教师则要采用各种评价手段检测是否达标。
(2)差距性原则。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任务要难易恰当,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每一阶段任务的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导入性。并形成有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覆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任务(minit—task)构成一串任务链,使教学阶梯式逐层递进。
(3)多样性原则。单一的任务形式易让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因此,为了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以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量使任务的形式多样化。
(4)真实性原则。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境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掌握语言。
(5)形式与功能结合的原则。设计任务时,学生在任务目标的指引下,以语言形式为基础,利用一切信息资源,通过系列任务的训练,采用多种手段完成任务,从而理解语言功能,使学习者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培养其自我把握语言功能的能力。
(6)做中学原则。任务的设计自始至终引导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活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语言学习经验。
(7)主体性原则。任务设计应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锻炼学生判断、分析、推理综合问题的能力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8)脚手架原则。语言教学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就像是建筑楼房时的脚手架一样要让学生在初学时感觉到成功和安全。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
(二)“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所形成的关于教学的理想意图及其实施方案。一般来说,教学模式包含以下几部分:
(1)教学模式的思想理论。它为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渊源,是教学模式赖以形成的基础,使人们能了解该模式的具体情况。
(2)教学目标。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可谓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因素,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师生活动的比例及评价的标准等。
(3)操作程序。它是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序列或逻辑步骤,是教学模式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4)师生角色。英语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分别占据一定的地位,扮演不同的角色。彼此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5)教学评价。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是教学评价的两大部分。由于评价的内容、目标不同,所以我们要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进行评价。
(6)实现条件。它是指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模式发挥效用的各种条件。包括教师、教材、学生、教学媒体、教学时空等。
(三)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结合初中生的语言学习特点,在明了“任务”和“教学模式”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之上,大家得知了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内涵,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是指为促进学生自我的全面发展,提高初中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多样任务,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
三、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者能用语言描述对象,陈述观点或感悟材料的表层内容及深层含义,即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标;而习得与互动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指创设类似学习母语其实环境,是一种轻松无意识的师生、生生及学生和环境中的互动关系;再如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具有内在学习潜力的学生为学习的内因。教师和教学环境的外因要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完成任务;杜威的实用主义认识论认为:教师应从教师、教材、课堂转移到学生、活动和社会。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能力是发展的,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形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个方面。同时也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一定意义上说,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作为解决传统语言教学重视语言形式结构、忽视语言意义内容、重视语言输入、忽视语言产出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提出来的。
(二)双主体理论
双主体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教育者与学习者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现象。无论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都有其优势与不足。不能简单的用后者去取代或否定前者,也不能反过来用前者去否定或取代后者,而是应当彼此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从而达到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心理语言学理论
1.“输入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ist
hypothesis)(Ellis,1999)
Krashen(1981)区分出了两个语言学习概念:学习(Learning)和习得(Acquisition)。学习是通过教学有意识的学习语言,而习得则是通过交际无意识的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语.Krashen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他认为:学习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假如输入在一定限度上超出个人现有水平,习得就自然的产生(即i+iphypothesis).
2.“对话性互动”(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Long
Long比Krashen更重视输入如何被理解。他认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会是修正性互动(modified
interaction),比如学生通过改变话语来理解并获取信息,学生所需要的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而是可理解的输入与输出的机会。“修正性互动”与语言习得的关系可用以下三句话来表示:(1)修正性互动可使输入成为可理解性。(2)可理解性的输入有利于语言习得(3)修正性互动有利于语言习得。
3.意义学习中的“图式扩张”(Schema& expansion )(Widdowson
这种理论认为,语言不仅是一个有规则的符号系统,而且是一个动态的信息资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有对话对语言系统的认识行为,也是对世界的认识行为。语言教学中则“需要寻找值得获得的、独立的、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关的图式知识领域,以便使语言学习成为达成任务目标的必要手段”。此外“鉴于意义学习涉及深层记忆和认知图式的重新构造,任务中的学习内容可以在记忆中保留较长时间。”(Brown 1994)
4.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教育传授性的(instructional),而是经历性的(experiental)。学习活动和语言内容同等重要,学习过程是第一性的,而学习内容则是第二性的。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正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
四、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初中英语型教学模式的建构这一部分从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组合、实现条件、教学评价五要素出发在理论上来建构。五要素之间既有区别,又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
(一)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可谓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要素,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师生活动的比例及评价的标准等。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初中英语任务性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
交际能力是指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来交流信息和思想情感的能力。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语言规则内在化的体系,即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规则体系,人一旦掌握了高度抽象的语言能力就能创造无限的句子来,一个学语言的人不仅能创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而且还能恰当的使用语言。由此可见,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两个重要方面,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具有信息差距、语言能力四个特征。
在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培养学生用英语来进行交际的能力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兼顾学生在社会真实情境中运用的能力和语言知识的获得的平衡发展,使两者能共同促进学生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多手段、多层次、多角度地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趣激学,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更自信、更坚强、能更好的进行自我评价。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
自学能力是学生独立积极学习,获取新的语言知识、运用语言能力的一种能力。自学能力是积极学习的前提。在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并使他们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在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应把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风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知识渗透给学生,评析中外文化的异同。因为接触和了解英语歌与国家文化有益于开阔学生视野,培养世界意识,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更有益于以后提高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二)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操作程序。
任务型教学法融合了交际教学法的理论精粹和第二外语习得的研究成果,既重视对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对语言形式和结构的指导,使学习者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实现目标语的自然习得。我们从前人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中取长补短,发展出初中任务型英语的操作程序,该教学程序在以下两个方面很突出。
一方面,在整个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操作程序中,任务只是一个中心环节,我们通过任务后的活动来强调并引导学生对语言形式加以注意。同时任务后的活动还有助于反思和巩固,鼓励学生重构原有的语言结构。另一方面,它强调社会构建的作用。首先学生会对任务进行分析理解,然后用目标语进行相互之间的对话、沟通,进一步促进意义协商。使学生能够在同伴和老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用目标语完成任务的水平。教师在学生语言知识的重构中扮演帮助者的角色,积极创设任务,使学生的语言活动更加情境化。在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操作程序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Willis模式,即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任务前阶段( Pre—task
):教师引入任务。它根据学生对所要进行的任务及所涉及的主题的熟悉程度不同,可延续2--29分钟。是任务型语言教学过程中最短的一个阶段。在开展任务前,教师首先根据学习的主题确定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复习、学习一些设计任务的有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最后布置任务。在布置任务时,教师要使学生理解、明确任务的目标和结果,执行任务的时间限制等等。在上述整个过程中,学生记下有用的词语与表达,为执行任务做好好语言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2.任务的内环阶段(Task—cycle):任务内环阶段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任务、计划、报告、在任务阶段,学生以诸如结对子或小组等各种形式执行任务、教师此时应扮演监督者、鼓励者的角色。当班里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教师可进行简单的评论。在计划阶段,学生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完成任务的过程,完成任务的结果,由于要向全班同学公开汇报,所以学生表达要准确清晰。这时,教师又扮演语言顾问的角色,帮助学生确定明确的报告目标,帮助学生预演口头报告或组织笔头报告。在汇报阶段,教师可以扮演主持人的角色来挑选发言人,学生可以口头、笔头形式向全班汇报自己执行任务的结果。并在学生汇报后给予积极反馈。
3.任务后阶段(Post--task):任务后阶段包括语言分析和语言操练两个组成部分。在语言分析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在任务中和报告中出现的语义、词汇、句型等语言点。此外,教师还要挑选出来未能引起学生注意的语言点,来完善学生的语言结构。
在语言操练活动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和活动来操练语言分析阶段的词汇,短语、句,并使学生对这些语言项目熟能生巧,达到举一反三。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整个操作过程中有几点需要说明。
第一,操作程序要循序渐进。
第二,如果课的类型不同、任务设计的不同,操作程序也就有所不同。比如复习课,其任务前阶段需的时间较短,而且可以在任务完成后给学生听录音。而新授课要求的任务前阶段所需的时间较长,而且往往在执行的任务前学生听录音。
第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分配教学资源,有所侧重。比如对刚刚英语入门的人来说,要进行报告这一步骤就不妥,对于那些自信和语言流利但是缺乏准确性的学习者来说,在报告这一步骤,应该多花时间。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操作程序遵循创新思维教学的基本原则,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习惯,体现在:1.提供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2. 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鼓励创造性学习。3.遵循全体参加,兼顾个体的原则。4.重视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5.把学生的错误看成是学生进步的阶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6.重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并从实践过程中巩固更新知识系统。7.奠定稳固的知识基础,对知识要活学活用。8.在知识的选择上,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理性的选择。9.为学生提供多向思维的训练。10.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三)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师生组合。
教师教和学生学是英语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任务型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占据一定的地位。
1.学生——教学活动的主体。
任务型教学的过程是把学生置于中心的位置,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任务的驱动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同学相互交流、合作,通过自主学习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重建新的语言知识,开发自己的交际、组织、协调、合作潜能,体验和感受成功。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个性与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由于课堂教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开始由被动的听讲,逐渐演变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搜集资料,开展小调查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与合作意识。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了学生感受与体验知识的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使任务的呈现生动有趣,显示了个性及独特的观点。如学生结合课文并通过“做学生”制作个性化名片,家庭照介绍,房屋设计等,他们在课堂上对自己的作业用流畅的或不太流畅的甚至结结巴巴的语言进行描述或是对话,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学到了语言,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2.教师----教学活动的主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意义建构的援助者、促进者、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生的学术顾问,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从而使从前单调、枯燥的英语课堂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在任务前阶段,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特点,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教学活动,很自然的将任务引入到课堂中去,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触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执行任务的阶段,教师又扮演了观察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有自我支配的权利,为他们创造独立学习的机会,在体验、感悟、运用语言。
教师作为观察者,并不是清闲的,而是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注意学生的学习细节,
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如果学生期望得到老师的
帮助时,老师可提供帮助,但为了避免学生产生依赖,而不独立思考,教师应很快就离开。
在任务后阶段,学生准备汇报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要进行口头或笔头的练习,此时教师以语言顾问的身份给学生提供语言咨询,帮助学生表达他们所想表达的意思,并在心理上或精神上给予学生支持和鼓舞,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调动他们交流,表达的热情,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教与学生学在教学过程中是相对的、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按某种比例做静态的组合。在任务前阶段,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情境的创设者,其主导作用就是保证学生在以后的活动中不偏离任务的目标。学生则是积极的参与者,任务内环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该阶段没有前阶段那么突出,主要是担当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而在任务后阶段,由于语言目标发生变化,由流利性转向精确性,老师的主导作用相对来说变得重要起来。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的主体性也不容忽视,因为这在整个语言分析和操练过程中学生都是主动去发现所要操练的语言项目,这样语言知识和结构才能更好地被内化和吸收。
(四)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评价。
由于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语言学习的过程而言的,形成性评价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评价方式,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而总结性评价是形成性评价有力的补充。在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我们力求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1.形成性评价原则
在此模式中,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考察。观察和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各方面做出过程性评价。比如: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问答,讲演和朗诵等学习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等。这种形成性评价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得到激励与锻炼,从而增强自信心,体会到成就感,从而转化成继续进步的动力;这也是纠正教学中从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的一把利剑。
在此模式中形成性评价有以下特点: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形成性评价主题可以是教师、家长,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同学之间。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而学生也由过去的被评价者较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的参与者。
(2)评价方式多样化
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可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生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档案的反馈、平时的测验等。在此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
(3)评价氛围民主化
为了使评价自然的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师生应建立民主的评价氛围。教师、家长不仅有发言权,同时也要给学生自己公正的对待自己的机会。同时,民主的评价氛围也会促进师生之间更好的配合,使评价针对性加强。
(4)评价记录多种化
形成性评价记录方式多种多样。例如: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应注意评价对学生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2.总结性评价原则
总结性评价是检验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期中、期末考试。总结性评价以考察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科学地、全面地考察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在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总结性评价的测试应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听力测试在学期考试中所占比例应不少于20%。听力测试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笔试应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学期或学年口试应以评价学生的实际口语表达能力为目标。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情境(可用文字或图片提示)或话题,当场进行讨论会交流。需要注意的是至少有两名教师参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交流能力和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总而言之,总结性评价考察内容要具有实用性,贴近学生生活,形式要生动活泼。
(五)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实现的条件。
教师、教材、教学媒体、教学时空等是实现教学模式的条件。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同样也需要这些条件,以充分的发挥它的效用。
1.对教材的要求
初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该教材不在以词汇或语法为选择教材内容的依据,也不根据语言知识的难易程度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而是罗列学习者在学习中应该能够执行或完成的各种任务。这些任务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单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新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对教材和教学模式进行整合时,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语言实用性、情境生活化原则
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确、实用、生活化的语言信息,语言情境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生活化的或模拟生活化的情景
中体会学习语言。实用的、生活化的语言材料可以来自日常生活中。比如:报纸、杂志、宣传品、广告、城市地图、电影、电视、广播、音像制品、便条、日记旅游指南、食谱、漫画的配文等,这就要求基于“任务”的初中英语教材立体化,不应只限于教科书。
(2)语言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
Widdowson指出
“任务中的问题不是语言问题,但需要语言来解决。学习者使用语言并不是为语言本身,而是利用语言的‘潜势’来达到独立的交际目的。所以问题的设计调和了两种教语言的途径;语言的(注重语言形式)和非语言的(注重意义)……使两者互补……使两者互相依赖成为必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任务时,应该注意任务的设计与现实生活保持一致,使任务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又要与特定的语言结构相结合,以此来有效的完成任务。例如设计比较类的任务,这种任务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语言结构将会有助于完成任务。
(3)阶梯式递进性任务链原则
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任务的系统性是指任务可能会有多个层次,任务的连续性是指在任务链中的前一个任务的成功是完成后续任务的前提。基于任务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编排任务的方式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先输入后输出,使教学呈阶梯式层层推进。
除了以上原则外,我们在对现有教材和教学模式进行整合时,也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任务的设计要满足初中生的个人需求和学习需求。个人需求包括性别、年龄、文化背景、兴趣和文化水平。学习需求不仅要调动初中生需要学什么、想学什么,还要调查他们怎么学、希望或喜欢怎么学。只有了解了初中生的各种需求,才能筛选出他们喜闻乐见的真实语言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让他们积极参与和能够完成的任务。(2)任务的设计应与初中生感兴趣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把通过其他学科知识而设计的任务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
2.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初中英语任务型模式是否能顺利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该模式中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以下几种更高要求。
(1)教师有较高的语言语言和表达能力。
教师的语言水平和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言习得。当学生面对所学习的语言时,他们会试着去领会他们所听到和所看到的语言的意思,并观察他人是怎样表达他们想表达的意思。在外语教学环境中这种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大部分是由教师来提供的。教师的语言水平和表达能力应达到能自如地运用目标语与他人进行交际,这样才能确保语言输入的真实性、流利性和可理解性。
(2)教师应对原有的教育理念进行更新,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师应该在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对英语教学的认识。只有具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才能深刻领会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丰富内涵,并把它有效的运用的教学活动当中。
(3)教师要把英语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在思想上建立起“大学科”的观念。
由于英语是一门工具课程,它在教学内容上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英语课既可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又可以与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相结合,因此教师要跨越狭隘的学科界限,把英语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建立起“大学科”的观念,让学生在完成学科任务过程中学习英语,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得到发展,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得到提高。
(4)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
由于我们现在还缺乏与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相应的教材,教师在不偏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基础上,要对现有教材进行必要的改编与整合,这样就要求教师有丰富地想象能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教师要根据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性地设计出学生乐于接受的任务。
(5)教师要有合作精神,学会资源共享。
教师应有合作和沟通能力,如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通过相互交流迸出思想的火花。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和研讨班,学习新的课程理论和探讨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虚心学习别人的好经验。不仅做教师,还要做研究者,同新课程一起成长。
3.对教学媒体和教学时空的要求
多媒体的应用和教学时空的安排是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有效发挥的有力保障。该教学模式单凭老师的叙述、一块黑板、一些实物和几张照片是无法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要想使该模式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应该把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先进的教学媒体相结合。现代先进的教学媒体包括录像机、电影机、投影机、幻灯机、电视机、收录机等电教仪器设备以及计算机。
这些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形成刺激,从而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更为生动、形象的真实场景,使学生在执行任务时犹如身临其境,并能开展一系列学生互动活动,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教学活动中以计算机为载体,教师和学生可将课堂与社会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因特网来获取更多的信息,有效完成任务。多媒体也可以记录学生执行任务的整个过程或学生呈现出的报告,这为教师和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通过回放学生执行任务的整个过程,教师和学生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错误,调整他们在执行任务时采取的教学策略。
在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中虽然学生仍然是在大班级中上课,但学生之间的组合式多样的,如结对子,小组,团体及全班。学生执行任务的地点可能是在课堂上,也可能在课堂外。而在时间安排上,一节课中可以做两轮任务操作。如果任务比较复杂并须时间较长,则把一个完整的操作程序分为两节课。任务的活动可以作为家庭作业,也可以在下一节课里进行复习。教学时空安排是灵活机动的,教师根据不同类型的课题、不同的任务类型以及学习者的语言程度和需要进行相应的变化。
五、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一)实验的设计
1、实验目的
本实验试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的实施,来带到以下目的:
(1)探索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
(2)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3)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成功体验;培养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学习的能力。
&(4)验证通过任务型教学,学生的英语水平(听、说、读、写能力)是否比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得更快;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最后,还要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一步改进教学,以期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2、实验时间
2008年2月 至2008年5月
3、实验对象
实验班为唐山市丰润区岔河镇中学八年级(2)班,是本人所教班级之一。本校八年级共有4个班,其它三个班大部分的学生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进入中学后也是平行分班的,学生总体差异不大。而(2)班的学生则大多是来自家庭背景比较复杂的家庭的孩子,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都比较差,很多学生不会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因此,该班与其他班的成绩相差很大,与成绩最好的(4)班相比,上学期的平均分差距很大。对照班为八年级(4)班,我所教的另一个班。在上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这个班的总体成绩是全年级最好的,他们的班主任特别重视英语,学生也很喜欢英语,笔者也非常喜欢在这个班上课。
实验班学生人数是48,对照班学生人数是51.
3、实验教材
现在八年级使用的仍然是JEFC教材,本实验使用的是第二册(下)。
4、实验方法
由于JEFC教材不是以任务型的框架编写的,而且大部分的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模式还不太了解,因此,现在整个七、八、九年级都还没有全面展开任务型教学。我的实验方法是,使用同一种教材,在实验班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对照班则和其他教师一样采用传统的PPP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两个班的孩子都是我的学生,我对他们一视同仁,绝不会因为实验而偏心,故意放松对对照班学生的要求。数据处理:把八年级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和会话测试成绩作为前测,把八年级下学期的期中考试成绩和会话测试成绩作为后测。
(二)实验的过程
实验班的学生普遍存在不愿学习,也不会学习的情况,我在实验班实施任务型教学,就是要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通过任务的完成,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课堂教学“以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实行“课堂教学任务化、课外作业项目化、评价方式过程化”的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任务化
下面以JEFC教材Book II,Unit 10的Lesson 37为例,进行详细的任务设计。
Topic A famous band
Goals·Communica
·Skills of
·The simple past tense.
Input·General knowledge of music e.g.light
music,country music,rock
music,classical
music,folk music,jazz,
·Some new words
e.g.concert,journalist,famous.
Tasks·Name some famous bands you know
e.g.“Beatles”,“Foxy
Ladies”,“Back Street Boys”,“Yesterday”“;S.H.E”.
·Talk with your partners about your favorite pop
·Interview a famous singer or your
classmate.
Language·Was he/she Chinese or foreign?
·When and where was he/she born?
·Did he/she like singing when he/she was
·When did he/she give his/her first
·Which of his/her songs do you like
·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his/her family
这一课的话题是谈论一个著名的摇滚乐队。在学这一课时,先向学生介绍各种音乐。如爵士乐、美国乡村音乐、中国古典音乐等。在学生熟悉了一些语法、词汇之后,给他们布置的几个任务是:用英语说出他们所熟悉的一些著名乐队,和伙伴谈论他们最喜欢的流行歌手,采访一个著名的歌手或他们的偶像。
学生们都很想把自己喜欢的歌手和乐队跟别人讲讲,因此,课堂很快就活跃起来。当学生们尝试进行交际时,他们必须考虑语言运用的正确与否,通过使用本课的语法、词汇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又反复使用这些语言的结构和词汇,因此,当任务完成之时,他们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极致的发挥,如此这样,当学生们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的时候,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不断的训练和提升,同时还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学会了与人合作。
(2)课外作业项目化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深化和补充。通过对学生的需求分析,我把课外作业改为与课堂学习任务有关,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做中学”的形式,从而与任务型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形成任务型教学的多维度和立体化。
我所设计的项目有:制作名片和地址薄,给好朋友或老师打一个英文电话,学唱一首英文歌曲,讲一则英文幽默故事,自制圣诞和新年贺卡,编英文报,写配图短文,设计英文晚会的活动(如圣诞Party),收集自己的偶像的个人信息档案等。这些项目都是根据相关的课文内容设计,并和某一话题挂钩的。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始终充当参与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相结合,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评价方式过程化
任务型教学模式为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客观评价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机会和条件。如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考查、观察和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问答、演讲、朗读等学习行为和学生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序做出过程性的评价。这种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得到激励,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转化成继续进步的动力,也有助于纠正教学中一切为了考试,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的偏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表格,对学生进行各类评价。
表1完成任务/做项目
(A出色B尚好C一般D需努力)
评价的重点放在促使学生发现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进展和感受,从
而使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得到进一步强化。以采访名人为例,可让学生填写自己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碰到什么困难,后来是怎么解决的;通过这项活动自己获得了什么经验或教训;如果要进行下一次采访,自己打算做什么样的改进,等等。总之,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活动的反思,加深对活动本身的认识,从而强化他们对后续活动的动机。期末,则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如期中、期末考试等),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做出全面综合的评价。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班与对照班在期中测试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方面前、后测比较
表2实验班与对照班在期末测试方面的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两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上学期(前测)差异非常明显,相差了11.5分,统计学的t检验结果是-4.79,其绝对值大于1.98,说明差异显著;实验后本学期(后测)两班成绩的差异还存在,但已经明显缩小了,只相差4.8分,统计学的t检验结果小于1.98,证明两个班的成绩差异不显著,也就说明实验班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而同自身相比,对照班的成绩不如上学期,因为试题的难度加大了。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验班的成绩还能小有进步,这说明任务型教学的实验总体效果显著。
2.实验班与对照班在优秀率、及格率方面前、后测比较
表3实验班与对照班优秀率、及格率前、后测比较
及格率(前测)
优秀率&&&&
及格率(后测)
注:85分以上为优秀,60分以上为及格。
表3的数据信息表明,经过实验,在提高优秀率、及格率方面,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后测)优秀率超过对照班1.2个百分点,及格率没有超过对照班;但如果与自身相比的话,对照班的及格率实际上是有所下降的,当然还是试题难度加大的原因,但是实验班的及格率却提高了10%,如此看来,实验班在及格率方面还是有所提高的,效果也很明显。
3.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口语测试成绩前、后测比较
设计口语试卷,主要从语音、字词和短语以及情景会话的主题等方面来考察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可以一个一个地进行,也可以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小组形式进行考查。本项考查满分为10分,由学生自己抽题,准备2分钟,即开始测试。学生语音正确,主题明确,表达流畅,无大的语法错误的,得8—10分;有大的语法错误,但语音基本正确,主题较好,表达较流畅的,得5—7分;主题模糊,不能流利表达,语法严重错误的,得4分以下。在过去普遍使用PPP传统教学法的情况下,对于交际任务和口语缺乏足够的训练,因此,口语测试也比较流于形式,各班的成绩也差不多。在实验班实施任务型教学之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具体测试结果见表4
表4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口语成绩前、后测比较
班别&&&&&&&
&N&&&&&&&&&&
前测(X±S) &&&&&&&后测(X±S)
&&&&&&&&&&&&t
实验班&&&&&
48&&&&&&&&&&
6.48±1.73&&&&&&&
7.82±0.91&&&&&&&&&&
对照班&&&&&
51&&&&&&&&&&
6.50±1.76&&&&&&&
6.41±2.43&&&&&&&&&&&
表4的t检验结果显示,上学期(前测)两个班学生的英语会话水平无显著差异,实施任务型教学之后(后测)实验班学生的英语会话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t检验结果证明差异显著。
(四)讨论
总体看来,实验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从以上3份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任务型教学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明显的效果。整个实验过程,在对实验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同时,笔者并没有放松对对照班学生的要求,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是很高,他们班的期末成绩在总体上仍然是全年级最好的。如果在这个班也实施任务型教学,我相信效果一定会更好。当然,在实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的时间不够长,实验的准备不够充分,实验设计不够完善,实验中无关变量的控制也不完全满意等等,这在以后的实验中都是要特别注意克服的。
由于有意义的任务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并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同时,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可转化为后续学习的动力。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大都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同学和环境进行相互租用,不断的调整自己用英语进行思维和交际的经验,然后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一系列活动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在计划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身学习的计划性也得到加强。但在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学生惯于小组讨论,而独立思考的能力削弱,依赖他人的意识增强了,这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总之,实验证明任务型教学确实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从一个规定的教学大纲和一定的教学方法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一个自己课堂教学材料和课堂活动的主动创造者;从一个现成的理论或他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转变成一个以自己课堂教学为主要对象的研究者和理论探索者。
在历时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中,笔者与各位同仁从建构主义理论、双主体理论、心理语言学理论平台出发,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教学论中教学模式的体例,构建出初中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该模式是指为提高初中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交际能力,促进其高效掌握英语和自我的全面发展,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多样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教学过程由任务前阶段、任务内环阶段和任务后阶段这三个环节组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并且他们的地位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按某种比例做静态的组合。由于该模式是强调语言学习的过程性,所以我们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做出全面的、综合评价。此外,该模式有它自身实现的条件,它对教师、教材、教学时空和教学媒体提出了不同于其他模式的要求。通过对教学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如下:通过进行初中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的实验,初中生的听力水平有显著的提高,写的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并且初中生在英语学习适应性方面,其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其学习计划性也明显改善。在另一方面,实验班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未得到提高,其在英语学习适应性中的独立性和学习毅力两个纬度上也没有显著变化。总的说来,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l.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让学生使用目标语来完成交际任务,彻底改变了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
2.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提供的任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这激发了学生在自然的语言情境中,调动其全部的语言资源,并综合运用语言的技能即听说读写技能来达到交际的目的。
3.在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任务的设计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并且学生在执行任务时有充分的活动和表达的自由。
4.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除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外,也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比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用英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七、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把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引入初中英语课堂,这毕竟是一种尝试,难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本次实验仅进行了前测和后测,对长期的实验效果,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收集到数据。因此我们还要在后期的研究中进一步收集有关长期实验效果的资料。第二,在对任务的设计和编排上,虽然我们做了有益的尝试,但对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还是较难把握,比如,任务的难易程度、任务链之间的衔接等问题。同时,怎样把任务的意义和语言形式紧密结合起来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第三,在该实验中根据教师的日常观察,实验班学生的口语水平应呈上升趋势,但没有有效的数据加以证明。在后续研究中,笔者将开发口语水平的测试,收集有效的数据以证明我们的假设。第四,在该实验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但学习独立性比控制班还低,如何在任务型英语教学中处理好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关系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第五,在对教师的培训上,我们只是进行了一些浅层次的工作,在后期的研究中我们将深入开展对教师的研究,如探讨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怎样更新教学观念,怎样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等问题。
该课题的研究结果也许会给广大的为学老师带来一些启示,但由于受研究范围和研究时间的限制,此研究结果仅供参考。值得说明得是,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更不是包治百病的教学良方。在教学实践中,中学教师应创造性地设计体现任务型外语教学思想的方法、内容和途径。此外,中学教师还应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察自己的课堂行为,在验证别人发现的同时,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Jane Willis.1996.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
London:Longman
3.Long,M.1981.Input ,Interaction,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in H.Winitis(
ed.).Native Language and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C],New York: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4.Long M.and Crookes G.1992.Three Approaches to Task-Based
Syllabus Design [J].TESOL
Quarterly,Vol.26,No 1:27—56
5.Long,M.H.& P.Robinson.1998.Focus on Form
[A].in C.Doughty & J.williams(ed.):Focus
Form in Classroom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6.韦红.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实验,广西教育学院学报,,P154--158
7.高华、崔丽杰、董天.从认知心理学看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角色,外语教学研究,2007.7,P161—163
8.农德教.“任务型教学”的概念、原则与模式,广西教育,2003.9,P19—20
9.唐琳.“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实践,P35—37
10.孙小峰.“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甘肃科技纵横,2007年(第36卷)第1期,P179
11.郭梅.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10,P31—43
12.张永利.初中英语开展“任务型”教学的几点尝试,科学教育研究,2007.4,P126
13.陈励.“任务型教学”的实践探索,广西教育,2003.9,P18
14.彭剑娥.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及其传统PPP教学法的差异,安康师专学报,2004.8第16卷,P118—120
15.王湘晋.浅论英语的任务型教学,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第6卷 第4期,P202—203
16.李惠.学生在“任务型教学”中的地位,安徽教育,2005.1,P43—44
17.李小玲.英语教学新途径---任务型教学,甘肃高师学报,2004第9卷第4期,P85—87
18.余萍.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英语任务型教学,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3期,P116—120
19.梁爱民.多元智能理论框架下任务型教学理论研究与模式构建,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第3期(总第127期),P130—133
20.陈远文.中学英语任务型语法教学实践与思考,Crazy English Teachers,P29—32
21.李晓丽.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策略,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年9月第9卷
第5期,P724—725
22.丁佚亚.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探索和实践,教学探索,2006.9,P70—71
23.吴文.任务型教学法的产生发展及反思,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9第17卷 第3期,P289—291
24.刘秋芳.对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的冷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1期,P62—64
25.詹颖.初中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应用[D],苏州大学,2004.5
26.张捷.运用任务型教学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的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5
27.Krashen,S.1981.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
:Pergamon.
28.Widdowson,H.G.(1990)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 ,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9.Candlin,C.1987.Towards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
in C.Candlin and Murphy
(ed):Language Learning Task .[C].Rowley,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
30.Prabhu,N.S.1987.Second Language
Pedagogy.[M].Oxford:OPU.
31.Skehan,P.1998.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CUP.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年级上册英语单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