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清热止痒洗剂用法解素养泻火明目杀虫止痒什么意思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199个清热泻火茶配方
下载积分:300
内容提示:199个清热泻火茶配方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8|
上传日期: 08:21:1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199个清热泻火茶配方
官方公共微信执业药师中药学自己总结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执业药师中药学自己总结
自​己​花​了​半​天​时​间​总​结​的​,​希​望​帮​助​到​需​要​的​人​哦​。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茶饮保健》_(一)清热泻火茶_中医世家
& > 一、保健类(一)清热泻火茶
&1.金银花茶
原料:金银花5g、绿茶3g。用法:将金银花和绿茶置于茶杯中,用15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饮用,至茶味变淡为止。功能:清热,解毒;抗菌。用途:外感发热;慢性肠炎;肺炎;扁桃体炎;肾炎;夏季热盛时饮用。来源:传统药茶方。
&2.银花清利茶
原料:金银花15g、白糖10g。用法:饮用时加入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茶味变淡。功能:清热止痢。用途:赤白痢、大便中挟脓血。来源:《惠直堂经验方》。
&3.金芪花茶
原料:5g、金银花3g、茉莉花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茶味变淡为止。功能:益气托毒解毒。用途:疮疡肿毒的疮口久不愈合;慢性肾炎;慢性肝炎。来源:传统药茶方。
&4.金银菊茶
原料:金银花5g、3g、绿茶3g、白糖10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分二、三次饮用。功能:清肝解毒。用途:慢性肝炎;眼部炎症。来源:传统药茶方。
&5.金天茶
原料:金银花5g、天花粉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茶味变淡为止。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途:肝经热盛口苦咽干、黄疸。来源:传统药茶方。
&6.金银甘茶
原料:金银花5g、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功能:清热凉血,调和胃气。用途:疮疡;热病;咽喉肿痛;肺癌。来源:传统药茶方。
&7.金翘茶
原料:金银花5g、3g、绿茶5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功能:清热透邪。用途:外感发热;炎症;疮疡。来源:传统药茶方。
&8.银归茶
原料:金银花5g、3g、绿茶5g。用法:将金银花、置于锅内,用250ml水煎煮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饮用。功能: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用途:痈疽肿毒。来源:《洞天奥旨》。
&9.金花茶
原料:金银花10g、茉莉花茶5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用途:外感发热;肠炎;痢疾;麻疹;腮腺炎;外伤感染。可预防中暑、风热感冒。来源:《滇南本草》。
&10.连翘玉茶
原料:10g、3g、绿茶5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节;抗菌。用途:外感热病;斑疹;疮疡;炎症。来源:传统药茶方
&11.翘风茶
原料:5g、3g、栀子3g、3g、绿茶5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可冲泡二、三次饮用。功能:清热疏风。用途:一切外感热病。来源:《类证活人书》。
&12.连翘茶
原料:20g、绿茶3g。用法:用250ml水煎煮沸后5分钟泡茶即可,频频饮至味淡为止。也可直接用200ml开水冲泡饮用。功能:解毒散结。用途:赤游癍毒;急性肾炎;紫癜。来源:《玉樵医令》。
&13.翘英茶
原料:5g、蒲公英3g、川贝母3g、茉莉花茶3g。用法:用250ml水煎煮前三味药至沸后5分钟即可泡茶饮用。功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途:乳痈乳核等乳房疾病。来源:《玉樵医令》。
&14.翘瞿茶
原料:5g、3g、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解毒消瘀。用途:瘰疬结核不散。来源:《杨氏家藏方》。
&15.翘柏茶
原料:5g、1g、3g、绿茶3g。用法:将、用250ml水煎沸后,冲泡、绿茶5分钟后即可饮用。也可直接冲泡饮用。功能:清热消火。用途:口舌生疮、口腔溃烂肿痛。来源:《玉樵医令》。
&16.黄芩茶
原料:6g、绿茶3g。用法:将用200ml水煎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饮用。功能:清热燥湿,解毒;抗炎抗变态反应,降压、利尿,利胆解痉,镇静。用途:热病烦躁;湿热泻痢、黄疸;热淋;目赤肿痛;痈肿疔疮;肺炎;肝炎;肾炎。来源:传统药茶方。
&17.芩竹茶
原料:5g、竹叶5片、3g。用法:加适量白糖,用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除烦。用途:小儿心热夜啼惊啼。来源:《圣济总录》。
&18.芩葶茶
原料:5g、葶苈子3g、绿茶3g。用法:将、葶苈子用250ml水煎开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饮用。功能:清热祛痰。用途:支气管炎;肺热咳嗽、痰黄稠。来源:传统药茶方。
&19.芩芍茶
原料:5g、芍药3g、3g、2枚、茉莉花茶3g。用法:将、芍药、用250ml水煎沸后,冲泡、茉莉花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饮用。功能:清热止痢。用途:腹痛、下痢。来源:《伤寒论》。
&20.黄芩清畅茶
原料:20g、绿茶5g。用法:水煎沸后,冲泡绿茶,日服三次,也可用200ml开水直接冲泡饮用。功能:清热止淋。用途:热淋、小便赤热灼痛;妇女血崩。来源:《千金翼方》。
&21.芩芷茶
原料:5g、5g、茉莉花茶3g。用法:用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疏风。用途:风热所致眉眶痛;头痛。来源:《丹溪心法》。
&22.芩冬茶
原料:5g、麦门冬茶3g、绿茶3g。用法:加适量蜂蜜,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生津。用途:产后伤阴津口渴不止。来源:《杨氏家藏方》。
&23.黄连茶
原料:0.5g、绿茶5g、白糖15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泻火解毒,燥湿,杀虫;抗菌。用途:热病心烦、发烧;菌痢;咽喉肿痛;目赤;口腔溃烂。来源:传统药茶方。
&24.连甘茶
原料:0.5g、5g、2g、绿茶3g。用法:将、用250ml水煎沸后,冲泡和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心除烦。用途:心烦、心热;热病呕吐。来源:《仁斋直指方》。
&25.连心茶
原料:0.5g、心3g、茉莉花茶3g。用法:加适量白糖或蜂蜜,用200g开水冲泡,冲饮至味淡。功能:交通心肾。用途:心肾不交怔忡无眠。来源:《四科简效方》。
&26.连夏茶
原料:0.3g、半夏3g、白糖10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止呕。用途:热病呕吐、小儿胃热吐乳。来源:传统药茶方。
&27.连梅茶
原料:0.5g、2枚、绿茶3g。用法:、二药共煎汤,以汤泡茶5~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也可直接冲泡。功能:清热除烦止痢。用途:心火热盛、心烦不寐、口舌生疮;痔疮;湿热泻痢;急慢性炎症。来源:传统药茶方。
&28.连知茶
原料:0.5g、3g、绿茶3g。用法:将、用200ml水煎开后,冲泡绿茶即可。可加适量冰糖。功能:清热除湿,养阴降火。用途:阴虚火旺所致低热、盗汗、咳血、遗精;甲亢;肾炎;糖尿病;尿血等。来源:传统药茶方。
&29.黄柏茶
原料:0.5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燥湿解毒;抗菌,降压。用途:热痢、泄泻;黄疸;淋浊;痔疮;便血;赤白带下;口舌生疮;目赤肿痛。来源:传统药茶方。
&30.赤柏茶
原料:3g、0.5g、绿茶3g。用法:将、用250ml水煎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泡,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止痢。用途:小儿热痢下血。来源:《阎氏小儿方论》。
&31.苍柏茶
原料:3g、0.5g、绿茶3g。用法:将、用250ml水煎煮沸后泡茶。也可直接冲泡,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除湿。用途:湿热所致关节疼痛;菌痢;肝炎。来源:《丹溪心法》。
&32.知柏茶
原料:3g、0.5g、茉莉花茶3g。用法:将、用250ml水煎沸后,冲泡茉莉花茶5~10分钟即可。可分数次饮。功能:清热除湿、养阴降火。用途:痢疾;遗精;赤白带下。来源:传统药茶方。
&33.柏砂茶
原料:0.5g、3g、3g、红茶3g、白糖适量。用法:将、用250ml水煎沸后,冲泡、白糖、红茶5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除湿,和中养胃。用途:心烦、盗汗;脾胃不适、泛酸、呕吐;慢性肠炎;胃炎。来源:《奇效良方》。
&34.大黄茶
原料:1g、红茶5g、白糖10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泻火;抗菌,抗肿瘤。用途:实热便秘;痢疾初起;痈疡肿毒;阳黄;水肿;淋浊;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胆囊炎。来源:传统药茶方。
&35.大芍茶
原料:1g、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泻火缓急止痛。用途:里热盛腹痛、泄痢;大小便不通。来源:《千金方》。
&36.大黄牡丹茶
原料:1g、牡丹皮3g、3g、茉莉花茶3g、白糖适量。用法:将、牡丹皮、用300ml水煎沸5分钟后,冲泡茶、糖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泻热解毒,消痈排脓。用途:肠痈;少腹肿痞。来源:《金匮要略》。
&37.大黄生地茶
原料:1g、生地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泻火生津。用途:虚劳呕吐;热病津伤口烦渴。来源:《千金方》。
&38.大黄枳芍茶
原料:1g、1g、1g、栀子1g、1g、绿茶6g。用法:用350ml水煎煮、、、栀子、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泡饮用。功能:泻火理气止痛。用途:目赤热肿痛;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腹痛便秘。来源:《圣济总录》。
&39.黄石茶
原料:1g、石膏3g、绿茶3g。用法:用15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泻火,透邪除烦。用途:外感热病;流感;小儿痄腮肿痛;咽喉肿痛。来源:传统药茶方。
&40.大甘茶
原料:1g、5g、绿茶5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泄胃热,和中健胃。用途:胃热呕吐;急性肾功衰。来源:传统药茶方。
&41.大芷茶
原料:1g、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胃除积,消肿止痛。用途:头面、背部疮疡肿毒;便秘;头热昏痛;眉棱骨痛;鼻渊。来源:传统药茶方。
&42.大青叶茶
原料:大青叶5g、茉莉花茶3g。用法:用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抗菌。用途:热病烦渴;流感;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黄疸;口疮;痈疸肿毒;肺炎;急性肠炎。来源:传统药茶方。
&43.大青甘茶
原料:大青叶5g、3g、淡豆豉3g、茉莉花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透邪除烦。用途:热病发斑疹;心烦口渴。来源:《补缺肘后方》。
&44.大青菌茶
原料:大青叶5g、3g、3g、天花粉3g、绿茶6g。用法:将大青叶、、、天花粉用350ml水煎煮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也可直接冲泡饮用。功能:清热解毒,除湿。用途:黄疸、急性传染性肝炎。来源:《方脉正宗》。
&45.大青地茶
原料:大青叶5g、生地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生津。用途:热病口渴、发烧;小便尿血。来源:《泉州本草》。
&46.大青升茶
原料:大青叶5g、生地3g、3g、0.5g、绿茶6g。用法:将绿茶置于杯中,可添加适量白糖,用大青叶、生地、、的煎汤300冲泡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泡饮用。功能: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途:咽喉肿痛;唇肿舌烂、口腔粘膜溃疡;口干面热。来源:《圣济总录》。
&47.大青芙蓉茶
原料:大青叶5g、木芙蓉叶5g、蒲公英5g、绿茶5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每日饮二、三次。功能:清热解毒,消炎。用途:淋巴腺炎;术后感染调理。来源:传统药茶方。
&48.板蓝根茶
原料:板蓝根5g、绿茶5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抗菌抗病毒。用途: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咽喉肿痛;目赤;疮疹;肺炎;肝炎。来源:传统药茶方。
&49.板蓝青叶茶
原料:板蓝根5g、大青叶5g、羌活3g、绿茶5g。用法:将板蓝根、大青叶、羌活用300ml水煎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泡饮用。功能:清热,抗病毒。用途:病毒性感冒。来源:传统药茶方。
&50.蓝菇茶
原料:板蓝根5g、山慈菇1g、3g、3g、1g、绿茶5g。用法:用300ml水煎煮板蓝根、山慈菇、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饮用。也可直接冲泡饮用。功能:清热解毒。用途:防治流行性腮腺炎。来源:传统药茶方。
&51.板茵茶
原方:板蓝根5g、3g、郁金3g、苡米3g、绿茶5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肝解毒。用途:肝炎;肝硬化。来源:传统药茶方。
&52.蓝英茶
原方:板蓝根5g、蒲公英5g、绿茶5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肝解毒。用途:传染性肝炎;流感。来源:传统药茶方。
&53.蓝羌茶
原料:板蓝根5g、羌活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解表。用途:外感发热。来源:传统药茶方。
&54.白头翁茶
原料:白头翁5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凉血,解毒;抗菌。用途:热毒血痢;鼻衄;痔疮;温疟;神经性皮炎。(注:虚寒泻痢者不宜。)来源:传统药茶方。
&55.白翁止痢茶
原料:白头翁5g、0.5g、1g、3g、绿茶5g。用法:用250ml水煎煮白头翁、、、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也可直接冲泡饮用。功能:清热凉血,燥湿止痢。用途:热痢腹痛。来源:《金匮要略》。
&56.翁艾茶
原料:白头翁5g、艾叶5g、红茶5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温经止痢。用途:冷劳泄痢;腹冷下痢;产后带下。来源:《圣济总录》。
&57.阿翁茶
原料:白头翁5g、阿胶5g、1g、5g、红茶5g。用法:用300ml水煎煮白头翁、阿胶、至水沸后,冲泡、红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养血止痢。用途:赤白下痢、脓血。来源:传统药茶方。
&58.翁归茶
原料:白头翁5g、尾3g、丹皮3g、绿茶3g。用法:用300ml水煎煮白头翁、尾、丹皮至水沸后,冲泡绿茶即可。也可直接冲泡。功能:清热,祛瘀。用途:瘰疬遍生、身发寒热。来源:《本草汇言》。
&59.蒲公英茶
原料:蒲公英5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抗菌。用途:急性乳腺炎;外感发热;急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腮腺炎;瘰疬;急性结膜炎;肺癌。来源:传统药茶方。
&60.蒲香茶
原料:蒲公英5g、3g、红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理气;消炎。用途:急性乳腺炎。来源:传统药茶方。
&61.蒲核茶
原料:蒲公英5g、3g、山茨菇1g、大蓟3g、虎掌草3g、绿茶3g。用法:用400ml水煎煮蒲公英、、山茨菇、大蓟、虎掌草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泡饮用。功能:清热解毒,理气散瘀。用途:瘰疬痰核;淋巴结发炎。来源:《滇南本草》。
&62.蒲花茶
原料:蒲公英5g、金银花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泻火。用途:急性结膜炎。来源:传统药茶方。
&63.蒲乳茶
原料:蒲公英5g、乳香3g、没药3g、3g、绿茶3g。用法:用300ml水煎煮蒲公英、乳香、没药至水沸后,冲泡、绿茶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活血。用途:各种化脓性感染。来源:传统药茶方。
&64.蒲肝茶
原料:蒲公英5g、5g、3g、栀子3g、郁金3g、3g、绿茶10g。用法:用400ml水煎煮蒲公英、、、栀子、郁金、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也可直接冲泡饮用。功能:清热除湿,理气。用途:急性传染性肝炎。来源:传统药茶方。
&65.蒲胃茶
原料:蒲公英5g、根3g、3g、花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和胃。用途:慢性胃炎;胃溃疡。来源:传统药茶方。
&66.蒲砂茶
原料:蒲公英5g、橘皮3g、3g、红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和中,养胃。用途:脾胃虚弱;慢性胃炎;胃脘胀痛;消化不良。来源:传统药茶方。
&67.蒲地茶
原料:蒲公英5g、生地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凉血解毒,散结除痹。用途: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热痛。来源:传统药茶方。
&68.蒲瓜茶
原料:蒲公英5g、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散结,和胃消痞。用途: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病;胆石症;胆囊炎有痰热症状者;肺癌。来源:传统药茶方。
&69.石红茶
原料:石膏5g、红茶3g、白糖10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肌,除烦止渴。用途:发烧不退、心烦神昏、口渴咽干、口舌生疮、发斑疹;胃热牙痛头痛;肺热喘咳。来源:传统药茶方。
&70.白虎茶
原料:石膏3g、3g、3g、粳米3g、花茶3g、白糖10g。用法:用250ml水煎煮石膏、、粳米至水沸后,冲泡花茶、、白糖5~10分钟即可。功能:辛寒清热。用途:热病烦渴伤胃、腹满不适、谵语。来源:《伤寒论》。
&71.石米茶
原料:石膏3g、粳米5g、绿茶3g。用法:用250ml水煎煮石膏、粳米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护胃。用途:温病初起。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72.石甘茶
原料:石膏3g、3g、绿茶。用法:用250ml水煎煮石膏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饮用。功能:清热和中生津。用途:热病汗多烦渴。来源:《伤寒总病论》。
&73.二石茶
原料:石膏3g、寒水石3g、绿茶3g。用法:用250ml水煎煮石膏、寒水石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涤痰。用途:痰热咳喘。来源:《内经素问》。
&74.石梅茶
原料:石膏3g、2枚、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功能:清热养阴生津。用途:发热口渴唇干。来源:《外台秘要》。
&75.石喉茶
原料:石膏3g、3g、元参3g、天花粉3g、3g、绿茶3g。用法:用300ml水煎煮前四味药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养阴。用途:各种热性喉疾。来源:《喉科秘诀》。
&76.石芷茶
原料:石膏3g、3g、1g、1g、0.5g、绿茶5g。用法:用350ml水煎煮石膏、、、、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泻火。用途:胃热牙痛、口臭。来源:《保寿堂经验方》。
&77.膏斛茶
原料:石膏3g、石斛3g、绿茶3g、白糖10g。用法:用250ml水煎煮石膏、石斛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增液养胃。用途:胃热津伤时饮用。来源:传统药茶方。
&78.夏枯草茶
原料:夏枯草10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肝,散结;抗菌,降压。用途:急性传染性肝炎;乳痈;乳癌;目赤肿痛;血崩带下;高血压。来源:传统药茶方。
&79.夏蒲茶
原料:夏枯草10g、蒲公英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消痈。用途:乳痈初起。来源:《本草汇言》。
&80.夏香茶
原料:夏枯草5g、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疏肝。用途:肝虚目睛疼、泪流不止、畏光。来源:《简要济众方》。
&81.夏星茶
原料:夏枯草5g、胆南星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熄风。用途:肝风内动之口眼歪斜、头晕。来源:《滇南本草》。
&82.夏冰茶
原料:夏枯草5g、冰糖10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利头目。用途:头目眩晕。来源:《闵东本草》。
&83.夏蜜茶
原料:夏枯草5g、蜂蜜20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降压。用途:高血压;羊痫风。来源:《闵东本草》。
&84.夏莲茶
原料:夏枯草5g、半枝莲3g、白糖10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止痢。用途:小儿菌痢。来源:传统药茶方。
&85.夏槐茶
原料:夏枯草5g、槐花3g、小蓟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泄肝热、凉血止血。用途:肝火上炎所致脑溢血、眼底出血、鼻血、尿血、痔疮出血等。来源:传统药茶方。
&86.夏英茶
原方:夏枯草5g、蒲公英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消散郁结。用途:肝炎、黄疸;乳痈;疮疡;瘰疬;目赤肿痛;小便淋漓灼痛。来源:传统药茶方。
&87.夏菊茶
原方:夏枯草5g、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肝明目。用途:肝炎;目赤肿痛;头痛。来源:传统药茶方。
&88.夏甘茶
原料:夏枯草5g、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生津。用途:热病口渴烦热。来源:传统药茶方。
&89.夏芩茶
原料:夏枯草5g、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肺泻火。用途:肺热咳嗽、痰黄稠。来源:传统药茶方。
&90.鱼腥草茶
原料:鱼腥草5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抗菌抗病毒。用途:肺炎;水肿;淋病;疮疡;湿疹;痔疮;肺脓疡。来源:传统药茶方。
&91.鱼花茶
原料:鱼腥草5g、天花粉3g、侧柏叶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肺消痈。用途:肺痈咳吐脓痰血。来源:《滇南本草》。
&92.鱼翅茶
原料:鱼腥草5g、3g、厚朴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泻肺。用途: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感冒。来源:传统药茶方。
&93.鱼楂茶
原料:鱼腥草5g、3g、茉莉花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至味淡。功能:清热,和胃,止痢。用途:治痢疾。来源:《岭南草药志》。
&94.鱼桔茶
原料:鱼腥草5g、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至味淡。功能:清热祛痰。用途:肺热咳嗽痰黄稠。来源:传统药茶方。
&95.鱼山茶
原料:鱼腥草5g、山豆根1g、金荞麦2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至味淡。功能:解毒清热。用途: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腮腺肿痛;慢支炎;肺炎。来源:传统药茶方。
&96.竹茹茶
原料:5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功能:清热凉血,化痰止呕。用途:烦热呕吐、衄血、吐血;痰黄稠。来源:传统药茶方。
&97.竹橘茶
原料:5g、橘皮3g、3g、3g、绿茶3g。用法:用300ml水煎煮、橘皮、、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泡饮用。功能:清热和中止呕。用途:热病胃中不适呕吐。来源:《金匮要略》。
&98.竹苓茶
原料:5g、3g、半夏3g、橘皮3g、3g、绿茶3g。用法:用300ml水煎煮、、半夏、橘皮、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后即可。也可直接冲泡后饮用。功能:清热止呕,运脾除湿。用途:妊娠恶阻呕吐。来源:《千金方》。
&99.竹舒茶
原料:5g、石膏3g、3g、3g、3g、花茶5g。用法:用300ml水煎、石膏、、至水沸后,冲泡、花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除烦止呕。用途:妇女胃有热烦乱呕逆。来源:《金匮要略》。
&100.竹麦茶
原料:5g、麦门冬3g、小麦3g、3g、3g、绿茶3g。用法:用、麦门冬、小麦、的煎煮液300ml,冲泡、绿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泡饮用。功能:清火生津,和胃。用途: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来源:《千金方》。
&101.竹梅茶
原料:5g、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适量白糖。功能:清热生津。用途:伤暑烦渴不止。来源:《圣济总录》。
&102.竹甘茶
原料:5g、5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生津。用途:热病呕吐伤津、口渴。来源:传统药茶方。
&103.蒲苓茶
原方:5g、蒲公英3g、土2g、绿茶3g。用法:用蒲公英、土的煎煮液250ml,冲泡绿茶饮用。可加适量白糖。也可直接冲泡饮用。功能:清热解毒、散滞健胃。用途:消化性溃疡。来源:传统药茶方。
&104.大青草河茶
原方:5g、大青叶3g、草河车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途:肺炎;肝炎;尿路感染;流感。来源:传统药茶方。
&105.山豆根茶
原料:山豆根2g、绿茶5g、白糖10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抗肿瘤。用途:牙龈肿痛;肺热咳喘;咽喉肿痛;痔疮;疥癣;蛇虫犬咬伤。来源:传统药茶方。
&106.山黄茶
原料:山豆根1g、0.3g、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泻火。用途:热壅咽喉闭塞肿痛或溃疡,口舌生疮。来源:《仁斋直指方》。
&107.山冬茶
原料:山豆根1g、3g、3g、天花粉3g、5g、绿茶3g。用法:用300ml水煎煮山豆根、、、天花粉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也可直接冲泡饮用。功能:清热泻火,解毒利咽。用途:风寒壅遏留连咽喉发肿;口腔溃疡;疮疡。来源:《慈幼新书》。
&108.山紫茶
原料:山豆根1g、紫苏叶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宣肺。用途:咽喉上膈热毒壅滞所致喘痰黄稠;淋巴结发炎。来源:《仁斋直指方》。
&109.山青茶
原料:山豆根1g、大青叶3g、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用途:肺热咳喘。来源:传统药茶方。
&110.山射茶
原料:山豆根1g、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用途:热毒壅滞之咽喉肿痛;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来源:传统药茶方。
&111.山薄茶
原料:山豆根1g、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适量白糖。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利咽。用途:外感所致咽喉不适。来源:传统药茶方。
&112.山冰茶
原料:山豆根1g、5g、冰糖10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泻火利咽。用途:咽痛口烦渴。来源:传统药茶方。
&113.山菊茶
原料:山豆根1g、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泻火解毒明目。用途:咽喉肿痛;目赤红肿流泪。来源:传统药茶方。
&114.竹叶茶
原料:竹叶5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除烦。用途: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尿赤。来源:传统药茶方。
&115.冰竹茶
原料:竹叶5g、绿茶3g、冰糖10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除烦。用途:热病口渴、小便赤热。来源:传统药茶方。
&116.竹叶苓石茶
原料:竹叶5g、3g、石膏3g、小麦3g、绿茶3g。用法:用250ml水煎煮前四味药至水沸后,冲泡绿茶。也可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功能:清热解渴。用途:热渴、口臭。来源:《外台秘要方》。
&117.竹叶石参茶
原料:竹叶5g、石膏3g、3g、3g、3g、花茶5g。用法:用300ml水煎煮竹叶、石膏、、至水沸后,冲泡、花茶5~10分钟后饮用。可加适量蜂蜜。也可直接冲泡。功能:清热益气。用途:热病后虚弱少气。来源:传统药茶方。
&118.竹叶茵茶
原料:竹叶5g、3g、粳米3g、绿茶3g。用法:用250ml水煎煮竹叶、、粳米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泡。功能:清热除湿。用途:小儿风热精神恍惚。来源:《圣惠方》。
&119.竹叶葛风茶
原料:竹叶5g、3g、3g、3g、3g、花茶5g。用法:用500ml水煎煮竹叶、、、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即可。也可用300ml开水直接冲饮。功能:解肌,调和营卫。用途:产妇发热、头痛、面赤、口渴。来源:传统药茶方。
&120.竹叶车前茶
原料:竹叶5g、车前草3g、2枚、3g、绿茶3g。用法:用竹叶、车前草、的煎液250ml,冲泡、绿茶。也可直接冲饮。功能:清热利尿。用途:小便赤热灼痛。来源:《奇效良方》。
&121.竹叶甘茶
原料:竹叶5g、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适量白糖。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润喉。用途:夏季炎热时饮用。来源:传统药茶方。
&122.竹叶薄荷茶
原料:竹叶5g、3g、冰糖10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暑润喉。用途:夏季炎热时作饮料。来源:传统药茶方。
&123.竹沥茶
原料:竹沥10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即可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滑痰,镇惊利窍。用途:中风痰迷;热病烦渴、惊风;肺热壅盛痰稠黄。来源:传统药茶方。
&124.竹沥清茶
原料:竹沥15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驱风。用途:中风口噤不知人;小便次数多。来源:《千金方》、《肘后方》。
&125.竹沥葛茶
原料:竹沥5g、3g、3g、花茶3g。用法:用竹沥、、的煎煮液250ml,冲泡花茶5~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功能:清热除烦。用途:风痱四肢不收;热病心神恍惚。来源:《千金方》。
&126.竹沥茯苓茶
原料:竹沥5g、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除烦镇惊。用途:妊娠烦燥。来源:《梅师集验方》。
&127.竹沥姜星茶
原料:竹沥5g、3g、胆南星1g、红茶3g、白糖15g。用法:用300ml水煎煮以上诸料至水沸后泡茶。也可直接冲饮。功能:清热镇惊。用途:小儿惊风、四肢抽搐。来源:《全幼心鉴》。
&128.竹沥姜茶
原料:竹沥5g、3g、绿茶3g、白糖10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辛通滑利,化痰开窍。用途:中风闭证痰壅塞、肢麻木;癫痫。来源:传统药茶方。
&129.漏芦茶
原料:漏芦5g、绿茶3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强心,降压。用途:发热;乳痈;目赤;尿血;高血压。来源:《日华子本草》。
&130.漏芪茶
原料:漏芦5g、3g、3g、0.5g、3g、绿茶3g。用法:用400ml水煎煮漏芦、、、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后即可饮用。也可直接冲饮。功能:解毒祛脓。用途:痈疽疮疡;急性炎症。来源:传统药茶方。
&131.漏蒌茶
原料:漏芦5g、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通络。用途:产妇乳汁壅滞不通;乳房胀痛;乳房痈肿。来源:《和剂局方》。
&132.漏银茶
原料:漏芦5g、金银花3g、贝母3g、夏枯草3g、3g、绿茶5g。用法:用400ml水煎煮漏芦、金银花、贝母、夏枯草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功能:清热祛脓,生肌止痛。用途:瘰疬;痈疽疮疡。来源:传统药茶方。
&133.漏荆茶
原料:漏芦5g、3g、白藓皮3g、3g、3g、花茶5g。用法:将漏芦、、白藓皮、、用250ml水煎煮开后,冲泡花茶5~10分钟后即可饮用。也可直接冲饮。功能:清热祛风止痒。用途:皮肤搔痒,阴疹;风毒疮疥;头屑多而痒。来源:《本草汇言》。
&134.漏蓝茶
原料:漏芦5g、板蓝根3g、牛蒡子3g、3g、绿茶3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用途:流行性腮腺炎。来源:传统药茶方。
&135.漏龙茶
原料:漏芦5g、3g、3g、绿茶3g。用法:用漏芦、的煎煮液250冲泡、绿茶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通络止痛。用途:筋脉拘挛、骨节疼痛。来源:《圣济总录》。
&136.漏艾茶
原料:漏芦5g、艾叶3g、茉莉花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解毒止痢。用途:冷劳泄痢;产妇带下。来源:《圣济总录》。
&137.漏归茶
原料:漏芦5g、3g、3g、3g、3g、茉莉花茶5g。用法:用400ml水煎煮漏芦、、、、至水沸后,冲泡茉莉花茶5~10分钟后即可饮用。也可直接冲饮。功能:清热调经。用途:妇女月经不调。来源:《圣济总录》。
&138.漏鱼茶
原料:漏芦5g、鱼腥草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排脓。用途:肺痈、咳嗽痰稠;疮疡。来源:传统药茶方。
&139.天葵子茶
原料:天葵子5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可加适量白糖。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途:痈疽;乳痈;乳房包块;淋浊带下。来源:《滇南本草》。
&140.天葵贝茶
原料:天葵子5g、贝母3g、煅3g、3g、3g、绿茶5g。用法:用350ml水煎煮天葵子、贝母、煅、至水沸后10分钟,冲泡、绿茶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消肿,软坚化痰。用途:瘰疬痰核。来源:传统药茶方。
&141.紫草茶
原料:紫草2g、绿茶。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抗菌抗肿瘤。用途:湿疹、黄疸;痈疡;血痢;淋浊;热结便秘;血尿。来源:传统药茶方。
&142.紫钩茶
原料:紫草2g、3g、花茶3g、白糖10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消斑。用途:小儿斑疹。来源:《小儿药证直诀论》。
&143.紫陈茶
原料:紫草2g、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消斑。用途:疮疹初出。来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44.紫甘茶
原料:紫草2g、5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用途:预防麻疹。来源:传统药茶方。
&145.紫蝉茶
原料:紫草2g、蝉蜕3g、3g、西河柳3g、牛蒡子3g、绿茶5g。用法:将以上诸药用400ml水煮开后,冲泡绿茶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解毒消斑。用途:过敏性紫癜。来源:传统药茶方。
&146.紫海茶
原料:紫草2g、海螵蛸3g、茜草3g、3g、绿茶3g。用法:用紫草、海螵蛸、茜草的煎煮液300ml,冲泡、绿茶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凉血消斑。用途: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来源:传统药茶方。
&147.紫黄茶
原料:紫草2g、0.3g、0.5g、漏芦3g、赤小豆3g、绿茶5g。用法:用250ml水煎煮紫草、、、漏芦、赤小豆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功能:清热解毒除湿。用途:热疮;痈疡;皮肤搔痒。来源:《仁斋直指方》。
&148.紫芷茶
原料:紫草2g、3g、归尾3g、3g、绿茶5g。用法:用300ml水煎煮紫草、、归尾至水沸后,冲泡、绿草10分钟后饮用。功能:清热解毒。用途:小儿胎毒、遍身搔痒;疮痈。来源:《疡医大全》。
&149.紫栝茶
原料:紫草2g、栝蒌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通闭。用途:痈疽便闭。来源:《仁斋直指方》。
&150.紫翘茶
原料:紫草2g、3g、车前草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止淋。用途:血淋。来源:《证治准绳》。
&151.紫草生地茶
原料:紫草2g、生地3g、3g、3g、1g、绿茶5g。用法:用350ml水煮紫草、生地、、、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凉血止血。用途:吐血、衄血;皮肤斑疹。来源:《方脉正宗》。
&152.紫草茵茶
原料:紫草2g、3g、绿茶3g、白糖10g。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至味淡。功能:清热除湿退黄。用途:阳热黄疸;肝炎。来源:《本草切要》。
&153.紫虎茶
原料:紫草2g、虎杖3g、绿茶3g、白糖10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用途:阳黄;表面抗原阳性。来源:传统药茶方。
&154.紫胆茶
原料:紫草2g、胆草3g、槟榔3g、虎杖3g、露蜂房3g、绿茶5g。用法:用350ml水煎煮紫草、胆草、槟榔、虎杖、露蜂房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后即可饮用。可加适量白糖。冲饮至味淡。功能:清肝除湿退黄。用途:乙肝;阳黄。来源:传统药茶方。
&155.白茅根茶
原料:白茅根10g、绿茶3g。用法:用25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凉血,止血利尿;抗菌。用途:血淋、尿赤灼痛;肺热咳喘、吐血;水肿;黄疸。来源:《滇南本草》。
&156.如神茶
原料:白茅根5g、桑白皮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功能:清泻肺热。用途:肺热咳喘。来源:《圣惠方》。
&157.茅葛茶
原料:白茅根5g、3g、花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凉血生津。用途:外感热病、烦渴盛。来源:《小品方》。
&158.二根茶
原料:白茅根5g、芦根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生津止呕。用途:胃反恶心、食即吐出、上气。来源:《千金方》。
&159.茅姜茶
原料:白茅根5g、3g、花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温中。用途:劳伤溺血。来源:《本草纲目》。
&160.白茅车前茶
原料:白茅根5g、车前草3g、白糖10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凉血利尿。用途:血尿。来源:传统药茶方。
&161.茅膝地茶
原料:白茅根5g、3g、生地3g、绿茶3g、白糖10g。用法:用300ml水煎煮白茅根、、生地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后即可饮用。也可直接冲饮。功能:清热凉血、活血通经。用途:血热经闭。来源:《本草经疏》。
&162.半支莲茶
原料:半支莲5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用途:咽喉肿痛;湿疮。来源:传统药茶方。
&163.半支甘茶
原料:半支莲5g、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润喉。用途:咽喉肿痛。来源:传统药茶方。
&164.半支薄荷草
原料:半支莲5g、3g、3g、冰糖10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利咽。用途:咽喉肿痛。来源:传统药茶方。
&165.白薇茶
原料:10g、绿茶3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凉血。用途:风温灼热多眠;热淋;遗尿,肺热咳嗽。来源:《本草纲目》。
&166.白薇地骨茶
原料:5g、地骨皮3g、花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退虚热。用途:阴虚盗汗、身发低烧不退。来源:传统药茶方。
&167.白薇车前茶
原料:5g、车前草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频饮至味淡。功能:清热利尿。用途:尿路感染尿频尿急尿痛。来源:传统药茶方。
&168.白薇芍茶
原料:5g、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止遗尿。用途:妇女遗尿失禁。来源:《千金方》。
&169.白薇贝茶
原料:5g、贝母3g、3g、款冬花3g、绿茶3g。用法:用300ml水煎煮前四味药至水沸后,冲泡茶饮。也可直接冲饮。功能:清肺通滞。用途:肺实壅塞、不知香臭。来源:《普济方》。
&170.白薇冬茶
原料:5g、3g、3g、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功能:清热消核。用途:瘰疬痰核;皮肤肿块。来源:传统药茶方。
&171.青黛茶
原料:0.5g、绿茶3g。用法:用1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抗菌。用途:发烧;惊痫;热疮恶肿;斑疹;吐血;咯血。来源:《开宝本草》。
&172.青黛贝茶
原料:0.3g、贝母3g、仁3g、海石3g、绿茶3g.用法:用300ml水煎煮贝母、仁、海石至水沸后,冲泡、绿茶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肺祛痰。用途:肺热咳嗽有热痰。来源:《证因脉治》。
&173.青黛四物茶
原料:0.3g、3g、生地3g、3g、川芎3g、花茶5g。用法:用300ml水煎煮、生地、、川芎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即可。也可直接冲饮。功能:清热养血,祛风镇惊。用途:产后发狂、烦乱。来源:《摘元方》。
&174.青黛姜茶
原料:0.3g、3g、绿茶3g。用法:用1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郁热,调脾胃。用途:胃脘痛久、郁结生热。来源:《医学正传》。
&175.青黛柏茶
原料:0.3g、1g、0.1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泻火。用途:口腔粘膜溃疡;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来源:《圣惠方》。
&176.青黛矾茶
原料:0.3g、0.1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功能:清肝凉血解毒。用途:乙肝阳黄、阴黄。来源:传统药茶方。
&177.马齿苋茶。
原料:马齿苋5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抗菌。用途:热痢;血淋;痈肿疮疡。来源:传统药茶方。
&178.苋英茶
原料:马齿苋5g、蒲公英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用途:菌痢;疮疡;淋巴炎。来源:传统药茶方。
&179.苋羌茶
原料:马齿苋5g、羌活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火解毒。用途:结核;瘰疬。来源:传统药茶方。
&180.山慈菇茶
原料:山慈菇2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解毒,化痰,消肿。用途:痈疡肿毒;咽喉痹痛。来源:《滇南本草》。
&181.菇耳茶
原料:山慈菇1g、苍耳草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用途:痈疽疔肿;恶疮;黄疸。来源:《乾坤生意》。
&182.菇淡茶
原料:山慈菇1g、淡菜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解毒利咽。用途:慢性咽炎;口臭。来源:传统药茶方。
&183.土茯苓茶
原料:土5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解毒,除湿,利关节。用途:恶疮痈肿;淋浊;梅毒;筋骨挛痛;瘰疬。来源:《本草纲目》。
&184.土苓芎茶
原料:土5g、川芎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解毒除湿,祛风止痛。用途:热毒所致头痛。来源:传统药茶方。
&185.土苓茅根茶
原料:土3g、白茅根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除湿通络。用途:慢性肾炎蛋白尿。来源:传统药茶方。
&186.芦荟茶
原料:0.5g、绿茶3g。用法:用1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通便;泻下。用途:热结便秘;目赤牙肿,惊痫。来源:《本草再新》。
&187.芦荟星茶
原料:0.3g、胆南星2g、天竺黄3g、3g。用法:用胆南星、天竺黄的煎煮液250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饮。功能:清热涤痰镇惊。用途:小儿急惊风。来源:《本草切要》。
&188.芦荟夏术茶
原料:0.3g、半夏3g、3g、3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止痫。用途:癫痫。来源:《本草切要》。
&189.芦君茶
原料:0.3g、使君子3g、绿茶3g。用法:用使君子的煎煮液250冲泡荟芦、绿茶。功能:清泻积热。用途:小儿脾疳。来源:《儒门事亲》。
&190.败酱茶
原料:败酱10g、绿茶5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排脓破瘀。用途:痈肿;浮肿;赤白带下;目赤肿痛;吐血;疮疥。来源:《日华子本草》。
&191.败酱归芍茶
原料:败酱5g、3g、3g、续断3g、生地3g、红茶5g。用法:用400ml水煎煮败酱、、、续断、生地至水沸后,冲泡红茶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用300ml开水冲饮。功能:清热祛瘀,养血生新。用途:产后恶露不止。来源:《外台》。
&192.酱归茶
原料:败酱5g、3g、3g、桂心3g、花茶5g。用法:用败酱、、、桂心的煎液300ml,冲泡花茶5~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功能:清热祛瘀止痛。用途:产后腰痛。来源:《广济方》
&193.酱明茶
原料:败酱5g、草决明3g、3g、木贼草3g、白3g、花茶5g。用法:用败酱、草决明、、木贼草、白的煎煮液350ml,冲泡花茶5~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功能:清热祛瘀明目。用途:赤眼;障痛;胬肉攀睛。来源:《硕虎斋省医语》。
&194.败酱冰茶
原料:败酱10g、冰糖10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用途:赤白痢疾。来源:传统药茶方。
&195.败酱秦皮茶
原料:败酱5g、3g、绿茶3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用途:脓血便;结肠炎;盆腔炎;白血病合并感染属血分有热者。来源:传统药茶方。
&196.败薏茶
原料:败酱5g、薏苡仁3g、红藤3g、绿茶3g、白糖10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也可煎煮沸后饮用。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痈。用途:肠痈;肝痈;肺痈;急性胰腺炎;急慢性盆腔炎;肝经郁热之痛经;肝硬化并发热。来源:传统药茶方。
&197.清金芩冬茶
原料:酒芩2g、3g、元参3g、2g、生1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解毒养阴。用途:牙龈浮肿;咽喉疼痛。来源:传统药茶方。
&198.清热栀连茶
原料:酒连0.3g、栀子3g、生地3g、木通3g、0.3g、绿茶3g。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泻胃热。用途:胃热牙龈肿痛。来源:传统药茶方。
&199.清肝茶
原料:0.3g、栀子3g、胆草3g、3g、决明子2g、绿茶3g。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清肝明目。用途:肝经郁热所致目赤肿痛。来源:传统药茶方。
& 中的相关章节:
&下篇 古今药茶1000方
&一、保健类
  (一)清热泻火茶(当前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克清热止痒洗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