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两则短文中你认为文章如何才能写好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科学发展观

举案说法,真教作文——初中写作教学内容的确立及其他
——初中写作教学内容确立及其他
马鞍山市雨山区第十二中学& 孙 旺
背景:马鞍山市教育局2012年暑期教师培训;时间:2012年7月;地点:马鞍山市含山县(含山中学)/和县(和县教师进修学校);对象:马鞍山市含山县与和县全体初中语文教师。(本讲座稿件字数:31,796字)
2012年安徽省中考考场作文的节选与评鉴
&&&&&&&&&&&&&&&&&&&&&&&&&&&&&&&&&&&
(现场互动)
【试题呈现】
三、写作(55分)
18.以“&&&&&&&
在其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你可以从“趣”“美”“情义”“做人”中选填,也可以填其他的词语。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备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考场作文】
铺一方宣纸,研一方好墨,捧一盏茗茶,品一阙好词。对着金兽炉上的袅袅青烟,听窗外雨打芭蕉,持一卷古朴的线装本诗词,轻吟浅唱,美在其中。
一、闲云野鹤,闲适之美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万向高山,孤云一片,一点尖亭,几声鹤唳。一樽清酒,一颗闲心。游山玩水,竟可以如此风流。流云是你的旧友,明月是你的孤灯,不惊天地,不泣鬼神,一张纸,一首诗,在心中旋起不尽的涟漪。“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什么,赋予你如此瑰丽的想象,奇伟磅礴,不加修饰,就像千丈瀑布,干净,单纯,震人心魄。而你呢,一副洒脱不羁的样子,写出这样华贵脱俗的诗句。一壶酒,盛尽了月光。你是无家的人,漂泊四方,因为没有哪一扇门、哪一堵墙,可以禁锢住你高飞的思绪,也没有哪一座宫殿、哪一片草庐可以安顿你闲适的心,立于世,却与世无争,带走一缕流云,留下闲适的美丽。
二、铁马冰河,悲壮之美
“位卑未敢忘忧国。”你的脸上,老泪纵横,为了未统一的祖国,为了失地,为了遗民,你不惜拼上自己的一切,沥尽心血,奏响一曲悲壮的歌,好像雄壮的号角声在血染的沙场上哀嚎。“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马蹄踏踏,杀声震天。然而手按剑柄无法拔出,仰天长叹,何处是我报效祖国的战场?一腔悲愤,不能从宝剑里泻出,只能把他和着眼泪,用尽浑身力气,嵌进一字一句中。每一个字,都是带血的愤怒,重如泰山,何处是归依?只有漠漠黄沙,才包容的了你的灵魂。西风残照,无比悲壮。
三、指点江山,豪放之美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矮小的土丘,却写出了刺破青天的气势,狭小逼仄的陋室,却包容了神州大地。“一唱雄鸡天下白”,何等壮阔,若非胸有天下,何来如此雄浑阔大的气场?描点江山,激扬文字,胸有百万兵。从偏僻的山村,到站在长城上遥望九州,从破衣烂衫,到“万方乐奏”。转战千里,战火硝烟,不朽的诗句和不朽的事迹永远夺目。手一挥,万马奔腾;笔一动,全民上阵。大海比不上诗句的热烈,沙漠缺少繁荣的气息。豪放雄壮,美在其中。
烟还在飘,雨已经停了,合上书页,抚平跳动的思绪。诗句,已经牵着我走过很远很远。左手闲适,右手壮美;左手轻柔,右手坚毅。有限的文字,写出无限的世界,美在其中,人生在其中。
【作文评鉴】
(讲座者听讲者互动,评鉴。例如:满分是55分,您给这篇作文多少分?简要说说您这样评分的理由,或者给予一段或几句与您评分相应的“评语”。)
这篇考场作文是被有的老师收录为“考场高分作文(甚至满分作文)”的,考场的评分肯定是高分(甚至是满分)。其实,它就是一篇很充满美丽废话的考场作文;这样的赋予高分,阅卷老师和收录的老师在认识上是有偏差的。这个问题绝对不可以小视!
⑴内容上的知识错误很典型(这里略详述):我们仅看第一个小标题“闲云野鹤,闲适之美”即可。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写于天宝十二载(即公元753年)他秋游宣州时,此时距离他被权贵排挤、政治愿望难以实现而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十年时间了。长期的漂泊生活,使得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落寞、愤懑之情。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的花白中区寻求一种暂时安慰的生活写照。李白一生“仗剑去国”,立志“大济苍生”,其诗总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如此看来,何来“闲云野鹤”,更何谈“闲适”,“闲适之美”就更无从谈起了!李白一生供七游宣城,例如《谢公亭》《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诗歌,都是他游览宣州,怀古而尚友古人、竭力排遣心中忧愤的感时之作。《独坐敬亭山》,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赞曰:“李白此诗传‘独坐’之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350-351页。)
⑵形式上的样式照搬照抄范文套路;
⑶套作、抄袭的痕迹很明显。
【补笔:现场互动的时候,也有不少的老师同意将这篇考场作文评分为50分左右(满分55分);但是,中老年教师都很清楚,这样的克隆作文,或者说套作行为,早已不鲜见,因此一语中的,评价它为20-35分之间。此类现象,在很多的优质生源所在的学校比较普遍,这也恰恰说明,这类作文不一定就是考生的任课老师所传授的技法,如果把责任推到语文任课教师身上,很显然是不负责任的!但如果任此类考场作文依然“风光”下去,必后患无穷;而最终的受害者只能是“考生”,也许其害处在5年之后或10年之后才会显露充分。为什么不可能普及所有的学生呢?因为它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而不是社会痼疾,更不是教育的痼疾。】
与此相反,这样的考场作文它就各具特色,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作文。以下节选一篇考场优秀作文的两个片段《爱,在其中》
(母亲,关心)
夏夜微风,穿过纱窗,吹响窗檐的风铃。随着房间中闪出的一丝亮光——门开了,妈妈来了,我紧闭双眼,让她知道我已睡着,然后赶紧自己去休息。可她没有,脱下拖鞋,赤脚走进房间,唯恐惊醒我。来到窗边,“咔”一声关了电风扇,然后拉上蚊帐的拉链,嘴里嘟嘟囔囔;“这小丫头,睡得跟死猪一样,蚊帐都忘了关!”然后,便慢慢走出去。让那灯光渐渐消失。风儿依旧吹,窗帘在空中飞舞不定,我眼角也出现一条明显的泪痕。
多少次,蚊帐的拉链不时发出细小的、清脆的响声。我知道,爱在其中……
(同学,友爱)
秋天到来,中午休息的时间越来越少,我常常狼吞似的吃着午饭,然后,便如同脚踩飞雁向学校奔去,其实在路上我就发现自己的嗝打个不停。但生性淡定的我认为到了学校就会好。可是似乎上天要看笑话,到了学校,一连串的嗝让我无地自容。我努力克制自己,同学们也听到,一些细碎的笑声传入耳中,没有嘲讽,只有善意。“喝口水吧。”同桌微笑地望着我,拿起杯矿泉水。我感激地看着她,一饮而尽……
矿泉水的凉意让我舒服了许多,在我心中渐渐飘荡,我知道,爱在其中
时间如沙漏一样,静静流淌,每一分,每一秒我都会失去什么,忘记什么,但也会收获让我开心的东西,爱是不变的!我不会失去,也不会得到,因为它一直在我身边。
☆ 联系2011年中考作文阅卷情况及相关数据:
2011年,我们抽样复阅了4217份考场作文(评分在47-54分之间,满分55分)。我们再筛选出198份得分在49分以上的作文,我们惊讶地发现:其中的100篇作文都有明显的套作痕迹,其中更有近四分之一的作文就是明显的抄袭作文,包括乱用寓言体、凡客体、童话体、话剧体、处方体等所写的形式新颖却满篇美丽废话抑或离题万里的作文。后来,我们对这类作文全部进行认真谨慎的推敲,重新商议、核定合理的评分。再后来,在有考生要查分的过程中,我们做了清楚的登记;我们又发现这些作文分散于十多所学校,也基本上都是生源较好的学校,它们并不是集中在某一所学校,或者某一个教学班级。这就足以表明,此类考场作文的存在,不一定是我们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责任!
——这是写作教学现实问题的真切反映和社会反映。倘若把这个问题及其症结,只是简单地归结为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很显然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我第一个反对!我想大家也不会同意!另外,我旁逸一下:我在多次参与省内外的几个地市的公务员考试、组织部门干部晋升职务的阅卷过程中,也屡屡发现类似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极其普遍,所占考场作文的比例几近90%!难怪那些督促我们阅卷的、有才学的高层领导们也情不自禁地慨叹着:“党八股的文章,害死人哪!”难道这些公务人员的写作,也是我们老师教的吗?他们写不好作文是我们老师没有好好教的责任吗?讲不通啊!退一万步讲:这恰恰表明写作教学一定要重视老师的“教”的重要意义,这也恰恰反映了当你还是一名初中学生的时候,你一定要好好地跟着语文老师学习写作的重要意义,为了你的终身学习,为了你的终身发展!
还有一些很奇怪但大家很熟知的情况:①家长跟孩子们说:“作文吗,多读点儿书;多看看作文选;多模仿别人的好作文;买几本满分作文选之类的。实在不行,就多背诵几篇范文,到时候套就是了。”②孩子数学上次考了100分,这次只考99分,家长十分着急,赶紧找老师给辅导去;语文学科上次考试90分,此次考试79分,这原本也不是十分严重的大问题,可很多的家长不太在意(我这话的意思不是说,语文老师都去搞有偿家教),不被重视,语文难教,写作更难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种痼疾。
怎么办?肯定有办法改变这种写作怪现象的办法。作为语文老师,我们的的确确有我们可以作为的地方,我们有自己的责任田,我们有很大的舞台——社会上的那些观念和那些事,我们是无力去改变,也不需要我们去改变的;但我们可以很潇洒地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综合以上现象,可见:初中阶段,写作教学十分重要!
(本讲座中参考观点的来源,详见文后的“重要参考文献”。此处不一一注明。)
我们首先要思考问题的根源和突出的现实——
分三个方面来简要阐述:
一、促进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紧迫性
二、促进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必然性
三、促进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可行性
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长期困扰着作文教学改革的老问题。虽然几十年来作文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在大面积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建立科学的作文教学体系方面还有待突破。
近二十年来,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根本问题逐渐形成了共识,这给解决作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带来了希望。因此,继续努力,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深入研究和认真实践以便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紧迫性。
作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其主要表现在作文课堂教学的理论方面的缺失和实践方面的随意。
⒈“学”与“术”的关系问题——中学作文教学,一直没有形成本学科相对独立的话语系统。在作文教学以及学生作文的评估中,有不少人引入了某些文学创作原理和技法,并固守已相对陈旧的文章学、写作学概念。
⒉开放性和系统性的问题——自建国至今,仍无独立的、被广泛使用的中学生作文教材。因为无“学”,自然难得有“术”。作文教学的无序、弱化,以至在个别地区或学校几乎被取消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即使是在最近编写的几套最新的初、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大部分依然是将作文切合《语文新课程标准》般地作为提示、漫谈式的知识短文附在单元教学之后,或编在各册教材的后半部分,虽有简明、精要、实用的特点,但显然缺乏作为“教科书”的系统性和严密性,难于给学生以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检测性的有效的作文训练。
⒊系统性和逻辑性的问题——作文研究和作文教学改革尚未追本溯源。新时期以来,大批有志之士大胆探索,我们必须承认,在每一面旗帜(如“绿色作文”“轻松作文”“快乐作文”“趣味作文”“快速作文”“创意作文”“情境作文”“新概念作文”等)的背后,都有一个新鲜的见解或一个给人启迪的思想,而且一般都已经拥有了富于操作性的付之于行动的实践案例——所有这些,都给作文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或给予可从中提炼思想理念的矿石。然而,它们还远远不是严密、科学的学科体系。研究它们,总给人一种既已见秀美的独木便急迫想走进博大的森林的渴望。
⒋作文教学实践当中的实用性和操作性问题——很多长期流行的和新兴的作文观念,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理论的地带,从来就不是真空的,不是科学的理论去占领,就是半科学甚至伪科学的理论去占领。中学作文教学是为了培养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基本素养而进行的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作家,它与作家创作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综上所述,对于目前中学作文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不能不深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没有唤起学生写作文的主体冲动,没有真正让全体学生掌握表达的基本技巧,品尝到宣泄感情、敞开心灵的愉悦,人格境界也未能尽情地在用心、动情的作文训练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提升。
二、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性。
分三点进行阐释:
(一)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使得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深化作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课堂教学改革,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以真正培养全体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要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界定几个关键概念。
(一)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使得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深化作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了“语文素养是人们得以终身发展的基本素养”。在语文素养中,写作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写作交际能力也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可见,作文教学是完成公民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作文教学,对文章作用的认识有很大的偏差。古人以文章取仕,认为文章写好了,就可以兴国平天下。所以,写文章,在我们来看,多少是以为很神圣的,也顺带着以为作文教学是要交给学生经天纬地的本领,以为写好一篇文章便可安国治邦,这在很大程度上拔高了文章的功能。”新课标”强调,作文教学要使学生达到这样的标准:“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个标准就是作文教学的规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文水平可能达到和应当达到的标准。
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训练学生掌握最为基本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解决作文课堂教学的缺失,探究并开发相对完备的作文课堂教学的内容系列,形成初中生写作的知识系列,帮助语文老师找到一种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索一种相对有用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我们长期以来不断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二)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切素质教育的开始,都是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步的。学生的语文水平往往是学生素质水平的体现。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和写作的训练。”语文学科落实素质教育,自有其“独当其任的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教育落实素质教育的任务就是教学生由学习到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从正确理解祖国语言出发,学会阅读;从正确运用祖国语言出发,学会写作;直到“一个个学生”都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教学才算是在素质教育中“尽了分内的责任”。素质教育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作文教学理所当然地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写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达到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从素质教育出发,培养初中生的作文素质是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如果把作文素质分解一下的话,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应是以下四个方面:⑴教给学生“精要、好懂、有用的作文写作基础知识”。写作知识在写作训练中起着指导、调节和评价作用,“无知便无能力可言”,心灵(有知识)则手巧(有能力)。张志公先生曾说:语文课“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很显然,必要的有用的写作知识是绝对不可缺少的。⑵培养学生现代写作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根据对中学生作文现状(尤其是初中生的作文写作现状)的调查,他们在作文训练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是:文不切题,漫无中心,思维混乱,条理不清,语句不通,词汇贫乏,错别字多,书写潦草,乱用标点符号,行款格式不对,等等。这些问题是严重的,它告诉我们,初中作文课堂教学要务实,要把培养学生具备现代写作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作为当代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⑶发展学生智力。作文是一种心智活动,作文教学就责无旁贷地担当着发展学生智力的任务。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施登(W&Stern)在谈到智力时曾说:“智力是指个体有意识地以思维活动来适应新情景的一种潜力。”④
其实,每篇作文的写作过程,亦或是社会、工作、生活当中所需要的各种书面文字,都是作者以自己的思维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某个问题,都是作者以自己的思维来适应新情境的需要。在作文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①广阔性,②敏捷性,③灵活性,④深刻性,⑤独创性,⑥批判性,⑦逻辑性。⑷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和教学是不可能分开的,世界上绝对没有不渗透教育的学科教学,作文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精心创造时机、切实有效的育人过程。
提炼一下:中学作文教学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传授知识—培养写作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其中,培养写作能力是关键。能力是知识、智力、技能和情感四位一体的“合金”。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中心,前承写作知识,后启发展智力,达到培养人的目的。这样,作文教学就能走上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美国教育家韦斯特说,没有哪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写作,没有哪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重视写作,人类已进入真正的“写作时代”。我们更应意识到,当前提高全社会和教师、学生对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重要性的认识是多么重要。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课堂教学改革,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以真正培养全体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要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界定几个关键概念。
⒈“新课程背景”:新课程改革以来,呼唤语文教学要渗透人文教育的声音越发高涨,在此背景下开发出来的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以“主题”为线索编选一些相关的文质兼美的文本进行阅读教学,连带也是以“主题”为线索安排了一些综合性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写作及综合性实践能力。但对于写作教学而言,如此安排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写作训练内容、策略、模式,更好地实施新课改的理念。“新课程背景”是指: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在新教材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在新课改的实施形势里,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状况,在充分继承作文教学研究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理论的与实践的研究。
⒉有效性:“有效”是指学生在这堂作文训练课中学会了什么样的技能,能否运用这一技能来表达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观察、体验、感悟。所谓“有效”,并非“无效”,它是相对于过去的“低效”而言的,就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实践、师生的多向互动,达到可以检测的“效益”,即可以检测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必定有一得甚至多种收获。要做到“有效”,就必须在进行作文课堂教学时教学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效果明显。“有效性”在作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应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互动而生成有益的某一个点的写作知识——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自主写作、互评互改或自改以便完成这一个点的训练任务——在教师的恰当指导和同学的互相启发下学生课外自主完善成篇——教师的终极评价只是针对这一个训练点——得出结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这一个点的训练任务”。
⒊写作教学:有别于阅读教学或综合性实践活动、口语交际活动,是关注如何训练初中学生形成写作基本能力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写作辅导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多边互动的行为过程。
⒋课堂教学:有别于学生课外的自主的练笔形式的写作,有别于学生从自身兴趣出发的自发式的写作;“课堂教学”是由老师主导的,内容确定的、目标明确、训练点集中的教与学的活动,受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规定的时间(45分钟)、空间(教室)内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达到相应的训练目标。它要着力解决“放羊式”的初中作文训练的随意性、不可预期性的问题。
三、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可行性。
分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对作文教学终极目标、主要任务、教学效果的正确认识
2.语文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术前沿的关于“新课标”写作教学“目标”的三种解读
3.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一)对作文教学终极目标、主要任务、教学效果的正确认识。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论指出:“学习发生的最佳情境不应是简单抽象的,相反,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能是主动的。”这些理论告诉我们,学生习作必须从熟悉的生活出发,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建构,自我生成,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如地反映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成为作家。这个终极目标是由许许多多小小的阶段性目标所体现的,而阶段性目标又是通过一次次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如果将阶段性目标与终极目标来一个“大杂烩”,作文课堂教学能不“低效”吗?
(二)语文新课程改革过程中(10年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术前沿的关于“新课标”写作教学“目标”的三种解读——
第一种解读的角度:“基础目标”,“发展目标”,“价值目标”。
第二种解读的角度:
⒈“宏观目标”——价值取向:“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⒉“中观目标”——能力达成目标:“良好的写作习惯,积极、有创意的完整的写作过程,内容具体明确、感情真挚地表达;根据需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充实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⒊“微观目标”——课堂能力点:通过作文课堂教学的一个个的单项训练,使学生个体的写作能力得以达成的具体目标,即课堂的能力训练目标,也就是我们所要确定的这些作文课堂教学的几十个能力训练点。而每一个训练点又都分成几个层次,是有序地呈现出来的。
例如:七年级的第一讲《把事件要素写完整》的“训练目标”
⑴了解观察一件事的角度、方法,树立留心观察生活的意识,并养成习惯。
⑵体会观察对把一件事的过程写完整的作用。
⑶试着通过观察能把事情的过程写完整。
第三种解读的角度:可以表述为四个层面上的问题——“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写的怎么样”(效果或评价)。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应是教会学生怎么写,让学生把现有的生活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教学生去表现他们原本不熟悉的东西。所以,初中作文课堂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去深入那原本不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一堂作文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教师的表演是否精彩,不在于学生的举手发言是否热闹,而在于学生在这堂作文课上究竟学会了什么,他们实现了作文终极目标之下的哪一个阶段性的具体目标,他们能否运用这一技能来表达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观察、体验、感悟。
(三)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小学作文训练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初步构建作文篇章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已熟悉了记叙的基本要素,能按时间顺序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也已经接触过说明文和一事一议文章的写作;其中,以写读后感想、观后感想类的文章居多。但是,要把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把一个事物说明准确,把一个道理说清楚,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距离,而这恰恰又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每册课本安排了六次作文训练。作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仅仅依靠初中三年的36次作文练习是很难完成写具体、写准确、写清楚的任务的。一篇篇的作文,从篇章结构到段落词句,要求全面、标准统一,学生难于应付从而失去了作文兴趣,教师由于不容易把握从而失去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信心,训练效果必然是微乎其微。更何况“新课标”中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的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语文教材每册六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写作”也安排了六次语文活动或写作。但仅仅依靠这样较为笼统的训练安排,是很难完成写具体、写准确、写生动的训练任务的。完不成这样的写作任务就不可能使作文课堂教学保证“有效”,就会重走“高耗低效”的老路子。”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说:“(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还说:“要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这些“建议”要有效地落实到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素养,仅仅依靠一学年中按部就班的14次训练(实际上又没有完全去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训练),是很难取得作文教学的真实成效的,仍然不能彻底解决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固疾。更为重要的是,作文教学要想有效,一学年语文教学时间中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训练必须保证三分之一的课时数;实际上,语文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做到,这就已经使初中作文教学“营养不良”了。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日常写作教学的实际困难,我们可以归结为这样几个方面难点:一是,前后相连的写作训练,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上缺少必要的内在逻辑关系,断层很多,一般都不具备一定的系列,因此,教学内容的确定难度就非常之大;二是,教材是按照阅读的主题来组建单元教学选文的,对于写作教学而言,关联不够明确,因此,写作教学的“无序”也就是必然存在的问题;三是,单元编排当中的写作教学内容,只是一般性的知识介绍和普适性的方法提示,它们是很难以成为所有师生都能拿来既可以用的知识和方法,局限性大,操作有困难,因此,写作教学的“术”的困难又必然存在了。
试举两例进行说明:
第一,人教版语文课本中的写作题目:
1.“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2.我从& &&&&&中学到了语文(横线上可以是“报刊”“影视”“游戏”“聊天”等词)
3.围绕“月球”这一话题,展开联想,写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
4.在你的日记本上写下你参加此次活动的心得
5.请以“老照片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6.关于规范街头用字的建议
7.小议荧屏错别字
8.观察夜空中的牛郎织女星,查找有关它们的天文知识,写一篇短文
这些题目共同的不足是:几乎判断不出特定的表达环境、表达对象和作者的表达目的,因而其真实性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原本可以很真实的写作被抽象化,因此就失去了很多的光彩。如果我们把题目稍作修改,或添加表达情境、表达对象的信息,将真实写作的成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很可能被激发出来。例如:
有一位低年级的网友请教你“如何学好语文”的问题,请你写一篇博文告诉他:生活处处有语文。
某杂志征集“老照片背后的故事”,请从你的影集中选一幅照片,并把照片背后的故事写出来告诉大家。
街头的标语和广告牌中常常出现错别字,搜集同学们的发现,向管理部门写一份关于规范街头用字的建议。
你听说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吗?请想象一下他们现在在银河两岸过着怎样的生活写一篇向他们表达问候和祝福的短文。
(郑桂华《虚假写作向真实写作的追求——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指引》,有删改)
第二,苏教版语文课本中的写作安排:
七年级上册教学内容目录
阅读主题:亲近文学&&
写作:有感而发
阅读主题:金色年华&&
写作:说真话,抒真情
阅读主题:民俗风情&&
写作:从生活中找“米”
阅读主题:多彩四季&&
写作: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阅读主题:关注科学&&
写作: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词语的修改
阅读主题:奇思妙想&&
写作:想像
附录一:应用文示例(条据、通知、日常书信)
因此,构建相对完善的写作教学系列,循序渐进地以片段训练为抓手,因段而成篇,是语文教学中促进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为直接、操作性最强、检测性最为明显的策略和途径。
从作文训练的角度来看,片段写作是作文训练极其有效的重要途径和科学方法。作文片段训练的目标具有具体、科学、灵巧而实用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这里的片段,指的是文章局部,是从句到篇章的中间环节,即文章中意义完整、相对独立的一个或几个核心的部分。比较复杂的文章,常常不止一层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个个文章的局部有机地组合起来,才能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能够写好文章局部,就绝对有可能写好一整篇文章;反之,连一个个文章的局部都写不利落,一整篇文章必然是杂乱无章的了。
作文训练要想有成效,方法非常重要。打个比方说,“学画画的人,并不是先去创造整幅画,而是耗费大量的时间去画素描、速写。即使一些有名的画家也是常年不辍地写生。片段写作犹如素描、速写,是写好完篇作文便捷而有效的训练手段。”运用这种方法训练:一是,内容集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一定的中心确定写作要求,力求在一点上真正做到有效的突破;二是,篇幅短,可以有时间和精力逐字逐句地推敲,可以在写作基本训练(语言、逻辑、表达技巧)上多下些工夫,以求达到事半而功倍的良好效果。
为了落实初中”新课标”的要求,更好地完成作文教学任务,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可以遵循这样的作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思路:
以片段训练为抓手,构建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要实践从片段写作和完篇作文的结合上安排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练习,研究和训练的重点是片段训练;同时,以片段训练引导到完善成篇,提高构篇能力,使初中生真正练习好“写具体、写生动、写准确、写清楚”的写作基本功。
初中作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最好不要有杰出的、非常优秀的文章时时出现的期待,但一定要有学生写作过程十分愉快、十分真实的追求。当我们的学生都能够写出真话实话心里话,并积极与人交流同别人分享时,我们学生的作文就没有了空话大话套话成人化了,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就不会是“高耗低效”了。
写作教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陈述与简要解读
现就“写作”板块,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进行逐项比较。以下简称“实验稿”和“2011年版”。
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四学段(7~9年级)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是怎么做的呢?请看:安徽省2007年教科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研究”
省级作文课题之研究过程和成果的简要汇报
一、课题名称的简要阐释。(前面已讲述,此处不再重复)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务实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
⒈1995年,时任马鞍山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的高青春老师,为了配合张志公版语文教材而编写全市通用实验教材《作文训练》。我受命编写其中的一章。主要训练模式是“知识先导-片段训练-修改完篇”,即“以片段训练为抓手,以写作知识体系的建构为目的,以学生为教学实践的主体”的作文训练理念。于是,我们开始了长达七年之久,艰辛而充实、快乐的作文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⒉2005年5月,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在市七中校园里,当时正值安徽省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之时。孙旺和胡良华两位老师在聊天时谈到了“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提出“初中作文教学的无‘序’、无‘法’”问题。于是,我们开始构想本课题研究的事宜。
(二)课题研究的思考谨慎
⒈ 教学实际和教学理论中几个问题的简要辨正。
⑴如下观点和导向的思考:“美是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作要贴近生活”“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语文与生活要生命化、心灵化”。从语文教育的角度来审视这些,我们感觉到,在“生活”二字上,人们总是油然而生敬意。因为,人们在它身上积累了太多太多的褒义色彩和政治意蕴,附加了太多的所谓“人文”的内涵、太宽泛的所谓“创造”“创新”的行动与外延;然而现实中的我们,总是:望“作文教学”而兴叹,百思而难求其真解,使出浑身解数却依旧茫然无措;在过分强调“生活”的重要性时,我们往往忘却了生活的主体——人,忘记了人对生活的感受、反应与思考,忘记了心灵的敏感、多感、善感,精神的超然体验、自由和飘逸是对语文学习、写作的重要内在驱动,忘记了写作过程中内容决定着形式,内涵制约着外延的本质特征,究竟在哪里呢?
⑵中学生是有真切的“生活”的,但往往是不知道如何根据写作的多种需要去提取生活的真实积累和真切体验。例如,中小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家人、老师、同学等,生活和学习的主要环境是家庭、校园;如果教师善于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我们师生一定会发现,仅就父亲(或母亲,老师等)个人为中心点而言,就有:工作、学习、爱好、性格、穿戴、脾气、身材,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同事、朋友、邻居,梦想、口头禅、伤心事、开心事、遗憾事,等等,能命很多的好题目,写出很多的好作文来。因此,我们必须有初中写作教学的“明确的目标、必备的知识、有用的方法、具体的过程、精准的评价、训练的体系、真实的情感。”
⑶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于作文训练的序列是这样规定的:小学1-2年级“写话”,3-6年级“习作”,7-9年级“写作”。
“作文”主要指写作的终极产品,是写作目标得以实现的最终结果;它是人们普遍认同的一个标识。“写作”是行为、是过程,是一种言语表达的动态体验与操作的过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严格意义上应是“写作课程”,它包括了写的活动、目的、过程、方法、情感和产品等,这也是国际通行的看法。(我们的分析,也参考了李海林、荣维东《关于“作文”或“写作”的正名》,《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8期)
⑷中学生学习写作,它需要文章学、写作学的知识与技能,但绝对不等同于文艺创作。初中学生最基本的写作训练,必须在“文从字顺、标点正确、习惯良好、感情真挚”等方面下真工夫,训练出真功夫。
⑸初中生的写作训练是需要模仿的,而模仿的过程,就是“品其神而明晰之”“习其神而运用之”“会其神而内化之”,在揣摩、体会经典作品与优秀习作的用词、笔法、知识、神韵的基础上,激发写作的情和趣,打通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发诸笔端,连缀成文。
⒉ 初中写作教学研究的历史观察与切片。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作教学主要聚焦于写作技巧即“怎样写”的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写作教学发展到聚焦于写作内容即“写什么”的研究;21世纪初,人们重新审视新课程背景下的写作教学,发现应更多地聚焦于写作动因即“为什么写”的研究。根据历史性的观察,我们以为:这三者都不可以偏废,应聚焦于“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写得怎么样”的教学系列和操作策略的研究。应该说,我国目前中小学的写作教学(也即作文教学)正面临着全方位的课程重新建构的工作,这个重新建构,包含目标重建、内容重建、过程重建、教材重建、教学法重建、评价方式重建等;其中,教学内容的重新建构是最关键的。众多的大师和一线语文教师殚精竭虑,正在努力构想和尝试着;我们,不仅思考了,更有务实的研究和实际的成效。(注意:这里的“教学内容”不是“写什么”所概括的)
3.本课题研究成果当中的最大的特色“以‘片段训练’为抓手”和课题教学模式的分析论证。
⑴行为主义学习论关于“学习原则”的观点认为:
①积极反应原则,主张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知识,使学习者对每个问题做出积极的反应。②小步子原则,将教学内容按内在联系分成若干小的步子编成程序。③及时强化原则,一个操作发生后,紧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力量就会得到增强。④自定步调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不强求统一的进度。⑤低错误率原则,在教学中尽量避免学生出现错误的反应,错误的反应会得到令人反感的刺激,过多错误会影响学习者的情绪和学习的速度。
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写作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学生写作的实践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指导过程来设计写作教学,必须“从构成作文知识和能力要素来入手,通过分项训练提高写作能力;这每一项的训练不只是提出要求,而是落实指导的过程。”如,描写的训练,不只是让学生知道‘描写要具体、描写要生动’,而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做到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这个‘怎样’的训练就需要教师进行一系列的过程指导,将写作训练设计为学生能够做的、愿意做的一系列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获得写作得知识和技能。”
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应当是一个线性的发展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整个学段的作文课堂教学有一个合理的整体规划、设计;具体到每一节课,小步达成。即要按照写作能力养成的内在逻辑,分成一个个训练点进行有重点的强化训练,使整个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过程呈现出一种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降低难度,将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于一点或几点。因此,在探究出了写作方法(即“怎样写”)之后,必须有一次针对性较强的强化训练,使之能及时转化成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的教学,因为目标集中、单纯,要求不高,学生很容易达到,很容易掌握,得到成功的经验就多,正面刺激就会得到不断强化,学生就会不断增强写作的兴趣。这就解决了学生不愿写作的问题,强化了学生写作的内在驱动力。
小结:写作的过程和终极目标,应该是写作者说自己想说的话,不得不说的话,情而由衷的话。我们要求学生的作文有“真情实感”,这个“真”与“实”必须是来源于写作者内心的,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的,是在精要有用的知识、方法的指引下,是在特定教学情境的诱导下,写作者才能够表达出来的。只有这样,写作才能真正实现有“真情实感”,否则,它只能是理想中的海市蜃楼。
⑵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的掌握,不仅是保持而且是要经过认知结构的改组和重建,达到简约与减轻记忆的负担的目的。为了防止知识的混淆和有用观念的遗忘,在教学中应采取的策略是: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纵向上不断分化和横向上综合贯通。
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写作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特点,根据写作能力构成的内在逻辑顺序,分解为不同的训练阶段,采用集中而循环训练的策略,帮助学生在“一课一得,得得相联系”的实践积累中,逐步培养基本的写作能力。(加双引号的关键词,是傅继业老师在本课题结题论证会议上的评价语)
⑶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在教学过程中,外部信息(例如“生活”)本身的意义不是显性的,“意义”一定是由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起来的。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了调整和改变。所以,建构主义者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
我们得到的启示是:要善于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在已有的阅读经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探究,自我体验,自我建构,从而获得真正的写作知识,培养基本的写作能力。
⑷从“写作训练”的实验来看:“片段写作”是作文训练极其有效的重要途径和科学方法。片段训练的目标具有具体、科学、灵巧而实用的可操作性与可检测性。这里的“片段”,指的是文章局部,是从句到篇章的中间环节,即文章中意义完整、相对独立的一个或几个核心的部分。比较复杂的文章,常常不止一层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个个文章的局部有机地组合起来,才能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能够写好文章局部,就绝对有可能写好一整篇文章;反之,连一个个的文章的局部都写不利落,一整篇文章必然是杂乱无章的了。作文训练要想有成效,方法非常重要。打个比方说,“学画画的人,并不是先去创造整幅画,而是耗费大量的时间去画素描、速写。即使一些有名的画家,他们也是常年不辍地写生。片段写作犹如素描、速写,是写好完篇作文便捷而有效的训练手段。”(语文特级教师高青春)运用这种方法训练:一是,内容集中,老师和同学可以根据一定的中心确定写作要求,力求在一点上真正做到有效的突破;二是,篇幅短小,可以有时间和精力逐字逐句地推敲,可以在写作基本训练(语言、逻辑、表达技巧)上多下些工夫,以求达到事半而功倍的好效果。
⑸从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课外的语文学习,尤其是写作活动,是教师不可控制的、难以很好地控制的个体学习活动,随意性很大,指导和评价上难以到位,更没有办法做到使“大多数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而在“课堂教学”这个有限的时空范围内,“片段训练”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4.我们的阶段性结论。
以科学的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务实的研究实践,我们认为:在初中作文课堂教学中,要达到有效,就必须以“片段训练”为抓手,引导学生在已经具备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力图建构有用的写作知识的系列,并运用这些知识去进行表达,在训练中培养写作的基本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成果量化的概说。⑴课题组长这里已经收集起来的课题研究的电子稿件与文字稿件中,“教案”与“学案”共119件;“教学课件”97件;市级、省级课题研究的“论文”95篇。⑵全体老师所梳理的、对于课题研究有效的原始资料,经过筛选汇编,有25,1813字。⑶课题研究共有17次大型的课题核心组或全体教师的研讨会议。⑷全市共有20所学校的近200名初中语文教师参与了本课题的研究。⑸课题研讨课,市级以上的有45节次;教研组、校际间的研讨课 157节次。⑹编撰出版了《初中生同步作文训练学案》,共6册约33万字,供三个学年初中生六个学期使用。⑺参与研究的教师的有效“调查问卷”165份,走访、研讨笔录文字约14.5万字。学生课堂训练过程中的成功作文,量太大,很难统计,由参加实验的老师保管,提供它们的分析即可。
单就对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关于写作能力训练点的梳理,就是一个十分细致而庞杂的工程。仅句两例加以简要说明:
【例一】《爸爸的花儿落了》的片段读写结合训练。
【例二】《我的母亲》写作训练能力点的梳理和提炼。
学习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篇课文《我的母亲》(作者胡适),师生共同探究,在对课文第6、7自然段的写法的认真分析中,我们获得了关于写人的基本方法性知识:
⑴写作对象——人。
⑵写作中心——表现人的特点。
⑶写作方法的总结——以事写人:①选择典型事例;②点面结合:一句话写出特点→概述+详述;③多角度(正面叙述、侧面介绍等)表现人物,写出主人公同各类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反映她的主要特点。
⑷现场写作一个片段;教师命题与学生自主命题相结合。
⑸学生四人一小组交流互评,提出建议,修改完善。
⑹班级交流,师生互动评改,教师指导。
⑺课外添加合适的开头、过渡或结尾。使之完善成篇。
教师批阅,对于不完善的作文,教师指导,再做修改,直至基本符合写作训练的目标要求。
【例三】在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课文《口技》后,师生对话,可以获关于“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知识与写作技巧:
⑴写作对象——人。
⑵写作中心——表现人的特点。
⑶写作方法——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①以人衬人;②以物衬人;③以景衬人;④以气氛衬人;场景(气氛)与衬托前后衔接紧密。
随后,教师命题和学生自主命题相结合,进行当堂的片段写作训练。然后小组互动交流,建议修改;班级交流,教师指导,精雕细琢。教师指导完善成篇。
一般的课堂上,总是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的片段只要稍加润色即是一篇很完整的符合写作基本要求的作文了。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自主写作片段集中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写作知识,但要形成能力还得学生自主写作。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方法,在课外加以运用,逐渐便会形成写作能力。“自主”的意思,是学生自由选择写作的对象。比如,在彭家芳老师的案例里,片段训练的表现对象是发怒的老师,那么学生的自主写作,完全可以脱离这一对象,而换成他自己熟悉的对象,只是要求还是要“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片段训练是在教师的导引下进行的,意在要求学生掌握方法,而学生自主写作,则是对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很好检验。
课题研究方式、方法与理念上的喜人特色——分工协作,组织严密
(四)课题组还建设了一个有效的具有较大规模的课题研究联合体。
本课题研究工作繁杂,过程艰巨,绝非一所学校的几个老师所能胜任的。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更需要更多的学校和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形成一个强大的研究团队。实际上我们也这样做了。在语文特级教师高青春老师和教研室陶年生老师的帮助下,课题组吸纳了我市初中语文一批市级骨干教师和校级骨干教师,并在这些骨干教师的带动下,吸引了全市绝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组成了一个有序的、人数众多的课题研究联合体,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智力资源。但是如何运行这一“庞大”课题研究团队?我们建立了一套良好的、有效率的运行机制。课题组建立了有效的组织机构,高青春老师和陶年生老师任学术指导,负责理论及研究方向的指导;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盛慧敏老师任课堂教学指导,负责深入作文教学课堂,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设计、反思、总结;市一中胡良华老师、市星光中学孙旺老师任课题组长,负责协调课题研究进度及各成员的联系、组织;汇集研究成果;召集、组织各种研究活动,处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有关事务。各学校的教科处或教导处主任或教研组长,担任各子课题的主要负责人,也是课题核心组成员。这就组成了严密的课题研究团队。通过这一机制,在各成员学校教师通力协作下,课题研究活动开展得有序、有效。
我们所创设的这个大规模校际合作的课题研究方式,采取更加开放的参与模式,为更多的老师提供了研究、合作的平台,提升了老师们参加课题研究的意识,培养了课题研究的兴趣,做到了教科研成果的共享;因此,本项课题的开展也为大面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科研能力,为大面积的改善作文课堂教学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我们感到,课题为参与研究的老师开创了作文课堂教学研究的崭新局面,使得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重新获得了学生的欢迎和认可。时时处处可常见“百川归大海”的“智慧与情感的升腾、激发”的浓浓情境。
当然,这个省级课题研究上的成果和特色,也绝非我以上几个数据就能说明问题的,它需要我们去认真、细致地整理和总结与提炼,而且要不断地实践、反思,才能更加完善。
⒊我们取得的研究成绩。
⑴我们创生了作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在实践中,我们逐渐摸索出“写法探究→片段训练→交流互动→自主写作→有效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
⑵我们明确了作文训练的目标。我们训练目标的准确定位是这样的:
①总目标:能具体地、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的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具体落实为“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样”四个方面。
②各学段的训练目标:我们依据各年级学生写作的具体情况、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从学生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情感领域的发展出发,对教学目标做了详细分类,对每个学段、每个学期写作教学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了作文课堂教学的行为,提高了教学效率。
⑶我们建构了作文训练的内容体系:我们以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进行较为系统的作文训练,在训练中,教学内容是确定的,训练目标是集中的,写作知识是明确的,教学模式是实用的。教学目标,一旦落实在我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就是已经确定的教学内容。
⑷我们明确了作文训练的评价体系:我们每一个训练点,都有针对性很强的写作“评价标准”,容易操作;我们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动评价、教师评价,通过较为科学性的评价,使学生很容易获得写作成功的体验,培养写作兴趣。
【例如】我们将七年级上册的“训练内容”“训练目标”“评价标准”做个比较,就能明白以上所说的。
【训练篇章举例】
第一讲,这是一件什么事——把事件要素写完整
训练目标:
⒈了解观察一件事情的角度、方法,树立留心生活的意识并养成习惯。
⒉体会观察在把一件事情过程写完整中的作用。
⒊试着通过观察能把事情的过程写完整。
学习过程:
一、写法探究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经历一些事情,或者说我们的一生就是由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事情构成的,比如现在,我们就经历了由小学升入初中这样一件“人生大事”。我们的作文就是从写这些事情开始的,因此,我们必须心里有“很多事情”。但是,真要我们讲清每天经历了哪些事情,或者看到了哪些事情,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是不是呀?什么原因呢?你能说说吗?
你反思的结果是:&&&&&&&&&&&
那么,怎样才算是一件完整的事情呢?我们来看下面的“材料一”:
材料一& 顶碗少年
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这位顶碗少年,当时和我年龄相仿。我想,他现在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相信他不会在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之路上退却。我确信,他是一个强者。
⒈你能概括一下材料中所记叙的事情吗?
⒉你注意到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了吗?跟同学们共同探究它们的作用。
⒊这件事情涉及到的人物有&&&&&&&&&&&&&&
,其中主要人物是&&&&&&&&&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
,经过是&&&&&&&&&&&&&&
,结果是&&&&&&&&&&&
⒋小结:可见,文章中所谓的一件事,是指在特定的&&&&&&&
,特定的&&&&&&&&
,发生在特定的&&&&&&&
身上的事情,事情的过程应当包括&&&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构成事情的&&&&&&
从上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构成事情的几个要素。一篇文章中往往还会记叙几件事,这是因为生活中的事情往往也是相互关联的。下面我们运用这一知识来判断“材料二”中写了几件事,说出理由,并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材料二& 一个美丽的故事
那是一次作文课,老师出的题目是《愿望》。有个得过脑膜炎智力受过一定程度损伤的塌鼻子的小男孩,他极其认真地想了老半天,然后又极其认真地写着写着,那作文写得很短很短,全文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儿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慈祥的老师不仅给了他班级里这次所有作文中的最高分,还在班级里充满感情地朗读了他的作文。更让他兴奋的是,老师一笔一画地写下的批语: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你的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我们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
但是,他并没有马上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等待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
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他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他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那男孩儿咧着嘴笑得真甜。在妈妈的房间里,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妈妈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他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我要送给你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是什么?”
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他双手递过去那个大信封。
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走似的。
是的,人的智力可能会受损,但爱永远不会。爱总会朝气蓬勃,永远垂着绿阴,盛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⒈这是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它一共写了几件事?你能分别判断出它们的各个要素吗?
⒉小结:一篇文章里可以写一件事情,也可以写几件事情,但都要交代清楚每一件事情的几个要素:&&&&&&&&&&&&&&&&&&&&&&&&&&&&&&&&&&&&
㈢方法总结
学习到这里,我们来做个总结吧!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要让它们在我们的脑海里变得清晰起来,就必须要留心每一件事情的&&&&
个要素,也只有把每件事情的要素弄清楚了,我们才能将每件事说清楚,写完整。
二、强化训练
学习了上面的知识,让我们来回想一下留存在我们脑海里的事情吧!
⒈概述这件事:&&&&&&&&&&&&&&
⒉请仔细分析这件事情的几个要素:&&&&&&&&&&&&&&
⒊先与同伴相互口头上把你的“这件事情”说完整,再将它写在下面的方格纸里。
三、交流评价&&&&&&&&&&&&&&&&&&&&&&&&&&&&&&&&&&&&&&&&&&&
把你的写作片段展示给同学们看看,看看大家会给你什么样的好建议,你准备做哪些修改呢?要记录在下面!
同伴看了你的片段的意见是:&&&&&&&&&&&&&&&&&&&&&&&&&&&&&&
你觉得还要做这样一些修改:&&&&&&&&&&&&&&&&&&&&&&&&&&&&&&&&&&&
这堂课,让我们明白,写作文的基础是就是“要有事情”可以写。而“要有事情”就必须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把我们经历的事情记完整,写清楚。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记日记,这样我们就会日积月累地占有大量的“事情”作为我们写作文时的“素材”哦!
同学们,大家可以将我们刚才写作的作文片段进行适当的充实,例如添加上恰当的开头和结尾,再写一两件与之相关联的事情,写成一篇完篇作文。
另外,别忘了要给你的作文加上一个题目哦!
评价标准:
⒈是否交代清楚了事情的所有要素。
⒉事情发展的过程交代得是否完整。
⒊是否能让人读后就很容易明白“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
⒋语句是否通顺。
【作文评改】
你对自己这次作文的评价是:&&&&&&&&&&&&&&&&&&&&&&&&&&&&&&&&&&&&&
同学对你这次作文的评价是:&&&&&&&&&&&&&&&&&&&&&&&&&&&&&&&&&&&&&
老师对你这次作文的评价是:&&&&&&&&&&&&
&&&&&&&&&&&&&&&&&&&&&&&&&&
(五)课题研究过程中几个很有标志性意义的阶段。
序 幕:2006年11月9日,孙旺老师在市第十二中学开设市级骨干教师展示课,第一次将作文课堂教学研究展示在全市初中语文教师面前,引发大家的关注,拉开了本课题研究的序幕。同年12月,孙旺老师在全市初中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做了“课题构想与研究”专题讲座。
2007年1月31日,课题组第一次会议。我们强调,一定要弄清楚两个方面问题:第一,目前,学生学习写作,最需要的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找到了学生最薄弱的地方,就找到了思考和实践操作的突破口。第二,学生完成义务教育之后,他们最终的写作能力体现在哪里呢?我们进行作文教学,进行作文训练的价值又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初中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实际上,写,也就是训练其表达的思维过程。
2007年3月20日,课题组第二次会议。我们明确了研究的目标:①“面向全体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整体提高”“构建初中作文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的训练系列”,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最根本的保证。②着重强调的是:以“片段训练”为抓手,先做好做实这个“段”,然后指导学生自主完篇。这一点,是本课题研究成果当中的最大的特色。(后面要具体阐述)
2007年5月21日,课题组第三次会议。我们明确:“知识要科学,为了‘生成写作知识’的文章或文段的例子要经典、要实用、要有针对性!”训练点的设立是前提,训练点的把握要更清晰,师生互动、共同评价的时间要更充分。
2007年10月11日,课题组第四次会议:我们整理并认真推敲了《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研究——“片段写作”“因段成篇”写作训练能力点与思路》。(参见“结题报告”第20页“附录3”)
2007年11月,课题顺利通过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同年12月6日,在市第一中学,课题正式开题。
2008年1月17日,在市十三中召开课题研究“中期总结”会议。胡良华老师做了课题中期总结,全面总结了课题研究的前一阶段得主要情况,提出了后期工作的方向。孙旺老师就课题2008年的研究课的设计与教学的重点,以及写作训练方案设计等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2008年3月20日,课题组第七次会议:我们就16所学校39位老师的研究情况总结出:我们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一定要坚持“知识探究—片段训练—互动评价—指导成篇”的教学过程。
2008年4月29日,课题组第八次会议。①片段训练的情境设置,必须保证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②“完篇指导”,原则上要和前面的片段紧密结合,指导的过程要力求具体些。③训练思路和训练角度的设置,要有利于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要蹲下身子来,从学生的角度设计“训练目标”“学习过程”。④应给予绝大多数学生一个明确、有效的作文训练的“评价标准”。
2008年5月8日,课题组第十次会议。我们明确:课题研究的作文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求深入到本质性的问题。布置了进行课题研究的征文活动,就做课题论文的撰写做了“务实”“求真”的具体指导。
2008年8月28日,课题组第十二次会议。我们进行了全市范围内的课题研究成果整体总结与反思、提炼和推广。市教科所所长毛运方先生在推介会议上作了重要发言。
2009年3月17日,在市第十二中学、第一中学,课题正式结题。
三、课题研究的遗憾与不足
当然,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缺憾和不足,如写作的科学训练与学生情感世界的结合、训练的定式和变式的处理、写作训练的繁与简、训练要点的科学性等,都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深入和展望
具体内容,因为涉及到老师们和本课题的众多专利问题,恕不能详述。简要列举课题实验中的个例:如七中、八中、外国语学校、九中、十二中、六中、一中等等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感人事迹(只概括地说要点)。[注意]关于作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意义,明天下午,您在市第一中学的作文展示课上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课题组长胡良华老师也将作相应的说明。
五、真诚的感谢:应当说,三年多的研究,我们的确取得了一批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省市专家的精心指导,离不开教育局领导和参与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我们尤其要感谢所有参与研究的一线的语文老师们,是大家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给予我们更多的灵感、更扎实的经验、更真实与丰富的研究成果。
在此我代表课题组一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戏说故事】
据说,蒙台梭利曾经嘲讽过这样一种教育:一个成年人对着关在盒子里的蝴蝶告诉孩子们:“它们是活的,会飞。”
解析:故事的可笑之处不只是在于成年人不肯把盒子打开,让孩子们看到活生生的蝴蝶,而把孩子封闭在由言语所构筑的大盒子里,让孩子们来相信“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真实性”的抽象真实;更可悲的是,成年人(包括传统教育中的痼疾)渐渐地将真是活泼的学生的整个身心变成了“大匣子里的一个无生命的标本”。(陈建翔《简论人的全面学习》)。
其实,这是教育观念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把盒子打开,把蝴蝶放出来,让孩子们看蝴蝶翩翩起舞,看蝴蝶形象的色彩斑斓,看蝴蝶如何在花间自由追逐,自由飞翔;即使不是在白天,即使不是在春夏。
如今,我们随时都可以把活生生的形象展示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去观察、去欣赏、去体味、去歌唱。
【结束语】
《诗经》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就是说,一件事,开始比较容易,但坚持到最后往往很难。成就事业的人,不一定占据了最好的开始,却一定能用心做到最后,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专注和认真,最终走向了成功。——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所有老师们,我们共勉吧。
&走在路上,我们依然执著,前行……
【重要参考文献】
本“重要参考文献”的目录:一方面,它们是本讲座内容的许多理念的来源;另一方面,笔者也是为广大教师提供写作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学理依据和教学案例的索引,以便大家对初中写作教学想做具体的研究和交流所需。本讲座电子文稿中的所有观点和案例,均已公开发表于CN期刊,转引时请标注;若有少许的文字偏差,还敬请读者或作者海涵。
[1]《中学生作文学》第3、4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高志华主编。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57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3]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第182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关于改革语文课程、语文教材、语文教学的一些初步设想》一文。张志公版《初中语文教材(前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作文教学论》第11页,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韦志成主编。
[5]《中学语文教学法》第89、90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作文训练》(地方性通用教材)“前言”,1998年版,高青春主编。
[8]章熊,《中学生写作能力目标定位的初步设想》,《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1期》;章熊,《我对中学语文教学几个问题的看法》,《语文教学通讯(A版)》,2001年第1期。
[9]《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杂志相关文章:
①郑晓龙,《作文教学序列谈》,《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1期。
②曹勇军,《新课程视野下的写作知识教学》,《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1期。
李海林、荣维东《关于“作文”或“写作”的正名》,《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8期。
③邓彤,《作文教学:从混沌走向有序》,《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2期。
④荣维东,《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7期。
⑤黄厚江,《写作教学尤其要弄清楚教什么》,《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9期。
⑥倪岗、杜少凡,《注重过程,强化修改——“过程写作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2期。
⑦蒋洪森,《站在学生的角度教作文——关于作文课堂指导效益的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5期。
⑦黄厚江,《作文教学:能力训练课怎么教》,《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9期。
⑧荣维东,《作文教学:写作体验课怎么教》,《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10期。
⑨蔡明,《作文教学:作文讲评课怎么上》,《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11期。
⑨陈俊江,《作文教学:写作理念课怎么教》,《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12期。
⑩郑晓龙,《作文教学:作前指导课怎么上》,《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1期。
史绍典,《选意按部,考辞就班——作文文体说略》,《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5期。
周京昱,《作文升格课怎么教》,《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6期。
魏本亚,《阮真作文教学思想的当代价值》,《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7期。
郑桂华,《虚假写作向真实写作的追求——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指引》,《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2年第5期。
此外,《中学语文教学》自2008年第11期—2012年第7期连续刊载的王栋生老师的作文教学指导类文章。
[9]马鞍山市专家的言论:
⑴陶年生,《作文教学的“理想”与“理想”的作文》,2010年市级培训讲座稿件。
⑵胡良华老师的文章:
①胡良华,《以片段训练为抓手,构建作文课堂教学》,安徽省2008年教科研成果交流会议上交流。
②胡良华,《教学生有意味地表达生活》,《安徽教育科研》,2010年第5期。
③胡良华,《初中阶段作文生成系列》,2010年8月市级培训会议发言。
⑶孙旺老师的文章:
①孙旺,《激活写作教学的智慧之源》,《中国教育报》,1998年第49期。
②孙旺,《语文补钙,其乐融融》,《语文报·初中刊》,2001年第2期(第一版整版)。
③孙旺,《试论作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与评价法则》,《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7期。
④孙旺,《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写作教学契机把握》,第三届“四方杯”全国中青年教师选拔大赛论文评比三等奖;
⑤《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写作教学的“入”与“出”》,安徽省2008年教科研成果交流会议上交流。
⑥孙旺,《初中作文教学:亟需可操作的能力训练系列》,《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第1期。
⑦孙旺,《中考作文(系列指导文章)》,《新课程导报·中考》2011年第48-52期(共5期的整版)
⑧孙旺,《新课程背景下写作教学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中学课程导刊物·教研版》2011年第22期。
⑨孙旺,《初中作文教学内容建构的三个“必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年第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阅读甲乙两则短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