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益气温阳胶囊养心法是看心血管病的吗

益气温阳活血通脉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20例临床观察--《内蒙古中医药》2011年18期
益气温阳活血通脉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20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通脉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益气温阳活血通脉治疗,对照组10例采用西药常规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温阳活血通脉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259【正文快照】: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称为“迟脉”“、心悸”,临床常见气滞、血瘀、寒凝、痰阻及气阴两虚,但心阳衰微,血脉不畅为基本病机,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多见迟脉,并见沉、细、结等脉,临床表现不仅有胸闷、心悸、气短、疲乏等心气虚弱证候,常同时伴有面色恍白、畏寒、眩晕昏厥、腰膝酸软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文宜;;[J];吉林医学;2011年24期
黄富献;邓建春;;[J];当代医学;2011年19期
吴启相;;[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年09期
陶智虎;;[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1期
王媛媛;乔智力;杨骄霞;王凤明;郭继芳;吕恒娟;;[J];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09期
郭向东;方琪;;[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年06期
盛蕊;李亚平;;[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年05期
王东海;焦岩;董波;;[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年05期
戈丽峰;;[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年11期
华愫;;[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君昭;刘文胜;李逢春;闫行;许维雨;窦建卫;李雅彬;;[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宋亚丽;刘国树;;[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邓鹏;刘中勇;;[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九次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活血化瘀临床应用新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薛汉荣;余建玮;洪广祥;邱小华;邹叶青;程光宇;付向春;杨玉萍;兰智慧;;[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首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薛汉荣;余建玮;洪广祥;邱小华;邹叶青;程光宇;付向春;杨玉萍;兰智慧;;[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首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吴继勇;严道南;;[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严道南;马华安;郭小红;胡小燕;吴继勇;;[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宋熙科;;[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梁君昭;刘文胜;李逢春;;[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精选[C];2009年
周亚滨;张春芳;陈会君;孙静;丛阳;唐忠仁;;[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博士 贾振华;[N];健康时报;2009年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
贾振华 博士;[N];大众卫生报;2009年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 贾振华博士;[N];保健时报;2010年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博士 贾振华;[N];健康时报;2010年
袁长津;[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熊昌彪;[N];中国医药报;2010年
杨叁平;[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陈小飞;[N];健康时报;2009年
崔静;[N];经济参考报;2008年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主任
蒋梅先;[N];中国医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继勇;[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肖珉;[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陈昱豪;[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刘国富;[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丽华;[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宏安;[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朱德望;[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杜春波;[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杨祁;[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寇玮蔚;[D];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2010年
张云娜;[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孙桥熔;[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陈洁;[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孙航宇;[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徐畅;[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当前位置: >>
益气活血通血脉 五脏同调治心病 ――五脏同调益气活血通脉疗法
来源:北京德胜门中医院
患者关注推荐阅读
  为什么心脑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迅速上升趋势,中国心血管病人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患病总数目前已达2.3亿,平均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脏疾病。全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病的患者有350万。众多为大家所熟悉的政要、明星、艺术家纷纷倒在了心血管病的面前:以色列总理沙龙(脑中风)、著名作家史铁生(脑淤血)、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心肌梗塞)、国家一级演员高秀敏(心源性猝死)、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心脏病)等等。
  调查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全球人类健康与生命的首要病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跃居世界第一,被人们形象的称为&人类健康第一杀手&!
  据2006年和2008年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自2007年至今,2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逐步上升,特别是35至44岁人群发病率上升幅度最大,3年中增加了31.8%。
  看到这样一份数据,我们心里不自觉的会有一个疑问,是什么原因导致发病率增长的这么快?在过去,心血管疾病一直被称为&富贵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普遍都吃得好、吃得精,营养过剩,活动量减少,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富贵病的。像高血压、高血脂、肥胖、便秘、高血糖等。这些病在贫穷的社会和贫穷人群是很少的,据卫生部调查,我国有22%的人超重,6000多万人因肥胖而就医,高血压2亿多人,糖尿病5000多万人,高血脂 1.6亿人,而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凶。
  所以说,归根究底还是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现代人根本没缺乏营养,缺乏的是营养平衡,用中医角度讲就是体内脏器失调了,气血阴阳失调了,经脉不通了,所以就得病了。近16年来,我国冠心病的病死率增加了2.5倍。我们的医疗条件好了,为什么病死率不降反升了呢?第一,冠心病的发病人群越来越大了,因为人口总基数大了;第二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大,无暇顾及到自身健康,日上午,中国首艘航母完成舰载机起降训练靠岸,罗阳在航母上突发心脏病,离舰即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去世,未能参加昨晚的庆功晚宴。 25号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歼-15舰 载机起降训练的歼-15飞机研制现场总指挥、 中航工业沈飞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同志 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 猝死,经抢救无效于号12时48 分在工作岗位上殉职,享年51岁。第三,疾病本身的特点:初期症状隐匿,容易被忽视,发病急,快。最后,大家对疾病的认识还是不够。
  目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普遍方法
  目前我国心血管防控领域还存在三个&短板&:一是应该治疗而没有治疗的患者,二是应该充分治疗而没有充分治疗的患者,三是应该长期治疗而没有长期治疗的患者,亟需改进和提高。这就要求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必须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治未病之病。
  冠心病在中医中称为:胸痹、真心痛、厥心痛
  《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真心痛,手足 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真心痛,心区疼痛特别厉害,痛时手足逆冷直到肘膝关节,这是邪气直犯心脏,心主神志,受邪则死,所以早晨发病的晚上就会死亡,晚上发病的第二天早晨就会死亡。
  值得警惕的是,血管狭窄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逆的过程,而且由高脂血症、高粘血症演变到血管硬化并非一两天之功,而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数十年的积累。研究显示,20岁左右就开始出现血管弹性变差,甚至硬化阻塞的情况,直到四五十岁开始集中爆发。而恰恰是这个漫长的演变过程,造成我们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当发现时为时已晚,往往回天乏术!
  而时下流行的支架介入治疗、心脏搭桥等新技术虽然能够延长患者数年生命,除了常年遭到&过度医疗&的诟病,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需要终身服用阿司匹林、波立维等药物抑制血小板凝聚,患者的血液环境并没有改善,很容易造成血管再次堵塞,这就是临床生活常见的二次三次手术支架。因此,手术治疗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血管狭窄的趋势。
  心脑血管疾病就像发洪水,放支架、搭桥等手术就像鲧治水的方法,此处血管堵了,就放支架撑开或者搭桥,别处又堵了,再放支架撑开,再搭桥&&如此恶性循环,&洪水水位一直下不去&,就会造成身体内需要不停地放入支架。且不说频繁的手术对患者造成的生理伤害,其意志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无情打击,对病情的恢复失去信心,变得心灰意冷。就好像黄河治水的关键在于治沙,找到流沙的原因就是找到问题的源头,血管就好比是黄河,发生堵塞,只靠疏导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什么东西堵塞的?是泥沙;泥沙哪里来的?是由于黄河源头环境污染,树木草皮过度开发导致水土流失而成的,顺着水往下游流,慢慢地堆积到一处,就会发生堵塞,导致局部地区的洪水。想要治理黄河,首要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源头的泥沙不能流失。人体的血管为什么会堵塞,什么东西堵塞的?是由于过量的脂类,复合糖原及血液的代谢产物堆积,不能正常代谢出去,粘连到血管壁上慢慢地发生堵塞。你今天把堵塞的这个地方撑开,明天那个地方又堵塞了,你再去撑开&&如此治标不治本,何时是个头?如果撑开不及时,没有得到及时急救,生命就会戛然而止;还有支架手术昂贵的价格,也会让大多数患者最终人财两空。
  目前,医学界公认心脑血管疾病是血液出了问题,也就是体内&发了洪水&。我们不能再容忍支架、搭桥这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短视治疗方案,而是要寻求较好解决心脑血管问题的方法!
  那么,能够从根本上治理心脑血管疾病洪水的&环保工&又哪里呢?
  五脏同调益气活血通脉疗法的理论依据
  五脏同调益气活血通脉疗法是全国著名的心脑血管疾病资深专家、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心脑血管)主任医师、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心血管)主任医师王忠在传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名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先进的现代医学理念,历经多年试验研制而成。它以中医的&益气活血、五脏同调&为理念,全面调节五脏的气血平衡,让气血在通道中畅通无阻。
  实际上,&五脏同调益气活血通脉疗法&看似平淡无奇,毫不起眼。其实这恰恰是中医内敛、温和,而又全面考虑的大智慧。其中蕴含了中医哲学思考的精华,也是中医对&天人合一&理念的完美注解。
  中医学以&五脏&为中心,再将人体其他部分如六腑、肌肉、骨骼各种组织与&脏腑功能&联系起来,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此作为辩证论治的基础。
  心脑血管疾病体系庞大、涉及面广,其病源也并非某个器官或身体的某个部位,而是有着错综复杂而又高度统一的内因。中医的核心思想是&整体平衡&,五行学说就是这一理论的体现,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属性元素,对应身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
  肝主藏血,是指肝脏有储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和防止出血的可能。主疏泄,调节全身的气血运行和物质的代谢。具有对血液进行清洁净化的作用,因此在人体里面,肝是最主要的代谢器官,而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原因是人体肝的脂类等代谢功能出现了异常。肝是人体最大代谢的中心,当肝脏功能受损,如饮酒、吸烟、熬夜等等及某些营养素缺乏时,人体代谢就会出现问题。因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根本措施就是恢复肝的代谢功能,使其有足够的能力清除血管中的&垃圾&以保持血管畅通。
  心主血脉,主藏神,主神志,这就是心脑不分家的理论基础。气有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维持脉道通利的作用。血液要想在人体内正常运行,需依赖心的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血脉通畅。心阳的推动,温煦和固摄作用相互作用、平衡,协调运作,从而保证血液通达全身,运行正常。
  脾主运化,主统血。脾具有把胃肠所传化的水谷精微吸收、转运到全身各脏腑而化生精气血津液,并转运调节其精气血津液代谢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是整个饮食物代谢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并有效调节全身各脏腑精气血津液代谢,是后天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血化生的源泉。脾主统血: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
  肺主气,对全身气机具有调节作用。肺的呼吸运动,乃是气的升降出人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肺有节律的一呼一吸,是维持和调节全身气机正常升降出入的重要因素。因此,肺的呼吸异常必然会导致机体气机的阻滞不畅或升降出入的异常。肺容易被外邪侵袭,肺主气,心主血脉,肺气有贯通心脉作用,百脉又朝会于肺。肺气壅塞,可导致心的血脉运行不畅,又因气为血之帅,气虚则不能运行血脉,很容易导致血脉瘀滞的症状。
  肾为先天之本源。肾主藏精。而气血的生成很多都是靠肾精的滋养。肾主水,是指肾脏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津液代谢的机能。肾脏时刻都在维护着人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它将带毒素的血液清洗、过滤,并清除体内代谢产生的毒素和多余水分,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保持内环境的稳定;调节血压;维持骨骼的强壮;促进红细胞的生成等。因此,肾脏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谓互为因果。
  食物进入胃经过消化分解成为支持生命新陈代谢的重要原料、营养物质,即为津液,津液经络渗入血脉之中,成为化生血液的基本成分之一。津液使血液充盈,并濡养和滑利血脉,而血液环流不息。
  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空气几部分结合而成。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有着相应的五气,五脏泄了气,即比如肝气虚、肾气虚等等,就会造成器官的原有生理功能受损,造成一系列疾病。此外,&气&还具有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和固摄作用,当这些运动发生变化或者失常时,也就是&气&不好好工作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会生病。
  中医认为,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心与脉直接相连,血液之所以能在脉中运行周身,全依赖心气的推动。脉能约束和促进气血循一定轨道和一定方向运行,运载气血,输送饮食物的精华以营养全身。心脏推动血液在脉管中流动时产生的搏动可以反映出脉中气血的多少、运行的缓急,也可以反映出气血之间的关系是否正常。
  总之,人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食物从口中如到胃,经过脾脏的运化,产生水谷精微结合肺脏的呼吸之气的转化和肾精的滋养,经过心脏心阳的灼炼形成血液,经过心气的推动,肝脏的疏泄流通,经过肝脏和肾脏的代谢,排泄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循环。整个循环是一个平衡稳定状态,一旦一个地方出错,就会导致整个循环的失衡而出现问题。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是中医的宏观理论,讲的就是平衡,人体的平衡和宇宙的平衡才是长生根本之道。而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及精神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素问&调经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而。故气血足,百病不生,气血亏,外邪侵,内邪生,百病乃生。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肝心脾肺肾作为一个完善的&系统&,加上气、血、脉,共同维系着人体统一的调节机制。因此,治疗心血管疾病不能仅仅关注心血管系统的状态,而是要有整体的治疗体系,一个方面出了问题,就会产生联动,&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益气活血 五脏同调&
  基于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治疗观念,治疗心脑血管病不能采用传统治疗手段,因为一味的扩张血管,只会让血管变硬,发生出血,无法挽救,是恶性循环;而是要从血液入手,从病根&气虚血亏&出发,及时&益气养血&。气足了,血流动快了,垃圾排出去了,血液自然干净,心脑血管病当然也就没有了难治疗的可能!
  有人会说:益气养血并非新理论,&气虚血亏&也不是什么新发现,为什么这么受欢迎?我们说,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做效果不同。张仲景、孙思邈等医药大家也没有为了千古留名而刻意提出什么划时代的概念,而都是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医学智慧,撑起了中医的一片天地,千古留名。
  我们常说:人活一口气,气是动力,是血液流动的发动机,但血液是人体的营养和垃圾的传送带,要把血养好,必须做到四点:一要&益气&,补肾、润肺,只有补足了气,有了动力,养血才有价值,这是&养血&的前提;二要&疏肝&,肝脏能解毒,分解油脂、胆固醇等血液垃圾,肝脏好了,血液的&污染源头&就较好解决了。有了保护网,这是&养血&的根本;三是净化血液,把已经在血液里的垃圾清除,这是&养血&的保障;四是恢复心脑血管组织功能,软化血管,恢复心肌弹性,好血养护好心脑,这是养血的基础。
  具体而言,人体全靠气血两脉支撑,通畅的道路就像联通全国的高速公路,只有保证通畅,机体才不会出问题。对心脑血管疾病而言,五脏同调益气活血通脉疗法就是强大而辛勤的&道路养护工&。
  五脏同调益气活血通脉疗法从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出发,兼顾&补&&通&&治&&防&,并慎重挑选受天地之灵气的多味地道中草药成分,&补&&治&结合,保证 &脉络畅通&,达到深层补血效果;经过多年临床验证,该疗法可以通气血两脉、保气血平衡,阴阳双补,气血同调,使气血旺盛,五脏正常发挥作用,远离心脑血管疾病的困扰。
  五脏同调益气活血通脉疗法的治疗原理
  我们常说:人活一口气,气是动力,是血液流动的发动机,但血液是人体的营养和垃圾的传送带,要把血养好,必须做到四点:一要&益气&,补肾、润肺,只有补足了气,有了动力,养血才有价值,这是&养血&的前提;二要&疏肝&,肝脏能解毒,分解油脂、胆固醇等血液垃圾,肝脏好了,血液的&污染源头&就较好解决了。有了保护网,这是&养血&的根本;三是净化血液,把血液里的垃圾清除,提高肾脏的排泄功能,把垃圾排泄出体外。这是&养血&的保障;四是恢复心脑血管组织功能,软化血管,恢复心肌弹性,好血养护好心脑,这是养血的基础。
  具体而言,人体全靠气血两脉支撑。五脏同调益气活血通脉疗法从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出发,兼顾&补&&通&&治&&防&,并慎重挑选受天地之灵气的多味地道中草药成分,&补&&治&结合,保证&脉络畅通&,达到深层补血效果;经过多年临床验证,该疗法可以通气血两脉、保气血平衡,阴阳双补,气血同调,使气血旺盛,五脏正常发挥作用,远离心脑血管疾病的困扰。
  五脏同调益气活血通脉疗法的治疗过程
  独有的经络给药治疗方式
  疏通气血运行的通道,让药物快速沿经络直接到达到濒临坏死的心、脑细胞内部。就像在是心、脑中间修了一条直达高速,将药物畅通无阻的送到心脑细胞。所以说,&五脏同调益气活血通脉疗法&能够首先打通经络,迅速&唤醒&心脑细胞,然后再溶血栓。找到了一条从根本上解决心脑血管疾病的途径。
  改良后的经方药物中含有独特的活力因子,能够迅速沿经络以高于传统药物百倍的速度直接到达到濒临坏死的心、脑细胞内部,全面激活坏死的心脑细胞,将大量心脑细胞从频临死亡的边缘拉回来,并恢复功能,迅速改善症状。
  中医中的有效分子能够直接进入血栓内部,快速裂解血栓,较好给血管做一次大清洗;软化血管恢复其弹性,让血液血管变年轻,血液垃圾从此消失,五脏功能运转正常,自然脑好心更好。
  气血通畅,救心益脑
  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关键在通脉,必须得先保证气血脉络的通畅。药物活力因子具有分子量小、穿透力强等特点,短时间内快速直达濒临坏死的心、脑细胞内部,救活心脑细胞,增强心脏大脑细胞的活性及代谢能力,保证机体气血通畅。使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等症状快速消失。
  活肾疏肝,增强代谢
  肾脏和肝脏共同主物质的转化,代谢和排泄。五脏同调益气活血通脉疗法将古方今用、祖方活用,调配成的药物中的特效成分能够增强肝肾活性,强身活血、壮元气,让房颤、早搏、心律不齐等症状在用药2~3个月后完全消失;同时有效增强肝肾的代谢功能,清除患者体内垃圾产物及因常年吃药积聚的药物毒素,增强机体细胞活力,消除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
  护胃健脾,气血旺盛
  中医上有&脾生气血&的说法,也就是说补脾养胃是养血的关键。该疗法还具有保胃健脾的功效。脾胃好,气血旺,身体强。
  清血降脂,裂解血栓
  药物活性成分能够有效吞噬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代谢产物。就像给心脑请了&全天候保姆&,使血液得到持续的净化,较好清除病根,有效保证心脑血管病不再反难治疗作。
  天人合一,调治结合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就是把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讲究&防未病,调将病,治已病&。五脏同调益气活血通脉疗法采用纯中药制剂,不仅能够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而且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早期进行干预,以控制疾病的发展。能使血压得到平稳控制,纠正其紊乱的昼夜节律,以减少危险。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残率高的疾病。患者往往生活无法自理,也常因为拖累了家人,心情不畅,反而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无论是从经济角度、家庭角度,还是从健康角度来讲,唯有预防才是万全之策,高明之举。早一日预防,早一点安心。
  另外,也能够保护靶器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益气活血论治,冠心病支架介入手术后再狭窄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居多,标实以血瘀居多。故补心养虚、扶助正气应是防治支架介入手术后再狭窄的重要治法之一,具体可包括补益心气、温养心阳、滋补心阴、益气温阳、益气养阴等众多方法。
  五脏同调益气活血通脉疗法三大功效
  滋阴益气,兼以活血
  现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气阴两虚夹瘀者甚为多见。中医认为:&年四十阴气自半矣。&加之不恰当的生活方式、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工作紧张和压力大,就会&劳心思虑伤心脾&,从而导致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继而引发胸痹心痛。若及时&滋阴益气,兼以活血&,自然会心血两脉通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祛痰通络,活血化瘀
  现代人整体心里浮躁,多属湿浊偏胜体质,时间长了就会因痰浊而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失常、血液瘀滞,痰瘀相互阻塞,很容易导致心脉不畅。而采用五脏同调益气活血通脉疗法,可以有效祛痰通络、活血化瘀,快速消改善症状,消除病痛。
  通阳散寒,豁痰下气
  心脑血管病患者大多胸闷、气短,尤其在活动后会加重,甚至&心痛彻背,背痛彻胸&,苦不堪言。尤其在接触寒凉之后,甚至会痛得晕过去。针对这种症状的患者,五脏同调益气活血通脉疗法的&通阳散寒,豁痰下气&就迅速作用。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治疗心脑血管病不能采用传统治疗手段,一味的扩张血管,只会让血管变硬,发生出血,无法挽救,是恶性循环;而是要从血液入手,从病根&气虚血亏&出发,及时&益气活血&。
下一篇:没有了
阅读本文的患者还读了....
相关文章推荐
承家风自幼学习医术,毕业于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继续再学习于...
临床诊疗30余年自幼学习中医
主任医师医学研究员
/ RECOMMENDED
/ SERVICE CENTER
/ SUCCESSFUL CASES
哪些是容易诱发风心病的因素呢,一旦患了心脏病会给患者....
心脏瓣膜病快速联系医生:
找好医生:
直接与医生本人免费沟通
颜德馨教授应用温阳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介绍
王晌,颜乾麟,孔令越&&& 指导:颜德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200072)&&& 颜德馨是上海同济大学铁路中心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兼任上海中医心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颜教授历60年医苑春秋,学验俱丰,临证倡导“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虚、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的辨证观点,倡导调气活血之“衡法”治则,临床屡收佳效。现将颜教授应用温阳法治疗心血管病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 颜教授认为,心血管疾病多为气血失调所致的本虚标实证。因心居阳位,为清阳之区,诸阳皆受气于胸中,阳气为人一身主宰,得之则明,失之则不明,若心阳不振或心阳虚衰,则无以温煦,心脉失养,而见虚实证。若心气不足,推动血运无力,则可出现心血瘀阻证。情志不调,饮食失常,外邪侵袭,脏腑经络受损,痹阻阳气,甚则阳气衰败,津液无以敷布,血液运行不畅,而水液停聚,痪血形成,日久出现阳气衰微及痹阻证。依据衡法治则,当以调和阴阳,平衡气血,扶正祛邪为法,采用温运阳气,活血化痪,为治疗心血管疾病重要治法。2治法推崇衡法&&& 《医学心悟》中提出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对继承总结中医治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近代中医治疗学更有新发展,八法已不能囊括所有治法。《医林改错》曰:“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不除。”颜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倡导“衡法”治则,疏通气血,平衡阴阳。衡法组方以活血化瘀、行气益气等药为主,畅利气机,净化血液,具有扶正祛邪、固本清源的作用,适用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各种疾病,临床有较广的应用空间。治疗心血管疾病以温运阳气为重要治则,阳气得以温补及宣通,使阳气充盛,畅通运行,脏腑生理功能可正常发挥,通过振奋阳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祛散病邪,疏通经络,达到改善症状、治愈疾病之目的。阳气虚衰,真元不足用补阳法,而临床多见虚实夹杂证,故将温阳与通阳法合之。颜教授治疗心血管疾病喜用《伤寒论》中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此方具解表温经散寒功效,适用于心阳不振,血脉失畅,咳喘日久,肺病及肾等证。方中附子补命门之火,振奋阳气,走窜十二经脉,既温阳又通阳,行气分又人血分,具回阳退阴之功;细辛辛散通经,合附子攻补兼施;麻黄散表寒而通阳,3药共奏散补兼治之效。临床根据患者病情辨证加减,在温阳基础上合用益气活血、活血通络、化气利水、活血利水、化瘀通络等治法。3病案举例&&& 例1心悸某男,47岁,日初诊。患顽固性心律失常3年,呈室性早搏、二联或三联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室性早搏40 070次,最多2 624次/1h;超声心电图示:升主动脉扩张。服大量西药治疗无效。诊见:胸闷、心悸惕惕然,头晕肢倦,手足不温,少寐,舌红、苔白腻,脉沉细、结或代。西医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中医诊断:心悸,证属阳虚心气不足为本,气血瘀滞为标,治以温阳益气,化瘀通络。处方:附子、炙甘草、五味子各6g,丹参、蒲黄(包煎)各15g,麦冬、川芎、薤白各9g,黄芪、缎龙骨、缎牡砺各30g,桂枝3g。每天1剂,水煎服,连服21剂。二诊:诸症明显好转,面亦有润泽,胸前区时有堵塞感,口干苦而不思饮,少寐,舌淡紫、苔白,脉沉迟。以前方酌加健运脾胃之品,盖脾统四肢,土旺则诸脏可安也。上方附子用9g,加苍术、白术、茯神、远志各9g,小麦30g,石营蒲6g。服2月后三诊:诸症大减,神清气爽,多次复查心电图均正常。&&& 按:本例心律失常属中医学心悸范畴。《诊家枢要》云:“阴胜阳亏之候,为寒,为不足。”治以温通心阳,益气活血为法。方以参附汤、生脉散、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方合治,并加石首蒲引药入心。虽舌红用附子,但方中炙甘草、麦冬、缎龙骨、锻牡蛎等可制附子之刚燥。得效后守法续进,增强温阳之力,合健运中焦,护养心神之法而奏全功。颜教授治疗本病在温阳基拙上加黄茂、生蒲黄益气化瘀,使脾运健,瘀血通,心神宁而心悸愈。&&& 例2胸痹患者,女,51岁,日初诊。患肥厚性心肌病巧年。反复胸闷、胸痛,甚则昏厥。诊见:面色苍白,形体肥胖,神疲乏力,心悸,胸隔痞满不舒,心痛阵作,自觉阴冷之气上冲,少寐,舌紫、苔白,脉沉细。西医诊断:肥厚性心肌病。中医诊断:胸痹,证属痰癖交阻于心,心阳不振,气血脉络不畅。治宜温补心肾之阳,活血通络。处方:炙麻黄、附子、炙甘草各6g,山碴、失笑散(包煎)、延胡索、赤芍、白芍各9g,媛龙骨(先煎)、锻牡砺(先煎)各30g,细辛、桂枝、九香虫各3g。每天1剂,水煎服。二诊:服28剂后,胸闷、胸痛减轻,脉稍沉。病有转机,唯舌苔白腻,此乃温阳初见解凝之效,前方炙麻黄易为9g,加麦冬、石营蒲各9g。又服药2月,面色转红,头晕、心悸、胸闷、胸痛诸症均大减,遇劳后稍感胸闷,可持家务。前方去炙麻黄,加白术、黄芪继服。半年后随访,病情稳定。&&& 按:麻黄附子细辛汤为温经散寒之剂,原方用治少阴表里俱寒证,以麻黄散寒,附子温阳,细辛温经,3药组方补散兼施。本例胸痹乃疾疥交阻,心阳不振,属虚寒型心血管病。颜教授以麻黄宣通心阳,附子温助肾阳,通阳温运并举,内外调治,使虚衰之阳振奋;在温阳基础上加失笑散、延胡索、赤芍活血化瘀。诸药合用,使阳气振奋,疾癖化解,气血运行,诸症自解。&&& 例3水肿患者,女,52岁,日初诊。患风湿性心脏病16年。近因感冒引发心悸、胸闷、气短、肢肿。诊见:唇绀,心悸不宁,胸闷喘促,咳白色泡沫样痰,面浮肢肿,尿少,腹鸣便塘,完谷不化,舌紫、苔白,脉沉细结代。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狭窄与关闭不全。西医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与关闭不全,心功能l级。中医诊断:水肿,证属心阳不振,痰癖交阻,气机受阻。治以温运心阳,活血通络。处方:附子、炙甘草各6g,桂枝3g,小麦、锻龙骨、媛牡砺各3摊,茯苓、酸枣仁、党参、远志、白术各9g,丹参15g,唬拍粉(吞服)1g。每天1剂,水煎服。二诊:服7剂,心悸明显改善,肢肿消大半,惟关节酸痛,腰部尤甚,舌淡、苔薄,脉细稍数。证属阳气初复,血察未消,原方续服1周。三诊:诸症渐消,偶有肢痛,少寐,舌淡、苔薄,脉细缓。仍以原方加减,处方:附子(先煎)、威灵仙、酸枣仁、远志、当归、党参、茯神、苍术、白术各9g,桂枝6g,干姜24g,黄芪30g,炙甘草,木香各3g。服21剂,心气通畅,心血得养,诸症皆除。&&& 按:本例风湿性心脏病出现心悸、咳喘、肢肿等症,属中医学水种范畴。患者久病心阳虚衰,阳虚水泛,气机不利,运化失常而水肿。故治以温运心阳,活血通脉,使心阳通畅,癖血消除,心血得养。在温阳基础上,加茯苓、白术、丹参化气利水活血之品,使水湿去,癖血通则久病得愈。
刚刚有医生更新了"颜德馨教授..."相似的文章
中国最专业的医疗服务平台
& 2015 好大夫在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益气养心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