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术与设备 机电系统及自动化 机器人技术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摩擦学与润滑 那个是电子工程专业

及旗下全部分类
打开微信扫一扫,关注圣才:
sc100xuexi
认证官方微博
认证官方微博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080200 机械工程发布人:&&发布日期: 16:16&&共1169人浏览
学科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003 机电工程学院
080200 机械工程
普通招考的考试科目
在10月末对外公布,
请留意查看
1.机器人学
2.机电一体化技术
0451-6414422
caihg@hit.edu.cn
1.仿生与医疗机器人技术与系统
2.空间与特种环境机器人技术与系统
3.工业机器人技术与系统
wangsg@hit.edu.cn
1.纳米尺度几何量与机械量测量与表征
2.汽车安全技术检测和发动机故障诊断
zhaoxz@hit.edu.cn
1.数字化与自动化制造
2.精密与超精密切削理论与刀具
3.新能源装备
yxyao@hit.edu.cn
1.空间机器人技术
2.生物机电一体化技术
3.传感器技术
dlrhitlab@yahoo.com.cn
1.机器人技术
2.宇航空间机构
3.微机械设计理论
0451-6413857
dengzq@hit.edu.cn
1.纳米级微驱动及微操作机器人
2.微小型与仿生机器人
3.医疗与康复机器人
lnsun@hit.edu.cn
1.超精密加工与纳米技术
2.精密非标设备的设计与制造
3.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ycliang@hit.edu.cn
1.航空宇航摩擦学
2.航空航天轴承及其可靠性
3.摩擦学集成测试技术与装备
lqwang@hit.edu.cn
1.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
2.机械结构力学及结构非线性与稳定理论
3.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结构动、静态分析
N.Lu@hit.edu.cn
1.超精密与微纳制造
2.可持续制造与系统
kaicheng@hit.edu.cn
1.先进制造技术
2.复杂装备状态监测与维修决策
3.数控技术与装备
0631-5687890
zhongss@hit.edu.cn
1.电液伺服系统
2.并联机构分析与控制
3.系统集成技术
hjw@hope.hit.edu.cn
wschen@hope.hit.edu.cn
1.液压传动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
2.液压流体能量存储及转换关键技术研究
3.液压技术可靠性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
jjhlxw@hit.edu.cn
1.交流伺服技术
2.CAD/CAM/CAT
3.信号处理技术
hao_minghui@163.com
1.微纳米技术
2.航天地面设备制造技术
3.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zgyqx@hit.edu.cn
1.压电驱动理论与技术
2.环境友好润滑材料与技术
3.摩擦学功能材料
0451-6413802
qujianjun@hit.edu.cn
1.特种加工技术
2.微纳制造
3.机电控制技术
wangzl@hit.edu.cn
1.医疗机器人系统
2.仿生与军用机器人技术与理论
3.空间机器人技术与理论
meylfu@hit.edu.cn
1.薄壁智能结构振动与控制
2.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控制
renby@hit.edu.cn
1.机器人技术
2.机电一体化装备技术
3.航天地面仿真与测试技术
jzhao@hit.edu.cn
1.摩擦学及其控制技术
2.智能化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
3.汽车现代设计技术
sby@hit.edu.cn
1.流体传动及控制气动技术方向
2.全物理仿真实验系统的研究方向
3.虚拟装配技术及其关键元器件的研究方向
baog@hit.edu.cn
1.机床的数字控制技术
2.智能加工技术
hongyafu@hit.edu.cn
1.振动与噪声控制
2.机械动力学
3.旋转机械转子动力学
chenzb@hit.edu.cn
1.金属橡胶技术
2.微流控技术
3.康复工程
jhy_hit@hit.edu.cn
1.超精密加工技术
2.微纳制造技术
3.超精密测量技术
taosun@hit.edu.cn
1.微电子及光学难加工材料超精密研抛新技术研究
2.软骨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
zhaiwenjie@hit.edu.cn
1.具有面部表情及多感知机能的仿人全身机器人与人工情感
2.具有多种移动方式的类人猿型机器人、攀爬移动机器人
3.工业机器人技术、谐波齿轮传动及新型机械传动、六维力-力矩传感器
wuwg@hit.edu.cn
1.一次性机械设计和制造理论与技术
2.伺服执行机构的电动加载控制与试验技术
3.航天航空精密零件加工检测一体化技术
glwang@hit.edu.cn
1.特种加工
2.微弧氧化
dishichun@126.com
1.超精密磨削加工技术
2.金刚石切削加工技术
3.超精密复制(注塑与模压)加工技术
zhaoqlyx@gmail.com
1.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
2.微纳制造技术
3.工艺自动化检测技术
chenmj@hit.edu.cn
1.智能维护与远程健康监测
2.可持续制造
3.制造过程管理
jyan@hit.edu.cn
1.航天机电一体化技术
2.航天材料工程技术
houzx5629@hit.edu.cn
1.微细特种加工与控制技术
2.智能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
3.特种加工工艺与装备制造技术
jichengbai@hit.edu.cn
1.机械系统动力学及控制;
2.振动与噪声控制;
3.旋转机械故障诊断、可靠性及寿命预测;
jiaoyh@hit.edu.cn
1.压电发电与俘能技术
2.超声波应用技术
3.运动仿真及其模拟装备的关键技术研究
xietao@hit.edu.cn
1.智能服务机器人
2.工业机器人
lrf100@hit.edu.cn
1.机器人技术
2.机械传动
3.机构CAD及其仿真技术
dwtang@hit.edu.cn
1.精密、超精密加工表层形成机理及相关技术基础研究
2.光学晶体超精密加工表面完整性的评价、表征和控制方法研究
3.超精密加工工艺及超精密切削过程有限元仿真
whx@hit.edu.cn
mejgli@hit.edu.cn
1.医疗机器人技术
2.先进机器人机构与控制
3.危险环境作业机器人技术
duzj01@hit.edu.cn
1.微纳操作机器人技术
2.纳米级微驱动技术
3.微装配技术
rwb@hit.edu.cn
1.特种加工及机电控制技术
2.微细制造和纳米加工技术
3.绝缘超硬材料的电加工技术
guoyf@hit.edu.cn
1.计算流体力学(CFD)
2.流体控制元件基本理论
3.微流控系统
lisongjing@hit.edu.cn
1.数控机床绿色工艺评估及数据库开发
2.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技术研究
gaodong@hit.edu.cn
1.生机电一体化技术
2.多指手的操作控制
3.机器人传感技术
jiangli01@hit.edu.cn
1.机器视觉
yzcheng.com
1.汽车车身成形
2.板料冲压成形
3.模具设计与制造
gchxl@hit.edu.cn
1.仿人灵巧手技术
2.空间机器人技术
mhjin@hit.edu.cn
1.光学零件的大气等离子体加工技术
2.超精密机床设计及超精密运动控制系统设计技术
3.微细超精密加工技术
bradywang@hit.edu.cn
1.电液伺服控制
2.系统辨识与多自由度振动控制
cdc@sina.com
1.微纳米加工及检测技术研究
yanyongda@hit.edu.cn
1.船舶推进器/再生能源装置设计研究
2.高性能船舶快速性设计研究
3.节能减排
dazheng.wang@hitwh.edu.cn
1.机械CAD及仿真技术
2.智能设计与决策
mcadyhy@hit.edu.cn
1.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
2.电火花加工机理及仿真技术研究
3.快速成型技术研究
xdyang@hit.edu.cn
1.并联机构设计与控制;
2.液压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
3.仿生机构设计
jianhz@hit.edu.cn
1.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
2.先进工业机器人
3.精密操作机器人
yjliu@hit.edu.cn
1.机械表界面摩擦学设计
2.功能表面结构表征与重构
3.航空航天轴承齿轮与密封技术
gule@hit.edu.cn
1.机电液混合传动系统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
2.机电液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多级耦合动力学
3.机械系统效率影响参数优化及寿命预测
liuming@hit.edu.cn
1.交流伺服技术
2.控制理论
3.信号处理
hao_shuanghui@163.com
1.医疗机器人技术
2.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技术及系统
3.康复助力机器人技术
wdm@hit.edu.cn
1.压电超声换能器声作用机理及应用
2.基于FBG/BOTDR/ROTDR光纤传感网络的温度场与力场的耦合作用机理及全寿命分布式光纤在线健康监测
3.超声驻波声悬浮技术
dhj@hit.edu.cn
1.空间机器人
xiezongwu@hit.edu.cn
1.超声波理论与技术仿生水下推进理论与技术航天地面模拟器技术
jkliu@hit.edu.cn
1.大型设备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2.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与应用
waiwaiyl@163.com
1.超精密加工及微纳制造
2.微小零件机械加工技术
3.精密机械设计与制造
qshbai@hit.edu.cn
1.空间机构与系统技术
2.超声波应用技术
3.光纤传感检测技术
wangwuyi@hit.edu.cn
1.仿生机器人与仿生控制研究
2.微小型移动机器人研究
wguo01@hit.edu.cn
1.空间机器人标定、运动学、动力学及控制
2.冗余度机器人
3.轨道工具更换的研究
lyu11@hit.edu.cn
1.机械动力学,多柔体系统动力学,虚拟样机技术;
2.CAD与CAA整合技术(ICADA)
3.机械结构非线性分析与稳定理论;
lan_p@sina.com
1.微纳米机器人
xiehui@hit.edu.cn
1.仿生机构与系统
2.仿生控制
3.移动机器人
limt@hit.edu.cn
1.穿戴式外骨骼助力机器人
2.模块化自重构变形机器人
yhzhu@hit.edu.cn
1.智能数控系统
2.重型机床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
3.重型机床误差建模与补偿技术
hanzy@hit.edu.cn
1.超精密加工理论与技术
2.天然金刚石刀具加工机理与工艺
zongwenjun@163.com
1.机器人学
2.生物医学工程
1.智能机器人
2.医疗机器人
3.微小型飞行机器人群体
max@hitsz.edu.cn
1.工程机械机电液及其智能化技术
2.大型机电设备的安全及故障诊断技术
3.物流设备与规划技术
lgmhit@hit.edu.cn
1.切削加工机理及制造过程检测监控技术
2.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技术
3.空间在轨服务技术研究
luyong@hit.edu.cn
1.机器人遥操作技术
2.仿生水黾机器人技术
3.模块化机器人技术
jhyan@hit.edu.cn
1.机械设备智能故障诊断理论与技术
2.机械振动信号分析与处理
hwt@hit.edu.cn
1.机器人被动动力步行
2.特殊环境服役机器人
zangxizhe@hit.edu.cn
1.数字化医疗装备、医疗微系统和医疗机器人
0631-5687811
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2.极端环境下可靠性技术
pgl7782@hit.edu.cn
1.复杂系统建模、分析、辨识及非线性控制
2.机器人操作臂先进控制理论与方法
3.独轮机器人先进控制理论与方法
hongzhejin@hit.edu.cn
1.生物机电一体化:假手肌电控制系统及理论
2.空间机器人技术:空间机械臂系统及理论
zhaojingdong@hit.edu.cn
1.新能源车辆电驱动控制
2.分布式车载网络技术
wdflcjl@163.com
1.压电驱动技术与理论
2.仿鱼水下推进技术与理论
liuyingxiang868@hit.edu.cn
1.多功能混合板壳理论及其在飞行器系统中应用
2.智能结构系统及其主动控制研究
3.飞行器结构变刚度主动控制系统研究
hstzou@hit.edu.cn
  相关推荐:
  e书题库免费下载HOT
  课程辅导HOT
最新上传考研真题与资料
硕士报考指南········硕士招生信息汇总·········一、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解和认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与机器的组成原理、运动分析方法、力学分析方法及电气控制原理,各种机电产品的设计技术、制造技术与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与方法,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特种加工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机器人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等。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机电新产品开发与管理企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及潜能,也具有适应科研、教育、经贸及行政管理等部门工作或继续深造的素质和能力,能在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是巨大的,可以说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人这样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撑起不落的机械帝国”。随着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使传统意义上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质的飞跃,形成了当代的先进设计制造技术,与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相比既有继承,又有很大发展。如今,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正成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主要技术支撑,成为加速高技术发展和国防现代化的主要支撑,成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并求得迅速发展的关键技术。计算机技术引入机械领域,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产生了深刻变化。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优化设计技术,使设计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和最优化;微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实现了机电产品的一体化,出现了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机器人、微型机电系统等;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使机械制造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设计制造的结合;机器的设计与运行过程的紧密结合,可以对机电产品的设计过程、制造过
程、销售过程、安装与运行过程实现综合的自动化控制。因此,领域的广泛性与技术的先进性使它对其他技术领域起着支撑性作用,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础。机械工业的发展也必将带动其他技术及行业的发展。各种自动化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各种大型成套设备的开发成功使得各种重点工程的建设成为可能;机械设备的精密化带动了微电子工业和计算机工业,实现了集成电路的高度集成制造并使存储器的容量成倍提高;航空航天及各种武器装备的研制与生产、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均需依赖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进步。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是哈工大历史最为悠久、长期重点建设的优势方向之一,是集先进设计与制造、计算机信息、自动化等技术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主要培养现代制造业及相关领域内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研发、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充分贯彻厚基础、宽口径办学思想,营造“学术视野宽阔、专业自主发展”的培养环境,强化核心能力的培养。在掌握宽厚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方面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高年级设置了现代机械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及自动化、机电控制及自动化、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机械与物流自动化和计时仪器等六个模块课程。
由于专业的宽口径,该专业毕业生可在机电控制及自动化、机器人技术、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现代制造技术、数控技术、精密加工、特种加工、纳米技术、检测与传感、自动控制、电路与电子、计算机控制及应用、流体传动与控制、建筑机械、工程机械、系统综合等一系列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
二、对导论课程的理解、感想以及建议
导论课对我而言,它就像一扇窗户,通过它我看到了机械殿堂的无限风光。对该类机械专业的就业机械专业前景存在着误解,认为该类机械专业的对口工作看起来不太“体面”,并且每天的生活会枯燥无趣。而通过学习,我看到其实机械类机械专业也并非全部都只是和硬梆梆的机器打交道,机械领域与其他高新技术领域的完美结合使得机械专业成为了一个“纳百川,采众长”的领域。并且课堂上一段段产品制造的视频让我感到与硬邦邦的机器打交道也并不枯燥,看到一
个个零件在机床中加工,感到它们就是完美的艺术品,机床就是伟大的雕刻家,一切变得那么神奇。
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虽然我国是制造大国,但是并非是制造强国。我们的制造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相比很大的差距。高技术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制造工艺装备的落后,低水平生产力严重过剩,高水平生产力严重不足,产品质量和技术不高,技术开发能力不强,科技技术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体制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求等。一系列差距使得我国一些高精密仪器仍需要从国外进口,才能满足我国生产发展的需要。
至于对导论课的建议,我个人认为导论课的内容讲述应尽量深入浅出,不然的话,很多专业词汇与内容会让同学们感到一片茫然,进而会失去兴趣。同时导论课的讲述应该更加生动,比如更多视频的加入,以吸引同学们的兴趣。如果一节课全部是文字的讲解,同学们会感到枯燥,并且由于导论课与未来专业能力的培养并无太大直接联系,同学们重视度会明显降低,导论课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发展意向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机械领域对其他技术领域起着支撑性作用,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础,机械工业的发展也必将带动其他技术及行业的发展。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更应该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我的发展意向为成为一名工作在超精密加工领域的优秀工程师。一方面是由于我的方向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并且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我国超精密加工方面虽然最近几年取得了累累硕果,但是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不能满足我国尖端领域的需要,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为该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还有超精密的美感深深吸引了我,看到一个个零件的精度达到微米甚至纳米级,我感到它是那么神奇,零件就像是完美的艺术品,毫无瑕疵,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出色的雕刻家。
但是这些仅仅是方向,作为一名学生,我现在应该努力学习,以工大出色的条件为跳板,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为梦想的实现而奋斗!欢迎来到——太原理工大学在职读研网
当前位置:> > >
2015年太原理工大学特种加工技术与设备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招生简章
2015年太原理工大学特种加工技术与设备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招生简章
上课方式:隔周周末 学习费用:20000
报名电话:400-
作者:(.cn)时间: 19:09:27来源:
& & 太原理工大学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经过百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学校业已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 一个多世纪以来,太原理工大学秉承&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传统精神,努力构建多层次、多规格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业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 18万余名栋梁之材,先后被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 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考试时间
&&&&& 日(星期日)
&&&&& 外国语水平考试时间:9:00-11:30
&&&&& 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时间:14:30-17:30
二、报考条件
(一)同等学力申请人员需符合国家有关学位申请规定;
(二)同等学力申请人员已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即2010年3月底以前获得学士学位);
(三)本人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的有关材料已提交学位授予单位,并经山西大学审查被确定具有申请硕士学位资格。
三、在职研究生招生专业
& & &&特种加工技术与设备
四、专业介绍
& &&&特种加工技术与设备专业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 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机械是现代社会进行生产和服务的五大要素(人、资金、能源、材料和机械)之一,并参与能量和材料的生产。
五、在职研究生就业方向
&&&国家有关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高新技术公司应用CAD及分析软件从事各种机电产品及机电自动控制系统及设备的研究、设计、制造,如:进行工业机器人、微机电系统、智能装置等高新技术产品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开发、试验与研究工作。
六、培养目标
& &特种加工技术与设备专业培养具备、、及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科研院所、、高新技术公司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及技术分析,从事各种机械、机电产品及系统、、装置的研究、设计、、控制、编程,数控设备的开发、计算机辅助编程,工业机器人及精密机电装置、智能机械、微机械、动力机械等高新技术产品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开发、应用研究,以及从事技术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七、主要课程
&&&机械工程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应用、机电设备自动检测、机械结构分析、液压系统应用与维护、机械制造技术、数控设备操作与维护、机械系统安装与调试、设备电 气控制与修理、现代设备管理、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金工实训、维修电工实训、机修钳工综合实训、机床排故与检修实训、高级职业资格技能实训及鉴定、顶 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八、在职研究生报名程序
& & &1. 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时须同时上传本人电子版照片。
  & &上传照片要求:
& & & & (1)图像规格:567像素(高)&390像素(宽),头部宽度为248至283像素,头部长度为331至390像素,分辨率300dpi,图片文件大小 为10KB,JPG格式。图像尺寸为48毫米(高)&33毫米(宽)头部长度为28至33毫米,头部宽度为21至24毫米。
  (2)近期(三个月)正面免冠彩色半身电子照片,国家公职人员不着制式服装。照片背景为蓝色,照片无边框,人像清晰,轮廓分明,层次丰富,神态自然,着深色上衣。
  (3)电子照片必须由数码相机拍摄,并不得进行任何修饰。
  电子照片由考生本人提交。该电子照片将在《报名登记表》、《资格审查表》、准考证、成绩单、学位证上使用。
  2、现场确认:现场确认时需交验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大学英语等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和网报时自动生成的报名表。
  报名登记表必须由学员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 究生报考需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九、培养方式及学位授予
  教学地点、方式和培养按&进校不离岗&方式培养,学校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在学校集中安排理论教学,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半年。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由研究生结合所在单位的科技开发、
工程设计与建设、工业生产实际完成。
  各学院将资格审查并面试合格的学员名单及报名登记表和相关材料交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研招办进行审核后,报省学位办审批。九月初发入学通知书,九月中旬报到注册。
十一、教学组织
  &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年限为两年,采取自学与集中面授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上课,一般在正常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节假日授课。各学院按照&关于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管理暂行办法&组织教学、考试和考核,确保教学任务完成。
  根据课程设置的规定,各门课程成绩合格者(60分以上),颁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
十二、硕士学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 的要求与办法,向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是国家为同等学力人员开辟的获得学位的渠道。这对于在职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干部队伍建 设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十三、申硕流程
& & &&免试入学,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修满全部学分获得结业证书&&通过综合学科、英语统考,学分四年有效&&撰写论文,通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
十四、教学形式
&&& 学习时间:周六、周日,&&集中授课期间学员食宿费自理。
十五、培养方式
&& 采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在2-4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基本修业年限为2年。
十六、学费
&&按照有关部门批准:20000元(三年)
十七&、&联系电话
点击"在线报名"即可看到网上报名表,填写并点击发送,我们会与你联系。
经资格审查符合条件者,我们将寄发 "入学通知书"。
电话:400-
简章关注排行榜
咨询服务:010-
京ICP备号-31
2004 - 2011
中国在职研究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2013-至今在南通海尔纺织有限公司从事检测工作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课总结报告
下载积分:0
内容提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课总结报告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17:08:2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课总结报告
官方公共微信月球探测机器人关节固体润滑关键技术的新进展--《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001年
月球探测机器人关节固体润滑关键技术的新进展
【摘要】:首先概述了月球车探测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周边环境,并对月球车关节润滑膜的工作环境模拟进行了讨论和分析;重点介绍了近年来相关领域固体润滑材料和技术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介绍了作者在多相纳米复合涂层材料和技术方面的初步研究成果;最后对21世纪该领域急待解决和发展的部分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P242【正文快照】:
概述 伴随着人类对宇宙空间40多年的探索以及高科技手段的日新月异,深空探测己取得丰硕成果。同时,各航天大国之间关于深空探测中转站—月球的尖端科技竞争也愈演愈烈。随着美国“月球勘探者”空间探测器的顺利登陆月球,中国、日本和印度等航天大国也相继制定了21世纪初完成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焕杰;[J];遥感信息;2000年02期
;[J];国际新闻界;2007年11期
;[J];科技传播;2010年12期
;[J];科技传播;2010年24期
魏二虎;常亮;刘经南;;[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6年03期
乔国栋;黎康;曾海波;;[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1年04期
尚建忠;罗自荣;张志雄;;[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7年01期
马德敏;马艳华;舒嵘;亓洪兴;何志平;吕刚;王建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05期
亓洪兴;潘明忠;吕刚;何志平;闫志欣;舒嵘;;[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9年02期
岳富占;崔平远;崔祜涛;;[J];机器人;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荆阳;庞思勤;周兰英;;[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刘正常;;[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欧阳自远;邹永廖;李春来;刘建忠;徐琳;;[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徐伟彪;倪培;;[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焦维新;陈宏飞;;[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董晓龙;;[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杨维廉;;[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闫军;郑世贵;韩增尧;;[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王晓海;;[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张荣桥;;[A];2005中国卫星应用大会资料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章轲;[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武铠 黄琦;[N];中国航天报;2007年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
张笃周 党委书记
徐希悦;[N];科技日报;2011年
本报特约撰稿
吕所知;[N];四川科技报;2007年
张巧玲?郑千里
熊和生;[N];贵州日报;2007年
廖文根;[N];人民日报;2008年
高艺明;[N];中国航天报;2008年
甘肃省科协;[N];大众科技报;2008年
本报记者  吕贤如;[N];光明日报;2006年
郑杨;[N];经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左维;[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胥涛;[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郭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7年
法文哲;[D];复旦大学;2008年
单永正;[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薛彬;[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6年
岳宗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黄勇;[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6年
刘兴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冯军华;[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朋威;[D];重庆大学;2012年
冯立君;[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马高峰;[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刘亮;[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邓剑;[D];吉林大学;2007年
薛峥;[D];浙江大学;2008年
高亚男;[D];河北理工大学;2008年
王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5年
刘奇;[D];重庆大学;2007年
丁立超;[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