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个医生成绩是总结出来的的:绝望的时候心理状态。

有没有一种心理症状是:病人知道自己有某些问题该怎么改变,却习惯了有病,认为有病的自己才是自己?
就是几乎可以说是伴着轻微的敏感多疑内向抑郁长大的,时好时坏并不是很严重,近几年因为一些压力变严重了,已经严重到影响生活工作了。自己主动求助过网络咨询,已经确诊为抑郁症,开始很积极配合,又是查资料又是看书,对抑郁症有一些理解,对自己的症状和原因也有一些了解,但只肯聊天一样咨询,一旦提出做家庭作业就很抵触,每次都说那样做就不是自己了。最后干脆连网络咨询都不愿接受。去咨询室更加不肯。比如他也知道要多与他人交流出门运动运动参加集体活动尽量让自己开朗些不要一直沉浸在抑郁的情绪里等对对抗抑郁症有好处,又总是认为宅的才是自己,不爱运动的才是自己,人超过3人就不发言才是自己,不开朗才是自己,杞人忧天才是自己,甚至认为处处要人照顾的菜鸟才是自己。25岁了还幼稚的像个孩子又忧虑的像个老人,对未来充满恐惧。怕有目标会被目标绑架又怕没目标无所事事,怕要工作又怕没工作,怕嫁人又怕嫁不出去,怕自己独当一面承受更多责任又怕自己无能会拖累他人,就连兴趣爱好都怕,怕没有爱好不知道做什么,又怕有了爱好没了自由。不肯长大,觉得到了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是件很悲伤的事,不肯改变,觉得一旦改变就不再是自己了而是另一个为了生活改装伪造的人。
按投票排序
谢邀。这个问题倒是比较新鲜,虽然本质上跟其他问『这是什么心理』的问题没有区别,但所指新鲜。我就破例说一下吧。 就我所知单个心理症状很少有具体的名称,心理学上对病状和症状或某种思维、情绪的概括,都是一类宽泛的总结。曹舟力老师说的『继发性获益』还有楼上说基本是一样,它具体定义是:『指利用症状操纵或影响他人,从而得到实际利益。它与原发的或由疾病本身的获益相对应,后者指在症状的形成过程中使焦虑和冲突下降。』 你有继发性获益这是肯定的,大多数人也都有(非病态中),而在心理疾病、障碍里也很常见。继发性获益的最好例子,就是李老师写的这篇专栏我以我血溅你脸 - 潜台词 - 知乎专栏 『原发性获益』更适合描述你这个关于『自己』的认知方式。原发性获益定义大致上是:『沸腾的心理能量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宣泄口,于是,转移到疾病中去消耗自己,从而让一个人的性力有了一个体面的出处。』 具体到你的情况中,沸腾的心理能量(或说是动机、动力、精力)就是『成长的需要』,每个人都有这个需要的,每个人都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好更自主更快乐获得更多社会认同。马洛斯说的被尊重的需要、被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要满足,必然要求人作出一定的改变,这些需要其实也是『自己』的一部分,甚至某种程度上说它是核心部分。因为如果没有各种需要,人根本无法形成一个自我(自己)。这些需要之间也会有冲突。冲突导致焦虑。冲突的种类心理学上有分类的。接近型冲突:AB两个目标只能选一个,鱼与熊掌。回避型冲突:AB两个要避免的目标只能避开一个,两相其害取其轻。接近回避型冲突:一个目标本身让人想接近但是又冲突,比如想打电话给喜欢的人又怕喜欢的人对自己不友好。多种接近回避型冲突:多个目标,每个目标都带有接近回避型冲突。 按你的描述,就属于多重接近回避冲突。改变自己有吸引力,但又抗拒。保持自己有吸引力,但也抗拒。 如果不考虑『发展任务』的话,你可以放弃掉对改变自己的需要,实际上也就是放弃变得更自主更有能力,放弃得到别人的认同和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有些人可以完全安于这种状态,所以不满足:心理疾病是让自己痛苦也让别人痛苦的状态。(详情请见心理学上是怎么界定一个人正常还是不正常的? )勉强可以说这种状态不需要心理咨询或治疗。补充一下,发展任务就是人到了一定年龄要表现出特定一系列行为,是一种社会期待性的行为标准。其实『发展任务』也是人固有的属性,不完全是后天的。虽然具体一个人到了某年龄应该如何如何,各个文化中不太一样,但不同文化里都有相似的地方。就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一个孩子出生后到6岁,都在学着控制自己的身体。这几乎是本能的,但同时也是社会期待的。社会之所以会期待孩子0~6岁活动能力越来越好,会说话;那是因为人的确普遍是这么发展的。甚至不需要跟0岁的孩子说: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做出动作。孩子本身本能的就会这么去做。所以,『发展任务』和『人的本能』大有重叠的趋势。到性发育后,对性生活和婚恋有需求,也是有本能的在作用的。希望获得社会认同,也是人作为群居动物的其中一种本能倾向。本能倾向虽然不是本能那么固定的东西,但也是先天存在的。本能倾向和本能的异同,请见即便刚出生的小孩见到蛇也会恐惧,恐惧感应该是遗传得来的,那么它如何遗传?我们对异性或者同性的爱也是先天的,它是如何遗传的?恐惧和爱能够遗传的话,为什么一个人对某些事物的喜好、记忆不能遗传? 。曹老师的回答说明了,猴子更容易学会怕蛇,这就是本能倾向。 所以人想要改变自己,其实也是一种本能倾向。 因为我要复习了,我就不多扯了。我做一些不太负责任的判断,请自行分辨。宅,不爱运动,杞人忧天,不开朗,菜鸟;这些属性不一定会引起抑郁和焦虑,也不一定会让周围环境给当事人造成压力。只有当人用这些属性去跟外界『对抗』的时候才会有外界压力,用这些属性跟自己其他需求(成长的需求)僵持不下不肯妥协无法取得自我内部的和谐才会有抑郁和焦虑。最后说句难听的,大多数心理疾病、障碍的当事人思维都不太好,也不知道这是因还是果。具体到提问者你身上,你对『自己』的定义和理解就是很有问题的。而且你默认了『保持自己就是好』『保持自己才对』的这种认知。奇怪了,凭什么保持自己就是好呢?凭什么只有那些固定的几个模式才是『自己』?不是为了生活改变自己,而是为了自己过得更开心改变自己。人不可能不改变自己的。哪怕你要完全安于宅,不运动,不开朗,菜鸟,杞人忧天的固定自我形态。这也要改变,需要改变的就是放弃『我需要改变,我想要改变』的心理倾向。当然痛苦的时候,要不痛苦,改变是肯定的,问题是改变什么而已。不存在一个『不改变』就能改变痛苦状态的情况。哪怕跑到另一个地方生活,中个一亿彩票后衣食无忧。这也要改变,改变的是外界环境,这样需要人去做些什么才能达成。 佛家说『我执』,要破我执才能解脱,又说『诸法无我』。『我』是一个既定事实,但却不具备必然性,单纯一个『我』是不具备继续存在的合理性的。我的存在是个现实,我的现状是有迹可循的是某种规律下的发展。但现有存在的合理性,不等于继续存在的合理性。我估计说到这里,提问者可能越来越迷糊了。 就说这么多吧,看书去咯~谢谢提问者给我这个话唠的机会。拜拜~。我就不祝福你了。
好像是没有认识到什么才算是自己。胡乱给自身进行定义,贴标签,然后按照这个标签来行事,其实很多人都这么做。但是不能及时调整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这才是根本问题吧。让他写一下,怎么才算是真正的自己,弄清楚这个定义,然后再对症下药吧。
我的理解是,po主似乎在面对一道选择题:(1)要么马上行动起来做出改变(2)要么相信那个江湖郎中的诊断,作为不改变的理由你已经很清楚(2)的荒唐,但又缺乏(1)的勇气?是这样吗?
谢邀!继发性获益。 人还是会本能趋利避害的。 如果在人生中缺乏自主感、掌控感、对自己的生活和世界缺乏使命感,为什么要努力呢?!,欺负人乃快乐之本收起
赞同 好像是没有认识到什么才算是自己。胡乱给自身进行定义,贴标签,然后按照这个标签来行事,其实很多人都这么做。但是不能及时调整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这才是根本问题吧。让他写一下,怎么才算是真正的自己,弄清楚这个定义,然后再对症下药吧。 ———————————————————————————说的真好!这里也有一个很值得探索的内容就是:网络(咨询)是否能孕育出自我?自我是在被动作业中产生,还是在主动创造生产中产生?
你觉得自己心理上出现了问题,可你有真正了解过自己吗?刚上大学时候被要求写一份心理问卷,可那阵子我情绪不好。结果请去做心理辅导。那个老师没有问我太多的问题,只是告诉我,心理学第一步是帮助人了解自我,找到症结,然后只有自己没法解决的时候才会请外力介入。敏感内向的人很多,我也很敏感,你不是因此受困吧?宅的人多了,我也是,可我不认为这是一种病态。别人说我宅的时候我就告诉他我喜静。我也对未来没把握,也有担心,可我一直没放弃尝试。我也不想长大,甚至已经过了家里吃饭有鸡必得鸡腿,有鱼必得鱼眼的年纪。同龄人碰到的问题总是相似的,拿我自己做靶,希望你好起来!!
1. 我不赞同以上的一些评论。2. 所谓的没有足够生存压力是不存在的。每个人的都有生存压力。产生抑郁本身就说明生活压力很大。抑郁症本人不知道怎么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去排解和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硬着头皮上只会加重病情。延迟最佳治疗时间。3. 与其是珍惜自己。不如学会跟自己相处。只有学会跟自己相处才能学会珍惜自己。敏感是对自我不自信的表现。当对自我满意的时候也不会在意很多事情。4. 所谓的站在阳光下好好感知的话相当于劝一个刚腿骨折的人去跑步。因为对于抑郁症来说走不出门是最大的症状之一。我很讨厌别人对抑郁症的人说坚强起来。就好像我们自己不想坚强一样。世间的所有事情本身就是相对的。怎么去判定什么是坚强什么是不坚强。基因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生理构造都不一样。有些人面对问题的大脑反应强烈而已。我们要学会的是怎么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不是搞心理学的。但是我抑郁了半年了。期间住过三次院。所说的都是美国的医生和咨询师讲给我的。希望你能真正的去跟心理医生面对面的谈,每个人都需要把自己内心脆弱的一面交给某个人保管。那种发泄真的比药还要有效。当然我也在接受药物治疗。我觉得很有效。虽然副作用不小,但是我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接受积极信息的能力比自己抑郁的时候加强了很多很多。不知道为什么国内对精神类药物这么有偏见。我在医院认识的很多人都可能终生服药。因为天生自己脑袋中的化学物质就不平衡。只有先解决生理上实实在在的疼痛(心理医生说研究表明心痛确实在生理上有反应,甚至有学者建议把心痛列为一种病)才能进一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我曾经躺在床上几个月。饭也不吃。太难受了就自残。但是我现在完全没有类似症状。因为我首先生理上不难受了。然后我可以慢慢的学会接受自己。懂得自己就是这样。没有必要用社会的所谓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学会与自己相处是一生的必修课。我还在学习。祝你好运。
1、你确定是抑郁而不是焦虑?2、抑郁最大的问题,就是沉浸在之前的模式当中不愿做改变,这其实是在给自己找一个合理的逃避理由。之前的你习惯了用某种消极的方式处理事情,你不愿做出改变,是因为没有人可以给你一个确定的答案,做出改变后你会变得更好,这种对未知的不确定阻碍了改变,而且做出改变是很痛苦的,是需要适应的,抑郁的人是不愿面对这种不适应的。3、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一样,企图通过自暴自弃来博得世人的关注是不可能的,你再怎么在那里顾影自怜,都是没人搭理你的。所以还不如把自己变好。4、你是谁?真正的你是什么样子的?你确定不做事时的你是你,运动时的不是你?5、你对自己的低评价不是他人对你的评价,而是自己胆怯的想要逃避的心理导致的,是自己幻想出来的,对自己低评价认为自己没能力就有理由不去做事,陷入情绪低落就等于有事可干,掩盖了我懒惰我逃避的态度,如此合理化的理由,岂能放弃?我大致可以理解你的心情和状况,因为这三个月来,自己一直间歇的处于抑郁状态,时好时坏,甚至不断有自杀的念头,但自己还是努力说服自己,好好活着。上面的话也是自己之前在状态不太好时问自己给自己说的话,希望可以对你有帮助。还有重要的一点,如果你身边有抑郁症患者,请记得一定不要远离他们。因为很多时候,抑郁症患者因为社会环境而抑郁,但同时他的抑郁又导致身边的人远离他反作用于他们使其更加抑郁,这是相互作用的。还有一点,抑郁岂是自卑这么简单的问题,不要简单理解为抑郁者是因为自卑导致的。他们最需要的其实是支持,往往抑郁症患者最终自杀不是因为抑郁走不下去了,而是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缺乏人的理解与支持才是根本原因。我明白这种感受。不过从另外的方面来讲,与其寻求别人的支持,我们还是要从心底自己给自己支持,明白这一点不好做到,但尽量有意识去做吧。【自杀干预策略】①决不排斥或试图否认任何有自杀念头的“合理性”;②不要试图“大喝一声”就让有意自杀的人幡然醒悟;③要特别注意那些很快“反悔”的人;④要接受他们所有的抱怨和情感;⑤倾听让他们感觉到支持而非绝望无助被指责。突然想起了森田疗法,它就是主要针对抑郁症的。它提倡顺其自然,其实就是带着症状生活,知道自己有那些不良情绪,但是还是要去做应该做的事,而不是一动不动沉浸在情绪中,想着先把情绪问题解决了再行动。有句话说得好:意志不能改变人的情感,但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所以用意志让自己一边做事一边整理情绪。我明白你的感受力要强于周围的其他人,但同时也带来了困扰——抑郁。我知道你是个真真实实的人,你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你不会不开心却装出一副开心的模样,我知道你很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每一个想法,所以一起加油哦!o(∩_∩)o
抱歉,我的话语太过浅显,现特此道歉,并删除原答案。
没有固定的自己。自己在不断变化中。是怎么变化的呢?按照自己的欲求和环境的碰撞中进行。你是什么,取决于你想要什么,喜欢什么,以及在此指导下的实践中环境给你的反馈和影响,渐渐塑造新的你当你不想做什么的时候,我觉得还是不要去做好了,除非为了生活。先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感兴趣的。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在热爱中找到自己,成全自己,满足自己,心里才会活跃和充满动力,然后,才能对更多的事情有新的看法,积极的。这样之后,再去做吧!
你得的是“感觉这才是自己”症。
有,大家都觉得做梦意味着睡眠不好,都在尽量避免夜晚睡觉做梦或者多梦。但是在我这儿是反的。我从记事起睡觉就会做梦,而且早上起来之后还会记得晚上做的梦。我也知道做梦意味着没睡好,我需要改善我的睡眠质量。可是这么十几年我都习惯了睡觉做梦了,我也一直觉得,对于我来说睡觉不做梦才是没睡着没睡好
你所说的这些,作为一个抑郁病人我都能深切体会到,自己也是个回避冲突的人,尤其是抑郁后,这种感觉更加明显,有时在想是由于病的原因带领我到另一个世界,还是自己从未逃离自己那病态的世界,对生活始终没有激情,做起事来不够积极,想法很多,就是自己没法行动起来,始终停留在白日梦阶段,总结一句话就是无法战胜自己,这也是我接下来需要做的,真不想让自己的一生成为悔恨的一生。
如何改变 又不否定过去的自己 世界上有多少人为此困扰 但在这困扰之中同样可以追求幸福 你说你很宅 不知道你知不知道有一部轻小说叫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 你要知道有多少人同样在等待答案 就算在孤独抑郁中也有闪烁的光明。
我不知道上面回答的人到底有没有学过心理学至少我眼中的心理学是没有模棱两可的答案的我想说的是1,网络咨询不可信,不科学2,抑郁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遇到;事实上,我认为抑郁对人有着很大的帮助,前提是你要跨越它。3,“自己”这个概念是不断变化的,不断发展的,停滞不前的自己一定不会是健康的。4,如果自己做不到,请找心理医生,挺贵的,不过为了自己的幸福花点钱,我觉得挺值的。PS:"一旦改变就不再是自己了,而是另一个为了生活改装伪造的人"这是米兰昆德拉哪一部小说的主题?不太记得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如果有人70%的时候都会迟到,你还期望他们变得准时,这种预测岂不有点自欺欺人?他们也许会准时,但更有可能不会这样。很多人对那些经常迟到的朋友感到生气。但生气能改变别人行为吗?也许有时可以,但通常作用很小或根本没用。迟到的人还将继续频繁迟到。若你只是“想要”一个人改变,不可能真正改变对方行为。由于人们倾向于抵制他人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这样做更有可能会固化其原有习惯。更明智的做法,就是接受你的预判结果,而非去抵制它们。直接接受你的朋友多半会继续迟到的事实。请注意这样做并非意味着你总认为朋友要迟到,等哪天他们准时出现了,你还能有意外之喜。这种想法也不准确。接受事实意味着,你真不知道他们何时会出现,但你知道他们很可能来的比自己说的时间要晚。你的预测应当基于现实,而非基于太过积极或消极的期待。大多数情况下,你所预测的只是一些相较而言更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也许在一段时间后,朋友会改变迟到行为,但在这些改变发生时,你应该能事先看到一些变化迹象。朋友对你承诺过他会更准时吗?如果是,有没有比空洞口头承诺更实在的东西来证明?例如去朋友家时,你有没有在他屋里看到像《如何变得准时》之类的书?或者朋友会跟你谈及他努力改变的一些举措?换句话说,你是否拥有确凿证据,来说明朋友正实实在在地纠正这种习惯?让我用另一种方式说明。假如有人和你打赌100美元,说你的朋友在未来6个月,聚会时多半要迟到,你会接受这个赌注吗(即你得赌朋友能经常准时到)?若你不愿打赌,就说明你预计朋友还将继续旧的行为。倘若没有改变证据,那你最好预测他们将来的行为,就是会重复过去的表现。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说“过去确实等于未来”。若你目前预测旧的行为仍将继续,那就直接预判这种情况会往后持续十年。在没有明确证据反驳时,预测相同模式年复一年地至少持续10年完全合理。现在请尽力不加抵制地接受此种预测。不要出于感情原因而试图做出改变。对未来行为的最好预测,来自对过去行为的解读。若对以往行为了如指掌,对方又缺乏任何严肃的改变承诺,你就可以合理期待同样的情形多半会持续发生。变化确有可能出现,但你也须考虑到它不会发生的可能性。当从内心接受这种新预判后,你和朋友的关系会受到什么影响?它是否意味着你要将此人踢出自己生活?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你只是会从此认识到朋友多半还要迟到。但现在这种认识基于更准确的预测,而非不真实的希望,你随之做出的决定也就更加明智。Rachelle和我昨天去了一个预约好的商家。到那之前,我查看了它的网上评价。在六位顾客留言中,有五个0星和一个1星评价,连一个3星的都没有。顾客抱怨服务人员又慢又懒,显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虽然他们最后都享受到服务,但人人都抱怨速度太慢,看得出大家都有点沮丧。那个商家经常令人不满的方面,就是原本应该只需5分钟的预约,最后要拖到30至40分钟才轮上。顾客们那些“原本应该”的想法从何而来?就是其潜意识下的预测。但这些评论者的预测大概有6到8成都不准确,而对这些预测的固执造成了他们的沮丧。当然,我和Rachelle可以换个商家,但这种选择似乎没有必要。我们只是根据那些评论调整了一下个人预测。或许他们在给我们服务时能快一些,但此预约看起来还是要花三四十分钟,甚至更长。由于我们去的前一天是国庆假日(7月4日),考虑这点后,我估计到那里的人数会比往常更多,这也意味着我们等待的时间会更久。有了这些预判,我在动身前便带上iPhone和Macbook,这样我就能听听iPhone里的音频项目,或用电脑做些想做的工作。不出所料,我们最后等了一个多小时。然而,我充分享受了那段等待时间,并没感到生气或是沮丧。因为我没将“原本应该只花5分钟”之类的错误预测带到那里,而是在等待时间里听完了一个音频项目,还做了些网上调研工作。假如对长时间预约等待感觉麻烦,我们也可改去其它商家。但因为在去前有了合理预测,这种变化便没有必要。回到我们那个老是迟到的朋友身上….若你无法忍受一个不守时的朋友,你永远都有让此人离开你生活的权利。但若你仍想维护这份关系,便可灵活应对他们预料之中的迟到行为。你想采用哪种途径,取决于你们之间关系的本质。比如,要是工作关系,对方的迟到会造成财务损失或失去生意机会,也许让这样的人离开工作团队,并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更准时的人身上,才是你的最佳选择。但若此人和你只是普通朋友,而且你们享受在一起相处的时间,那就没必要断绝关系。你只需有针对性地调整个人期待。你不必邀请这样的朋友参加任何需要按时出席的活动。但在时间充裕灵活,他们的迟到也不会给你造成太大麻烦时,大家仍可一起见面聚会。你可以准时到达,同时带上些消磨时间的东西,以防你的朋友再次迟到。在等待时,你便可收发邮件,整理电脑硬盘,或看看好书,听听音乐。我在跟人第一次预约见面时,就会采用这种做法。当我还不了解对方,就无法预测他们能否准时到达。大多数人都会按时碰面。也有人偶尔迟到。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完全不见踪影。不过这都不是什么问题。假如大家来得很早或准时到达,非常好。如果没有,我就拿出iPad看看电子书,直到他们出现。倘若对方压根不出现,我也能独自享受个人时间,做做其他事情。对他人行为进行预测,是人们在潜意识下完成,而且无法主动避免的。我们没法不做预测,因为这就是大脑的一种本能。你的大脑会忍不住预测这句话的最后一个字是什__。也会自动想到数列2 4 6 _的最后一个数是哪个。你甚至会预测到这个缺失的扁旁。所以不用试图回避预测。那样做也完全无效。相反,当你开始预测时,可以主动接受这个现实。只是请尽最大努力,别让个人内心的倾向和抵制,影响自己做出更为准确、灵活和明智的预测。请在考虑普遍行为模式,还有当事人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去观察事情发生的频率和走向。假如我和一些人见过几面,发现他们经常迟到。在那些因迟到会引起负面影响的场合,我会邀请他们前往吗?自然不会。我能聘用他们到一个极其重视准时性的职位吗?当然不能。但我可以跟他们在不用太准时的场合聚会闲聊,一起开心吗?毫无问题。预测在商业领域中又有何种表现?就像我们在个人生活中会屈服于不理性的期望一样,人们在商业世界中也会犯相同错误。人们常会达成失败交易和做出糟糕投资,之后出于情感因素,又试图说服大脑修改自己的预测。本来想的是“若我继续持有这个投资很可能会赔钱”,经过一番自我争辩后,却变成了“我相信这个股票很快就会开始上涨势头”。好的预测不带感情。你也许应该考虑情感因素的作用,特别在对他人行为进行预测时,但让自己的预测受到感情影响绝非什么明智做法。好的预测会基于可辨识的行为模式,而非什么希望、神迹,或不现实的概率性事件。因此,好的预测,需要有力数据支持。若你只是生意场上的新人,就没必要马上预测自己在此领域的长期表现。你需要先做上几笔生意,开拓一些新收入来源,让你的行为能力经受考验。之后你才能获得一些数据,从而看出自己的商业才能将如何发展。有了这些数据,加上不带感情的良好预测,你才能判断并锁定个人事业可以成长的领域。人们会犯的一个普遍错误,就是根据他人经商结果来预测自己的生意。这好比用他人的准时性来对自己进行预测。你可以选个跟自己差不多的对象,做出还算准确的预测,但你的选择本身就很易出错。别人迟到并不意味着你也会迟到。不过,你仍可从他人身上学到的,就是哪些行为模式更有可能导向成功。许多人只是试图在行为层面上进行模仿,但若你不了解产生这些行为的想法、信念与动力,想要准确模仿便十分困难。而模仿他人想法和信念同样非常困难。很多时候,连那些成功人士都不知是哪些想法造就了自己,哪些想法又没什么贡献。许多试图分享这些成功模式的书籍彼此都相互矛盾。当有人宣称是通过拥有强烈职业道德和惊人努力付出才取得成功时,另一些人却声称成功实际上是种优雅、放松与自然流畅的状态。假如你想模仿他人成功模式,我建议你真正需要模仿的,是他们的预测本领。你不必复制他们的想法、信念,或行为。你只需理解他们是如何做出预测的。倘若你能明白他们做出那些预测的原因和方法,你也能学会做出相同的预判。如此一来,你便可获得一种正确的洞察力,在相似领域中做出明智选择。比如,你想在股票投资上模仿沃伦·巴菲特,请不必复制他的行为,也别操心去模仿他的想法、信念和自我形象。相反,请想办法理解他做出那些预测的原因和方式。他为何期待某些公司可以升值?在做出这类预测时,他考虑了哪些因素?若你能理解他的这些预测,就能做出相似的有益投资决定。可能你也注意到那些有着出众社交技巧的人,和人交往时也能做出熟练预判。他们可以很好掌握别人对不同刺激会如何反应。当某种行为让人觉得诡异之时,他们便能准确预判,稍作变动就可使之显得性感迷人。若你一直在阅读我的被动收入系列文章,也可利用这种方法改善个人收入技能。不要着急想着出门就会赚大钱。先静下心来思考哪些机会将比其他方法更有可能成功。想想那些即将发布的新产品。你觉得它们的销售结果会怎样?对于微软的Surface平板电脑你怎么看?它将是个杰作还是一大败笔?新的Google Nexus平板呢,还有iPhone 5等等。你预计哪种产品能获成功,为何如此?你的预测是基于哪些因素?假如你想创作一本电子书作为自己下一个被动收入来源,就去亚马逊网站上,搜索你感兴趣的那些话题,看看最畅销的书籍有哪些。你能否看出这些书为何畅销,而同类型的其它书却默默无闻。当然作家本身是个重要因素。那些受欢迎的作者比没有名气的作者更有可能获得成功。但为何有些无名作家的作品也能引起巨大轰动?那些起作用的因素又在哪里?是他们对创作领域的选择,还是写作技巧、市场营销、定价策略等因素发挥了作用?看看你能否预判到哪些因素重要,哪些却不是。当然,运气和偶然性有时也会起作用,但即便对那些初次创作的作家而言,仍有很多因素可以人为掌控。为何不通过复制那些更有可能导向成功的因素,并避免那些会引起失败的因素,来全面增强自己成功的优势?举个例子,倘若明知某领域里的书籍都没什么销量,为何还要费力写出一本呢?当你拓展出对市场销售好坏做出更准确预测的能力,在准备创造和发布自己产品时,你也就有了做出更佳决定的能力。我在建设自己网站时采用的一个策略,就是会关注网站流量上的尖峰时刻,并注意是哪些文章带来了这些尖峰流量。我尽力去理解为何有些文章会带来巨大流量,而大多数文章只是表现平平。有了这些认识,我就能更主动创作那些预期会带来流量的好文章。我利用数据改善个人预测能力,再用自己所学做出更佳决定。当然我并非总是正确,但通过这些实践途径,我的预测结果确实获得了显著提升。让自身预测更准确一点,你做出的决策就能更明智一点。经过几年积累后,无论在个人生活,还是事业领域,你都可能获得进步非凡的成果。总而言之,你的大脑天生善于做出预测。请让它做好本职工作吧,你只需在预测时尽力保持冷静公正的态度。让个人决定基于那些灵活明智的预测,而非被太多情感因素所困扰的期望。哈尔滨和昕心理(微信号:hexinxinli)心理咨询电话:5在线q q 咨询:地址:哈尔滨道里区石头道街18号东方明珠大厦2004室网址:www.hexinxinli.com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当你感觉到心跳加速,手心出汗,食欲不振时,爱神的箭很可能已经射中了你。爱情的到来并不是偶然的,当身体内某些特情人节有恋人或者爱人跟你一起过吗?情人节对你来说又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写给跟我一样的“单身狗”(题目是灰姑娘时间就是这么个东西:几年前我在公共场合听到小孩哭闹,都会特别烦躁,能有多远躲多远;几年后,再听到孩子哭闹,我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碰到朋友向你请教,无论你如何说他就是不听,而你自己内心又觉得确实站在他的位置上帮他忙每个人心中总有那么一点邪恶,这些邪恶是如何被培养出来的呢?首先,从家庭治疗师的观点看,能养“狼”的家庭结构一“海浪涌起 ,水波潋滟。每一天都在同一个时间看日出,就像每一天在同一个时间看日落。这么看了三五载,才发现过海在一次团体成长小组活动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我替别人难受。伙伴M蜷缩地打坐在软软的沙发里,往后缩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碰到朋友向你请教,无论你如何说他就是不听,而你自己内心又觉得确实站在他的位置上帮他忙有朋友看到阿苏推荐一系列的心理学书籍,问阿苏能否推荐一些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的电影,下列10部老影片适合孩子和父问:经历了挫折之后,我不时会想如果小时候经历一些挫折教育,会不会面对挫败的时候,跟头就不会跌得那么惨烈?茉茉巧克力女孩日13时许,永昌县某超市,一女孩因偷拿几块巧克力被查获,被叫家长赔付。女孩父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人开始絮絮叨叨地说“学习学习,学习最重要。”关键是这群人既不是应考生也不是教育工为什么爱让人迷茫?心岛信箱里,来信的人中绝大多数都是女孩子,咨询的内容又多数与爱情相关。爱情来了,我们担心不关于“隐性创伤”这个话题是我最近在很多来访者身上体会到的,我对于“隐性创伤”这个定义是这样确定的:“一个人在AH的婚礼在热心的朋友圈里滚动刷了好多天,随之而来的评论也扑天盖地。表达羡慕的自然是大多数,毕竟佳偶天成、郎很多家长觉得早上是一天中压力最大的时候,时间最仓促,不断的重复提醒,而孩子却磨蹭的要命,甚至因为一件衣服不合心意大哭大闹。家长的反应就是唠叨和催促,大叫“快快快”,这样开始一天对任何人来说都太恐怖了。 不同发育水平的孩子对于离婚、为什么会离婚以及离婚以后会发生什么这些问题自然有不同的理解,父母因此需要根据孩我认为,她是我所知道的最仁慈、拥有最高尚灵魂的人,我身上最好的东西都要归功于她。——奥巴马谈自己的单亲妈妈今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我们就能感受到对方向我们表白爱情时的心情和压力。所以,拒绝对方时,我们就必须要维护对方的尊严,注意对方的感受。“情商”这个概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情商,顾名思义,情绪的商数EQ。那么情商包括哪些部分呢?我更倾向于从它的是人都有情绪,情绪好了喜露在脸上,情绪差了表露在吵架上。对于吵架,它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缓解双方情绪的绝佳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人开始絮絮叨叨地说“学习学习,学习最重要。”关键是这群人既不是应考生也不是教育工问:经历了挫折之后,我不时会想如果小时候经历一些挫折教育,会不会面对挫败的时候,跟头就不会跌得那么惨烈?茉茉在董洁和潘粤明的离婚争执中,我们能从中看到一个婚姻面对解体时的痛苦与挣扎,无论是出轨还是赌瘾,一个又一个令对闹闹妈说元旦起,二胎就合法啦!生二胎,不仅是夫妻俩的事,更是老大的事!有了弟弟或妹妹,原来的"专宠"待遇消失如果将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人比作迷途的羔羊,那么他们手中通常都持有地图,却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有机会打开看一为什么喜欢玩微信“刷”屏人人渴望被关注,都认为自己的存在很重要。因此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晒”,自己这里一“晒女朋友总是以儿子的聪明为自己的骄傲,昨天却在微信里说“儿子第一次期中考试数学才考了60多分,我的心碎成了八瓣Denis在她40岁生日当晚大发雷霆。她的丈夫Tom送她生日卡片,没有让他们8个月大的女儿递给她,她想:“他初春的北京,空气中还带着丝丝的凉意,但我们“教练型父母”的培训课堂里却是春意盎然,近40名家长们在我们设计的在一次团体成长小组活动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我替别人难受。伙伴M蜷缩地打坐在软软的沙发里,往后缩“海浪涌起 ,水波潋滟。每一天都在同一个时间看日出,就像每一天在同一个时间看日落。这么看了三五载,才发现过海硕士毕业三年,我有了喜欢的工作,跟爱的人结了婚,置下了不大不小的房子。这个时候、这个年龄,我应该生孩子了。是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关系中的问题,那是我们情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情绪的重要来源。广义的关系当我回想我年轻的时候,我总是逃避我对抑郁症的无知。那时候,我认为我并不知道有任何人受它的影响。直到后来我意识作为咨询师,我知道,孩子出现了网恋、早恋、厌学、辍学等等问题,而那深层的原因却并不在孩子自身;作为咨询师,我12月中旬,复旦大学医学研究生投毒案落下帷幕。两位青年才俊的陨落,带来两个家庭的悲剧,也留下很多警示。林森浩作为咨询师,我知道,孩子出现了网恋、早恋、厌学、辍学等等问题,而那深层的原因却并不在孩子自身;作为咨询师,我爱情是一门艺术,人们要学会爱情,就得像学其他的艺术——如音乐、绘画、木工或者医疗艺术和技术一样的行动。
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12月中旬,复旦大学医学研究生投毒案落下帷幕。两位青年才俊的陨落,带来两个家庭的悲剧,也留下很多警示。林森浩我一直觉得“接纳自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接纳,意味着对自己的无条件爱护。虽然很多人说“我很爱自己”“我觉得自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关系中的问题,那是我们情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情绪的重要来源。广义的关系吃饭时,哥哥看见弟弟用左手吃饭,羡慕地说“一般左撇子都很聪明的。”我说:“左右手都很重要,分别与左右脑相连接一个人的性格究竟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无论你之前是否有没有学习或者了解过心理学,此时此刻你要记住的就三个!接下人是群居和关系的动物,对各种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朋友、恋爱婚姻关系的需要是最本质的需求。可有些人,既渴求人自从进入一夫一妻制社会后,“出轨”一向就被是视作为亲密关系中的头号杀手。“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很多长辈觉得,小孩子是没有什么情绪的,哭和闹都是孩子的正常生理反应。事实上,我们的孩子笑也好,哭也好,里面都当你感觉到心跳加速,手心出汗,食欲不振时,爱神的箭很可能已经射中了你。爱情的到来并不是偶然的,当身体内某些特hexinxinli和昕心理咨询中心整合多位教授,博士和硕士等优秀心理咨询师,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的心理咨询师保证了良好的咨询效果。为多个群体解除了心理困扰!热门文章最新文章6.雷区,流更多的汗不等于减更多的肉!hexinxinli和昕心理咨询中心整合多位教授,博士和硕士等优秀心理咨询师,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的心理咨询师保证了良好的咨询效果。为多个群体解除了心理困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总结出来的歪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