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品种818的形状和产量

食用菌品种818的形状和产量_百度知道2013年全省食用菌产量统计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3年全省食用菌产量统计
上传于||文档简介
&&福​建​省​食​用​菌​产​业​,​产​量​统​计​,​产​量​数​据​,银​耳​
​
香​菇​
​
茶​树​菇​
​
蘑​菇​
​
毛​木​耳​
​
金​针​菇​
​
0​真​姬​菇​
​
5​杏​鲍​菇​
​
6​黑​木​耳​
​
秀​珍​菇​
​
0​平​菇​
​
竹​荪​
​
7​猴​头​菇​
​
7​鸡​腿​蘑​
​
1​大​球​盖​菇​
​
9​其​它​
​
6​滑​菇​
​
姬​松​茸​
​
1​草​菇​
​
3​大​杯​蕈​
​
8​鲍​鱼​菇​
​
2​长​根​菇​
​
8​绣​球​菌​
​
3​茯​苓​
​
2​灵​芝​
​
5​金​福​菇​
​
4​灰​树​花​
​
9​阿​魏​蘑​
​
4​白​灵​菇​
​
​常​规​菌​合​计​
​
​珍​稀​菌​计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以上内容摘取自《食用菌栽培与深加工技术手册.doc》,若想查看原文格式,请如果您觉得不放心或未尽人意,请复制链接到电脑端访问(同时支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值得珍藏的《食用菌图谱》
值得珍藏的《食用菌图谱》
值得珍藏的《食用菌图谱》
(1)羊肚菌:这中菌生长在深山老林,林荫腐殖土里,一年才出一次。烧菜或做汤都很好,味道非常鲜美。这个有亲身体会,亲自吃过几次。但价格很高,现在野生干货价格700~1000元人民币。人工种植在研究中,还不成熟。(图片)。。
(2)珊瑚菌:珊瑚菌又名“扫帚菌”;该菌体形俊俏,色泽秀美。珊瑚菌科Clavariaceae各属含有不少质地脆嫩、别具风味的食用菌,是我国野生食菌资源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珊瑚菌有很多的品种,颜色艳丽,有红、黄、白等色。像葡萄状枝瑚菌、葡萄状珊瑚菌都可以食用,一般别名帚菌、刷把蕈、扫把菌、--
(3)松茸(学名:是属于口蘑科口蘑属下的一种食用菌类,具有独特的浓郁香味,在日本被视为食用蕈中的极品,可以说松茸之于日本人就犹如松露之于法国人。松茸好生于养份不多而且比较干燥的林地,一般在秋季生成,通常寄生于赤松、偃松、铁杉、日本铁杉的根部,也有寄生在黑松根部的例子,但较为少见。
(4)虎掌菌:是向历代王朝纳贡的贡品之一。这种菌无盖无柄,在菌体上长满一层纤细的茸毛,呈黄褐色,并有明显的黑色花纹,形如虎抓,因而得名。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鲜时有浓香味,干制后香味更浓。虎掌菌每年八至九月生长在高山悬崖的草丛深处。云南省仅有楚雄州和丽江县的少数地区生产,故较珍贵。
(5):杏鲍菇:曾经的珍稀食用菌,现在实现人工栽培,已经变成普通食用菌了。。
(6)猴头菌:也实现人工栽培了,以后实现人工栽培的会越来越多。另外,猴头菌并不怎么好吃,或许是没做好?
(7)鸡腿菇:也是一个被驯化和广泛人工栽培的品质,以至于想找一个野生的照片都难了:
(8)灰树花:不仅营养丰富,而且鲜美可口,可烹调成多种美味佳看,烹调后具有鲜、脆、嫩的特点。可炒、烧、测、炖、冷拼、做汤、做馅等多种吃法。凉拌质地脆嫩爽口,炒食清脆可口,做汤风味儿尤佳。所以现代许多烹饪大师都十分推崇利用灰树花做各种佳看,更是现代化家庭餐桌不可多得的“山珍”。
(9)鲍鱼菇:营养丰富肉质肥厚,风味独特(名字很好听);已能大规模人工栽培
(10)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 (Peck) H.E.Bigelow又名玉蕈、斑玉蕈,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玉蕈属。真姬菇外形美观,质地脆嫩,味道鲜鲜,具有海蟹味,在日本称之为“蟹味菇”、“海鲜菇”。也已经能大规模人工栽培了。
(11)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
(12)阿魏蘑:新疆准噶尔盆地边缘的山前戈壁滩上,夏天生长着几种伞形科的阿魏植物,大片生长后就形成了“阿魏滩”。冬季阿魏茎叶枯萎被雪覆盖,而在来年春天雪化后的5月份,有一种侧耳,乘着温暖和融雪的水分条件,在阿魏枯萎的茎叶上很快生长出菌体来,当地人就称它作阿魏蘑。(竟然也人工栽培了)
(13)榆黄蘑: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玉皇蘑;生物分类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菌盖草黄色至鲜黄色,光滑,漏斗状,直径3—10 厘米。菌肉白色。柄偏生。菌盖鲜黄、油亮,优美喜人。榆黄蘑既具味道鲜美、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的食用价值,又具有滋补强身的药用价值。
(14)大杯蕈:又名大杯伞、大漏斗菌;俗名猪肚菇、笋菇(福建)、红银盘(山西)。英文名Big Clitocybe. 大杯蕈是一种较常见的野生食用菌,成群地生长在林中地上,被产区人民采集食用。因其风味独特,有似竹笋般的清脆,猪肚般的滑腻,因而被称之为“笋菇”和“猪肚菇”。
(15)秀珍菇:是台湾威引进的一种菌类新品,营养价值极髙。每个“秀珍菇”大棚占地2.5亩左右;大棚里一排排支架上,密集的菌包摞成壮观的“兵阵”状;每个大棚容纳10-11万个菌包。只有一片叶子的“秀珍菇”采摘要求极高,长到3厘米左右必须采摘,并立即由冷藏车送走,或深加工,或进大型超市。人工栽培品种
(16)牛肝菌:不仅营养丰富,最重要的是烹调后口味异常鲜美,是吃惯肉类之外的别样美味,是真正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以之烧炒,则成菜口感舒畅,味道鲜美,用之煲汤,则菌香溢四座,香郁爽滑,使完美口味、丰富营养与药用价值合而为一。牛肝菌很多种:白牛肝菌、黑牛肝、黄牛肝、红牛肝—据说暂不能人工栽培
(17)鸡油菌:有时也叫杏菌或杏黄菌。子实体肉质,喇叭形,杏黄色至蛋黄色,菌盖宽3—9 厘米,最出扁平,后下凹。菌肉蛋黄色,味美。鸡油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性味甘、寒。具有清目、利肺、益肠胃的功效。常食此菌可预防视力下降、眼炎、皮肤干燥等病。鸡油菌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名菌之一(无人工栽培)
(18)鸡枞菌(学名:Collybia albuminosa)为白蘑科植物鸡枞的子实体。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之一。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鸡枞仅西南、东南几省及台湾的一些地区出产。鸡枞菌的生长发育与土白蚁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白蚁一旦弃巢他去,此巢就不会再长鸡枞菌。目前人工栽培尚未成功。
(19)松露:是一种蕈类的总称,分类为子囊菌门西洋松露科西洋松露属(学名:Tuber),大约有10种不同的品种。松露多数在阔叶树的根部着丝生长,散布于树底120~150厘米方圆,块状主体藏于地下5~40厘米。松露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造成了它的珍稀昂贵。一种叫白钻石的白松露,要17万人民币一公斤。
(20)竹荪:这个都不陌生,许多人吃过,若干年前是珍稀食用菌,现在已能人工栽培,样子挺怪,弄些图片在下面::
(21)松乳菇:属红菇科、乳菇属,又名美味松乳菇、松树蘑、松菌,是一种深受欢迎的美味食用菌,在中国广泛分布。可食用。味道柔和,后味稍辛辣,味好。已能人工栽培和野外林地仿自然环境栽培。
(22)青头菌:生长在松树或针叶林、阔叶林或混交林地,主产于云南滇西"三江并流"区原始森林地带,生长环境极其纯净,主要生长在树林中的草丛里,每年六至九月出菇。入口细嫩,香味悠长,有浓郁的清香气息。刚出土时有点象球形,以后逐渐展开呈扁圆形,菌帽质地坚固,呈青绿色,表面有一片青褐色的鳞片。
(23)干巴菌:是云南省特有的珍稀野生食用菌,中国其他省份及国外都无法生长。学名:绣球菌,也叫对花菌、马牙菌等。它生长在滇中及滇西的山林松树间。产于七八月雨季,至今仍未实现人工养殖。其貌不扬,黑黑的带有一层白色。但味道却鲜香无比,是野生食用菌中的上品。。
(24)长根奥德蘑:又名长根金钱菌,是夏秋季单生或群生在阔叶林中地上,其假根着生在地下腐木上,分布较广。长根奥德蘑肉质细嫩,柄脆可口,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较高的医疗价值,高血压患者长期食用长根奥德蘑,辅以其他降压药物,降低血压效果甚佳;据研究对肿瘤有仰制作用。很多种--
(25)老人头菌:又名仙人头,老人头生长在海拔1200米以上,松杉木、油杉等针叶林中阴湿疏松的地上,稀有阳光照射且有落叶覆盖的缓坡上更为常见。老人头菌肉质细腻糯滑,富有弹性且滋味鲜美,可与鲍鱼媲美,故被誉为“植物鲍鱼”。
(26)金福菇学名TricholomaLobayensc Heim,属于伞菌目、口蘑料、白蘑属。又称为巨大口蘑、大白口蘑、洛巴伊口蘑。金福菇子实体丛生或族生,形大,菌肉白色或乳白色,菌盖平展光滑、呈半球形,菌柄上小下大、呈长棒状。是珍稀的食用菌新品种。在我国南方及台湾省均有小面积栽培。。。
(27)白玉菇:——超级珍品白玉菇:属于伞菌目、口蘑科、白蘑属,是一种珍稀食用菌。通体洁白,晶莹剔透,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效果;在口感表现上更为优越,菇体脆嫩鲜滑,清甜可口,是极具品味的美味佳肴!很好看,是不是也很好吃?
(28)蜜环菌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真菌的一属;别名:榛蘑、臻蘑、蜜蘑、蜜环蕈、栎蕈;夏秋季在很多种针叶或阔叶树树干基部、根部或倒木上丛生。可食用,干后气味芳香,但略带苦味,食前须经处理,蜜环菌一些种类不可食用。外形相似,菌褶沿菌柄向下延伸一段距离,菌伞基部有1或2个菌环。颜色从白色至金色
(29)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与蜜环菌共生。。
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 别名:绣球菇,绣球菌味道佳美,香味浓郁,嚼味无穷,独具风格,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有强身健体的功能,主要用于防癌、抗癌的作用;绣球菌在西欧各国极为畅销,价格相当昂贵,在日本、韩国绣球菌每千克售价相当于人民币2000多元,但产品很少,不易买到。
牛舌菌:又称肝色牛排菌。此菌因形状和颜色似牛舌而得名。分布于我国河南、广西、福建、云南、四川等地区。夏秋季生板栗树桩上及其它阔叶树腐木上。可食用,但含水多,味道一般。已人工栽培成功。含明胶栋,木糖及阿拉伯糖等。试验有抑癌作用,对小白鼠肉癌180抑制率为80-95%。对艾氏癌抑制率90%。
虎奶菇:又名核耳菇、菌核侧耳、茯苓侧耳、虎奶菌、南洋获苓,其子实体和菌核均可食用。虎奶菇虽然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可以作为蛋白质、钾、钙、镁等元素、多糖等活性物质的重要给源,并可制成预防哮喘病、糖尿病、冠心病的天然的保健药品,但迄今我国尚未开发利用。食用时主要食用菌核。
黄伞:又名:黄柳菇,多脂鳞伞、柳蘑、黄蘑、肥柳菇、柳松菇、柳树菌、刺儿菌、黄环锈菌、肥鳞儿、柳钉、黄丝菌等;实体色泽鲜艳呈金黄色,菌盖菌柄上布满黄褐色鳞片。该菇营养丰富,食之黏滑爽口,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对人体精力、脑力的恢复有良好效果。,。
金耳:金耳,因其颜色金黄,又称黄木耳,因其形似人脑,又称脑耳。金耳含有丰富脂肪,蛋白质和磷、硫、锰、铁、镁、钙、钾等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滋补品,并可作为药用。金耳的滋补营养价值优于银耳、黑木耳等胶质菌类,是一种理想的高级筳宴佳肴和保健佳品。
滑菇:又名光帽鳞伞,光帽黄伞。在自然界多生长于壳斗科(Fagaceae)等阔叶树的倒木或树桩上,松木或未完全死亡的阔叶树杆上也能生长。滑菇子实体丛生,菌盖表面有一层极粘滑的粘胶质(主要成分为氨基酸),表面黄褐色,中部红褐色。外观亮丽、味道鲜美,鲜滑菇口感极佳,具有滑、鲜、嫩、脆的特点。
猪苓:为我国常用的菌类药材,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已能人工栽培
(37)马鞍菌:菌盖马鞍形,宽2-4cm,蛋壳色至褐色或近黑色,表面平滑或卷曲,边缘与柄分离。菌柄圆柱形,长4-9cm,粗0.6-0.8cm,蛋壳色至灰色。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往往成群生长。记载可以食用,但孢子有毒,食用前洗净。
(38)鹅蛋菌:鹅蛋菌煲汤,味道鲜爽,让人回味无穷,被视为煲类的珍品,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中医认为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据说有食用鹅蛋菌中毒丧命的,烹饪时要充分做熟,否则有毒。。
(39)红菇:俗名别名:正红菇、真红菇、大红菇、红椎菌、大红菌、大朱菇,其中以正红菇品味最佳,分布最广,产量最多。福建永安是正红菇的著名产地之一。红菇风味独特,香馥爽口。其味较之任何菇类无法伦比的鲜甜可口;已能人工栽培。
(40)香菇:对于香菇都非常熟悉了,吃过很多次。香菇的人工栽培也很成熟,各地都有栽培。冬菇或花菇是香菇的一种特殊形态,当香菇子实体生长到三分之二大时,如果外界湿度大副下降,表皮干燥,子实体继续生长,撑裂表皮,在菇表面形成花纹。一般生长比较快、个体大的容易形成花菇,也可人工控制形成。
(41)草菇:也是广泛人工栽培的食用菌,都很熟悉了。产出率比较小。
(42)双孢蘑菇:又称白蘑菇、蘑菇、洋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菇类,可鲜销、罐藏、盐渍。双孢蘑菇的菌丝还作为制药的原料。中国双孢蘑菇栽培最多的有福建、山东、河南、浙江等省。。。
(43)金针菇:一个非常熟悉的蘑菇,已能大规模人工栽培。。。
(44)杨树口蘑: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4-12(15)cm,扁半球形至平展,边缘内卷变至平展和波状,粘,浅红褐色,趋向边缘色浅,被棕褐色细小鳞片,气味香,菌肉较厚,污白色。可食用,味道较好。此种菌在我国北方人工杨树林带的沙土上出产量大,是一种很有食用价值的野生食菌。
(45)杨树菇:别名:柱状田头菇,柳松茸,茶菇,柱状环锈伞;地方俗名称为茶薪菇、柳菇、茶菇(云南),柳环菌(贵州),朴菇(福建尤溪、连城),柳松菇(台湾、上海)。因具有松茸风味,日本又称柳松茸、柳锷茸。已能规模化人工栽培。
(46)马勃:称牛屎菇或马蹄包。属担子菌类马勃科。嫩时色白,圆球形如蘑菇,但较大,鲜美可食,嫩如豆腐。老则褐色而虚软,弹之有粉尘飞出,内部如海绵。有许多别名:灰包菌、灰菇、马屁包、牛屎菇、药苞、人头菌、牛屎菌、大气菌、灰菌、鸡肾菌、地烟等,有许多种类,不是都可以食用的
(47)平菇:(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又名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台湾又称秀珍菇)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是种相当常见的灰色食用菇,平时吃得最多的恐怕是平菇了,已能大规模人工栽培。。。。。
(48)凤尾菇 :为真菌植物门真菌环柄侧耳PleiirotussaJurcaju 的子实体。非常熟悉的蘑菇,已可大规模人工栽培
(49)黑木耳:非常熟悉了
(50)银耳:也非常熟悉了。。
&(51)白蘑:白蘑是伞菌中最珍贵的品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钾、钙、铁、磷等矿物质,其形状如伞,洁如玉盘、嫩如鲜笋。每年雨量充足的8~9月为盛产期。夏秋两季雨后,尤其在立秋前后大量地产生在草原上,形成“蘑菇圈”。分布于河北、内蒙古。。
&(52)紫花脸蘑:用人们的话讲特有蘑菇味。它的味道鲜美,蘑菇肉质细腻,很好吃的。紫花脸蘑往往生成蘑菇圈。我们离很远就可以看到这个蘑菇圈,蘑菇圈的直径大小不一定有2-10米不等,圈子的宽度一般在50-100厘米不等。蘑菇圈其表现的特征为这一圈的草比其周围的草色深,为深绿色,周围的草是浅绿色。
(53)焰耳:又称胶勺,因呈勺状而得名。子实体一般较小,胶质,匙形或近漏斗状,柄部半开裂呈管状,浅土红色或橙褐红色在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有时近丛生,常生长在林地苔藓层或腐木上。可食用。另外,据试验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70%和80%。&
(54)地皮菜:又名地耳、地衣、地木耳、地软儿、地瓜皮等,是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一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暗黑色,有点象泡软的黑木耳。地皮菜是一种美食,最适于做汤,别有风味,也可凉拌或炖烧,也是寒性食品。这个该是很熟悉
(55)樟芝是一种珍稀的药用真菌,具有疗效的起源来自于早期原住民因生活型态的关系长期喜欢饮酒,导致罹患肝病变的比例一直是居高不下,但是在喝过以樟芝熬煮的汤汁后,肝病竟然都完全痊愈。以致于一直以来,原住民皆将樟芝视为是最珍贵的药材
(56)桂花耳: 中文别名:桂花菌(云南) 春至晚秋,生于杉木等针叶树倒腐木或木桩上。往往成群或成丛生长。可食用。此种子实体虽小,但色彩鲜,便于认识。该种属含类胡萝卜素等。往往生长在食用菌段木上,被视为“杂菌”。
(57)五台杯伞:中文别名: 五台山杯菌、鸡爪子香蕈;子实体较大,白色。菌盖直径10-17cm,中央下凹成浅漏斗状,边缘无条纹,光滑无毛,表面干燥,具有少数至8个突起的同心环棱,干时不明显。秋季生于山坡草地上并形成蘑菇圈,常群生至丛生。据记载此菌是山西五台山地区著名的食菌之一。
(58):棕灰口蘑:中文别名:灰蘑、小灰蘑。子实体中等。菌盖宽2-9cm,半球形至平展,中部稍凸起,灰褐色至褐灰色,干燥,具暗灰褐色纤毛状小鳞片,老后边缘开裂。菌肉白色, 稍厚, 无明显气味。味道较好,东北及华北地区的松林中大量生长,群众喜欢采食,并收集加工、盐渍出口。
(59)白香蘑:白香蘑(Lepista caespitosa),气味浓香,鲜美可口,与口蘑相比美。但产量较口蘑少,是一种优良食菌。子实体白色,菌盖直径4-10cm,扁半球形至近平展。分布地区吉林、山西、新疆等地区。目前未能人工培养成功。。
(60)四孢蘑菇 (Agaricus campestris L.:Fr.) 又名:又称雷窝子:可食用,能人工栽培和深层发酵培养菌丝体,是优良食用菌。分布于我国河北、黑龙江、吉林、江苏、台湾、西藏、陕西、甘肃、山西、新疆、四川、云南及内蒙古等地区。
(61)斜盖菇:春夏季在林缘附近草地上,散生或群生。分布区域: 香港、青海、四川。可食用,味道好。野生食用菌,还没有人工栽培。
(62)粉紫香蘑:夏秋季在林中地上群生或生长成一条带或蘑菇圈,尤其在内蒙古草原上可形成直径达20-40m的蘑菇圈。分布地区: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等。此种菌肉厚,具香气,味鲜美,很好吃,是一种优良食菌。另外,据记载与云杉、松、栎形成外生菌根。(还没人工栽培)--
(63)钟菌:中文别名:指状钟菌;春季于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成或散生。分布地区:陕西、甘肃、新疆等。经济用途:可食用。钟菌有许多种,如罗马钟菌、圆锥钟菌、皱盖钟菌等,有的能食用,有的不能食用。
(64)佛手菌 :中文别名:爪哇尾花菌。夏秋季在林中腐殖质多的地上或腐朽木上生长。分布地区:台湾、香港、广东、海南、安徽、云南、湖南等。有记载无毒可食。此菌往往因色彩艳丽、形状佛手状而十分特殊。又因孢体具臭气味而误认为有毒。
(65)珊瑚状猴头蘑:生在蒙古栎树上,也生在黑桦、白桦的枯死腐朽木上。它在鲜嫩时白色渐变淡褐色,基部狭窄,生出若干主枝干,主枝干又生小枝,小枝上长着长刺。它的成分和味道完全同猴头蘑,是美味的山珍,同时又是一种利五脏、助消化的滋补的良药。。
(66)高大环柄菇——是亚热带地区一种大型的腐生菌,也是一种土生菌,质地脆嫩、风味宜人的精品。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南、四川、湖南、陕西、云南、贵州等。我国在近年人工栽培成功。高大环柄菇可鲜销,也宜干制。野生采集时易与毒蘑菇“铅绿褶菇”混淆造成中毒事件
(67)灰喇叭菌:中文别名:喇叭菌、灰号角;可食用,味道鲜美。含有15种氨基酸。此菌与云杉、山毛榉、栎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该产品深受欧洲客户喜爱,被西方人称之为美味佳肴.。于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至丛生。分布地区:吉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海南、广东、西藏、四川、云南等。
(68)金黄喇叭菌:子实体小,金黄色至老金黄色,近喇叭状。主要分布地区为福建、河南、广西、广东、西藏、云南、四川等。此菌可食用,味道鲜美,并且浓郁的水果香气。与某些阔叶树形成外生菌根。已能人工栽培,但技术还不太成熟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