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案例学习是教材为主,还是以学案为主,笔记该记在哪上面??

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学案在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学案在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
【字体: 】
《学案在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作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学案在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福安二中历史组&&& 陈妙华
一、课题的提出及目的意义
高中历史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新课程高考贯彻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理念,坚持能力立意,注重学科能力的考查,试题以“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方式呈现,要求考生对考核的内容要充分理解、灵活运用,而不是死记硬背,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运用等综合能力要求明显提高。而农村中学的高中生文科基础普遍薄弱,自主学习和对材料信息的获取解读能力偏弱。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关键在课堂。因此,为了适应新课程高考,贯彻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自主学习,我们提出了“学案在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高中历史学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以适应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要求。同时也希望通过课题研究来提高我们每位教师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形势的需要;力争使我们的教师成为思考型、探索型、挑战型、创造型的新型教师,使我们的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实验型、示范型的教研组。
二、理论依据
1.高中历史新课程理念
高中历史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
2.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学习内容,只要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消失。
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会学生学习理论”认为把学习能力教给学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同时掌握学习能力。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自己去获取知识的手段。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建构主义理念下运行的教学过程,教师必须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因此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是我们研究学案在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三、相关概念及课题的界定
学案是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时或本课题内容的学习方案,是学生课前预习、课
堂自习、课后复习所使用的主动学习的工具与方案,是教师启发讲解的工具与方案。本课题所研究的就是学案在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应用,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之间的关系。
四、理论假设与研究内容
理论假设:
通过“学案在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应用”这一课题的探索研究,促进教师深刻领悟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在编写学案的过程努力探讨如何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优化教学结构,创建出具有创新意义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我们的历史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与提高,促使学生自主性学习,愿学、乐学、会学 、善学历史 ,积极主动地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以适应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要求。
&&& 研究内容:
从抓高效预习、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与评价入手研究,结合对历史课程实施效果的深度考察,以及相关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和总结,研究学案与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关联及实际影响。
研究内容具体包括:
①基于对学案和高中历史教学要求的理解,对不同类型学案设计的研究。
②对于农村高中历史学案教学中教师、学生如何使用学案进行研究。
③进行农村高中历史学案教学的试验,围绕运用学案,打造历史高效课堂的相关因素的探索与研究。
④在农村高中历史学案教学的实践基础上,寻找并提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指标和师生共同发展的策略。
五、研究对象及方法:
1.对象:针对高中一、二年级(文科)学生与历史教师运用学案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研究。
2.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
①文献研究法。加强课程理论学习,研读相关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文本资料,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比较研究国内外中学历史学习方案,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论。
②行动研究法。通过对高中历史课程实施情况的观察、课程实施过程中相关数据的采集、统计和分析,对学案的实施效果和对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实际影响作出客观的评价,在历史课堂中实践学案教学的基础上,探寻历史高效课堂和师生共同发展的策略。
③个案研究法。通过试验个案(部分学生)前后测数据比对,分析运用学案进行历史学习的结果,探索学案与历史高效课堂的关系。
④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教师、学生对学案导学的看法,了解现实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现状,以增强研究成果的针对性。调查的形式主要有对教师、学生的访问、问卷调查等。
六、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2010年7月―8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0年3月前往柘荣一中听余文森教授关于“先学后教”的讲座后萌生学案课题的想法。8月向专家陈善松老师请教关于学案设计的相关内容,并组织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理论,为开展课题研究作必要的理论准备。同时,布置组员预先上网查找学习相关资料并编写相关学案。
第二阶段:2010年9月―2011年1月(一学期),课题论证和开题研究阶段。9月我们正式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了负责人及课题成员,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分工,通过讨论初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确定研究的基本内容及运作的基本方式,并提出了预期实现的研究目标。
我们先在高二文科班中选其中四个班级参加实验,其余两个文科班(任课教师水平相当,其中一个班级老师是班主任)作为参照对象,目的是分析比较有无采用学案教学对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效率的影响。
我们着手分工编写学案,主要由备课组长负责把关,其余老师协助编写。在编写学案过程中,我们经常上网查找当前国内学案导学的相关资料,借鉴各地不同类型的优秀学案,整合后根据学情编写,一份完整的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课前预习、新课学习、课时训练和学后反思。同时我们利用备课组会议讨论学案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如学生反映预习时间花较多,我们便及时调整学案内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辅导练习,在学案“课时训练”部分中由试题改为指导学生选做辅导练习中的习题,同时在问题设置时分层次,设置“课中探究”题,此部分要求层次好的学生完成,其他则思考后在课堂讨论,这样既减少学生预习时间,又对层次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定期召开会议学习有关理论、研讨课题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调整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收集整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一批论文资料,目的是学习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导航和理论依据,使我们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并且不定期地向专家陈善松老师咨询请教。
我们在半期考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
5.学案和其它辅导资料,你认为哪种对你的课前预习更有帮助?&&&&
A.学案&&& B.其它辅导资料&&&& C.都没有帮助&
6.你认为历史课前预习,对课堂上的新课学习&&
A.有较大帮助&& B.有一些帮助&& C.基本上没有帮助&& D.预不预习一个样&
25.使用“导学案”后,对你历史学科学习成绩的提高&
A.有帮助  && B.没帮助 &&&& C.没感觉 
26.“导学案”对你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否有帮助?&&&&&&&&&&&&&&&&&&&&&&&&&&
&A.有帮助  && B.没帮助 &&&& C.没感觉 
27. 你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或历史老师有何建议或要求?
从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基本上学生比较认可学案对课前预习、课堂听课效率、学习成绩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较大帮助。尤其是4班历史教师由于开公开课的需要,采用学案教学,结果课后,学生要求也要使用,说明同样是预习,学案比辅助材料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我们收集学生对学案教学现状的看法与意见,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了学生对教学的要求与愿望,从而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更紧密地联系教学实际、学生实际。下面是高二上学期学生使用学案后的成绩比较情况:(黄色部分是没参加的班级,其中4班历史老师是班主任)
高一下期考(地区统考)
班级 人数 最高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80-89&&& 70-79&&& 60-69
1&&& 61&& 86&& 68.9 86.9 11.5 7&&& 24&& 22
2&&& 64&& 80&& 56.2 39.1 1.6& 1&&& 13&& 11
3&&& 62&& 81&& 58.9 51.6 1.6& 1&&& 14&& 17
4&&& 64&& 80&& 54.6 35.9 3.1& 2&&& 2&&& 19
5&&& 63&& 80&& 56&& 38.7 1.6& 1&&& 5&&& 18
6&&& 62&& 79&& 56.3 38.7 0&&& 0&&& 7&&& 17
高二上第一次月考
班级 人数 最高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80-89&&& 70-79&&& 60-69
1&&& 61&& 87&& 75&& 100& 21&& 13&& 38&& 10
2&&& 67&& 90&& 68&& 82&& 11&& 7&&& 27&& 23
3&&& 66&& 83&& 65&& 71&& 8&&& 5&&& 19&& 22
4&&& 64&& 82&& 68&& 80&& 11&& 6&&& 30&& 17
5&&& 63&& 79&& 64&& 75&& 3&&& 2&&& 13&& 32
6&&& 65&& 85&& 64&& 70&& 8&&& 5&&& 16&& 21
高二上期中考历史
班级 人数 最高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80-89&&& 70-79&&& 60-69
1&&& 61&& 87&& 69.80&&& 88.52&&& 9.84 6&&& 28&& 20
2&&& 67&& 80&& 58.98&&& 51.52&&& 1.52 1&&& 9&&& 22
3&&& 66&& 85&& 58.88&&& 55.38&&& 1.54 1&&& 12&& 25
4&&& 64&& 77&& 58.88&&& 49.23&&& 0.00 0&&& 12&& 20
5&&& 63&& 79&& 56.48&&& 38.10&&& 0.00 0&&& 6&&& 17
6&&& 65&& 79&& 57.17&&& 46.15&&& 0.00 0&&& 7&&& 23
高二上期考历史
班级 人数 最高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80-89&&& 70-79&&& 60-69
1&&& 61&& 89&& 73.43&&& 98.36&&& 22.95&&& 6&&& 28&& 20
2&&& 67&& 83&& 64.82&&& 73.13&&& 1.43 1&&& 9&&& 22
3&&& 66&& 79&& 61.88&&& 64.06&&& 0&&& 0&&& 12&& 25
4&&& 64&& 81&& 64.37&&& 68.25&&& 3.17 1&&& 12&& 20
5&&& 63&& 80&& 63.13&&& 73.02&&& 1.59 1&&& 6&&& 17
6&&& 65&& 84&& 64.17&&& 76.92&&& 4.62 1&&& 7&&& 23
分析:使用学案班级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好,且在70分以上人数略显优势,但理解运用能力仍有待提高。学案还受班氛影响,其中4班历史教师是班主任,学生在本学科投入时间自然比其它平衡班会多些,尽管没使用学案,但受使用学案班级学生的影响,基本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效果不错。
第三阶段:2011年2月―2011年7月(一学期),课题研究阶段。高二文科班全部推广,高一十个班参加,其余两个平衡班(任课老师是备课组长,其它平衡班任课老师是见习老师)作为参照对象,分析教学水平相差较大的老师在是否采用历史学案与农村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关系。
本阶段实施过程我们对学案的编写探讨三种类型:问题型、知识结构型、填空型,每位参与课题教师各上一节学案课题汇报课,上课的思路多次得到陈善松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并拍摄了部分片段教学录像。同时也在半期考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高二问卷中涉及
21.我们总共使用以下三种类型的学案,哪种对你的学习更有帮助?
&A.知识结构型  &&&&& B.问题型 &&&&&&&&& C.填空型
22.进入高三后,你是否还想继续使用学案?若想,希望用上面哪种类型的学案?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基本喜欢知识结构型和问题型,并都想在高三继续使用学案,而且是知识结构型的。(目前高三正使用知识结构型学案,高二文科班继续使用学案教学)下面是高一学生在使用学案前后参加地区抽考成绩比较:(黄色部分表示未参加班级)
福安二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表
班级 与考人数 90分
以下 最高分&& 优秀率&& 合格率&& 平均分
1&&&&&&&&&&&&&&&&&&&&&&&&&&&&&&&&&&&&&&&&&&&&&
2&&&&&&&&&&&&&&&&&&&&&&&&&&&&&&&&&&&&&&&&&&&&&
3&&&&&&&&&&&&&&&&&&&&&&&&&&&&&&&&&&&&&&&&&&&&&
4&&&&&&&&&&&&&&&&&&&&&&&&&&&&&&&&&&&&&&&&&&&&&
5&&& 65&& 1&&& 11&& 18&& 23&& 7&&& 90&& 20&& 88.33&&& 70
6&&& 61&& 0&&& 4&&& 18&& 22&& 17&& 88&& 6.56 72.13&&& 65.39
7&&& 63&& 1&&& 10&& 26&& 19&& 7&&& 90&& 17.46&&& 88.89&&& 71.51
8&&& 66&& 0&&& 6&&& 17&& 27&& 12&& 83&& 9.68 80.65&&& 67.13
9&&& 65&& 0&&& 10&& 22&& 18&& 12&& 89&& 16.13&&& 80.65&&& 68.9
10&& 64&& 0&&& 7&&& 24&& 23&& 9&&& 88&& 11.11&&& 85.71&&& 69.03
11&& 66&& 1&&& 3&&& 18&& 22&& 16&& 93&& 6.67 73.33&&& 66.27
12&& 65&& 0&&& 6&&& 28&& 19&& 9&&& 86&& 9.68 85.48&&& 69
福安二中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表
班级 与考人数 90分
以下 最高分&& 优秀率&& 合格率&& 平均分
1&&&&&&&&&&&&&&&&&&&&&&&&&&&&&&&&&&&&&&&&&&&&&
2&&&&&&&&&&&&&&&&&&&&&&&&&&&&&&&&&&&&&&&&&&&&&
3&&&&&&&&&&&&&&&&&&&&&&&&&&&&&&&&&&&&&&&&&&&&&
4&&&&&&&&&&&&&&&&&&&&&&&&&&&&&&&&&&&&&&&&&&&&&
5&&& 62&& 0&&& 3&&& 19&& 24&& 18&& 85&& 4.69&&& 71.88&&& 64.66
6&&& 63&& 0&&& 1&&& 17&& 26&& 8&&& 82&& 1.61 70.97&&& 62.40
7&&& 63&& 1&&& 17&& 33&& 5&&& 6&&& 91&& 29.03&&& 90.32&&& 74.39
8&&& 66&& 0&&& 7&&& 25&& 18&& 14&& 89&& 10.94&&& 78.13&&& 67.50
9&&& 65&& 0&&& 5&&& 25&& 22&& 13&& 86&& 7.69 80&& 66.62
10&& 64&& 1&&& 5&&& 24&& 19&& 14&& 92&& 9.52 77.78&&& 68.14
11&& 66&& 0&&& 8&&& 14&& 30&& 12&& 87&& 12.50&&& 81.25&&& 66.28
12&& 65&& 0&&& 10&& 28&& 20&& 6&&& 90&& 16.92&&& 90.77&&& 71.12
从表格可以看出学案课堂教学的效果很明显,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学生对学案的应付心理,认为学案使用占用了自己时间,没有认真对待,但在教师引导后慢慢进入正轨,当然这与学案的设计有很大关系。从对高一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使用学案占太多时间,效果不太好,使课本内容复杂化。原因是学案设计受教师自身专业影响,有些确实不到位。这恰恰说明学案设计好坏影响课堂教学效益。
第四阶段:2011月7月―2011年9月(暑期),课题总结、结题阶段。进行课题研究活动全过程的总结,形成研究成果总报告,召开课题结题报告会。
教师撰写论文、学生交流心得,总结深化研究成果。
为了提高我们课题的研究水平,将我们的实践探索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次,我们对老师分头布置了研究任务:要求从理论上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学案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迫切性、可行性;重点研究学案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听课效率等的作用。要求全课题组成员对教学研究中实施学案导学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撰写论文。目前课题组已撰写研究论文7篇,其中一篇教育叙事。学生心得60篇。
七、研究结果
(一)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现代教育理论素养
&&& 教师在编写学案的过程既要关注课标、《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又要兼顾不同版本教材(福建省历史使用人民版和岳麓版,我们地区必修使用人民版,选修使用岳麓版),还要参考专业杂志如《历史教学》中的相关文章,把握好专题教学的核心,再上网查阅借鉴别人的学案设计,最后根据学情再编写。如果马虎应付,就会出现学案干扰教学,造成原本简单的内容复杂化的现象,如高一学生反映。因此通过一学年课题研究学习,教师对相应模块内容地把握自然更加清晰,专业素养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同时我们更深入领会贯彻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师教学方式也发生转变,由传统的教为主到以学生的学为主,学案设计以引导学生自学为主。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发动者和维持者,只有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从事自己的学习,这种活动才能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而外界的强加是不起作用的。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只能由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即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身份去主动获取知识,老师也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而应是以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协作者的身份出现,作学生自主探究的引路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技能,发展个性,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建构主义学习。正如教育家梅纽因所说:“学生的动力首先还得来自于学生,这一动力正是我们必须从他们身上去发掘的。”
(二)创建了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使用学案的教学模式
由于学生课前根据学案有章可循地预习,对新课学习内容有较好了解(在学案导学实践过程采取小组合作方法,由小组长负责召集组员定时讨论解决学案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无法解决的则在课堂上完成),因此我们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创建各种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开发创建了这样一些新模式,如:阅读模式、问题教学模式等。
1.阅读模式:
阅读课是用于学生自学的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我们尝试将学案预习放在课堂上进行,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相互讨论作答,然后交流学案。同时鼓励学生阅读课本的同时,自己发现问题,找出疑难之处,自由提问并以书面形式提交上来,老师有选择地将一些问题提交课堂讨论,师生共同寻找其解决方案。余下未进行公开讨论的问题个别辅导解决。阅读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实践发现主义教学原则。
&&& 2.问题教学模式:
我们的学案类型主要有三种,其中绝大部分属于问题型学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质疑和思考,发生思想碰撞,从而使学生认识理解历史事物。历史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决定,在课堂上合理、巧妙地设问置疑,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都有着更为显著的效果。当前采用的新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为教师课堂教学设问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为问题研讨式教学提供了多方面的条件,我们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设计问题、解答问题、发现问题、阐明理论、组织讨论等多方面的能力,以更好地来实践问题教学模式。
我们尝试开创的课堂设问置疑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 对抗式提问。即提出一些学术界没有定论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或辩论,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研究中来。如:(1)古希腊时代的雅典民主制是真正的民主,还是虚伪的民主?能否用于我们的班级管理?(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有“欧风美雨说”、“本土生长说”两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理由是什么?等等。这些题目讨论的结果,必须是开放式的,没有绝对定论,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
&&&& ② 拓展式(联想式)提问。由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拓展联想到今天的现实问题。如:(1)由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联想到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部分人以牺牲百姓的健康来换取经济利益,设问学生:当今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人文精神内涵相比,是其倒退吗?反映了什么?(2)由古代的变法联想到今天的改革,如讲商鞅变法的结局,联想到朱F基看话剧《商鞅变法》时曾潸然泪下,说“改革总是要付出代价的”。设问:朱F基总理的话表达了他一个怎样的信念?变法成败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从中认识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3)由古人的名言警句联想到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做事,立志立言立功。这种做法多用于思想教育,历史课中有大量这样的题材。
③观察式提问。即通过观察某些图片、图表、文物、文字材料,来获取信息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处理材料的能力、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设问一般为:通过观察“XXX”,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你能得出哪些认识?等等。
&&&& ④谈话式提问。即指老师学生之间相互随问随答,一般提问方式就是“是什么”?“为什么”?这种传统方法,其优势是可以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将问题讨论一层层地深入下去,尤其适合有一定难度的知识性问题。教学中可抓住其关键点提问,步步紧逼、穷追猛打,使学生产生很深的印象并加深理解。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提问方式都少不了老师的引导与点拨,实际上谈话法是任何课都必然存在的方式。&
&&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学案导学”在于“学”和“导”,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中的相关内容。同时,学生可提出思考后的疑难问题和独特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样学生有针对性的听课,课堂听课效率自然得到提高。同时学生在阅读教材和材料的过程中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转变了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由“学会”到“会学”。经过一年的学案导学实践,学生已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学习自主性不断增强。
(四)教学科研成果及教学反馈情况
课题实施的一年,我们自编了一套校本课程教材,(至今高二文科班仍继续使用我们上学期编写的学案教材)产生了一批受到学校表彰的优秀教师,教学业绩不断提升。在学校组织的教师教学状况问卷调查中,学生对学案给予高度评价。
八、我们的思考
在进行学案导学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出以下共识:
⑴新课程实施关键看教师。教师的素质影响学案教学的开展,如编写学案和课堂使用学案。只有不断给自己充电,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学生。
⑵学生的态度影响学案教学的实际成效,部分学生采取应付态度,尤其是高一学生不够重视。
⑶学案预习占用时间较多,问题思维性稍微提高,学生就无法解决。学生理解能力影响学案的顺利进行。如何合理使用学案?课前预习还是课中预习?
⑷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仍无法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
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坚信学案导学利大于弊,我们将努力改变自己,继续推行学案导学。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福建省福安市第二中学& 网站备案:& 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或镜像请注明高中生如何学好历史_百度知道
高中生如何学好历史
激发学习兴趣是前提,B类题是提高题,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对国内的主要矛盾会做出怎样的分析, 增加他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我们学案选的题目(有填空、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条件,不适应人才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下,这样就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还有,使同学们明白一个道理,可以大大提高讲课的效率。
四,重视情感态度,这样,以提高学生兴趣,想想差异的原因。
二。加强中学生的历史知识教育,一些老师也捐了书在那里,最好四人一组,培养学生找资料能力,学生就会觉得上历史课很累?我认为;应当加强教学基本功的学习和训练,教师加强巡视指导,同学们通过回顾历史,我会让他们去与书上提供的内容对照,又培养了学生关注国家大事: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课外;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是核心,这种教学模式早就不适应现在的学生了,以提高自己教学语言和姿态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必须有讲有练,汲取经验教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与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从人类个体?请说明理由。
一,以达到补偿教学目的。A类题是基础知识:
(一)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带领学生一起思考历史与当今的一些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资料回放”,分头搜集有关资料、地理学科,作为文明火炬的传递者——历史教师具有了良好的素质。
(三)历史教师还应该阅读一些优秀的历史人物传记。所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本环节是巩固教学目标。只有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的活动,随时可以问老师,不断查缺补漏。如果该老师知识面不丰富、意义,还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一举两得。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善于归纳学生学习的疏漏和思维偏差;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合作者,我们就提前发学案,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很关键的一步是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如何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那么学生自然容易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人物传《蒋介石》,如《甲午风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多听,也没有什么新意和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我国历代帝王都很重视历史、每一课的具体要求和通过学习应该达到何种程度都告诉学生。总之、对个人有什么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
(六)小结和组织测评,学生是被动的,教学的一切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如与语文学科。而且。我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了这样一套教学模式,即每周练一套题目,在上课过程中(或者上自习课时),增强学习自主和探究的能力。我们可以从过去的历史事件、《土地改革》。这个问题满足了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地探索,要以培养学生具备科学思维品质和优秀人文素质为主。为避免这种现象。我们学校实行周周练。在新旧观念的撞击中。一堂课,把书先看一遍,不知道做的、《太行山上》等,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台儿庄战役》,布置一些研究性课题,经历一次再发现的过程,不断学习?它的内容是什么,就能得出结论、人类社会,结果课堂上学生睡下一大片,并把它灵活熟练地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及其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学生不能自主解决的题和新发现的题)再由教师引导全班一起解决、历史人物中、政治学科,教室的布置可以增加一些人文气息,老师是主体、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既增强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怎么上,因此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变得格外重要,将来建设强大的祖国?我就会经常告诉他们。
(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研究;以人为镜、优化教师素质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思之窗”都必须指导学生去阅读,同学们一般可以自己完成,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目标明确,近代以来中日之间几场战争,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如中日关系问题,而且使上课更有条理性、复习三个环节,不断进行引导,把辅导书上的填空题提前做完、语文书籍,如唐太宗就说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选择,放一些历史纪录片。另外,学生记笔记,既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哲学等方面介绍学习历史的目的与意义,一线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观念和能力,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分为A类题与B类题:什么是历史。因而,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我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体会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英雄人物的思想和言行。值得注意的是对阅读速度一定要有适当要求,那久而久之。比如、构建自主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历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知道下进行的,也便于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心中有数,由学生自己完成,可以叫同学们来讲历史故事,感觉到学习历史的快乐,大家课余都可以去借阅,让同学们去读、上课。强调“学必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是学生进步的源泉,买“三大件”的情形。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会布置学生预习,讲授《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
(五)由学生向老师提问。有的老师上课比较传统,可以知兴替,叫他们每人准备两个问题(上课时可以向老师提问),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新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也强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不许一练到底,再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人生观,这对于加深理解主要内容及拓宽学生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补偿教学的重要环节,历史气息,增强同学们读书的愿望,“读史使人明智”,始终重视预习,可以正衣冠,我会经常带领学生去上多媒体课,“以铜为镜,这样就节省很多板书、《抗美援朝》等等;优化教师素质是保障,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前提。等学生们用现代观念回答完了、还是课文辅助中的“历史纵横”。”
三,我们要努力读书,最后由小组展示成果,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你会对“四人帮”被粉碎以后的国情做出哪些基本的判断,深刻地记忆,思考问题的能力。其间。如在讲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同时必须强调学生的协作互助。还有,学生慢慢就会喜欢历史。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激发了同学们自主探究的欲望,或一些成功校友来演讲。
(一)让学生尝试用现代观念去解决历史问题,让学生把学案上的基础题做完。传统的教学是老师讲,经常请一些外校的优秀老师来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历史的意识和能力呢,评价教学达成,我让学生扮演80年代初期农村青年筹办婚事,多看一些历史纪录片,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最活跃的因素,从而确认某种现代观念,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另外,认真钻研课本,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完成。有时候,才能把历史学好,让他们深刻理解当时的经济生活、材料,争相回答该问题,完全是由老师决定的。一般可通过出示一些有信度的效度的检测题来完成;”列宁也说过?学习历史对社会。
(二)采用多种手段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一支粉笔就够了,老师是指导者,建设我们的国家。我还会经常把历史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我也会经常强调历史学习的重要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经典理论和思想,都是同学们自己捐的一些历史,有备课本: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公民,再联系最近几年中日关系(如钓鱼岛问题),我会叫同学们试演一些历史剧。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不许一讲到底。
(三)利用各种手段放映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关的音像资料、《张学良》、错必纠、最经常。讲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时。有的班级没有辅导书,可以让他们回忆古代中日关系,我们班后面还有一个小书架。
五,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历史人物。高中学生经常会问的问题是。这样,也会经常提及一些名著或历史著作,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分子不得人心。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感知国情的能力,我们在上课时。这样,“落后就要挨打”,我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历史学的最大功能是资政治世,我就带领学生在教室里,把课本中每一单元,可以明得失、历史现象、论证。另外,偶尔也放电影。另外,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大家还可以互相推荐名著?你认为党和国家应该如何确定下一步的工作任务。
(二)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再结合现今时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历史教师应认真深入地学习马列主义,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紧张、与当今的一些时事热点联系起来。因此、价值观的培养,我认为、疑必问、发现问题的愿望。例如。这样,从而培养和丰富自己的历史情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这样。
要学好历史。(可以去网上下载一些影视资料)
(四)提出若干问题、价值观,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毛泽东思想,因此同学们表现很活跃,以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黑板报和学习园地可以多出一些有关历史的话题。老师有教材,针对性地讲评,评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兴趣,讲课语言又不幽默,是教师经过适当设计,学生听,我会提出问题。我们学校也编了学案;构建自主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是关键,培养学生解读,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问答题)难度也很适中,我会叫同学们自己来扮演不同的政治人物。再如台湾问题,优化自己的历史知识结构,再看看建国以来中日关系,就能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帮助者,用影碟放一些有关历史的片子,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史为镜,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理解历史。我们学校的做法是,教师要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和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以更好地规划我们的人生,分析一些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包括挖深及有前后联系的题,每个月还有一次月考,并预测未来,无论是“课文正文”,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能没有历史教育。”其实,教师可调查检测结果、《林彪》等等、练必实;老师写板书,我们每当讲新课时。”在一堂课中、邓小平理论,对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利“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尝试下来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高中生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没有爱好全靠背怎么可能学好历史,然后自然而然就学好了看历史方面的电视剧或电影培养爱好?
掌握大概知识结构,然后再从细节入手,用词准确,条理清晰
听有声小说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